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唐诗宋词”,为什么在宋词中爱国主义情怀的词篇占了很大的比例呢?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为什么在宋词中爱国主义情怀的词篇占了很大的比例呢?
-----
网友解答:
-----
严格的说,是南宋的诗词,爱国主义诗篇占了大多数。
为什么偏偏是南宋?因为写诗词的诗人们,他们写诗离不开自己生活的现实,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上最为软弱的一个时期。
南宋时期,山河破碎,软弱的朝廷政治腐败,主张不抵抗的投降派占了上风。
而且由于外民族的强势和侵略,人们经历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悲惨时代。
但凡有一点爱国心的文人,面对这种状况,都会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自己内心的反抗。
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李清照。
原本在北宋生活安逸的李清照,她前期的大部分诗词,表达的是安逸生活中的“闲愁”,丈夫离开了,写写思念之苦,菊花落了,谢谢时光易逝之愁。这都是和平时代,安逸生活下,悠闲生活中的一种调剂。
但是到了靖康之变之后,李清照流落到南方,曾经悠闲的生活不在。看到朝廷的不抵抗,不作为,一个弱女子都发出了这样愤怒的呼喊: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现实逼人强。
和李清照同时代的岳飞,感受和李清照应该是一样的。所以,作为一名武将,他才写出了千古流传,慷慨激昂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之后,陆游 辛弃疾为什么写下那么多爱国诗篇,情理是一样的。
文人无法上前线,但他们用自己的的作品表达反抗,追求统一。因此南宋的爱国诗篇最多。
-----
网友解答:
-----
经济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政治制度是经济状况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所以,宋词为什么多爱国主义,亦是当时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一个体现,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的政治背景:朝廷动乱,民心不稳。
从北宋建立到后面临安失守,三百多年期间,边疆战乱从未停止,深受辽,西夏的骚扰。
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淮河以北全部沦陷。南宋偏南苟且,皇帝无作为,且奸臣当道,朝中主战和主和分成两派,且最后主战派大多被迫害致仕,或者致死,使得民族矛盾空前激烈人们心中愤懑难平。
大批爱国诗人产生,以诗词抒发心中感慨。
2.宋朝内部经济和军事: 积贫积弱。
经济上贫穷,兵力上弱小。
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来看,北宋的贸易还算是繁荣的。但是,当时大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土地被大量兼并,且隐瞒不报。
直接造成了国家收入的减少,导致积贫。
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奇怪的一个点,为什么历史一边说宋经济繁荣,一边说积贫积弱,正是上面的原因。
另一方面,朝廷冗兵冗官,造成开支增大。宋又怕别人模仿自己夺位,为了加固中央集权,将领经常调换。
导致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尴尬场面。这样没有默契配合的军队,它不弱谁弱。
再加上连年征战,赔款这些。
大多数人的生活其实是很苦的,苦了就要说出来,感叹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表达希望安定的想法。
3.爱国诗人的出身
宋朝多爱国诗词。
但你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写这些诗的都是什么人呢,大都什么不止是一个诗人。
而是在朝中有官职,且亲身经历过一些不美好的事情的。
这样的经历使得诗人的感触更加深刻和真实,爱国诗词自然而然产生。
这些人的作品涵盖了北宋大部分的爱国诗词。
还有一小部分,是时值江山倾覆之际,一部分文人发出的感叹。因为生活太苦了,大环境已经影响到每一个人了。
综上,多爱国诗词,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更是个人命运和生活的融入。
-----
网友解答:
-----
问题:人们常说“唐诗宋词”,为什么在宋词中爱国主义情怀的词篇占了很大的比例呢?
前言
宋词中爱国主义情怀的词篇,大多出现再靖康之变以后。
这类诗篇,大多是豪放词人的作品,而南北宋豪放词的区别,正是收到了时代的影响。北宋的灭亡、靖康之战的耻辱,对于南宋词人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跨越南北宋的词人,前后的词风明显不同。
一、靖康之变前后的词人。
靖康之变前后的著名词人,如李清照、朱敦儒等人,和亡国前后的李煜相似,词风有了很大变化。
例如李清照早期的词,如《减字木兰花》 :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南渡以后,如《武陵春 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朱敦儒早期的词,如朱 《临江仙·生长西都》中写到自己年轻时的悠游生涯:
生长西都逢化日,行歌不记流年。花间相过酒家眠。乘风游二室,弄雪过三川。莫笑衰容双鬓改,自家风味依然。碧潭明月水中天。谁闲如老子,不肯作神仙。
127年五月赵构在金陵继位。当时金兵渡淮河南下,金陵岌岌可危。朱敦儒在逃亡的路上, 有一首《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二、靖康以后的词人
除了老一辈的词人,如李清照,朱敦儒等人其实成名于北宋,但是在南宋时依旧活跃。
另外,还有很多词人成名于南宋建立以后。
因为南宋高宗赵构,对金国采取了求和政策,后来的宋孝宗北伐失败,不得已也采取了缔约媾和的方式。 因此,南宋的主战派无用武之地,很多文人,通过填词的方式,表达出志在恢复中原却壮志难酬的遗憾。
这里面,有早期的岳飞,如《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如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如刘仙伦,《念奴娇·感怀呈洪守》:
吴山青处,恨长安路断,黄尘如雾。荆楚西来行堑远,北过淮堧严扈。九塞貔貅,三关虎豹,空作陪京固。天高难叫,若为得诉忠语。
追念江左英雄,中兴事业,枉被奸臣误。不见翠华移跸处,枉负吾皇神武。击楫凭谁,问筹无计,何日宽忧顾。倚筇长叹,满怀清泪如雨。
又如张孝祥、陈亮、辛弃疾、陆游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三、抗元词人
1234年,金国灭亡,从此,南宋的威胁变成了蒙古。
著名的抗原宰相吴潜有《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句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又如文天祥的《酹江月念奴娇 其三 和友〈驿中言别〉》: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结束语
宋词中的豪放词分南北宋,南宋前期抗金,后期抗元,但是这两个对手的实力都强于南宋,因此南宋朝廷一直采取守势。因此有大量的词人通过诗词,来表达壮志难伸的痛苦。
所以,这些表达爱国内容的宋词,大多出在南宋。
@老街味道
-----
网友解答:
-----
为什们唐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诗少于宋词,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鉴别讨论一番。
1、 国史溯源
看唐朝,618年,李渊迫使隋恭帝禅位,自立为帝,称国号唐,唐朝建立。至907年唐哀帝禅位于梁太祖,方王朝覆灭,唐朝存在共289年。
将近三个世纪里,唐朝开疆拓土、文武兼治,又建盛“贞观”、“开元”两个盛世,将唐朝推到了中国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观宋朝,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被拥立为帝,建立宋朝。1125年,金兵南侵,靖康之耻,北宋灭亡;1129年,宋元崖山海战,南宋灭亡。
近三百年期间,宋王朝一度面临攻占覆灭,国内百姓长期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即便经济、科学还有文化教育高度发展,但依然初于“积贫积弱”的局面。
所以,从国家历史整体上来说,虽然唐宋两朝存在时间相差不大,但是一个国家强盛,只在唐末的时候硝烟战起,战乱时间不长,爱国诗篇创造数量必然不多;而一个是国力凋零,时时承受内忧外患,长期摇坠欲倾,爱国文人的数量日益累加,自然道出的词也占有比例。
2、 诗词溯源
一个王朝的覆灭必然是另一个王朝的兴起,历史的发展一直都是这个历程。
只对比唐宋两朝来看,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亡于内乱,而宋朝灭亡的原因却是亡于外患。这两者之间的不同也直接导致国内诗人的诗词内容的不同主张。
唐朝有爱国的诗歌,但思想感情多是希望国内的战乱能早日平反,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如此,《春望》也是如此,这里面更多包含的是一种深切的期盼。
宋朝却是长期处于外患,且国内军队弊病百生,不足以抵御,这时候的词人反映出来的才是国家山河破碎,且国家毫无作为、求辱偷生的一种深厚的哀切和希望收复山河的热血凝聚民族力量之情。陆放翁的《示儿》是如此,岳飞的《满江红》亦是如此……
综上,唐宋两朝虽然都有爱国诗词,但是面对国家灭亡冲击更大的还是覆灭于外族的宋朝,而且长期处于外族压迫中,大量文人深受当时社会影响,爱国诗词的大量出现是时代造就的必然局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
网友解答:
-----
宋词中爱国主义情怀的词篇占了很大的比例,事出有因
据《全宋词》和《全宋词补辑》所收入,现存宋词多达两万零八百余首,但是北宋词人笔下的爱国词现存仅有十余首,只占现存北宋词总量的千分之二。至靖康之难后的南宋爱国词派崛起,宋朝的爱国词才汇成江河,响彻整个中华文学史。
北宋范仲淹、苏轼贺铸等人,就是利用词的这种文学形式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唱响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爱国词!
历经北宋末年的酝酿和积蓄,爱国词在南宋发展到了高潮阶段,从初期的张元干、张孝祥、李清照等人的词作到南宋爱国词的集大成者辛弃疾及后期的刘克庄等人,以对祖国炙热的情怀,唱出了慷慨激昂、斗志昂扬的壮烈篇章,汇聚成一股大气磅礴的文学新潮流,在南北宋相交之际的词坛奏起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成为中国词史上的宝贵遗产之一。
一、历史原因导致爱国词大量出现
从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到忽必烈南下攻下临安的三百多年间,整个宋代,一直饱受边疆战乱的困惑。
面对北方的强敌辽国、西夏,北宋的统治者无论是出兵征讨还是捐钱纳贡都没有能将这种危机解除,以致整个北宋时期都没能摆脱积贫积弱的帽子。而经历了靖康之难的南宋对北方的强敌金国就更无计可施了,只能以岁输金帛、粉饰太平为计,苟安于临安。
面对北辽、西夏、金、元的虎视眈眈,一大批具有强烈爱国忧民精神的文人骚客、无路请缨的士大夫们就以词这种文学形式抒发自己要求抵御外辱、恢复失地的强烈呼声。在统治阶级无能腐朽、奸佞当道的时代背景下,忧国忧民之臣或遭贬谪或远离庙堂,无处施展豪情壮志,无法挽回积贫积弱之颓势。
南宋初期,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变,民族矛盾空前激化,而在风雨漂泊中的南宋朝廷,不但不吸取北宋灭亡的教训,非但不奋发图强,反而继续采取屈膝投降的政策,换来的只有可耻的苟延馋喘的偏安局面,国家朝不保夕,百姓家破人亡。
在这民族危机四伏的时刻,主战派和投降派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主战派要求挥师北上,收复失地,迎回二圣,恢复中原,并为此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
然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爱国将领及士大夫遭到迫害,如南宋首相李纲被贬,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被冤杀,胡栓上书为民请命被革职,张元干也因作词送别胡栓而被革职。
此时,不得志的他们满腔的热血、悲愤、痛苦,就如火山喷发一样,化作大量慷慨悲歌、壮烈激昂的爱国篇章。这些在南宋词坛上初露头角的词,高扬着抵御外敌、保卫家国的壮烈精神,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民收复故土的强烈愿望和故土难归的悲伤情怀,体现了绝不屈服的民族气节。
文学作品往往是表现现实生活的最好形式,同时也深受社会生活状况的影响,文学样式、风格也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北宋词中充满爱国情怀的杰作中当推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和贺铸的《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范仲淹的词开创了后世豪放爱国词的先声,贺铸则在《六州歌头》中抒发了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悲壮,悲切的控述了投降派,犹如撞金击石般振聋发聩。而异军突起在南宋词坛的爱国词,就是尽弃了浅吟低唱、曲折委婉、红绿绮艳的妩媚之词格,继承了范仲淹、苏轼、贺铸的豪放派词风,并更进一步发展。
二、宋代爱国词的集大成者——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表现了收复失地、恢复中原,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感情,表达了对南宋当权者苟且偷安局面的强烈不满和对妥协投降主义的批判 以及对主张抗金斗争的高度赞扬;同时也表现了抒发深沉的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辛弃疾的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把宋词中的爱国词推向高峰。
辛弃疾的词继承了苏轼词中的的豪放词风。作品中自然有一种慷慨激昂、豪情万丈的格调。他的爱国词中也到处洋溢着意气风发、豪情壮志的词风,从而形成了昂扬卓越、雄浑壮阔的豪放之风格。
如《破阵子》上阕:“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三、宋代爱国词的地位与影响
宋代的爱国词是宋词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牌,它以豪放派的风格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有机结合为主要特色,使宋代词坛的面貌大为改观。
虽然北宋的苏轼首开豪放之词风,开始扭转词坛原来那种婉约派一家独大的局面,并把这一派向前发展,使其在南宋时期成为词坛主流的。可以说,这一时期爱国词在词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当时以及后世的词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爱国主义情怀成为贯穿整个时代的精神。使宋代爱国词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脍炙人口,而且铭刻在了历代爱国志士的心头,传唱在亿万百姓口中。
每当民族矛盾尖锐之时,那些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就成为人们向往的榜样,可见宋代爱国词那震撼心灵、鼓舞斗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历久不衰的。正如陈廷焯赞叹岳飞的《满江红》中所说:“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后读之,凛凛然有生气焉。”
-----
网友解答:
-----
在靖康之难中,汴京沦陷,北宋灭亡,这一历史巨变,震荡了整个国家,在民族矛盾极其尖锐,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复杂化的时代,南宋的爱国人士慷慨悲歌,一时间爱国词人辈出,如辛弃疾、张元幹、张孝祥等,他们的词作,表现了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把词从相思离别,红情绿意的浅斟低唱中解放出来,代之以豪放雄浑的悲壮声调。
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夫妻永别之后,词风变得沉痛凄苦而哀痛欲绝,由于性格的高傲倔强,词又表现出豪放的风格。
辛弃疾最具代表性,它集民族英雄,爱国词人于一身,代表了南宋爱国词的最高成就,达到了词体艺术的最高峰。他的词激昂慷慨而沉雄悲壮,但又不失词体特有的凄迷之美。他首先是一个爱国志士,英雄本色表现于词,方成就了他的一代词名,驰骋疆场杀敌立功,是稼轩一生的向往。《稼轩词》中还有一些委婉含蓄的情词和清新鲜丽的农村词,表现出词风的多样化。
同时代或稍后的一些词人,如路由,陈亮,刘过等,都能用词来反映当时的民族矛盾,抒发自己的院子核心词有相似之处,南宋爱国词人的作品,作出了宋词的最强音。在南宋灭亡前后,文天祥、刘克庄、刘辰翁等爱国词人大声疾呼,气薄云天;而周密、王沂孙、张炎等遗民词人,发出了凄凉的叹息,借隐喻抒写亡国之悲痛。
-----
网友解答:
-----
社会环境造就!
-----
网友解答:
-----
宋词流传至今两万余首,涉及到1400余位作者,其中爱国词基本都是南宋词,北宋词中很少。
1、宋朝爱国词产生的原因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朝建立。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朝灭亡。由于宋朝施行重文轻武的方针,导致有宋一代三百余年间,边疆外患不断。西夏、吐蕃、辽、金、元都曾与宋朝对峙,对大宋王朝虎视眈眈。
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南宋朝廷一味委曲求全,不思北伐,偏安东南一隅。朝廷中虽然主和派占据上风,宋朝百姓、主战派还是与之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沦陷区人民的呼唤、主战派的报国无门、南宋的岌岌可危,都是安国词产生的社会原因。
范仲淹
2、爱国词在北宋已显现雏形
词产生于隋唐年间酒筵歌席之间,是歌女演唱的歌曲,因文辞粗陋,不受重视。自晚唐开始,文人士大夫开始参与到词的创作中,大大提升的词的美感,并产生了第一部词集---《花间集》。北宋词承晚唐五代词而来,形式与内容不断取得突破发展。
与同时代其他词人写美女、爱情的小词不同,范仲淹创作了别具一格的边塞词。他任延州知州,与边关将士同甘共苦、同仇敌忾,令西夏不敢正视。在这期间,范仲淹写下了《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
后来,苏轼创立豪放词派,更为南宋爱国词的兴盛奠定了文学基础。
3、爱国词在南宋大放异彩
南宋爱国词以呼吁收复失地、揭露沦陷区百姓的痛苦和投降派的妥协投降为主要内容。南宋词人不管是文臣武将还是文人雅士,无不把爱国之情、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词作中。岳飞、陆游、陈亮、张元干、张孝祥等都是极好的例子。他们“身在天山,身老沧州”,他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们“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虽然壮志难酬,但不变的是风骨与情怀。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正是南宋的不幸,直接导致了爱国词的兴盛。
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点赞、留言,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
网友解答:
-----
谢邀。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为什么在宋词中爱国主义情怀的词篇占了很大的比例呢?
这个问题回答容易得罪人啊。
因为这纯粹就是眼界的问题,读得太少的问题。
宋词总共有多少?作为一朝代的主要文体,要多少有多少。无法统计。我们只看有名的词人,柳永、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张先、宋祁、宋痒、沈唐、元绛、晁端礼、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王安石、曾巩、李清照。注意,这还只是李清照《词论》中提到的“名家”,也就是得到了大部分人认可的北宋词人,还不包括周邦彦这样的巨头。
试问下,这其中有谁的作品是爱国主义情怀?
没有一个。
词牌发展到这个阶段,还局限在婉约、哀怨的层次之中。所谓李清照言:
“词别是一家”
,词还是用来演唱的小玩意,根本就还没有上升到像诗那样正常反映生活的状态,还在莺莺燕燕,娼寮燕乐这些精神层面,谈何爱国?
唯一对词牌的写作题材做出了拓宽的就是苏轼,也因此开创了豪放一派。但是,这并不是当时的主流啊,即使苏轼本人,也只是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为后来者打出了一片词牌的天空,他自己一生几百首词,中间走豪放路线的不过三四十首罢了,而且大都是歌天咏地,在艺术中表现人生哲思,与爱国也拉不上关系。
转折点是靖康之耻。
北宋灭亡,衣冠南渡,无数的文人士子经历了家国破碎的精神打击,开始重视苏轼的豪放派作风,将词牌用来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情思和复国的志向,这才让词牌和爱国主义扯上关系。
诗词开始合流。
这其中的代表词人大概就是叶梦得、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记住这几个人,因为你所认为的爱国词人,在词牌中散发出爱国意念的著名词人,在南北两宋,也仅仅就是这几个。
当然,我们是指拿得出手的作品。
李清照算吗?虽然写的都是家长里短,但是她的家长里短正好契合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感觉,对故国的思念让她也跻身爱国词人之列。所以,她算一个。
到了南宋后期,随着朝廷的不作为,整个词坛文风再次沉沦。后期的词牌高手姜夔、吴文英也就不再走豪放路线,词牌再次沉浸到婉约的意境中去,一直延续了下来。
诗词再次分野。
所以,你要说宋词大多是爱国词,那真是没有见识。
只不过是我们的教科书只选了这些作品,培养我们的爱国意识罢了。
这没有错,但我们不能说教科书上的作品就代表了辉煌的宋词史。
就好像咱们南方人天天吃米饭,就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是吃米饭的了。
这说不大过去吧?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
网友解答:
-----
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力的强弱有关。
唐朝国力强盛,幅原辽阔。大诗人李白出生的碎叶城,在今天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没有与之抗衡的外族政权,政治相对清明,经济发展,文化上以唐诗为载体空前繁荣,诞生了一大批浪漫主义的诗人。即便是边塞诗,也多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豪气干云。
唐亡后,经过五代十国的战乱,人心思定。赵匡胤取代后周和平建国。宋代虽是大一统王朝,但重文轻武,一直没有开疆拓土,与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西夏、辽、金、元等,靖康之变后,更是退守长江一线,偏居临安一隅。
中国人学而优则仕,古代文学家往往也是政治家、军事家,宋朝一大批社会精英就是这样,他们参与社会治理和军事斗争,也借词言志,抒发爱国忧民的情怀。
爱国诗人
辛弃疾
身先士卒,战斗在抗金一线:
满腔愤恨驱金贼,怎奈一生不得志。
陆游
至死还在盼望北伐胜利: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靠乃翁。
岳飞屁誓
死抗敌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即便亡国了,
文天祥
还慷慨如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史就是一部与外族的斗争史。诗词是艺术化的现实,所以,唐诗多浪漫主义色彩,宋词多爱国主义情怀。
-----
网友解答:
-----
欢迎来到文乎问答领地,本人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有益有用的回答来回馈你!
悟空问答分享知识!
首先来讲,宋朝是一个重视文的国家,其次再说,
宋朝的爱国词篇写的并不多。
你看到的可能是教科书上推荐的那几篇爱国诗词,是用来培养我们的爱国意识。
相当于整个宋词诗词比例来说很少,一点也不多呀。
有名的词人,柳永、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张先、宋祁、宋痒、沈唐、元绛、晁端礼、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王安石、曾巩、李清照、周邦彦。
这其中有谁的作品是爱国主义情怀?
几乎没有,后来李清照的有一些。
转折点是靖康之耻
宋朝是个讲文的国家,文人爱国,国家兴亡自然更爱国。
一个颠沛流离的国家。国破家亡,自然会更加的爱国。在国泰民安的时候,你还感觉不到,自己内心爱国的情怀有多深厚。
北宋灭亡,衣冠南渡,无数的文人士子经历了家国破碎的打击,开始重视苏轼的豪放派作风,将词牌用来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情思和复国的志向,这才让
词牌和爱国主义有了紧密联系。
这其中的代表词人大概就是叶梦得、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文天祥,陆游。在词牌中散发出爱国意念的著名词人,在南北两宋,也仅仅就是这几个,但是占他们全部诗词的比例也不大。
文乎问答 分享知识,欢迎讨论欢迎说出你的观点。
------------------
推荐阅读:
特朗普一直主张的零关税、零非贸易壁垒、零政府补贴,禁止强迫技术转让,是贸易保护吗?
06年总决赛奥尼尔场均只有13分,为何没人说韦德是单核夺冠?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