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速度和准确率?
如何提高孩子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速度和准确率?
-----
网友解答:
-----
我是领悟教育,教书育人是我的坚持。
刚好看见我班的孩子在学20以内加减法,发觉有的孩子还用手指在数,就用了凑十法告诉他们,不用逐一逐一去加了,直接用凑十法就可以了。并且列了一张凑十表:
一年级的小孩记忆力还是可以的,部分孩子的口算能力也很强。对于数学方面天赋不够的孩子,死记硬背也是一种办法。当年我的孩子就是背熟20以内加减法的,现在的口算能力还算不错。有时候用语文的方法学数学也适合,但是数学还是以掌握方法和开发思维为主。要因人而异去运用各种方法。
数学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持之以恒去做心算速算练习,我的孩子坚持了几年这种口算速算练习,数学计算速度已经比同班同学快很多了。
学习是漫长的,只有坚持练习,不断突破,才能有更大的突破!家长不放弃,孩子不灰心,任何数学难题都可以攻破!
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请您点个赞,谢谢!
-----
网友解答:
-----
感谢题主提的这个好问题让我产生回答的冲动。马上放寒假了,时间充裕了一些,我也来试着回答一下。虽然我是一个老师,但是水平有限,说得不对的地方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我一直都是上数学课,学生时代自己也一直喜欢数学,数学成绩在班上也一直最好。先说说我的学习经历吧。八十年代我4岁时家里发生了一场火灾,老家的木屋被烧得片瓦无存。家里一直特别穷,同龄人都是6岁上镇上的学前班,我一个人等到了7岁直接和同龄人一起上我们镇上的小学一年级。没办法,那时上学要学费,并且学费有点贵。但是挺奇怪,我读书时虽然没有人辅导,父母从来也不管我的成绩,但是我只是开始一个月不太适应之外,后面成绩越来越好。学期结束时就在班上考了总分第三名,第二学期结束之后总分全班第一名。到了小学二年级之后就一直是同级中全镇第一名,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中考时家里穷就没有读高中,以应届毕业生超了分数线几十分的成绩考上了中师。工作后找到机会又去读数学专业专科、本科,攻读纯粹数学专业研究生。我结合自己学习的经验和当老师的经历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背。
可能很多朋友有点失望:靠死记硬背算什么本事啊!但是我现在回想我的经历真的是这样。小时候特别喜欢背书,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能倒背如流。那时候特别喜欢一口气不换气就把一篇课文背完,真的是死记硬背。但是效果就是好,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有些课文都还有印象。死记硬背比理解记忆也有优势,就是多年都不会忘。理解记忆是背得快也忘得快。死记硬背是背得慢也忘得慢。背公式,背20以内加减法,背乘法表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是让孩子理解记忆记得让孩子常复习。因为背得快忘得快,开始一段时间要每天复习巩固。坚持一段时间后再改为几天一复习,一周一复习,一月一复习。我记得我母亲只读过小学一年级,但是60多年了她现在都还能背得一些那时候的书。这都是死记硬背的功劳。背得准确熟练,当然能让孩子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只是死记硬背太费时间了,小学还行,中学就做不到了。我到中学只能做到熟悉每一篇文章,做不到倒背如流。只能选背重点文章,熟读全部课文。但是也比其它的同学背得多记得多。所以成绩一直第一。反正我后来读专科本科都是班上第一名。考研究生总分也是第一名。只是专科本科研究生也做不到倒背如流,但是天天复习。
学习的天敌是遗忘。熟读背诵我认为是有用的。记得我的一个很历害的大学老师说过:记忆力是一个人才华的主要方面。我觉得有一定道理。我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不是天才。很多东西你背得了记得了肚子里才能有货,有货了才能思考。概念什么的都不清楚,脑子里材料都没有怎么思考?
以上是我的一点经验,不对的地方请朋友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
网友解答:
-----
我是一名初中教师 同时也是奥数老师带过几年比赛,个人认为所谓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孩子的思维所以凑十法也好心算也好笔算也好只是路径不同而已,首先不论哪个方法自己熟悉就好习惯就好,方法先熟练应用(速度提高上来)其次,每天练习几道题,重复练习,可能一开始错的多,慢慢就好了,关键是坚持!加油
-----
网友解答:
-----
题主好。
我女儿小学四年级,秋天就五年级了,目前计算题,无论是考试还是练习,笔算还是口算,基本上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100%正确率。
总而言之,孩子的计算能力就是一个“反复训练+熟能生巧”的过程。
我们小学时是裸入学,之前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的课,家里出了数数和10以内的加法,没有教过任何数学知识。但是我们也知道,小学阶段的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计算能力的培养,所以
从孩子一年级开始,我和孩子爸爸就陪着孩子做了这样三件事:
1、一周练习5天的口算,一
次
50道题
孩子学10以内加减法,我们就练10以内就减法;孩子学进退位加减法,我们就练进退位加减法;孩子学乘除法,我们就练乘除法……总之就是孩子学到哪儿,我们就练到哪儿,一直坚持到现在,现在正天天练小数加减法。
2、周末我们的亲子活动固定节目是“算24”
就是一副扑克出去大小王和花牌,用剩下的牌每次出4张,用加减乘除计算,结果要是24,最后谁输了谁擦地,孩子这该死的胜负欲啊,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和她爸擦地的次数明显增加了;
3、我们给孩子专门准备了一本“计算错题本”
每道错题抄10遍,每个月把所有的错题集中在一起,再加上同类题凑够100道进行考试(这个工作是我和孩子她爸来做),如果同样的错再犯,每道题抄50遍,我女儿吃了一回“抄50遍”的亏后,就再也没有犯过同样错误了。
作为家长,我认为陪着孩子苦练计算,就是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要把最基本的加减乘除,练成一种本能。
往小了说,孩子在考试的时候能节省很多答题时间;往大了说,其实数学思维的最底层,不就是计算吗?
我是猫太后,四年级小学生的娘,尤其擅长陪读,欢迎探讨。
-----
网友解答:
-----
复杂的问题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能解决,一个字,背。背至滚瓜烂熟即可。
口诀如下图。
-----
网友解答:
-----
数学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想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必须要经过,数与量的相结合,来理解数的含义。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就会接触凑十法和破十法的练习。
我在班上教孩子计算之前,会让孩子理解每一个数字的含义。比如说15,我会当着孩子的面用实物(铅笔)把15只铅笔分成10个和5个,并把10个的那一份数好扎成一捆,并告诉她,这是一个整数10和5只散放的铅笔,他们合起来是15。然后再进行计算。
比如说15+7,把15只铅笔分成10支铅笔扎成一把,和5支散装放一旁。然后再数7支铅笔,先计算散放旁边的5和7合起来是多少,可以用凑十法5+7,给5找朋友,5的朋友是5,从7里面分出5个和旁边的5合成10扎成一把,和刚才的另一个10放一起,散放的铅笔还剩2只。然后告诉孩子一个十是十,两个十是20,用20把散装的两支铅笔合起来,等于22,那么答案就是,15+7=22,用这种方法熟练了之后,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心算。
破十法是一样的算法。
比如12-5,取总数12,把12用十支铅笔扎一把,2只散放,然后把10支铅笔拆开,拿走5支,
把剩下的五只和旁边的2只散放的合起来,一共还有7支铅笔,那么答案就是12-5=7
孩子想进行熟练的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一定要经过实物数与量的结合的练习,再加上2至10的分解和组成,会了这些才是进行心算的基础。一些老师教的简便的运算方式,孩子可以很快算出答案,但是并不理解,那孩子写出的答案是没有意义的。
-----
网友解答:
-----
多加练习,反复练习!我家小多今年一年级,老师每天要求孩子练习20道,反复训练,熟能生巧!一定会有效果的[呲牙]
-----
网友解答:
-----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20以内的加减法是以后学习计算的基础,学生熟练掌握程度对以后的复杂计算起着决定性作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口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最常用的口算方法是“凑十法”,凑十法的基础是2——10数的分成,特别是10的分成尤其重要。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破十法”,破十法的基础是10的分成和10以内的加法。
综上所述,2——10的分成是基础,一定要让孩子熟练掌握。
-----
网友解答:
-----
在学20以内加减法时,我们天天35题计时训练。每天都是这35题,每天看用时越来越少。
-----
网友解答:
-----
我的孩子酷爱算算数,每天求着我出数学题给他算,坐车时最喜欢的事情是算算数,我并没有特意去要求他背什么算数题,从没上过培训班,可是他现在6岁不到,已经自己口算出九九乘法表了。
仔细想想,可能在生活中多和他玩玩数字游戏,能有效提高他对数学的兴趣和数感。
比如小点时一起去超市,买苹果挑选时会一个一个在他面前数,数完了问问他一共多少个了。
家里来了客人,会问问他家里一共多少个人了。
经常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带着他数一数,问问他,他会觉得很有趣,数感也会越来越强,当他越来越能干,多夸夸他,他会更有自信心。
稍大点一起去超市,就会问一瓶酸奶5块,2瓶多少钱呢诸如此类的简单问题,一些小店能用现金的地方尽量给钱他去付钱,他不仅会感觉自己好能干,还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字,数学很有用。
平时玩积木,可以拿积木数个数或者分颜色形状做做数学运算,都是没有纸笔的生活中的运算,练的就是心算能力。
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算错了,千万不要打击他,告诉他正确答案和如何运算即可,他自己会吸取教训慢慢改进的,鼓励才能增进他和数字的感情。时间久了,孩子数学运算能力会很有进步。
-----
网友解答:
-----
几岁的孩子?不同年龄段,不同的计算要求。但是,学习数学的规律是一样的:
实物——图片——符号
如果没有实物的识数打好基础,直接从图片和符号开始学习数学,这个孩子智商再高,也终究需要补回实物的筑基工程。“三年级现象”里有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原因。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