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变得内向,胆小,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吗?
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变得内向,胆小,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吗?
网友解答:
如果你的孩子懦弱胆小、做事犹豫不决、缺乏主见......
或者他经常暴躁易怒、爱发脾气、叛逆难沟通......
这些,很可能都与你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的不当家庭教育方式有关!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或许会影响孩子一生,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在现实生活里,我相信
90%以上家长都知道这种教育方式不对,但据社会学家调查发现,有90%的父母曾经吼过孩子。
那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危害?家长们应该如何改变,
并对已给孩子造成的危害进行补救呢?
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造成哪些危害?
1、易使孩子形成自卑、懦弱胆小、没主见的性格。
如果孩子的性格内向、不爱说话,那一定是从父母那里受过伤----心理学家武志红。
父母通过吼叫的方式让孩子服从,其实并不是他真正理解了父母的意思,而是因为害怕、恐惧而服从。
在父母经常大吼大叫的恐惧下,孩子会变得胆小害怕、不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主张,表现为让家长焦虑的
“烂泥扶不上墙”
。
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大多会表现出没有主见,依附性强的性格特征,经常会埋怨自己,但却无力改变。
2、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美国惩戒与家庭暴力专家默里·施特劳斯,曾对32个国家、1.7万名大学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
越是经常打骂孩子的国家,国民平均智商就越低。
科学家曾将一个被父母呵护、包容的3岁孩子,和一个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同龄孩子一起,分别扫描大脑图形。
结果显而易见,左图是在父母温柔呵护中长大的孩子,右图是常被打骂的孩子。科学家解释,右图的黑暗区域意味着大脑容量减少,也意味着孩子的智力发育落后于同龄人。
3、易让孩子脾气便暴躁、缺少耐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一言一行都将会对孩子造成直接影响。
如果父母经常用吼叫的方式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暴躁易怒,遇到事情不会静下心来寻求好的解决方法,只会吼叫发脾气。记得曾有个朋友说——
我爸喜欢发脾气,一言不合就吼叫。虽然我曾对我爸的臭脾气极度讨厌,可我还是彻底成了他的接盘侠,甚至我脾气更臭。我觉得坏脾气是会影响孩子情商的,而且孩子不自觉就会模仿父母,将这个害人害己的习惯遗传下去。
4、造成孩子叛逆。
很多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与家长亲情淡漠,并各种抵触和唱反调,究其缘由其实很可能就来自于家长的粗暴教育方式。
他们在父母这里很少得到温柔与爱,还有认同,有些孩子在被吼叫时可能不会反抗,但到了青春期就会爆发,甚至形成报复行为。
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心理学家赫尔巴特
家长应如何改变?对已给孩子造成的危害应如何补救呢?
1、多点陪伴,给孩子安全感。
经常被吼叫的孩子都严重缺乏安全感,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一直活在胆小与自卑中。所以要想补救,首先就要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父母可以多点陪伴和亲子互动,与孩子有情感交流,让他恢复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
当孩子有安全感时,他们将充满信心和力量。
2、多给予孩子鼓励。
孩子对事物的感知通常都源于大人的反应,当他每一件事做错时,大人都对他粗暴吼叫,他们便会认为自己的错误很严重,久而久之会让他们有一种害怕做错的心理,甚至变得不敢有自己的主张。
所以当孩子在做错事情时,家长们可以换一种处理方式,多鼓励孩子尝试。比如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时,可以赞美他色彩搭配得漂亮,画得好看,并鼓励他去纸上、或黑板上去进行创作,
经常性的赞美与鼓励,可以帮助他们恢复信心。
3、给孩子做主的机会,让他形成主见。
让孩子在决策中去积累自信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他做主的机会,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早餐、看哪本书...等。
不管你是否对孩子的决定满意,都不要批评他。当孩子习惯于自己做决定而不会遭到粗暴的打断时,他就会从中获得自信心。
4、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运动可以提高压力阈值,从而提高抗压能力。
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比如爬山、跳绳、游泳等,不但可以释放压力,并可让孩子放松心情。
并且孩子在户外运动中,还能结识其他小朋友,并进行其他社交活动,有助于改变他胆怯、内向的性格。
-----
网友解答:
相信对孩子大吼大叫,发现让孩子变得内向胆小,是很多妈妈都遇到和困惑的问题,今天我们来说说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站在妈妈的角度来说,对孩子大吼大叫不是自己的本意,甚至可以说,是“被逼的”,因为孩子“不听话、任性、总是叫不听”。
妈妈无计可施之下,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提高音量,黑起脸来,恶狠狠的对孩子吼叫。这样的方式肯定是有效果的,只是这个效果却不是我们想要的。
哪种效果呢?一种效果是孩子变得内向胆小,碰到什么事情都可怜巴巴的看着你,等你的命令;另一种效果则是耳边风,孩子完全不理会你的吼叫,这种时候就是我们对抗升级,下一步有可能就是体罚和打孩子了。
实际上,两者是同一个方向,程度轻的是内向胆小,程度重的是直接把你屏蔽,当你是空气。走到这一路,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站在孩子的角度呢?他对于妈妈对自己的一些误会、缺乏沟通、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很是惶恐。
所谓不听话,很多时候是妈妈的指令不清,或者要求过高。他和妈妈总感觉有隔阂,无法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似乎妈妈也不想了解这些想法,妈妈要的是一个“听话、乖巧”的孩子,不是一个总有自己想法的孩子。
被批评教育得多了,他就会变得内向胆小,因为害怕出错,所以怎么做,他都要得到妈妈指令才能行动。
这时候,孩子成为提线木偶,妈妈发现这一点时,就得赶紧补救了。
具体要怎么做呢?
1、既然问题主要来自于沟通,妈妈和孩子就需要提升沟通。
沟通两个方向,一个是沟通的频次,经常性的沟通会让孩子有更多与妈妈表达的机会;另一个是沟通的质量,也就是说,能让孩子说出自己发自内心的话。
2、所以,沟通一定要跟提升亲子关系联系起来。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
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很多问题,表面上是各种各样的,往深层次来看,却能寻到亲子关系的这条根源。所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跟中医一样,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是对症下药,从根源来来入手。
提升亲子关系,常用的可以是陪孩子做亲子共读,陪孩子玩亲子游戏,睡前陪孩子说说话。挺简单的,只要家长愿意,都是可以做到的。要注意的是,在陪伴的过程中,我们一定是全身心投入,而不是一边陪着一边玩手机。
3、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你很伤心,是吗?你不想去那个地方,对吗?你能帮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就觉得你懂他。原来的情绪与感受就大大的缓解,我们就有机会对孩子做引导,让他走出情绪。
4、情绪好了,就很容易取得孩子的配合,孩子并没有这么复杂,他的触动点在于情绪。
好情绪触发好行为,坏情绪触发坏行为。解决了情绪的问题,孩子天然就愿意配合父母来做很多事情。
5、允许孩子说不
家长对孩子严厉的氛围中,是禁止孩子说不的,因为说不就是在跟家长对抗,就是不配合,就是不听话。这种思维方式是把问题扩大化,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而允许孩子说不,是对他的一种平等与尊重,是认可他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说不是合作的开始。这么说是因为,当他说了不,而你同意了之后。孩子会觉得自己已经获得了认可和胜利,那么做为回报,你提出的另的建议,他会更倾向于接受与执行。
所以,同意说不,却让事情往我们希望的方向前进了。
说了这么说,
最重要的还是尊重这个孩子,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可以有情绪,有自己想法,有消极的时候。当你愿意接受这一点,他就会在你的接纳中,逐步恢复到自我正常发长的状态。当然,这个需要时间,也需要你的耐心。
补充一下:对于这个问题,有非常多的家长给我在后台留言,无法分别说明,我重新写了详细的文章,想进一步了解的家长们,可以点击这个链接阅读:对孩子大吼大叫让孩子变得内向,胆小,补救方法再详解(有干货)https:\u002F\u002Fwww.toutiao.com\u002Fi6794335898633765387\u002F
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和启发,可以点赞和评论。
欢迎关注我,育儿路上有我相伴。让育儿变得轻松又自在。
-----
网友解答:
80,9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数都是被父母大吼大叫长大的,我也不例外。
大吼大叫给我造成的影响,其实已经进入我的潜意识,只是我从未意识到。去年的一件事,也让我彻底了重新审视自己,开启了一段补救的道路。
大吼大叫代代相传
我生活在一个大吼大叫习以为常的家庭,父亲是石油工人,有句话说:“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都要抖三抖”,对母亲和我都是吼来吼去。
父亲的脾气非常差,饭菜不合口味,意见稍与母亲不合,都会发脾气。我的一点小错误,都会遭来大骂或者被打一顿,小时候的我就害怕父亲回家,因为他一回家,家里就没有和谐和安宁可言。
我非常痛恨父亲的坏脾气,所以,我有意识地要做一个“好脾气”的人。
有一次在居家办公期间,视频会议正在讨论新的需求,大家产生了分歧,我已经有点生闷气。这个时候,儿子进门拉起我的手就往外走。
“爸爸在忙,你自己玩。”我试图把儿子打发走。
儿子继续拽着我的手,往外面拉,一边说:“爸爸,过来,爸爸,过来。”
“你没看到,爸爸正在工作吗?”我开始对儿子嚷嚷。
儿子开始闹情绪了,我开始对孩子大吼起来,把他推出门外,然后反锁了门。儿子仍然在门口敲门,哭了起来,我又吼了他几句,迫使他安静下来。
但是,我吼孩子的忘记关闭麦克,所以都被同事都听到了,我感觉我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场面非常尴尬。
会议提前结束后,当我去找儿子的时候,他躲在帐篷里,怎么都不肯出来。
在之后的两周内,孩子都不太愿意跟我相处,如果是家里只有我们两人,他通常还是会选择躲进帐篷里。
这让我非常难过,我想起来我父亲吼我的情景。我感觉到现在儿子的害怕,跟我小时候一样,而我吼他的样子,也跟我父亲吼我如出一辙。
冷静下来,想想当时有很多种方式避免此事,只需花我1到2分钟,为何我就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吼他?为何我会把闷气撒到孩子身上?为什么我会照搬我父亲对待我的方式对待我的孩子?
后来,我想明白了,原来“大吼大叫也是代代相传的”,孩子就跟磁石一样,父母展现什么,孩子就吸收什么,不管好坏。
养育,从来都不是父母对孩子单向的施予和馈赠,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人生旅程。
对孩子大吼大叫,会让外向型孩子从此内向,也会让内向型孩子变得更加内向和胆小,还会让一些孩子出现脾气暴躁、易怒、自我否定、自闭、自卑、厌学,提前进入叛逆期。
这种后果其实是在亲子关系中互动培养出来的,就是父母与孩子,我影响你,你影响我的过程。
大吼大叫导致孩子的内向、胆小,亦是如此,这是我们对孩子的反应亲手造就的。
意识到这点,就明白了,真正该补救的不是孩子,或者说父母根本不需要带着补救的目的去补救孩子,而是先改变自己,通过自己影响,去改变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很容易把焦点放在孩子的行为上,但是却很少静下心来,想想我们是如何影响孩子的,进而改变我们影响孩子的方式。而且,不只是我们对孩子的反应,塑造了他们的人格特质和性格, 他们在家庭中看到及感受到的,也会塑造他们的人格和性格。
我的补救之路
1. 真诚的道歉。
向孩子道歉,孩子至少会明白三件事,
即同理心、责任感和宽容。
孩子是通过观察父母来学习如何对待他人,今后孩子也会跟其他人相处融洽。
2. 以身作则
当我感觉要被激怒的时候,就是深吸一口气,先停一下,等自己平静下来后,再跟孩子去沟通,然后就要想一想孩子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先暂停一下,等等大脑。
在家里,我会把手机调成静音,然后放在别处,多看书,给孩子读绘本,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次工作电话,不迁怒任何人。
当我们能够感同身受、心平气和,那么,相应地,孩子们就能够内心平静,怀抱善意,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 清晰简单的指令替代含糊不清的命令
“把玩具收拾好”,就没有“不玩的玩具,要丢进筐子里”要清晰、明确。
4.积极示范
我不想看到家里乱糟糟的,所以我就带他一起收拾玩具,用了很长时间,他终于会自己收拾了,而不是只吼“家里乱死了,赶紧给我收拾好”,孩子其实分不清什么样子才是“收拾好”。
5.鼓励优点,淡化缺点。
每个人都需要被鼓励,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你想你家优秀,就多发现他的优点,然后鼓励他,
鼓励会像阳光,帮助孩子像花朵一样绽放。
6. 尊重他的情绪。
孩子都会发脾气,这是因为孩子尚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很多家长跟之前的我一样,认为孩子在调皮,需要被管教,经常忽视或轻视孩子的情绪,而这只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更加激动。
而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情绪,教会孩子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会减少孩子挑战父母的行为。
7.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如果不是涉及安全和原则问题,如果孩子想尝试,我会说:“你自己试试看,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告诉我。”而不是“不行,不可以,你太小了”。
我的脾气越来越好了,工作上蒸蒸日上,家庭也很和谐,我学会沟通的技巧,学会了感同身受,我学会同理心,再也没有吼过任何人。
儿子懂事,有礼貌,人见人爱,会自己收拾玩具和绘本,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大多数行为没有人刻意教他,完全是是影响。
我也从心里原谅我的父亲,不再把自己一些性格缺陷归咎于他,我理解他当时养育我的方式。我已经彻底主宰自己,包括改变了脾气秉性,而这一切都是我在与儿子相处中,慢慢习得的,
孩子改变了我,并不是我改变了孩子。
写在最后
这就是我的“补救”过程,我没有把重心放在补救孩子身上,因为我知道那只能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如何改变自己,
改变代代相传的养育方式。
所以,我们说育儿先育己,就是指的是当孩子出现问题,不要只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仔细想想我们怎么对待孩子的,以及如何改变,那才是真正寻找答案的地方。
最后,孩子是生活赐予我们的瑰丽珠宝,我们可以选择将之打磨出夺目光华,亦可任其黯然失色,请为你的孩子做出改变,现在还不晚。
-----
网友解答:
有一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家长能深刻理解这句话,你就会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你对孩子粗鲁的管教行为了。如题主所问,既然以往对孩子大吼大叫让孩子变得内向和胆小,现在该用什么办法改变呢?下面我给家长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深刻反省你的育儿观念。
我们都知道观念决定行为,如果你的育儿观里没有尊重孩子这一条,你可能随时以老子(老娘)天下第一的丑陋观念,随时对孩子动粗。你必须要清楚一点,你的简单粗暴恰是导致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的根源,当孩子害怕你的吼叫时,随时会做好自我保护,时间长了会让孩子胆子越来越小,不敢随意说话,不敢尽情展现自我。
第二,家长成为情绪的主动管理者。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人常见的两种情绪表现,以往对孩子大吼大叫是在向孩子发泄消极情绪,而这种情绪并不能让家长自己带有好心情。与其这样,为何不能用积极情绪去面对孩子呢?当你微笑地看着孩子时,会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她)的欣赏或赞许。当你用严肃的表情盯着孩子时,孩子能从你的眼神中理解你的内心感受,根本用不着你大吼大叫。
第三,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好管教时的手势动作。
既然以往家长养成了缺乏耐心,且易烦躁的坏脾气,那不如在管理孩子时多用一些手势辅助,比如看到孩子在家里大喊大叫,就约定暂停手势。如看到孩子在床上、沙发上、客厅地板上乱蹦乱跳时,约定好马上停止手势等。多一些肢体语言的辅助管理,容易让孩子马上知错并停止胡闹。
第四,用温和的语气和孩子聊天说话。
有些时候,家长如果心态变糟糕了,很可能和孩子说话时随时用那种生硬甚至是大嗓门去吼孩子,这对孩子来说内心是非常恐惧的。与其这样,倒不如用温和的语气,蹲下身来,或弯下腰下,目光和孩子平视说话。说话时再面带微笑,极容易让孩子内心感受特别舒适,这样就拥有了心理安全感。
第五,鼓励孩子根据场合与时机大声说话。
只要你降低了高分贝音量,也改变了大吼大叫的习惯,你会发现孩子胆子会一天比一天大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孩子根据场合大声说话,也可以结合平时带孩子阅读时,利用大声朗读,有节奏朗读,或者互讲故事等环节,让孩子学会掌握适合的音量说话。请家长记住,孩子需要你协助。
第六,利用亲子游戏时间锻炼孩子冒险精神。
想让孩子突破胆小这一瓶颈束缚,就需要爸爸平时多陪伴孩子,多做一些亲子游戏。比如户外运动时的攀爬,或者做一些器械活动,或者组织孩子和玩伴一起做一些小比赛的游戏,通过孩子参与其中,爸爸适当鼓励,会让孩子自信心不断提升。再加上平时多鼓励与肯定孩子做事,会让孩子不断突破自我。
以上几点建议,希望家长认真阅读和思考,好爸爸好妈妈好心态,孩子的童年需要快乐与幸福感,而这一切都掌握在你手里。做一名睿智的爸爸或妈妈,你需要有一颗童心,需要不断学习育儿知识,做科学育儿的父母自然会容易养育活泼健康的儿女。
-----
网友解答:
对孩子大吼大叫,造成的结果有两个极端:
1、孩子胆小懦弱,性格内向,不自信,注意力不集中。
2、性格暴躁,反复无常,无法沟通,乱发脾气。
假如我们不改变现状,这种教育带来的伤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
我们教育孩子,目的不是让孩子怕我们,而是引导孩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养出一个自信快乐的孩子。
多给孩子一些爱,多鼓励孩子,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夫妻关系和谐,家庭没有语言暴力,有耐心好好说话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耐心好好说话的孩子,自信快乐的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成功!
我同学是一个心理医生,碰到过这样的病人。
一位年轻人去医院去看耳鼻喉科,检查自己最近总是耳鸣的原因,但是没有查出任何疾病。
主治医生建议他看看心理医生。然后接受心理咨询,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回顾自己的童年,泪流满面,他的父母关系不好,经常闹离婚,有时候一个晚上都是吵闹声,他根本无法入睡,经常在被窝里偷偷的哭泣。
父母没有一次是协商的语气谈话的。他长大一些,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家庭氛围,无论父母怎么吵闹,甚至有肢体冲突,他还是会平静地玩自己的。
到上学的时候,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和老师或者同学交流的时候,经常跑神。
到长大一些,发现自己经常耳鸣,很烦躁。
我同学告诉我,经常碰到类似的病人。基本上是在小时候,家庭的不和谐引起的。
我看到一个儿童教育频道,这样形容儿童。当他们被爸妈大声骂的时候,他们的潜意识,就会
自动关闭掉一部分的听力能力
。好像是忘记不愉快,过一会又找爸妈玩。
表面上是不记仇。实际的伤害隐藏在心里面。
这样就会影响他的专注力,导致在上学专注听课和学习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我们都知道对孩子大吼大叫,这样教育不对,但是在当时也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的。
有一次周末我在家里陪儿子,儿子6岁了,在小区里面玩耍,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一起回家,刚刚进入家门,儿子兴奋的举起一个小汽车玩具,告诉小姨,送给小弟弟一个玩具。小弟弟是我妹妹的儿子,才2岁。
小姨说哪里来的啊。儿子高兴的说在小区捡的。
小姨说,不要捡地上的玩具,不卫生,不要给小弟弟。
我让儿子丢掉,他不丢,我就暴力夺走了,他大哭着说“好好的玩具为什么丢啊?
我大声训斥他“小弟弟不要,你长大了,不要乱捡地上的东西,之前已经告诉你。”
”他就是大哭,和我吵闹,我拿起拖鞋打他,还是哭泣。
中午吃完饭,他小心翼翼的打开房门,看看我,我没有理他,关上门,不到5分钟,又小心翼翼的打开门。我让他进来睡午觉。
他的眼神看得出,很怕我打他,我脱掉他的裤子,看看他的屁股,没有留下痕迹,心里一丝安慰,后悔不应该打他。
等他睡着了,我听到他还在抽泣的声音,看看他,应该是做噩梦。
我好内疚啊,不应该打骂,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等气消了,再教育他。
后来发现儿子说话的语气,喜欢训斥别人。
我告诉老婆,应该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
家庭和谐,有耐心好好说话的父母,养出自信快乐的孩子。
很显然,家庭不和谐,或者对孩子大吼大叫,不仅仅会破坏我们现在的幸福感,而且还会伤害到下一代获得幸福的能力。
电视节目采访一位心理学,关于家庭教育:家庭和睦,夫妻双方有耐心地教育孩子,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风水。
我堂哥性格温柔,说话慢条斯理,和我堂嫂关系很好,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大吵大闹,他们家里购买什么东西,我堂哥都是征求堂嫂的意见,比如大到贵重的,购买房产,汽车。小到今天吃什么,家里买什么日用品等等,他都和嫂子沟通,协商一致之后,才会付诸行动。
邻居经常笑他
“妻管严”,
缺乏男子汉的气概,没有一点大丈夫的权威。他听到这样的话,只是笑眯眯的,然后回应:不能我一个人做决定,夫妻相互尊敬,家庭和谐第一。
过去许多年,他们夫妻一直
和和睦睦,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而嘲笑他的那些人,家庭出现许多矛盾,有的甚至离婚了。
我认识很多关系很好的父母,把孩子培养得很好。
在我们小区里的一个邻居,王小明,今年16岁了,从小到大很优秀,标准地“别人家的好孩子”。他爸爸妈妈关系很好,相互尊敬,从小对他的教育,也是以沟通为主。
夫妻两个面对他同样有足够的耐心。从小跟他说话,都是使用“请”“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
假如他在某个方面欠妥当,爸妈不会劈头盖脸地大吼大叫,都是温和地说:
“你好好地想一想啊,咱们之前怎么约定的来啊?”
或者“我不建议你这样做的理由,因为什么原因。”
然后会很认真地去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规矩,然后把自己的观点非常客观地呈现给他的孩子,最终会给孩子留下独立的思索以及权衡的空间。
自从这个男孩儿童时期,父母就以这样的方式跟他沟通。现如今,这个男孩成长得非常顺利,非常阳光上进,心理素质也很好,无论在学校内外参加什么比赛,没有因为“情绪不稳定”而掉过链子。
这隐藏的心理学逻辑就是:当一个孩子从小就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关心和支持,并且没有必要担心被责骂,并且信任爸妈对自己公平合理。
潜意识里面促进大脑发育,不会让大脑以恐惧和干扰的信念占有。
这样才能给他全部的心事,放在学习上。
有时候,家庭教育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有耐心地好好沟通,真的太重要了。而不是大吼大叫的杀伤力,施压孩子导致心理很沉重。
正如《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所说的: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一位好朋友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父母亲重男轻女,接连生了3个女儿,爸爸一直想要一个儿子,但是第四个出生了,还是女儿,爸爸很气愤,因此不愿意看她一眼,也就懒得给她起名字,直接叫“老四”。
老四从懂事开始,心里很清楚爸爸不喜欢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为了讨好爸爸,看着爸爸的脸上做事,表现非常乖巧。
每一次爸爸干完活回家,她第一个拿这个,那个递给爸爸。就是为了让爸爸喜欢自己,但是这样也没有挽回爸爸的心。还是遭到爸爸的嫌弃和大声吼骂。
这个讲述人的好朋友就是老四的大姐姐,目前她们已经儿孙满堂了。但是无法忘记家庭带给她的严重创伤。
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好好沟通,也许只要我们转个观念,放下心中的执着。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我们压低声调、放慢语速,心平气和。
大吼大叫,很容易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
因此,为了我们家庭的幸福,又为了孩子的命运,我们要求自己有
耐心地好好沟通
这件事,成为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比如:
每次当你情绪失控的时候或者口无遮拦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深呼吸。
如果依然无法控制,那么就暂时离开一下,等自己的情绪完全调整好了,再去面对孩子和爱人。
尽可能地就事论事,不要轻易乱贴标签和翻旧帐;
说话的时候尽量放低一些声音,不要扯着大大的嗓门;
心平气和,放慢语速的沟通。
只要不是原则的问题,就避免和家人争辩。
看到一个电视家庭教育的节目,主持人放一个我们很熟悉的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
周星驰主演的零 零发,因为自己怀才不遇,心里非常窝火,回家就向老婆大呼小叫。
老婆说:“我也没有得罪你啊,你为什么拿我当出气筒啊?”零 零发回答:“因为我跟你很熟啊!”
这句真心话,直接戳心窝了。相信许多人都会掉进这个误区里面。
总是在自己最爱的,也最爱自己的人面前,言语粗暴,肆无忌惮,最终让人伤透了心。
正常的逻辑应该是:
正因为你是我的亲人和家人,所以才更要有耐心地好好沟通,且行且珍惜!
以下是现场观众的真心留言,分享给大家:
1、那么及时 来提醒我好好说话了,感谢。为了宝宝也要收收我的脾气了。
2、看到这样的节目,父母好好说话真的很重要,已经把这个节目分享孩子爸爸了,希望他也可以明白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
3、父母言行对于孩子的影响力远比我们所以为的还要大,相信爸爸看了之后也会有所思考。
4、你为什么总冲我发火啊?“因为我跟你熟啊”悲哀而又现实
5、我从小,我爸就在我跟前说,你是多余的,说到我上大学。
如今他还对我说:我以为你不懂爱别人,没想到你还会爱自己的孩子,他不给女儿爱,还幻想索取爱,还嫉妒我爱孩子,难不成我再让我的孩子也感受不到爱吗?
其实我真的不会爱孩子,我一直在看书,
6、其实我们能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时脾气有所欠缺,就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我们可以先给自己制定个时间段,慢慢地去控制情绪。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好好说话我们都可以的
7、“因为孩子,让自己重生” ,真的很棒。有时候感觉孩子就是来改造我们的,帮我们弥补上一辈养育过程中的遗憾。
8、父母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 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9、儿子注意力集中,今天才知道原因 。
以上是我的分享,感谢阅读,感谢关注[祈祷]
你怎么看啊?
图片来自网络。
-----
网友解答:
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影响不止是内向和胆小,补救的办法只能说是亡羊补牢,尽力为之。
孩子还没出生时,我们都决心做一个温柔的爸爸体贴的妈妈。结果,当孩子降临到这个世上,一起共处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样子,什么专家说的、育儿书上写的都抛之脑后。
我们开始因为他没有好好吃饭对他吼叫,因为他没做完作业对他吼叫,甚至只是因为自己情绪不好便对他大声吼叫。
殊不知,你的一时发泄,会对孩子造成至少三个危害:
1、破坏孩子的大脑发育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创始人劳拉·马卡姆的研究,大喊大叫会破坏他们的大脑发育。
比方说,如果孩子的精神是舒服的,大脑的神经传递素通过释放舒缓的生物化学物质做出反应,孩子的安全感增多;而当经常面对大喊大叫时,大脑释放出的生化物质也会相应产生负面反应,譬如战斗、逃跑等意识。长此以往,将严重不利于大脑的发育。
2、影响孩子的性格成长
大喊大叫会培养出两种性格截然相反的孩子:
懦弱胆小;暴躁易怒。
在父母的高压下,
有的孩子会变得胆小害怕,对于明明会做的事也变得不自信
。这种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也会变得没有主见,面对事情没有尝试的勇气。题主的孩子应该就是这一类 。
与此相反,
有的孩子却会效仿父母大喊大叫的样子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在这个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孩子会把喊叫当成一种正常的交流方式,而长大以后,会对不顺从自己心意的,便容易暴躁易怒。
3、破坏掉你们的亲子关系。
如果你的老板、朋友、爱人对你大声喊叫,你跟他的关系会变成怎样?换位思考,体会一下孩子面对你的喊叫时的内心。
很明显,大声的吼叫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安的,你的吼叫只是一瞬间的事,但对孩子和亲子关系将是致命的,因为你是他不安全的对象,信任感的丧失会让孩子彻底关上心扉。你会发现你与孩子的距离一下子被拉开了。
危害已造成,如何补救呢?只能说是亡羊补牢,可以从以下三点试试。
1、给孩子安全感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安全是仅次于生理的需求。
经常承受喊叫的孩子往往缺少安全感,这时候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父母一直在支持他。
2、给孩子决定权和说“不”的权利。
孩子胆小自卑,家长要给孩子自信,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
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感觉,重拾自信
。
而当孩子面对不愿意做的事情时,
不要强迫孩子,要允许孩子说“不”
,让他感受平等与尊重,慢慢地他才可能打开心结。
3、不要攀比,努力爱自己的孩子。
孩子们最讨厌听到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而大多数家长喜欢否定自己孩子,从而导致内向胆小。
这时候,就要改掉这个毛病,不要去攀比,而是要用爱用鼓励和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长此以往,孩子可以从父母的爱里汲取乐观的养分。
因为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不要指望着你一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管是安全感的给予,还是信任感的重塑,都需要时间,而这个过程,父母一定要耐心!
当你坚持下去,他就会在你的耐心中,逐步恢复到自我正常成长的状态,希望你和你的孩子都能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
网友解答:
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变得胆小内心,有什么补救办法吗?
有,停止你的歇斯底里!
有,改变你那暴脾气,直性格!
1,一个不懂教育的家长很喜欢大吼大叫,因为在他的脑子里,大吼大叫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或者说他根本就不知道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在他的意识里,吼和叫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他的父母就是这样对他的,所以他还是以同样的吼叫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你看,吼叫竟然像传染病,又像遗传病。
对这种人的补救措施是:多点读一读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让自己懂得一点教育理论,不要让自己变得那么无知,教孩子不是大声吼就是大声叫,不是出手打就是出口骂,这种做法要改一改。
2,教育不在声高,智慧的父母都是该严厉的人时候绝对选择不原谅,该慈爱的时候绝对不会凶巴巴歇斯底里,我真的很佩服懂育儿方法的好妈妈。
有些父母啊,那把嗓子绝对赛过村里的高音喇叭,教训起孩子来整个村子都听得到,对于这种习惯了扯开喉咙大声责骂孩子的家长也该歇歇了,让自己静下来吧。
3,如果由于吼叫式教育导致孩子性格变得内向胆小,有没有什么补救措施呢?有——①就是从现在开始,停止你的吼叫,还孩子自由,给孩子自主空间,让他的个性自由发展。②不要摆家长架子,和孩子交朋友,变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千万不要高高在上,更不要把孩子当成出气筒。③理解和包容鼓励孩子,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千万别来语言暴力。④把内向胆小的孩子往乐观开朗自信的方向培养。
关注我——上山亩教育,一个专注教育的号,更多教育话题与您探讨。
-----
网友解答:
您好!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我将以科学、专业的家庭教育视角为您答疑解惑。
首先,从问题中我能感受到,家长已经意识到日常对孩子的大吼大叫等不科学教育方式使孩子变得内向,胆小。
确实,日常家长对孩子的吼、叫、怒、骂、打等错误管教行为,不但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还会制造新的问题,并且影响孩子亲子关系,从而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导致孩子安全感缺失。孩子的自卑、内向、不善言谈、胆小等后期特征都随之而来。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使用以下方法,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时刻保持微笑平和的身心状态。
微笑平和,是生命成长的所需的养分。微笑平和为孩子提供了安全、自由的空间,孩子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相反,无表情脸,僵尸脸,则会堵塞孩子学习的通道。所以,请家长随时随地保持微笑平和的状态。
相信孩子。
作为成人的我们需要把孩子做为一个“社会人”来看待。要相信孩子作为一个生命内在的生长动力,可以自动自发地去处理解决好日常遇到的事情。他可以自行安排学习与玩的时间;可以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可以自己整理好书籍与书包;天热了自己会脱掉外套;天冷了,自己会穿上衣服;相反,我们千万不可破坏孩子的学习成长状态,对孩子唠叨,提醒,控制等。相信孩子,即是为孩子生命发展提供充分的自由与空间。
支持情绪。
支持情绪,指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家长首先五条件地支持、接纳孩子在当下呈现出来的情绪状态,目的是为了迅速和孩子建构起当下即时的信任关系,为后续沟通打下扎实的基础。
比如说,如果孩子放了什么错误处于慌乱状态,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告诉孩子:“好的,我们不慌。“又比如说,孩子出现了撒谎现象,家长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以利于支持孩子当下的撒谎情绪:”好的,爸爸知道了。不过我了解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现在这样去做,爸爸支持你。“
注意,我们支持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支持行为。(行为合理也可以直接支持)支持情绪并非不教育引导;支持情绪是后续动作的基础。
呵护状态。
没有问题的孩子,只有当下的状态。孩子出现任何状态都是可以的,都是正常的。根据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孩子天生的有自卑感,家长需要尊重和接纳 孩子的认知不足,身体弱小,能力欠缺的事实,尊重和接纳孩子表现出来的各种错误状况。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们微笑平和的面对孩子,支持孩子当下的情绪,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没有批评,指责。
比如说,孩子在路上遇到一只小狗,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家长这个时候,要微笑平和地蹲着孩子面前,抱抱孩子就好,其他的不用多说。孩子的恐惧自然会消失的。
.
行为示范。
孩子通过模仿学习,孩子第一模仿对象便是家长。在日常的其中陪伴互动过程中,家长需以身作则,作好示范与榜样,规避说教,要求,控制,指责等错误的陪伴方式。
如,家长每日阅读的习惯,孩子在日常生活也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日后一定会对阅读养成兴趣。孩子不爱说话,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多和孩子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事,孩子也愿意和爸爸妈妈分享学校里的奇闻异事。
协助当下。
孩子是孩子,当孩子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事,发起求助的时候,父母要做好引领,做好搭把手的角色。做到“有求必应,无求无影无终。
比如说,二年级的小朋友鞋带不会系了,家长可以及时为孩子系上,家长多系几次,孩子日后自己一定会自己系鞋带的。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您有收获。了解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系统落地的家庭教育方法,习得家庭教育的能力,欢迎关注我们。@怎么做家长
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善莫大焉!欢迎转发!
-----
网友解答:
孩子的性格如果还没到一个固化的阶段,像这样的现象是可以补救的,因为孩子的可塑性比较强,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的行为影响是很大的,对孩子大吼大叫会让孩子觉得他的行为会遭受外界的批评,所以变得内心,胆小。最后变得不敢表达!
用实际案例说事情
我机构里面曾经来过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父母异地,妈妈独自带着孩子,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比较大,导致情绪波动大。
妈妈平时无论是教育还是平时的日常交流上都喜欢习惯性的提高说话的分贝,每当她妈妈一说话,她就缩着脑袋,两只眼睛瞪着一动不动。
这样的场景我看了不下于七八次以后,在一次她妈妈来接她的时候和家长做了交流,当时这个妈妈自己根本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如何解决】
首先短时间内不要追求什么效果,因为这需要一个过程,让孩子逐步去适应。最开始的时候孩子来机构以后和其他小朋友之间就表现出了所谓的胆小和内向,我给家长说的是:“这段时间我多和孩子交流,打消这种陌生感。 ”
所以基本上从那以后每次等她的作业完成之后,我便会带着她和一个性格比较活泼的小朋友到外面的广场玩一会滑滑梯什么的。这里面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慢慢的这两个孩子成了比较好的朋友。当然在这段时间里面,妈妈一直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举止。
等到有一天,那个活泼的小孩因为家里有事没来机构,然后这个内向的孩子先是问我,说某某今天怎么没来呀,我说你去问问妈妈,你妈妈肯定知道。
然后我把事情的经过和做法与目的通过微信告诉了家长,等孩子晚上问妈妈的时候,妈妈说,某某小朋友今天给妈妈发消息啦,家里有事,已经说好了约你星期天一起去吃肯德基。孩子听了非常高兴。
当时这件事情的两个家长是真的约好了,就从那件事情以后,这个孩子就很大胆的会问妈妈一些事情,也不那么胆小怕事了。这整个过程其实挺感性另外一个家长的配合的。
我想说的事,通过某件特定的事情改变孩子的内在看法,一件事可能就够了,但是家长本身的行为习惯要注意,不然孩子可能好了也会又变回去。所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
网友解答:
新妈认为:
我们常常在情绪失控时对孩子吼叫,事后又懊悔不已,然而下次却依然如此。我们很快可以恢复正常,但孩子却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吼叫中,轻则变得内向胆小、安全感缺失;重则身心受损,引发心理疾病。
作为父母,我们对此要负全责。
一方面
,我们要
真诚道歉
、
接纳孩子情绪
和
无条件的爱
,修复孩子内心创伤。
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
提前做准备
、
心理调整
和
按暂停键
,控制自己情绪,防止我们再次对孩子吼叫。
一、大吼大叫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对孩子大吼大叫,不过是父母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根本没有任何教育意义。
吼叫是一种语言暴力,当孩子遭受父母吼叫后,表面上他们好像安静听话了,实则内心安全感、对父母的信任感都在逐渐流失,内心充满了恐惧、无助和不知所措。日积月累,容易胆小怯懦和自我否定,形成讨好型人格。
已有心理研究表明:
成年人很多心理阴影,大都是来自幼年时遭受的语言暴力。
美国儿科学会(AAP)的研究表明,朝孩子大吼大叫的后果,跟打骂、侮辱孩子一样,都会提高应激激素水平,从而导致大脑结构发生变化。
大吼大叫,真的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二、3招修复大吼大叫对孩子带来的伤害
1. 真诚道歉必不可少
很多父母事后会有懊悔,他们会通过其他途径表达对孩子的一丝愧疚,目的是为了告诉孩子:我们是爱你的。这就好比给孩子
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
,没有任何意义,孩子内心那道伤口已经在发炎流脓了。
这时候,
对孩子说
1
句对不起比说
100
句我爱你更有用。
我们对孩子
道歉的意义
,不仅仅是为了
修复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也是教
孩子一个道理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言行负责,做错了事就要承担后果,就要道歉。
我们应该丢下所谓的面子,真诚地给孩子道歉,取得孩子的原谅。
正如作家大J说:父母对孩子说对不起这件事,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它能够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说错,能教会孩子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教会孩子如何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
2. 接纳孩子情绪
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仅仅是
理解孩子的感受
,还应该包括站在孩子角度上,
理解孩子背后的动机
。
上次我们一家三口逛商场,途中我去洗手间,回来后,两岁的儿子就一直哭闹着说:不让妈妈去洗手间,妈妈不可以去洗手间……我耐心地说:“看得出来妈妈走了你不开心对吗?”儿子看我理解他的感受了,停止了哭,然后说道:“我不想妈妈一个人去,我想陪妈妈去,我可以保护妈妈。”
真的,
孩子很多看似无理取闹的情绪行为,其背后的动机都是好的
。和孩子相处过程中,我们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观察他们背后的动机。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重新认识孩子了。
我们与孩子共情,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被我们完全接纳,孩童时期两大主要需求(即
归属感和确定自己的重要性
)才能得到满足,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3. 无条件的爱
经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他的内心是极度自卑和没安全感。修复孩子内心创伤的过程,也就是给孩子重建安全感的过程。
有句家庭教育格言:安全感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孩子能够从一个稳定的家庭中,体验到一种安全感,那么这将有助于他们应对来自校园内外的种种挑战。
安全感的重要性,大家不言而喻。
那么如何
重建孩子安全感?
从现在起,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就好。不是孩子达到了你的要求你才爱他,而是孩子做着他自己,你却一直爱着他。
正如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曾说:无条件的爱和接受是指坚定地爱和接受某个人,而不取决于当时的条件。”
三、防止我们再对孩子吼叫,分三步走:
1. 提前做好准备
思考总结一下,孩子会在哪些情况下让我们情绪失控,对他们吼叫?除了吼叫我还可以怎么应对?为以后我们可能会被激怒的情况做计划和准备。
事先做好心理预期和应对之策
,等下次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不至于让我们猝不及防怒火中烧。
很多时候对孩子吼叫,是因为当时的情况我们无能为力,只能
通过吼叫压制孩子
。当我们心中有应对之法,自然就不会再对孩子吼叫。
2. 心理调整
作为父母,我们容易混淆孩子哪些需要我们负责,哪些不需要我们负责?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我
们不需要对他们的情绪负责
,
我们需要负责的是在孩子表现不好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孩子无理取闹发脾气时,我们需要负责的是,让自己保持冷静,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学会正确的情绪宣泄。
3. 按暂停键
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提出
“冷静期”
概念。
当你忍不住想要对孩子大吼大叫时,试着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做几个深呼吸,慢慢放松下来,然后给自己两秒钟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这样?我的想法符合事情的真相吗?或许这些想法只是我的理解,而不是事情本身?
按暂停键,可以让我们从当下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冷静思考
。而思考,可以让我们恢复理智,不至于被怒火控制而吼叫孩子。
结语:
教育专家陈鹤琴曾说:孩子幼小的心灵极易受到挫伤,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用温和的方式,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我们是爱之深,责之切。有时候,我们被外相迷了眼,孩子不是不听话,而是在表达他们的诉求和想法,只是用了一种错误的方式而已。
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不要让我们的吼叫声,迫使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
网友解答:
不要企图改变孩子的性格,即便你知道错了,但强行扭转孩子的性格,只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性格是平衡心理的外在表现,您说孩子内容、胆小,实际上孩子用这种习性来保护自己:
如果我内向一点,胆小一点,我就能继续忍受父母对我的大吼大叫而不至于崩溃。
简单点来说,孩子在用内向胆小,让自己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这份你所不喜所懊恼的内向胆小,恰恰是他觉得安全的,一个事实是,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孩子安全感,成为孩子的安全岛,那他就只能依靠自己。
如果强行改变孩子的性格,那就相当于把他最后的自我安全感都摧毁。
与其改变孩子的性格,不如发挥其内向的优势,当然,前提是家长必须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
内向的孩子,通常会比外向的孩子专注,更安静更坐得住,这就是他们的优势。
不妨借题发挥,让孩子在一些安静的项目上发展。
-----
------------------
推荐阅读:
林黛玉临终前对贾母说:“老太太,你白疼我了!”这话什么意思?
上一篇:0~6个月宝宝该如何护理?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