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3的起落架有何妙处?为什么被西方称之为神奇的设计?
米格23的起落架有何妙处?为什么被西方称之为神奇的设计?
-----
网友解答:
-----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米格23战斗机绝对是一款属于王者级别的战斗机,或许这句话一说口,有些人不服气,没关系,我们先来看看米格23的一些骄人成绩。
话说米格23是苏联产量最多的二代机,一共生产了四千多架,出口的国家就有近二十个。
当年米格23和F—4鬼怪战斗,一举就将其击落。
当然说道这里,也会有人举出反对的历史,说米格23在海湾战争中仅仅八分钟就被人家给打下来了。
不可否认,这确实是米格23的耻辱,但别忘记了,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印美演习的过程中,米格23可有着战胜第三代战斗机的战绩。
就更不用说,1989年苏联时期,米格23升空因为发动机推力不足,导致米格23飞行高度降低,苏联飞行员在仅有一百五十米的高度上,弹射成功。
飞行员提前跳伞了,结果米格23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独自飞行了九百多公里,横穿四个国家。
整个过程都是低空飞行,最终燃油耗尽才砸到地面上。
这飞机性能,何止是了不起啊!一款二代机能做到这一点,能差了吗?
最后再说一句,米格23之所以在海湾战争中,被对手用八分钟的时间击落,其实这和飞行员的素质,以及国家的综合国力有一定的影响。
当然,飞行员的素质都能理解,但有些人理解不了米格23被击落和综合国力有什么关系。
其实很简单,综合国力强了,就能搭配上与米格23配套得更多的附属设施,比如地面雷达之类的东西,这样有助于提前发现对手,从而做出相对应的手段。
综合国力上不去,没有这些东西,或者就算有,还会被人家提前打掉,该有的十成能力,能发挥出一半就不错了。
好了,我们对米格23算是有一定的了解了,接着我们就来说说题主的问题,米格23起落架的优点。
米格23起落架
话说米格23的起落架非常的有特点,它之所能够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说出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米格23的起落架其实是一款被逼出来的设计,而且设计者还是一位苏联航空大学的女大学生设计的。
谁说巾帼不如男,这可是非常现实的例子。
怎么回事呢?
米格23是米高扬在世的时候,亲自参与设计的最后一款战斗机。
所以当时使用了很多的新工艺,比如变后掠机翼等等,不仅如此,米高扬还想提高米格23的性能和安全性,这些优点还不行,他还想压低米格23的生产成本。
所以在这套思路下,所有参与米格23的设计者对于米格23的结构那是斤斤计较到了极致。
最后大多数东西都设计完成,而且理论看起来还特别的好,结果他们被卡在了起落架上了。
我们说战斗机的时候,往往喜欢看发动机,看他的挂载的各种武器,甚至是雷达,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起落架。
其实飞机的起落架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力,这东西是战斗机的腿,而战斗机的分量一点都不轻,我们不说飞机起飞会如何,就说降落的时候,飞机砸在地面哪一下,普通的起落架还真就不行。
再有一点起落架就是降落和起飞的时候有用,飞到天上之后,就必须收起来,不然的话就会造成飞机受到的阻力变大,包括速度在内的各方面数据就会往下掉。
那么米格23在设计起落架的时候,就发现因为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以及在结构上的优化之后,给米格23安装上传统的起落架,是没有办法收回起落架舱的。
因为起落架舱的空间预留得太小了,传统起落架根本就塞不进去。
这个问题当时就把很多苏联设计者给难住了,最后一个苏联航空大学的女大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设计,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可以转动的蟹爪结构的起落架。
这一思路成功地解决了,这个看起来非常大的麻烦,为此这个女大学受到了重奖。
至于这个女大学生的名字,能力有限还真没查出来,有点可惜。
那么这个蟹爪结构的起落架好在了哪里呢?
通常情况下,战斗机起飞之后,起落架会被收起,放置在机翼下方或者是机身的内部。
但由于米格23使用了上单翼可变掠翼设计,再加上米格23本身复杂的结构,将起落架收到飞机的机翼下方,是绝对行不通的。
那么起落架只能收到机身上了,而机身的空间已经被之前的设计占得满满当当。
比如机头是雷达,而发动机的进口后方就是一个侧面燃油箱等等。
所以起落架不能像其他飞机一样收到机腹,只能安装在非常狭小的机身侧面中间的位置上,而且这个位置给出的空间还特别的小,根本塞不进去一支传统的起落架。
最后苏联航空女大学,是这么干的,将整个支架分成了上下两节,中间通过一根连杆,将两节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是错位的。
那么当最上边一节上提的同时,下边这一节就会跟着内收,最终和上边这一节折叠到一起,从而收入到机身侧面一个狭小的空间。
当然了这种起落架就必须是粗壮一点才行,最终达的效果,却让人惊喜,因为起落架是从侧面展开的,无形中增大了主轮的距离宽度,达到了2.88米,减震效果相当不错,可以让米格23在极其粗糙没有经过整理的跑道上起降。
这还不算,为了减重和节省空间,起落架横向的支撑腔,也就是上半节和下半节的连接位置上,还塞入一个冷气瓶子。
整体让飞机的重量变轻了不说,还合理地利用了飞机内有限的空间。
米格23的机轮使用的高压无内胎轮胎,而且起落架都安装有防滑刹车装置。
为了提高机轮的刹车以及轮胎的使用寿命,还贴心地在机轮上装了一个小风扇给机轮降温,这还不算在主机轮上的轮毂的侧面还安装有三个温度控制器,外加一个易熔塞。
如果是两个温控器坏掉了,必须换了以后才能使用,如果三个温度控制器同时损坏,那么侧面的轮胎就必须全部换掉了。
而这个易熔塞就是一个轮胎最大过热的温度上限,当机轮的温度攀升到一百三十度摄氏度的时候,易熔塞就会熔化,到达一百四十三摄氏度的时候,易熔塞就会完全熔化掉,这个时候就代表着轮胎会彻底的报废。
所以这个蟹爪式的起落架的设计非常的好,就连西方也没有挑出什么毛病的。
要知道米格23作为一款优秀的战斗机,被抹黑的都不成样子了,唯独这个起落架没有挑剔。
好了,到这里,题主的问题算是回答完毕了,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米格23的优秀之处。
而且有很多资料都会说米格23很多都是西方国家的技术,我们看是不是。
米格23的优秀之处。
话说美国一个叫威尔.沃德的人,特别的喜欢米格23,他曾经是美国空军4477测试与飞行中队的一员,他亲自驾驶过的飞机就有六十多种。
为了证明米格23的优秀,他威尔.沃德制作了一个半小时的视频,就详细地说了米格23的一些问题。
那么作为一名驾驶过几十种飞机,而且亲自驾驶米格23的飞行员,他说的话,应该实际一点。
首先我们来说说米格23的进气道的问题,很多资料都说这个进气道其实是抄袭了F—4的设计。
那么这个说法,威尔.沃德就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我们都知道米格23光从外表来看的话,确实和F—4很相似,包括能力也差不多。
其实F—4和米格23从进气道获得空气数量是完全不同的。
米格23的进气道安装在机身的两侧,是二元四波系,有三级斜板,最后一级斜板还开有附面层吸除孔。
分流板和可变坡道,可以管理机身上紊流边界层的气流。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做到气流在进入发动机前做到减速,从超音速到亚音速。
我们都知道,在寒冷的天气,猛吸一口气,和缓缓吸入一口气的不同之处,猛然吸入会刺激肺部的,而缓缓吸入就没有太大的感觉。
这个原理放在飞机发动机上也一样,速度太过高的空气进入到发动机里,会对发动机进行撞击,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效率。
再有就是经常被提到的变后掠机翼。
米格23是第一次使用掠机翼的,使用了这个技术之后,米格23会有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机翼使用小后掠之后,使米格23有了最大的升阻比的提高,在巡航的时候,会加大米格23的航程,而作战半径也超过了一千公里。
第二个特点,使用机翼小后掠,升力系数变大,那么米格23起飞和着陆的性能变得更加的优秀了。
米格23的起飞滑跑可以做到六百二十米的距离,这个数据仅仅占据米格21的77%。
而着落的距离变成了八百一十米,仅仅是米格21的85%而已。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就知道了米格23改成舰载机的潜力将是巨大的,就算是不改成舰载机,对于航空兵的机动能力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提升。
第三个特点就是,飞行速度的变化范围变大。
低空飞行时也可以做到超音速飞行,在高空六千米到七千米的高度攻可以击到空飘气球,还能用五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行。
这其实就是多用途战斗机的一个雏形。
所以米格23的升级空间相当大。
第四个特点,改善了阵风响应的特性。
要知道飞机在低空高速飞行的时候,飞机在乱气流下升力会变小,保不准就要击毁人亡,而使用了大后掠飞行的话,飞机就可以保持平稳飞行。
这也是为什么,米格23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低空横穿了四个国家的原因。
其实变后掠翼技术,也带来了结构重量的增加,让飞机正常起飞的时候,重量可以达到十五点六吨的样子。
再有就是米格23的舱盖。
米格23的座舱盖可以转开57度,而且还能做到微开一百毫米。
前玻璃是十九毫米厚的硅酸盐材料,而两边却是十毫米的耐热有机玻璃,舱盖的两侧安装了反光镜,头部有一架潜望镜。
在舱内还铺有导电膜,用来防止结冰,比老式的酒精防冰系统要好用很多。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能有效地减少维护飞机的工作。
舱盖第一次采用了未上锁指示系统,开盖后指示灯会亮起,关上舱盖指示灯会熄灭。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改动,但别忘记了,如果米格23在空中高速飞行的时候,舱盖如果没有关上的,盖子可能就要被掀飞,保不住就要出现飞行事故的。
最后就是性能优良的发动机。
米格23采用的P29—300双转子涡轮喷气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是在P11—300和P13—300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进过来的。
这种改进对压气机,燃烧室和家里燃烧室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最终提高了涡轮的前湿度和加力温度,海平面的推力直接就攀升到了十二万两千六百二十五牛,推重比更是达到了6.5,比米格21的发动机提高了近30%的力量。
我们说飞机的核心是什么,不就是发动机吗?所以米格23的发动机在大幅度提升之后,它的性能差了都不可能的。
至于发动机使用的压气机更是达到了十一级,光喷油嘴就达到了十八个。
而发动机的启动时间是小于四十五秒的,这在作战中是相当可贵的一点。
这款P29发动机的对飞行员的限制很少,可以放开手脚使用发动机,做出自己想要做的动作。
这一点就要归功于发动机的自动保险装置多,不需要飞行员自己在做动作的时候,手动去设置这些东西。
所以米格29使用的发动机相当的先进,关于这一点,文章之前提到的威尔.沃德在视频里说过,这款发动机是最好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之一,相当可靠。
设计的结构不仅简单,反应得还快,前边加了油门,后边就能感觉到飞机速度的提升,这一点比他驾驶过的其他飞机要快很多。
其实这一点很重要,飞行员在作出战术机动的时候,就需要这种快速的反应,这才是飞行员在战场上获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
网友解答:
-----
米格-23的“蟹爪”式主起落架在设计上非常巧妙,采用复杂的横向折叠结构而非传统的缓冲支柱结构,在有限的主起落架舱空间内较好满足了该机在无铺装简易机场上起降的作战需求。
米格-23之所以采用如此复杂的主起落架设计与该机的总体设计有关,该机的机身较窄且采用上置可变后掠翼决定只能把主起落架布置于机身两侧,但米格-23两侧进气口之后的中央机身段被燃油箱所占据,留给主起落架舱的空间极其有限,只有一小块矩形空间,无法像“幻影”F1、苏-24、以及“美洲虎”上单翼战斗机那样把起主落架舱沿机身纵向布置,并采用向前收起的传统支柱式主起落架。
为该机设计主起落架的难度不亚于螺蛳壳里做道场。根据野史,米格设计局向全苏联航空研究机构求助后,一位莫斯科航空学院的女大学生以逆向思维提出了“蟹爪”式主起落架设计,在收放时化传统支柱式起落架的纵向运动为横向运动,解决了困扰该机的设计难题。
米格-23“蟹爪”式起落架在结构上可被分为液压收放动作筒、横向支柱、机轮与摇臂式减震单元、联动连杆等几部分组成。收起时横向支柱在液压动作筒的驱动下向上运动,同时机轮单元会联动连杆的带动下折叠在横向支柱后方,最终使整个主起落架结构收入紧凑的起落架舱内。除了具有紧凑的好处外,这种“蟹爪”式起落架展开后的主轮距达到2.88米,保证了米格-23在简易跑道起降时的稳定性。
其实“蟹爪”式起落架并不是米格-23首创的,早在二战时期格鲁曼公司的F4F“野猫”战斗机就使用了类似结构的主起落架,只是限于当时的材料技术,该机的起落架结构更加复杂一点而已。
-----
网友解答:
-----
米格-23的起落架在当代作战飞机中非常特殊,因为其主起落架采用了独创性的“蟹爪”式。说起来,米格-23的起落架设计,与该机被塞得满满当当的机身不无关系。战斗机的主起落架在起飞后出于减少阻力的考虑要进行收纳,通常来说或者收纳于机翼内,或者收纳于机身内。由于现代战斗机机翼较薄、而使用较为轻薄的起落架又容易在起降时造成安全问题,因此将主起落架收入战机腹部的设计较为流行。
但在米格-23上,这种设计偏偏遇到了麻烦:米格-23作为一种单发战斗机机身空间本来就非常有限,而复杂的可变后掠翼机构又占据了一部分上层机体,加之该机需要装配与重型战斗机相当的机载设备和武器,结果就是让机腹内卫起落架预留的空间非常狭小。为解决这个难题,米高扬设计局向全苏联的航空系统征求设计方案,最终一名航空专业的女大学生设计的“蟹爪”式起落架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
之所以称这种结构为“蟹爪”式,是因为该起落架设计并非如同传统的整体固定式起落架设计,而是在起落架的支架和机轮之间设置一个向内折叠的机构、确保机轮能够在收起时容纳进支架边的剩余空间。
由于这种结构就像螃蟹的螯一样具有两个“关节”,同时起落架放下时为“外八字”形态、如同螃蟹挥动两只螯一样。这一设计不但攻克了米格-23起落架与机腹空间之间的矛盾,而且坚固耐用、适合野战机场环境。因此,米格-23的起落架设计可以说是十分巧妙的。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米格23的起落架设计很有意思。
这是苏联第二种变后掠翼超音速战斗机。
在设计之初,米格23是非常先进的,足以和北约战机抗衡。
它强调很大的作战半径,各种速度下的优秀飞行能力,优秀的中低空性能,较为强大的雷达雷达,以及超视距空战能力。
事实证明,这些要求最终都实现了。
有意思的是,米格23设计的时候,还特别强调优秀的起降性能。
这主要是米格系列战机之前的型号,都存在起降困难的问题。
而根据米格23的设计,它的起降恐怕也会有一定困难,而且起落架设计会有难度。
米格23采用两侧进气设计,在制造中使用了大量的电子管和晶体管,导致雷达体积庞大,大大挤占了战机内部空间。加上可变翼翼盒和翼套结构、油箱和内置机炮,战机内部可以容纳起落架的空间已经很小。
当时有两种方法,第一设置一种小号起落架,以保证能够放入机身内。但是,这必然导致起落架性能的下降,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因为战机即便降落时,其实速度还是很快的,尤其是米格23最大起飞重量为18吨,非常沉重。可以这么说,使用小型起落架,是变相的送死行为,很容易出大事。
第二就是使用新概念的起落架。
当时苏联向航空界普遍征集方案,意外的是,一个航空学院的女大学生提出了一个方案,非常又创造性的采用特别的蟹型设计折叠起来。
主起落架的设计较为复杂,资料中这么写:主轮摇臂式减震支柱被安装在一个八字形支架末端,在收起时八字形支架向上运动,减震支柱同时向下折叠,实现了最小的投影面积,能完全塞进空间有限的L形主起落架舱中。这种蟹式起落架展开后,主轮距达到2.88米,保证了米格23在简易跑道起降时,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这种设计解决了机身内空间不足的问题,而且满足了起落架保持基本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自然,它的外形有些怪里怪气,酷似横着走的螃蟹,所以被称为蟹型设计。
事实证明,这种设计导致起落架结构较为复杂,却非常实用,坚固可靠。
米格23生产数量不少,也参加了很多实战。它甚至还改造成米格27战斗轰炸机,用于对地攻击。
在这两种型号飞机参战的历程中,因起落架故障而出现的严重问题,相当的少,以此证明蟹型起落架是成功的。
这个发明起落架的女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就获得了斯大林勋章和一笔奖金。
有趣的是,她随后却没有成为专业航空设计师,而是成为一个普通的教师。
一说是她大学毕业后就陷入热恋,同男友很快结婚生子,一口气生了好几个孩子。
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她选择了相对轻松又稳定的教师职业。
-----
网友解答:
-----
米格23的起落架困扰了许多飞机设计师,既要安全可靠又要体积小,一位女大学生的蟹爪式设计成功的解决这一难题,精巧的设计节约了飞机宝贵的空间来装载更多的弹药和油料。
-----
网友解答:
-----
米格23是上单翼布局的变后掠翼战斗机,所以它的起落架,不能像中单翼和下单翼布局的飞机那样设置在机翼上,只能装在机身里,但是米格23是中型战机,其机身空间非常有限,还要布置发动机、油箱、机炮等设备,还有变后掠翼的传动装置等等,所以剩余空间无法布置传统的外八字起落架。后来是苏联航空学院的一位女大学生设计了这种被称为“蟹爪式”起落架,解决了这个问题,从结构上看,确实比较巧妙,与蟹爪的结构非常相似。
-----
网友解答:
-----
起落架号称战机生命的“支点”,担负着帮助战机起飞和降落的重任。前苏联时期建造的米格-23战机的“蟹爪式”起落架既是无奈之举又是惊艳之举。
米格-23是一款超音速可变后掠翼战机,米格-23的可变机翼可在最小16度到最大72度后掠角之间变化。 常规上战斗机的主起落架在起飞后出于减少阻力的考虑要收纳于机翼或机身内。米格-23改为两侧进气,在机头位置安装了大直径俯视击落雷达,机腹内空间用大量武器附件、连接结构等挤满,传统上的安装起落架就难以实现了。眼看飞机因为起落架问题不能按时完工,设计者、制造者焦头烂额,米高扬设计局突发奇想的向全苏联航空系统征求设计方案。这时一名航空专业女大学生设计的“蟹爪”式起落架完美出现。
该方案起落架结构上分为液压收放动作筒、横向支柱、机轮与摇臂式减震单元、联动连杆等几部分。为解决机身空间极度狭小问题,设计者巧妙利用联动连杆的巧妙结合来维持起落架的横向展开和折叠,收起时横向支柱在液压动作筒的驱动下向上运动,同时机轮单元会联动连杆的带动下折叠在横向支柱后方,最终使整个主起落架结构收入紧凑的起落架舱内。相当于是传统起落架弯曲又折叠了一下,从现状上类似螃蟹的腿部结构,同时起落架放下时为“外八字”形态、如同螃蟹挥动两只螯一样,因此该起落架也被称为“蟹爪”式起落架。米格-23的起落架问题就这样被十分巧妙完美的解决了。
米格-23蟹爪起落架十分坚固性和可靠性,米格设计局甚至以此研究了米格-23舰载战斗机改型的着舰测试。事实证明蟹爪起落架在战争中表现完美,主起落架支柱还能当做气动系统的储气罐。
-----
网友解答:
-----
我在明斯克上看到过米格23的起落架,和别的收起来不一样,它的是收起来,再蜷起来。
-----
网友解答:
-----
过去单发设计的飞机机身都窄,也没有现在的翼身融合设计,导致留给主起落架的空间很小。再加上苏联航空兵体制要求歼击机有一定的前线起降能力。所以对起落架的要求是相对高一点的。这种死重还是轻越好,约简单越好的。
-----
网友解答:
-----
表面上我们看到它许多失败的设计,骨子里都是登向完美或成功的阶梯,没有任何一次失败是无价值的,也没有任何一次成功是凭空产生的。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有人说“人到中年,吃饭时,最好别吃得太饱”你怎么看?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