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会溃不成军?
为什么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会溃不成军?
-----
网友解答:
-----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30分,德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漫长战线投入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共190个师550多万兵力,配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193艘军舰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正式爆发。
开战后德军势如破竹,在苏德战争的头18天,苏联损失2000列火车的军火,3000门大炮,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以及30万苏联红军被俘。
爆发仅三个星期,德军就推进苏联境内达600公里,苏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仅西部边境军区170个师中,就有28个师被歼灭,70个师兵员损失过半。
到7月下旬,德军已经深入苏联境内800公里左右,距离莫斯科只有380多公里。
战争初期的战况出乎苏联人的意料,也让全世界军事家大跌眼镜。
战争爆发前,德国总兵力虽然略多于苏联,德国在占领区还要留下若干兵力,不说苏军占绝对优势,至少是势均力敌。
从国力上对比,苏联与德国存在差距,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虽然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后,疯狂扩充军备,积极备战,让德国在短时间内重新成为欧洲强国。
但是苏联工业发展也非常迅猛,苏联利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契机,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大量资金和技术以及工业设备。
从1933年开始,到1937年,苏联完成了自己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国力蒸蒸日上,工业产量仅次于德美英法。
从1938年开始,苏联制造的飞机已经达到了7500架,服役的坦克达到两万多辆坦克。
再加上苏联拥有主场之利,不说能战胜德军,至少可以有效抵挡一阵,不会败得很难看。
可是,为什么开战之后,苏军会不堪一击、一溃千里?原因是多方面的。
希特勒释放烟幕,苏联高层被麻痹
斯大林是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他知道苏德终有一战;而且苏联人又有对输出革命,扩张领土的远大理想,苏德战争的爆发前,苏军统帅部就制定了进攻德国的\"西线扩张战略计划\",即大雷雨计划。
为了应对苏德可能爆发的战争,苏联一是将工业基地内移,二是与日本在1941年4月13日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
这一切表明,苏联已经未雨绸缪,并非毫无准备。
但是相比之下,还是希特勒更狡猾,他不但精心制定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而且还希望麻痹苏联人,而后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得到最佳战果,将苏军一举击溃。
首先政治上,希特勒跟斯大林握手,组成对付英法的统一战线,在1939年8月与苏联签订了有效期为10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给了苏联很多好处,比如默许苏联吞并波罗的海,和苏联瓜分波兰等。
苏联根据该条约,得到了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让苏联人对希特勒充满感激。
经济上,两国加强合作,苏联向德国出售能源,德国向苏联转让技术和设备。
1940年2月到1941年1月期间,德国与苏联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让苏联认为,德国是真心实意跟苏联合作,推进苏联的工业化,希望苏联繁荣富强。
外交上,苏德外交官频繁进行互访,深化苏德合作,密切两国关系。
德国外交官在重大场合,多次宣称苏德关系是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并且表示德国永远不会东进,更不会对苏联构成威胁。
1940年底的斯大林寿宴上,德国纳粹领袖希特勒向斯大林送去“身体健康”以及“友好的苏联人民未来一切顺利”的祝福。
军事上,为了进一步迷惑苏联,德国开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把苏军渴望已久的新式战斗机和一些装备技术卖给了苏联。
德军还以声东击西的办法把苏联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非洲战场上,利用实施“马利他”战役(入侵希腊)和“向日葵”战役(在北非发动战争的掩护)将“A”集团军群调到东线并散布假情报扬言要实施“黑葡萄”战役,拿出一副要占领直布罗陀的架势。
当德军向边境集结,为了消除苏军的怀疑,希特勒又派出特使到莫斯科向斯大林解释,说边境上德军的调动,是部队正常换防。
1941年3月20日,苏联总参谋部情报部长戈利科夫曾上送一份情报,透露德国人有进攻苏联的野心。
丘吉尔也通过不同途径,转告斯大林要他警惕希特勒。
6月初,美国驻东普鲁士柯尼斯堡的领事报告德苏有爆发战争的迹象,美国大使斯坦哈特随即将这个主要情报转告苏联外交部。
6月10日,英国外交事务次官亚历山大·卡多根先生把德军在东欧集结的情报透露给苏联驻伦敦大使麦斯基。
6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致电麦斯基,罗马尼亚驻有德国第11集团军属实,该国还驻有德国的一个集团军群司令部,还说利斯特元帅的第12集团军已从雅典调往卢布林。
伦敦情报部门转告莫斯科:德国空军增加了在东欧的无线电通信网,通讯频率大幅度增加。
但是这一切都被认为是美英对苏德关系的挑拨离间,没有引起斯大林的足够重视和警觉。
因为认为,德国发动战争需要苏联的能源,德军的战略是进攻英国,在没有战略英国之前,德国不会向苏联宣战。
岂不知不知,德国已经磨刀霍霍,对苏联的进攻箭在弦上。
因此在战争爆发时,苏联全国都毫无觉察,斯大林是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惊醒,得到战争爆发的消息。
苏军毫无防备,在突如其来的进攻面前束手无策,没有时间制定什么得当的战略战术。
所以才会在德军的突袭面前不堪一击,兵败如山。
大清洗后果严重,苏军指挥官损失殆尽
1937年到1938年,为了巩固政权,斯大林在党和军队里,自上而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清洗。
大清洗几乎整个消灭了苏联红军的军官阶层,红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有4万余人被清洗,其中1.5万人被枪决。5名元帅被枪决3人、包括被誉为\"红色拿破仑\"的图哈切夫斯基;4名一级集团军级将领中有3人毙命,只有沙波什尼科夫幸存并晋升为元帅;12名二级集团军级将领全部被杀;67名军长有60人成为叛徒被处决;199名师长有136人成为刀下鬼;397名旅长有221人被清洗。
如此一来,大批身经百战,指挥有方的中高级将领被处决,苏军人才青黄不接,继任者大多不胜任,无法在战争独当一面。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次大战——明斯克战役,不到20天的时间,50万苏军土崩瓦解。
战役结束后,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方面军参谋长克利莫夫斯基、方面军通信主任格里戈里耶夫、第4集团军司令员科洛博科夫被军事法庭审判,最后被处决。
这也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苏军高层对战争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二是这些高级将领不称职,指挥出现重大失误。
德军闪电战战术先进,苏军根本不适应
由德国名将古德里安独创的闪击战术,是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
闪击战的精髓不是使用坦克,而是集中使用坦克,让坦克与飞机密切配合,突破对方的某一狭窄地区,之后再由坦克和步兵的组成的军队横扫对方的阵地及据点,迅速扩大战果,占领广大区域,对敌军主力实施包围、合围,一举歼灭对方主力,实现作战目标。
虽然二战前不止一个军事家提出了闪击战和坦克集中作战的构想,其中有德国的施利芬、意大利方.杜黑、英国的富勒等。
但是古德里安是唯一将这一思想付出实践,并获得成功的军事家。
1939年9月打响的波兰战役,闪击战小试牛刀就大获全胜,在一个月内击垮波兰百万大军。
次年进行的法国战役中,闪击战再显神威,将英法军队打得失魂落魄,把丘吉尔惊得目瞪口呆:\"我简直不明白,运用大量快速装甲部队进行袭击会引起这样剧烈的变革。\"
二战前苏联也有将闪击战付诸实践的机会,可是斯大林和巴甫洛夫错过了。
提出闪击战术的,是在大清洗中被处决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为了实现这一构想,在他的推动下,苏联成立了两个试验性质的坦克团。
但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提出的坦克集群作战思想没有被重视,反而被斯大林指责为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而遭到批判。
而当时身为图哈切夫斯基下属的巴甫洛夫,旗帜鲜明地站在斯大林这边,主张将坦克化整为零和步兵编在一起、
所以在苏德战争打响后,巴甫洛夫的西部特别军区虽然有30个坦克团、2500多辆坦克,但因为没有独立作战,其威力不能充分发挥,成为德军的活靶。
虽然苏德战争爆发前,坦克战已经大显神威,但是对于欧洲各国军队来说,闪击战闻所未闻,所以短时期内根本就无法适应,没有破解之术。
要想破解,一是需要有大量的攻防兼备的坦克,二是要独立组成坦克部队;这在短期内是无法完成的。
正是上述几种原因,才使然战斗力还不差的苏军,在战争爆发之初惨遭败绩,丧师失地,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苏德战争初期之所以如此惨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斯大林不认为德国会在这时候入侵苏联,防御战略出现严重错误。
斯大林固执的认为,在西线英国还在顽抗的情况下,德国不可能在东线发动全面战争。
这是因为,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实力仅仅比德国稍差,适龄兵员高达2100万,德国适龄兵员1500万。
而苏联的国土辽阔,根本不需要打赢德国,只需要将他拖住打持久战即可。
因为德国已经同英法宣战,美国迟早也会加入同盟国,这样英法美苏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实力比德国强大好几倍,肯定会打赢。
斯大林认为德国的野心应该是占领大半个欧洲,逼迫英国屈服,成为欧洲的头号霸主。
虽然当时德国并没有歼灭英国空军,但显然德国空军实力远强于英国人。
德国只要持续攻打下去,还是能够强行登陆英国本土的,只是要花费很多时间。
斯大林认为德国没有搞定英国之前,不可能进攻苏联,这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危险境地。
由于斯大林固执的观点,导致苏联防御战略有着严重问题:拟定巴巴罗萨计划半年后,苏联浑然不觉,还于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国际劳动节,虽然英国等国和苏联间谍多次向斯大林汇报“德国将在1941年夏进攻苏联”,但斯大林认为英国和德国的战争分胜负之前,德军还没有能力进犯苏联。他甚至怀疑这是英国间谍为了将苏联拉入对德作战的陷阱而捏造的。
苏联内部诸如朱可夫将军等人,认为目前将苏军主力部署在边境附近,是非常愚蠢的。
有意思的是,在苏联养病的林彪元帅也持相同观点。
在战争爆发前的演习中,朱可夫指挥的模拟敌军,突破了苏联的防御体系。
为此斯大林解除了几个将军的职务,但并没有根据朱可夫的建议修改防御战略。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军仍然在边境附近大量集结,而不是部署在纵深地区。
而德军装甲部队最擅长两翼合围的歼灭战术,将大量苏军围歼。
战争刚刚进行了没多久,苏军有28个师被全歼、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据战后西方公布的统计资料,在苏德战争的头18天,苏联损失2000列火车的军火、3000门大炮、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30万名苏军被德军俘虏。
德军在占领明斯克后,7月15日通过激烈战斗攻占了苏联首都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包围了歼灭了苏军十几个师,切断了苏联西部最重要的交通干线明斯克-莫斯科公路,并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司令部设在此地。而此时德军离莫斯科仅有380公里。
随后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动基辅会战,歼灭了苏联西南方面均,歼灭高达66万人。
北方集团军群,一举攻占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勉强推进至列宁格勒的涅瓦河近郊。
南方德军同罗马尼亚军队发动进攻,罗马尼亚军在敖德萨战役击败苏军并控制该市,以及克里米亚战役,苏军黑海控制权被削弱。
在短短时间内,苏联损失了70%的工业生产能力,基础工业产量只有德国及德占区的33%;1942年苏联钢铁产量为德国的25%、铜产量和铝产量为德国的20%、煤炭产量为德国的17%,仅石油产量超过德国。
-----
网友解答:
-----
1,苏联的大清洗运动使苏军很多优秀指挥员蒙冤或被撤.被杀。
2,战争准备不足。可能的被入侵方向武器装备难以应对德军的钢铁洪流及闪电战。
3,最高统帅部判断失误,用人不当,没有接受有些将领的最优应对方案。也缺乏当代先进的军事理论,指挥上错误较多。
4,苏军的战斗意志弱化,缺乏为国为民而战的牺牲精神,导致很多苏军投降并加入德军。
-----
网友解答:
-----
因为没有防备,早期与德国有约互不侵犯,军队没有重点布防,武器装备跟不上,军队高级军官如早期的朱可夫被抓的抓,下放的下放,严重的动摇军队的战斗力,致使战争初期溃不成军!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为什么?因为苏联人心甘情愿的认为,德国人会在1942年发动进攻,而不是什么糟心的1941年。
说道这里,估计有很多小伙伴要说了:“苏联人为什么会猜测是1942年?”
很简单,因为苏联人对于德国人的进攻压根就没有准备好,他们一厢情愿的愿意相信,这事会来的晚一些,好给他们一点准备时间。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
当然这么说其实有点空,咱把这事给您捋上一捋,您就明白了。
其实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苏联人和德国人之间的冲突已经是无法避免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希特勒能够上去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把自己和他的那个纳粹党塑造成为了抵抗共产国际的一个碉堡,或者堡垒之类的东西。
当然除了这些个意识形态的社会制度对立之外,更加重要的一点,这是地缘政治造成的必然结果。
两个国家都是大块头,咱古人早就说过,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就是这个道理。
咋说呢?其实在希特勒还没有上台之前,苏联和德国之间还是有着相互的合作关系。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会感觉到惊讶,其实也没啥好惊讶的,小编给您捋捋这关系,您就明白了。
大家伙都知道苏俄这个新生的政权,他是在一战那会诞生的。沙皇的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前三年消耗的差不多了。
当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沙皇俄国就成了历史。那么苏俄在面对国内环境的时候,已经无力在外边搞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
所以苏俄就和德国人签订了,相当苛刻的停战协议。
当然这个协议很快就成为了一张废纸,因为德国人后来战败了。你一个战败国,是没资格讨价还价的,所以苏俄在第一时间就废了协议。
但你以为,苏俄就只有德国一个敌人吗?
哦!你错了,之前的合作伙伴的协约国盟友,他们可没有闲着,要扼杀苏俄,迫使苏俄乖乖的和他们接着去打第一次世界大战。
所以您翻阅历史,就会发现,美国人,英国人还有法国人,他们都在支持白军。让白军和苏俄打内战。
不仅如此,美国人和英国人的士兵,跑到了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进行登陆。
这些地名您听着很陌生,但要说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给苏联输送物资的港口,您就知道他的重要性。
海路有了,陆路当然也不能放过,所以英国人和法国又在高加索一代,加上敖德萨这块对着苏俄采取行动。
您以为这就完了?没有,捷克军还在西伯利亚。
再有就是日本人和美国人从西伯利亚到海参崴这一条线上,不消停。
看见吗,一战那会,苏俄和很多国家的关系都不咋地,他们恨不得让他去死。
好在苏俄还是从这些家伙的手里跳了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当时苏俄要和德国人签订非常苛刻的条约。
咬人的狼,能少一头是一头。
那么在一战结束之后,德国人被《凡尔赛条约》就给废掉了,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的。
德国人就会采取迂回的方法,保留自己那点可怜兮兮的东西。
您比方说他们家裁军,裁到了十万,剩下多余的军队和军官能干嘛去?
这就进入到各个国家,当什么军事顾问,当时德国军事顾问团,还来到了咱家,给蒋介石当参谋呢?不然咱那来的德械师?
那么德国人和苏联人,在这一个时期,其实也是有合作,当然这种合作是秘密的。
这很符合一个逻辑,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他们都想绕过协约国。
所以在1921年开始,德国人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而苏联提供地皮用来生产和测试。
双方还在军事演习上进行了观摩。
以上这些个资料,小编都是从《巨人的碰撞》这本书中看到的。
好了,咱接着说。
当然这种合作,产生出来的战役理论就不一样了,一个是大纵深战略,一个是闪电战,都是独立完成。
那么这种深入的交流和合作,自从希特勒上台之后,没用几个月就全部停止了。
那么单从这件事情,您就能知道,苏德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尤其是德国人在欧洲开始驰骋的时候,这种冲突,不用脑壳,就用脚指头就猜也能猜的出来。
其实在二战之前,双方在西班牙内战的时候,就通过代理人的方式较量过。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方面根据自身的条件,他们是不愿意和德国人有摩擦的,至少有摩擦也要尽可能的往后推。
为什么呢?
首先第一点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苏联还没有从之前的战争中恢复过来,再加上他们的大清洗。
这其实已经是严重削弱了,苏联人的战斗力。
而且在当时的环境中,德国人的首要敌人,其实并不是苏联,而是给德国人绑了手脚的西方国家。
而西方他们敌视苏联,比敌视德国还要严重。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希特勒带领的德国迅速膨胀的时候,美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都在干什么?
忙着自扫门前呢?
根据二战之初他们的表现,如果他们能把苏联给卖了,他们绝对一点犹豫都不会有的。
当然在当时,这仅仅是一个猜测,你还的落实,毕竟你和一个恶魔交朋友,这同样很危险。
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在1939年八月份的时候,英法两国就派了代表要和苏联人谈谈联合行动的事。
而这种谈判,英国人和法国人所派遣过来的代表都是很低军衔的人,这就是他们的诚意,有时候门面也是能看出来一些个东西的。
而且在谈的过程中,英国人只会提供有限的兵力,在加上苏联谈判要求部队有在波兰的国境权。
好吧,苏联人等来的是一堆反对的声音。
您感觉这联合问题还有的谈吗?最终又回到了一句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苏联感觉他们找德国人谈判,看起来要比这帮子一肚子小九九的家伙们要好很多。
于是大家伙就看到了德国和苏联有了协定。
对于二战这个后来发生的大规模战争,苏联考虑的很简单,他们不想没有一个可靠的盟友的前提下,就下水,而德国人他们想要尽快的解决波兰。
于是一份互不侵犯条约就诞生了。
这条约无疑是一颗原子弹,一家伙就把西方都给震惊了。
而这一份互不侵犯条约,还划定了苏联和德国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那么以上这些个事情,和苏德战争最初苏联被打的溃不成军有嘛联系呢?
您接着往下听,毕竟事情总是一步步的发展的,您要是没头没尾的去说这事,有些个事说不明白的。
那么这个协议达成之后,东欧被分了,那也的出兵下手才成。
于是大家伙在历史就看到了,1939年九月份的时候,德国人很快就击败了波兰。
这事让苏联人感到惊讶,在他们看来,波兰咋也能顶个三五个月的。毕竟波兰面对德国人是有准备的,他们知道德国人要打过来,居然在他们做了准备的情况下,两个星期就崩了。
那么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协定),苏联人也出兵了。
但这次出兵,整个过程,苏联人的软肋被暴露出来了。
这次出战,有些仓促,哪怕是苏联挑选出来的精锐部队,也凸显出了苏联作战后勤系统的脆弱。
举个例子,白俄罗斯方面军第六军,一个坦克团加一个摩托化步兵营,这一支先遣队,头一天,就深入到了一百公里的纵深,不可谓不快。
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就比较尴尬了,油料不够了。
白俄罗斯方面军第六军的军长,只好下令,将三分之一的车辆油箱里头的油吸出来,提供给其余车辆使用。
而到了他们和德国人碰头之后,这支军队不得不依靠空运过来的汽油来维持机动了。
其后又是苏芬战争,苏联的表现同样不好。苏联的军队过于死板,说好炮击半个小时,那么他们就会在相同的时间点,打半个小时的炮击,而且是毫无目的的去打。
再加上他们一开始讲究的快速反应,造成了坦克的装甲很薄弱,压根就顶不住对手的反坦克武器。
这也就算了,更加要命的是,什么步坦协同,就像重来没有听说过一样,步兵干步兵的,坦克干坦克的。
甚至于苏联人的两个师都被直接给吞掉了。
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临时抱佛脚,进行了强化训练。
这才让炮兵有了准头,步兵冲锋的时候,也不在是一窝蜂,而是成散开队形冲锋。
战术也不在那么刻板,包抄,后方实施突袭等等,这就有了。
那么最后苏联人赢了,但他们也开始反思自己到底那出错了。
于是在这个时间点上,苏芬战争和苏日战争中不称职的将领被替换掉了。
这似乎是一件好事,但这种替换他就有点太过频繁。
别的不说,总参八个月换了俩次领导,75%的军官他们到岗呆的时间,都不到一年。
基于以上几点,苏联人压根就没有对苏德之战做好足够的准备,就算是他们知道这一战无法避免。
所以在苏联人的想法中,这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会延迟到1942年,但希特勒可不会给他们这个时间。
因为这之前的几场战争当中,德国人看到了苏联人的手足无措,和他们的准备不足。
有心算无心,再加上,条件都没有具备,可不就出现了,苏德战争最初苏联人的败局。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
网友解答:
-----
首先要说的就是苏联面对虎视眈眈的德国并不是没有准备的,在1940年就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来应对以德国人为首,罗马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附属的军队的进攻。这个计划由铁木辛哥和总参谋长梅列茨科夫递交给斯大林,可惜这个计划并没有获得批准。不过苏联还是在1941年2月和5月批准了动员计划《动员-41》和《国境线战役掩护计划》。但是这些计划在执行时出现了很大的纰漏,比如把兵力主要集中在西南而不是正西方向;把一些新组建的部队安排在一线;大量仓库靠近边境线,被攻击后很容易丢失。在6月13日前,苏联西部有56个师进入了边境阵地,总参谋部还命令第二梯队的69个师开往边境。
斯大林要为苏德战争前期的溃败负很大的责任,他盲目相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于1941年6月12日和20日两次拒绝国防人民委员会关于让边防部队进入完全战备状态的建议。他很自信得说到“到1943年我们可能不得不卷入战争,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并不排除,我们到1942年以前不卷入战争。”由此看来,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1941年3月27日到4月18日德国飞机入侵苏联领空80余次。4月15日一架迫降在罗夫诺被苏军缴获的德军飞机上发现了大量苏联西部的照片。6月18号甚至还有一个德军的斯洛伐克共产党员向苏军投降,并且告知了德军进攻的具体时间。苏军却没有得到命令加强警备。
种种原因导致苏联并没有准备好面对德国入侵,然而该来的总会来,而苏军的兵力分散太严重。在6月22日,苏军在西部边境分散有170个师加上两个独立步兵旅和12个空降兵旅,还有内卫部队的数个师,但是距边境50~100千米的第一梯队只有步兵单位,无法优先阻挡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随着德军进一步进攻,苏联决定全面防守,兵力被再次分散。结果就是被德军各个击破,编制被打散后上级联系不到下级,军官找不到士兵,变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德军也乘势扩大战果,这是苏德战争前期苏军溃败主要原因。
-----
网友解答:
-----
苏联中了德国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明面上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友好互不侵犯条约》,让苏联放松了对德国的警惕性,因为战线拉得太长,所以德国采取的是速战速决的“闪电战”,以至于德军在苏联本土上,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至到距离莫斯科数十公里才让斯大林如梦初醒,于是斯大林调整策略,经济上采取战时共产主义,统一调配生产资料,战术上在莫斯科,与斯大林格勒两个城市采取“人肉炸弹”,迅速“止血",由于苏联天气寒冷,德军后勤供给不足,加上德军此时此刻战线拉得太长,已成强弩之末之势,才迅速扭转战局,反败为胜。
-----
网友解答:
-----
苏军前期的惨重损失,原因是多方面的:
德军进攻的突然性
战争前夕,不断有德军可能发动攻击的迹象和情报报告给苏军最高统帅部斯大林那里,可是斯大林坚信德国不会在1941对苏联下手,为了不引起苏德的冲突,不允许前线的苏军进入战备状态。这对苏军来说是致命的。军队的部署仍旧是按照和平时期的方式部署,尤其是空军部队,大量的新式飞机集中在前线的机场,没有做任何的隐蔽和疏散。导致开战的第一天便被德军空军的偷袭击毁1200余架,彻底的失去了前线的制空权。
2.
苏军战略意图的模糊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战前对德国边境线的军队部署的战略意图不明确。整体的给人的感觉是既有进攻的意图,又偏向于防守。如果只是为了防守,那为什么集中如此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和空军呢?可是假使是为了进攻德国那么苏军的实力有显得不足,无法达成对德军的兵力优势!
在德军发起攻击后,苏军最高统帅部和方面军的高级将领的反应都非常迟钝,无法判明德军的进攻意图,经常错误的让苏军投入反击或者禁止撤退,导致许多成建制的部队被德军合围歼灭,损失惨重。最严重要数基辅合围战,由于斯大林禁止西方面军的撤退请求,要求死守基辅,导致西线最为强大的一个方面军全军覆没,仅被俘就达60万人。苏军的巨大损失苏军统帅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
德军的作战方式的先进性
德军成功的运用“闪电战”的先进作战理念,大规模的集中装甲部队对苏军形成纵深的突破,夺取关键的交通要点等地区对苏军形成合围。这种高度机动作战和广大区域的包围战对当时的苏军来说非常不适应。无论是苏军的最好统帅部还是高级将领都没有对德军进攻的很好应付方法,事实上直到1944年苏军才彻底学会并熟练运用德军的机动作战方法,用强大的装甲部队撕开德军防线,深入突进打包围战。
总之,
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斯大林对军队指挥系统的大清洗,导致从高级将领到基层军官的素质都大为下降,导致了苏军战斗力的下降。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苏军得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失误,如果士兵打不过至少还能撤退以保存有生力量的话,统帅部的许多错误的死守命和反击令导致了大量军队的被围歼,这是致命的!
-----
网友解答:
-----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对苏联的突然袭击,德军利用庞大的坦克装甲集群,在空军的配合下,向苏联腹地挺进了850-1200公里,占领了苏联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些土地上包含有苏联三分之二的工业产值和将近一半的人口。苏军在战争初期的对德作战中损失了近700万人,
其中400多万苏联军队被俘,连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也被俘虏
。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会溃不成军主要原因:
自1939年苏德一起瓜分了波兰后高度互信,双方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德军主力横扫欧洲大陆,为以后入侵苏联解除西面的后顾之忧,又麻痹了苏联。斯大林盲目相信《条约》,于1941年6月12日和20日两次拒绝国防人民委员会关于让边防部队进入完全战备状态的建议。
里宾特洛甫成功地麻痹了莫洛托夫和斯大林。苏联高层也为苏德必有一战暗地积极准备,但预估为42到43年,他们没有想到德国巴巴罗萨计划会在41年6月实施,实际上苏联的情报人员(佐尔格)、中共地下情报人员(阎宝航)、德共叛逃士兵都把德军将在6月22日进攻苏联的消息告知苏方,以及德军侦察机入侵苏联领空的事件猛增等等情况,都被斯大林迷一样忽视了,苏军没有得到加强警备命令。
苏联在三十年代的大清洗,红军师以上主官被杀了三分之一,大量的各级军事指挥员被处死、判刑和流放,导致合格的军官根本不够,许多人就是滥竽充数无法胜任工作,多为尸位素餐、溜须拍马之徒,像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和巴甫洛夫等。
而苏军的兵力分散太严重。在6月22日时在西部边境布置大量部队,但距边境50——100千米的第一梯队只有步兵单位,被德军各个击破、编制被打散后上级联系不到下级,军官找不到士兵,变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德军也乘势扩大战果。
苏军认为伟大的苏联红军要不断的进攻,将战火烧到敌人的土地上,没有必要修筑防御工事,但被打败后撤时居然无可依托的防御工事,面对德军机械化军队只能一退再退。斯大林却盲目命令前线指挥员按照苏联的军事条令和军事理论,对德军发起有力的反击,将德寇赶出苏联领土,将战火烧到敌人的领土上,结果招致更大的损失!
苏联大搞大国沙文主义,对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以及乌克兰等加盟共和国民主精英严厉镇压,强力推动社会主义和集体农庄,受到一些群体的反抗,德军的到来被视为解放,他们为德军进攻提供了帮助。
斯大林预判德军战胜英军后才会进攻苏联并且为了战略资源,为此苏联将主要兵力放在乌克兰。德国却是快速并强力从正面向东突击,直捣莫斯科。因此重大误判,致使西方方面军直接面对德国最为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的120万大军,两个航空队,两个装甲,摩托化集群,在受到突然打击时一时难以组织有力的力量抵抗德军势头,更加溃不成军。
德国进攻苏联前将某些暴露的军事行动说成“为隐蔽在英国登陆而采取的重大措施”。为制造进攻英国假象德军400余架轰炸机持续轰炸英伦大地,为此希特勒命令东调部队必须使用和平时期的民用列车时刻表,且要伪装成普通货车;调到前线之部队均需保持无线电静默,成功的战略欺骗了苏联。
希特勒掌权后将不同年龄层次的男女青年加以组织,使之编入类似于准军事组织,并因地制宜地开战军事训练。士兵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对上级的军事指导思想领悟较快。加上德国固有的纪律性和服从性,可以说德军是当时各项素质最好的军队。
德军各军兵种之间协同配合已炉火纯青,“闪电战”屡战屡捷,苏联高级将领抱残守缺,死抱着过时的军事理论不放。巴甫洛夫仍然使用曾经被证明失败的战术致使整个西南方面军崩坏,百余万苏军被歼。
希特勒没有料到严寒的到来对依然身着夏装的德军的伤害,所以1942年以后德军已经丧失了战领苏联全境的能力,1945年春,600多万苏军发起进攻,胜利的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不断追歼残余德军。5月2日,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
网友解答:
-----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发动闪电战进攻波兰,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后,德国凭借钢铁洪流,迅速占领和控制了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十四国,并通过空中闪电战空袭英国。在英国还在丘吉尔领导下顽强抵抗的情况下,希特勒不按套路出牌,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又开始进攻苏联。
在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红军的表现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丧师失地、一溃千里,德军很快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国土,兵临莫斯科城下。按理说,德军虽然强大,但苏联红军从人数和装备上也不弱于德军,如何会被德军打得如此狼狈呢?
首先,是由于斯大林判断失误,苏联红军对德军的突然进攻准备不足。虽然,德国曾与日本、意大利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议》,斯大林也认为法西斯德国一定是苏联的敌人,但他坚持认为希特勒不会在征服英国前向进攻苏联,使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可偏偏希特勒就是这样一个疯狂的冒险家,在他看来,英国虽然没有投降,但已经被打残了,已不能对德国西线构成任何威胁了。
其次,是希特勒对斯大林的麻痹策略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德国进攻波兰发动二战前,也担心苏联的反应。于是,希特勒派遣外长宾特洛甫前往苏联,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双方划定了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在德军进攻波兰时,苏联红军也从东线攻入波兰,占领了波兰东部大片国土。
从这个角度讲,二战爆发之初,德国与苏联还曾是盟友。斯大林认为,既使德国要进攻苏联,也需要先废止两国互不侵犯条约,或是有个外交上的照会。他没想到的是,希特勒在签订条约时,就没准备要遵守。所以,也没必要麻烦地去废止,干就完了!
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德国进攻苏联前,苏联刚刚经历了大清洗。在大清洗中,苏联的5名元帅,有3名遭镇压。海陆空三军中,共有3.5万名各级军官被清除出军队,或被判刑处死。后提拔补充的各级军官,缺少实战经验,也缺少威望,这使苏联红军的战斗大为消弱。
最后,德国进攻苏联可能面临两线作战的情况,而苏联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在二战全面爆发前,在东亚地区,日本扶植伪满洲国,苏联扶植外蒙古,双方长期军事对峙。苏联红军在中蒙边境地区陈兵百万,防御日本可能发起的进攻。 这也使苏联红军在西线和防御力量有所减弱。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战中苏德战争开始的初期,西线百万苏军被德军闪电战分割包围,节节败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军事、外交、以及国内环境三个方面。这其中苏联自身的原因影响很大。
第一、从军事方面看。苏军在西线苏德边境并非没有准备。相反,苏联是预料到苏德之间可能会有战争的,所以将大量主力部队部署到苏德边境一线。而且苏联的坦克和飞机数量并不比德军少,武器装备也不差。
但是一战后苏联的军事思想停滞不前。对于坦克这种新式装备,德国人早早的意识到装甲集群的重要性。他们组建坦克装甲集团,利用集群坦克的强大火力和高机动性,所向披靡。
德国虎式坦克
而苏军为了保护坦克,却将坦克分散到步兵中,白白浪费了坦克的机动能力,无法将坦克的力量集中,形成强有力的拳头。所以德军发动坦克集团冲锋时,苏军防线被轻易穿透。大批苏军精锐部队被分割包围,切断补给,只能坐以待毙。直到后来苏军醒悟过来,组建装甲集团,才有了后来的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坦克会战。
德国3号坦克
第二,是战略外交的重大失误。在德军向西横扫欧洲的时候,苏联采取绥靖政策,与希特勒签订了苏德友好互不侵犯条约。轻易的相信了希特勒的承诺,一味的纵容并没有换来和平。
希特勒占领西欧后,迫于战争资源的压力,终于还是急不可耐的向资源丰富的东欧亮出了屠刀。于1941年6月份,撕毁互不侵犯条约,集结190个师进攻苏联。一路长驱直入,深入苏联境内1000多公里,占领大片领土并掠夺了大量的战争资源。
苏联T-34坦克
第三、苏联自身的国内问题。
1934年因为基洛夫遇刺身亡,苏联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大肃反运动。在肃反运动中,大批苏联高级指挥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军事人才遭到清洗。
不仅仅是作战部队,后勤与军事科研系统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苏联5个元帅中3个被处决,15个集团军司令13个被杀,4万多名营级以上军官遭到迫害。苏军上下人心惶惶,一片混乱。
苏联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新任高中低级指挥员大部分没有实战经验,严重缺乏军事人才。以至于在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不得不紧急释放监狱中幸存的军事指挥人员,充实到红军,才扭转了部队的混乱局面。
随后苏联重整旗鼓,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保卫战顶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在寒冬天气的帮助下扭转战局,进入反攻,并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苏联kv-1坦克
战争是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的综合体。苏联前期的战略误判,苏军军事思想的僵化落后,以及大肃反运动造成的严重混乱,是导致苏军在前期节节败退的主要原因。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不足之处还请指正。喜欢请点赞哦。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在孕期,不能吃哪些水果?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