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篡位被骂千年,你怎么看?
司马家篡位被骂千年,你怎么看?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开启了权臣篡位的先例。
秦代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随后被刘邦推翻。
但刘邦不是权臣,而是反叛的农民军领袖。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但严格来说并没有成功。因为王莽上台没多久就被推翻了,篡位初期就有人开始全面反对,一直镇压到灭亡为止,前后也就13年。
相反,司马家则是标准的权臣篡位曹魏政权,随后建立晋朝,到东晋灭亡,长达150多年。
可以说,司马家是权臣篡位第一个完全成功的例子。
第二,篡位手段恶劣、狠毒。
司马家是通过公开弑君篡位的,这在古代道德规范是不允许的。
当时曹魏第四个皇帝曹髦,不堪受到司马家操纵朝政。
曹髦认为司马家对他极为无礼,朝中大事也不允许他有任何介入,篡位也就是这几年内的事情。
况且,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连老百姓都知道司马家才是真正的皇帝。
曹髦认为与其将来被司马家暗算,还不如轰轰烈烈的去死。
于是,19岁的曹髦召集一百多仆人和贴身卫兵,叫嚣着攻打司马家,其实就是闹事寻死。
当时司马家控制的铁甲军赶来镇压,但曹髦亲自上阵挥剑砍杀。
士兵们不敢和皇帝作战,纷纷溃逃。
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事情紧急了,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
成济还有些犹豫:“要不然生擒了吧?”
贾冲回答:“司马公的命令,只要死的!”
成济无奈,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把他弑杀于车下。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了个傀儡为皇帝,后来没多久就篡位了。
这种篡位手段狠毒辣,而且在大庭广众下弑君,是后人不能容忍的。
第三,开创了皇族内乱和门阀横行的制度。
司马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平衡好国内的政治体系。
秦朝的问题是权臣过于强大,赵高架空了皇帝,搞得天下大乱。
汉代问题主要是外戚和宦官都得太厉害,外戚其实代表皇太后家族,宦官多是皇帝的挡箭牌,双方斗争过于激烈,不但有外戚王莽篡汉,后来东汉灭亡也同十常侍和外戚何进内斗内战有密切联系。
但是,这些都没有司马家的皇族内乱严重。
由于司马家是权臣篡位上台,主要靠笼络门阀家族坐稳位子。
晋朝随后最大的问题是,过于笼络门阀家族。
直到东晋灭亡,实际上国家朝政仍然受到门阀家族的左右,皇权有限,让国内虚弱无力。
其实,司马家应该做的是,仿效秦汉时代打压消灭门阀家族,而不是制度上纵容。
这还不算,司马家还开创了皇族内乱的制度。
也许是感到门阀家族威胁太大,司马家扩大了王爷们的权力。
他认为司马家的王爷比门阀可靠,应该会抱团对付政敌。
于是,这些王爷不但在封地自治,还有自己的军队,其中大国可以有5000军队,中国也有3000人。
这完全忘记了三国时期,诸侯们是怎么拥兵自重,内战几十年的。
结果,果然各王爷首先开始争夺皇位,出现长达16年的毁灭性内战。
资料中写的很好:“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由于司马家的胡来,导致西晋迅速灭亡。中国北方被胡人控制,北方老百姓遭受灭顶之灾,一些地区汉人几乎灭绝。同时,中国分裂长达200年之久,到隋代才又重新统一,始作俑者也是司马家。
可以说,司马家是失败的,而且很失败。
-----
网友解答:
-----
篡位并不稀奇,但司马家却开了一个坏头。
权臣篡位,在封建历史中屡见不鲜,司马氏也不是独此一家,但纵观所有靠着篡位改朝换代的权臣中,唯有司马家被人骂得最狠。
之所以会如此,大致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司马家用了三代人接力,生生地篡夺了自己曾经服务的曹魏政权;其二,篡权之后,司马家后人一个不如一个,硬是把中原大地拖进了百年黑暗之中。
其三,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司马家在篡位时,不顾道德约束,居然当街弑君,其手段之阴狠,行为之卑劣,称得上是闻所未闻。
因此,司马家被骂上千年也是活该,谁叫他们开了这么一个坏头呢?
先说司马家是如何篡夺曹魏权力的。
司马家能够在曹魏如日中天,离不开奠基者司马懿,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司马家才能得以在后来混得风生水起。
但在最早的时候,司马懿对于加入曹魏阵营,是相当拒绝的。
这还要从曹操刚占据中原不久说起,当时司马家是河内郡一个有名的名门望族,其祖上最早和追溯到秦末时期,司马家的先祖司马印,曾是西楚霸王项羽麾下一员大将,跟随项羽灭秦后,被分封在了河内郡。
自此,司马家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开枝散叶,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家族。
而到了司马懿这一代,由于他的父亲司马防,是当时的京兆尹(地位等同于市长),因此司马家整体境况还算不错。
并且,司马懿弟兄共八人,外人称这八人为“司马八达”,个个都是当地有名的豪杰。
父亲是个官员,哥哥弟弟均十分出色,这样的家庭,无论谁说起来都不敢轻视,同样,曹操也不敢轻视。
不过,曹操不敢轻视的原因,并非是重视司马家,而是他不允许这样在当地有号召力的家族,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因此,在公元208年,年轻的司马懿被曹操强征为“文学掾“。
对于曹操的强征,司马懿是拒绝的,为了能不去,他开始装病,不过,曹操没有跟他废话,直接来了一句,要是再不来就用强了。
不得已,司马懿只能是乖乖听话,来到了曹操身边,开始他兢兢业业的“文员”工作。
虽说在这期间司马懿表现不错,但曹操却并不太喜欢他,史料记载,据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因此,就让曹操有所猜忌。
不过好在当时的司马懿与曹丕关系不错,并且在之后曹丕上位前后,司马懿屡献奇计,最终在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后,司马懿的春天来了。
公元220年,也就是曹丕登基的那年,司马懿被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至此,司马懿的处境较曹操活着的时候大为改观,并且,曹丕对他的信任也与日俱增,称其为曹魏政权的“萧何”,宠信之下,逢上曹丕出征,坐镇大后方的,必然是司马懿。
有了曹丕的信任,司马懿的权力以及声望自然是在曹魏迅速积累起来,到了曹丕临终之际,司马懿已经是与曹家嫡系曹休、曹真平起平坐的辅政大臣。
而在魏明帝曹叡继位之后,司马懿的地位达到了极点。
因为司马懿本身就是托孤大臣,所以曹叡对他的信任几乎是无条件的,而对于皇帝的信任,在此期间的司马懿也算是投桃报李,为曹魏的政法四方立下了不少功劳。
比如击退意图北伐的孙权、诸葛瑾,又斩杀张霸,另外奇袭孟达,尤其是在五丈原熬死了蜀汉军师诸葛亮,以及在公元238年,消灭割据辽东的公孙渊。
累累功绩,让司马懿在曹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在大将军曹休死后,司马懿已然成了曹魏的顶梁柱。
而魏明帝曹叡的去世,则是为司马懿走上头号权臣之路添上了一把火。
公元239年,魏明帝239年病逝在洛阳,临终前,拉着司马懿的手,郑重其事地把太子曹芳和整个曹魏托付给了司马懿。
至此,司马懿完成了从能吏到权臣的转变,他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无论是军中还是朝堂,司马懿以及他的家族,都成为了曹魏政权深深依仗的一部分。
而司马懿的这种地位转变又是怎么来的呢?通过他的经历就不难看出,他能够飞黄腾达,完全是因为被曹魏信任,视他为心腹,因此,包括曹丕以及曹叡,才会无条件地相信他,并把身后事托付给了司马懿。
不过,相对于曹魏家的这份信任,司马懿在之后的所作所为就颇有些不地道了。
曹芳登基后,司马懿曾经遇到了不小的困境,当时同为托孤大臣的曹爽,一门心思的想置司马懿于死地,为此没少给司马懿下套。
但最终,经过司马懿的韬光养晦以及周密部署,终于在公元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将曹爽等人诛杀,也正是通过此事,司马懿算是彻底摄取了曹魏家的大权。
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懿基本上架空了曹魏,满朝上下,均是司马懿的儿子以及族人在担任要职,可以说,当时的司马家已经具备了取代曹魏的实力。
不过,取代曹魏的后续工作,司马懿并没有亲自去做,而是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继承其地位的,是他的长子司马师,司马师是司马懿活着的时候,最喜爱的一个儿子,当初“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所依仗的三千死士,就是司马师负责组织的,这支部队平日里悄无声息,却能在关键时刻来了个雷霆之击,足以可见,司马师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司马懿死后,作为司马家族的接班人,司马师继承了父亲的地位,出任抚军大将军,并开始辅政。
此时的曹魏朝堂上,已经没有能够制衡司马师的人,因此,虽说司马师辅政时间并不长,但却做了很多为司马氏取代曹魏的具体工作。
比如,在对内方面,司马师整肃朝纲,建立了全套的选拔官员制度,表面上看似他是为了曹魏,实际上他是在剔除异己,同时挑选忠于司马氏的官员。
而对外,司马师击败了吴国太傅诸葛恪的进犯,稳定了曹魏周边的局势,为司马家取代曹魏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而在朝堂上,司马师识破了魏帝曹芳意图废除他的计策,反手将曹芳废黜,改立曹髦为帝。
能改立皇帝,就证明这个权臣距离改朝换代已经不远了,事实上确实如此,如果再给司马师一段时间,那么曹魏必然结束在他的手里。
可惜的是,司马师在征讨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的叛乱中,受到了惊吓,虽说有惊无险地得胜归来,但不久之后眼疾复发,意外去世于许昌,享年48岁。
而司马师一死,让刚刚继位的曹髦看到了机会,他想借助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举清除司马家族的势力。
但曹髦没想到的是,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技高一筹”,彻底粉碎了他的梦想。
当时,曹髦借助刚刚平定淮南叛乱的机会,下诏让司马昭留守许昌,并命其麾下六军由尚书傅嘏带回京师。
但令曹髦意外的是,司马昭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带着大军返回了洛阳。
这样一来,曹髦意图清除司马家族势力的计划就全部落空,无奈之下,曹髦只能是顺水推舟,晋封司马昭为大将军,由此,司马昭正式接任其兄长司马师的大权。
司马昭的上位,对于司马家族能够取代曹魏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他的带兵入京,那么司马家族的军权就有可能保不住,而没有军权,取代曹魏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而在司马昭得权之后,司马家族更是在曹魏的影响力达到了登峰造极。
当然,能有这个结果,司马昭确实也干了不少实事,比如彻底平定淮南叛乱,另外灭掉了蜀汉,逼迫后主刘禅投降,这些都为司马家改朝换代夯实了基础。
而司马昭干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公然弑君,杀死了魏帝曹髦。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曹髦不忍看着司马昭势大,便准备孤注一掷,想在朝堂上废除司马昭,结果消息走漏,让司马昭开始有所防备。
而曹髦眼见事情到了这一步,干脆直接来了个兵行险着,直接带了百余卫兵攻打司马昭的府邸,但不曾想,司马昭的府邸没攻下来,反而是曹髦被司马昭的属下成济当街杀死。
曹髦一死,朝中完全是司马昭说了算,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昭距离改朝换代,也就差了最后一步。
只不过,这个最后一步,司马昭始终没有迈出去,倒不是他不想迈,而是老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公元265年,司马昭带着“遗憾”,因病离世。
虽说司马昭死了,但司马家族“篡位”的事业却仍未停止,继任的司马炎,在祖父、伯父以及父亲三人的努力之下,成功的摘了胜利的果实,最终完成了这一目标。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自己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这便是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政权的大致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就能看出,司马家用了三代四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完成了这一计划,但同样也是因为这个篡位的过程,让司马家被后世骂了千余年。
之所以如此,无外乎以下三点。
第一,司马家的篡位,不仅不道德,并且更不道义。
在司马家之前,权臣篡位虽说也要发生,但却和司马家的性质大不一样,这其中包括时代以及背景灯多种因素。
比如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他虽说是取代了秦朝,但他的取代,是建立在秦末天下大乱的前提下完成的。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秦末天下大乱,才给了包括项羽和刘邦在内的诸多人机会。
假设秦朝统治稳定,四海升平,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义军四起的情况,没有了义军四起,自然也就没有了项羽、刘邦等人起兵的机会。
如果刘邦在四海升平的时候起兵,那么他起兵的性质,就等同于乱臣贼子。
再比如王莽篡位,其性质与刘邦类似,同样是在西汉末年朝堂腐朽,人人厌汉的基础上,王莽适时以一个完美形象出现,这才使他被大家视为能改变当前局面的“圣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莽的成功,一部分原因是被当时的朝臣推上去的。
甚至包括曹魏的创始人曹操,他“挟天子令诸侯”,也是因为东汉末年的混乱局势,让他有了机会能够如此。
最关键的,是如果没有曹操,那么东汉早就完了,因此,曹魏篡汉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司马家就不一样了,首先他们受恩于曹魏,包括司马懿以及司马师和司马昭,能执掌朝政牛耳,完全是曹魏给了他们这个平台,没有曹魏的赏识,司马家族就不可能上位。
其次,司马家逐步篡夺曹魏政权的时代,与刘邦、王莽均不同,当时的曹魏,并不是王朝末年,也没有出现民不聊生等状况,更没有被取代的必要。
但司马家却依然篡了位,这样一来,他们在道德层面就站不住脚。
为什么呢?儒家历来讲究“为臣者忠,为子者孝”的宗旨,也就是所谓的“君君臣臣”纲领,但司马家身为臣子,却反过来危害自己曾经服务的政权,并且,还是在没有“篡位”的背景条件之下进行的。
所以,司马家所做的这一点,是无论怎样都没办法掩盖的道德缺陷,因此,被骂千年也是咎由自取。
第二,公然当街杀死魏帝曹髦,开创了“弑君”的先河。
在此之前,权臣谋害皇帝不乏有之,比如东汉的汉质帝刘缵,再比如汉少帝刘辩,都是被权臣逼死的。
但他们的死,与曹髦有很大区别。
汉质帝刘缵是因为惹怒了权臣梁冀,被梁冀怀恨在心,因此,梁冀就偷偷在汉质帝的饭菜里下毒,用一块毒饼毒死了汉质帝。
而汉少帝刘辩,则是在董卓的胁迫下,不得不喝毒酒自尽。
这二人虽说也是死于权臣之手,但逼死他们的权臣,顶多也是暗中下个毒之类的,从来没有人敢公然杀害皇帝。
但司马昭却干了前人不敢干,也没有干过的事情,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杀了曹髦。
这种性质就十分恶劣了,你说你篡位可以,但这样撕破脸面杀害皇帝的举动,即使是达到了除尽曹魏的目的,但换来的却是,彻底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在此之后,有了司马家开的这个“好头”,权臣们杀起皇帝来,已经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完全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因此,坏了“规矩”的司马家被骂,也是必然的事情。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司马家的篡位为中原带来了百余年的黑暗。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最开始表现还不错,厉行节俭、推行法制,建立了“太康之治”这样的盛世景象。
如果后来晋朝能继续这么保持下去,相信后世骂他们的人还会少点,但可惜的是,在司马炎晚年,开始昏招频出。
骄奢淫逸暂且不说,不理朝政也先不谈,司马炎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分封诸王。
他的本意,是想通过分封出去的司马氏族人,来控制整个晋朝,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因此,司马炎就赋予了诸王许多实质性的权力。
但这就为日后的动荡,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到了司马炎去世时,又挑了一个“痴皇帝”司马衷继位,就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而他的登基,算是彻底打开了大乱的“潘多拉魔盒”。
著名的“八王之乱”,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由于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把持朝政,造成了司马氏族的不满,最终,几方人马上演了你杀我、我再杀你,他又杀我的“大型游戏”。
从公元300年开始,到公元307年,整个西晋的司马家族,都处在互相残杀之中,当然,司马家的人死几个倒没什么,关键是他们的互相残杀,把刚刚稳定的天下,搅得混乱不堪。
也就是在中原混乱之际,匈奴、羌、鲜卑等游牧民族趁虚而入,纷纷割据一方,五胡十六国就是这么来的。
而五胡十六国时代,则是中原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个时代,当时百姓们因为战火流离失所,并且人命如草芥,随时随地都会死在战火之中。
并且,曾经被曹操等人打得跪地求饶的异族们,如今却能在中原大地横行无忌,要知道,这才过去了仅仅几十年的时间而已。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个篡位夺权的司马家族。
而司马家把西晋给玩没了之后,又偏安一隅,建立了东晋,东晋更不必说,各种动乱基本上也没消停过。
曾经,东晋难得的明君司马绍有次和大臣王导聊天,就说到了自己先祖当年是如何登基称帝的,王导熟读历史,把司马懿父子三人的所作所为详细的告诉了司马绍之后,司马绍十分羞愧,掩面伏在坐床上,说了这么一句话:
“若如公言,晋祚安得长!”---司马绍
就连司马家族的后人,都羞愧自己先祖的所作所为,可想而知,司马家族篡位被骂千年,也是”求仁得仁“的必然结果了。
-----
网友解答:
-----
司马家因为篡位被骂了上千年?情况当然没那么简单。
司马家之所以被骂,绝不仅仅因为篡位,而是做了一系列危害我华夏的事情。好端端一统天下,却完全不做人事儿,这就有点儿遭人骂了!
西晋王朝52年,东晋王朝104年,不谈有什么荣耀可言,简直写满了屈辱与无耻。我们可以简单列举一下。
第一件事,司马懿屠辽东,导致鲜卑南下。
鲜卑人过去在更北边的草原上生存,那地方冰天雪地,很不适合生存。因此他们多次尝试过南下,可惜有曹操和他的子孙在,这事儿压根办不到。
可到了魏明帝曹叡病重的时候,辽东公孙渊起兵反抗曹魏。这下曹叡不答应了,二话不说,就派司马懿前去平定内乱。
司马懿到了以后,三下五除二,就把公孙渊给灭了。但是这个时候司马懿没立马回去复命,而是干了一堆惨绝人寰的事情。
首先,司马懿将辽东地区所有超过15岁的男子,都给宰了。
这么一来辽东地区就没有成年男子了。
其次,司马懿将辽东所有官员都给宰了,
他们是支持公孙渊独立的,因此被宰了似乎也不可惜,关键是,司马懿也不派遣新的官员来这儿。
再者,司马懿没有留下镇守辽东的兵马,就带着主力大军班师回朝了!
好家伙,留下偌大的辽东谁来镇守?
这么一搞,辽东地区没有成年男子,没有管事儿的官员,更没有保家卫国的军队,俨然成了一片荒地。
鲜卑人南下放羊的时候,一眼就瞅见了辽东地区空旷的场景,二话不说就带着族人南下取暖了。这为后来鲜卑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司马懿啊司马懿,你只顾着自己回去抢班夺权,咋不考虑一下辽东的未来呢?
第二件事,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
这事儿就更糟心了。司马昭灭了蜀汉,为儿子司马炎扫清了登基的障碍。司马炎则灭了东吴,完成了天下大一统。
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儿,可大一统才不过20年而已,西晋王朝就彻底乱套了。原因比较长:
司马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司马衷智力低下,所以一直都是皇后贾南风在主政。而贾南风过分霸道,胡作非为,再加上毒杀了太子司马遹,直接导致司马家的各路王爷一个个起兵发飙。
其实这帮司马家的王爷们,倒不是真心为了给司马遹报仇,主要就是想要掌权。先后参与起兵的司马家的王爷主要有:
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
还有一堆司马家的王爷跟着他们起来闹事,直接导致天下大乱。西晋这个时候才统一了20年而已,结果就再次分崩离析了。这就是著名的西晋八王之乱。
西晋乱了不要紧,要紧的是,北方的各路胡族们虎视眈眈已久,早就在等机会了。这下好了,机会直接送上门,你说人家会傻站着不来吗?
因此,趁着八王之乱把天下打了个稀巴烂的档口,匈奴、羌、鲜卑、氐、羯等多个胡族先后进入中原,直接把中原给搅得天翻地覆了!
这就是著名的五胡乱华,当然了现在似乎改口了,称之为五胡入华了。
五胡入华对中原人士有多大影响呢?这么跟你说吧,过去北方至少有2000万左右的汉人,可是五胡入华以后,这些汉人能剩下100万算我输。
你说司马家该不该骂?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把中原的有生力量都给打没了,再也无力阻止五胡南下了。
第三,东晋104年,11个皇帝基本全是傀儡。
这个有点儿创纪录了有没有?你见过一整个王朝的皇帝,全都是傀儡的吗?看看东晋你就能明白,这事儿还真能看得到。
东晋开国之君晋元帝司马睿,是王导和王敦等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物扶植起来的,因此他必须要给老王家面子。
结果王敦还不满意,带兵攻入建康,把47岁的司马睿给气死了。
晋明帝司马绍虽然平定了王敦之乱,但那是熬死了人家,并不是自己带兵平定的。
而且他还必须要给王导面子,这就有点儿恶心了。结果他做了2年皇帝就病死了。
晋成帝司马衍,5岁登基,22岁去世,在位17年,
大权长期由太后庾文君和外戚庾亮、庾冰等人把持,妥妥的一个全天候傀儡。
晋康帝司马岳,在位2年多时间,23岁就去世了。
政权长期由外戚庾冰把持,没有任何作为,而且他的身体也不算健康。
晋穆帝司马聃,2岁登基,19岁去世,在位17年之久,
可大权先后落在太后褚蒜子和权臣桓温的手里,他只能干瞪眼。
晋哀帝司马丕,22岁登基,25岁去世,在位3年而已。
期间长期躲在后宫嗑药,大权一直由桓温把持着。
晋废帝司马奕,这谥号一听就不吉利,
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以后,觉得有点丢人,所以把锅甩给了在位6年的司马奕,将其废黜为东海王。
晋简文帝司马昱,52岁登基,这么大岁数,按道理不会做傀儡了吧?
可在位8个月的时间,就被桓温给活活气死了。
晋孝武帝司马曜,11岁即位,先后由桓温、褚蒜子、谢安等人执掌大权。
好不容易稍微有点儿权力以后,他居然被自己的后妃用被子给捂死了。
晋安帝司马德宗,他是个哑巴,
在位期间成为了司马道子、司马元显、桓玄、刘裕等人手里的棋子,被绑架着四处流浪,最终被刘裕给勒死了。
晋恭帝司马德文,刘裕所立的傀儡皇帝,主要是为了方便禅让大业,要不然这位老兄还真上不了台。
禅让结束后,刘裕就找人把他给做掉了。
11个皇帝,没几个是有骨气的。这对整个东晋来说,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对华夏来说,也是非常悲哀的。因为领头人都这么怂,你觉得当时的士气能好到哪儿去呢?
第四,祖孙三代接力篡位,曹家那帮忠臣孝子们不要面子?
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可司马家把人家老曹家以及老曹家那帮忠臣孝子的脸,都给打得干干净净了!
为啥?你肯定见过篡位的,但是你见过祖孙三代人接力篡位的吗?这恐怕是头一遭吧?
司马懿抢班夺权,诛灭曹爽全族。
司马师、司马昭牢牢操控军政大权,还灭了曹家一个皇帝。
司马炎这才最后捡漏,建立了西晋帝国。
司马家三代人都能牢牢掌握住曹魏大权,这对曹魏来说,简直是莫大的讽刺有没有?曹操的那帮子孙后代里,难道就没有一个有血性的吗?
曹魏王朝历经3代英主,难道他们手底下就没有一个忠臣吗?如果有的话,为何还会被司马家三代人接力搞掉呢?
司马懿是元老,他掌权谁也没话说。可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曹魏有啥根基?他们掌权,为啥还是没多少人反对?
最恶心的人就是司马炎这么一个嫩头青,居然也能顺理成章地接管权力。实在是太讽刺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
-----
网友解答:
-----
司马家篡位被骂千年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是为了巩固统治大举八议制度,八议制度不仅彻底摧毁了国家法制,还使门阀世家疯狂崛起摧毁了社会基础,直接为后面的八王之乱打开制度上的条件。第二个是司马家篡位过程太过血腥残忍,可以说是历代篡位者里最血腥的存在。第三个是东汉末年直到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豪气干云的时期,而司马家的这种太过小人的行径给这个时代拉上了黑色的帷幕,导致后三国时代彻底沦为了各路小人无下限捅刀。
-----
网友解答:
-----
我是章素,我来回答。
司马家篡位的卑劣之处在于道德层面。
曹家篡汉毕竟是一寸一寸土地打下来的,曹丕时期又颁布新政,致力于文武平衡。
所以至少在流程上人家做的很漂亮,内政方面也在努力寻求协调发展,曹丕后期和曹叡初期可以说是做到了国力鼎盛,鲜有负评。
但司马家不同,司马家的篡位属于捡现成的。而且司马家最为人不齿的行为,是司马懿指洛水为誓,后来又翻脸。
这件事在现代社会来看确实不算很夸张,但在那个时代,是属于道德层面的恶行。
古代没有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更没有契约精神,因而需要从祖制、圣人的教化以及纲常礼法当中去吸取经验,来教导一个时代的人如何为人、为孝、为臣、为君,这是一个时代最基本的道德约束。
刑名律法在那个时代虽然已有完备的体系,但更多适用于盛世治国,不适用于乱世。
在人臣走到权利巅峰的时候,律法和道德约束是可以被忽略掉的,只需要士族集团给足合适的托词,曹操外姓封王就是很好的例子。
但曹操的所作所为还可以圆回来,曹丕称帝时,至少也是刘协的禅位,在名义上也是正统,并且没有上升到道德层面的信任体系的崩塌。
所以总得来说,曹家做到了兼顾、平衡、表面上的工作人家至少是做到位了,并且没有上升到道德和社会层面的危机。
但司马家不同。
司马懿洛水起誓实际上是直接撕毁了那个时代最朴素最简单却也是共识度最高的社会信任体系,那么这个口子一旦被打开,后世的臣子在欲行不臣之事的时候,就有了先例。
魏末甚至还出现了司马昭光天化日之下搞死皇帝的恶劣行为。
这也导致了在后来西晋立国时,忠义信任体系无法稳定。司马家害怕有人重走这条路,因而加强了宗亲的地位,使其失去制约,并且直接导致了后续的八王之乱。
忠义不能立国,只能以孝,宗亲和士族一旦一极疯涨,必然导致政治的天平倾斜崩坏。
这场社会信任体系的重建,后世花了多少年去填补,付出了多少代价?
我想这应该是比篡魏更为可怕的事。
-----
网友解答:
-----
公元421年,晋恭帝对着面前的毒酒,连连挣扎,哭着说这样不能转世投胎。士兵干脆将他按在床上,用被子蒙住他的脸,直到他咽下最后一口气。
司马家族创立的晋朝就此覆灭,这个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家族几乎被消灭殆尽,不留一人。
要说谋权篡位的皇帝,也不止司马一家。开创篡位先例的,也不是司马家族。
在晋朝之前,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他还假装推让了三次,羞答答地接受了皇位。
在晋朝之后,唐太宗李世民杀掉亲哥哥,篡了老爸李渊的皇位。明成祖朱棣杀掉亲侄子,坐上皇位。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可是,这些篡位当上皇帝的,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有褒有贬,认为他们有功亦有过。
唯有司马家族的篡位得到了一边倒的骂声,可谓
遗臭万年
。
那么,司马家族为什么那么招人恨呢?
东晋晋明帝司马绍是家族中少有的有羞耻心的人。
听人讲述完自己的家族史后,掩面伏在床上,羞愧地说:
“如果我们家族的历史真是这样的,晋朝的天下怎么可能长久呢?”
一、司马家族屡屡突破底线,夺位不正
司马家族的发迹由司马懿开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鼎立。
司马懿最初还是有底线的,当时曹操爱才心切,邀请司马懿出山辅助他。
司马懿却因为汉室被曹操控制而心生不满。认为曹操名声不好,必遭后世唾弃。
无论曹操许以高官厚禄,还是用性命威胁,他都不为所动。
甚至假装患了麻痹症,只能躺在床上,生活无法自理。
多疑的曹操派杀手来刺杀他,想逼他露馅,他都硬生生地忍住了。
就这样装病装了七年,司马懿还是拗不过曹操,被逼出山了。
以曹操的精明,当然能看出司马懿不是老实人。他才华过人,却有
狼顾之相,不会甘为人臣
,因此处处提防他。
这是两个人比拼演技的时候,司马懿掩盖起所有野心,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终于骗得了曹操的信任,对他委以大任,一路升级到宰相。
曹丕掌权的时代,对司马懿非常器重,他的权力和地位不断上升。
曹丕临终时,司马懿被任命为托孤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司马家族的人寿命都很长,熬过曹家一代又一代的实权派。曹叡死后,八岁的曹芳即位。
作为辅佐过曹家四代帝王的大功臣,加上本身能力确实很强,经常在战争中取胜,司马懿的身份地位非同凡响。
曹芳年幼,朝中最有权力的除了司马懿,就是宗室子弟曹爽。
为了躲避曹爽的锋芒,司马懿又采用了老套路,装病不上朝。
因为演技高超,曹爽上当了,以为司马懿不足为惧,根本不把他看在眼里。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着曹爽跟随曹芳出城去皇陵拜谒的机会,发动了
“高平陵政变”
,迅速控制了朝政。
他放话给曹爽,如果乖乖投降,将许他一生富贵。
曹爽又上当了,没想到司马懿出尔反尔,将投降的曹爽以谋逆罪处死,顺便诛灭了他的三族。
司马懿用超人的忍耐力和出色的演技,抵抗住了皇帝和曹家宗室的考验和猜忌,步步为营。最终掌握了曹魏政权。
对于曹家来说,司马懿是个标准的白眼狼。曹操对他有知遇之恩,曹丕、曹叡对他有托孤之情,他却将曹氏宗室一网打尽,让曹芳成为傀儡皇帝。
不过权力斗争本来就是充满阴谋和欺骗的,司马懿的所作所为虽然不厚道,却也不算太过分。而他的儿子司马昭则突破了正统观念的底线。
公元254年,曹芳被废,十四岁的曹髦被册立为新帝。
曹髦虽然年幼,却很明白自己的处境,他只是一位傀儡皇帝。
虽然他不甘心被人操控,却无法与司马家诺大的权势相抗衡。曹髦只能选择隐忍,韬光养晦。
六年后,耗尽耐心的曹髦决定奋起一搏,想召集百官废黜司马昭。
没想到曹髦的意图被人告发,被逼无奈之下,曹髦只好公开带兵讨伐司马昭。
行至中途,曹髦被中护军贾充阻拦。贾充手下畏惧皇帝,不敢动手。
双方僵持的时候,贾充的下属成济问:“该怎么办?”
贾充喝到:“司马公平日养着你们干什么的!还用多问吗?”
成济于是上前用戈刺杀曹髦,锋刃刺穿了曹髦的身体,从后背透出。
司马昭闻讯大惊,假惺惺地伏在地上说:“
天下人该怎么议论我啊!
”
在此之前的朝代中,皇位要么是皇帝禅让,要么是反对者逐鹿天下,胜出者得。
作为皇帝的近臣,“
弑君
”完全违背了有史以来正统教育中宣传的“忠君”思想。天下人为之震惊,随之舆论哗然,骂声不绝。
为了平息众怒,司马昭将自己置身事外,把所有的罪过都推到成济身上。
成济不服,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被军士射杀。
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在父亲弑君夺权的基础上,于公元266年,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史称
西晋
。
西晋的开国功臣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都是腹黑狠辣的角色,为了权力地位,把道义踩在脚下。
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司马昭篡权弑君,此后司马家族被反噬,晋朝多位皇帝惨遭弑杀,可谓报应不爽。
不过,如果仅仅是司马家族篡位手段为人所不齿,也不至于被后人痛骂千年。
在司马家族统治的154年间,华夏大地遭受了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巨大创伤。
晋朝老百姓生活在人间地狱中,面对着没完没了的战争、饥饿、杀戮、死亡......
二、
晋朝皇帝非蠢即坏,天下百姓苦矣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虽然心术不正,却心智过人,是有大谋略和治国能力的人。
他们的后代遗传基因应该不差,却很意外地出现了几个傻子皇帝。
晋惠帝司马衷
是司马炎的儿子,智商很低,根本无力处理朝政。
他娶了个极度渴望权力的老婆
贾南风
,再加上一群争权夺位的叔伯兄弟们,导致整个西晋乱成了一锅粥。
公元291年,贾南风为了掌握权力,设计让
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
兄弟自相残杀,同时趁机除去托孤大臣,将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十年后,随着司马衷唯一的儿子,太子司马遹渐渐长大。贾南风的忌惮心也越发增强,竟然毫无理由地囚禁并处死了他。
面对着无后的傻皇帝和凶蛮的皇后,司马家族的王爷们蠢蠢欲动起来。
公元301年,琅琊王司马伦以为太子报仇的理由,逼迫贾南风喝下毒酒,废了晋惠帝司马衷,自立为帝。
其他诸侯王受到了启发,既然大家都姓“司马”,凭什么司马伦能执掌皇权,而自己不能呢?
于是,
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长沙王司马乂
接连起兵夺权。
公元306年,五位“司马”王侯死于非命,司马越胜出,他毒死晋惠帝司马衷,将司马衷的弟弟司马炽册立为傀儡皇帝,史称
晋怀帝
。
“弑君”再一次发生在司马家族身上。
司马越和司马炎是堂兄弟,论辈分来讲,司马越是司马衷的叔叔。
司马越这次篡位,不仅仅是“臣弑君”,还是“叔杀侄”,亲人相残实在是没人性。
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司马家族的内乱历时20年,史称
“八王之乱”
。诸侯王之间争夺权力,老百姓也跟着遭殃。连年战争导致西晋人口迅速减少,死亡人数超过了十万人。
因为当权者无暇打理政事,更顾不上边疆的动态。随着晋朝人口的减少,大量被称为“胡人”的少数民族不断涌入西晋北部地区。
其中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有五个,
匈奴、羌、鲜卑、氐、羯
。因此这段时间被称为
“五胡乱华”
。
胡人和汉人在西晋北部此起彼伏地建立了很多国家,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连年战争不断。
士兵死了一批又一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更为凄惨。汉人在胡人铁蹄的践踏下,几乎灭种。
胡人甚至将汉人充当做军粮,所谓的“两脚羊”。汉人被绑成一串,跟在军队后面,随时被杀掉吃肉。
八王之乱结束时,北方地区的汉人数量还不及三国时期的一半。
司马越掌权后,并没有好好治理朝政,也没有集结军队驱逐胡人,更没有保护北方的老百姓。反而党同伐异,在晋朝内部掀起了血雨腥风。
朝臣们人人自危,纷纷造反。
正在此时,匈奴族的
前赵皇帝刘聪
派人进攻西晋的都城洛阳,意图灭掉西晋。
内忧外患之下,司马越忧惧交加,竟然很快就病死了。
前赵大军攻陷洛阳。士兵在城中烧杀淫掠。洛阳城内外死尸遍野,生灵涂炭,惨烈的场面无法想象。
随后,晋怀帝、晋愍帝相继被杀身亡。公元317年,建国仅仅52年的西晋就此灭亡。
西晋覆灭后,西晋皇族
司马睿
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东晋凭借长江天险抵御北方胡人的进攻。不时也会派大将率军北伐,妄图收复北方失地,却因为实力较弱,多次受到打击。
很多原来在西晋北方的士族大户跟着司马睿南迁,与南方当地的士族之间时常发生冲突,内乱频发。
东晋的皇帝,或者被废,或者成为傀儡,或者被杀,更替频繁。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的,又一位白痴皇帝
晋安帝司马德宗
出现在了晋朝的历史上。、
他比司马衷的智商还要低得多,连生活都无法自理。
正如曹魏政权的末期,出现了司马懿、司马昭这样大权在握的野心家一样,晋安帝背后的实际掌权者是
权臣刘裕
,他的野心毫不掩饰。
“弑君”又一次出现在司马家族的历史上。这一次,刘裕勒死晋安帝,重新立了其弟司马德文为晋恭帝。
第二年,刘裕撕下了面具,公然篡位,建立刘宋。
他派人将毒酒送给晋恭帝,可是晋恭帝却以自杀无法投胎转世为由,坚决不肯饮下毒酒。
刘裕的手下干脆用被子蒙住晋恭帝的头,捂死了他。
如果司马昭和司马炎看到这一幕,一定会在心中惊叹,这与他们弑君篡权是如何的相似!
他们种下的苦果,最后都是自己的子孙吞下,这难道不是因果循环吗?
如果一切重来的话,他们还会不会做出那么大逆不道之事呢?
三、司马家族篡位该被骂吗?
谋权篡位在历史上从来都是让人诟病的。
但是大多数通过篡位夺得政权的皇帝总是存在争议,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像司马家族这样被后世一边倒地骂个不休,几乎挑不出任何好处的就只此一家了。
有些篡位发生在家族内部,不涉及改朝换代,所谓“神仙打架”。
因为远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民间除了将这些家族内部的权斗之事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没有太多的怨恨。
有些篡位发生在改朝换代之际,这时候前朝政权处于衰弱之势,甚至在崩溃的边缘。
而费尽心机、辛苦得来皇位的新皇帝往往会花费一些心思来治理国家。
老百姓的日子总会有些新的起色,很大可能比之前的朝代末期好过一些。
即使不如前朝的生活,新朝代维系的时间往往很短,伤害有限。
在司马家族统治的154年中,很多人从生到死都没有享受过安稳的日子。
无数老百姓遭受的苦难不但比三国时期更甚,而且时间太久,毫无希望。
这一切与司马家族篡位时的阴狠毒辣、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不无关系,他们给子孙后代确立了一个非常卑劣的榜样。
家族内乱,社会动荡,种种骇人听闻的怪事层出不穷。
正因为如此,司马家族篡位才被骂了千年。这难道不是他们自作自受,罪有应得吗?
-----
网友解答:
-----
306年,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先后被人干掉。
随着他们的死,八王之乱也正式宣告结束。
东海王司马越,成为八王之乱的最终胜者。
然而,司马越虽然是八王之乱这场内斗的胜利者。但他却并不是时代的胜利者。
因为,正当他与同族至亲把中原大地打成稀巴烂的同时。匈奴汉国已经完成了南侵的准备工作,正蠢蠢欲动,随时南下。
而晋朝则因为内斗,虚弱至极。
其实,匈奴人的动向,司马越并非不知情。
早先刘渊叛晋,自立为汉王时,司马越就派弟弟司马腾出兵五万,意图将其消灭。
但是晋军在八王之乱后,战斗力实在不行。
首战,五万晋军被匈奴骑兵打得全军覆没。
此后的四次大战,七万晋军又被匈奴骑兵杀得十不存一。
见实在打不过匈奴人,司马越就调老弟司马腾去守邺城。
想着赶不走匈奴人,能保住半个河北也行。
邺城,河北重镇。东汉后期,是袁绍和曹操大本营。城内不仅有曹操修建的铜雀台,还有曹魏时期留下来的行宫。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被当作陪都,固若金汤的大城,司马腾尽然弄丢了。被区区一千多羯族奴隶武装轻松攻破之。
羯人进入邺城后,烧杀劫掠,一把火烧掉了行宫和铜雀台。
这把大火后来四处蔓延,连烧十几天,将整个邺城烧成一片废墟。导致近万名老百姓被活活烧死。
邺城沦陷后,晋军在黄河以北无法再坚持。
见此不利局面,司马越干脆不管了。他就像鸵鸟一样,想着只要自己不去想,抵抗匈奴入侵这件棘手的事,就可以当作不存在。
然而。该来的祸,总归是要来的。
309年,见晋廷虚张声势,司马越手上已无兵可派,刘渊直接称帝。
并在称帝后,与羯人联手,把黄河以北,狠狠祸害了一番。
当时有三万河北老百姓来不及逃跑,被胡人赶入黄河,全部残忍淹死。
同年,匈奴和羯人再来。这一次,他们杀过黄河,将洛阳城团团包围。
司马越派出两万晋军迎战,结果全军覆没。
幸亏,当时洛阳城内有一千凉州兵。这些凉州兵,异常彪悍,夜袭匈奴军大营,砍死了匈奴军的前军主将,打乱了匈奴军的攻城计划。洛阳城才侥幸保住。
然而,仅凭这一场小胜,如何能打破晋廷软弱无力的局面?
不久后,匈奴军卷土再来。洛阳再次被胡人围得水泄不通。
一年之内,都城洛阳数次被胡人围困。简直破了历史记录。
遥想当年汉朝,胡虏被汉军追着打。
遥想当年三国,戎狄被三国吊着打。
可是,在司马氏的统治下,也就四十年,这一切就倒转了。
汉魏时代的英雄,若知道他们奋斗几生的伟大成就,竟然被司马氏折腾到整个黄河两岸都是戎狄,不知该作何感想。
怕是要气的诈尸吧。
而当中原被司马氏祸祸得无可救药时,北方沦陷,也变得在所难免。
310年,四万匈奴军加两万羯军,再攻洛阳。
司马越听说此事后,吓得不敢出城。
胡人见晋军不出战,索性就纵兵抢劫,在晋朝腹地进行大胆穿插。把洛阳、南阳、襄阳狠狠祸害了一番。
最终,洛阳附近几百里,被匈奴人杀得十室九空。洛阳成了一座孤城。
311年,见洛阳实在守不住了。司马越只好以出城与匈奴人决战为借口,打算带着仅存的十万军队跑路,继续到江南逍遥快活。
然而,司马越也是天生的灾星。他带队走到一半,居然病死了。
十万晋军没了主心骨,瞬间原地爆炸。
胡人见机,立即冲杀上去,把十多万晋军杀得全军覆没。有些人被胡人捅死,有些人被胡人用石头活活砸死。
当场被杀的人,有不少是西晋贵族。这些上流人士,昔日鱼肉百姓,争相斗富时,应该没想过自己会是如此下场。
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洛阳后,城内的皇族、贵族和两万晋军,原地爆炸,纷纷拉着大车小车,卷包逃亡。
但此时,胡人已经到了洛阳外围。这些所谓的名门望族,哪里还逃得出去呢?
最终,这些人出城后,大部分在城外被匈奴人砍死。只有极少数人运气好,跑得快,逃到了江南。
连续两场屠杀后,胡人围攻洛阳,并攻破了洛阳城防,俘虏了晋怀帝。
晋怀帝被俘虏后,先是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以一杯毒酒赐死。很惨。
但他的惨,比其洛阳城和城内老百姓。根本不算什么。
匈奴人攻陷洛阳后,一把火,把洛阳烧成了废墟。城中老百姓,全部被烧死。
按理说,皇帝被毒死,首都被烧毁,但凡要点脸的人,也应该会试图报复吧?
比如祖逖,本来都已经南渡了。但为了收复河山,他又毅然而然回到了北方。
以胡人当时在北方不得人心的所作所为,以及留在北上的晋廷残余势力的协助,如果人人都有祖逖之志,收复失地并非不可能。
然而,司马家族就是不是要脸的人,完全没有这种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搞了两个朝廷,南北分立。
其中,北方的朝廷在316年底,因无法坚持而投降。
而也因此,西晋正式灭亡,历时五十二年。
听说北方朝廷完了,窝在南方的司马氏兴高采烈。
这些人换上丧服,传令四方,扬言要去北伐中原。
可其实,他的目的是拥护司马睿登基。然后大家一起加官进爵。
至于收复北方,谁愿意去谁去。反正他们没兴趣。
同是在这一年,一直在北方坚持与匈奴对抗的西晋并州刺史刘琨兵败身亡。
刘琨,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很小的时候,他就与同班同学祖逖立下了报效国家志向,每天鸡叫的时候就起床练武学习。
成语“闻鸡起舞”就是由此而来。
匈奴人祸害北方时,他本也可以南渡。但他放弃了,毛遂自荐,自愿到河北打地盘。并在没有晋朝任何后援的情况下,与匈奴人在河北纠缠了十三年。
但随着洛阳、长安的沦陷,刘琨也受到匈奴人和羯人的围攻。愈发的难以坚持。
318年,刘琨无法再坚持的情况下,率残部投奔鲜卑段氏部落大酋长段匹磾。
在委身鲜卑部落期间,刘琨仍然不忘收复晋土之志。但他的志向引起了段匹磾部下的不满。他们认为刘琨威望过高,不杀他,难免某一天会夺了段匹磾的位置。于是,他们就把刘琨囚禁了起来。
刘琨被捕后,满腔悲愤,写下一首《寄赠别驾卢谌》。
这首五言古诗的最后两句“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其实就是当时所有北方中原人的缩影。
自汉武帝后,四百余年,堂堂天朝,竟会落到任人宰割,不能反抗的软弱地步。
不甘心,任谁也是不能甘心啊!
但是,不甘心也办法。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车头的司马氏拉跨,臣子们再胸怀大志,也没得啥子用。
写完绝命诗不久后,刘琨被处死。
而刘琨的死,也宣告由晋朝控制的北方反抗势力,至此全部被胡人荡平。
回看西晋历史,可以发现西晋这个王朝,司马氏这个家族,生于不义,死的活该。彻头彻尾的无可就药。
说司马氏被骂了近两千年,是因为篡位。那真是高看他们了。
如果仅只是因为篡位,那千百年来,大家为什么不骂隋文帝杨坚呢?
说司马一族篡位,无大功于天下,到死只得一个篡字。
杨坚又何尝不是如此?
说司马昭为了篡位,以阴谋当国,光天化日弑杀国君。
杨坚又何尝不是如此?
纵然,司马昭杀魏帝曹髦,有“开创性”。
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第一次做出如此令人发指事情的人。
可是,杨坚难道就没“开创性”了?
北周灭亡后,杨坚可是拿着宇文氏族谱,按照族谱名单,挨个杀宇文氏。
杀到最后,北周皇族被灭族。
司马氏篡位,可曾有如此暴力加血腥?
貌似没有吧。
但是,隋文帝的历史评价却是比司马氏的皇帝要好得多的多。
“天可汗”一词,最早就是形容隋文帝的。
实际上,古往今来的篡位者,无一例外,都会备受世人非议。
即便是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能幸免。
但是,“被骂”和“被所有人骂”,区别很大。
诸如曹操、杨坚、李世民、朱棣,骂他们的人虽然不少。
但视之为偶像的人也不少。
比如,刘渊就曾说过: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
辅佐司马睿在江南复国的王导也说过:昔魏武,达政之主也。
一个人,被人踩,受人捧。这可以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但一个人如果被所有人嫌弃。那只能说,是这人自身有问题。
司马氏就属于这种自身有问题的人。
所以,司马氏被骂了两千年,篡位只是原因之一。而且还不是主因。
他们篡不篡位,怎么篡,老百姓无所谓。老百姓千百年来对他们的不齿。源自他们守国无能,祸国殃民。
说司马氏是因为篡位而遭到世人近两千年的差评。这明显就是避重就轻,混淆了司马氏对华夏民族带来的沉痛灾难。
-----
网友解答:
-----
司马家被骂,不是因为篡位,而是因为篡位后做得太烂,烂到让整个北方陷入了
五胡乱华
的浩劫,烂到贻害三百年。
公元265年
,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晋王朝。15年后,也就是
280年
,渡江灭吴,三国统一。按理说,司马家历经东汉末年和三国的战乱,完成统一后,应该是励精图治,一扫旧弊。但司马家不这么干,反而是变本加厉的折腾国家,最后导致身死国灭。
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
司马炎
,能力可以,起码在位期间灭掉了东吴,结束了三国局面。但是,司马家的皇位是篡夺而来的,司马氏能取代曹氏,根本上是司马家给
世家大族
们让渡了更多的利益,才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掀翻了曹魏。
因此,司马炎即使灭掉吴国统一三国,他依旧没有足够的威望和手段去打击世家大族,只能采取一些不痛不痒的做法,比如颁布
官品占田
和
荫人以为佃户、衣食客
的制度,看似是在限制世家大族,实则是在默许世家大族。
这样一来,世家大族在政治和经济上获取了比曹魏时期更多的利益。要知道曹丕篡汉,为了拉拢世家,已经搞出了
九品中正制
这样世卿世禄的另类版本,到了司马家这里,变本加厉,世家大族还获得了地方上土地和人口的占有权。
世家大族权力的膨胀,也导致司马家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各地大肆分封司马家的子弟。这一做法本意是为了维护司马家的统治,但奈何世家大族才是地方上的话事人,司马家分封的各王到了地方上,无不被当地的世家大族拉拢过去,最后反倒成了地方世家大族的代言人。后面的“
八王之乱
”,与其说是司马家内战,倒不如说是世家大族的混战。
其次,早在两汉时期,就不断有
游牧部落内附
,发展到西晋时期,内附的游牧民族已经到了关中、河东、河北等地。对于这些内附的游牧部落,世家大族们将其作为自己的奴仆和私人财产,并且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世家大族毫不限制游牧部落的大量内附,直接导致关中等地胡人的数量占比到一半还多。
第三,则是整个
社会风气的堕落
。世家大族垄断了社会上的财富,社会贫富差距极其悬殊,当上层贵族攀比斗富时,底层老百姓连口饭都吃不上。司马家作为最大的世族,更是骄奢无比。毫不客气地说,这个时期的底层百姓,即使没有沦为“五胡乱华”时期那般悲惨的“两脚羊”,也相去不远了。
如此底层人民被残酷压榨和没有出路的社会,怎能维持稳定?也就只有在这样畸形的社会,才会诞生“
五石散
”这种玩意。没办法,世家大族一出生就是上层,啥也不用操心,无所事事,那就吃点“五石散”找点刺激。即使有上层察觉到社会的危机,但面对如此糜烂的局面,也只能服点“五石散”,在虚妄中寻求安慰。
最终,西晋先是爆发了“八王之乱”,整个北方被打烂。之后,北方内附的胡人部落借机叛乱,自立为王,五胡乱华的浩劫由此开启。而作为这一切始作俑者的世家大族,则是搞了个所谓的“
衣冠南渡
”,跑了!
留下这种局面的司马家,如何不该骂?又如何不被后世人唾弃?同样的,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也篡了北周的天下,但人家杨坚干得好,打造了“开皇之治”的局面,谁去骂老杨家。司马家,他们干了些什么?配吗?
-----
网友解答:
-----
历史上篡位的皇帝不少,比如隋朝杨坚,宋朝赵匡胤和明朝朱棣,但只有司马懿的家族被后世骂了上千年,这是为何?
究竟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司马懿夺取大权的过程手段太卑劣,做人完全没有底线。
平心而论,司马懿在整个曹魏时期,虽然一直遭到猜忌,但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等人毕竟没把他怎么样,而且让他担任高官并委以重任,也算是可以的了。
但是,司马懿有极大的野心,他不甘心一辈子给人打工,他想要自己的家族走向权力的巅峰,因此他一直在谋划政变上位。
而高平陵之变看似是司马懿在曹爽的逼迫下发生的,其实他很早就开始布局,没有曹爽的逼迫,政变也只是来得更晚一点而已。
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的手段相当卑劣,一点下线都没有。
当时的情况是,司马懿先是带兵进入皇宫,逼迫郭太后下了几个诏书,他再拿着诏书将京城控制下来,并将其中一封诏书送到城外的皇帝曹芳手中,陈述了曹爽的罪行,并罢黜曹爽及其亲信。
曹爽得知此事后,立马派人控制了曹芳,并召集了数千将士以自卫,而司马懿不久后也派兵占据了洛水浮桥,切断了曹爽入城的通道。
这个时候,曹爽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是裹挟皇帝曹芳去许昌,然后召集人马勤王;第二个选择是投降司马懿,毕竟他的族人都在洛阳,他要是撒丫子跑路了,那他就成为孤家寡人了。
很显然,曹爽是偏向第一个选择的,因为司马懿是他的死对头,没少被他欺负,他实在不愿意投降,不然下场将十分悲惨。
但是,司马懿明白曹爽的心思,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曹爽逃走,这样麻烦就大了,怎么办才好呢?
当然是使用卑鄙手段了,司马懿决定利用曹爽勇而无谋又少决断的性格,对其进行全方位劝降,然后再将他及党羽一网打尽,这也是成本最低的办法。
至于司马懿使用的劝降人选,其他人我就不说了,这里主要说两个人,第一个是领军将军蒋济,他虽然暗地里是司马懿的盟友,但实际上跟曹氏家族的感情也很深厚,受到曹氏四代人的厚待,与曹爽的关系也是相当不错的。
出于这层关系,司马懿让蒋济写信给曹爽劝降,并许诺只要曹爽认罪就既往不咎,蒋济认为可行,于是照办,曹爽看完之后开始偏向于投降司马懿,他认为只要能保住荣华富贵,放弃权力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个人物是殿中校尉尹大目,他是曹爽的亲信,政变发生时人在洛阳城内,司马懿为了劝降曹爽,让他去城外告诉曹爽,只要曹爽投降,只会罢黜他的官职,但会保留他的富贵,司马懿可以对天发誓,保证会遵守诺言,最终曹爽彻底相信司马懿,于是率军投降。
无论是蒋济也好,还是尹大目也好,他们都是相信司马懿不会杀曹爽的,所以才同意对其进行劝降的,但司马懿又是怎么做的呢?
曹爽投降之后,司马懿并没有遵守诺言,而是将曹爽及其亲信何晏、邓飏、丁谧和桓范等人以大逆不道之罪诛灭三族,而后又在全国各地展开大清洗,被杀掉的曹魏宗室及其拥护者多达五千余人!
对于司马懿这种背信弃义的做法,许多人都感到十分不满,蒋济因为怨恨司马懿及愧对曹爽而生了场重病,不久后就去世了;尹大目也很痛恨司马懿,所以屡次试图对其进行刺杀,但都没有机会实施。
再比如说司空王凌,他是坚决拥护曹氏的,因此打算另立朝廷,拥立楚王曹彪为帝,但没有实施。
司马懿为了铲除王凌,发大军对其进行征讨,并且他故技重施,先是赦免了王凌之罪,还写信对其好言相劝,结果王凌不战而降。
而王凌见到司马懿后,司马懿根本没有姑息他,而是将其绑到洛阳杀掉,他的那些已经投降的部下,也都被司马懿灭三族。
过了段时间,司马懿依然感到不解气,便派人将王凌的坟墓挖开,将其尸骨拉到市集上暴尸三天,并将差点被王凌拥立为帝的楚王曹彪杀掉,那些没有死掉的曹氏诸王也都被他关押在邺城严密监控起来。
可以说,司马懿的手段是相当卑劣的,他的腹黑超过了当时做人的底线,因此反对他的人非常之多,而那些顺从他的人当中,也有很多是佯装出来的,为的就是等待时机将其推翻。
第二,司马师擅行废立,司马昭刺杀皇帝,皇权被这兄弟二人践踏到没有任何尊严。
司马懿去世的时候,军政大权已在他一人之手,儿子司马师作为他的继承人,也是个狠角色。
当初,司马师为了防止妻子夏侯徽向娘家通风报信,竟然腹黑到利用瘟疫作为掩护,将其给毒杀了!
要知道,夏侯徽可是给司马师生育了五个孩子啊,这都能下得去手,其腹黑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其父司马懿。
在高平陵之变前,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这件事连司马懿都不知道,可见他狠毒之余也极有谋略和野心。
司马师掌握大权之后,手段也是相当强硬的,曹芳联合大臣李丰等人发动政变,但不幸消息泄露,司马师先下手为强,诛杀了参与政变的大臣并灭三族。
后来,司马师觉得不保险,便废黜了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当初司马懿都没敢这么干,一时间魏国陷入混乱,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等人趁机讨伐司马师,但好在司马师将其及时镇压了。
司马师擅行废立,这当然是招致众怒的,司马氏家族的野心进一步暴露,而皇权的神圣性在臣民心中也开始逐渐变得模糊,这件事不但会让司马氏家族自食恶果,也给后世之人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如果说,司马师没有杀掉曹芳,显得还是十分克制的,那司马昭就恶劣得多了。
司马师去世之后,司马昭接替他掌握大权,此时曹魏朝堂看似风平浪静,其实反对司马氏家族的人非常之多,他们无不在等待时机反戈一击。
与司马师不一样的是,司马昭对彻底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的愿望十分迫切,为此他一方面通过战争来增加自己的威望,从而为篡位铺平道路;另一方面,他对曹氏家族进行严厉打压,尤其是皇帝曹髦,被他彻底玩弄于股掌之间。
到后来,连市井之人都知道司马昭有篡位之心,这让曹髦感到忧心忡忡,准备联合众大臣发动政变,但司马昭岂能坐以待毙,竟然派人刺杀了曹髦,由此开创了权臣弑君的先例。
更可耻的是,曹髦被刺杀之后,司马昭为了摆脱恶名,竟然将执行任务的成倅和成济兄弟杀死并灭三族,以此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可见,司马昭是何等虚伪之人,有胆量杀掉皇帝,却没胆量承认是自己干的,还将有功之人当替罪羊杀掉,这样的人,除了使用强权让人屈服之外,有谁是真心实意效忠于他的呢?
司马昭原本以为,杀掉曹髦会让他篡位的阻力变小,但让他想不到的是,他的这种悖逆恶行,让他彻底失去了舆论和人心支持,反而延缓了他的步伐。
为了洗刷自己的污点,司马昭暂时拥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璜为天子,然后发动魏灭蜀之战,试图通过建立不世之功为自己重新创造新的政治突破口。
然而,让司马昭惊讶的是,他虽然顺利消灭了蜀汉政权,但潜伏良久的大将钟会也趁机发起了叛乱,差点就颠覆了他的统治。
要知道,钟会与司马昭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他也是司马昭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就连他都对司马昭虚与委蛇,还有谁是真心效忠司马昭的呢?
因为这一事件的缘故,司马昭始终不敢篡位,直到他灭蜀后两年因为中风去世,他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曹魏在经历了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人十几年的统治之后,神圣的皇权已经被践踏到毫无尊严可言,司马氏家族虽然大权在握,但并不得人心,反对之人一直都在,而且从来没有中断过抗争。
反观曹氏家族,也是权臣上位的案例,但曹操的为人比司马懿厚道,曹丕对待汉室宗族的态度也更加柔和,因此支持曹氏家族的人大多都是真心实意的,这就证明自身德行远比强权更容易让人信服。
第三,司马炎强行篡位,还开历史倒车,引发中国百年黑暗,堪称历史罪人。
司马昭去世之后,三十岁的司马炎继承了他的衣钵,而在此之前,司马炎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个人经历,也没有什么威望,他唯一拥有的,就是祖辈留给他的权势。
然而,司马炎比较心急,他继位的第二年就逼迫曹奂禅位给他,他因此建立了西晋王朝。
不可否认,司马炎是有一定功绩的,他灭掉东吴从而统一了全国,在位期间实施了很多很好的政策,大力发展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太康之治。
但是,司马炎在执政后期骄奢淫逸,怠惰政事,还做了一件错误至极的事情,那就是开历史倒车,实施分封制,将族人分封到各地建国,让他们成为手握重兵的王爷。
司马炎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其先祖用卑劣手段上位的阴影还未消散,臣民并不完全心向司马氏,为了更好地巩固家天下,他便赋予自家人实权,让他们拱卫中央安全。
司马炎的初衷是好的,但考虑欠佳,因为汉朝的实践已经再次证明,分封制如果用得不好,对中央的危害反而更大。
很不幸的是,司马炎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而司马氏后人个个都是野心家,所以动乱的祸根就此埋下。
更要命的是,司马炎还没有将分封制进行完善,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消除隐患,他就早早去世了,还留下一个傻子当皇帝,即历史上著名的“何不食肉糜”的皇帝司马衷。
司马衷继位之后,皇后贾南风作妖,搅得满城风雨,结果让司马氏诸王看到了机会,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他们为了争夺皇位而相互厮杀,西晋元气大伤,但受害最深的不是豪门大族,而是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
更可悲的是,就在司马氏后人争权夺势之时,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崛起,他们趁着中原内乱浑水摸鱼,最后逐步做大。
这其中以匈奴人刘渊最为知名,他是第一个向西晋发难之人,趁着中原内乱统一了匈奴各部,在做大做强之后南下中原,从而引发了五胡乱华,连续俘虏了两位西晋皇帝,最后将西晋给灭亡了。
西晋灭亡之后,东晋在南方建立,北方则落入少数民族之首,相互之间攻伐不断,不断又国家建立和灭亡,中华文明进入历史上最为黑暗和动荡的的一段时期,史称五胡十六国,时间前后长达一百三十多年。
在这段时间里,中华大地千疮百孔,百姓民不聊生,无一日不打仗,无一日不死人,真是惨烈到了极点。
可以说,当时的中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称得上是乐土,也没有谁有能力收拾这局面。
并且,由于人口锐减,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也大为衰退,中原文化也遭受了巨大冲击,历史进入一段被迫的民族大融合时期,这对之后的历史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而造成这一切之人,正是司马氏家族,他们因为自己的私心而致江山社稷于不顾,从而给了外族以可趁之机,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至于说东晋,也是相当不堪的一个王朝,由于门阀制度的逐步做大,造成了严重的土地兼并,因此人民生活得也不是太好,反抗一直没有停止过,直至东晋灭亡。
这里有个故事要讲一下,东晋皇帝司马绍曾经和丞相王导聊天,问司马氏先祖当初是如何夺取天下的,王导便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炎父子用卑劣的手段一步步篡夺曹魏天下的故事讲给他听。
司马绍听完之后感到十分羞愧,用衣袖遮住脸坐到椅子上去,小声对王导说,如果你说的都是真的,那晋朝的国祚怎会长久?
可见,司马氏家族中不乏明白人,他知道由于司马氏家族得位不正,手段太卑劣,又普遍缺乏让天下臣民信服的德行,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总结起来说,司马氏家族篡位之所以被骂千年,主要是因为篡位的过程中手段卑劣,不讲信义,践踏了人民坚定信仰的皇权,还在得位后先小家后大家,为了争夺权力和财富而牺牲人民,还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让中华文明受到严重伤害,这些都是人们无法接受的,甚至是要大力批判的。
-----
网友解答:
-----
东晋时期,晋明帝司马绍问温峤与王导,晋朝是如何统一天下的?王导就把当年司马夺权的事迹说了一遍,说到司马懿如何隐忍,如何从高平陵政变中夺取,如何诛灭曹爽及其亲信三族五千多人,还说了司马昭是如何杀高贵乡公曹髦的事。
晋明帝司马绍听了之后,用手蒙着脸伏坐在床上说道:
如果真如您说的那样,晋朝的天下又怎么能长久呢?
从司马绍的话来看,他认为晋朝夺取天下的手段太过狠毒,会导致晋朝的国祚不会长久,当时的东晋已经偏安长江以南,只能算半壁江山了,作为后世子孙,司马绍说出这样的话肯定是不孝的,但是没有祖宗的作为,哪来的晋朝呢?
晋明帝司马绍与王导
从国家的长治久安来说,很明显就连司马氏的后世子孙也认为他们的祖先做得有点过,作为历史上的大一统朝代,晋朝在所有大一统朝代中评价算是最低的,因为晋朝给百姓和民族带来两个重大灾难:
1、丢掉了华夏一直统治的核心地区-中原
。
自从华夏有历史以南,其统治核心地区一直在中原地区,也就是长江-秦岭以北,大漠以南,东海以西,陇右以东的广大地区,从黄帝开始,经尧、舜、禹、夏、商、周,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再经两汉到三国,几乎所有统治集团的核心都是在中原地区。
但是晋朝这个大一统朝代居然把中原地区给弄丢了,其统治集团只能衣冠南渡到长江以南地区建立偏安一隅的政权,时间长达数百年,直到隋朝,华夏民族才再次收复中原,晋朝是第一个丢掉中原的政权,也是第一个偏安长江以南的汉人正统政权。
五胡入华
这一事件的意义非常重大,以华夏的文化来看,占据中原才算正统
,从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开始,就把打击蛮夷作为华夏头等重要的大事,即使在战国最混乱黑暗的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仍然把蛮夷挡在了华夏之外。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不仅仅是开疆拓土,更是驱逐蛮夷,稳定华夏的壮举,汉击匈奴,用上百年的国力阻击外敌,即使是三国鼎立的时期,外族依然难以进入中原一步,被魏、蜀、吴三家挡在中原之外。而作为大一统的晋朝,居然丢了中原,让华夏为之痛惜。
2、造成历史上难以弥补的汉人被屠杀事件
。
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族杀进了中原,不仅仅灭亡了西晋,给整个北方带来了一片腥风血雨,永嘉之乱,都城洛阳被攻破,晋怀帝司马炽被俘虏,晋军主力被灭,汉赵军队攻入洛阳,大肆烧杀抢掠,晋朝大臣、皇族、百姓、军队被杀数十万人,整个西晋境内被一番抢掠,无数汉人被杀。
晋朝把中原丢了
几年以后,长安城也被攻破,西晋末代晋愍帝司马邺被俘虏,一年以后司马邺也被毒杀,汉赵政权控制了大半个中原,掀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在长达百年的乱世中,北方汉人因为战争、饥饿、瘟疫等各种原因死亡人数高达一千多万,几近灭族,这是整个华夏族的灾难,这是中原第一次被胡人攻破并杀戮,这是一种巨大的耻辱,华夏千余年形成的各种优势瞬间被击破,也难怪晋朝作为大一统朝代在历史上的评价最低了。
再来看看司马氏在夺权及建立政权前后的各种作为,看看司马氏做了哪些事,也能明白为何晋朝的评价如此之低了。
一、司马懿大搞肉体消灭,恶化政治生态
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上台,击败了曹爽,取得了魏朝的军政大权,虽然说政治斗争是残酷的,但是司马懿基本的信用也不讲,答应给曹爽富贵却没给,这也没什么,但是司马懿却为了消除竞争对手大搞肉体消灭,恶化了华夏的政治生态。
北方汉人惨遭杀害
司马懿把曹爽及其亲信三族合计五千多人全部诛杀,从夏朝到晋朝以来,这次的杀戮行为是政治斗争中杀人最多的一次了,自汉武帝一朝确定了独尊儒术以来,在政治斗争中打击对手就没有这么残酷的行为。
只需要杀掉带头的几个人,把其家族主要成员流放就行了,其他人也形不成威胁,何必赶尽杀绝,但司马懿的做法就是杀,把所有人全杀了,作为家传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司马懿的做法是震惊的,他开了一个错误的头,大搞肉体消灭,所以在晋朝灭亡之际,他的子孙也被其他人以同样的方法对待,无论是西晋还是东晋,其皇族成员也是被后来汉赵和刘宋政权杀得差不多了。
司马懿政变夺取,残杀政敌
二、司马昭弑君
在封建社会,皇帝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精神支柱,也是天下共主,哪怕是傀儡皇帝,也是不能轻易杀的,会引发天下人的唾弃,作为权臣,可以取代傀儡皇帝,也可以迫使傀儡皇帝禅让帝位,但是弑君就会留下恶名,而且长时间难以消除。
从秦朝到晋朝,除了赵高弑君以及乱世之中自立的皇帝被杀之外,正常的朝代更替一般是不会杀君主的,比如曹魏代汉,善待了汉献帝,形成了正常的朝代交替,如果杀了皇帝,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对,包括前朝旧臣及百姓的反对,甚至对于朝代更替还会产生副作用。
但是司马昭在位期间,却指使手下人杀死了曹魏皇帝曹髦,甚至还有一句名言流传千古,这就是: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话成为了后世历朝历代权臣篡位的象征,成为一个典故,这当然是一个负面的评语,也让司马氏在历史上的形象黑化,更让晋朝成为历史上大一统朝代中评价最差的。
司马昭弑君
三、司马炎执行了错误的民族政策与政治制度
司马炎在所有开国皇帝之中,能力是倒数的,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1、错误的民族政策
。
西晋时期,胡人不断内迁,同时在边境地区,不断有胡人起兵反叛西晋王朝,比如河西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在凉州地区引发的叛乱,西晋用了十年才彻底剿灭,在这种情况下,早就有人看出危险,并指出会对西晋王朝形成巨大的威胁,大臣郭钦就此事曾向朝廷上书,提出不解决胡人内迁问题,会引发巨大的危险,但是晋武帝司马炎并没有解决办法。
不仅没有解决办法,而且西晋对胡人实行的是压迫的民族政策,各地官吏、世家大族欺压胡人,把他们视为奴仆,产生了严重的民族矛盾,以至于后来胡人产生了严重的报复心理,等到八王之乱后,胡人开始攻打西晋,直到灭亡了西晋,这个隐患就是从司马炎时代就留下来的,作为开国之君,司马炎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司马炎面对五胡内迁没有任何办法
2、错误的政治制度
。
司马炎在位时虽然灭亡了东吴,统一了天下,但多半是顺势而为,他虽然表现出节俭的样子,在朝堂之上当众烧毁了大臣送给他的奇装异服,以示节俭,但这不过是做秀而已,作为开国之君,司马炎的后宫中有上万嫔妃,而且允许手下大臣斗富,西晋有名的石崇与王恺争豪,就是在司马炎眼皮底下发生的事,司马炎还在其中支持自己的母舅王恺,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就是西晋了。
然而司马炎最错误的政治制度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本来在汉朝就用推恩令彻底解决了,但是司马炎又把分封制用起来了,而且是大肆分封,分封了57个王和500多个侯,要知道西汉开国之初只封了7个异姓王和143个列侯,西晋的分封数量是西汉的数倍,分封这么多王侯,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种爵位是世袭的,国家需要额外拿出大量的财富来养着这些王侯。
司马炎搞分封制祸国殃民
如果仅仅是花钱也就算了,西晋分封的诸侯王还有兵权,司马炎分封司马氏皇族为王,并让他们掌控部分兵权,每个诸侯王手中的兵权从1500~5000人不等,最为奇怪的是,西晋的州郡县反而是没有兵权,一般的州郡县由于没有兵权,连个治安也维持不了,百姓更加依靠世家大族来存活,整个社会资源无限倾向于世家大族。
这种分封制就是动乱的根源,夏商周及西汉的经验和教训都不能让司马炎明白,他还做出如此错误的分封制,也是引发八王之乱的根源,这其中主要的责任人就是司马炎
。
3、错误的接班人
。
司马炎在临死前立司马衷为继承人,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没有能力的皇帝,如果仅仅是皇帝昏庸,那也罢了,司马衷压根就不是正常人,没有理政能力,这样的人都能被扶上帝位,一定会导致皇权流失,引发了无数的野心家来窥视最高权力,包括杨骏、贾南风以及司马诸王们,他们为了权力,进行了长达16年的混战,把西晋王朝的实力全部消耗完,然后胡人就入侵了。
司马炎找了个非正常人的儿子当接班人,还找了个野心家当儿媳妇
这都是司马炎种的因结出的果,责任人就是司马炎,如此错误的继承人选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
四、司马氏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司马诸王勾结朝廷权贵进行的一场争夺最高权力的混战,这场混战的起因是贾南风因为野心而参政,然后勾结外地的司马诸王,因为西晋除了朝廷的军队,就只有司马诸王有兵权了,在朝廷瘫痪之时,司马诸王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如走马观花一般一个接替一个进入政治中心,然后又一个接一个被后来者所灭亡。
八王之乱
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斗争,长达16年的内乱中,消耗了司马诸王的实力,同时也消耗整个西晋王朝的实力,战争也把胡人引入其中,建立汉赵政权的刘渊曾是成都王司马颖的手下,后来自立为单于,他的政权灭亡了西晋,而八王之乱就是导火索,而这一切的根本就是西晋的内乱,包括政治制度的错误、继承人的错误、野心家的篡权等诸多原因叠加在一起造成的灾难,直接造成了朝代的灭亡,也难怪晋朝的评价会如此之低了。
-----
网友解答:
-----
司马懿家族篡位被骂千年,原因有二。
一是得位太容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依葫芦画瓢,独掌曹魏大权,最后司马炎篡位建立西晋王朝。和曹操灭袁术、擒吕布、败袁绍相比,司马懿家族得位太容易了,没有显赫的功业政绩让天下人心服口服。至于司马昭灭蜀,运气成分巨大。司马炎灭吴,是吴国内部出问题了。他们从来没有遇到像样的对手。
二是晋朝太窝囊。西晋王朝完成统一,本来众望所谓。大家希望司马家族能够恢复大汉荣光。然而,八王之乱+五胡入华。华夏差点亡国灭种,东晋王朝偏安一隅、醉生梦死,苟且偷生,和汉唐主流价值观相差太远,被历史嫌弃。
------------------
推荐阅读:
我是一名准高三生,高二才开始努力,想高三从400+进步到500+,机会大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