明末的周王朱恭枵为何如此勇猛,能抵挡李自成的几次攻城,最后全身而退?
明末的周王朱恭枵为何如此勇猛,能抵挡李自成的几次攻城,最后全身而退?
-----
网友解答:
-----
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三月初三,河南开封周王府,周世子朱肃溱的嫡长子出生了;在时任周王、婴儿的祖父朱在铤奏报朝廷并得到肯定答复后,这个小孩按照两百年前太祖皇帝所立下的字派、被赐名为:恭枵,这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末代周王朱恭枵。
万历十四年(1586年)五月,周敬王朱在铤去世,朱恭枵的父亲、周世子朱肃溱承袭了周王王爵。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十岁的朱恭枵被册立为周世子,成为周藩的继承人。
天启元年(1621年),四十二岁的朱恭枵从父亲周端王朱肃溱手中接过周王王爵,正式成为大明周藩第十一代、第十三位亲王。而他不会知道,自己就是最后一代周王。
自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这二十年里,虽然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此起彼伏、声势浩大,使得大明朝廷陷入风雨飘摇、内外交困之中,但是地处中原腹地的开封因为远离动荡区域,还能基本保持稳定,封国于此的周藩也得以安稳度日,凭借天潢贵胄的身份安享荣华富贵。时任周王朱恭枵在这个平静的封国内当了二十年太平亲王,优哉游哉,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像之前历代周王那样,富贵一生、平安老死于开封,最后把王爵传给子孙,延续周藩的传承。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起义军攻克洛阳,俘获并处死了就藩于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将福藩所有财物一扫而空;二月,张献忠起义军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襄藩宗人大部分都死于非命,逃出生天者寥寥无几。
洛阳、襄阳都在中原腹地,这些之前较为安全的地方,如今都被农民军攻克,藩王们也被斩杀。严峻的形势,不得不让就藩开封的周王朱恭枵提高了警惕、会同开封驻军守将加强防卫,以防备可能到来的农民军。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攻克洛阳不久的李自成得到了开封城驻军薄弱、防卫吃力、且粮草兵甲都不完备的消息后,立即亲率三万大军,自洛阳疾驰东进,三天就到达开封郊外,准备一鼓作气,攻破开封,再次沉重打击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廷。
和颟顸无能、又庸懦吝啬的福王、襄王所不同的是,周王朱恭枵在当时的宗室藩王中算得上是一个聪明人,眼光长远且慷慨大方。在得到李自成军即将抵达开封、预备攻城的时候,周王立即会同驻守开封的文武官员:河南左布政使梁炳、右布政使蔡懋德、开封知府吴士讲、河南巡按高名衡、分守道梁壮、管河同知桑开第、开封府推官黄澍、祥符知县王燮、河南副总兵陈永福、游击高谦、张德昌等,安排布置防守作战,加固城防。
之后又主动从王府内拿出超过五十万两的白银,一面“买米麦,日夜造饭屑面,犒赏守陴者”,一面重金悬赏,以求杀敌:“斩首一级,赏五十两;守城射死一敌,赏三十两;伤一敌亦赏十两。”
如此高的赏格,使得开封守军顿时士气大涨,不但士兵们得到有力的鼓舞,就连开封百姓们也为了获得奖励而自发制造武器,争先恐后地登上开封城墙,史称“百姓挈弓矢刀槊登城者,纷纷恐后。”
周王朱恭枵为了鼓励守军全力守城,特意向劝慰他稍稍留意花费的王府属官们训示:
“城垣既陷,身且不有,而况于金乎?城苟得保,何患乎无金!”
表明了不做吝啬鬼,重蹈福王覆辙的坚定立场。他的这番表态,更加使得开封守军免除后顾之忧,全力展开守城作战。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十二,农民军在李自成的率领下抵达开封,即刻对开封展开攻击。农民军使用“剜城”、“挖城”的战术:让士兵用门板、大车之类竖立起来,抵达城墙下,遮挡城上打下来的箭石,然后趁机凿下城表的砖石,向内部掏挖成一个洞,人躲进洞中,然后继续挖掘,使得城墙逐渐被挖空、坍塌,农民军得以乘势进入城内。一时间驻军不能破解,局势危急——“匿洞中,矢石不能加,昼夜筑掘,无法可退,合城甚危。”
这时候,开封城内一个名叫张坚的秀才设计了一种悬楼,用厚柏木制成,长度跨越三五个垛口,伸出城墙之外,悬楼里装载的士兵可以向下抛火罐或者射箭,打击城墙脚的农民军。开封推官黄澍检视之后,觉得可行,于是命工匠连夜赶制五十座,布置于城墙之上。果然在此后的战斗中对于城下“剜城”的农民军打击很大,就此消除了挖城危机。
之后农民军再次以云梯进攻开封,又被驻军用大炮连连击毁,伤亡惨重,此时河南巡抚李仙凤也率军从河北赶回救援,进入开封,守军增添了力量,驻守更为坚固。
二月十七,李自成亲自督战,站立城下,指挥农民军攻城。守军也不甘示弱,纷纷以大炮、弓箭回击,战斗陷入焦灼中。混战中,开封守将陈永福的儿子千总陈德见李自成站立位置距自己不远,于是暗中发箭,不偏不斜,正好射中了李自成左眼。这突发事件大大打击了农民军的意志,于是纷纷惊拥而退,并于二月十八黎明向西撤退,至日落前农民军全部从开封城下撤走。历时七天的第一次开封之战结束。
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二月,李自成联合另一支农民军罗汝才部,接连攻克了河南南阳、洧川(今尉氏西南)、许州(今许昌)、鄢陵等十余州县,擒杀了明唐王朱聿镆,于是携大胜之际第二次攻打开封。周王朱恭枵如同之前一样,又再次发布悬赏令,号召开封军民抵御农民军攻城,并且派周王左长史李映春率王府护卫巡查城内,大声呼喊:“有能退敌解围者,赏银十万两。”
同时,周王额外增给已升任河南巡抚的高名衡、升任河南总兵的陈永福五万两白银,让他们紧急增派人手,加固城墙、增添兵甲火药,严密防守,以抵挡农民军进攻。
十二月十四,李自成、罗汝才号称五十万的联军展开对开封的第二次进攻。农民军首先击败了明督师丁启睿的援军,隔绝开封外援,再使用了炸药来对开封城墙进行攻击。守军则以干草、火油、金汁等堆满外墙,以火墙阻隔农民军用炸药炸城墙。
十二月二十七,一部分农民军好不容易接近城墙东北角,埋放炸药点火轰击。不料城墙坚固,点火引发炸药后砖石四散迸发,将城墙附近的农民军杀伤无数,导致之后农民军不敢再以火药轰击城墙。攻势渐渐显颓。
当时正值隆冬,天气寒冷,农民军驻扎城外,处境艰难,而开封驻军又乘虚出城,偷袭并焚烧了农民军的粮草大营,使得农民军后勤补给不利。另外明保定总督杨文岳也率河北援军前来救援。在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开封守军顽强抵抗之下,农民军腹背受敌,不得不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撤围西返,放弃攻击开封。开封守军再一次打退了农民军的进攻,历时一个月的第二次开封之战结束。
得到开封守军第二次击退农民军、保全城池的消息后,远在京师的崇祯帝欣喜不已,对坚守开封城的文武官员大加褒奖,并亲自致书给周王朱恭枵:
“此高皇帝神灵悯宗室子孙维城莫固,启王心而降之福也。”
高度赞扬了这位远房族兄的清醒头脑和慷慨举措。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初二,在拔取了开封周围西华、郾城、襄城、睢阳、陈县、太康、商丘、宁陵、考城等三十余城、使得开封断绝外援成为孤城之后,李自成和罗汝才联军第三次进攻开封城。这一次,农民军吸取了前两次的失利教训,不再强攻,而是以一部分兵力长期围困,另以大部分兵力围点打援,准备消灭来援的明军。
五月二十二,农民军在开封西南的朱仙镇大破来援的明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及总兵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等部十八万明军,收降明军数万,马匹七千余,直接摧毁了援救开封的最重要力量。获胜后,李自成命投降的明军向开封城内喊话,以迫使开封守军投降。
但是,以周王朱恭枵、河南巡抚高名衡、河南总兵陈永福为首的开封文武官员坚决不投降。周王朱恭枵更是倾其所有,把周王府历年积藏全部拿出,用于支持守军坚守城池。
至九月初,开封历经近四个月围城后,依旧没有投降,但因农民军割去城外庄稼,并断绝上游水源,导致城内粮食断绝,饮水不济,再也不能坚守了。
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十五,开封城北的黄河大堤被掘开,汹涌的河水灌入开封内城。至于是谁掘开的大堤,史书中记载是农民军掘的马家口,开封驻军掘的朱家寨,这里就采用农民军与明军不约而同的掘堤放水,以水淹对方这一说吧。
黄河决堤后,滔滔巨浪汹涌入城,导致开封城全城被淹没,城中军民溺死达数十万,城外农民军也被淹死了数万人。河南因此经历了惊天浩劫,黄河也由此改道,河南、安徽以下等省都被殃及。
在滔天洪水中,河南巡抚高名衡、河南总兵陈永福乘小舟前往周王府救援周王及其家眷。周王朱恭枵在大水中几乎丧失了全部家产,和家人随同高名衡、陈永福坐船避难于开封城头。当时又逢大雨滂沱,一片泥沼,饮食几乎断绝,周王和诸文武官员七天不得食物,几乎饿死于城内。
幸好水势稍退后,驻在河北的山西明军监军王燮冒险用小船越过黄河,抵达已成泽国的开封,才将周王、高名衡、陈永福等救出,而开封同知苏茂灼,通判彭士奇等则经不住饥寒交迫,饿死于城头。周王等人也是最后一批离开的守军,他们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才被迫撤离开封。
在明军撤离同时,农民军也乘舟进入开封,不过此时开封全城被淹,没有了驻守价值,所以不久也撤离开封,向河南西部转移。
周王朱恭枵被救出开封后,于风雨之中逃亡到开封郊外,由陈永福属下的军士护卫,在树林中躲避藏身良久。李自成退兵后,才返回开封。不过此时开封都被洪水淹没,周王府宫殿房屋全部倒塌或者没于水中,不能居住。周王的家产也在三次开封之战中或用于赏赐守军、或被大水吞没,坦然无存。周藩上下生计无着、陷入困顿。
崇祯帝得知周王的窘迫后很是挂念,赐书慰问,并赐内帑金帛及物料,以抚慰周藩。由于开封藩地历经大战已经残破不堪,不宜居住,所以崇祯帝特别下旨,让周王及其家眷可以离开封地,前往彰德府寄居,稍做安顿。
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两年守城作战,年过六旬的周王朱恭枵身体大受打击,再加上洪水破城后家产被涤荡一空,更加摧垮了周王的意志和信念,在寄居彰德后不久,心力交瘁的周王朱恭枵就罹患重病,卧床不起。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军自陕西向京师进发,并出兵攻取河南,周王只得再次离开彰德,向南方躲避。三月二十一,就在崇祯帝于煤山自尽后的第三天,六十五岁的周王朱恭枵于南逃途中病薨于淮安附近所寄居的舟船上。
因为当时国势混乱,明中央朝廷已经覆灭于李自成农民军,所以周王身后的赐谥、赐祭、承袭等典仪无人承办,均没有来得及进行。直到当年五月十五,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成为南明弘光帝后,才以“平生忠弗屈、孝尽已”的赞誉名义追封朱恭枵谥号“孝”,称“周孝王”。而后清兵南下,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周王朱恭枵的子孙被迫随继立的隆武、绍武政权南迁,最后在广州被尾追而至的清军杀死,周藩传承断绝。
周王朱恭枵在明末诸藩中,算得上聪明灵活,也能顾全大局、趋利避祸,和其他蠢笨贪财、至死也一毛不拔的庸碌藩王相比,绝对是出类拔萃的清醒者。他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也深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含义,所以在面对李自成农民军大举来攻之际,他倾其所有、大力支持乃至赏赐守城军民,致使全城上下齐心,坚决抵抗,使得农民军费劲周折也没有彻底控制开封城。
开封的城墙远远比不上洛阳、西安、太原等大城那么坚固、高耸,但面对农民军的进攻却坚守时间最长,这和藩国在此的周王朱恭枵尽散帑金、重赏守军、凝聚军民意志是有着莫大的关系的,他慷慨大方、尽散家财以犒守军的举动在守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虽然朱恭枵在坚守开封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不能用勇猛、强悍来形容,只能说尽到了自己作为守土藩王应尽的义务,但是和其他明末藩王在同样局面下的小气吝啬、颟顸浑噩、贪生怕死情形作为对比,他已经算是识大体、顾大局、深谋远虑的优秀藩王了。
-----
网友解答:
-----
明末周王朱恭枵,称不上勇猛,他却是明朝藩王之中相当聪明的一个。
朱恭枵的封地在开封,是朱元璋十一世孙,从崇祯十四年正月到崇祯十五年九月,李自成率领大军三次围攻开封,却损失惨重,连他本人也被明军悍将陈永福射瞎了一只眼睛,最后农民军使用了水攻之计,让黄河决堤倒灌,才终于攻下开封。
虽然最终拿下了开封,开封之战也称得上李自成从崇祯十二年再起之后的一次严重挫败。如果每个城池都这么难啃,每个藩王都像朱恭枵这样聪明,李自成早就碰得一头包,回商洛山里当山大王去了,哪还敢想逐鹿中原。
朱恭枵聪明在哪里呢,他懂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个道理,如果把大明比作一个公司,他朱恭枵就是个洛阳分公司名义上的CEO,经过历代的积累,到了明末周王家业惊人,保住了开封,就是保住了自己的家业,同样,保住了大明,也就是保住了自己的家业,如果开封被攻克了,如果大明倒了,他全家连性命都别想保住,更别说拥有现在的一切。
为自己而战,哪里还能有一丝保留呢?
除了头脑清楚,朱恭枵还懂得激励机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管用的。为了防守开封,朱恭枵不计成本,除了自己出资加固开封城防,“增云楼、储火药、立炮台、添飞石、分布周密”,还拿出自己的库金设立悬赏,杀死一个农民军给赏格五十金,这样丰厚的激励,相当于给一个公司员工工作一辈子都不可能拿到的报酬。打仗本来就是军人的职业,此时大明尚存,李自成还是流寇,如果在周王这里能拿到这么多钱,那又何必为了能吃上口饭,再去投靠李自成呢?
在我们现在看来,这似乎是很浅显易懂的道理,不过明朝宗室们,可能是被圈养了太久,明白的却很少。
同在河南的另一位著名藩王——洛阳的福王朱常洵,他的富有不下于周王,却是个看不穿的人。农民军席卷中原,洛阳必定不能幸免,朱常洵却继续花天酒地的生活,对城防既不关心,更不上心,哪怕许多官员多次告诫他要加强防御,他也不放在心上。
同他类似的,还有另一位富甲天下的藩王——蜀王朱至澍。坐镇成都的朱至澍,在张献忠大军入川,已经攻下重庆后,面对城中官员由蜀王拿出钱财,犒赏军民,加固城防的建议却一口回绝,甚至耍起了无赖“孤库中钱粮有数,只有承运殿一所,老先生等拆去变卖充饷”,主持成都城防的刘之渤当场怒怼他:“殿下!承运殿无人买得起,唯有李自成是受主!”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结果还是
“蜀王终不悟”
,要钱不要命,鼠目寸光。
这两位富有的藩王最终结局如何呢?
福王在城破后被杀,传说还被与鹿共煮,做成了一锅“福禄宴”。
蜀王朱至澍则与妃嫔、宫女等投井自杀,宗室则被捕杀殆尽,张献忠下令“凡王府室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至于他们的财富,当然是尽归李自成和张献忠。张献忠著名的“江口沉银”,就来自于蜀王府的贡献。
什么原因造成了几位藩王之间如此巨大的差别呢?要我看,还是明朝的宗藩制度,把各地的藩王们养成了一帮酒囊饭袋之辈,他们从小被圈养在王府,没有朝廷命令,不许离开封地,更不许接触军事。
如果违反了祖制,那可是要倒大霉的,比如唐王朱聿键,在1636年清军入关时主动募兵北上勤王,却被崇祯废为庶人,关进凤阳皇家大牢,直到崇祯自挂东南枝后才被放出,不然恐怕要被关一辈子。“藩王不掌兵”,已经成为了大明的铁律。
于是他们大多无所事事,大部分用酒肉美女来麻醉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迟钝,对天下大势的变化一无所知,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在宗藩制度的设计上,朱元璋和朱棣都可以算是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
网友解答:
-----
明末的周王朱恭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一代世孙。
朱恭枵为藩王,坐镇开封。此人豪爽仗义疏财,将王府库存金银犒劳守城将士,与军民同心协力固守城池,使李自成亲率的起义军两次围剿,都以失败而退。李自成不甘心失败,实施第三次水淹开封城,大水浸入城内,府库损失全空,弹尽粮绝,幸好河北援军救出,才保全性命。
朱恭枵虽是一藩王,聪明伶俐,有勇有谋,在明代的史记中有贤王之称,名副其实。
-----
网友解答:
-----
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一世孫,封藩于开封,在其它藩王封地被义军攻陷,如襄阳,洛阳等,它却被三攻而不破,其因有三。一是倾财守城抗敌。朱恭枵时言:城垣即陷,身且不有,而况于金乎?于是杀敌死一赏银五十两,伤一赏十两,守城将士,重赏即勇。朱最后也倾其所有,保了城稳人安。此也归善用财。其二是善用人,其与守城军民同仇敌忾,如河南巡撫高铭衡,总兵陈永福与其生死与共,不佭死守,甚至开封同知苏茂灼,通判彭士奇宁冻饿死于城头末变节。民间秀才张坚,在义军第一次攻城不下,釆用挖地洞,危险之际现计制悬笼图,将木笼二,三城垛悬出城墙外,用火罆砸于挖地道中,消灭义军,避免了破城之患。其三,善用计。在第一次,李自成亲率大军攻城,即1641年二月,除用上述悬木笼破挖城之兵外,还用滚木,弩射,火油烧云梯等挡住了攻城,最后弓箭射致李自成左眼重伤,已至七天而无奈退却。第二次攻城是1641年12月,因天寒地冻,欲困死守军,但却被守军偷袭,烧了义军所屯粮草,又不得不退,此次攻了一个月。后又于1642年五月,义军已攻下开封周边三十余城,再次囲攻其孤城,甚在断了开封城外水源与该收之粮地,时至九月,在无望之际,决堤黄河之水淹退义军,从而在朱家寨挖开黄河,巧的是,义军也同时计放黄河水淹开封,也在马家口掘开黄河堤,结果导使城内城外一片汪洋,数十万军民与义军被淹死,相继弃城逃亡。此次也引发史上的黄河改道。此时开封即退了水,已是泥封一段时间的废墟,故周王在山西官员帮助下,与巡撫,总兵等逃亡外地,虽受朝庭表彰,却已累于六十多岁,身心交卒,终于1644年,即崇禎17年,皇帝在京吊死后三天(有说六天),倒在了逃亡的舟船里。
-----
网友解答:
-----
要知道,周王朱恭枵可是一位养尊处优的大明王爷,能谈得上什么勇猛么?
如果不是题主提出了这个问题,估计大家都不知道明末还有朱恭枵这么一号人物。实际上,挡住李自成几次进攻的,是拼死守城的数万明军将士,他朱恭枵可是从头到尾都没上城督战过,一直都躲在王府中。
不过,朱恭枵比那位被李自成给炖了的福王朱常洵要聪明。当初,闯王李自成率军猛攻洛阳城,守城将领希望腰缠万贯的福王朱常洵能拿点钱出来,犒赏守城将士、修缮城防。结果,朱常洵却一毛不拔,最终洛阳城破,他的巨额财富悉数落入李自成手上,而他最后也被李自成给炖了。
或许是有了福王朱常洵这个前车之鉴,周王朱恭枵在闯军攻打开封时,可是毫不吝啬自己的家财,主动拿出自己的库金五十万,饷守城将士,加筑开封城防。而且,他还悬下赏格,杀一贼者赏五十金。朱恭枵的这一系列举措,的确对明军守开封城起到一定的作用。
至于,题中所说的朱恭枵“最后全身而退”,这其实是一次相当狼狈的出逃。当时,李自成“决黄河,以水灌城”,遂攻陷开封。在破城之际,朱恭枵和他的王妃、王子、及部分宗室和王府官员,便在洪水和起义军攻城的喊杀声中狼狈出逃,一路逃到开封城郊的树林,在风雨中藏匿了数日,直至官军援军赶来,才得以脱险。最后由于开封城被大水泡的一塌糊涂,朱恭枵一族只好转而寄居到彰德府。
而在整个逃亡过程中,周王朱恭枵可没半点勇猛可言。这比起能部署防线、指挥衡阳守军作战的桂王朱常灜(永历帝朱由榔之父),可就差远了。
当然,相比于其他欺压百姓、贪得无厌的明朝宗亲,温文儒雅的周王朱恭枵,还算是比较厚道的。
在明朝众藩系中,周王一系应该说是最为洁身自好、淡薄政治的。第一代周定王朱橚,爱好文学,无心政治。他先后组织编著了诸如《救荒本草》、《保生余录》、《袖珍方》和《普济方》等医学著作,对我国古代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的历代周王,不是爱好文学、就是爱好戏曲,远离政治,同时对封地百姓也相对比较仁厚。
而朱恭枵自幼也得到其父王周端王朱肃溱的教导,即位后也懂得善待自己封地内的百姓,不像福王、楚王这些藩王那样贪得无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
网友解答:
-----
明朝末年的周王朱恭枵先祖是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到李自成攻城的时候,周王家在这里已经住了250来年,开封城里三分之一是周王家的,周王家的子孙和外戚加起来好几万人,一旦开封城破,周王家的几万人会有好下场吗?
周王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前不久封在湖北襄阳的襄王被张献忠攻破襄阳后,全家被处死,只有极少数脱逃。而封在洛阳的福王朱常洵,也被李自成破城后处死。
为此他联合官军,并招募勇士,宁可丧尽家财,也要保住开封,家丁,宗室子弟,能帮忙的全帮忙,能上阵的全上阵,为此才挡住了李自成几次攻城。李自成三次围攻开封,1642年5月到9月,未能取得进展,最后掘开黄河淹了开封。
福王朱常洵为什么没能守住洛阳?首先就是福王在洛阳的根基不深,福王1614年才到洛阳就藩,到1641年李自成攻城,福王家在洛阳才住了27年,根本就没有什么基础。福王也尽力了,只是在洛阳这个地方自己势单力薄,未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以至于官军哗变,城破人亡。
-----
网友解答:
-----
周王朱恭枵抵御李自成
周王朱恭枵(xiāo),朱元璋十一世孙,朱元璋五子周王朱橚(sù)后代,可以说是明朝最后一任周王(南明册立的不算),他死后一个月,崇祯帝朱由检上吊自杀。
朱恭枵的封地在河南开封,开封属于中原重镇,因此,朱恭枵和明末起义军多有交集。
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的大顺军攻打下洛阳后乘胜包围了开封。周王朱恭枵和监察御史高名衡抵挡住了李自成的第一波攻击。
崇祯十四年(1641)十二月底,李自成又一次包围开封,结果开封没打下来还被射中了左眼。
崇祯十五年(1642)四月,大顺军再一次来到开封城下。这次他们围而不攻,半年之后,趁着黄河汛期,掘开了黄河堤岸,水淹开封。朱恭枵和宗室躲藏到城外得以幸免。后来明军收复开封,开封城破坏严重,朱恭枵等人只好暂时寄居到彰德府(今河南安阳市)。
从大顺军几次攻打开封来看,朱恭枵比其他藩王要强上不少,能够抵御长达两年之久。为何朱恭枵能够抵挡住李自成的进攻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明末著名的福王朱常洵,比较一下二人对待起义军的态度。
明朝藩王贪财,朱常洵是其中的佼佼者。
朱常洵是明末时期最有钱的藩王,不仅有朝廷供给,他还掌握着当地的赋税。而他下面的百姓呢?
福王藩属洛阳,崇祯年间当地旱、蝗两灾相继,人们易子而食。朱常洵则饮酒取乐,唯一的爱好就是美女和优伶。一支被派往前线与农民军作战的政府军中,就有人发牢骚说,福王府里金钱百万,却让我们饿着肚皮去送死。
当时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省亲居于洛阳,得知军队的这些不满后,跑到王宫向朱常洵谏言“散财饷士,以振人心”。
朱常洵却不以为意。
当李自成的大军到了洛阳城下的时候,城中明军和农民军内外呼应,破了洛阳。朱常洵被抓后,李自成从他身上割下一块肉剁碎跟鹿肉拌在一起当下酒菜,取名“福禄酒”,让朱常洵看着吃完(或许还逼他吃了点),之后处死。
朱恭枵则比朱常洵聪明的多。
当李自成大军攻到开封城下时,朱恭枵拿出五十万两白银(有记载则是一百万两)犒劳守城将士,并悬下赏格,杀一贼给五十金。
况且,开封地区没有发生豫西和陕西那样的天灾,当地百姓参与造反的人极少。
此外,朱恭枵还自己出资来加固开封城防。这让守城将士有了抵抗的信心。
其次,监察御史高名衡用兵得当
李自成第一次攻打开封,还没攻下开封,高名衡调回之前救援洛阳的副将陈永福,两军内外夹击,击败李自成。
第二次,李自成又在明军援兵的攻击下溃败。
第三次,李自成围而不打,高名衡趁黄河汛期打开了黄河堤岸(同时李自成也扒开了黄河决口),农民军损失惨重,这给后来明军收复开封创造了条件。
最后,开封城城高墙厚,城防完善,并且地处要冲,救援方便
开封原来是宋朝的汴都,金朝皇帝南迁时又曾再建,城墙厚度有几丈,里边坚实,外边疏松。
李自成攻城时命令士兵用炸药炸城,结果火药爆炸后城砖四飞,农民军先受到攻击,内城墙并无大碍。
后来李自成用挖城墙脚的方法攻城。高名衡在城上凿横道,一听到下面有声音,便用有毒和污秽的东西往下灌,结果农民军多有死者。
同时,开封地处华中地区、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交通便利,便于明军机动。明军数次击退李自成全是依赖外有援军。
-----
网友解答:
-----
大明开封府周王,太祖高皇帝第五子,成祖永乐帝同母弟也!地位尊崇,开封城周30里,为海内名城巨藩,太祖定制,亲王府周5里,而周王府紫禁当宋金皇宫之旧,达周9里13步,为藩王内最大者!!明末水患,300年王府积蓄尽入黄水中,但按清康熙年间河南巡抚上报,时开封大雨,冲出周王府窖藏银约200万两!现国内博物馆分存有明周王府铭文小银佛像8尊,而佛像上记载同批共铸造小银佛像8848尊!河南许昌禹州有周王陵,王妃陵,高大宽阔规模有甚于神宗皇帝定陵,可见周王之富也!!!
-----
网友解答:
-----
因为从第1代周王朱橚开始起,周王的名声就很好,是明朝宗室中的白莲花。朱橚平时被老爹训过,但是被自己侄子流放后重新做人,组织众多科研人员编写了《救荒本草》、《保生余录》、《袖珍方》和《普济方》等作品,是万家生佛的贤王。《救荒本草》等书是他自掏腰包广泛印制发放的,害怕读者不识字还专门为图中的植物做了图画说明,书中详细描述了灾年可以吃的各种野菜以及老百姓平时可以用得着的药方。朱橚以后历代周王也经常在开封城内进行救灾等慈善活动,在开封城内人望很高,李自成进攻时也舍得出血本募兵作战。
-----
网友解答:
-----
不是周王勇猛,而是他被逼的无奈不如此不能活命。虽然抵挡了几次攻城,但是最后城破还是仓皇而逃。援兵到了,李自成撤退。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觉得只是在百多万朱元璋子孙中他是相对表现比较好的。
-----
网友解答:
-----
兔子急了也咬人,狗急了耶跳墙,死里求生,人之常情也
------------------
推荐阅读:
为什么员工觉得很差的人,却很容易被提拔,反倒那些群众基础很好的员工却得不到晋升?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