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二战有什么贡献?
印度对二战有什么贡献?
-----
网友解答:
-----
印度在二战期间有如下作为。
一,德国入侵波兰时,英属印度中央议会的上议院发了一份赞扬波兰,并强烈谴责德国和苏联的电报。
二,北非战役打响后,由于人手不够,英国从印度抽调了若干印度步兵师参战,其中就有号称英属印度陆军中,战力最强的印度步兵第四师。不过这些印军在战争期间表现一般,英军溃退时,他们也跟着撤退。英军反击时,他们也跟着反击。
没有扯英军后腿,但也没有突出表现。
当然实事求是的说,在北非、叙利亚、巴勒斯坦、塞浦路斯、意大利、希腊战场,英属印度军队都是有贡献的。
▼北非战场上的印度装甲兵指挥官。看头巾应该是锡克教徒。
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同一天,七万日军对英属马来半岛也同时发动了攻击。开战之前,英军在东南亚的兵力不足,便抽调了印度第九,第十一,第十七步兵师等五万人参战。这些印度官兵在马来半岛的表现同上,一般般,最后在新加坡和其他英联邦军队一起向日军投降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轴心国想拉拢印度的极端独立派,孤立英国。所以在东南亚和北非战场中被俘虏的印度官兵后来大部分都被轴心国集团编入了印度国民军,也就是配合轴心国作战的印度伪军。
其中配合日军在东南亚作战的印度伪军有大约四万人,活跃时间长达三年,直到在英帕尔战役中被重创,不再具有战力后,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太平洋战场配合日军的印度伪军
配合德军作战的印度伪军有大约四千人,希特勒考虑到他们的兵力太少,战斗力较差等现实情况,就调他们去守卫大西洋壁垒,但即便是在无仗可打的西线驻守,这些印度伪军也是怨声载道,驻守期间甚至还发动了一次哗变。
哗变的理由很搞笑:想回印度老家了。
党卫军高层知道这件事后,为了避免印度人扰乱军心,就把这支伪军调到后方驻守。但这些人在后方还是不安分,成天在法国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鬼混,引起了很大的民愤。
所以等到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这些印度伪军随德军撤退时,立即就遭到了仇恨他们已久的法国游击队的袭击。据说当场被法国游击队击毙加俘虏的人数高达330人。占了整个部队人数的十分之一。
党卫军高层知道这事后,便罢免了印度指挥官的指挥权,调德国军官接手指挥。但很尴尬的是,由于无法忍受统帅印度兵带来的嘲笑,几任德国军官都宁可调到东线去跟苏军死磕,也不愿意带这帮印度伪军。
▼接受德国军官检阅的印度伪军
最后希特勒知道了这件事,便令人把印度伪军的武器给缴械了。在德国战败前夕,这批印度伪军向西撤退,计划翻越阿尔卑斯山逃亡到瑞士,但还没有跑到瑞士,就被美军俘虏了。这支三千多人印度伪军部队自此就消失在了历史舞台。
配合意大利作战的印度伪军数量未知,应该有几千人。也是由于兵力太少,战斗力不强等原因,引得意大利人极为嫌弃,所以后来意大利军队在退出北非前,便把这支印度伪军就地解散了。
▼身着德军制服的印度伪军军官
四,随着太平洋战争规模的扩大,日军在东南亚的兵力达到了四十万。眼瞅着日军就要打到印度了,而此时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印度人又开始频繁造势,企图以抗议示威,工人罢工,制造破坏,如破坏电力设施、破坏交通和通讯网络等手段威逼英国当局同意印度独立。导致英国当局急得火烧眉毛。
因而在1942年前后,丘吉尔原则上同意了印度国大党的独立请求。表示战争结束后就着手印度独立事宜。但丘吉尔的前提条件是要求印度人先协助英国打败轴心国。
其后,受到口头承诺鼓舞的印度人开始专心协助英国。在1942~1945年期间,一共有大约250万印度人参与到二战中。由于印度当时并未独立,所以这可以说当时最大规模的志愿服役群体。(250万人中也包含了机械师、厨师等非战斗人员)
截止至日本战败前夕,部署在东南亚的英联邦军队中,平均每九个师里面,就有五个是印度师。有三万多印度人在战争中战死,五万多人负伤。可以说,这些印度军队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英军的中流砥柱)
值得一提的是,恰恰是因为如此,二战之后的英国不得不同意印度独立。毕竟,面对已经被武装起来的印度人,英国也犯怵。
五,英属印度在二战期间给予了同盟国很大的物资援助。当时的世界工厂是美国,提供同盟国物资最多的国家也是美国。但是英属印度的贡献也不小,比如1942~1945年期间,英国从印度抽走了大量的粮食、棉花、钢铁。并且还巧立名目在印度集资,筹集了大量军费。
可以说,英属印度殖民地是饿着肚子,将衣食物资输送到前线,协助盟军在两条战线上打赢了德国和日本。
印度人在二战期间的贡献,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确实有贡献,贡献值可以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相当,并非是打酱油。但贡献也没有大到像印度人所说的,应该给个五常席位才合适。
-----
网友解答:
-----
联合国五常是二战的产物,是战胜国论资排辈、论功行赏的结果。美国因为拯救欧洲有功,英国跟着美国并肩作战打败了纳粹,苏联也浴血奋战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过了贡献,中国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中国人8年艰苦抗战,二战也不会赢得那么顺溜。
所以美英苏中四国当选联合国五常是众望所归、受之无愧,而法国则是沾了英国的光,走后门进去的。
不过时过境迁,现在看来,联合国五常的设立确实有那么点过时,不符合民主精神。所以这些年来,关于联合国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改革联合国常任理事会,更是成为各国共识。
但是真正有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新的常任理事国的国家,也就印度、日本、德国、巴西几个国家。
如果按照国力、国际影响力和对世界经济做出的贡献来说,日本和德国沾点边。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德国紧随其后是第四大经济体。
日本从50年代就开始对外经济援助,曾经连续十年排名世界第一,现在对外援助排名依旧是世界前五。联邦德国也是很有爱心的国家,从50年代开始外援,到1984年为止,对外经济援助高达3400亿马克。
如果按照联合国成立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标准,日本和德国毫无疑问是没有资格的,因为他们是二战的发起国,也是战败国。
那么作为亚洲第二大国的印度,在二战时做出过什么贡献呢?
在二战爆发的时候,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是在二战结束一年后才获得独立的(1946年8月15日);因此严格地说,二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印度还不是一个国家,连打酱油的资格都没有。
印度当时有军队,但都打着英国皇家的旗号;所以也可以说,印度所有行为都是在英国人指挥下进行的,即使有功劳,也应该归功于英国人的领导。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印度人民也为二战胜利作出过贡献。
印度虽然长期是英国殖民地,但是印度人民不甘心当奴隶,一直在不屈不挠争取独立。
印度国大党就是一个以争取独立为目标的政党,成立于1885年。二战爆发后,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反对英国把印度绑在战车上参加二战。
在此情况下,英国战时内阁开出了条件,只要印度人跟着英国参战好好干,战争结束了就允许印度独立。
因此印度人才奋不顾身参加英军,投入到了对德国、对日本的作战。据有关资料记载,二战中一共有250万名印度士兵加入到了英军队伍中,他们要么被变成独立步兵师,要么被编入英军步兵师,参加了英国军队在二战中所有的对德对日作战,表现非常神勇,受到丘吉尔的表彰。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军人为主的步兵师参加了英国对德意军的战斗,还俘虏了上万意大利军人。
印度前陆军总参谋长萨姆.马内克肖,就是二战英雄。
他1914年出生在印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上过军校,二战时他被分配到皇家苏格兰12边防团服役。
1942年,他所在的17印度师在缅甸锡当河与日本人作战时,为了夺取山头时,身为上尉的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以30%的伤亡率攻下山头,但他本人也倒在血泊中。
师长科文少将怕这个勇敢的部下再也不会醒来,就把自己的军功十字勋章别在他身上,对他说道:\"你不能死,死人是不能获得军功章的\"。
在后方医院,检查之后医生大吃一惊,这个军人身中九弹,都在腹部,肺、脾、肾都有弹孔,医生甚至一度拒绝医治。
不过最终医生还是为他做了手术,伤好后迫不及待重返战场。
总的来说,印度士兵是勇敢的,为二战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可惜他们只是殖民地的军人,上前线是代表英国作战,所有的功劳也被埋没了。
而且在二战中,印度人还有一段不堪的历史,那就是为了印度从英国统治下独立,投靠过德国军队,参加过对盟军的战争。
由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主义者对英国政府非常痛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德国法西斯身上,有不少人辗转到德国军队效力,其中一个叫钱德拉鲍斯的人最为有名。
此人是个民族主义者,一直主张暴力争取印度独立,辗转来到德国后,接受了纳粹洗脑,纳粹命令他到英军战俘营中召集印度战俘,组成一个印度军团,为纳粹当炮灰。
一九四二年九月,印度军团被国防军吸收,改名为第九五印度步兵团,当时全团有印度教徒、穆斯林教徒和锡克教徒一共2593人。
不过军团里的不少印度人得知德国是利用他们跟苏联和其他盟军作战的时候,拒绝上前线,军团的领导人钱德拉.鲍斯也逃之夭夭,剩下的印度人都是被迫给纳粹当炮灰的。
不管怎么说,印度在二战的时候还不是一个独立国家,只是英国控制下的殖民地,让他们为二战做贡献,那是勉为其难。
-----
网友解答:
-----
印度在二战期间的贡献,一言难尽啊。
你说他打仗了没有?他真的打了;
你问他打谁了?他谁都打了,真的,不管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他都打了;
在哪里打的?哪里都去了,非洲、苏联、新加坡、北非,都去了。
最后,打了个寂寞,丘吉尔骂他们是“像兔子一样繁殖的畜生”;
德国说他们是“不折不扣的炮灰”;
法国说他们就是“一帮奇怪的混子”;
只有印度自己说“我们牺牲太大,应该进入联合国五常。
然后,联合国五大“常委”都不看他,手指门说:出去。
一、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什么是印度
在地理上,“印度”实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的那样:
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概念
。在英国殖民印度之前,这里是几百个土邦小国,互相不断兼并、分裂,基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
英国殖民者把印度最后一个名义上的皇帝——莫卧儿王朝的末代皇帝、诗人穆罕默德·巴哈杜尔·沙赶到缅甸,印度算是彻底没有政权了。为了统治印度,英国人利用土邦之间的矛盾,用拉一派、打一派的办法,把所以印度人管得服服帖帖。
以前,印度包括了巴基斯坦、孟加拉,他们是一体的,1947年8月,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因为宗教原因,独立建国;剩下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印度。也就是说,1947年之前,印度都是英国控制的,所以,英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印度也不可避免地参加其中。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印度人带来了广泛的幻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个参战国死伤惨重。英国军队本来就有很多印度兵,现在大战开打,更加需要兵员,印度就是很好的兵源地。印度的精英层这时做起了美梦:他们想借机独立。为了独立,他们愿意配合英国从印度征兵。
为了确保从印度不断征到兵,英国人答应:
战争结束,将把政权移交给印度人
。印度人高兴坏了,精英层所有的勾心斗角都没有了,他们一个心思:
与英国共存亡,为印度争独立
。1915年,印度国大党主席辛哈说:
战争是我们印度人的机遇,印度人愿意做出牺牲。
一战爆发时,甘地刚从南非回到印度,虽然已经五十多岁,甘地立刻就投入到“为祖国和大英帝国效力”的工作中。他筹建医疗队、帮助招募士兵,忙得不亦乐乎,还给殖民政府写信:
我保证士兵会源源不断而来。
在整个一战期间,大约120万印度兵加入到英军的作战行列,他们是以志愿兵的名义参加的。这些印度人在几乎所有英军战场上作战,非常勇敢。印度国内还在后勤上位英军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他们宁可自己饿肚子,也源源不断地把牛、粮食送到前线。
战争打完,印度人希望的独立也就没影了,战争的谈判中也没有他们的位置,他们是志愿军。接着在1919年,发生了“
阿姆利则惨案
”,印度人才明白:
英国背弃了对印度自治的承诺
。不但得不到独立和自治,英国的殖民统治更加暴力血腥。
在《剑桥印度史》里记载的原话是这样的:
虽然印度为胜利事业做出了那么大的牺牲,但战争的谢幕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刀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印度人带来了希望;战争过程中,印度人抱着美好的愿望积极加入,几十万人因此而献出生命,但他们毫无怨言;但是,战后的印度没有一点位置,他们得不到和平、自由、自治,得到的只是更多的鞭打和更多的屠杀。一战,对印度人来说,是“希望的广泛幻灭”。
三、二战来了,印度各路大神的魔幻表演
1、帮助英军打鬼子,英军不敢用
二战开打,印度国内非常矛盾,大家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
打起来了,打起来了。
但对于派兵却不像一战那么积极了。有想讨好英国的,有想趁机闹独立的,也有想等等看的。但是,政府还是殖民政府,他们有很大的权力,印度参战权在总督那里,并且总督早早代替印度宣战了,所以,兵必须派,还是志愿兵。
有了一战的经验,二战时的印度兵就不像一战那样打仗了,虽然林林总总被送上前线的印度人有二百多万,但是他们大部分也就凑个数,能跑就跑,不能跑就躲,反正冲锋这样危险的活,说啥也不干。仗打顺了,一个个英勇得不得了,要是败了,一溜小跑,谁都撵不上,他们不但能跑,还会准确计算提前量。
最明显的例子:日军进攻中南半岛的英军时,那些英军其实大部分是印度兵,真正的英国人只有一个旅。我国戴安澜将军带着远征军到缅甸,准备解救英军。本来约好互相依托,一同打鬼子,哪知道英军一溜烟全跑回印度英帕尔了,留下远征军孤军深入,苦苦挣扎,损失惨重,四万国军魂断野人山。
日本人没有了羁绊,接着追击英军。十几万的英军啊,就这么被四万日军追得没命地跑。后来有英国军官说:
大英帝国的脸面让印度人丢光了
。但为了团结,英军还不敢批评,说多了,印度人一句:
我们为什么要打?为谁打?
噎得英国人没话说。也怪英国人在一战时说话不算话,以至于此。
印度是英国人的心尖尖,绝对不能丢。跑到英帕尔,英国人从国内调来自己的军队,在和老蒋商量,借来一部配合部队,打了个漂亮的
“英帕尔战役”
。印度兵,说啥也不敢用了。当时老蒋派去配合的是郑洞国任军长的新一军,下辖孙立人新38师和廖耀湘新22师。
2、帮助德国打盟军,印度两面下注
你要以为印度好歹派兵了,也是盟军一员,你就错了。他们还魔幻地组建了一支军队,帮助德国打盟军,因为德国一开始的进攻太吓人了,势如破竹,简直世界无敌。于是,印度一个叫鲍斯的人找到德国人,说他要组建
“自由印度兵团”
,帮助德国打仗。
鲍斯全名叫
“苏巴斯·钱德拉·鲍斯”
,他是个持激进立场的印度独立运动政治家,也是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的领导人,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他看透了英国人的虚伪,也不完全赞成甘地那无力的“非暴力不合作”,所以他就下注德国会赢:
德国赢了,打败了英国,印度不就独立了吗
。
有帮手当然是好事,希特勒立即命令德国外交部帮助鲍斯成立组建军队,一起打击英国军队,即
“自由印度军团”。
鲍斯高兴坏了,他自任军团“总司令”,虽然组建时只有十五人,但是,他跑到德军战俘营里,里面有好几千俘虏来的英国军队的印度兵,鲍斯以
“打回印度,组建国家,都是开国元勋”
等道理一顿忽悠,几天之内,军团有了三千多人。
本来还有很多印度兵在战俘营,但是他们就是不干,因为他们不相信鲍斯,觉得跟他干说不定会把小命混没了,还是当战俘舒服,有吃的,饿不着。鲍斯还在指望这个“自由印度军团”为他建功立业呢,哪知道德军把他们当作炮灰,分散到德国国防军,到战场上吸引敌军炮弹。
尤其是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了,鲍斯看出:德国要坏事。他赶紧和日本联系,没想到日本真的答复他,想把他接回来利用。于是,鲍斯在日本的帮助下,乘坐潜艇来到日本,参加了东条英机那个回光返照的“大东亚会议”。他的身份是:
自由印度临时政府主席兼首相兼国防部部长兼外交部部长。
日本人也不含糊,把俘虏的九万多英军印度兵交给鲍斯,组建了“印度国民军”。
1944年的英帕尔战役,鲍斯的“印度国民军”协助日军,深入印度本土250公里。他们地理熟悉、语言相通,还有一点“衣锦还乡”的意思,打得英军到处跑,是这场战役日本方面难得的亮点。当然,这支不到十万人的部队是改变不了形势的,他们后来被盟军打散,有的留在了印度,有的跑到缅甸,还有很多跑到新加坡打工。现在新加坡的印度人特别多,很多就是这些人的后代。
鲍斯后来因为飞机失事死了,极大地可能是被英国人暗杀的,但他留在德国的几千人的部队后来差点把希特勒气死。这些印度兵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当炮灰都不合格,因为他们不干,吵着要回国,还经常发生哗变。德军一般安排一个将军去带这个军队,但是谁都不愿意去,在德军内部,当这个指挥官是件耻辱的事,他们宁愿去苏联前线战死。
后来,这帮家伙到了巴黎,可算开眼界了,把这里的妇女被祸祸得够呛,直接惊动了法国游击队。游击队派了几十个人把这几千人的军队打得抱头鼠窜。最后,惊动了希特勒,他下令解除这个“印度军团”的武装;再后来,这支部队消失了,消失在欧洲大陆。
3、也有拿得出手的事迹
不能净说他们的丑事,也要实事求是讲些印度比较牛的一方面,他们在二战期间一共给英国提供了250万志愿兵,人数不可谓不多了;在具体的战斗中,英军夺回缅甸的战斗几乎就是印度人打的;而战后清点,牺牲的约九万。但英国对印度的贡献并不承认。
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印度几乎承包了英军的后勤,特别在亚洲战场,完全是印度提供,导致印度自己国内发生大饥荒。英军部队里面连洗衣服的人都是印度人,何况别的,可以说,英国人在战场上就像主人带着仆人一样。
英国有一个了不起的女间谍是印度人,还是印度皇室后裔,叫努尔·艾娜雅特·汗。她会英语、法语,被英国招募到“特别行动处”,安排在巴黎当发报员。实际上她并不适合当特工,经常搞不清状况,就在大街上拿联系名单问别人地址;把发报地点放在盖世太保总部旁边。但正是这样,她也没有引起德国人的注意。
后来德国人抓住她,盖世太保都惊呆了,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搞错了。直到秘密警察搜查出一个记满报文的笔记本,还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即使真的是特工,也不会把发过的报文这么完整记下来;但这个有点糊涂的特工就这么做了:上级要她及时处理发过的报文,她以为要把报文记录归档,所以特别认真地抄好保存。
被捕后的努尔还是很英勇的,她压根看不起德国秘密警察,总是和他们吵架,也因此吃尽了苦头;但她就是不透露一点信息,让秘密警察无计可施。1944年9月12日,她在达豪集中营被杀害。1949年,法国政府授予她英勇十字勋章,英国政府授予她乔治十字勋章。两枚勋章是对她的认可。
四、印度很多精英挺没出息的
二战结束后,盟军组建了特别法庭,有十一个大法官,其中就有一个印度法官,叫拉达宾诺德·巴尔。他虽然承认日本战犯有屠杀平民的行为,但却脑回路清奇地为战犯辩护,说他们无罪。他对战犯行礼、判十一个甲级战犯无罪、说“东京审判”不公平等等。
这个无耻自私的家伙受到日本人的高度赞誉,他死后,日本人还在靖国神社给他立了牌位。但是,被他庇护的战犯逃脱了正义的审判。这样的印度精英,怎么能搞好印度这个乱七八糟的国家。问题是,在印度有很多这样的精英,不知道是不是宗教原因,他们的脑回路特别奇怪。
总之,客观地说,印度在二战派了不少人上战场,但是,他们乱打一气;
这里面有英国的原因,更多的是他们自己的原因;
他们牺牲不少,付出很多,但是落得个寂寞,因为他们对二战没有什么贡献;
还想进联合国五常,除了他们自己,其他的国家,谁服气呀;
印度要担心的是分裂,现在他们疯狂挑衅周边,就是想让外部压力让他们内部保持团结;
一旦外部很和平,印度马上分裂,没什么好说的;
所以,别人不打他们,他们很着急,总是找事,想让人揍他一顿。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客观来说,印度对二战是有贡献的。
以中国抗战来说,大家都知道中国有著名的驻印军,还有著名的驼峰航线。
而驻印军就是在印度完成训练和装备,从印度出发打通缅北交通线,由此回国的。
而驼峰航线的起点,就是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
驼峰航线这一空中桥梁的空运行动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尽管在1945年1月开放中印公路后其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截止收复仰光时,空运的总吨位(65万吨)仍比在中印公路(14.7万吨)多得多。
驼峰运送行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略桥梁,只有1949年柏林封锁时的空运行动在空运货物量上超过了它。
另外还有中印公路,这是战争结束前中国对外唯一的陆地交通线。
当公路在1945年初期完成后,一个月的运输量可达36,000吨,同时很快可以成长到65,000吨。
除了对中国有不少帮助以外,印度对二战也是有贡献的。
第一,志愿兵。
二战中,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属印度军队规模超过100万。
在英军中,有印度师的编组,不过军官大部分是英国人,士官和士兵多是印度人,尤其以骁勇善战的锡克人、穆斯林为主、印度教刹帝利为主。
他们有的是作战部队,有的则是后勤部队,辎重兵之类。
印度士兵的战斗力不佳,但也算凑合,不算是鱼腩。
战争中超过3万6000名印度士兵丧生,3万4000人受伤,6万7000人成为战俘。伤亡被俘总数也有10多万人,接近十分之一
英国军队的印度士兵赢得了17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第二,提供大量物资。
印度作为一个战略资源大国,对盟国尤其是英美,提供了大量重要的战略物资,也包括粮食。
在1943年,英国政府为了战争需求,将印度所属的孟加拉生产的粮食,大量运往中东及锡兰,供应驻扎当地的军队,导致粮食短缺。同时,当年有出现大面积自然灾害,最终导致本地超过300万人饿死。
其实,不谈印度自身的战略物资,即便从中国出口经过印度中转的战略物资就有很多。
一九四三至四五年,经驼峰空运到印度,再转交到盟国的军事战略物资就有:钨25,085吨,锡17,170吨,汞204吨。
一九四四至四五年年空运出口的农产品有:茶叶7307公担,桐油2177公担,猪鬃25463公担,生丝1961公担。
第三,战场之一。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英帕尔战役。
印度曼尼普尔邦英帕尔的大会战,让日军损失了近8万主力,仓皇逃回缅甸。
而印度是盟国中东的门户,一旦印度丢失,那么中东也就危在旦夕。
而当时盟国极度需要中东的大油田,中东被轴心国占领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印度战场也很重要。
-----
网友解答:
-----
实在对不起那位三哥,个人不持立场的观点必须依据事实表述——作为国家实体,印度这个国家对二战的反法西斯战争没有贡献。
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印度这个国家,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地区,被统一作为东印度公司,接受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殖民统治,史迪威将军在今天印度的印缅边境地区,集结、装备、训练中国远征军,转运战略物资支援中国抗战,是同盟国美国使用英国管辖属地的战略合作,与印度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关系,当时的史迪威将军乃至美英两国,还不知道会有今天这个印度出现。
论对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印度连地中海中间的马尔他、意大利反墨索里尼的游击队都远远不如,今天的这个国际秩序结构、联合国暨安理会都是由当时同盟各国军民,付出流血牺牲等巨大代价,对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的伟大成果,顺理成章的在二战中对消灭法西斯,建立这个世界新秩序贡献最大,作用最大同时付出的代价也最大的,中、美、苏、英、法等5国,作为这个世界最负责任,最有实力承担责任的功勋国家,作为联合国主要缔造国 ,在其唯一具备执法效力组织安理会仅有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的绝对权威,这时候世界上还没有印度这个实体国家。
1947年那个日薄西山的日不落帝国,无力维系其庞大的殖民地体系,“东印度公司”破产倒闭解体作为一个主权实体独立建国,以印度共和国之名(别称婆罗多)被通过申请加入联合国。这个由殖民者统一建立的,以不列颠维多利亚女王为女皇的印度帝国,历史上第一次继承了这个由印度人统治的统一大国,同时也继承不列颠宗主的扩张基因、做世界有声有色大国的强烈愿望。
此后在不断对周边进行蚕食鲸吞,扩张冲突战争的同时,一直不懈的追求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渴望着享受五常以付出巨大牺牲反击法西斯肆虐,承担了维护世界和平正义,对二战正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获得的特殊权力。但是这种权力的背后还代表着,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责任担当!同时还必须具备国内安定,民族和谐平等,社会阶层融合支撑的强大综合国力,才能保障承担那种责任的能力。
对世界和平正义贡献的功勋、承担责任的意愿、支撑发挥大国担当作用的能力,这个婆罗多一样都不具备,仅仅以那种拥有做有声有色大国,享受一票否决影响世界事务特权地位的愿望,加上军火市场依附大国势力的投机,就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位三哥能发挥出什么正义的,大国担当的作用?
-----
网友解答:
-----
二战时的印度并非现在的印度国家!
印度作为一个国家是在1947年8月15日独立的,现在的印度领土主要是由
英属印度
的一部分和其他地区组成。英属印度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三个国家组成,所以说二战中的所指的印度是英国在南亚地区占领下的殖民地,并非单纯指印度一个国家。(英属印度旗帜)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1948年1月,缅甸宣布独立。1971年11月-12月,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获胜,东巴基斯坦获得独立,成立了孟加拉国。这些国家独立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事情了!
此外,印度还吞并了两块领土:法属印度(面积526平方公里,四个地点于1954年11月11日并入印度)、葡萄牙属印度(果阿地区,于1961年12月印度发动果阿战争,从葡萄牙手中夺取)。(1961年果阿战争中开赴前线的葡萄牙守军部队)
因此,谈论二战印度的功绩并不是单纯现在的印度国家,而是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的集体贡献,准确的说可以称之为英属印度对二战时期的贡献。(葡萄牙属果阿地区,1961年被印度出兵占领)
英属印度对二战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英属印度本就是英国的殖民地,不愿意培养更多的英属印度士兵,如果这样,掌握了现代武器的当地人必然会展开自己的独立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军队在德国军队的进攻下节节败退。英国军队只得从欧洲撤回,防守本土;而在北非开辟的战争使得英军也捉襟见肘;在东南亚地区,英国军队在日军的进攻下也很快丢失了东南亚殖民地、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相继失守,连英属缅甸也丢失了大部分地区。(英属印度部队缴获德国军旗照)
英国迫不得已,在英属印度地区招收了大量的军事人员进行培训,组成英属印度军队,军队的军官中高层都由英国军官担任,广大的印度士兵接受英国人的指挥。预估在二战期间,英属印度训练了大约130万英属印度的士兵。他们主要是辅助进攻、后勤等工作,单独作战很难能够独立作战。
大范围的用印度士兵参与作战主要在英属殖民地上,具体的作战区域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以及印度本土作战,这是亚洲战场中英属印度部队的作战区域。在北非战场,主要是在北非参与英国对德意联军在北非的军事行动。
英属印度军队虽然数量众多,但是能拿上台面的单独战绩却乏善可陈,他们的功绩主要在后勤供应之上。(作战中的英属印度部队在前线作战照)
英属印度不但提供了为数众多的军队,也是盟国重要的后勤供应基地,美国和中国的军队也曾经在印度囤积物资、培训军队等工作,是盟军反攻的后方基地之一。
奇葩的印度反盟军部队!
一、纳粹德国第950印度步兵团(3500人
)。
印度有一个独立运动的政治家钱德拉.鲍斯,被英国囚禁,于1941年逃亡到德国。这位印度独立的政治家于是和希特勒的幕僚们一拍即合。恰在此时,隆美尔在北非俘虏了大量的英属印度士兵,在钱德拉.鲍斯的政治协商之后,纳粹德国和意大利先后成立了印度兵团。(希特勒会见钱德拉.鲍斯,随后组建了德国950印度步兵团)
1942年9月,以隆美尔俘虏的英属印度士兵组成了德国国防军改变成950印度步兵团。该步兵团全团约3500人,有300名德军士兵和600多名志愿者、英属印度士兵2593人。英属印度2593名士兵中1503人是印度教徒、516人为锡克教徒、497让你为穆斯林教徒。由以上可以看出,英属印度部队是包含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籍贯的士兵的。
这支部队基本上没有打什么硬仗,都是维持治安、辅助进攻、负责后勤等工作。
这是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队,打仗不行,经常拖后腿,曾经引的希特勒大发雷霆,最终这支部队被美军俘虏。(隆美尔视察大西洋壁垒中印度兵团的部队照)
二、意大利的印度“红箭团
”。
其实在北非战役中,意大利军队也俘虏了不少的英属印度部队的不少士兵,意大利人于是在北非就组建了印度“红箭团”,参与意大利对英国的进攻。由于这帮印度部队的士兵只想着活命,打仗几乎是一触即溃,在德意军队被击溃之前就解散了这支部队,留着这些部队随时见风使舵,把意大利人都卖了。
三、日本羽翼下的印度国民军(约有9万人)
。
1943年2月,钱德拉.鲍斯乘坐德国的U型潜艇到达亚洲,并赶往日本东京于东条英机会面,双方达成协议。日本人在马来半岛战役中俘虏了约有4万英属印度部队的士兵,由钱德拉.鲍斯出面,将这四4万人从新整合,又召集了5万多英属印度人参与到军队之中,组成了一支约有9万人的
“印度国民军”
,该支部队接受了本军队的指挥,参与了1944年的英帕尔战役。(东条英机和钱德拉.鲍斯照,准备组建“印度国民军”)
总结一下这些反对同盟国的印度军队共同的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
一战几溃,一输即降
。不过这也是相对于正规同盟军来说的,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辅助进攻和后勤辅助应该是称职的。(日军控制下的印度国民军照)
这些反对同盟国印度部队的组织者钱德拉.鲍斯在二战之后被英国人通缉,但由于前苏联的干预,他带着独立印度的资金逃亡苏联,中途在台湾坠机,不治身亡。
窃以为,二战时期印度还不是一个国家,属于英属印度范畴,英属印度则包含三个大的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这些英属印度部队和英属印度的资源都在英国的控制之下,此外还有不少英属印度的人参与到反对同盟国的阵营之中参战。
因此,二战时印度还不是独立国家,属于英属印度,历史功绩还是比较难以界定的!
-----
网友解答:
-----
二战时期,印度充当了英国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供应基地,从39年到43年,印度的农业、工业成倍增加,比如黄麻业增加8倍,棉纺业增加5倍,钢产量2倍,还有化学制品、机器制造迅猛发展,这些战时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英国,在财政上英国更是依赖印度,战后英国欠英属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债务23亿英镑,其中欠印度达15亿,只能说英国迫于战争需要,狠狠压榨了印度的财富,印度也算为二战出了力。
加尔各答,印度第三大城市,印度最大麻纺中心,有一百多年是英属印度首都,图为二战时期的印度加尔各答商业街。
二战时期的英属印度,便宜的卖了很多云母矿给美国和其他同盟国,云母,是一种绝缘、耐高温的材料,印度贾坎德邦有全世界最大的云母矿,当时造航母、军舰,都要用到这个东西,1942年1月起草了《联合国家宣言》后,英美两国形成大联盟,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印度矿主们以低廉的价格出售云母,卖给美国等同盟国,也算是为二战军工建设出了血。
印度在二战是出过兵的,而且人数不少,印度当时归英国统治,英国自己打得焦头烂额,印度作为最大的殖民地,肯定要征兵,后来在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都有印度兵的身影,只不过因为英国人统治印度时不想他有强大的武装,印度兵是有,但严重缺乏训练与装备,对国家和政党又没有归属感,所以战斗力极差,奔赴的战场都惨败,不管怎么说,印度兵虽然是一群乌合之众,但也贡献了炮灰。
英帕尔战役中,英印军在利用无线电设备监听。
再讲一场二战中和印度有关的战役,英帕尔战役,这地方现在是孟加拉,当年属于印度,在印度和缅甸交界处,1944年3月,日军为扭转在太平洋不利局势,攻打英帕尔,这里有英国人在此建立的巨大军事补给基地,防守的是英印军队,地面有我们军队的协同作战,空中有美军的强大支持,还有美军源源不断的补给,英印军打了一场富裕仗,日军是空着肚皮过来抢吃食的,又逢雨季,最后是日军惨败收场,印度兵儿吃着白面,喝着甜酒,叼着香烟,嚼着口香糖就迎来了胜利。
-----
网友解答:
-----
印度对二战的贡献,主要来自于英属印度时期,那时的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要说贡献也是仅仅帮助过英军做过一些事情,即使这些事情也是在英国的指挥棒之下完成的,在北非、叙利亚、意大利、希腊等战场,都曾经出现过锡克教徒的身影。
英军在东南亚战场的表现不如本土作战那么英勇,和日本交战不是一触即溃就是望风而逃,要不然中国远征军也不会深入缅甸作战,其实就是为英军殿后和打掩护,当时英军九个师的兵力中,至少有五个师是印度人,被武装起来的印度人手里有了枪杆子之后,也开始和丘吉尔讨价还价,在1942年的时候,丘吉尔曾经在口头上答应印度独立。
二战期间,不管印度是否主动还是愿意,在1942至1945年的三年时间里,英国不仅从印度运走了大量的粮食、棉花和钢铁,而且还筹集了大量的军费,当时的印度真的就成了英国的提款机和粮食以及兵源基地。
1950年1月6日,印度成立自治政府。自此以后印度就经常的游说,要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其实从二战的角度而言,印度的贡献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贡献相差无几,与目前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相比,那差距就大了去了。
-----
网友解答:
-----
就在二战期间,日本横扫东南亚,作为当时的南亚各国对日本侵略者的态度各有不一。当时的,南亚各国基本上还是作为殖民地,在本方殖民被打跑后,这些国家有的借助日本人的力量企图独立,有的就干脆无所谓的接受了,反正也不过是换了一帮子人继续以前的殖民统治。当时唯一的南亚独立国家泰国还在举棋不定中,有时会站在日本人这边,不过比起那些国家泰国还是做了个日本盟国的称号。而当时还没有被日本进入的印度,他们还是在对抗法西斯的阵营中。当然,其战斗力远远比不上同属同一阵营中上的中国,毕竟,印度那时还叫“英属印度”。
既然是叫做“英属印度”,那么当时印度的实际当权者自然就是英国人。远在欧洲的英国正被德国人打得抬不起头,不管是在本土还是在北非,还是这个印度也要面对日本人可能发动的进攻。于是,英国人在印度大部分地区大量征兵,用于对日本和德国的作战中,印度士兵和英国士兵在战场都差不多在同一战线内,但是,印度士兵中的中高层军官都是英国人所担任。
在印度的家门面对日本人,日本人自然不会放弃对印度的进攻,曾经爆发了英帕尔战役。在这一场战争中英国人印度与日本人展开了有限的战争,因为这场战役声势虽然很大,但是造成日本人大量伤亡的主要是疟疾,这比在实际作战中死伤的人更多。印度或许是因为运气太好,中国远征军正好在这时在缅甸发动了对日反攻作战,日军只好退后赶紧回援,这时的印度基本上也就没起到些什么作用了!
印度其实在整个二战中,参加的印度士兵虽然身材高大,但是在各个战场上并没多少出众的战例。印度在二战中最大的贡献是做了其它参战国家的后勤,为是中国远征军提供了休整的场所,也为其它国家提供了大量劳力与物资。总的来说那时的印度比起其它国家还是比较平静的,或许正是佛祖显灵吧!在二战结束后,这个国家居然在英国人的手中独立了出来,这不得不说是非常难得的。我们的国人是否还记得1997年7月1日,我国才从英国手中收回了香港。
-----
网友解答:
-----
二战之后,联合国成立。苏、美、中、英、法五大国任常任理事国。
入常标准就是:战胜国中,谁出力最多,贡献最大。
美国后发制人,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西线战场,战功显赫。
苏联抗德卫国,死扛纳粹,反攻柏林,居功至伟。
英国,消耗纳粹,牺牲巨大。
中国,艰苦抗日15年,拖垮日本,代价惊人!
法国,擅长逢迎,成功入选!
近年来,印度联合德国、日本,妄图入常!德日是战败国,印度二战时不是国,哪有资格入常?难怪普京恶狠狠地说,这是挑战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那么,二战中印度为啥不是国?因为二战期间,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印度人在二战中有贡献吗?有的,一是印度士兵有大量伤亡。在二战期间,有4万名印度士兵丧生,有5万万名印度士兵负伤,有7万名印度士兵被俘虏。二是英属印度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后勤资源和战略资源。三是英属印度是国际资源的重要中转站。其中,驼峰航线是太平洋战场与欧洲战场物资交流的重要运输线。
印度人对二战无疑是有贡献的。但印度人的功劳,实在是拿不上台面。印度想论功劳入常肯定没戏。印度入常只有一条路,就是学习法国,走走后门。当然,五大国都得走到。不讨好中国入常没戏!
-----
网友解答:
-----
看看当初英军在缅甸的战斗力,就知道印军的战斗了是多么的不堪一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