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朱元璋为什么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
网友解答:
-----
朱元璋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是一件让人不太理解的事情。至少现在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现在很多人根本就不承认元朝,认为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是对中国的一种殖民。现在的人不承认,反而那时候的朱元璋,却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要知道,朱元璋是靠反对元朝起家的。而且他当时是站在汉人的立场上,采用排蒙的方式反对的,就和我们现在一些狭隘的青年的做法,几乎一样。朱元璋在《讨元北伐檄文》中,特别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样的口号。
朱元璋之所以要提这个口号,目的是为了聚集民心,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讨元的队伍中来。而他确实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确实因为这个,让朱元璋的整个北伐战争打得顺风顺水。朱元璋先后发动了八次北伐,把北元搅得天翻地覆,让北元再也没有力量和明朝抗衡。
(朱元璋画像)
既然朱元璋依靠“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获得那么大的好处,并最终获得大明江山。为什么却不继续否定蒙古人,反而在建国后,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并且立刻给元朝修史呢?
我觉得朱元璋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承认元朝才不会成为无根之水。
明朝是在元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对于朱元璋来说,元朝就是“腐朽”,明朝就是“神奇”。没有元朝这个“腐朽”,就没有明朝这个“神奇”。
具体地说,就是只有承认元朝作为一个朝代,这个朝代已经“气数已尽”了,明朝这个朝代才会以“真命天子”的形象“冉冉升起”。
有人可能会说,明朝可以不承认元朝,只承认宋朝呀。可以认为明朝是在宋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呀。这样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恰恰相反,只承认宋朝不承认元朝,有很多麻烦事。一是既然只承认宋朝,那么你朱元璋就不该直接称帝,而是应该寻找宋朝的后裔称帝。二是只承认宋朝,当时宋朝的版图很小,那么获得的宋朝以外的领土,就是一种侵略。三是只承认宋朝,对于元朝那段历史的认定就会很尴尬,中华历史,就成了断代史。
(朱元璋起义)
二、承认元朝才有利于让北方的百姓归心。
明朝是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并不是只想偏安江南。既然想建立一个大统一的朝代,因此就必须要能够让整个元朝范围内的老百姓都归附。如果朱元璋一直只站在汉人的立场上,甚至是站在南边汉人的立场,显然是不容易让中国境内的其他民族,尤其是让北方的各民族归附的。因为北方的这些民族,他们很大一部分是承认元朝归附元朝的。如果朱元璋不承认元朝,显然是不利于团结的。
当初朱元璋讨元的时候,目的是要让更多的南方人加入到这场战争中。现在承认元朝,也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国民加入到明朝的大家庭来。
(讨伐北元)
三、承认元朝才有利于朱元璋继续讨伐北元。
如果认为元朝是一种异族入侵。那么,当明朝恢复了原先南宋的江山以后,他就没有理由继续讨伐北元了。因为人家蒙古人已经把你汉人的江山还给你了,你再讨伐,就是一种侵略。
反过来,如果朱元璋承认元朝,那么,元朝作为一个“气数已尽”的朝代,他所有的版图,都应该被新的“冉冉升起”的朝代所替代。也因此,明朝讨伐北元,就师出有名,理直气壮了。因为是要把那些“腐朽”的残余势力消灭,当然就必要要赶尽杀绝了。
也正是这一点,朱元璋进行了八次北伐,并因此彻底扑灭了蒙古人反扑的可能。
(参考资料:《明史》)
-----
网友解答:
-----
前面几位老师回答的已经很丰富,我来做一点点补充。
朱元璋以及后来的明朝帝王,面临的局面是:北元——蒙古建立在元朝的版图之上。
无论从汗统,从礼制,从统治集团的自我意识看,北元都是元王朝的延续,尽管它已经失去了元王朝的正统地位,成为偏安塞北的小朝廷。
站在传统伦理的立场上,北元之存在本身,便是向明朝统治的合法性提出的挑战。
在农民革命中发迹起家的朱元璋,当他成为新的帝王的时候,必须改换昔日叛逆者的形象,为自己的新王朝制造理论根据。
他清楚,象红巾军那样远祧宋祀,完全否定元王朝九十余年的统治,在广大汉族地主,特别是知识分子中无法获得同情。
近百年统治的元朝已经赢得很多人的效忠。
至正年间,元户部尚书张昶,受命至江东,授朱元璋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被羁留仕明,以才辨甚见信任。累官中书省参知政事,然自以元臣,恋恋旧朝,竟大书“身在江南,心思塞北”,遭杀身之祸而不悔。还有许多元朝遗老,坚决拒绝仕明,以为“国家破亡,又复失节,何面目见天下士”。要说服这一部分人无视北元的存在,是不现实的。
因此,1367年徐达率大军北伐中原的同时,朱元璋发表了由宋濂起草的著名的檄文,声称“
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明确无误的肯定了元朝的正统地位。
朱元璋不止一次的颂扬元王朝,目的就是给自己的新朝做理论的奠基。
既然“人君能上奉天道,勤政不二,则福祚无期;若怠政殃民,天必改择焉”,那么元朝后嗣们“沈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报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
在这种情况下反元就成为顺民心、应天命的正义举动。数十年战争的结果,明朝终于建立并得到巩固,于是朱元璋可以理直气壮地宣称:“
于是天更元运,以付于朕
。”明朝理所当然地成了当今正统之所在。
-----
网友解答:
-----
这是个成本问题!
“静Yes”认为,如果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那明朝继承元朝的一切就有理有据,对于元朝的暴虐统治,明朝彻底将其推翻,显示的是正义取代不正义的内部矛盾问题;
如果不承认元朝的合法地位,那问题就复杂了,首先元朝是外来王朝了,那明朝是不是元朝之外的外来王朝。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很挤,好不容易接纳了元朝的统治,然后再接纳明朝的统治,老百姓也很为难的啊!这就是外来民族侵略中原的国际争端问题了。最重要的是,明朝于情于理都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对朱元璋绝对是有好处的。
而且,承认元朝地位不久带来了明朝的正统性,还有更多的附加收益:
1、领土继承
元朝疆域空前广阔,明朝起于元朝内部,并消灭元朝,有责任和义务将元朝的土地完全继承。
事实上,除了岭北行省,明朝基本全盘继承了元朝的领土,这是明朝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条件!
因为元朝退守蒙古高原,成为北元,继续与明朝为敌,因此明朝无法彻底消灭元朝残余势力。
2、制度继承
明朝的制度,是对元朝制度的基本继承。包括行省制度、宣政院制度,诸色户计制度等
行省制是蒙古族统治者在中原地区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这种制度是继郡县制后全新的行政区域划分制度,对中央集权的作用大大加强!行省制度一直影响到今天。
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明朝设立乌思藏都指挥使司,掌管西藏除昌都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锡金、不丹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
元朝将境内居民按职业划为若干种户,推行全民当差服役的“诸色户计”制度,将全体居民按职业划为民户、军户、站户、匠户、盐户、儒户、医户、乐户等等,职业一经划定,即不许更易,世代相承,并承担相应的赋役。户一经划定,世代相承,不得随意变动。其中军、站、匠、盐等户是国家强制签充的,儒、僧、道等户是通过国家考试或其他方式认可的。每种户都对国家承担特定的义务,赋役负担和待遇各不相同。而明朝就完全继承了元朝的诸色户计制度,将全国人口划分为不同的户种。
这些制度,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集权,明朝承认了元朝的正统性,继承元朝制度也就没有任何不合理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
网友解答:
-----
朱元璋十分痛恨元朝,他十七岁那年,本想能够娶妻生子,然后过上幸福生活,哪怕是生下的孩子继续给地主家放牛,却不想,这一年的旱灾,让朱元璋家破人亡,四月初六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短短的十六天,让朱元璋身边仅仅还剩二哥一个亲人,小朱元璋将这些仇全部记在了元朝统治者的身上。
可是,等到朱元璋推翻元朝,成为明朝皇帝的时候,却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如此痛恨元朝的朱元璋,为什么要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呢?
第一点:朱元璋的野心
朱元璋在《登极诏》中说到: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按:指元世祖)於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朱元璋认同元朝的地位,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登基,朱元璋最开始是受韩宋朝廷指挥的,他们并不承认元朝的地位,可是小明王韩林儿被朱元璋部下给淹死了,按理说应该在扶持韩家人,可是朱元璋却在两年之后宣布登基,这明显就是将韩宋朝廷抛弃,那朱元璋既然要选择称帝,就必须要承认元朝的正统,从而不承认韩宋朝廷。
再有一点就是,朱元璋承认元朝的地位,其实也是想要接手元朝,毕竟元朝的国土面积远超宋朝时期的面积,这一点上明朝想要统治北方、大理等地,就必须承认大一统的元朝地位,从而光明正大的夺取元朝的国土。
朱元璋的野心就是要称帝,并继承元朝的国土。
第二点:民族的稳定
元朝之前的民族统一还是唐朝,可是距离元朝的统一都已经三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的中原大混战,南北统治者的不同,使得南北民族差异越来越大。
北方人在辽国和金国的统治下,生活习惯、风俗、服装等,皆趋向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实行的政策也是“因俗而治”,使得北方人更加崇尚武力;而南方则在宋朝的统治下,依旧保持着汉人“诗书耕读”的传统。
南北方统治者的不同,在经历数百年的时间,北方人早已忘记南北是一家的想法,而南方人则不同,他们始终认为辽金是外族入侵,才造成的南北民族分裂,直到元朝的出现,再次将南北统一,实现了民族的统一,朱元璋如果这时候不承认元朝,很容易造成南北民族关系破裂。
毕竟,朱元璋是唯一一个带领南方汉人统一全国的,只有承认元朝正统之位,才有利于自己的统治。
第三点:稳住人心
《谕中原檄》: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
这是朱元璋在北伐出征时发表的檄文,朱元璋承认元朝是受天命入主中原,但他认为元朝气数已尽,失去了统治中国的资格。
等朱元璋登基的时候,北伐军还在路上,此时的国内还在用着至正年号(元顺帝年号),而并非朱元璋的洪武年号,朱元璋还要与元朝争夺天下,朱元璋用檄文承认了元朝的正统,同时也表明元朝气数已尽,让很多老百姓认为朱元璋也是受天命来一统华夏的。
朱元璋这样做,不仅稳定了归顺的元朝遗老,还稳定了全国百姓的人心,很多人不在抵触朱元璋的部队,为朱元璋平定陈友定、何真以及明夏政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正所谓
“得民心者得天下”
。
总的来看,朱元璋虽然恨元朝的统治者,但是他不得不承认元朝的正统,他同样作为统治者,知道怎样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网友解答:
-----
历史学家钱穆曾认为元亡明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华夏重光”的“大关节”。
然而,他在《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中又失望地说道,当时的人们“仅言开国,不及攘夷”,他们的“心中笔下无华夷之别”,并无今天许多人认为应该有的民族大义。
事实上,元朝灭亡之后,不肯为大明效力的元朝遗民有很多,为元朝自杀明志的汉人不在少数,数量甚至比见于史册的大宋遗民要多得多。
比如郑玉,他是“南人”,四等人的最末一等,当朱元璋强行录用他时,他最终选择了绝食七日而死。
今天的我们视文天祥为民族英雄,认为他是为坚守华夷之辨的立场而死,但事实上也并非如此,“忠臣不仕二主”,这才是主要原因。
面对忽必烈的劝降,文天祥的回答是“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也就是说,文天祥拒绝的是在元朝做官,不仕两朝,但可以作为一个方外之人给元朝出出主意。
宋——元——明,在古人眼里就是改朝换代,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民族之间的仇恨肯定有,但确实并非主流思想。
“明祖开国,虽曰复汉唐之旧统,光华夏之文物,后人重其为民族革命。然在当时文学从龙诸臣,意想似殊不然。或则心存鞑庭,或则意蔑新朝。虽经明祖多方敦迫,大率怯于进而勇于退。”
钱穆这段话,大抵可以使我们明白当时士人是如何看待这场元亡明兴这场改朝换代的。
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他甚至多次强调他的天下并非取自元朝之手,而是得自元末群雄,在大明祭祀的帝王庙中,元世祖忽必烈也名列其中。
所以,朱元璋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是正常现象,不承认才是反常。
在古代,南朝和北朝、辽宋金三朝哪个是正统有争议,而元朝的正统性则从未有争议。
民族,这一概念我国古代不是没有,但作为一个政治概念还是源于西方,清末同盟会的“十八省建国”便是出于这一思潮。
-----
网友解答:
-----
元朝是不是中国的一个封建王朝?或者说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正统地位?这关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是不是一个连续不断、绵延不绝的发展过程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必须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我们都说,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历史,中间从末湮灭过。元朝统治中国97年,如果不承认其正统地位,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华文明被元朝割断了,割断为前一段和后一段。
我一直认为,无论是元之前的匈奴族,还是契丹族、蒙古族,以至后来的满族,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汉族,都是平等的,汉族能做中国的统治者,少数民族人士也能做中国的统治者。蒙元的统治者是中国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士。他的统治因此具有正统地位。况且,元朝建立后,官方在使用蒙文时,也将汉文作为官方文字加以使用,这就说明元朝自己也将自己视为中国的正统王朝。否则,如果蒙元禁止官方甚至民间使用汉文而推广蒙文,97年也不是一个短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不准使用汉文,汉文就有可能被湮灭。那么,元朝就真正的失去正统地位了。
元朝属于正统王朝,还反映在元朝丞相脱脱(脱脱帖木儿)用汉文字主持修撰了《宋史》《辽史》《金史》。元朝认为自己是华夏正统王朝,是继承宋、辽、金而来,所以才会修撰前朝史。
说至此,我们高度赞扬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和不凡识见!
△明太祖朱元璋
-----
网友解答:
-----
因为朱元璋对元朝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一、朱元璋特别善待元朝的遗族皇亲。
元顺帝北逃,明军追击,俘虏了元朝皇子一行众人。大臣们原计划想在南京举行一个盛大的“献俘”仪式,以彰军功,但朱元璋否
决了这个提议,认为这是对伟大元朝的侮辱。
“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之。”
明军向大都进军,他亲自下令叮嘱军队不许加害元朝的皇亲贵族们。
“元之宗戚,咸俾保全。”
朱元璋对元朝贵族俘虏们都给予了礼敬和封爵,让汉族官民继续对他们如以前一样行礼敬拜。
二、朱元璋多次强调元朝的正统性。
元朝覆灭,大臣们上书“捷奏”,批判元朝,有些贬低元朝皇帝的词汇,朱元璋看了,很不高兴,命令马上修改。
“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朱元璋坚定地支持元朝统治的“正统”地位,为元朝的正统性进行了有力的辩护。
“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朱元璋坚信元朝统治是受命于天,光明正大。他认为,不但元灭宋以后的几十年是正统,而且元、宋并存的十几年也应该视为正统。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正名定统,肇自三皇,继以五帝,曰三皇曰两汉曰唐宋曰元,受命代兴,或禅或继,功相比,德相侔”。
三、朱元璋对元朝统治歌功颂德。
“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
“元祖宗功德在人”
“惟神昔自朔土来主中国,治安之盛,生养之繁功,被人民者矣。”
他为自己生不逢时,没赶上元朝统治的好时代而遗憾。
四、他甚至还替自己的爹娘感激元朝
“如予父母生于元初定天下之时,彼时法度严明,使愚顽畏威怀德,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在民则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安其生,惠莫大焉!”
“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
五、朱元璋为记念元朝大兴土木,还亲自跪拜祭奠。
洪武四年,朱元璋下令在北平给元世祖盖庙。
洪武六年,又下令在南京建设了历代帝王庙,把元世祖和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供在了一起。
他甚至还把元朝的功臣木华黎等人的牌位也供起来,行了跪拜大礼。
六、朱元璋为了贬低起义,甚至不惜侮辱自己。
他强调自己加入起义军是混口饭吃,根本不是为了反元。情非得已,是人生的重大污点。
“昔者朕被妖人逼起巾野。”
“朕本淮右布衣,暴兵忽至,误入其中。”
“元纲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杰(起义领袖)何有乎仁良(也没什么好东西)。”
“盗贼奸起,群雄角逐,窃据州郡。朕不得已起兵,……当是时,天下已非元氏有矣。……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
“元政不纲,天将更其运祚,而愚民好作乱者兴焉。”“殃归首乱。”
七、朱元璋对所有的农民起义进行了诅咒。
“秦之陈胜、吴广,汉之黄巾,隋之杨玄感,僧向海明,唐之王仙芝,宋之王则等辈,皆系造言倡乱首者,比天福民,斯等之辈,若烟消火灭矣。何故?盖天之道好还,凡为首倡乱者,致干戈横作,物命损伤者既多,比其成事也,天不与首乱者,殃归首乱,福在殿兴。”
八、朱元璋认为饿死也比造反强。
“饥谨并臻,间有缺食而死者,终非兵刃之死。设使被兵所逼,仓惶投崖,趋火赴渊而殁,观其窘于衣食而死者,岂不优游自尽者乎?”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朱元璋对元朝还是很有感情的,他深感自己当年误入歧途,并为自己的鲁莽和无知而深感懊悔。
-----
网友解答:
-----
很多人不理解朱元璋明明是推翻元朝统治的起义军。那他为何又极力的鼓吹元朝,帮助元朝正名呢?归根结底,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因为只有他帮助元朝确立了合理合法的统治地位后,才可以衬托他明朝政权的合法性。只有元朝政权合法了,那么他这个取代元朝的明朝政权才是合法政权。朱元璋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他是一个平民皇帝。所以从朱元璋继位称帝之后,一直就有传言说朱元璋皇位得来不正,明朝统治名不正言不顺。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才会大力的去推崇元朝,这并不是因为朱元璋精神分裂,而是因为他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为了大明朝!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朱元璋必须要承认元朝的合法统治地位。因为一个朝代在取代了另一个朝代后,它就需要修史,书写前朝历史。如果朱元璋不承认元朝,那么从南宋灭亡到明朝建立这将近百年的时间内,这段历史怎么写?留史空白不记录?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写成乱世混乱时期?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毕竟当时整个中原大地只有元朝在统治,并没有多个政权并立。朱元璋也不可能淡化元朝,那完全就是篡改历史了。朱元璋不敢想也不敢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也必须要承认元朝政权统治的合法性。
还有就是朱元璋标榜的天命所归理论。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出身很低贱,乞丐和尚都做过。他这个身份想当皇帝,很多人都不会心服口服的。所以朱元璋听天命论确立了元朝的合法地位,比如朱元璋在即位祭天时,他的祭文中,就说:“
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他明确指出蒙古人建立元朝是天命所归,既然蒙古人统治都是天命所归,那么他这个乞丐出身的汉人统治政权,也就不那么突兀了。
最后一点恐怕就是为了收拢人心了。要知道朱元璋手下很多人都是元朝官吏出身。朱元璋如果拒不承认元朝统治合法性,那么他怎么面对自己的手下人。另一方面,朱元璋也需要拉拢蒙古人。他知道想要彻底灭绝蒙古人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对于蒙古人的政策就是拉一批打一批。对于不效忠他的蒙古人,朱元璋选择直接消灭。而对于那些投效他的蒙古人,朱元璋自然要好好的招揽一下。所以他要明确元朝曾经统治的合法性,这也是为了方便他分化拉拢蒙古人。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
网友解答:
-----
在明朝初年,不但朱元璋承认元朝的正统性,就是广大的明朝人民,也是承认元朝的正统性的。
这里有一个故事,说朱元璋的头号大将徐达奉命北伐,在快打到北京的时候,却故意的放跑了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
等他回来的时候,朱元璋就责备他。徐达却反问朱元璋说,人家现在虽然衰落了,但曾经也是统治过中国的皇帝,我把他抓回来,你打算怎么办呢?
言下之意就是说,人家曾经是皇上,你敢杀了人家吗?你杀了人家天下人怎么看呢?
另外,在当时还有很多元朝的遗民。所谓遗民,就是前朝留下来的,拒绝在新朝当官的人。
而在这些所谓的元朝遗民中,你可别以为他们都是蒙古人或者色目人,这些移民中其实大量的都是汉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被明朝人称为“国初三遗老” 杨维桢、沈梦麟和藤克恭。他们在明朝虽然参加过编写《元史》,但是都拒绝在明朝正式当官,但是他们都安然无恙的活到八九十岁。
虽然朱元璋曾喊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但他经常说的却是另外一番话,他说:元朝虽然是夷狄建立的,但是他们入主中原将近百年,老百姓都是有赖他的生养。
元朝的灭亡,只是他的气数,我朱元璋并不是推翻了元朝,而是从群雄手中夺得了天下。
可见在明朝人眼中,大家都认可元朝的正统性。
大家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这其实是因为元朝做了一件非常影响深远的事情。
这件事情就是为前朝修史,在元朝宰相脱脱的主持下,修了《辽史》、《金史》,,《宋史》。
修史,这个传统可不是草原文明有的。在草原上没有人去写这个东西,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儒家传统。
对儒家来说,只有修了前朝的历史,才能说清楚自己这个朝代是如何继承了前朝的天命,从而才
能让帝国的法统获得一个清晰的表达。
所以说元朝修史,从文化上承认了他是中国正统朝代的继承者。
而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当中,所谓的夷夏之防,并不是指地域,而是指文化。夷狄如果提高了文明程度,承认了汉文化,他就是华夏。相反的,如果华夏文明堕落了,它也会变成夷狄。
在古代中国,包括在古代中西方世界,人们的观念中,并没有现代所谓的民族国家的观念。
现在的民族国家是民族主义兴起以后建立的,有清晰的疆域的国家。
而古代中国人更多的是以文化来认同一个国家,古代的中国人更看重的是天下,而对国家的概念不是看得太重。
-----
网友解答:
-----
朱元璋在近千年前能够承认元朝中国历史的正统,这说明朱元璋站的起点高认识深,就是今天的我们也达不到的认识水平。朱元璋能够得天下,是他有这个能力能够得天下,智慧超人
-----
网友解答:
-----
明朝建立后,儒臣们依然不断向朱元璋传授传统儒学思想:“臣闻易之为书也,贵阳而贱阴。春秋之法,内中国而外夷狄,盖中国者阳也,夷狄者阴也”继续向朱元璋灌输华夷之辨的思想。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完全接受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内中华外夷狄”的华夷之辨思想。他从这种华夷观出发,提出“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治天下者也”。朱元璋和他的群臣普遍认为少数民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形成对少数民族处处加以防范的华夷之辨思想。
朱元璋
明太祖在处理与北方蒙古各部的民族关系时,不得不提到“驱除鞋虑,恢复中华”思想。至正二十古年(1367年),为了动员北方广大民众的积极性,支持北伐,与元朝进行决战,明太祖发布了一条由宋嫌起草的讨元撤文,即著名的《谕中原槪》: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该形势之地,得长江天整之险,今十有王年。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巧、两淮、徐、邱,皆入版图,杏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虞,挺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緊家北走,陷溺尤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上久污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虞、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
明朝疆域图
在明代的儒学家眼里,汉族是中国的主人,居内,少数民族居外以奉中国,自古就有明显的地域界限,不可逾越,否则就是违背纲常伦理。因此,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们是极力反对、极端仇视的。但是,这只是朱元璋华夷思想的一部分。
在一般人印象中,明朝似乎是中国历史上华夷观念最为强烈的一个时代,但这种时代氛围并非肇始于明初。事实上,明朝开国君臣对于蒙元王朝常怀感念之情,太祖朱元璋就自称“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又谓“元世祖肇基朔漠,入统中华,生民赖以安靖七十余年”。洪武三年六月,中书省以左副将军李文忠所奏捷音榜谕天下,太祖见榜文中有不逊之词,遂责备宰相说:“元虽夷狄,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元之兴亡,自是气运,于朕何预?”
元朝疆域图
《明史》卷三《太祖纪赞》在总结明初施政方针时,称其对待前朝的政策是“加恩胜国”,也是基本符合事实的。朱元璋称帝建国后,总是强调他的天下不是取自元朝手中,而是得自群雄之手,他曾对朝廷臣僚做过这样一番表白:“(元末)盗贼蜂起,群雄角逐,窃据州郡。朕不得已,起兵欲图自全,及兵力日盛,乃东征西讨,削除渠魁,开拓疆域。当是时,天下已非元氏有矣……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显然没有把元朝视为复仇对象的意思。
参考文献:
1、 刘祥学:《论明代儒学中的民族观及其影响》
2、 张廷玉等:《明史》
3、 邓云:《明朝民族关系思想研究》
4、 周喜峰:《简论朱元璋的华夷思想与民族政策》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申向洋
------------------
推荐阅读:
我是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大一学生,现在听说将来要去做机务,听了前辈们的话,我想问问未来该怎么办?
上一篇:血栓最大的敌人是什么?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