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在文艺作品中被惨遭“魔改”?
有哪些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在文艺作品中被惨遭“魔改”?
-----
网友解答:
-----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历史上有许多的名人将相,被民间传说、文学作品演绎的面目非。
1、李道宗
在《薛家将》的故事里,李道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叔叔,官拜成亲王,是一个大反派人物。为了陷害薛仁贵,不惜牺牲自己亲生女儿翠云公主的清白,翠云公主不答应的情况下,竟然失手打死了自己的女儿。结果薛仁贵三赴法场,险些丢了性命。为了救薛仁贵,程咬金、秦怀玉(秦琼之子)、罗通(罗成之子)都找皇帝李世民求情,后来大将尉迟敬德撞死,也没能救下薛仁贵。后来还顺军师徐茂公就下了薛仁贵。后来,程咬金使坏水,
当然这些都是小说家言。历史上的李道宗可不是李世民的叔叔,而是李世民远房的弟弟,而且李道宗比李世民还小了3岁呢!李世民和李道宗的关系是这样的。
他们的老祖宗都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李虎一共生了8个儿子。其中老三李昞有个孙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老四李璋的孙子里面就包括了李道宗。
李道宗是李唐王朝初的宗室,为了李唐王朝的建立,可以说是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为唐王朝的统一和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
李道宗还有一项突出的贡献,就是作为使节护送文成公主去吐蕃。松赞干布见到李道宗,自己执行子侄女婿的礼节,十分恭敬。李道宗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外交任务。
关于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旧唐书》中《太宗本纪》、《吐蕃传》都有记载。
十五年……丁丑,礼部尚书、江夏王道 宗送文成公主归吐蕃。
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 公主于吐蕃。……执子婿之礼甚恭。
《新唐书》中《吐蕃传》记载:
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见道宗……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
《资治通鉴》里则说:
丁丑,命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于吐蕃。赞普大喜,见道宗,尽子婿礼,慕中国衣服、仪卫之美,为公主别筑城郭宫室而处之,自服纨绮以见公主。
虽然史料里面,都记载说松赞干布对李道宗十分客气,就像儿子、女婿对待父亲、岳父那样恭敬李道宗。这其实是一种礼节,毕竟这个时候李道宗代表的是李唐王朝和大唐皇帝。就像今天的结婚仪式上,新郎官哪个不是对新娘家来的新亲们客客气气的,尤其是对新娘的叔伯们恭敬有加。但是我们不能从新郎对新娘的长辈恭敬客气,就反推出这些人就是新娘子的父母。
关于文成公主出身也是一样,只说是宗室女,没有提及她父母是谁。后人都通过松赞干布推测说文成公主就是李道宗的女儿,想象力实在是丰富了些。
关于李道宗的人品,《旧唐书》《新唐书》都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儿:尉迟敬德这个人居功自傲。有一次陪同唐太宗李世民饮酒,有人排在尉迟敬德的前边。尉迟敬德非常不满,怒气冲冲的问,你有什么功劳,配坐我的前边。
这个时候任城王李道宗坐在尉迟敬德的下边,就向尉迟敬德做解释。而尉迟敬德一拳就打在了李道宗的眼睛上,差点这只眼睛就瞎了,李道宗却没有和他计较。
唐太宗李世民用汉高祖诛杀韩信、彭越的事情警告尉迟敬德。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评价他说:
贲、育之勇何以过!
当今将帅,惟李勣、道宗、薛万彻。勣、道宗用兵不大胜亦不大败;万彻若不大胜即须大败。
虽然李道宗没有没有进入凌烟阁。但是他和凌烟阁排名第二的李孝恭并列,就其成就来说,并不逊色凌烟阁里的那些文臣武将们。
2、潘仁美
潘仁美出现在《杨家将》的故事里。
在杨家将的故事前半部分里,潘洪潘仁美,是头号奸臣。他自己的女儿是宋太宗赵光义的西宫娘娘,他既是国丈,又是太师,却想着勾结辽人,夺取大宋天下,自己做皇帝。他公报私仇,处处和杨家作对,是害死老令公杨业和杨七郎的凶手。后来是寇准和八贤王赵德芳的帮助下,杨家才报仇雪恨。
潘仁美的历史原型就是北宋大将潘美。
潘美还是很年轻的时候,就和旁边的人说:现在汉(后汉)要完了,奸臣横行,这天下要改朝换代了。这个时候是个爷们就应该趁此机会博取功名富贵,要是稀里糊涂的过一辈子,就太丢人了。
后周世宗柴荣做开封府尹的时候,潘美做了他的侍从。后周世宗柴荣做了皇帝,潘美受到重用,开始显露他的军事才能。
潘美和宋太祖赵匡胤关系一直深厚。陈桥兵变后,赵匡胤黄袍加身,正是让潘美去朝里见执政的大臣,宣布他的命令。北宋建立,潘美得到重用。
作为北宋的开国将领,潘美参加里了平定李重进的叛乱、灭南汉、伐南唐、攻打北汉、夺取太原等等一系列军事行动,战功卓著。
潘美确实有个女儿,被宋太宗赵光义指定赐婚给韩王赵恒(后来的宋真宗)。可惜的是,潘氏命浅福薄,只活了22岁,没有留下任何子女,就逝世了。宋真宗继位后,追封潘氏做了皇后。潘美在历史上不是赵光义的老丈人,而是赵光义的亲家。而且他的女儿是死在宋真宗登基之前,所谓潘美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肆意妄为纯属无稽之谈。
最后需要说说潘美和老杨家的纠葛,杨业的死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但是就责任划分来说,完全归罪于潘美,是十分不公平的。
公元986年(雍熙三年)春天,宋太宗赵光义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地区,分三路大军北伐,史称雍熙北伐。这次军事行动,各路大军都攻城略地,始极其顺利。其中,
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
由潘美、杨业为正副统帅,王侁为兵马都监,加上刘文裕,组成了领导班子的这一路,也是一连攻下了云、应、寰、朔四个州。可是就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以曹彬为首的主路被辽兵打败,局势瞬间逆转。
这个时候,宋太宗赵光义给潘美他们下了一道命令,要他们护送云、朔、寰、应四州百姓内迁到宋朝自己有效管辖的地盘上。接到命令后,副帅杨业提出不与来势汹汹的辽兵正面对抗,分兵应州,诱使辽兵向东,同时用强弩手儿千人守住石竭谷口,掩护百姓撤退。
需要交代一下领导班子的成员背景:潘美和宋太祖赵匡胤关系就很铁,之前也为北宋开疆扩土实现统一立下赫赫战功。王侁的父亲王朴,在后周做到了枢密使。王朴死后,王侁从后周到北宋,也算是老臣了。至于刘文裕,他的姑奶是赵匡胤、赵光义的爷爷的一个小媳妇,这样和老赵家就有着二里五的亲戚。而杨业的呢,他的履历表就惨多了。杨业一直是北汉大将,一直到了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掉北汉,杨业才算弃暗投明,归降了大宋。虽然雁门关之战与潘美前后夹击,大破辽兵,杀死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受到宋太宗赵光义的重用。这样一来,就惹来许多人眼红,羡慕嫉妒恨。显然,王侁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人性刚愎,天生就是终身红眼病患者。
面对杨业提出的建议,王侁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带领了几万虎狼之师怎么这么胆小懦弱,就应该大张旗鼓的直奔雁门。刘文裕也表态支持王侁。
杨业说,那样是非打败仗不可。
如果说上面的对话,只是领导班子对下一步行动计划的简单争论,王侁下边的话就算是别有用心了。他说:将军你不是一直都号称“无敌”,现在遇到敌人就畏缩不前,是不是有了别的想法。
王侁这么一说,杨业就挂不住脸了,只好表态:我不是怕死,只是时机对我们不利,白白让士卒死伤却立不了功。您责怪我为何不死,我应当在大家前面。
临出发前,杨业哭着向潘美表明心迹说:这次行动一定对我们不利。我,是太原的降将,按理应当处死。皇上没有杀我,恩宠我让我做了将帅,交给我兵权。不是我放过敌人不去攻击,只是想等时机,准备立点军功来报效国家。大家责怪我躲避敌人,我应当率先死命杀敌。”又指着陈家谷口请求:各位军马在这里摆开步兵、弓箭,支援左右翼的兵力,等我转战到这里,就用步兵夹击敌人救援,否则,我们都完了。
潘美和王侁率领部下的兵马在谷口布阵。等了一段时间,王侁派人在高处观看形势,以为辽兵被打败,赶紧带领自己的军队前去抢功劳,走了20多里地,听说杨业败了,立刻带着军队逃跑了。等到杨业退到谷口,也就没有了接应部队。杨业最终战死。
从整个事件的过程来看,宋太宗赵光义是没有责任的。因为诏令说的很清楚,只是让潘美他们护送老百姓内迁。既没让他们守土,也没让他们杀敌。
主要责任应该在王侁身上,除了羡慕嫉妒恨,还有一种心理,大概就是想借助杨业的力量,自己捞些军功。包括刘文裕,大概也想借助这个机会镀镀金。
俗话说的好,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王侁就是一个头顶上长疮、脚底下流脓浑身上下坏透了的家伙。
如果说王侁是主犯的话,刘文裕就算是胁从了。潘美呢,恐怕要担起领导责任。作为大军的1号首长,在讨论作战计划的时候,一言不发,做起了老好人。然后不论是王侁违背先前约定,提前纵兵出击,还是带领部队逃遁,都不能有效的制止。造成了杨业的悲剧。
瑕不掩瑜,潘美也算的上是一代名将的。
还有一个关于潘美的美丽传说。
据后人记述: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初次进入后宫,见到一个妃嫔抱着个孩子,说是周世宗的儿子。赵匡胤问赵普这些人怎么办,赵普他们说除掉以绝后患。只有潘美不说话。赵匡胤问潘美,他说臣与陛下曾都是周世宗的臣子,劝说陛下杀掉这个孩子,则辜负了周世宗,劝说陛下不杀,只怕陛下会对我心生疑虑。赵匡胤就说,他是周世宗的儿子,不能做你的儿子,就送给你做侄子吧。这个孩子就是潘惟吉。
虽然这个事情的真实性还需要考证,但是也从侧面印证了潘美的人品很好。
-----
网友解答:
-----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一些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的确在文艺作品中惨遭“魔改”!要
@俺说
:其中影响巨大的则是汉末的曹操和北宋的刘娥。
曹操被“魔改”为白脸奸贼
曹操,魏国的奠基人。本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但被后世的一些文人墨客彻底妖魔化。
小时候,老人给俺讲的曹操就是一个坏人。戏剧舞台上曹操就是一个白脸奸贼。直到看到郭沫若先生的《蔡文姬》后,才感觉到曹操这人还不错,竟然还能将命运坎坷的美女才子迎回中原大地。后来喜欢起历史,初步了解了真实的曹操,特别是读了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
《蒿里行》等诗词,彻底被其
悲凉沉雄、豪迈奔放、宏大气魄所感染。诗中充满奋发进取、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这难道就是那个曾经的“白脸奸贼”?
曹操曾自己评价自己: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俺个人认为,这就是最真实的曹操曹孟德!倘若没有曹操统一北方?中原必将还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刘娥被“魔改”为一代妖后
刘娥,大宋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杰出的女政治家。
刘娥从卖艺的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在中国历代后妃中,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刘娥也是颇有作为的一代女主。她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刘娥,大宋王朝才正式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这比西方1661年由欧洲瑞典银行发行的纸币早了600多年。
然而,
一部《狸猫换太子》就让刘娥处于万劫不复,让她身后“骂名滚滚来”!
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说:
“章
献明肃皇太后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没错,司马光口中的“
章
献明肃皇太后”便是刘娥。
让
@俺说
:
“历史就是历史!”
-----
网友解答:
-----
曹操、诸葛亮、秦始皇、雍正
-----
网友解答:
-----
乾隆的出身应该算一个。
历史上真实的乾隆,自然妥妥是雍正的亲生儿子。但在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乾隆却被写成是浙江海宁陈家的后人,是主角陈家洛的哥哥。
这样的改动,的确算是《魔改》。
-----
网友解答:
-----
周瑜
明明人周郎是东吴第一俊才,长的好看,能力强大,学问又好还会打仗。死因是打仗中了毒箭,可以说是英勇就义。
结果在演义里让写成被诸葛亮气的吐血身亡,老惨了。
-----
网友解答:
-----
我看的电视剧中被惨遭“魔改”最多的就是大明宫词,里面很多情节都是假的,历史记载并不是这样,我们都应该尊重历史。
芈月传
女主角芈月,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儿,芈月与楚公子黄歇青梅竹马,两情相悦,真心相爱,为了够与黄歇一起私奔,并自愿作为嫡公主芈姝的陪嫁媵侍远嫁秦国,儿子成为皇帝,而她坐上了皇太后这把交椅,剧中的她又坚强而勇敢,做事果断,智谋双全。
《史记》记载她是故意以色相勾引义渠王并设计将其杀害,只是为了消灭靠近秦国西部的匈奴大患。而是充满了心机与计谋,此外,两人掌权之后的男宠也很多,电视剧演的一点也不符合历史,芈月并非楚国公主、也不可能和黄歇相恋。
大明宫词
剧中太平公主喜欢薛绍,想嫁给薛绍,可薛绍有妻子慧娘,武则天将慧娘赐死。城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的同母妹妹,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的女儿,所以她和薛绍是表兄妹。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本姓李氏,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联合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复位。结党营私,权倾朝野,富可敌国。涉嫌造反大罪,唐玄宗擒获后,赐死于家中,陪葬于乾陵,
居中慧娘在临死前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薛崇简,历史上的薛崇简是太平公主和薛绍的第二个儿子薛崇被唐玄宗李隆基杀死,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把太平公主的孩子杀死了,太平公主怀过薛绍的孩子,最后流产,历史上太平公主和薛绍一共生了四个孩子,薛绍自杀的,而历史上薛绍是以谋反的罪名赐死的。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女儿,历史上的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太平公主为李隆基能坐稳皇帝她而自杀,历史上太平公主是被李隆基杀死的。
以后大家看历史要有自己的判断了,不要以为都是真的。想寻找真相我们可以需要找历史材料翻看。
-----
网友解答:
-----
一、最冤的是秦始皇。他被描绘成暴君。其实,他才是中国真正的千古一帝。他统一了中国,避免了欧洲一样的四分五裂。实现封建集权制度,并一直影响至今。书同文、车同轨等度量衡的改革,大大的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融合和发展。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唯一没有断层的文明,是他打下的坚实基础。
二、第二冤的是曹操。作者本着忠君的思想,从刘备作为汉皇宗室的角度出发,把曹操刻画成为一个奸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一个致力于国家统一的政治家。他的雄伟的报负,符合人民热盼结束战乱、实现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三、第三冤的是隋炀帝。在许多文艺作品中,他也被描绘成暴君。其实他对我中华的贡献非常大。政治上改革官制,勋官成为一种名誉职务。而武将是勋官的主体,也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成员,极大削弱贵族集团利益,符合百姓愿望。此外,修订法律,其主导思想是删减严刑峻法,朝廷主持修订并颁布了《大业律》。经济上开拓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和发展,并影响至今。文化上设进士科,奠定科举考试制。科举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使门阀政治向科举官僚转变,极大的促进了政治制度建设的发展。他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影响久远,为唐朝盛世到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第四冤的是雍正。文艺作品当中把它描绘成篡位暴君。真实的历史是,他是康熙心中的接班人。他在位期间,大胆改革,除弊兴利,严惩腐败,不拘一格降人才,不仅完补了康熙留下的许多政治经济漏洞,而且更为乾隆时代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是康熙与乾隆时代之间起到重要承转的皇帝。没有他,也许就没有乾隆时代的繁荣。但他的改革,得罪了许多的皇室官僚,这也是他招人刻意抹黑的主要原因。
文艺作品当中出现抹黑歪曲历史人物现象,一是因为受到了权贵的操弄(如对雍正),二是因为作者从正统出发以个人主见而进行创作(如对曹操),三是文人从自私自利的感情出发进行刻意报复(如对秦始皇)。
5000年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被刻意抹黑丑化的历史人物。这里就不再赘述。
总之,读文艺作品,要有个人的感受、观点和批判性思维。不能完全被作者的感情和价值取向所融化。否则就是书呆子。
------------------
推荐阅读:
为何飞度的1.5L发动机被神化,而参数相当的标致1.2T发动机则没有什么影响力?
苏德战争如果德国集中兵力打莫斯科和高加索,不打列宁格勒基辅和斯大林格勒,能赢吗?
为什么袁姗姗笑起来不好看,而面无表情的angelbaby却那么美?
为什么中国女排暂停的时候都是商量打法,其它国家都听主教练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