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人走那么多的路膝盖都没事,为什么现在说路走多了伤膝盖?
以前的人走那么多的路膝盖都没事,为什么现在说路走多了伤膝盖?
-----
网友解答:
-----
在头条最反感的就是这类“以前”的问题,就好像以前的人百病不侵,个个都能长命百岁的一样。而且也不知道出这些题的人是从哪儿得来的结论,以前的人膝盖就都没事儿!按照这些人的理论,以前的人都不得脑梗,以前的人都不得心梗,以前的人都好……感觉他们身边的人肯定都是从古代走来的仙人!
在本人的印象当中,小时候
在农村,很多人40多岁,尤其是女性,就已经膝关节明显的变形了,他们不是不疼,只是当时的条件受到了限制,没法去治病
,所以只能采用一些土办法去治疗而已。
而且在当时那个年代,对于关节疾病的认识是非常浅的,虽然在大城市可能有比较先进的理念,但是在大部分的中小型城市,对于膝关节疾病的认识是非常浅的,那个时候只要膝盖疼就认为是关节炎,拍个片子看到有骨赘就认为是骨质增生,根本没有人考虑到关节内软骨的问题。
也只有在最近这二三十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随着核磁的普及、随着我们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膝关节的认识越来越深,对于膝关节的治疗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很多因为软骨损伤导致关节出现问题的患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治疗得到了缓解,有很多老年人也因为关节置换手术重新回到了日常生活当中,绝对不会再像四五十年以前,只能挺着
。
我就想问一问题主这个以前到底是多久的以前是100年以前还是1000年以前?如果是1000年以前,您怎么知道古人的膝盖就都好?如果是50年以前,您怎么知道所有人的关节都好?
其实很多人认为以前的人膝盖好,完全是一种错觉!
第一,普通人不是医生,不知道在医院里有多少人因为膝盖的疼痛到医院就诊治疗,所以认为身边的人膝盖好
,那么就是以前的人膝盖都好。包括是谢医生本人在医学院学习的时候也不知道,在医院里有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病人。
第二,人口基数和寿命的变化。
大家看下图,我国的
人均寿命1957年的57岁上升到2005年 71.8岁,我们的人口从1953年的将近6亿到2010年的13.7亿
。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和年龄的上升,得益于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进步,在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上,出现膝关节问题的增多不正常吗?个人认为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医院越建越大,病人却越来越多的原因,这是因为人的平均寿命上升了,就如同零件老化一样,用的时间越长,各个零件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三,健身运动的普及
。健身本身绝对是好事,
运动就是良医,好的、科学的健身运动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延年益寿!
但是有一些朋友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不注意防护,不注意控制运动的量,不注意做热身、拉伸等一些科学的锻炼办法,造成了一些运动损伤,这也是导致膝关节关节问题多发的因素之一。
为什么说现在走路多了伤膝盖?
这个问题本来就是要辩证的去看,没有人说走路就伤膝盖,请注意这个
限定,是走路多了伤膝盖
。而且这个走路多了也是因人而异的,是动态的、变化的,如果一个人
身体素质特别好
,每天走2万步、3万步都不会觉得有任何异常,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
然而有一些人身体素质不好
,平时本身就缺乏锻炼,那么还要用强行暴走去锻炼身体,那能不伤害膝盖吗?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有
很多人套用身体好适合长时间行走人士的经验,去把这些经验用到身体相对一般不适合长期行走的人士身上
,于是导致在临床上出现了大量因为长时间走路、暴走等情况出现膝关节软骨损害半月板损害的患者。而且
医务人员对这种情况也表示比较痛心,所以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数据统计,来更好的帮助患者们保护关节同时达到维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有些人不明白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是医生和学者夸大其词,释放恐惧感以牟利,这是最令人伤心的事情。
更有人拿出“以前”的人一些什么所谓关节、心脏啥啥都好来说事情,这种理论既没有实际的数据来支持,也没有任何的经验、证据可言,完全是凭想象、幻想得出他想要的“以前”来蛊惑人心!
建议大家对于这一类言论要有戒备之心,学会认真思考,不要被其蛊惑,要相信科学,相信现代的医疗技术!
-----
网友解答:
-----
感谢相邀。现身说法分享一下:因为工作关系,我的大部分任务都是徒步执行,去年我全年的徒步里程是八千公里。对于这种高强度的修行生活,已经习以为常。我是怎么保护膝盖的呢?
首先,徒步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加码的过程,我刚开始每次徒步5000步就觉得很有挑战,在每天坚持晨起徒步基本步数的基础上,每隔两周根据体能的恢复程度逐步加码,直至达到每次徒步达到半马的里程,我完成这个的周期大约是半年。这也是是一个体力、意志力、肌肉与灵魂的强度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过程,从纯粹的生理角度看,通过强化锻炼你的肌肉力量增强了,它本能会对它们的亲密小伙伴骨骼、韧带与关节形成更有力的包裹与保护,降低受伤害的概率。所以欲速则不达,现实训练中的伤害往往是由恨铁不成钢的急功近利心态造成的,要牢记古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妄图一筹而就。
其次,我个人总结了一套“猫步法”走路,通俗讲也可以叫贼步法,就是全程蹑手蹑脚,步伐轻起轻落,这样坚持下来锻炼的是整体肌群的协调与综合强化。
同时,对于初练健走的徒友而言,刚开始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比如弹力护膝护腿护踝之类的护具,同时保证行程中的营养、水与能量,只要能保证预定目标的完成,途中可以适当休息,磨刀不误砍柴工。
最后,过去的人们,除了牛马,几乎没有代步工具,所以徒步在生活中所占比例很大,的的确确古人一生徒步所走里程远超现代人。但他们的徒步或奔跑能力也是从小捡柴放羊或习武各种艰苦的成长环境练出来的,也历经漫长过程,而不是天生神力如同神行太保。
最后我想分享的是:徒步是一个了解规律了基本无门槛的锻炼方式,同时也是坚持就能发现奇迹的过程,假如说前半场的确是数量的积累,那么后半场就是质量的升华与灵魂的蜕变。如果喜欢徒步,心里一定要有个八字诀:日拱一卒,永不止步!
顺祝途安,愿对你有所帮助!
-----
网友解答:
-----
你好,我是
风湿免疫科乔方医生,原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生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到类似的说法:
以前没有冰箱,吃了半辈子剩饭剩菜没啥事;现在剩菜剩饭放冰箱了,却说剩菜剩饭致癌?
以前小孩一个人走10多里山路去上学也没啥事;现在10分钟上学的路程都需要家长接送,怕不安全?
一般说这种话人可能要么是年纪较大的“过来人”,要么是没有亲身经历过、没去深入了解的“局外人”。
而关于今天这个问题,
我的观点是:现在膝盖有问题的人,数量上远大于过去;但发病率可能还是过去更高。
为何有人会觉得以前的膝盖“更耐磨”?乔主任个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信息获取量差异
过去人可没有手机、网络、更早甚至没有电视、广播,普通人对于疾病的了解只能从自己、家人、街坊邻居的就医经历“口口相传”得来。
而现在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不仅有我们这类健康博主、健康平台的科普,还有许多有其它目的的人过度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膝关节病的发病率,让人觉得现在膝骨关节病更高发。
2. 寿命差异
骨关节炎的发病以膝骨关节炎最为常见,走路走得多、过度消耗膝盖,症状可能当时不会表现出来,而是在40岁后,人们膝盖开始退化时,症状提早或加重症状表现。
我国40~6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10%~17%;
6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激增至50%;
70岁以上,发病率则高达70%。
国家统计局去年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身体素质日益改善。1949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7岁。
所以说,以前的人膝骨关节病感觉少,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寿命短,还活不到膝骨关节病发病被察觉;或是在膝骨关节病刚开始表现时,却已经被其它疾病缠身,无暇顾及或意识到膝盖的变化。
3. 认知差异
现在大多数人都有养生、保健的意识,身体有一点异样也会马上去问诊线上医生,所以这部分人群很多时候会在膝关节病早期就把问题给发现了。
*虽然许多人喜欢打太极拳锻炼,但是太极拳不适合膝骨关节炎朋友做,反而伤膝。
而反观过去的人,一方面认为“不是大问题扛扛就过去了”,另一方面就算膝盖开始出现乏力、晨僵等症状时,也不会认为是病,而是认为自己可能老了或者是没休息好等原因。
实际上,这些表现确实是人老了的表现,但它确实也是一种病。
4. 医疗条件与经济能力差异
过去中国经济落后,医疗建设落后,特别是在农村,一个村医就要撑起一方土地的医疗保障。而就算后面有了村镇卫生院,那检查设备、医疗人员素质也有限。终有忍不住疼痛的患者前往就医,可能也没法做出正确或是具体的诊断,只能以止痛和多休息进行缓解。直至现在仍有许多地区医疗条件落后,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治。
所以,以前很多膝骨关节病的患者并没有被确诊出来。但是没确诊出来不代表没有,不是么?
5. 身体素质与生活习惯的差异
过去的人更加“吃苦耐劳”,从小吃着粗茶淡饭,每天都需要从事体力活,从而有着低体脂、低体重、高肌肉含量的身材。
现在的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变少,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变多;营养过盛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再加上现代人更大的生活压力,易导致内分泌紊乱,特别是步入中年的男人,逐步变为“肌肉萎缩、身材发福、体重超标”的样子。而这类人又会在某天突然意识到自己走样的身材与潜在的健康问题,跟着身边的朋友开始了跑步、健身、运动,殊不知膝关节问题就随之来了。
一方面,越大的体重会给关节越大的压力,加剧关节软骨的磨损。研究发现,肥胖者患关节炎的可能比正常体重者高60%。每超重1斤,膝盖就会额外增加3斤的负担。这也就是说,假如你超重10斤,你膝盖就得承受比正常人多30斤的负担。那现代人的肥胖、超重体型发病风险自然就升高了。
另一方面,过去的人所拥有的强健的肌肉群能够起到保护关节的作用,而前文提到的一时兴起运动减肥的人群,没有适配身体的关节临近肌肉群,突然大量的运动时,极其出现运动损伤,留下后遗症。
怎么保护膝关节?
1 减重
超重会增加膝盖和其他下身关节的磨损。而走路会随时随地都在使用膝关节,所以减重是对膝关节最重要、最直接的保护。
正常人保持体重身高指数(BMI)在20-25为宜。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 (m)^2
成人的BMI数值
体重指数
2 骨营养的补充
多食牛奶及豆制品等钙含量丰富的食物,虾皮、芝麻酱、海带、核桃、瓜子、土豆等也是不错的选择。配合多一些的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照射及维生素D的合成,以促进钙吸收。
另外,外源性补充氨糖也有必要。
氨糖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素,人体通长在30岁后,体内的氨糖就开始流失、不再生成,逐渐表现出软骨退化、磨损的症状。这也是导致软骨退变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40岁后,尤其是更年期妇女与早期退行性关节炎的朋友,可以补充氨糖,不管是某保健品还是药品,都可以作为选择。
3 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平时不锻炼的人群,不要一来就是暴走10公里、连续打半天球这样运动,不仅身体吃不消,还难以保持习惯。体重大、有关节症状的朋友就不要选择负重类运动,游泳、自行车等形式是不错的选择。一旦运动出现不适感觉,一定要及时停止。运动前也需要热身。
4 避免损伤膝盖的行为
平时注意应用膝关节习惯:不同体位或者活动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不同。看了下面这张图,40以上的朋友就可以尽量避免这些消耗膝盖的活动了。
5 保暖
膝关节缺少丰富的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是一个“皮包骨 ”的部位,因此局部热量容易散失,温度常比身体其他部位低。长时间受凉,局部血管收缩、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关节炎或增加关节活动受伤的风险。而一些具有保暖功能的护膝就是不错的选择。
6 鞋子
告别高跟鞋,选择鞋底轻、软弹、防滑的平底鞋,这样走路省力、膝关节更加轻松,在下楼梯等有冲击力动作时,能提供一定缓冲,避免受伤。
所以说,再也不要盲目的认为过去的事物好,或许是你不够了解全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绝大部分情况必然是
人们的体质、意识、营养、保护、医疗都比过去有质的飞越。在有保护、节省的意识下使用自己的膝盖,必然是比过去膝盖能“耐用”;
就算产生了问题,也不必担心,有各种现金的治疗技术可以帮您渡过难关。
整理发布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也可以转给您身边需要的朋友;谢谢!
-----
网友解答:
-----
走路是最简单的运动方式之一,很多人都会通过走路来锻炼身体。有些人为了快速减脂,甚至每天坚持步行3万步以上,但专家却警告说:每天步行过多,会加重膝关节磨损、引发关节类疾病!每天步行8000步就能起到锻炼效果了。
我们都知道,在以前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年代,人们走的路是非常多的,但为什么他们的膝盖都没事呢?关于这个问题,与现在的人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有很大关系,具体原因详细介绍如下:
体重增大
在走路时膝关节承受的冲击力及磨损情况,与体重密切相关。体重越大,步数相同时对膝关节的冲击力和磨损就越大。1985年,中国城市男性的平均腰围是63.5cm,而在2012年时已接近76.2cm,40~50岁的男性,平均腰围更是达到了82.6cm。从腰围的变化不难看出,现在的人与以前相比,体重肯定也增大了不少。体重的大幅增长,肯定更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从而导致现在的人不能走很多的路了。
糖原储备量下降
人体的供能物质主要是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其中糖原供能效率最高,是人体的最佳供能物质。脂肪在有氧运动时,也会参与供能,但脂肪的供能效率较低,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酮体等中间代谢产物。这些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过多,不仅会严重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行,还会造成肌肉疲劳和肌肉酸痛。
因为脂肪大量供能会严重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行,所以脂肪供能到一定程度时,身体会分泌胰岛素抑制脂肪分解,同时还会增加肌肉蛋白的供能比例。现在大多数人由于缺乏锻炼、运动量较低的原因,身体内的糖原储备要比以前的人少。糖原储备较少时,在长时间的步行中很快就会耗尽,因此就不能像以前的人那样走很多路了。
糖原耗尽后,身体会以脂肪供能为主。如果运动过量,还会消耗自身的蛋白质。人体的肌肉生长和关节修复都需要蛋白质,蛋白质由于运动过量而被消耗掉,无疑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修复,引发关节类疾病。综上所述,现在的人像以前那样走路造成运动过量,是导致膝关节损伤的根本原因。
肌肉力量较弱
现在的人缺乏锻炼,会导致肌肉力量明显不如以前的人。因为以前的人无论农民还是工人,体力劳动强度都要比现在大得多。肌肉力量表现在肌肉耐力和肌肉爆发力两个方面,肌肉耐力差容易出现肌肉疲劳,从而导致无法走更多的路。
在走路过程中肌肉爆发力差,会增大膝关节受伤的风险。比如,在走路时被石头或其它障碍物绊了一下,如果肌肉爆发力较差,不能在极短时间内迅速稳定膝关节,就会造成膝关节受伤。
高脂、高糖及高盐食物的大量摄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人在饮食中,会加入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来满足口腹之欲,殊不知这会造成钙质流失,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危害骨关节健康。
高脂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而饱和脂肪酸容易沉积在软骨中,使软骨的新陈代谢能力变弱,导致软骨的缓冲作用降低,诱发骨关节炎。
大量摄取高糖食物,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钙质的吸收,从而影响骨骼及关节的正常修复。研究显示,食盐摄入量越高,通过尿液排出的钙元素就越多。因此盐分摄入过多,也会造成骨质疏松,不利于骨骼及关节的健康。
以前的人生活水平较低,饮食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当然也就不会摄入过多的脂肪、糖类及食盐了。以前的人骨骼和关节更健康,当然走的路也就更多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现在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的人,身体素质也是能和以前的人相媲美的,走的路当然也能一样多了。
-----
网友解答:
-----
这个不得不说是时代的造化弄人。以前人多走路是为了生活,现在人走路则是身体健康所迫。
在以前,他们走路是从小训练到大的,这是一种生活需要也是一种工作需要。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很多山里人他们从小就得挑担子挑水打柴,走在山路上也是健步如飞,由于这种长期的锻炼使得他们的肌肉群比较发达,足够他们各种浪。比如我们现在看到一群人在跑马拉松,往往中年人取得的平均成绩比其他人好得多。这也是因为底子好,长期的锻炼让他们长成了16缸的跑车。
而现在的很多人就不同了,他们从小缺锻炼,腿部跟脊椎肌肉群不足以支撑他们进行高强度运动,也就是个小破自行车的水平。除此之外,他们往往还是肥胖跟超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会被要求出去运动),这使得他们在运动的时候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的问题,这时候就不得不考虑身体受不受得住了。
其次,伤病劳损。现在很多人由于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使得他们其实在运动以前已经就有了某些隐性劳损(同样是长期超重引起的),比如痛风或者骨膜劳损,只是没有发现而已,突然增加运动量则会把这些问题爆发出来。
-----
网友解答:
-----
解放军四野从东北几天走着入关后一直打到两广海南也没听老人(我的老科长四野警卫连的)说伤膝盖。
-----
网友解答:
-----
以前的人大概指我爸妈那一代人,现在已经七、八十岁了,他们出生在农村,从小就爬山砍柴、下水抓鱼,种菜种田,搬运各种农产品,从而锻炼出一个较好的体质,所以走较长的路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累。而现在像我们这一代七、八十年代出生在城市里的人,基本上就是读书、吃饭、睡觉、缺乏很多体育锻炼,所以体质都偏弱,身体僵硬,连走路都很少。走路的路程稍长就容易感觉疲劳,再坚持走一下就容易产生膝关节疼痛的问题。我通过多年锻炼,包括爬山、绕山转,练舞等多种方法,让我的体质得到的较大增强,各身各个关节功能都得到转大提高。
-----
网友解答:
-----
四十年前,大家的生活水平虽然没有现在高,但却吃的是纯天然无公害食品,营养均衡且丰富,人人都体格健壮,现在大家吃的从蔬菜到肉食品等等,化学成份,添加剂,农药大多,所以就造成了体伤害,营养比倒失调等,在加之交通工具的普及,人少了活动,这便造成脚步功能退化的主要原因吧!
纠错:1,所以就造成了身体伤害。2,营养比例失调等。
-----
网友解答:
-----
这个提问者并不了解情况,提问者年龄多大?是不是六十以上的人呢?如果不是,那么就是道听途说,是听来的。或许从资料上看到的。没有了解具体情况发出这样的问题,我只能呵呵呵了。
潮爷出生于1946年,可以说比较了解以前的情况了。以前的人走路多,是因为干活的需要。比如,潮爷在农村,挑塘泥下田,从农历正月初几开始,断断续续挑几个月。这个挑塘泥,不说担子重不重了。整天来来去去,一天步行走了多少路?没有计数。这个走路是几乎天天进行的,缓慢进行的,而且人们也注意保护自己,一旦膝盖受损,就不能干活,不能干活,就不能挣工分,影响收入,影响分粮分草分东西。
潮爷找副业拉车,清早三四点起床,然后步行拉空车去矿山,装矿石,运矿,一天2趟。来回步行多少步路?没有人计算。可以说一天步行50里,应该足足有余了。天天步行,天天锻炼。可以说,每个人都相当注意保护自己的腿,脚,因为靠腿,靠脚吃饭,靠腿脚挣工分。所以说,腰酸腿疼是有的,几乎人人都有。潮爷也有,现在时不时,阴雨天发作腰酸腿疼。膝盖出问题的真不多。劳动人民是长年锻炼的,天天如此。提问者说现在人路走多了伤膝盖,显然不是指天天参加劳动的人民。
现在的人越过越懒,车辆多了,走路少了。天气热了,用空调,用电扇,手摇芭蕉扇少了。其实,手摇扇子也是一种锻炼。有人去什么室,去室内在什么计步器上走路。补上走路这一课。(我实在不懂,不知道叫什么)因为走路少了,缺少锻炼,便有人提倡一天走8000步才能达标。而且计数器出现了,于是,在微信朋友圈里晒步行数的,攀比步数多少。因为久不锻炼,很少走路,又不是循序渐进,为了追求步行数字,不考虑自己身体素质,强行自己达到计划的步数标准,当然会对膝盖有所影响。专家说走路多了伤膝盖,便是针对这个来说的。
所以,此一时,彼一时也。不能拿以前的与现在比,也不能拿现在与以前比。现在出门坐公交,打的,明显走路少了。你不坐公交,不打的,天天步行上班试试看?现在夏天,一热就开电扇,开空调,还觉得热。以前夏天,扇子不离手,干活的是休息时用帽子扇,扇子,便有了“板凳,扇子,帽子”三用一句俗话。休息,用帽子垫屁股下当板凳,用帽子扇风,干活了帽子戴上防太阳晒。这能比么?
-----
网友解答:
-----
废话,这和有人说过去没什么病,现在什么病多了差不多,过去,人活到几岁?我小时候见到50多岁驻拐杖的都有了,现在70岁健步如飞的很多了,也不看看多大了,当然,有病赶紧治,膝盖疼也是不好治啊,大部分就是机器磨损的吧,老化了,自然现象
-----
网友解答:
-----
题主也不宜把“以前”和“现在”这样截然地对立分开。在任何时候,过度的劳累和运动,都可能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出现酸胀疼痛的感觉。
我在年轻的时候,经常挑着一百多斤的山货,走几十里山路去城里卖掉,換来油盐酱醋和一些小日用品,长此以往也感觉膝盖非常酸痛,只是被劳动后的喜悦暂时掩盖了。
还是六十年代末的时候,有一次,我的大孩子腹胀如鼓,而且还不断地凸起来,请村子里的赤脚医生来看病,他说:是因为腹内长期没有食物,而使大肠套小肠了,后来才知道在医学上称为“肠梗阻”。
我们俩人轮流扛着孩子,连夜奔跑了几十里山路,终于赶到了地区医院,等到了手术台上之后,孩子突然放了一个屁,肚子很快地就瘪下去了。医生问我们是怎么来医院的?我们如实回答了。
医生说:你(妳)们长时间的暴走救了孩子,把“腸套叠”给颠好了,这个外科手术就不需要再做了!
等我们回家之后,我才感觉到双腿关节疼痛难忍,倒在床上就起不来了!所以我在老年之后,患有严重的痛风疾病。
现在的人们时尚爬山“暴走”,运动强度较大,时间较长,对人的膝关节损害严重,往往会造成半月板慢性撕裂,关节软骨面磨损脱落而造成的关节炎等疾病。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说路走多了伤膝盖的主要原因之一!
------------------
推荐阅读:
中国2017年相比美元升值11%,人民币计算的gdp增长了6.9%。以美元计算的gdp是不是要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