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后,蜀国有近百万大军,诸葛亮为何不再次夺回荆州?
关羽失荆州后,蜀国有近百万大军,诸葛亮为何不再次夺回荆州?
-----
网友解答:
-----
刘备取得荆州、益州后,势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襟江带河、掌控南北的荆州地理位置尤其重要。
但是,荆州对于盘踞江东的孙权来说更为重要,孙权将荆州视为吴国立国之命脉。孙权认为,荆州和江东山水相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假若不控制荆州,孙吴在长江下游便立足不稳。但是刘备又不肯轻易放弃荆州,还派遣武艺绝伦、骁勇善战的心腹大将关羽镇守之。如此一来,孙、刘两家签订的盟约宣告作废,彼此关系逐渐恶化,乃至彻底破裂。
公元215年,孙权派兵攻取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关羽率军反击,刘备则率师出川声援关羽,之后又重新夺回了三郡。恰在此时,曹操率魏军大举南征,已经兵至汉中,刘备担心益州安危,被迫主动与孙权讲和,孙、刘约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
尽管吴蜀双方暂时罢兵息战,平分了荆州,但孙权无时无刻不在筹划谋夺整个荆州。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蜀将关羽乘曹军主力调往合肥抵御孙吴之机,率大军围攻樊城,因他倾巢而出,造成其防地兵力空虚,孙权接受了曹操建议,命大将吕蒙率奇兵偷袭荆州,打了关羽一个措手不及。关羽被吴军抄了后路,被迫撤围回逃,吕蒙设伏兵擒获了关羽父子,并将他俩处死,荆州全部归了东吴。
公元220年,雄才大略的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废黜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魏。220年,在诸葛亮等人的倡议下,刘备在成都即帝位,国号汉,史称蜀汉,他任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称帝后,决心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一为关羽报仇,二为重新夺回荆州。诸葛亮、赵云等诸臣苦苦相劝,希望刘备以大局为重,暂时放下个人恩怨,停止伐吴,全力对付咄咄逼人的曹魏,但刘备主意已定,始终不听。史载,221年阴历7月,刘备率10万大军(小说《三国演义》中夸大为70万)空国而出,顺流东下,出川伐吴,因战略战术失误,蜀军在彝陵虢亭被东吴大将陆逊击溃,死伤了7、8万人,大将张南、冯习阵亡,蕃王沙摩柯、将军杜路、刘宁等人投降了陆逊。彝陵之战使刘备元气大伤。
逃回白帝城的刘备情绪低落,懊悔加自责让他一病不起。223年阴历2月,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李严,遗命二重臣辅佐后主刘禅 。4月24日,刘备去世,年63岁。
同年5月,诸葛亮辅佐刘禅登基,刘禅封其为武乡侯,并以丞相的身份兼益州牧,诸葛亮殚精竭虑加持刘禅。刘禅也谨遵父命,蜀国的军政大事,均由诸葛亮决断。于是诸葛亮“约官职,修法制 ”,筚路蓝缕,励精图治,与民生息,发展生产,恢复彝陵惨败后千疮百孔的蜀国国力,以培养国本。
联吴抗魏是诸葛亮早就制定的重要国策,刘禅继位后,他就一直在考虑如何打破僵局,修补因刘备伐吴而破裂的两国关系,重新结好东吴,这样才能解除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平定南中,再北伐曹魏,恢复汉室。为此,诸葛亮于223年派遣邓芝代表自己出使东吴。邓芝不负重托,经过一系列谈判,终于说服孙权,东吴断绝了同曹魏的臣属关系,重新和蜀汉结成盟友。此后,吴蜀双方联系紧密,使臣往来不断,蜀国减轻了来自东方的防御压力。正是因诸葛亮审时度势,目光如炬,采取了正确的外交政策,才使弱小的蜀国能在强大的魏、吴夹缝里求得生存,并在刘备死后还能延续40年国祚。
【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
网友解答:
-----
蜀国有近百万大军,这个确实是有可能的。根据记载,刘禅即位初年,蜀国有28万户,总人口大概90到100万之间。如果蜀国是全民皆兵,说蜀国有近百万大军,确实不假。
问题是益州天府之国,农耕文明。在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农耕文明政权能做到全民皆兵,即便是号称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全民皆兵!
实际上,在三国初年,蜀国人口接近100万,军队数量应该在10万左右;吴国人口应该在200多万,军队数量在20万左右;魏国人口约在400万,军队数量在50万左右。
整个三国加起来,总兵力在80万左右。在三国之中,蜀国在人口,地盘上面明显处于三足鼎立最弱一足。特别是关羽失去荆州之后,荆州被掌握在吴国和魏国的手里,蜀国更是遭受打击。
诸葛亮纵使是天纵奇才,面对这样的局面,也是难以反攻荆州。益州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还有很多事情等待诸葛亮去做。
-----
网友解答:
-----
先来看一下当时蜀国到底有没有近百万大军。
据《三国志》记载,蜀国灭亡时,人口有94万,军队十万,军民比例为1:10,这应该是蜀汉时期的一个平均水平。如果军队人数超出这个比例,老百姓是负担不起的,以蜀汉的国力是很难支撑的。所以,蜀国并没有百万大军,维持15万军队应该是极限。
或许有人说如果全民皆兵的话,蜀国是有百万大军的。话是没错,但打仗不能把种地的农民都算进去,一来这不切实际,二来蜀国远没有那个组织动员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诸葛亮北伐时需要运送粮食到汉中,有许多老百姓被强征徭役。很多人无法忍受沉重的负担,中途逃亡的人有很多。一个叫吕乂的人因为善于管理,他负责的无人逃亡,因此受到诸葛亮的嘉奖。
要是蜀汉全民皆兵,三国早结束了。
再来说诸葛亮为何不夺回荆州。
诸葛亮的外交方针是联吴抗曹,这是蜀汉立国的根本,所以诸葛亮不可能伐吴。如果夺回荆州,必然破坏两国关系,使蜀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而且荆州是东吴的战略要地,一定会死守,绝不退让,蜀汉很难拿下。
刘备不信这个邪,他带着将近5万身经百战的士兵和将领去征讨东吴,没想到在夷陵几乎全军覆没,这批人是当时蜀汉的中坚力量,这一仗让蜀汉元气大伤,造成了蜀汉人才断档。诸葛亮也没有实力去伐吴。
所以即便荆州是诸葛亮隆中对策中的关键一环,诸葛亮也不能不顾大局。丢荆州蜀汉虽然难以完成霸业,但尚可偏安一隅。但如果破坏吴蜀联盟,即便诸葛亮夺回荆州也无济于事。
-----
网友解答:
-----
不是不想夺回荆州,是实在做不到!
首先,蜀国并没有百万大军。
经过多年动乱,三国时期中国人口锐减。蜀汉总人口不过90万,你就是老弱病残全带上,也凑不齐百万大军啊。
其次,蜀国去夺荆州了,只不过失败了。
关羽公元219失荆州,刘备为了报仇,准备了两年多的时间才讨打东吴,这一仗刘备亲自出马,蜀汉总兵力也不过五万人。哪来的百万大军。
刘备过世之后,蜀汉实力大损。国内叛乱不断。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硬是养精蓄锐三年的时间,整军讲武,凑齐了十万军队,才出兵平叛。
这点军队,只能集中用于一个主要的战略方向。蜀汉北有曹魏,东有东吴。如果进攻东吴,兵少了,打不过。兵多了,魏国肯定趁火打劫,从背后偷袭蜀国。
所以,诸葛亮一心一意北伐曹魏。
-----
网友解答:
-----
诸葛亮不想要荆州,这是假的,要是真的,那为什么不动手呢?
于公于私,都让诸葛亮收手,不去收回荆州。
于公,诸葛亮的韬略让刘备成了帝业,但三国鼎立纷争是一直在进行着。从当时的局势看,魏,吴和蜀三国,占优势的是魏国,而刘备兴汉室,成帝业的主要目标是击败曹操。
如果蜀国单独同魏国交战,胜负难以预料之外,还要防东吴夹击,因此,和东吴结盟,全力攻击曹操的战略是正确的。蜀与魏交战时,东吴不会帮助曹操,这样,蜀国就减轻了二面作战的压力。
诸葛亮要收复荆州,在他看来易如反掌,只是他不愿意冒着联盟被破坏的危险,走一步臭棋。収复荆州不急,等破了曹操之后,回过头来再收拾东吴也不晚。
于私,诸葛亮的哥哥在东吴做官,如果诸葛亮兴兵伐吴,孙权一气之下斩了诸葛亮的哥哥和他的家人,这个局面是诸葛亮不愿意看到的,后来刘备伐吴,没有请诸葛亮一同进军,也有这层意思,怕诸葛亮为难。
-----
网友解答:
-----
这是诸葛亮的“良心”在制约着他不要再“轻举妄动”了!因为荆州本来就不是西蜀的,是刘备当年四处无栖身之地、只好硬着头皮从东吴“暂借”栖身的!暂借不还、以各种借口推托,以现在的话说就是借东西不还的“老赖”!东吴索要无果、“没办法”,最后只好采取“吕子明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把原本属于自已的土地弄了回来!这是“正义举动”!诸葛亮对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诸葛亮才忍气吞声“默默的承认了”现实!当年反复“赖”荆州不还、让人觉得诸葛亮是“奸滑之徒”!现在失荆州而不再去争取了,这又让人钦佩诸葛亮“有人味”了,觉得他还是有点“信义”的!
如果关羽失荆州、诸葛亮一气之下发兵去夺荆州,那诸葛亮才会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小人”!正因为他按兵不动、所以诸葛亮的形象立马丰滿了许多:当时巧借荆州属明智、中途百般赖着荆州属奸滑、后期荆州丢了“不去要”属于有点“良知”!如果诸葛亮“借荆州”而后荆州丢了又去抢荆州,那诸葛亮肯定不会受到后人敬仰的、只会受到后人的嫌弃:诸葛亮会成为一个“老赖”的典型形象!
-----
网友解答:
-----
蜀汉哪有百万大军?关羽失了荆州后,益州人口,算上受精卵都未必有百万。
这是《三国演义》为蜀汉吹牛皮,实际上没啥意义。前面吹得越狠,后面刘备输得越惨。本来是旗鼓相当的战役,结果变成陆逊以少胜多,最后成就了陆逊的美名。
《三国演义》中很多地方莫名其妙地吹蜀汉,吹刘备,吹诸葛亮,但最后反而起了反作用,成就了对手。
这并不难理解,刘备、诸葛亮都是三国时代的佼佼者,《三国演义》是根据历史改编的故事。如果作者推崇蜀汉,崇拜诸葛亮,想在故事中虚构些情节,吹一吹偶像们,但是作者的智慧比不上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很容易弄巧成拙的。
小说成功塑造很多人物形象,但是这些人物形象与人物的历史形象相差甚远。
208年-219年,曹操和孙权都已经开始坐江山了,刘备才刚刚开始创业。
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了夺荆州,取益州,收汉中。
刘备还没实行计划时,曹操就已经南下,夺了荆州。还好刘备与孙权联盟,赢了赤壁之战,周瑜又夺回了江陵。刘备通过联姻,借南郡,总算是握有半个荆州。
荆州经历几年大战,早已不是刘表时期的荆州,就像庞统说的那样,“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
荆州被打废了,人才也都被曹操给收了,很难发展实力。又被孙吴和曹魏包围,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所说的荆州交通便利条件反而成了缺点。因此夺益州是非常必要的。
庞统劝刘备夺益州本就是诸葛亮《隆中对策》中的一部分,一些人莫名其妙地认为诸葛亮只是劝刘备夺荆州,庞统劝刘备取益州,从而比较二人的高下。庞统可从没说过荆州要不得的话。
刘备取益州还算顺利,主要是刘璋比较配合,给了他机会。但即使如此,刘备在雒城还是打了一年多,死了庞统。还好刘璋是个仁主,没有玩坚壁清野,负隅顽抗,最后还主动投降,给了刘备一个比较完整富裕的益州。
刘备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孙权不干了,找刘备讨回荆州。刘备也是一毛不拔,敷衍了事,孙权干脆自己动手抢了三郡。刘备和孙权为了荆州,差点干了起来。
但是曹操出兵平定了汉中,刘备慌了,与孙权湘水划界,平分荆州。刘备就只剩下三分之一的荆州了。
随后刘备开启了汉中之战,与曹军在汉中苦战两年,互有胜负,最后终于斩杀夏侯渊,占据优势,取得上风。曹操亲自杀来,刘备据险而守。曹操进退两难,刘备的日子也不好过。或许前线的刘备体会不到,但压力都在诸葛亮身上。
前线拼的是兵员、粮草和军备,刘备只管找诸葛亮要,诸葛亮在成都得想方设法完成任务。汉中之战,益州已经是“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全民皆兵了。最终,曹操退出汉中,刘备得到汉中,但曹操也没给刘备留下什么东西。
这时候的刘备,在国土面积上确实达到全盛,但综合实力上肯定不是巅峰。刘备还得在汉中迁移百姓,发展汉中,在汉中安排将领和军队,镇守汉中。汉中之战后,刘备手上实力最强的地盘可能是荆州近十年才恢复的荆州。
关羽失荆州后,大部分大臣都会考虑自身实力,反对刘备出兵伐吴。蜀汉之中,最想夺回荆州的就是刘备。诸葛亮即使想要荆州,他也应该想得到,蜀汉实力不允许。
即使刘备想要夺回荆州,也没有立即出兵东吴,而是准备了一年半。而且一年半之后,刘备东征的兵力也只有区区几万人。
刘备能凑出这几万人马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成都、汉中等重镇都需要留兵力防守,五六万人的主力部队,后勤供应也需要不少人吧。特别是陆逊让出几百里山路给刘备,这后勤的比重不可能小。
关羽失荆州时,整个益州正规军加起来都不知道有没有十万,近百万大军只能演义中有。
要是刘备有近百万大军,别说夺回荆州了,汉中之战时就不是考虑把曹操逼出汉中了,而是要曹操有来无回,葬身汉中。
-----
网友解答:
-----
如果诸葛亮真有百万大军,那就别提有多轻松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不是分分钟的事吗?
实际上是没有的,我们大致来盘点下蜀汉的军力,蜀汉鼎盛时期,就是刘备刚拿下汉中郡的时候,那时候,益州全境都属于刘备,还有荆州三郡加上上庸郡等地。
刘备带了数万人入蜀,诸葛亮张飞赵云援军也有数万,和刘璋打斗必然伤了人马,再加上刘璋的降兵,汉中之战也损失不少,那么,大约估计刘备撑死十万人,再加上关羽军团的几万人,刘备军最多不会超过十五万人。
要是真有百万人,夷陵之战还会失败?刘备直接强攻陆逊的营寨,反正兵马多,几万人来回作战,东吴如何抵挡?而实际上,刘备夷陵之战参战兵力小于八万。
刘备兵败后,诸葛亮赶紧和东吴再结盟好,为什么不报仇呢?为什么诸葛亮始终不太同意和东吴为敌呢?
诸葛亮想不想夺回荆州,当然想!绝对想!跨有荆州益州是隆中对的战略目标,没有了荆州,意味着只能一路出兵,参见北伐战争。
但是夺荆州就意味着和东吴为敌,这和东和孙权的战略目标是冲突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荆州夺不夺得回还不一定呢!因为此时的东吴实力绝对不弱,所以刘备决定伐吴,诸葛亮没有说啥,他也是有心里话想说的呀。
夷陵之战后,蜀军伤亡惨重,少说三四万人没了,关键刘备还没了,需要数年来恢复元气,而东吴也损失不少。
两家都是聪明人,知道曹丕心里再偷着乐,所以罢手言和了。
是的,凭着诸葛亮的本事,大可以不北伐,而是率着数万军队东征,那么孙权也会以死相抗,结果是曹丕曹睿笑呵呵,万一天下被曹睿统一,司马懿就哭死了哈哈。
-----
网友解答:
-----
关羽失荆州时,刘备是私下自称汉中王,还是益州牧,归顺朝廷的自治独立地区。曹丕称帝时,刘备并没有起兵反抗,大臣将军们急得上表要他称帝,他都是至直不理,如果他派人去和魏国合起来,两家共灭孙权。应该是有百万之多兵,对付东吴,吃掉孙权,是完全小菜一碟,吃掉还不过隐。
可是诸葛亮,以刘秀当皇帝故事,劝刘备称帝,如果不称帝,大家就不能显尊贵于家乡邻里,必有随时散伙打算,使得刘备不得不称帝。也因为陆逊不旦招纳关羽荆州士兵,还优惠条件继续招纳在益州的荆州战士,使得范彊、张达杀了张飞,带着人头和军队投向东吴。
刘备想到不断逃走将士,在也不能不当皇帝。
陆逊收集大批刘备将土,还不满足,又派将军宋廉攻入蜀国五屯,杀了守将。大胜而归。刘备才完全大怒,领兵进入夷陵。
陆逊看到刘备中计,更是诱敌深入,让刘备军队找不王力荒废日月,拉成长长战线,沿江放弃船上武装,上岸联营百里休息,陆逊突然指挥军队,一起集中兵力同时火攻刘备大营,遭成刘备全军覆灭。刘备只身返回永安。
诸葛亮接班时。诸葛亮如果对面全局国弱无力,也联合魏国,利用曹丕那时,正在命令曹休,张辽,臧霸出口洞庭湖口攻击东吴,曹仁领兵出兵进攻合肥濡须|口。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攻南郡江陵,魏国几乎举国出兵要灭了孙权几年战争。诸葛亮要是联合魏国,完全就有百万之兵,得到魏国支持发展军事,灭东吴,为刘备失败报仇血恨,会一举成功,应该是理论上说不是问题,曹丕要灭孙权也是两线作战,诸葛亮能灭吴,是举手之劳。可惜诸葛亮还没有军权,没有军队,更不能,也不想违背对刘备的誓言,要与魏国死抗到底,反而更想联合东吴孙权,要灭掉魏国。
派出邓芝去东吴孙权那里,主动和好,当时东吴的孙权,国内扬州、南越的山蛮人集中叛乱,东吴人内部大乱,魏国又陈兵号称百万,内外危机交困的时侯。
诸葛亮能来求和,那有不答应的道理,当然高兴的,立即派张温回访,请求诸葛亮赦免东吴的战争之罪。后又向曹丕投降。曹丕正在广陵镇坐指挥看着长江滚滚之水,自己没有顺流而下的强大的水军,长长叹息。上面要是有一支军队那有吴军的人马存在了,只好允许投降,自己撤军,回到洛阳。转向集中战略方向对付蜀国。
假如诸葛亮联合魏国,也须使刘禅去投降,去掉国号,不当皇帝了,但对诸葛亮做大事,创大业不当奴才。是完全可能办到的。历史没有如果,诸葛亮也没有利用百万之兵。根本无法夺回荆州。三国志吴主传,对那时是这样记,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三月,鄱阳言黄龙见。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余营。逊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临陈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
刘备失败后,没有把军权,给予诸葛亮,没有军权,在非常动乱的蜀国,诸葛亮还是丫环拿钥匙说是做主当家,个人却很难办成大事的。
刘备完全有机会,利用自己暂缓称帝,有能力玩死了曹操。再利用曹丕大大不如自已的智慧,假借魏国之力,必能乘风破浪,有天然顺流而下之力,先突击破灭东吴。在形成南北对峙。慢慢在魏国内乱时,统一江山。
诸葛亮更是大有机会,乘孙权被曹丕举国要灭东吴时,借魏国之力灭亡吴国,再创造自己江山。可以说他们都明明都有百万之兵不用,却自己忙着北伐,一无所得,反而最后灭国。当代有人决策在艰难岁月中,选择强国,是不是高于诸葛亮,才是伟大的,有真正智慧。
刘备立国,当了皇帝。己经明白无误,要与魏国竟争未来,要争夺还没有属于魏国,蜀国的东吴地区,几乎就是谁得到东吴,谁就会更大国更有强大有竞争力。从地里上说从蜀国突然袭击灭东吴,是更把握的,所以刘备,诸葛亮都有机会拿着好牌拿王炸没有利用,虽然最后依靠孙权立国后,三国鼎立,保持暂时战略稳定,必竞再没有翻身机会。相比人家更没有竞争力,被动局面再也不会改变。
-----
网友解答:
-----
刘备:什么!诸葛军师,有网友说,我蜀国有近百万大军,在哪儿?
诸葛亮:
醒醒,别做梦了,蜀国若有百万大军,曹操、孙权我分分钟灭给你看
!
试问,如果蜀国真的有近百万大军,关羽又怎么会失荆州呢?
根据《晋书·地理志》的记载,刘备称帝的时候:
其户二十万,男女九十万口
。
再根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所载,蜀国灭亡的时候:
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
。
蜀国从建国到灭亡,共存在了42年,按照这两份史料给出的蜀国人口统计的数据来算,蜀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拥有百万级别的大军。
至于关羽失荆州后,诸葛亮为何不率兵夺回荆州,涉及三个因素的考量:
军力、外交和补给
。
一、
兵力上,蜀国当初应该有10万左右正规军,而吴国约有20万左右的士兵。
为了让关羽守住荆州门户,关羽带走了约3万人左右的精兵,后来,关羽战败后,一部分蜀军又加入了吴国阵营,此消彼长,这对于蜀国的实力削弱非常大。
关羽死后,刘备又亲率数万大军对吴国发起了战争,这一战陆逊用火烧连营的战术化解了刘备的攻势,使得蜀军伤亡惨重: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
。
此战,蜀国又损失数万大军,这对于蜀国本就不多的军力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二、
诸葛亮从刘备手中接盘时,蜀国是真的到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先不说能不能打赢,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打吴国,势必要扩军。
问题来了:
1、扩充多少人能打败孙权?
2、蜀国养不养得起这么多军队?
3、吴蜀两国硬磕起来,魏国会看戏吗
?
三国之中,魏国最强,蜀国综合实力最弱,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吴蜀两国都是联合起来对抗魏国,这关乎到两国生死存亡的命运。
夷陵之战爆发前,诸葛亮一开始就不希望刘备发起对吴国的战争,在他看来这一战胜负难料不说,还会让蜀国处于孤立无援,同时对抗吴国和魏国的危险局面。
从感情上来说,关羽之死,刘备复仇并没错,但从国家领导人的角度来说,这种行为并不明智。
关羽失荆州,对于蜀国来说确实是一笔巨大的损失,但损失已经产生,此时改做的不是通过战争扩大损失,而是如何止损的问题。
当时蜀国的军力已经损失了一半左右,诸葛亮无论是抚恤家属,还是扩充军力,这对于地盘小、人口少的蜀汉政权而言,都是个巨大的难题。
新的军队需要时间去训练,在这个蜀汉政权兵力的空档期,外有魏国和吴国虎视眈眈,内有南中诸郡叛乱不断,诸葛亮敢贸然发动战争,立刻就会让蜀国陷入进退两难的绝境。
身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诸葛亮深知国家利益才是维持吴蜀关系的前提,个人情感的喜恶是可以放一边的。
机智的诸葛丞相在刘备死后不久,便与孙权讲和:
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
孙权不是弱者,想要从孙权手中拿到荆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蜀国实力大损的情况下。
诸葛亮的选择,无疑才是最正确的思路。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
网友解答:
-----
诸葛亮的路线是: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一个有为的政治家,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政治路线的。并且,当时蜀国正在国丧衰落,根本无力再战荆州。
------------------
推荐阅读: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瓦尔特”有着怎样的艺术人生?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