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常山赵子龙,我乃燕人张翼德,关羽自报家门为何只用2字?
我乃常山赵子龙,我乃燕人张翼德,关羽自报家门为何只用2字?
-----
网友解答:
-----
关羽这个人心性矜高,狂傲自负,自尊心特别强。他在不同场合、不同地位的情况下,自称也各不相同,也反映了他的心理状态。
咱们来看看关羽的几次自称。
1.姓关名羽
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中,初遇刘备和张飞,关羽的自我介绍比较详细。
回目: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关羽向刘备和张飞介绍自己,“吾
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
,河东解良人也”。他还明确承认,自己是个正在被通辑的杀人犯。
关羽说的这么详细,是把刘备和张飞当兄弟,将自己的情况坦诚相告。“长生”这个字,是关羽唯一一次告诉别人。
2.小将
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回中,关羽请命出战华雄,自称为“小将” 。
回目: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被吕布麾下猛将华雄所阻,连败数阵,众人正在挠头,关羽请命出战,大呼:“
小将
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关羽当时只是个马弓手,地位卑微,但他自尊心很强,又立功心切。但前面出战的一个是“骁将”俞涉,一个是“上将”潘凤,关羽的地位与他们相差甚远,于是自称“小将”。
3.关云长
在《三国演义》的第十九回中,关羽率兵拦截吕布,自称“关云长” 。
回目: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吕布在小沛被张飞击退,仓皇而逃,撤退途中又遇到关羽拦路,关羽立马横刀,大声喝道:“吕布休走,
关云长
在此!”
吕布此时是一方诸侯级别的人物,关羽的地位完全无法与其相比,所以干脆自称“关云长”。
关羽另一次自称为“关云长”是在北征襄樊的战役中与庞德对阵中,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四回。
回目: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关公随即横刀出马,大叫曰:“
关云长
在此,庞德何不早来受死?”
4.关某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中,关羽土屯约三事,降汉不降曹,见曹操后自称“关某” 。
回目: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关公被困土山,张辽劝降,答应了关羽的条件。关羽下山来见曹操,表明心迹“
关某
若知皇叔所在,虽蹈水火、必往从之”。
关羽遇到曹操时通常以“关某”自称。比如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十回中,华容道捉放曹时。
回目: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曹操兵败赤壁,误走华容道,遇到关羽率兵伏击,曹操纵马向前,与关羽打招呼:“将军别来无恙?”,关羽欠身回礼:“
关某
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5.刘玄德之弟关某
关羽对平常人也自称关某,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七回中,他与老庄主见礼,自称关某,但加了个前缀“刘玄德之弟”。
回目: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关羽挂印封金,护着两位嫂嫂千里走单骑,天晚时,到了一个村庄求宿安歇。与庄主相互见礼,关公自称:“吾乃
刘玄德之弟关某
也” 。
关羽此时正思兄情切,迫切希望找到刘备,所以在村中这样自称,应该是想获得一些刘备的消息。
6.汉寿亭侯关某
在千里走单骑过关斩将的过程中,关羽曾经两次以爵位“汉寿亭侯”做为自称。第一次是在路过洛阳关时候。
关羽护送两位嫂夫人路过洛阳关,遇到守将韩福引着一千人马,拦在关口,韩福询问,关羽回答:“
吾汉寿亭侯关某
,敢借过路” 。
关羽在黄河延津渡口,遇秦琪时也自称“汉寿亭侯关某”。
关羽在过五关后,催动车仗来到黄河渡口,秦琪拦住相问:“来者何人?”,关羽回答:“
汉寿亭侯关某也
。”
关羽以爵位“汉寿亭侯”自称,有骄傲的成份,有以势压人的成份,还能让人想到他因功封爵的来历――白马坡一战,还有以武力相威胁的成份。
7.我
关羽还曾经称过“我”,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二回中。
回目: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曹操率兵远袭刘备,在当阳一战,大败刘备,张飞喝断当阳桥,保着刘备撤退,曹操率兵紧追不舍,正在危急时候,关羽率兵从山坡后冲出,大叫道:“
我
在此等候多时了。”
比较稀奇,不知道关羽为什么会这样自称。
-----
网友解答:
-----
赵云自报家门的方式是籍贯(常山郡)+名字(赵子龙)。
关羽也可以像赵云这样说:
吾乃河东关云长!
不过关羽这么报就没有赵云的效果了,为何呢?
因为赵云在常山郡是出了名的带头大哥,黑道白道通吃的那种。史书载
“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
其中
“为本郡所举”
,就是赵云是常山郡官员公认的豪杰,在当地很有影响力。而
“义从”
是赵云的私兵,多半是跟他摸爬滚打多年的社会闲散人员,
“吏兵”
就是有编制的胥吏和士兵。
这两句话是不是让赵云带头大哥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当时的赵云最多20岁。所以赵云这样自报家门不仅能体现自己的能力,还能回忆起那段美好时光。
但关羽就不能了。因为关羽是在他们老家犯了案子跑出来的案犯
“亡命奔涿郡”,
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如果这样自报家门的话,关羽难免会想起他在老家犯下的案子。
张飞自报家门的方式是地域(燕人)+名字(张翼德),类似于现在的我是东北XXX,意思是爷打架厉害,识相的赶紧下马受降。
张飞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他老家涿县属于幽州,古称燕地,是东汉最北边的一个州,和游牧民族控制区接壤。在长期和游牧民族的对抗中,幽州人普遍习武强身,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很能打的。
关羽倒是能像张飞这样说
“吾乃并州(人)关云长!”
因为并州和幽州相邻,也是东汉北方边境上,和游牧民族控制区相邻,并州人也多产豪侠,习武成风,打架能力也是数一数二的。不过关羽不屑这样说,毕竟太掉价了。
关羽和赵云、张飞不同,他熟读春秋,是个知晓大义的“读书人”,性格较内敛,不喜欢整带地域色彩的。所以在没有官职的时候,就直接以名字自报家门,如
“关云长在此!”
言简意赅。
当他被迫降于曹操的时候,均以
“关某”
自称,不张扬,也不自卑,有理有节。当他被封为
“汉寿亭侯”
后,便以
“汉寿亭侯关某”
自称,顿觉高大上。乃至后来关羽坐镇荆州,成为一方“诸侯”时,关羽也仍以关某自称,这不仅符合关羽的性格,也符合关羽身份的变化。
-----
网友解答:
-----
事实上,关羽自报家门的方式,之所以与众不同,背后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按照三国演义中的取名方法,很多大将都是
以地名加自己名字的方式
来自报家门,比如赵云的常山赵子龙,张飞的燕人张翼德,也就是说,按照规矩,关羽面对外人时,应该自称河东关云长!然而实际情况却和我们想象的大不相同,关羽一般并不自称“河东关云长”,而是自称“关某”,这是为何呢?
事实上,关羽之所以不自称“河东关云长”,而是自称“关某”,背后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这个苦衷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关羽担心遭到羞辱
我们都知道,自报家门其实就是为了让人家快速了解你,家门报得好,能够让对方快速了解你的实力,所以自报家门是个技术活!
赵云为何会自称自己是常山赵子龙?原因很简单,因为常山在当时比较出名,而且
赵云的身份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他也算是当地的小豪族了!在赵云投奔公孙瓒的时候,云别传有过这么一段记载。
《云别传》: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
可以看到,赵云去投靠公孙瓒的时候,并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带着军队过去的,而普通的老百姓,怎么可能在身边团聚一大批人?云别传说赵云带的人有义从,有吏兵,
也就是说赵云在当地绝对很有地位的
,不然那些官兵不可能跟着赵云。而且公孙瓒在询问赵云为啥会跑来投靠时,赵云说了这么一番话,更加暗示了他的身份不同寻常!
赵云说天下大乱,他们常山人经过一番讨论,决定追随施行仁政的主公,所以前来投靠公孙瓒。也就是说,
赵云其实是常山人推举出来,带着大家起事的人
!这么一看的,我们应该就能完全推测出赵云的身份地位了,他绝对算是常山那个地方的豪族,要不然他不可能得到常山人的推举、追随,手下不会有一支军队!大家可以想想,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才会有手下,必定是有权有势的人啊,普通老百姓怎么可能!
再说了,
刘备为啥一眼就相中了赵云,而不是相中了其他人?
不就是因为赵云手上有兵马,而且刚刚加入公孙瓒吗?这种人实力不错,还没有完全臣服公孙瓒,是个绝佳的笼络对啊!总的说来,常山这地方,本身就比较出名,且赵云还是当地的小豪族,地位不低,所以他以常山加自身名字来自报家门,显得非常自信霸气
,一瞬间就能将自己的身份地位给凸显出来!
同样的道理,张飞自报家门也是这个路数,只不过张飞的家族地位可能比赵云稍微弱一点,所以效果没有赵云那么好!
三国演义开头就交代了张飞家族的路数,那便是杀猪卖酒,做小生意的。在我们普通人眼中,张飞好歹也是个做生意的,而且他家还是蛮有钱的,有庄子、有田宅,刘备起兵的资金都是他资助的,可见他生活过得不错,还是比较有地位的,但是
在主流社会中,张飞的这点家业,其实根本入不了别人的眼!
古代讲究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也就是说,张飞虽然做生意赚到钱了,但是
他的社会地位其实并不高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张飞才想着去当兵打仗挣功名,才会在结义时认刘备做大哥!很多人不是不理解吗,为啥刘关张的创业团队中,张飞出资最多,但是排名却最低,原因就在于此!
张飞所在的涿郡,和赵云所在的常山,都是非常出名的,是古代的燕赵大地,传说这些地方经常出猛人,所以只要知道对方是燕赵大地出身的人,别人都会高看一眼,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长坂桥之战中,张飞高呼自己是燕人张翼德,挑衅曹军时,曹军才能被张飞唬住!不过这种情况放在马超那边,情况就不一样了!
马超出身更好,可以说是累世公侯,所以他根本不吃张飞这一套!
什么燕人张翼德,在马超看来,不过是山野匹夫而已。当马超和张飞在葭萌关之战中相遇时,张飞本想自报家门装装样子,结果被打击得体无完肤!
原文:张飞挺枪出马,大呼:“认得燕人张翼德么!”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张飞大怒。
看到了吧,连张飞这种名声比较大的人,在面对强悍对手时,都被赤裸裸地讽刺了,若是关羽自报家门为“河东关云长”,别人会怎么看?
河东可没有燕赵出名
,关羽这么自报家门,不仅起不到震慑敌人,凸显自己地位的作用,反而会让别人看笑话,让别人以为他是一个小地方出来的。就好像邢道荣自报家门时,说自己是零陵邢道荣,谁会高看他一眼?换来的不过是嘲笑而已。
关羽出生于河东解良,出生地不出名,家室又不是非常好,所以他完全没必要以地名加姓名的方式来自报家门,
这样不仅起不到任何提升他的作用,还会使他丢面子
。相反,自报“关某”倒会让别人觉得他识大体,比较谦虚,所以说,关羽一直使用“关某”这个自称!
二、关羽担心为族人带来伤害
关羽和刘备张飞结识的时候,曾经介绍过他的身世,说他原本是良民,只不过遭到了当地豪强的欺负,被逼反抗,杀了豪强,所以才四处逃窜。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关羽才会主动地去参军,目的就是庇护自己,洗白身份。
原文: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从关羽的自我介绍来看,其实他在河东解良的地位并不是很高,要不然当地豪强也不会欺负他,而且从他能做张飞的二哥来看,他应该不输于商人阶层,
士农工商中,他应该是属于农民这个阶层
,也正是因为他原本就是地里干活的,所以他的力气才能那么大,才能使得动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
关羽杀了豪强,逃出家乡,五六年都不敢回家,他倒是跑了,可他的族人在老家不知道还要受多少苦,要是当年那个豪强的遗孀知道关羽还活着,不知道会不会拿关羽的族人撒气呢?要是刘备的敌人知道了关羽老家是河东解良,会不会去捉拿关羽的家人呢?所以说啊,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关羽,不能轻易透漏自己的出身,
一旦被仇人知晓了他就是河东解良的关云长,他的族人就很可能因此受到牵连!
三、关羽的作战方式
三国演义中,赵云的杀敌数量最多,杀敌效率最高,往往一场大仗下来,赵云就会斩杀许多的敌方猛将,比如长坂坡之战,赵云一人就斩杀了五十余员曹营猛将,可见赵云是多么的厉害!不过网络中也有不少人诟病赵云,说赵云的真实武功不咋样,他打仗都是使用的突袭作战!事实上,在整个三国演义中,
真正将突袭作战发扬光大之人,并非赵云,而是关羽!
汜水关前,华雄将诸侯联军打得不敢上阵,最终关羽主动请战,上演了一幕温酒斩华雄,令众人惊讶。而在老版本的三国演义中,
关羽上阵斩华雄,其实就只用了一个回合
,更是令人吃惊,关羽到底是怎么做到一个回合斩杀华雄的?
白马之战中,颜良将曹营猛将打得不敢上阵,强如徐晃,也只能在颜良手下撑个二十回合,可见颜良是多么的厉害,这简直就堪比吕布啊!然而
关羽出马,一个回合秒杀颜良
,令众人惊讶!这是何等的战斗力!
延津之战,曾打平赵云的文丑,再次爆发出强悍战力,力挫张辽徐晃二人,结果
关羽上场,又一次快速击退文丑
,并追而斩之,令人称羡!
那么关羽到底是有多厉害呢?人家都搞定的猛将,为啥他一个回合就搞定了呢?
从后续关羽一百回合拿不下黄忠、庞德我们可以看出,
关羽的真实武力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啊,他还是达不到吕布的那个地步啊,为啥他就可以快速秒杀那些和他同级别的猛将呢?这不合常理啊!
事实上,关羽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些战绩,主要和他的作战方式有关!张飞赵云作战,都会在阵前大声通报自己的姓名,这几乎是战场斗将的规矩了,但是关羽却不这么干,
关羽和别人对阵,经常都是不通报姓名,直接冲上去就是一刀,打得别人措手不及!
斩颜良那次,颜良刚想说话,关羽的刀就落下来了,可见关羽的作战方式是多么的狠辣!严重怀疑关羽和华雄、文丑作战时,也是使用的这种打法,要不然根本不好解释这两个高手为何会被关羽快速秒杀!要知道纪灵这种货色,和关羽公平对战起来,关羽都没办法快速获胜!
正是因为关羽的作战特点是突袭,是不大声通报姓名,所以说他在自报家门时,要么就不报,要么就自称“关某”,让别人以为他就是个无名小将而已,没啥本事,放松警惕!
结语
总的说来,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张飞自称燕人张翼德,而关羽却自称“关某”,主要是因为关羽有不得已的苦衷!一、关羽家室不如其他人,担心以地名加姓名的方式来自报家门,会受到别人的歧视和羞辱;二、关羽是罪犯出身,且跟随刘备作战过程中得罪了许多人,担心自报家门会引得别人去报复他在河东解良的族人;三、关羽作战方式乃是突袭,自称“关某”可以降低敌将的警惕心!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
网友解答:
-----
这的确是很有意思的问题。。。
有个笑话,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诸葛亮的书童对刘备说:“你是谁啊,来拜先生?”
刘备说:“吾乃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刘皇叔。。。”
不等刘备说完,书童说:“直接说人话。”
刘备说:“织席贩履的刘备刘玄德是也。”
这虽是个笑话,但来访者恐怕主人不清楚来客的身份有意怠慢,就报出一大堆名号,以抬高自己的身份,引起主人的重视,这是一般的套路。
说到家还是底气不足的表现。
就像今天许多人印一个名片,写上XXX代表、XXX会员、XXX理事等等,再加个括号副科级、副处级之类的东西。
没见过马云的名片印得啥,但只要有马云二字及一个联系方式,那就很受推崇吧。
史料的确记载,赵云是常山人,张飞是幽州涿郡人,也就是燕人。但不曾看到有史料记载每战之前,赵云大喊常山赵子龙,张飞大叫燕人张翼德。
不过呢,罗贯中这么一塑造,的确是很有派,狠人赵云、张飞的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是很经典、很成功的创作,艺术效果很棒!
但同样是万人敌的关羽却很低调,这主要是取决于关羽的身份、性格及江湖地位不同。
第一,关羽的身份。
据《关羽传》记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关羽本来名羽字长生,后改字为云长。
豹眼理解,古代也需要上户籍,户籍的名是不可以随便更改的,随便冒领、更改会受法律严惩的。但对字的要求相对低一些,改一改也无大碍。
古人一般会说,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但对字却没啥说法。
关羽亡命涿郡,英雄气短,不敢说“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也不好改头换面,于是改一下字,长生就变成了云长。而且一般人之间多以字相互称谓,除了铁杆的兄弟清楚关羽本字长生,一般人也就认为是关云长了。
这就省却了很多的麻烦。
即便是在跟随刘备四处征战的时候,关羽依然也是逃犯,不可理直气壮的报上自己的名号。
隔墙有耳,说着无心,听者有意,一旦被揭发是河东解县人关羽,那么还是有些尴尬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第二,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汜水关关羽温酒斩了华雄,可谓一战成名,天下尽知。
从此确立了关羽的江湖地位,特别是丹凤眼、卧蚕眉、枣红脸、长髯飘飘的形象,还一直戴着个绿头巾,只要一说关某,没有人不清楚是关羽关云长。
这是由于关羽在演义中很早就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决定的。
这就像马云一出场,大家看到一个很像外星人的人,他只要说“我,马云”,不必多废话,都知道他是谁。
正史中没有记载斩杀华雄的桥段,但万人阵中斩杀颜良是真实的,为此曹操上表封其为汉寿亭侯。
关羽也一直以此为荣,但毕竟离开了曹营,替刘备出力。一弄就说“汉寿亭侯关某是也”,似乎不太好,关羽多少要计算一下刘备的心理阴影面积,考虑刘备的承受力,但最好不去刺激他。
关羽在江湖上成名较早、名气较大,也是关羽直呼“关某是也”的重要原因。
第三,也与关羽的性格有关。
关羽年龄较大、比较沉稳,不像张飞那样咋咋呼呼。
也有说法,张飞也是很文雅的,能书善画,但既然罗贯中把张飞塑造成一个猛张飞的形象,再把关羽也弄成张牙舞爪的,就有类同感,缺乏艺术效果的差异性,就会有审美疲劳的感觉。
再说关羽性情高傲,而且比较内敛。他几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两军阵前,他不管你是谁,也不必让你知道他是谁,干就完了。
一般也不搭话,上来就是一刀。你乐意报上姓名,就不做无名之鬼,不报姓名,先杀了再说。
一般情况下,关羽连“关某”二字也懒得说,反正在关羽眼里,他们都是死人,知不知道他的大名都无关紧要了,也很符合关羽的性情。
总之,罗贯中这么安排很合理,小说很好看,是其成功的精彩桥段。既避免了人物形象的脸谱化,又合理的展示了人物的鲜明个性,读起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网友解答:
-----
原因一、关羽地位高,去世后被封神。比如,皇帝的地位高,说话一出口,“朕”怎么怎么,“朕”如何如何,字用的少。
原因二、赵云和张飞,性格张扬爱说话,所以在场面上自称,用的字多。关羽性格内向,平时眼都懒的睁,一睁眼就要杀人,所以开口说话,关羽金口少言,没有多少废话。
原因三、关羽武艺高强,有傲气,关羽爱读书,能把《春秋》背下来。一个自负的文化人,眼界高惜字如金。
原因四、关羽是平民出身,老家的家族,不是望族,上查无名人。关羽早年时,在老家杀了人,流浪在外,一般不提家乡。英雄不问出处,且看今日风光,说话简单明了,哪肯多废口舌。
原因五、关羽初出道的时候,多以“小将”自逊,后来大显,常以“关某”称呼。其外,关羽姓关名羽,字云长,也用关云长,用字号的称呼。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众多人物生动。关羽是关圣人,关二爷名声响亮呢!
-----
网友解答:
-----
影视剧中,赵云随着长坂坡一战成名,七进七出把曹军都打哭了,那是端的一员猛将
但是从此赵云就有了名号了,
出门就自称是“常山赵子龙”,敌军一听名号,闻风丧胆。张飞也是因为正面硬刚吕布,长坂坡前三声吼,声名远播,燕人张翼德的名号也是特别的响亮,很是好用。
但是作为三国时期最出名的人物,关羽更是被后世称之为武圣,这样牛气
哄
哄的存在,却在打仗的时候从来不自报姓名,这是为什么?
难道关羽出名到不用报名,敌军就知道了?显然是不可能的,在小说里,关羽从不自报姓名,一生奉笃行春秋事。
人生品行污点是在乡中杀人而逃入江湖。即使杀了恶霸也不光彩,就如杨志杀了恶霸牛二,同样是违法需蹲大狱。作为违法之徒出身的关羽,怎好到处宣扬提起使人产生不良联想的过往糗事呢?
来将通名!关羽这边回答:我乃解良关云长是也!对面一听,你不是杀人犯畏罪潜逃吗?还在这猖狂?待我替天行道!
于是,还没开打,关羽可能就这样被对方一阵奚落了,
关羽是个很高傲的人,哪能受得了这种奚落?自然是不愿意自报家门了。
-----
网友解答:
-----
喜欢《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三国有三不明:
关羽来路不明,貂蝉生死不明,徐庶下落不明。也正是因为关二爷来路不明,所以两军阵前基本不报号。
关羽来路不明
那么关羽为什么来路不明呢?三国演义中介绍关羽:
姓关名羽字云长,山西蒲州解良县人,因杀人被通缉逃至涿州,与刘备、张飞相识桃园三结义,汜水关前温酒斩华雄初露锋芒,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名声大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忠义无双,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可叹最终败走麦城荆州失守。
这些都是关羽后半生的成就,前半生只记载了他是一个杀人犯,逃至涿州,也正是因为他杀人犯的身份造就了关羽的两个特点:
一是打仗马快刀狠,从不通报姓名,上来就是一刀;二是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
古代打仗,两军对垒双方将军要先通报名姓,“某家刀下不死无名之鬼”就是这个意思。关羽为什么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呢?汜水关前与华雄对战,
华雄先问:“来将通名。”关羽心想,我怎么说,吾乃山西杀人犯,现在公孙瓒手下做一小小马弓手?这不泄气吗,算了,谁跟你通名啊,上去就是一刀,华雄也没遇到过这样的啊,一刀被斩于马下
。颜良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降汉不降曹,随曹操攻打袁绍,遇到名将颜良。颜良出身名门,祖上在战国时期就是名将,报号后等着敌将通名,结果关羽闷声发大财,一刀带走。怪只怪十八诸侯讨董卓时颜良和文丑被袁绍派去押运粮草了,没看到关羽是怎么斩华雄的,要不然也不至于一刀都挡不住。
关羽性格缺陷
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张飞则正相反“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
,这也直接造就了二人的结局。关羽因为出身底层,对与他有相同境遇的人特别照顾,比如周仓,周仓最初跟着张角黄巾起义,失败后沦落为山贼,关羽一看咱俩都是通缉犯,那你跟着我干吧,从此周仓就成为了关羽手下大将,当然也十分忠心,关羽没有看错人。但关羽面对士大夫特别骄傲,镇守荆州之时,孙权有意与关羽联姻,派诸葛瑾为孙权之子与关羽之女说亲,但关羽反应比较强烈,以“虎女安能嫁犬子”来回应孙权,把孙权气得不轻,也为后来败走麦城留下了祸根。
当然以上都是三国演义的内容,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英勇无敌、忠义无双,同时也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他有明显的性格缺陷,但这也正是我们都喜欢的关二爷;正史中并没有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这些故事,也没有和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甚至关羽还比刘备大一岁,但他的忠义、武力毋庸置疑,你永远是侦探君王者峡谷最喜欢的英雄。
关于三国和关羽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果感兴趣请点点关注。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讨论。
-----
网友解答:
-----
因为关羽就算想蹭热度也蹭不上啊。
为什么张飞一定要提自己是“燕人”,赵云一定不忘自己是“常山”出身?这就是热度了。
自秦以来,中国的北方一直受游牧民族袭扰,不得安宁。而燕地、常山,就相当于数百年来对抗外族的北方最前线。
北方长期处于与外族作战的时间段里。由于地域观念作祟,中原人一贯以为,北方地区民风彪悍,居民粗野好斗,骨子里就带着勇猛,战斗力强。这就像国人常称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一样。那个时代,燕地、常山的居民,在中原人看来,就属于“战斗民族”。这种称呼并无贬义,是一种调侃,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赞誉。
张飞、赵云主动提出自己是燕人、常山人,即是在表明自己是“战斗民族”,这是一种威风。
但是关羽有什么可表明的呢?河东解良,在三国之前没出什么大英雄大豪杰,除了私盐贩子就是流氓,要么是私盐贩子和流氓,或者私盐贩子和流氓。
那关羽怎么说?他一说自己是河东解良人,别人的固有观念里就会形成他是一个私盐贩子或是流氓的形象,这也太毁气势了,所以,关羽只好闭嘴。
-----
网友解答:
-----
「原创首发」关羽为何自报家门只称“关某在此”?其中大有讲究。
赵云为救幼主刘禅,在长坂坡魏营杀了个七进七出。曹操爱才,派人问來将姓名。赵云回道:“吾乃常山赵子龙!”
张飞每次出战,都会阵前高呼:“燕人张翼德在此!”而东吴名将甘宁,自称东吴甘兴霸。以上这些自称,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山西运城)人。其报名号与众不同:本应称“解良关云长在此”,或“河东关云长在此”。然而自称“关某在此”,即使见了曹操、诸葛亮也自称关某,这是为何?
《三国演义》中武将自报家门的方式有三种,各有不同含义。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三国中自报家门有很多不同,第一种:吕布报家门为五原吕奉先;赵云自报为常山赵子龙;而诸葛亮自称南阳诸葛孔明。
第二种:张飞自报燕人张翼德;第三种:甘宁自报东吴甘兴霸。大致分为州县加姓、字,或者省加姓、字;以及国号加姓、字。那么三者有什么区别呢?
古代只有名门望族才有资格报籍贯,而泛泛之辈只能报区域。如介绍名仕才俊时:“这就是名满天下的苏州唐伯虎”,介绍平常人:“这两位是广东的王小苟、四川的刘大。”
因为籍贯是名门望族的身份象征,如姓杨的很多,只有弘农杨氏才是名门,杨敞、杨震、杨彪、杨奉都是杰出人物。诸城葛氏是葛洪之后,为区分其他葛氏,索性改名为“诸葛”,以彰显身份。
吕布祖先世代镇守北境,他爷爷为防止蛮族入侵,奉命筑五原城。隋唐以前将领是世袭的,吕布幼时随其父迁入五原,少年时以勇武闻名天下,当得起“五原吕奉先”称号。
赵云是常山真定人,桂阳太守曾想把寡嫂许配给赵云,称两家门当户对。而刘备贵为皇叔,也经常与赵云同榻而眠,说明赵云出身并非寻常百姓。
史称赵云是真定名门望族,而当时真定望族只有自立为南越王的赵陀一门,汉朝为拉拢南越,对真定赵家极为推崇,赵云也当得“常山赵子龙”的称号。
诸葛亮源自山东诸城名门葛氏,乃葛伯嫡传之后。他的好友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等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他自然可以自称“南阳诸葛孔明”。
而张飞则不然,自报名号里的燕,即战国时燕国,当时河北一带。张飞自报家门“燕人张翼德”,就是“河北张翼德”,与别人介绍“四川刘大”性质是一样的,属于无名之辈。
甘宁是四川巴郡人,年轻时劫江抢劫为生,号称“锦帆贼”,名声很差。他自报家门时连四川也不好意思报,只好自称“东吴甘兴霸”,类似“吾乃零陵上将邢道荣(不报籍贯)”,道理相同。
为何关羽自报家门又与所有人不同?因为罗贯中写三国时,关羽已经被神化了。
中国道家神仙多为汉唐之前的人物,后世又有一些著名人物封神,典型的如关羽、钟馗、八仙。罗贯中著三国时,关羽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武财神: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神仙出场自然与众不同,关羽不是名门望族,不报“河东关云长”,也没有报“解良关云长”。那为何自称“关某在此”,而不是“关云长在此”?
古代对地位崇高的人,是没有资格叫他名号的。关羽作为正神,地位在三国最高,所以作者在涉及关羽的地方作了处理:
关羽见了刘备称弟,见了曹操、诸葛亮自称关某。其余细节一律称之为关公。如“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以表示作者尊敬之情。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感谢点赞和关注。
-----
网友解答:
-----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关羽是神一般的历史人物,这一句一点都不夸张。
确实,且不说全国各地的关公庙,单是不少做生意的,就将关公封为守护神,香火供奉不绝。
古人的名号是一个重要的标签,不仅有名有姓,还有字,有自称与他称,有敬称与谦称等。在不同的场景使用不同的称号。
关羽这个战神的名号,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说起张飞,我们都知道他号称燕人张飞。
说起赵云,也知道他是常山赵子龙。
而关羽这个武艺高强,也是蜀汉开国之重臣,却很少用这种带有地域色彩的标签。
如关羽在向大哥刘备和小弟张飞自我介绍之时,用的说辞是“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
这也是关羽对兄弟的坦诚,将自己之前的字“长生”都说出来了。同时也让大家知道了他的籍贯——河东解良。
之后关羽在温酒斩华雄之时,用的是小将自称,因为当时刘备三兄弟只身加入诸侯会盟,势单力薄,所以关羽这也是难得低调。
在关羽拦截吕布之时,关羽自称“关云长”,并没有像张飞一样,大呼小叫——“燕人张飞在此”。
在关羽进入曹营后,虽然曹操百般拉拢,而关羽心中有大义,不为所动。自称“关某”,不卑不亢。
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时,自称是“汉寿亭侯关某”
从关羽的这些称呼可知,关羽是一个个性比较强的人,这也是关羽的魅力所在。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
网友解答:
-----
《三国演义》中,关羽在战场上不像张飞一样大喊:俺乃燕人张翼德是也。
也不像赵云那样杀入敌阵时高喊:常山赵子龙在此。
张飞和赵云算是广义上的老乡,都是河北人,有人考证张飞是河北涿州的人,赵云是石家庄真定人。
但是张飞喜欢报燕人张翼德,他所在的涿州最有名的是春秋时燕国的封地,
武王封召公于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取名焉
河北在春秋时是燕国和赵国的封地,所以这块地方又称为燕赵之地。
而张飞报名时,喜欢挂上燕人这个名头,意思就是我祖上是春秋时的燕国人。
那么赵云为啥不自报燕人或者赵人赵子龙呢。
因为他出生的地方是常山府真定县,常山府比燕国还牛叉,出过皇帝。
当年刘秀被刘玄算计,去河北招抚群雄,刘玄的如意算盘是刘秀被河北群雄整死,自己就去了一块儿心病。
但是刘秀在河北一年多,收复群雄,顺道还娶了媳妇,从只有十几个手下,迅速聚集了数十万军马,兵强马壮后,刘秀和刘玄的更始政权决裂,在千秋亭即位当上皇帝,是为汉光武帝。
刘秀当皇帝的地方就在常山郡,东汉的皇帝出自常山,所以赵云自报姓名的时候,当然会捡最牛叉的这个报了,这叫背靠大树。
《三国演义》中关羽从来没有自报过家乡,他一般都会说:小将关羽,或者只报两个字关某,后期也成报过关云长这个名字。
关云长早年在老家杀了人,逃出来时,身上背着人命案,当然不能高调的把自己家住哪里姓字名谁报的清清楚楚,这不是自投罗网,等着人来抓自己吗?
到了后期他已经名满天下时,早年的人命案对他已经构不成威胁了,他报名时为啥还是只报关某这俩字呢?
因为骄傲。
功成名就的人天生骄傲,他们自信自己的名字就是最好的名片,除了这个名字不用再加一堆头衔来定义自己很牛叉。
我们看很多人早年的名片会有很多头衔,某公司董事长,某个公司行政总监,公司地址电话号码事无巨细的都要写上,一张名片都装不下他们的身份信息。
但是如果这些人如果功成名就,那么他们的名片往往开始做减法,最后简略到只有一个名字和公司的办公电话。
此时他们的名字就是他们身份的象征,他们的身份完全不必用公司的职位来定义。
我在网上看过马云早期和后期的名片,不知道真假,但是很有意思,早期他的名片也是一堆头衔公司地址手机电话写的很满,后期的他的名片就只剩下一个名字了。
只有一个名字就够了。
关羽也是这样,他的名字就是他的身份,他已经不必捆绑家乡来营销自己,他的家乡会因为他的出现而骄傲的。
文:薛白袍
------------------
推荐阅读:
我在想现在核酸和排查都是实名的那么严,还有抓不到的通缉犯吗?
2022年,农村60岁老人一次性补缴4.5万元,次月起可领1623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