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最后真的统一了中国,复兴了汉室,会让位给汉献帝吗?
如果刘备最后真的统一了中国,复兴了汉室,会让位给汉献帝吗?
-----
网友解答:
-----
淡定,淡定!要是真让刘备老铁一统天下,实现了复兴汉室。那么,在刘备称帝之前,汉献帝很自然而然的就会突然病故,或是突然死于意外,然后刘皇叔对于献帝的死很是伤痛欲绝。再然后,诸葛亮自然就会带着一群文武大臣给咱们的刘皇叔劝进。然后刘皇叔再三退让,最终只好以大汉天下为重,无奈即位........
没错总之一切都是按照刘备的既定剧本进行,总之如果刘备真的成功一统天下,那么汉献帝肯定得死。而实际上,刘备也确实让汉献帝“被死亡”了。
公元220年,曹丕率先玩了一把三让帝位的把戏,最后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自己当上皇帝,建立曹魏王朝。曹丕当上皇帝后,并没有加害汉献帝,而是封他为山阳公,并且让他在自己的封地内保留天子的仪仗。
而曹丕对汉献帝如此仁义,倒是让刘备很是头疼。因为,刘备看到曹丕当上皇帝后,自己也想当皇帝。可问题是,汉献帝虽然是退位了,但却还在活得好好的。要知道,刘备一直都打着中兴汉室的旗号,处处自称刘皇叔。倘若他在汉献帝还活着的时候,自己就称帝,那岂不是直接把自己仁义的虚假面孔给撤掉么。
于是,刘备只好开启影帝模式,对外造谣汉献帝已经死了,然后给汉献帝办了场假葬礼,自己则在汉献帝的灵柩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哭得比死爹娘还要伤心。再然后就和前文所说的剧本一样,大臣们劝进,刘备再三退让,最终顺应民心登基称帝,延续大汉江山。
由此可见,倘若刘备真统一天下,汉献帝又落到他手上,那么汉献帝最后的结局,可就不是假死,而是真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后小明王的下场。当然,小明王之死不是朱元璋安排的,但李善长和胡惟庸是聪明人,同样,刘备身边也不乏聪明人。
这种事情其实很简单,幸幸苦苦打下的江山为何要让出来?刘备乃一代枭雄,会为了面子让出里子?“借荆州”都赖着不还的主,还指望吃进去的饭再吐出来吗?
但一向打着“兴复汉室”招牌的刘备,当然会把面子工作做到位。只是刘备身边的谋略家们可要把里子给做好了,诸葛亮是不会出头的,毕竟是应着“除贼扶汉”的旗号出山的,脊梁骨不能让人戳了,但暗示一下下边人还是会有的,辅佐刘备取得天下,不可能让献帝捡了去,且不说诸葛亮功高震主已经很危险了,再站错队那真的就要了命了,秘密的推行杀献帝的工作才是他最急于要做的。
而这项工作也最适合暗示给法正、马良这类胆大心细的谋臣去策划,太傅许靖也不应该坐视不管,功高震主他也算一位啊。而具体执行工作,就应该交给川蜀旧臣去做,比如黄权、严颜等,这是投降一派最佳的立功表现的机会,也不至于让刘备嫡系一派份大臣背负骂名,以致影响刘备的名声。
操作此事就很简单了,迎献帝入京,路上护驾不利,遭遇劫匪,献帝崩沮,刘备再大哭一场,百官安慰刘备节哀,再劝进,刘备以为献帝服丧为由推辞三次,最后无奈,以天下苍生、君国社稷为重,加冕九锡,顺应天意而称帝,再大赦天下,以敬献帝在天之灵。当然,国号也许不会变,还会延用大汉旧号,毕竟刘备是刘氏宗亲,皇亲国戚的地位在那放着,以汉延用,更为顺天意,顺民心。
-----
网友解答:
-----
废话……
自古以来,那一个扛着先帝旗号打天下而得天下的人,会乖乖把拼命争来的果实,白白送给他人。就算他肯,跟其打天下的将士也不肯啊。
假如真有这种人,那首先他得不了天下,因存这种脑残想法的人,一上场早就被对手打得满地找牙,没了方向,岂能称雄。
任何人要想打天下,都得扯虎皮拉大旗,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为自己辩解,任何失去作用的先帝们,只是一张虎皮拉来做大旗罢了,一旦完成了大旗的作用,谁还会稀罕这张破虎皮,早就扔进了垃圾堆。
可想,刘备假如真成功一统,他肯定比曹操更急于称帝呢,岂肯让出大位。
-----
网友解答:
-----
如果刘备真的统一了中国,复兴了汉室,不会存在让位给汉献帝的可能。
按照中国历史传统来说,白手起家统一天下的皇帝,在成功统一了天下之后,十有八九要干的事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比较激烈的例子就是朱元璋,不仅杀死小明王韩林儿,而且在功成之后大肆举起屠刀,杀害功臣将相。
比较缓和一点的例子就是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只要将领们放弃兵权,荣华富贵还是享受一生的。
但是开国皇帝们,在对待前朝末帝时所表现的态度则大不相同,有的被废为庶人,比如隋末帝杨侑;有的被杀害,比如秦王子婴;有的被软禁,比如西汉刘婴;还有的却得到善待,比如汉献帝。
除了秦朝之外,从两汉时期开始,中原政权的治国思想是以儒家为主,法家为本的治国思想,儒家讲忠君,尤其是盛行儒学的两汉时期,哪怕到了汉末的乱世三国时期也是如此,对于皇帝来说,他就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象征意义。
所以两汉时期,基本上没有弑君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来看,杀皇帝,天理难容,简直是整个社会的公敌,这一规律只到魏晋时期,被司马昭破除,由此,弑君行为从晋朝开始,到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盛行。
之所以前面说了这么多,是为了说明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是弑君这种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刘备如果统一了中国,那说明了天下是他刘备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权力从来就是来自能力、功劳以及对政权的掌控力,而不是来自于精神支柱和象征意义。
刘备能从一个一无所有、家徒四壁以织席贩履为生的汉室宗亲,成长为一个统一天下的帝王,除了刘备超强的个人能力之外,刘备的身边肯定是聚集了一大批的功臣将相和利益集团,比如说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糜竺、简雍、孙乾等人。
一个能统一中国的刘备集团,他一定是一个以政治、军事一把抓存在的政权,在长年累有的统一过程中,形成了权力的分配,这种权力分配是以人际关系、利益、联姻、宗亲、同乡等各种纽带结合在一起,而且是排外的。
如果刘备统一了中国,真到那一天的话,刘备就会面临如何应对当前的政治局面,如果汉献帝还活着的话,刘备是绝对不可能杀害汉献帝的,一是没有必要,二是会招到天下人的唾弃,三是政治上会处于不利局面。
刘备既然能统一天下,那么说实际权力就是在刘备自已手中的,这是其他人不可能获得的权力,哪怕是皇帝,刘备就算维持是目前的状态,继续让汉献帝当皇帝,权力仍然集中在刘备手中,而不是作为皇帝的汉献帝。
如果刘备统一中国,那么面临几个选择:
一是维持现状,继续让汉献帝当皇帝,刘备自已掌握实权执政,汉献帝继续当他的傀儡皇帝,反正他一直都是,从被立为皇帝的那一天开始就是
。
如果维持现状,那么刘备就是当年的曹操,至少刘备是想当周文王还是开国之君,全凭刘备自已的意愿行事,汉献帝没有丝毫干涉的可能,也没有这个权力。如果刘备当了周文王,那么开国之君就会让刘备的儿子来做,复制当年曹丕的做法。
二是刘备设法让汉献帝禅让皇帝给自已,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曹操当年是没有统一中国,才没有逼汉献帝禅让,才想着做周文王,如果刘备统一了天下,那么情况就会与曹操不一样,天下统一,意味着战争结束,就要开始权力分配了。
刘备不需要自已去逼汉献帝做任何事,手下有大把想拍马屁的下级官员会抢着去干这事,因为事成之后就是开国功臣,谁不想啊?只需要刘备作一个不出声的指示,或者仅仅只是一个眼神,就会有人去办这事了,甚至刘备不需要作任何表示,立即就会有联盟的手下去办的。
如果刘备真这么想了,汉献帝只能默默接收,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除了这两个选项,不会再有第三个选项,因为没有必要,刘备是绝对不可能杀汉献帝的,也不可能对汉献帝有压迫的表现,刘备需要汉献帝这个精神支柱和象征意义,这也是刘备存在的精神支柱和象征意义。
刘备的一生,至始至终表现出来的是礼贤下士、爱民如子、仁义有嘉、宽已待人的形象,刘备对待普通百姓,甚至是背叛他的人,都非常仁义,何况是皇帝呢?
而汉献帝本来就是皇帝,刘备却不是,所以刘备不会存在让位给汉献帝的可能,位子一直就是汉献帝的,只不过权力却是刘备的
。
-----
网友解答:
-----
刘备一生立志于兴复汉室,得到诸葛亮辅佐以后,一步一步的实践着隆中对策,然而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随着东吴背盟、荆州失守,隆中对策化为泡影。夷陵之战再受重创,身心俱疲的刘备,怀着未能兴复汉室的遗憾病逝白帝城。历史虽然没有假如,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设想一下,在另一个平行宇宙的刘备最终真的统一了天下。如果刘备最后真的统一,复兴了汉室,会让位给汉献帝吗?
笔者认为,即使刘备最后真的统一,复兴了汉室,他依然不会让位于汉献帝。理由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一:刘备早有帝王之志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三国志
刘备家东南角有一颗高达五丈的大桑树,远远望去像大车的盖子一样,往来的人都认为这棵树非同凡响,这家应该会出贵人。而刘备少时与宗族的小孩在树下玩耍,语出惊人:
“我以后一定要乘坐这种羽葆盖车”
,羽葆盖车是皇帝专用的车,虽说童言无忌,但是这也看出刘备从小就具有帝王之志。
其二:刘备其人野心勃勃
如果仅仅看三国演义,会觉得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然而历史上的刘备野心和谋略水平都很高。
曹操想要收拢刘备,对刘备以国士之礼相待,还称赞他是天下英雄,刘备却斩杀车骑将军车胄,背叛曹操。
刘备与公孙瓒是好友,刘备能够立足也多亏了公孙瓒赠与的数千义从,袁绍逼得公孙瓒自焚而死,刘备不仅不思为公孙瓒报仇,反而投靠袁绍。
刘备跟随袁绍对抗曹操,见形势不妙,不顾袁绍安危,立即跑路。
刘璋视刘备为宗亲,邀请刘备入川对抗张鲁,刘备却设计谋杀杨怀、高沛,进而夺取益州。
赤壁之战以后,周瑜与曹仁在南郡血战,刘备却乘机传传檄荆南四郡,刘备从孙权手上借得南郡,却不惜兵戎相见,也不肯归还,孙权以武力收回荆州以后,刘备又以为关羽报仇为借口,进攻孙权。
其三:刘备不会放下权利
后群臣议欲推汉中王称尊号,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成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迁部永昌从事。——三国志
实际上当刘备决定称帝的时候,并非所有人都是支持他称帝的,譬如费诗、刘巴、雍茂都曾经反对刘备称帝。然而刘备是怎么做的呢?贬费诗、杀雍茂、逼刘巴。刘备给自己两个儿子起名就是
“封”
和
“禅”
,合起来就是
“封禅”
之意、从汉左将军刘备,再到自封的汉中王,直至建国称帝,刘备的权利与地位越来越大。国无二主,假如刘备让位献帝,他只能退居王侯之位,可是在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之后迫不及待的宣告刘协死亡,急忙称帝的刘备,又怎么会甘心放下权利呢?
其四:刘备已经身不由己
刘备称帝,当初劝进的臣子都成了从龙之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备从汉中王提升到了大汉天子的地位,手下的职位自然水涨船高。一旦刘备退位,手下臣子都会降低一级,他们又怎么会甘心地位降低呢?而且这还是在汉献帝绝对信任刘备的前提下,但凡汉献帝有一点点怀疑刘备的忠心,一定会想办法打压刘备,刘备本人和手下臣子都会成为被清洗的对象。因此,刘备已经身不由己。
综述,即使刘备最后真的统一复兴了汉室,他依然不会让位于汉献帝。
参考文献:
《三国志》
-----
网友解答:
-----
如果刘备,统一三国,他的位置,两个可能,一个是刘备,爱与大汉宗亲,他不会接受的,我们打个例子说,刘备在荆州时,刘表两次让位,刘备推辞不干,当时刘表,并在搞慌,已经快不行了,曹何大兵马上就来,刘表让位,刘备坚决,不干,事后,诸葛亮,说刘备,为什么不干?刘备,这对我不仁不义,我想,如果刘备统一三国,他也会做一篇文章,是坚决不干的,比如说当时汉献帝死了以后,大臣们劝进,让他登机,刘蓓坚决不受,后来百官,苦苦相劝都不行,诸葛亮,金汉献帝已去,天下无主,主公,乃汉室之亲,再不受,天下黎明百姓会寒心,诸葛亮,跪下辞官不做,刘备这才接受,我想,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会做的,办法很多,不用刘备想办法,就底下大臣,诸葛亮,底下的谋士,文成武将很多,一定会想办法让刘备登机,汉献帝,是个懦弱之人,没有什么作为,而刘备,在曹营时,两个人,谈话,煮酒论英雄,曹操说,天下英雄,只有操,何,使君而,使君就是指是,刘备,刘备,纵横天下,经验丰富,适合做开国之君,汉献帝,软弱无能,就是做了皇上,也不会长久,底下大臣也不会服气的,说的不好,谢谢大家
-----
网友解答:
-----
方圆论坛观点!
刘备要是真的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汉献帝必死无疑。哪还能像曹魏这样还给了他一个山阳公的爵位,可以让汉献帝平安终老。
刘备此人胸怀大志,一直都以复兴汉室为己任。但这个汉室是忠于他刘备的汉室,是属于刘备的汉室。
刘备的皇叔身份真假一直都是个迷。汉献帝在族谱里查没查到刘备也不要紧。因为当时的汉献帝被曹操软禁,汉献帝需要一个忠于汉室并且能成大事的人。而刘备的出现瞬间吸引了汉献帝的注意。刘备一直以汉室后裔自居。天下人也都认为刘备就是皇叔。所有刘备是真是假汉献帝不需要多考虑。真假已经不重要了,刘备的汉室后裔名声已经打了出去,那他就和汉室绑在了一起。只要刘备最后能成事,汉献帝认为以自己皇帝的身份是可以掌控刘备的。汉献帝本身就存着利用刘备的心思。
反观刘备呢?一个织席贩履的小人。凭借着不知真假汉室后裔头衔混的风生水起,但毕竟在他没有见到汉献帝之前,他这个皇叔头衔都不牢靠。见过汉献帝,汉献帝亲口承认了之后,他这个皇叔才是名副其实的皇叔。而刘备也可以用汉室代理人的身份来招兵买马,招募人才。实际上从跟子上来讲,刘备图谋的就是汉室江山,自从他有了皇叔之名后,这个念头就更深了。他利用的就是汉献帝的权威给他正名皇叔的名分。
刘备争霸的时候还可以和他的追随者说是为了拯救汉献帝光复汉室。毕竟他是靠皇室名头起家的,追随者里也有很多汉室的死忠分子。但如果刘备真的夺得了天下汉献帝就必死无疑,首先刘备就不可能允许自己打下的天下在交给汉献帝,因为掌握了权利的美妙之后,没人愿意放手。其次,就算刘备不杀汉献帝。刘备收下的人也会杀掉汉献帝。毕竟汉献帝当皇帝的话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直接好处。但如果刘备当皇帝他们就是从龙之臣。那功劳可大大的。估计这个时候刘备阵营中汉室的死忠分子都会被清除。就像曹操的心腹“王佐之才”荀彧就老想着汉室。所以才被曹操赐死了。
所以刘备当皇帝汉献帝必死无疑。反观曹丕当皇帝之后,汉室以灭亡,曹丕也封了汉献帝山阳公的爵位让其在山阳养老,已经是很大度了。因为忠于汉室的人已经死完了,汉室江山已经翻篇了,曹丕也没必要在杀掉汉献帝。还能博个好名声。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
网友解答:
-----
主观上,除了东吴外,魏蜀都是追求统一、结束战争的。但客观上,魏蜀吴尤其是魏蜀,都制造了分裂!这其中曹魏“狭君子以令诸侯”,代表了“正统”和“国家”,实力也最强,最有力量和可能实现国家统一。而卖草鞋的、流氓出身的刘备,打着臆想出的冒牌“皇叔”的旗号,在诸葛村夫的帮助下,横插一杠,为了一己之利,客观上制造了国家的分裂,延缓了国家统一,让百姓多饱受战争痛苦至少几十年,是历史前进、国家统一的罪人!试想,如果没有刘备和诸葛亮的“捣乱”,当时的国家就不会一分为三,曹魏就会更早消灭东吴,从而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诸葛明明知道刘备不会胜出,还要帮开历史倒车,制造战争,分裂国家,荼毒生灵,是历史的罪人,最大的愚夫!历史能使人智慧,一个开历史倒车的人还不愚蠢吗?诸葛的聪明,只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聪明都是后人为了维护刘家大汉所谓的“正统”,臆想出的、神化出的。若真聪明,怎么不能制止战争,战胜曹魏,实现国家统一呢?归之于所谓的天命,装神弄鬼,点几盛破灯,舞几招破剑,梦想“向天借命”,都是骗人的鬼话!
几千年末,曹操形象广受贬斥,无非他出身低微,又不姓刘,不是正统的皇族出身。而刘备及其集团人物,之所以以正面形象广受吹捧,无非他姓刘,虽然他与大汉刘邦\"八杆子打不着\"。《三国》处在那样的社会,它要维护的终究是封建统治秩序。
-----
网友解答:
-----
如果刘备统一了三国,刘备会把天下交给汉献帝刘协吗?
看了提问,我哑然失笑,觉得题主很傻很天真!我认为:如果刘备统一了三国,他是绝对不会把天下交给汉献帝刘协的!
1.
刘备是一代枭雄,他打天下 就是为自己坐江山。
煮洒论英雄时,刘备数尽天下叱咤风云的豪杰以为英雄,文韬武略的曹操都不认同;曹操认定,天下的英雄只有刘备和曹操自己罢了,那个时候,刘备如一只一无所有的流浪狗,颠沛流离,丧魂失魄,寄人篱下,这样窘迫的状态下,刘备就受到了曹操的称赞与欣赏,认定他不是久居人下的大人物;何况他取得了江山,有了君临天下的基础呢?
刘备非同一般,既与曹操齐名,我们分析曹操的所作所为后加以猜测:曹操劫持了刘协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成为他征战四方、师出有名的政治工具,在他基本上统一北方后,没有丝毫尊重汉献帝的意思,把刘协当作了傀儡,还公然诛杀了献帝的皇后;他就根本没有把打下来的江山交给汉献帝的意思,惹不是荀彧等汉朝旧臣的极力阻止,又有刘备与孙权的虎视眈眈,曹操早取而代之了;依此类推,同为奸诈鼻祖的刘备如果统一了三国,也不会心甘情愿地把天下交给侄儿刘协的。
2.从刘备对益州同姓宗室刘璋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顾虑道义与血缘关系的正人君子。
在权力面前,刘备是没有多少亲情可言的,我们审视下虚伪的刘备对待同姓宗室益州刘璋的态度就可以知道,为了权益,他从来没有顾虑过道义与血缘关系,刘备之“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只是他为自己开疆拓土、收揽人心的口号罢了,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刘备也会用和曹操一样对他加以利用,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而不会从心里对汉献帝刘协俯首称臣的!
你看看刘璋的下场就知道这话不是空穴来风!而且,他欺世盗名的手段应该比曹操更高明,更有欺骗性!只是毕竟作为皇叔,他处理自家事物要温和点,但是要刘备交出自己出生入死打下来的江山,那是痴人说梦的一相情愿,这个织席贩履的家伙根本没有这个气度与胸怀,更不用提忠诚度了!
3.刘备无利不起早的处世原则也决定了他不会把天下还给献帝刘协!
同为刘备的侄儿,我们来看看刘备对刘琦的态度,荆州是刘表的,他死后,他的儿子刘琦成为荆州刺史,在这一时期,关羽成为了荆州水师的统帅,刘备自己负责江夏的防务。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胜利而告结束以后,足智多谋的刘备就牢牢地抓住了军权,第二年,刘琦因病一命呜呼,刘备就顺理成章地把战略要地荆州纳入了自己的囊中;作为政治人物,刘备是有战略眼光的人,他在荆州没有帮侄儿出真力的意思,他的目的是要人家的地盘,这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伪君子。
总之,刘备是有政治野心的人,夷陵之战后,他已意识到自己统一天下的愿望难以实现了!倘若他统一了北方后,他会巧妙地取大汉政权而代之以蜀汉政权,他刘备不是省油的灯,与曹操是一路货;为了障人眼睛,刘备不会废帝自立,但他依旧会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还是让自己的儿子阿斗坐北朝南!
-----
网友解答:
-----
答案肯定是不会的。如果刘备真的统一了中国,汉献帝也无非是以下两种结局:
1 自愿(被逼)禅让。
2 意外(谋杀)身亡。
刘备不是一生以光复汉室为己任吗?他不是以忠君爱国为口号吗?为什么扫清诸侯,天下大定之后,反而容不下汉室天子呢?
刘备的野心
刘备在创业前期,的确是打着兴汉的忠义大旗。那是因为当时的刘备没有根基,没有势力。在诸侯林立的乱世中,曹操靠挟持天子号令天下,孙权靠父兄打好的基础割据江东。
而刘备呢?要军队没军队,要地盘没地盘。所以他想要立足,必须要树立自己的人设,以此来招兵买马收纳人才。而所谓的兴复汉室就是他最好的招牌。
说到底,刘备表现出来的忠汉之心,只是他用来生存立业的一种政治手段罢了。大汉王朝天数已尽,江山易主是早晚的事。诸侯之间相互攻伐,为的不就是成就自己的王图霸业吗?刘备同样不例外。
否则他跟曹操决战汉中之后,为何不举全军之力杀进许都解救天子。在曹丕篡汉之后,他又为什么不把献帝接入西川,重登大统。
刘备他是有自己的野心,他也想做那个改朝换代的人。所以他就算统一了全国,也不会将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让于献帝。
文武的手段
刘备有两个人设,一是忠汉,二是仁义。所以对于汉帝的处理上,他是不会出面的,反而还会虚伪的请汉献帝执掌江山。
因而就到了他手下那班文武发挥手段的时候了。
要不就是如曹丕篡汉一般,由诸葛亮等一般大臣威逼献帝退位。献帝一无天子之势,二无天子之威,三无天子之权,无奈之下只得将江山让于自己的皇叔。
刘备肯定也是再三推辞,而群臣则以死力谏。最后刘备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当了皇帝。
或者是直接暗杀了献帝,最后再找出个替罪羊出来顶罪。天下不可无主,万民不可无君,刘备痛哭流涕的祭奠完献帝之后,也只有怀着(沉痛的心情)登上了天子之位。
Ad说
刘备是一个军阀,是一个枭雄,但他不是一个圣人。因此在他统一中国之后,不管用哪种手段,都绝不会让位于献帝。
但这也怪不得刘备不忠不义,怪只怪东汉王朝早已行将就木,腐朽不堪。改朝换代也不是个人野心所致,更是天下民心所向。
谈三国故事,看天下英雄。我是Ad哥哥,期待你的关注。
-----
网友解答:
-----
刘备自称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自诩是刘汉“根正苗后”的接班人与守护者。身为拥兵自重的一方军阀,刘备的本质和曹操、孙权甚至袁绍、袁术、刘表等人并无任何不同。他虽然实力远不如曹操、孙权,但他有一个天然优势,也就是有一个响亮的、正义的“斗争”口号——兴复汉室,在这个冠冕堂皇的口号感召下,无数才智之士、热血青年对刘备趋之若鹜,并义无反顾地为之奋斗、流血、牺牲。但如果我等受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蛊惑,认为刘备道德高尚、大仁大义、心地纯洁,他披肝沥胆、百折不挠、奋斗一生,都只为匡复风雨飘摇的汉室,只为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话,那就大错且特错了。
刘备本是乱世枭雄,为竖起一面有号召力的道德大旗,他口口声声要灭掉曹魏,兴复汉室,实则是他自己素有当帝王的野心,看他给两个儿子取名便可一窥玄机——一曰刘封,一曰刘禅,“封禅、封禅”,这不是要即位当帝王吗?刘备的人生志向与奋斗目标昭然若揭。
不论是小说还是史书,都把刘备描述成一个坚定的汉室维护者,他从始至终都以复兴汉室为己任,因此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进行了长期且艰苦卓绝的斗争,而从未取代汉室登基称帝的曹操也被其唾骂作“汉贼”。
从刘备跌宕起伏的一生经历来看,复兴汉室只是一个政治口号而已,他不和曹操妥协也是迫不得已之事,和拯救岌岌可危的汉室关系不大。
从刘备由弱变强、逐步发迹的人生之路可以清晰地看清楚他是有个人野心的政治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即位称帝,即便他有能力摧垮曹魏、孙吴,一统天下,也不会让位给汉献帝刘协,而是自己取而代之。反正都姓刘,都是刘邦的血脉,天下依旧姓刘,谁做天子还不是一样?
刘备之所以发迹,最早得益于镇压黄巾起义,他拉起一小彪人马追随别人东征西讨,因战功被汉廷封为安喜县尉,也算掘得了其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董卓提西凉兵入洛京,并开始擅权乱政,刘备加入了反董联盟,从此走上了波澜壮阔的汉末政治舞台。
当时的刘备实力弱小,四处投靠、依附,惶惶如丧家之犬,根本没有考虑过兴复汉室的事,当时的他能生存下去就烧高香了,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实力不允许啊 ! 他充其量也就是想占一块地盘、有一支军队、立个功名而已。
同样,彼时的他似乎也不想与曹操为敌,否则就不会在吕布兵败后去投奔曹营了。曹操不仅雄才大略,而且气度恢廓,非常重视人才,对刘、关、张三杰相当礼遇,很是不错。
《三国志》记载:“......
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
”。曹操并未因他追随过吕布而猜忌之,反而张开怀抱热烈欢迎,而且还让他去当豫州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刘备与曹操反目成仇、分道扬镳并势不两立的呢?
其实,怨不得曹操,主要是刘备不甘久居人下,他参与了国舅董承策划的“衣带诏”事件,秘密刺杀曹操,并由此改变了他以后的命运。
国舅董承接受不甘心做傀儡的汉献帝刘协刺血写就的“衣带诏”,并暗中联络刘备、吴子兰、种辑、王子服等大臣谋刺“国贼”曹操,这就是东汉末年发生的著名“衣带诏”事件。
或许汉献帝早就听说刘备忠贞爱国,义薄云天,又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刘氏宗亲,于是委托董承将这位“皇叔”也拉进了“诛曹”圈子。
刘备为人谨慎,他觉得刺曹行动时机不成熟,风险巨大,或许察觉到董承空怀一腔热血,却无足够的实力能力挽狂澜,心里有些犹豫。董承接受衣带诏后,召集众人暗室密谋诛杀曹操后,刘备却采取观望之态,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对此,《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这样解释的:“(董承)
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
”。
当然,刘备也没有去曹操那儿检举揭发董承之密谋,他选择了一招更为稳妥的策略——溜之大吉。
他以出兵截击袁术为由,慌忙离开了帝都这块是非之地。“衣带诏”诛曹行动失败后,董承等人全部遇害,只有刘备侥幸逃生,曹操由此深恨刘备,刘备也被迫打出了“汉贼不两立”的旗号,从此与曹操彻底分道扬镳且相互为敌了。
陈寿、裴松之等人评价刘备道:“
然
(刘备)
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
此话大意是:刘备屡仆屡起,百折不挠,从不言弃,亦不肯居于人下,他不在曹操麾下任职,是因为估量到曹操容不下自己。他之所以离开曹营另立门户,并非完全为了和曹操争夺利益,主要是为了避开曹操可能对其施加的迫害。
“衣带诏”事件刘备虽未亲自参与,但作为主谋之一却知情不报,刘备的危险处境可想而知,为了防备曹操对其报复,他只能硬着头皮和曹操斗争下去了,“衣带诏”事件是双方关系由好转坏的分水岭,也是双方矛盾难以调和的焦点所在。
由此可以看出,刘备和曹操斗了一辈子,并不是他不想与曹妥协,而是根本没办法妥协。《典略》记载,曹操死后,刘备遣使与曹丕媾和。曹丕对他借曹操病故之机来修复两国关系的做法十分反感,将蜀使斩杀,绝使命。
刘备与曹操厮斗不休,他的本意是在乱世中能生存下去,有一块能容身的根据地,什么匡复汉室之类的宏大叙事都不过是政治幌子,即便后来他得到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三分天下有其一,似乎也从没想过什么迎回汉献帝,再将皇位还给他诸如此类的仁义之举,即便他有能力灭掉魏、吴,统一天下,也不会还政于汉献帝,而是自己君临天下,驾驭万民。
为何这么说呢?有史为证:就在曹丕称帝的第二年(221年)正月,在诸葛亮、刘豹、张裔、向举、譙周等文武大臣的劝说下,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西北的武担山。根据诸葛亮等人的建议,认为“
汉
” 乃“
高祖
(刘邦)
起定天下之国号
”,刘备“
袭先帝轨迹,亦兴于汉中
”,因此仍应定国号为“
汉
”,改元章武,以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许靖为司徒;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虚职)......立吴氏(吴懿妹)为皇后,刘禅为太子,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
与心口不一的刘备比,曹操从未有篡汉之举,反而把几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为妻,却被天下人骂作“汉贼”,他的委屈又有谁懂?
史籍中把刘备建立的这个“汉”称为蜀汉,但此汉已经非彼汉了。既然刘备以恢复汉室为己任,他建汉本无可厚非,可改元章武就有问题了,须知彼时汉献帝刘协依然健在,是魏武帝(谥号)曹操的女婿,曹丕的妹夫,刘备从中原迎回他是很有些难度,但也不必改其年号吧?至少在名义上大可沿用汉献帝的年号,由此可见,刘备称帝的想法昭然若揭,他本就无意还政于汉献帝。
而且刘备得益州后,从来没有迎回汉献帝并让位给他的举动,虽然讹传献帝被曹丕所杀,刘备乃“
发丧制服
,
谥曰
(献帝)
孝愍皇帝
”。但后来证实是假消息。 既然献帝没死,刘备改年号作甚?原来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自己以及其子子孙孙考虑,其他的都是政治宣传口号而已。
所以基本可以判定,即便他有能力扫平天下,天下也没有汉献帝的份了。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
------------------
推荐阅读:
上一篇:秦始皇对世界的影响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