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何会被明朝打败?
元朝为何会被明朝打败?
-----
网友解答:
-----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但它不到一百年就灭亡了。元朝的疆域非常大,北至北海、东到日本海。元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频繁发动战争。整个元朝统治期间没有战争记录的年份仅有22年,其中连续没有发生战争的时间最长都没有超过三年,而战争打的就是钱和粮,消耗极为巨大,长期战争必然导致国库空虚,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在元朝统治期间,全国各地几乎每一年都会爆发农民起义,再加上元朝对外发动的各种战争,元朝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战争机器”。元朝发动的战争破坏性极大,所到之处基本上都变成一片焦土,大都会实行“屠城”政策,严重破坏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得不到发展。元朝基本上一直处于战争状态,统治者也不可能集中精力去发展经济,因此整个元朝统治期间经济发展严重倒退,经济发展水平从来没有超过宋朝时期,底层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元朝经济成就最突出的也就是棉花的推广种植以及棉纺手工业的发展。
3、元朝政局动荡。元朝统治期间1295-1368短短的七十年间,就出现过十位皇帝,帝王频繁更迭无形中削弱了其内部的凝聚力,导致政局极为动荡。元成宗是忽必烈钦点的接班人选,但仅在位13年就死了。成宗死后,武宗继位,并立了其弟仁宗为太子,约定仁宗死后再由武宗子嗣继位。但元仁宗违背约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后代,没有传给武宗子嗣,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宫廷政变。
4、民族分化政策使蒙古人极端孤立。元朝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统治,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人:蒙古人为一等人,西域各地居民则为二等“色目人”,原金国境内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以及曾作为元后方根据地的云南人就为三等“汉人”,而淮河以南的大部分人口则不分种族均为“南人”或“蛮人”。这样的政策导致当最高层的蒙古人与最底层的南人发生冲突时,由于“南人”的组成中有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小地主、知识分子等,所包含的人口极为庞大,就变成了两大民族人口的对抗,蒙古人就被彻底孤立。
常年战争、经济停滞、政局动荡、民族歧视导致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在刘福通、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等农民起义军队伍的打击下,元朝建立不到一百年就灭亡了。
-----
网友解答:
-----
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好多。
作为元史专业博士,我一直不太想回答此类问题,因为一个王朝灭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然而这个问题下面虽然有很多答案,但我看到大部分答得还不错的答案,就像看了某本教科书一样提到了三个原因。也许先后顺序不同,但大都提到了:因为皇位继承不稳定,因为不举行科举没有蒐罗汉人文士进入官僚集团,因为实行四等人制。
这几个原因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也是不完全的。甚至可以举出历史上的反例:
皇位继承不稳定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辽、金也基本跟元朝类似,早期皇位继承极不稳定,中后期采用嫡长子继承制,但也不那么靠谱儿,经常有人跳出来争位,为了争夺皇位相互斗争甚至进入小规模战争(没有元朝的文明之争的战争范围那么大)。
不举行科举这个就有点不好说了,虽然元朝前期没有举行科举,但是知识分子还是有入仕途径的,以岁贡儒吏为主,吏员入仕为辅。文人进入中央官僚集团的比例虽然可能比金朝差点,但绝对比辽朝高多了。辽代也是从中期才举行科举不说,很长一段时间内中科举的人只有小于五的个位数……
至于四等人制,已经有不少人说过元朝并没有明文政策规定四等人制。虽然根据征服先后顺序的不同,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几类,但与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相比,分类治理的程度差远了。即使是以汉化进程快、程度深出名的金朝,对“女真”和“汉人”的统治手段也是有差别的,金世宗时期要签军,唐括安礼进言:“猛安人与汉户,今皆一家,彼耕此种,皆是国人。”世宗说:“所谓一家者,皆一类也,女直、汉人,其实则二……可谓一类乎?”是很明白地把女真和汉人分为两类。
可以看出这三个现象在辽朝基本都存在,但是汉化如此不完全,分类治理如此严重,汉人入仕如此困难的辽朝,存在210年。金朝虽然做得比辽和元都好,但只存在120年,也没有长很多对不对?有没有感觉颠覆认知呢?
并不是说其他答案中提到的不是元朝持续时间短的原因,而是我觉得答案不应该如此简单。
因此在赞同其他答案提到的这几个原因的基础上,我还要补充几点。
首先,元朝是1271年才定立的国号,但实际上这个蒙古人所建立的政权是从1206年开始延续下来的。虽然元朝持续时间短,但蒙古人建立的这个政权并不算短,而是持续了165年,虽然还比不上辽、两宋、明、清,但已经远远超过了金朝的120年,与北宋长度持平。
此外,在元朝的98年寿命中,一共有11位皇帝,如果加上前四汗,则有15位皇帝,此外还有拖雷、脱列哥那和海迷失三人各摄政三五年,所以元朝的皇帝数量并不少。比辽(9位皇帝)、金(10位皇帝)、清(10位皇帝)都要多。
朝代的总长度短跟皇帝个人的寿命短是息息相关的,因为每一次帝位传承都有危机存在,政策也多半会大幅度改变。
个人觉得元朝与汉地融合不佳,也体现在皇帝本人的身体状况上。元朝这15位皇帝中有4位是死于非命,英宗在位不到3年被臣下所杀,天顺帝在位几个月战争失败不知所踪,明宗在位不到几个月被文宗害死。蒙哥在位8年然后死在战场上,一种观点认为是死于痢疾,勉强算非正常死亡。其他大多数都是病死的:窝阔台在位12年,贵由在位不到3年,成宗在位12年,武宗不到4年,仁宗8年,泰定帝不到5年,文宗13年,宁宗几个月。这么些人里,只有成吉思汗、忽必烈和顺帝在位时间超过了15年。
辽太祖在位19年,太宗20年,世宗4年(被杀),穆宗18年(被杀),景宗13年,圣宗49年,兴宗24年,道宗46年,天祚帝24年。
你看这能比吗?
辽朝统治的区域小,所以出问题的可能性较小,元朝区域太大,所以出毛病的地方也就多了,这是不是也是原因之一呢?
我不是想说元朝皇帝身体不好或者元朝疆域太广是元朝短命的主要原因,而是想提醒大家,历史是非常复杂的,要尽量从多方面去思考。
-----
网友解答: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蒙元起势时,部落氏族还处于十分落后的时代。而当时中国的封建制度早就确立并发展成熟。
玩过文明系列的都知道,这是差了整整一个时代啊。
这个时候,游牧民族天生的骁勇善战,使得他能够肆无忌惮的劫掠而且一抢一个准。
设想一下,你穷的叮当响,而周围的人都富得流油,但是你又打得过他,而且国家层面的杀人越货,叫什么?战争。
于是劫匪们越抢积极性越高,越抢越富有。最后就有了所谓的蒙古帝国。
当他们把能抢的都抢完以后,下面就是分赃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劫匪不多,而且随着抢劫行动人越来越少,财富随着抢劫越来越多,最后每一个参与者都过上了非常富有的生活。
而且,出于劫匪的简单思维,他们没有考虑怎么维持这笔财富,而是一味的消耗,他们把社会上的人分成四等,觉着这样就能让自己一直高高在上。
最后,时间长了,刚开始的那一代人死光之后,他们的下一代,即是官二代,又是富二代,而是还是很废柴的官富二代。
但是,他们唯一从父辈学来的,或者说,他们习惯的,就是自己高高在上。并认为这理所应当。
而这个时候,社会最底层的南人(汉人),饱经欺辱后开始奋起反击,对于这个时候的蒙古军队,一支靠昔日辉煌活着的军队,打仗简直不要太简单。
总结起来,蒙元先祖夺得了天下大面积的土地和财富,却并不知道怎么利用。就好像一个劫匪抢了银行,他能做的,也只是花钱,而不会赚钱。不需要太久,必然有花完的一天。
讲考研英语的朱伟说过一句话:物质屌丝一夜逆袭,精神屌丝永不翻身。
我觉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就是为什么蒙古占地那么广,却在其曾经占领过的地区留不下哪怕一丝印记。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领土都比它小得多,但却在整个欧亚无处不可见中国的影子。
昔日蒙古越海打个小日本都能两次翻船,而明朝在短时间内,在其统治过的土地上,凭借其奴役过的最低等的南人,却可以创造下西洋的壮举。
-----
网友解答:
-----
成吉思汗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皇帝),在位期间,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创建了世界最大版图的帝国。
1260年3月,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位。1271年正式建立北方的统一王朝——元朝。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弭平了中国大陆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数个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
元朝初期打遍天下无敌手,最终为何被明朝打败?
1、是蒙古帝国称霸欧亚,而不是元朝称霸欧亚。元朝只是蒙古帝国中的拖雷汗国。
实际上自忽必烈建立元朝起,决定帝国以中原为重心就引起蒙古贵族诸多不满。内部大战持续30余年,海都之乱结束后,元朝与各汗国之间的互通使节仅代表国与国之间的宗藩关系,蒙古帝国已经名存实亡。
2、元末蒙古人久居中原远离草原,骑兵战斗力已大为下降,如同清朝后期的八旗子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元朝民族压迫严重,土地兼并程度极高,农民无地可种,恰逢天灾连年,黄河三决,徭役又重,流民四起,刘福通、张士诚、徐寿辉、明玉珍、朱元璋等趁势揭竿而起。
4、中国的汉文化有很强同化性,中原被蒙人占领,汉人心藏愤懑。而元朝统治者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造成“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朱元璋等占据恢复中华的民族大义,汉民被逼瞬间爆发。
5、元朝不到100年时间里,皇帝7、8个,更换频繁,政权不稳。
-----
网友解答:
-----
每个王朝末年,都有必亡之势,这是无法改变的,而元朝身为大一统政权,寿命确实有些短促,如果只算他真正灭亡南宋,统一的年份就只有90年。
元朝灭亡大致有这么几个因素:
一、元朝上层的统治阶级皇位争夺非常激烈,尤其是在元英宗硕德八剌于南坡之变被刺杀后,皇位争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元文宗图贴睦尔与天顺帝阿剌吉八在各自势力的支持下发动内战,席卷了整个北方,统治阶级内讧的加剧,导致社会极其动荡,此时再加之自然灾害,元朝已经露出灭亡的苗头。
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存在,且愈演愈烈。
首先,我来说说民族矛盾。尽管在《元史》上并没有四等人制的相关记载,但是在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族群中,关于官吏任用、科举和待遇确实有不平等的规定。这在《元史》和《元典章》也是多有记载的。
我就举一个例子,元朝统治者对其他民族在政治方面却有多方面的防制措施,就如其就三令五申的规定严禁汉人、南人、女真人、契丹人充当地方上的达鲁花赤一职,只有蒙古人和色目人可以充当。请看《元典章·第九·吏部卷三·有姓达鲁花赤革去》。
各投下多是汉儿、契丹、女真做蒙古人的名字,充达鲁花赤。今后委付蒙古人者。若无呵,于有根脚色目人内选用。
而元朝确实实行过很多激化民族矛盾的政策,就如停止科举,在法律上禁止汉人持有兵器。在明代叶子奇所写的《草木子》中就说元朝的国策是
“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
,此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元朝的民族矛盾。
再来看看阶级矛盾。就比如说江南,忽必烈在平定了江南之后,原封不动的保留了那些大地主的土田和租佃制度。由于元朝的对江南大地主的宽容,他们还集中了更多的土地。江南大地主经济实力的强大在史书上也有体现。请看《元典章·户部卷十·科添二分税粮》。
更田多富户没,一年有收三二十万石租子的,占着三二千佃户,不纳系官差发,他每佃户身上要的租子重,纳的官粮轻。
而地主占用了大量佃农后,余下自耕农命运也是非常悲惨的,变成了赋役的主要承担者。而那些租种地主土地的佃农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地主对佃农随意加派奴役。见《元典章·卷五十七·刑部卷十九·禁主户典卖佃户老小》。
主家科派,其害甚于官司差发。若地客生男,便供奴役;若有女子,便为俾使,或为妻妾。
以上史料都反应出了元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三、元朝统治阶级完全腐化,吏治持续败坏。
关于元朝统治阶级晚期的腐朽奢靡,史料上真可谓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我就举一例,元朝皇帝迷信藏传佛教,在佛事上的浪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寺院的财产也到达惊人的程度。这在赵翼写的《陔余丛考·元时崇奉释教之滥》有过记录。
此财产之富,虽藩王国戚不及也。
而其认为元朝崇奉藏传佛教也是导致元亡的原因之一。
说者谓元之天下半亡于僧,可为烱鉴云。
随着统治阶级的腐化,地方吏治也是相当败坏,在元朝末年,贪污腐败现象达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明代叶子奇的《草木子》中就记载了花样繁多的行贿项目,所谓
“漫不知忠君爱民为何事也”
。大家自看史料,我就不举例了。附图。
第四、元朝纸钞制度的失败和修黄河成为了元朝灭亡的导火索。
元朝纸钞制度曾经在元初的时候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到元朝末年已经败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统治者为了挽救财政危机,无节制的大量印刷新钞,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而至正十年,治河期间,征发了15万民夫,官府给得交钞根本就是形同废纸。高强度得劳役直接逼迫民工们造反。
以上四点才是元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前三点是主要原因,而最后一点是直接原因。
-----
网友解答:
-----
元代立国不足百年,就是胡虏无百年国运。可以说,是蒙古的民族政策决定的,人为的将各族分为四等,压榨其他民族是元朝最大的失败。
元代为何不足百年,大清却200多年,最关键一点是民族的政策的不同,元代把自己当客人,大清把自己当主人,大清是满汉一体,元代把自己当客人。汉人是最下等的。再一点就是没有汉化,彻底排斥汉化,元代皇室实在难以理解这个世界上还有做官,专门读书的这样的人,以劣币代替良币。只能代替一时,但最终只有失败。
元代没有文字狱,不是元代开放,而是他根本不会去做,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并用的,他们对各种思想几乎一视同仁,都加以承认与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根本没有主流思想体制和引导,由于思想上的开放。元朝在文化上相对宽松,即尊重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元朝还包容和接纳欧洲文化,甚至能准须欧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这恰恰是元代文化思想落后的体现。
文化思想的落后,民族政策的分级,军事上的无限膨胀,对中国(姑且这样说)的不依附。导致不足百年而亡国,但大清却吸取了这一系列的教训。采取了与元代截然不同的政策。所以才能有200多年的国运。
-----
网友解答:
-----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比较大的一个朝代,却存活不足百年,这充分说明,作为一个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更适合打仗,适合打天下,而不适合坐天下,从其灭亡时间来看,算是一个短命王朝。
元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历代王朝都重视人才,从隋唐开始,科举制就已经很成熟了,这种先进的人才选拔机制,在元朝便直接荒废了。元朝存在的90多年里,一共举行了16次科举考试,一共有一千多名文人被录取,不重视人才,便距离蛮夷更近一步。
元朝还有一个特别奇葩的皇子继承制度,以前的朝代,皇位继承者都是嫡长子,而嫡长子从尊卑长幼来看作为最正统的继承者,往往能够服众。而元朝,处于游牧民族保护幼子的传统,立幼子为继承者,这就使皇室内部纷争不断,元朝内斗就没停过。
而且,元朝把人分为四等,一等人是蒙古人,二等人是西域等少数民族、三等为女真各部、四等为汉人。而整个元朝,有百分之八十是汉人。朱元璋给元顺帝写信:
“胡无百年之运,能顺天道,归我中国,故上策也。”不得民心,便不能长命,古今皆是如此。
-----
网友解答:
-----
元朝被明朝打败无外乎原因是: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治始终未上正轨、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元朝末年,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统治时期,政权腐败,天灾频仍,权臣干政,社会矛盾进一步恶化,由此而引发了农民及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其中以红巾军的斗争最为重要。农民的起义和反抗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元朝的统治。在以红巾军为主体的元末农民战争中,最终推翻元朝统治,而取而代之的是朱元璋。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
元朝算是中原第一次被外族掌权的朝代,所以汉人都不甘心被蒙古统治,时时刻刻都想着起义。而且当时中原的环境很复杂,一来,蒙古人也显得有些水土不服;二来,蒙古人生性不善于处理政务,文化水平和理政能力欠缺,导致政治混乱。这些原因堆积一起就成为了很大的问题。实际上,外族称霸也只有清朝好像处理得最好。
而元朝追根究底还是政权根基不稳,既没有经济基础,又存在政权腐败、争斗的问题。当然,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当年忽必烈在位的时候说起。
内政不稳,经济停滞,政局动荡
1259年7月,蒙哥汗猝死于南征军中,使蒙古国统治体制产生了危机。蒙哥长弟忽必烈手握重兵,在东道诸王扶助下于开平登汗位。蒙哥幼弟阿里不哥利用留守帝都的特殊身份,也有部分诸王、贵族拥戴在和林称汗。
兄弟之间从此拉开争位战争序幕。数年后,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并取得蒙古大汗称号,但大蒙古国也因此分裂。
忽、阿争位之初,钦察汗国曾派使向双方劝和;察合台汗国及窝阔台汗国均拒绝承认拖雷系汗统(他们与元朝的战争也缘于此)。
伊利汗国虽表示支持忽必烈,但旭烈兀忙于建国,无意东返。为争取支持,忽必烈曾以大汗名义对旭烈兀占据阿姆河以西至密昔儿地区的统治权加以承认,同时还认可了察合台汗国从阿勒泰山至阿姆河地区的疆域。
然而有元一代,元朝皇帝虽具蒙古大汗称号,但已不能号令四大汗国。以此之故,元朝疆域不能包括四大汗国,元朝也没能够构筑“横跨欧亚”的疆域。
元朝正式建立是至元八年(1271)。此年忽必烈下诏,定国号为大元,并自称是“绍百王而纪统”,以正统继承者自居,将灭宋纳入其一统华夏的目标。
忽必烈试图获得蒙古草原的支持,因为那仍是一个重要的兵员储备库,所以忽必烈花了八年的时间,彻底灭掉了南方的南宋政权。南宋灭亡之后,元朝又曾先后征讨日本、越南等地,版图逐渐达到了鼎盛时期。
事实上,相比对外扩张的顺利程度,元朝的隐忧在于,元朝在内政方面,却可谓是一塌糊涂。这种内战期间,确实发生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身上,但是元朝成功地遏止了这种情况。
但元朝统治阶层,以草原民族为主,直接导致元朝统治阶层的思想,元朝开国之后,很多贵族便提出把南方都改造成草原。
对此,作为曾经接受过完整的汉化教育的开国皇帝的忽必烈很清楚,如果真的按照那些偏激的蒙古贵族的想法实施,那元朝绝对长不了,甚至有可能马上被百姓推翻。
但这个道理忽必烈虽然明白,可要想执行起来,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他首先要维护的,就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如果不维护、不满足上层贵族的利益,那人家为什么要帮你打仗?为什么要帮你维持统治呢?
所以忽必烈只能尽量调和这种矛盾,从中间找一个平衡。既满足蒙古贵族的一部分利益需求,又不至于对中原百姓压榨得太狠。
于是,元朝不得不把社会分成了四个阶级。蒙古人为第一个阶级,色目人为第二个阶级,北方的汉人为第三阶级,南方的汉人则是第四阶级。
然后,由上层去不断压榨下场,以此来维持统治,特殊的制度导致元朝的皇权,根本无法延伸到县级以下。正是因为如此,从元朝开国的时候,很多矛盾就已经种下了。
忽必烈的时代,元朝统治彻底稳定之后,想通过改革的方式,重新分蛋糕,来解决社会问题。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公元1294年,随着忽必烈去世,之后元朝发生的事情,彻底脱离了忽必烈生前的预计。
由于忽必烈儿子都不长寿,皇位便由孙子继承,这就是历史上的元成宗。客观来说,元成宗还是有点作为地。作为忽必烈的亲孙子,元成宗很清楚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位期间,一直努力缓和与四大汗国的问题。
也正是元成宗在位期间,四大汗国终于承认了元朝的宗主国地位,元朝也达到了鼎盛期。
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来说,这位元成宗还算是个合格的皇帝。但对于经济,可以说一窍不通,为了解决经济问题,竟然选择直接滥发纸钞问题。
元成宗认为,只要多印钱,所有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了。但其没有意识到,一个国家如果滥发货币,势必会引发通货膨胀,导致国家货币大幅贬值。
总之,这时候元朝的经济上,几乎彻底崩溃的。因为元成宗后继无人,他去世之后,为元朝中期的皇位争夺战,埋下了一个大雷。
元成宗去世后,大侄子即位,为元武宗,他继续秉承元成宗滥发货币政策,导致了元朝财政体系进一步崩溃。
到了元仁宗和元英宗在位期间,总算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不是多发货币,而是先解决如何分蛋糕的问题。
这两位元朝皇帝在位期间,开始尽力进行汉化改革,希望以此来解决元朝的内部矛盾。在蒙古贵族看来,自己的祖辈为你们拼死拼活打天下,如今想多赚点都不行?
当这种情绪,充斥了整个蒙古贵族阶层的时候,元朝皇帝的皇位恐怕就坐不稳了。
所以元英宗在位期间,进行汉化改革手段上过于激烈,遭到了很多蒙古贵族内部的保守派的嫉恨,所以他仅在位三年多,就被刺杀身亡。
此后的十年里,元朝换了六位皇帝。元朝皇位常年继承紊乱,让元朝国内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统治高层混乱不管事,中层官员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贪污,而这种压力,最后自然全都落到了老百姓头上。十年之后,元朝就已经接近倒闭的状态。
大概是元朝气数未尽,在关键时刻,元朝出现了一个特殊人才,为元朝续命了一段时间。这个人,就是元朝末年的宰相脱脱。
伯颜落台,脱脱逐渐上位之后,帮着年轻的皇帝,重新掌握了实权。
这就是元惠宗,后来明朝称呼他为元顺帝。
不理政国,贪图享受,政局不稳
在那场长达十年的内斗之后,元顺帝继承了皇位。元顺帝即位时只有13 岁,当时拥立他上台的是权臣伯颜,所以从感恩的角度他提拔伯颜为中书右丞相,主管朝中大政。
但伯颜执政后,利用手中大权,扩展自己的势力,打击异己,年幼的元顺帝自然就成了他的傀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产生了改变自己无权的地位,他对伯颜的专横跋扈日益不满。
至元六年(1340),他在脱脱的帮助下,乘伯颜外出游猎,关闭都城大门,巧妙地驱逐了伯颜。
从至正元年(1341)开始,元顺帝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大刀阔斧地进行社会整顿和改革。
接受了脱脱等人的建议,他上台后恢复了科举制度,并亲自考试进士,不问出身和民族。从选拔人才的角度考虑,他还想到了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这个问题,为此他大兴学校,提倡文化教育,单是中央的蒙古、回回和汉人的三监就招收了贵族子弟三千多人。
伯颜专权时,不务政事,使官吏腐败,元顺帝就加强了对地方秩序的整顿,加强了对官吏的考核,以及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视。
元顺帝和脱脱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对社会进行的全面改革和整顿,当时的史书上评价很高,称之为“至正更化”。
不过,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谓的这些“更化”措施,其实并不见很大效果,社会积弊很深,官吏腐朽并不是短时期内造成的,所以脱脱和元顺帝搞的一套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各地也没有认真执行。
这时的元顺帝一筹莫展,他再也拿不出救世良方来了,失去了对治理社会的信心,不再考虑采取更好的办法去治理社会,相反变得十分消极起来。
元顺帝如果他想改革,可不像元仁宗和元英宗时代进行改革,只仅限于蒙古贵族反对了,毕竟这种改革,会直接触及底层乡绅的收税权,这种既得利益,谁都不愿意交出去。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就算脱脱再有本事,肯定也无力回天了。
在顺帝的身边,一些无耻之徒极尽谄媚,尽力投其所好,引导他步入吃喝玩乐之路。
这个人就是哈麻,他原本是个小小的侍御史,因宰相脱脱的缘故,深受元顺帝宠爱,这时他向元顺帝推荐西方和尚的揲儿法,说叫“大喜乐”的练功法能使人身上的气流或消或胀,或伸或缩,可以达到延年益寿。顺帝听后大喜过望,每天与哈麻等人一起练功。
所以在哈麻之类人物的引导,对心态极不稳定的顺帝诱惑力极大,他的思想急剧地向相反方向发展,整天沉溺于玩乐之中,不理朝政,战备松弛,正是如此,元顺帝常被认为是昏庸不堪的帝王,时人评价他是怠于政事,荒于游宴。翻开史书,确也如此。
为了在练功时不被打扰,顺帝在上都还修建了庞大的穆清阁,连延数百间房子,每间内都安排一个女人在里面,说是为了练习大喜乐必须这样做。顺帝独出心裁,不断翻新花样,至于国家大事,早抛到九霄云外。
宰相脱脱认为哈麻是引诱顺帝走向荒淫的罪人,希望顺帝将他革职查办,顺帝听后不高兴了,说当年哈麻是你举荐的,现在又要撤他的职,到底是为了什么?
接着他又说: “撤职大可不必。人生几何,及时行乐为是。军国大政,有卿主持,朕可放心,你少讲几句,我就能长久地快乐,如此人生知足矣。”
说完还哈哈大笑,气得脱脱两眼发直。
脱脱对他说外边的形势现在十分紧张,各种灾害变异不断,农民土匪到处都在造反,元顺帝遂派脱脱总管各路人马南征。
至元十四年(1354),哈麻诬陷脱脱,顺帝不辨真假,先是下诏撤了脱脱的兵权,安置淮南,后又命他去云南,所有家产,没收入官。结果,脱脱最终被害死在云南。
之后,元军迅速解体,内部的矛盾也开始激化,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元朝统治就一发不可收拾。
吏治腐败,连年灾荒,各地农民起义
自元顺帝掌权之后,最初倒是也做了很多努力,采纳了脱脱的建议,不过,这时候元朝内部的问题已经彻底腐烂了。即便元顺帝和脱脱再想改革,不但要动蒙古贵族的利益,甚至还会损害到整个统治体系的利益。
而脱脱的死亡,等于折了元朝的一根顶梁柱,腐朽的元朝再也支撑不住了。元朝在沉湎于酒色的元顺帝统治之下,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内部的矛盾不断激化,全国税额比元朝初年增加20倍,中原连年灾荒,使得百姓破产流亡,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百姓更是无计为生。
所以,农民起义不断,统治阶级内部倾轧,军阀混战,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当时,黄河泛滥,给沿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底层百姓开始起义,地方军阀开始混战夺权,可笑的是,全国各地在起义的时候,元朝内部高层还沉浸在内部争斗。
公元1351年,红巾军起义,正式爆发。此后,南方的起义军逐渐壮大,当群雄逐鹿,起义的烽火遍地燃烧之时,元朝终于走进了坟墓,残余势力狼狈地退回漠北之地。
最后以朱元璋为首的明政权,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随着元顺帝逃回草原,元朝彻底结束!
写到最后
纵观元朝整个的衰败过程,其实有诸多存在问题,从开国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说到底,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元朝一直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底层百姓不得不起义。毕竟,历史的主宰是人民,当人民无法生存的时候,历史就会上演农民运动,细数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运动可想而知了,而元朝不例外,爆发了红巾军起义。
元军虽大力镇压,可民意不可违,元朝内部为了争夺权力,钩心斗角,外部起义四起,战乱不断,内外告急,就算成吉思汗在世也无能为力。而朱元璋就是在起义中成长起来的,拓变为一代帝王,建立了一个新的封建王朝,至此,元朝彻底成为了历史。
-----
网友解答:
-----
从问题表述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
首先金朝1234年就灭亡了。从这时起,蒙古逐渐开始建立对中原、华北的统治。1351年黄河泛滥、红巾军起义之后,元廷开始受到挑战。但在1355年脱脱死之前,元廷并没有到土崩瓦解的地步。甚至,即使到了1357年及以后,察罕帖木儿(李察罕)、孛罗帖木儿、李思齐等元军将领仍然可以展开有效的军事行动——尽管,这些将领往往各自为政。梳理这些事件是为了说明,大体从1235年左右到1360年,蒙元基本维系着对中国北方的统治,这就有125年的时间了。
换句话说,作为统一的元朝,时间并不长——从1279到1368确实只有89年的时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蒙元对于辽金故地的统治时间,则
稍长
一些。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90年还是125年,都不能算短。古人寿命不长,如果30年算一代人,90年就意味着三代人的时间,125年则有四代人之久。历史上,西晋的短暂统一,从280年灭吴到311年永嘉之乱,西晋统治北方的时间其实只有31年。北魏孝文帝494年迁都洛阳,524年发生六镇兵变,这之间其实也只有30年的时间。这其中虽然不乏偶然的因素,但也更直接地反映出西晋、北魏的深层问题,如中央与地方的消长,对边陲势力控制力的衰减等等。
蒙元维系百年左右,应该视为实现了相对比较长的统治。当然,这不是说蒙元的统治没有问题——某种意义上,任何统治都有问题。只是有一些蒙元弊政,其实是现代夸大的结果,比如所谓的四等人制度,在有元一代并不是成文的制度。
于是,
真正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元朝无法度过1350年代开始统治危机?为什么有效统治中原百二十年之久的蒙元至此就土崩瓦解了?
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元廷的经济政策一直比较混乱,中亚、色目人与东亚契丹、汉人对于税收等统治方式有着根深蒂固的分歧。而蒙古统治者对此一直缺少深入的认识。进入十四世纪以后,乱发纸币、铜钱流失及贵金属的囤积造成了整个经济格局的紊乱,使得国家面临财政危机的时候,无法通过宏观调控实施自救。其次,黄河也是关系到北方政权命运的根本问题。金蒙战争时期,黄河就对女真政权构成了相当的挑战。从那个时候开始,对于华北水利缺少长久的规划,积弊渐深之后,元政权缺少足够的专业知识与政治经验来应对由此产生的危机。另外,元军战力下降也是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
网友解答:
-----
元代无名氏有首《醉太平》是这么写的“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这首词写得很好,以元代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写出了元末的混乱局面,也基本上道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
直接导致元朝灭亡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黄河改道造成的洪灾,一个是至正年间滥发纸币造成的经济崩溃,而非民族问题。元末,黄河泛滥成灾,给黄河流域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元顺帝启用贾鲁治理黄河,工程历时190天,动用民夫20多万,耗资无数。虽然元朝最终把黄河治理好了,但期间贪腐问题非常严重。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元朝竟然饮鸩止渴滥发纸币,把经济彻底搞垮了。最终百万红巾军起义,元朝90多年统治崩溃。
当然,元朝之所以短命还有其他原因。最重要的是蒙古人擅长武力征服,但疏于治理天下。论打仗,当时的蒙古人像开挂一样。但他们的治国水平就实在不敢恭维。一个是政变频繁,元朝在中后期的70多年时间内竟然换了十个皇帝,这和他们的民族习惯有很大关系,自然严重影响政权稳定性。二是民族政策。四等人,高压迫,出问题是迟早的。三是没有融入中华文明。元朝的蒙古族在文化习俗上有很强的独立性,90多年没有多少改变,他们就像住旅店的客人一样。所以退到草原后,很快又像原来一样骑着骏马挥舞着套马杆喝着马奶酒。清朝的满族就和他们不一样了,他们的生活早已经“汉化”了,所以才能维持将近300年的统治。
但如果没有元末的治理黄河和滥发纸币,我估计元朝统治还能维持一段时间。但这两块石头把元朝老百姓压的实在是喘不过气。
-----
网友解答:
-----
为何元朝短短90多年就灭亡了?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元朝把中国版图里面的人分为四等人,南方汉人位居最后一等,拒不接受汉化,科举形同摆设,汉人知识精英只能作元曲作乐消磨时光,强征暴敛,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第二,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军队迅速被江南的荣华富贵腐化了,这是北方少数民族进中原的通病,失去了蒙古建立初期强大的战斗力。
第三,最根本的原因是元朝后期大旱,流民四起,民间结社起了一些作用,比如明教,后来黄河决口,修黄河,劳民伤财,终于爆发了元末最大的农民起义,以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的起义军为代表,最终导致元朝灭亡!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推荐阅读:
如何看待中国女排世联赛输泰国女排而中国小将亚洲杯赢泰国女排?
孩子学习不好,是给他一个自由的童年好还是让他去补习班补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