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
网友解答:
-----
其一,小国挑战大国,要智取而不可以力夺。
其二,主不可以以怒兴师,不可以以侥幸胜而求战。——开战前阿根廷一面恼怒于英国的傲慢和无礼,一面却又充分发挥拉丁人的盲目乐观精神,想当然认为马岛离英国本土一万三千公里,英国威风不在难以远征,谁也没想到英国砸锅卖铁拼凑民船,居然又一次组成了跨洋远征军直扑五千公里外的被占领土。
其三,为最坏的局面做最充分的准备,多算胜,少算不胜。——阿根廷只准备了一个剧本,即占领马岛后赢得民族英雄的桂冠,从而实现自身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合法性,但就没想到英国不想就此放手马岛,也没想到英国敢跨海远征,更没想到本国除空军外海军陆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其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器, 无利。——阿根廷最犀利的武器就是法国飞鱼导弹,但战前仅小规模进口列装,等到战时飞鱼大展身手时却发现库存不足,于是紧急向法国订购,法国本来也想在辱英这事上乐见其成,但没想到美国横插一杠,阻止了法阿飞鱼贸易,于是阿根廷就苦逼了。
其五,众谋寡则势成,寡谋众则孤。——阿根廷这事上本来可以争取更大的国际优势,苏联、中国当时都可以争取,南美诸国、亚非拉国家也可以成为阿根廷的后盾,至少可以呐喊助威,在外交上给英国造成被动,但小阿什么也没做,凭借蜜汁自信独立操持了一切,最后也演砸了一切。
其六,卒伍会宰羊、烤串者胜。——后期,阿根廷上岛部队后援被英国断绝,战事再次陷入“你敢上来吗?”“你敢下来吗”式僵局,英国人少,缺乏地面重火力,不敢登陆,而阿根廷虽然困守孤岛,却以逸待劳,而且武器充足,唯一的短板是补给断了。但是呢,但是岛上有几十万头肥羊。英军由于兵力缺乏不敢上岛硬拼,阿当局想当然地认为自家子弟兵虽然没了后援,但肯定会吃羊啊,靠羊养活这万把人也没问题!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少爷兵竟真的不会宰羊烤串,断供没两天就饿的嗷嗷叫,几乎一枪未发就全军投降——在一个遍地是免费肥羊、鲜活烤串、成群手抓肉的岛上,因为没吃的而投降[泣不成声][泣不成声][泣不成声][泣不成声]
-----
网友解答:
-----
感谢邀请,阿根廷完全可以赢得马岛战争的胜利,因为英国距离马尔维纳斯群岛1万多公里,英军的后勤部給压力非常大,假如阿根廷的潜艇迅速切断英军的后勤部給线,假如阿根廷的超军旗战机拥有20架,充足的飞鱼导弹,英国的特混舰队将处于什么样的境地,战争的天平将会有利于阿根廷方向发展,总而言之,一个国家一定要独立发展军事工业基础。
-----
网友解答:
-----
关键是技不如人、国际关系也不如人、还缺乏有效的指挥人才和保障!问题是不少的!不过他们也有勇敢的军人!
-----
网友解答:
-----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阿根廷最大的教训就是违背了孙子讲的这条原则。
战争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大事,一定要慎之又慎,万万不可轻启战端。阿根廷当时的军政府为了给自己在政治上涨分,轻率地发动了对马岛的战争,结果不但没有夺得马岛,反而自己还垮台了。这其中的教训十分值得深思。
在战前,以加尔铁里为首的阿根廷军政府完全轻视了英国的实力。他们认为英国与阿根廷相距遥远,英国的经济当时正陷入困境,英国的军队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打仗了,规模已经缩小的许多,连一艘正经的航空母舰都没有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阿根廷占领马岛,英国有可能采取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的态度来对待。于是,加尔铁里悍然下达了对马岛的进攻命令。
但是,事实完全出乎加尔铁里的预料。英国的撒切尔政府立即做出了开战的决定,派出舰队收复马岛。而且,英国的战斗力也超出了阿根廷人的想象。英国垂直起飞的“鹞”式飞机空战能力竟然非常强,区区几十架飞机就夺取了制空权。英国水面舰艇和潜艇更是轻而易举地切断了马岛与大陆的联系。阿根廷只剩下用法国的“超级军旗”攻击机挂载“飞鱼”导弹袭击英国舰队这么唯一一个反击手段了。然而,阿根廷的准备不足,“飞鱼”导弹数量有限。这充分说明了,阿根廷军方在战前完全没有很好地对战争进行论证推演,只是想当然地就挑起了战端。一打起来这才发现,自己的准备是那样的不充足。
另外,加尔铁里为了调动起阿根廷人的爱国热情才发动了这场战争,可是阿根廷人并没有因为这场战争而万众欢呼,并且对军政府无条件支持。实际上,阿根廷的百姓对于战争十分的冷淡,完全没有出现踊跃参军之类的情形。阿根廷军队的战斗意志也很差,特别是陆军,根本就不想打仗,在英军的进攻面前,很快就以投降结束了战斗。
马岛之战的结果让阿根廷完败。加尔铁里军政府也随之垮台,这真可谓是自己作死。
因此,从马岛之战我们应该得到的教训是:战争不是儿戏,必须在绝对有利的情况下才能主动挑起战争。对战争的预判,万万不可建立在敌人放弃抵抗这样的前提下。一定要把各种情况都估计到,一定要把各种准备都做足。否则,就千万不要玩火。
-----
网友解答:
-----
不是某一或某几方面的差距,而是全方位整体性的差距,是政治、军事及外交理念的差距。可以说阿军除了占据地理位置这一优势外,其他优势全被英军抢走了,而唯一的优势却没被有效地利用,导致全部优势易手。同样是小国,如果换成以色列或者朝鲜,估计英国会输的很难看,甚至连敢不敢劳师远征都要打个问号了。
-----
网友解答:
-----
英国同阿根廷1982年4月一6月发生马岛战争,这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发生的最大的一次海陆空大战。这场马岛战争引起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关注,其关注的焦点在于①阿根廷是在自己的家门口作战而且离马岛只有500公里,占据了天时、人和、地理的优势,而英国离马岛有13000多公里,其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是阿根廷战败,英国收复并占领马岛,这个结果的确让人大跌眼镜。②我记得当年在读军校时,有关英阿马岛战争的相关资料我还专门认真研究过,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完败其教训是很深刻的,主要失败来自于:当年阿根廷国内政治动荡,在一个就是陆海空三军武器装备主要是靠进口,而其国内的军工企业非常的弱小,另外一个就是阿根廷陆军战斗意志太差,军官的指挥能力低下,根本就没有认真的组织抗登陆的准备。总之,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失败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一个国家没有完整的军工企业,军人没有坚强的战斗意志,没有一个强力的政府,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几乎不可能。
-----
网友解答:
-----
不要低估任何对手
虽然在1982年,英国这个所谓的“日不落帝国”已经日薄西山,而且英国也陆陆续续放弃了很多的海外殖民地,开始了自己的经济转型。
但是英国毕竟还是英国,海军吨位一直在世界名列前茅,军事实力更是不容小觑,而且英国的地缘政治让其更好的可以从欧陆与美国之间左右逢源。
阿根廷的加尔铁里军政府显然低估了英国的实力
国力是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
1982年,英国GDP为0.52万美元。
同时期的阿根廷843亿美元。
两者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英国是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产业遍布英伦三岛,而阿根廷还只是一个依靠大牧场放牧业的农业国家。
两者的经济模式就有着巨大的差距,盈利水平更是天壤之别。
虽然战争初期,由于阿根廷的偷袭,外加英国准备不充足,导致守岛英军全军覆没。但是很快,强大国力的好处就显现出来。
英国皇家海军不远万里,杀向马尔维纳斯群岛,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什么叫联合混编舰队的实力。
阿根廷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之力。
不要为了转嫁内部矛盾而发动战争
加尔铁里军政府之所以发动这场实力悬殊的马岛战争,主要是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矛盾危机。
加尔铁里的统治可以说是外强中干,对国内残暴剥削,对国外的大环境又无能为力,加尔铁里掌权之后,阿根廷的经济就开始遭受滑铁卢,在1981年,国内的通货膨胀高达6倍,工业产出下降了五分之一。
阿根廷国内民怨四起,加尔铁里为了保证自己的支持率,悍然发动马岛战争。
但是这对于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来说,更是正中下怀。
此时撒切尔夫人的支持率也堪忧,但是加尔铁里的这套神操作直接给撒切尔夫人续上了政治生涯。
这场战争对于英国人来说,不仅仅是反抗阿根廷的入侵,更是打给欧陆与美国看的,还有远在东半球的中国和邓小平。
此时英国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关于1997年香港问题的谈判,英国必然是不想归还香港,而马岛问题与香港太相似了,撒切尔夫人也需要练练兵,做做戏。
可怜的加尔铁里军政府,就这样成为了世界舞台上的焦点,注定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
网友解答:
-----
阿根廷平日要保持战力,阿根廷空军投弹命中英国军舰的炸弹,有三分之一没有爆炸,有因投弹高度太低,也有年久失效所致。如果这些炸弹都能有效爆炸,结局是英国人承受不了这个损失,只能撒出战场,永远失去福克兰。
总之英国人太幸运了
-----
网友解答:
-----
没有尿!也就是说没有实力!
-----
网友解答:
-----
在政治上,阿根廷没有优势,马岛人百分之九十支持英联邦,外交上也没有得到更多理解和同情,拉美甚至集体旁观。经济上,马岛战争之前,阿根廷虽然号称经济发达,但他的军事工业严重依赖进口,没有自己的军工体系,最重要的是独裁政府的腐败,让这场战争成了转移国内矛盾之战,不得民心。所以,这场战争的最大教训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网友解答:
-----
误判形式:以为英国已经没落,可以不放在眼里。
以为美国 出于门罗宣言,会阻止英国对阿根廷的进攻。
以为自己的军队有点战斗力。
结果都不是,那就只好自取其辱,挑起战争的总统狼狈下台。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成年人的友情需不需要维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