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蚩尤赢了,我们是不是就不叫炎黄子孙,而叫蚩尤子孙?
如果当年蚩尤赢了,我们是不是就不叫炎黄子孙,而叫蚩尤子孙?
-----
网友解答:
-----
肯定不会!蚩尤赢了就不叫“蚩尤”了!蚩尤这个名字,源于上古少数民族妖魔化和敌人妖魔化,炎黄部落用当时最难听的两个字“蚩尤”称呼九黎王,于是神话传说中蚩尤变成恶魔!但学界公认蚩尤是中华文明的三大鼻祖之一,黎氏是伏羲的后裔,也是华夏部落形成之前的华族!蚩尤赢了就不会有这个称呼,有也没人敢叫!
炎黄子孙的说法虽然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但一直对妖魔化的蚩尤有偏见!
-----
网友解答:
-----
这其实是历史留下的一个误解。
误解一是因为《山海经》里记录了应龙杀蚩尤和夸父,然后又记录了黄帝杀蚩尤。
误解二是因为汉代出于政治需要打击楚文化而对蚩尤进行污名化。
《诗经》里很明确的表述了羌人属于古楚,与鄂是兄弟。现在分子人类学也证实了这一点,汉族与苗族都是O3为主,汉族出自北三苗。文化上也是,汉族和苗瑶拥有最浓厚的鼓文化,拉鼓文化也是汉苗共有的。《山海经》同样记载了黄帝使用一只脚的夔牛皮做了军鼓,由于军鼓需要用车拉着,所以有了拉鼓文化。在傣族里竟然还保留着轩辕拉鼓这个名字。
由古埃及和中东返回的羌人为楚,另外一支返回者称蒌,实际就是沿海支。
实际上黄帝是代表全体黄种的,《山海经》里记录了黄帝生海神、黄帝生苗龙、黄帝生犬戎。杀蚩尤的应龙实际是沿海支老二支系,也就是海神支系。应龙杀蚩尤和夸父,实际上是沿海支杀了自家兄弟老三支系苗蛮和老大乌拉尔N系。这才使得后来老三和老大支系亲密无间,他们的历史文化符号上无法区分谁是谁。到今天我也区分不出缙云氏饕餮和帝鸿氏混沌分别代表他们当中的谁。也就是湖南话所说的三一如六。《山海经》里还记录了贰负受臣子危挑唆杀了窫窳,实际上窫窳就是蚩尤和夸父了。这是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
后来内陆支成功复仇将沿海支大鲧族击败并发配四川和东北。再后来内陆支又被大禹击败发配到西部牧羊。这才使得羌人和大鲧族都有人去了中东和古埃及。他们于商代返回到中国西部,周代开始回归中原。
汉朝继承秦制,背离了楚人复国的初衷,尤其与项羽代表的楚人战争使得矛盾加剧。于是就有了汉代污名化蚩尤的做法。汉代的做法使得苗瑶南迁,泰族离开。连羌系与苗瑶混和的畲族也没有融入。还造成一支楚人北逃变成了后来的契丹。契丹人基因O2a与泰国人一致,并且保留着泼水文化。满语里的阿其娜是狗的意思,其实就是指养狗人。养狗人就是楚人,契丹就是七娜这个词。
我们既是炎黄子孙,同时按分支看我们还是蚩尤子孙,蚩尤可理解为南方赤帝。但有一点应该明确,这些上古人物都不是具体的人,只是代表民系。实际上叫花子形象的济公也代表我们祖先,就代表被沿海支击败抛弃出九黎后的悲惨。济公与姜子牙都在房梁上就是这个原因。蒙古族里的道尔吉就是济公道济这个词。因为蒙古文化是北三苗文化。就像哈达就是汉族的混天凌,汉族戏曲服饰里藏着藏式装束。实际上汉文化是羌人返回后结合本土文化做了重新融合的文化。汉族打腰鼓就是为了诠释甲骨文牛字,东东枪则是为了表明自己出自东方。
补充一点,除了黎民百姓这个词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称呼,叫兆民。在古籍里有。他是代表被抛弃出九黎的人,还是另有所指目前还不能确定。
-----
网友解答:
-----
确实有可能叫“蚩尤子孙”,但不变称号仍是“华夏”。
事实上,炎帝和黄帝都只是氏族联盟的领袖,并非真正的部落政权内军政主宰,炎帝和黄帝未享有特殊待遇,因此两人的血脉其实非常有限,但民众敬仰遂“攀亲戚”称炎黄子孙,使得黄河流域皆称炎黄子孙,更发展到所有中国人的代称。
与之相似,蚩尤也只是九黎部落联盟的大首长,在蚩尤的带领下九黎冶炼、畜牧、开垦农田、军事征伐,九黎强势蚩尤成为英雄般的存在,即便蚩尤战败九黎退守长江流域,仍崇奉蚩尤称“蚩尤后代”,若“涿鹿之战”九黎获胜,势必吞并黄河流域部族,蚩尤子孙亦理所应当。
无论是“炎黄子孙”还是“蚩尤部众”,最终都是华夏民众,随着氏族部落向奴隶社会转变,部落首领的影响注定被政权取代,华夏文明通过文化传播与同化,使荆楚文明、游牧文明、西域文明平行发展中融合,经历秦汉、隋唐、元明清等朝代,最终形成集权制多民族国家。
炎帝、黄帝亦或是蚩尤,都是时代选择的领袖,炎帝“神农尝百草”,黄帝“轩辕造兵戈”,蚩尤“九黎善征伐”,三大部落联盟在竞争中学习并发展,而长期战争后恢复需要融合提升,他们皆无法预知后世变化,所以,即便蚩尤获胜,九黎部落也会安抚部众发展生产,也许会称“蚩尤子孙”,不变的是华夏文明。
-----
网友解答:
-----
这个,蚩尤是不是和炎帝、黄帝打过仗?炎帝和黄帝以及蚩尤是不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抑或是一个族群的人格化?至今都说不清。蚩尤最初不是什么少数民族的始祖,而是一位强大的神。据《史记·封禅书》记载:
“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八神:
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
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於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於泽中圜丘云。
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
四曰阴主,祠三山。
五曰阳主,祠之罘。
六曰月主,祠之莱山。皆在齐北,并勃海。
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
八曰四时主,祠琅邪。”
看见没?蚩尤最初是齐地的“兵主”,也就是战争之神。在诸神中享有崇高的位置,仅次于天、地之神。而且,这种信仰是从太公开国时出现的。而太公为姜姓,也就是炎帝的后代。但是太公时期还没有姜姓的始祖神还没有得到“炎帝”的称号,而姬姓的始祖神也没有被尊为黄帝,所以自然也就不会有炎黄二帝战蚩尤的神话。
到了春秋末期,周朝发生了一场五年的大混战,也就是王子朝之乱。这场混战不仅使已经元气大伤的周朝彻底丧失了中兴的基本盘,也将长期以来深藏在宫中的各种文献、档案流散到了各诸侯国。这些文献中很重要的就是各大姓比如姬、姜、嬴、姒、妫的谱牒。当这些谱牒落入各诸侯之手以后,大家就纷纷的荣耀自己的祖先,于是五帝的传说也就随之产生。比如田齐公室就将姬姓始祖神尊为黄帝;而嬴姓秦国在很早就开始将自己的始祖神尊为白帝。
此时黄帝、炎帝、蚩尤之间依旧没有什么“战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汉初。比如汉高帝起义时就同时祭祀黄帝和蚩尤。按照《史记•高祖本纪》中的记载就是:“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旗……”。也就是说在当时抗秦义士的心目中蚩尤与黄帝都是“伐无道”的英雄豪杰。
至于炎黄二帝大战蚩尤的传说,那就是在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大一统之后才出现的历史发明。之所以将蚩尤描绘成一个强大而残暴的入侵者,是因为蚩尤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神”,而不是某一姓氏的始祖。
但是,蚩尤的信仰却并没有消失,后世对于关帝的崇拜就是古代蚩尤信仰的延续。
汉代的神话中蚩尤的形象一直是身携五兵的熊形巨神。
华北山东有很多“蚩尤冢”的遗址,其实就是当初祭祀蚩尤的宗教活动场所。
山西运城盐池,据说是蚩尤的化身,而在这里兵主蚩尤的信仰逐渐演化为强大的关帝崇拜。
-----
网友解答:
-----
阪泉氏(蚩尤)和神农氏(炎帝)本来就是一家人,蚩尤把神农氏的炎帝打跑了自立为炎帝,老炎帝不服,跑去轩辕氏(黄帝)那里去求救,更加野蛮的游猎民族轩辕氏打着帮老炎帝打新炎帝的旗号“入主中原”,这跟当年清军打着“替尔君父报仇”的旗号入主中原没什么区别。
-----
网友解答:
-----
蚩尤也是我们的祖先啊!!炎黄蚩三祖!!炎帝被黄帝打败,归顺了黄帝,蚩尤被黄帝打败不服,被黄帝杀掉,不过蚩尤部落也是被黄帝部落合并了。所以炎黄蚩都是我们的祖先!!
-----
网友解答:
-----
蚩尤就是末代炎帝,他篡夺了其父亲老炎帝榆罔的帝位:惊!本人破解了蚩尤身世之谜:蚩尤的父亲是谁?已成千古之谜。本人研究发现答案就在《山海经》中:《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祝融(帝俊、帝鄑zi、缙云、涿鹿、浊龙、逐人、朱壤)降处于江(匠、沂、姜、羊)水(都城在山东临沂),祝融生共工(帝鸿),公共生后土,后土生噎鸣(榆罔,末代炎帝)。噎鸣生岁十有二”。这句话中“岁十有二”是什么意思?众说纷纭。本人研究甲骨文发现:“岁”字的古文写法见附图1,其上半部分与“蚩”字相同;“十”字的甲骨文写法就是一竖;“二”的甲骨文写法就是两横; “尤”字的甲骨文写法就是一竖加两横,就是“十有二”,见附图2。综上所述,“岁十有二”就是蚩尤,他的父亲是末代(正统)炎帝噎鸣(榆罔)。这正验证了古书《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记载的:“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叛父,黄帝渡江(沂水出海口至涿鹿岛这片水域)”——蚩尤背叛了其父亲,带兵从临沂乘船沿沂水到达沂水出海口外的海岛涿鹿(今连云港云台山),驱逐了其父亲并自称炎帝。野心膨胀的蚩尤竟然“作兵伐黄帝(都城在淄博昆仑镇)”,黄帝与蚩尤先后爆发阪泉(在临沂板泉镇)大战、涿鹿大战,蚩尤战败被杀。附图3为良渚“山”字形玉器,其上有虎头,古人称虎为大虫,所以此玉器就是“蚩”字的原型。
-----
网友解答:
-----
若是蚩尤战胜炎黄部落,那就不是纠结叫
炎黄子孙
还是
蚩尤子孙
的问题了,因为从根上来讲,咱们这一脉就断了,就没有咱什么事了~另外咱也没有三头六臂,蚩尤老祖宗也不会认咱的。
皇帝战蚩尤
撇开玩笑之语,我们来看看史前战争
涿鹿之战
,大概时间发生在4600年前,由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的九黎部落所进行的一场战争,为的是争夺地盘,也就是适合畜牧、耕种的土地。这场战争对于咱们炎黄部落来讲,是有深远影响的,是从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转变的重大历史进程。
涿鹿之战的结果,使得华夏部落对周围氏族部族影响的扩大并进一步的融合。从此部落首领
黄帝
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
华夏图腾
至于是否还是
华夏民族
,我们先来看看
华夏
一词的起源。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中
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华夏与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皆有渊源。它远比
涿鹿之战
或是黄、炎、蚩尤来得更加的久远,可能距今有8000年至距今6万年以前。所以不论是谁赢得了胜利,我们还是华夏,华夏还是华夏~
-----
网友解答:
-----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再不应该自称为炎黄子孙了。现代基因研究,已经证明,中国人是多谱系的,而不是仅为两个人的后代。随便有点头脑的人,都能知道,即使有炎黄这两个人,中国人也不可能都是炎黄后代。至于蚩尤,如果有这个人,一般来说,其基因不可能断绝。所以,文明与认知都达到今天的程度,再坚持炎黄后代说,是很愚昧了。儒家的文献,不可全信。历史,还需要考证。对于不可靠的,该否定就否定。自欺欺人地坚持一些不靠谱的文献,就是对真正生物祖先的不敬。假如你不是炎黄后代,却自认为是,对得起你真正的祖先吗?假如你不是,而一些人逼着你承认是,这是多么耻辱?而实际上,我们任何一个人,到目前为止都无法证明自己是还是不是炎黄子孙,或是蚩尤子孙,或是其他先辈的子孙,而实际上,都有可能,最不可能就是当今的中国人绝对都是所谓炎黄的后人。因此,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必须抛弃炎黄子孙说,直到出现确凿证据。但估计,直到人类消失,也不会有这样的证据。因此,炎黄子孙说,不靠谱,别在张冠李戴,这样乱认祖宗了。至于蚩尤,无风不起浪,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生物意义的先祖。我们应该对蚩尤予以尊敬。作为后人,对所有的先祖,都应该予以尊敬。再扬炎黄,贬蚩尤,是缺德透顶。而即使蚩尤存在,炎黄也存在,现在的中国人,也不都是这三位祖先的后代。因此,对于不靠谱的事,还是别在坚持了吧。
-----
网友解答:
-----
历史没有如果,名称只是代号,
炎黄子孙也好,蚩尤子孙也罢,真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叫“我们”。
首先说,这个假设的成立性不大,并不是事后论,而是就当时的局势来看,双方的还是存在差异的。一是黄帝赢在发动了群众的力量,而蚩尤恰恰输在这一点上;二是除此之外还有文化差异,蚩尤毕竟是西南部族,生活习惯和风俗文化都与中原有很大差异,要么长期在中原扎根,要么蚩尤族改变,要么给中原地区移风易俗,显然这两点都不太可能,所以蚩尤族不大可能长期占据中原;反观黄帝族,先收编了长期盘踞中原的炎帝族,在生活习惯和风俗上已经开始了融合,之后再进入中原地区,就成了“半个自己人”,再加上打着替神农氏征天下的旗号,自然是
得民心者得天下
了。
再说,即便假设成立,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文化融合。对于中原地区的人来说,蚩尤的文化属于外来文化,融合是一个大问题。双方必然要有一方做出妥协,也就是接受另一方的文化。要占据多数人口的中原百姓接受蚩尤文化,显然要比蚩尤接受中原文化来得容易。即便作为统治者,要想管理好一个地区,也需要先融入当地文化,否则管理方和被管理方就成了两条平等线,最后的结局还是暴动、叛乱。不要忽视民众的力量,在后世的很多王朝中(比如元)都可以看到民众反抗的力量。所以蚩尤所面对的问题,跟后世很多少数民族政权一样,存在自我改变和改变世界的矛盾,改变世界固然很难,最后就成了自我改变,而这样的改变其结局只有一个,自己被中原文化同化了,那么也就没有蚩尤文化了。从这点来说,即便蚩尤赢了,即便我们被称为”蚩尤子孙”,但我们还是我们,还是这片土地,这个风俗,这个语言,这个习惯……只是换个名字罢了,不要忽视汉民族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能力。
相关文章:
蚩尤之死:虽然轩辕大帝砍下了他的头,但凶手却另有其人
-----
网友解答:
-----
历史不去假设,我认同的是文化,只要是中国人,就是我的同胞,说我是汉族,我不承认,我是中华民族,简称华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
------------------
推荐阅读:
人停止呼吸,医学死亡,身体其他器官还有知觉吗?火化会很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