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成丘小乙已饶鲁智深不死,何罪之有,鲁智深为何带史进回来恩将仇报杀了他俩?
崔道成丘小乙已饶鲁智深不死,何罪之有,鲁智深为何带史进回来恩将仇报杀了他俩?
-----
网友解答:
-----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
花和尚杀了假和尚假头陀杀了假道人
鲁达拳打镇关西被逼出家当了和尚,一团花绣纹身又把这个和尚弄得不伦不类、不真不假,而且从此与寺院结下不解之缘,只到六和寺坐化,当然好兄弟武二也是在杀人无数之后自己弄个“头箍”带上当起了头陀,在哪出家师从何人全然不知,最后也真的出家了。就这两个假货还真与和尚道人寺院结下了梁子。
这两个假货,一个是和尚杀了二住持,花和尚鲁智深伙同九纹龙史进杀出红松林,结果了生铁佛崔道成、飞天夜叉丘小乙,火烧了瓦罐寺,将这藏污纳垢之处付之一炬,着实让人痛快。这样一个走投无路的花和尚杀了一个假住持,多少有点可笑不解啊。几年后,武行者夜走蜈蚣岭,杀了张家坟庵里害人性命、占人女儿、抢劫过活的飞天蜈蚣王道人,把坟庵付之一炬,且这两件事于巨著之中为无前呼无后应之弦外插曲,不同者武二哥放了那妇人,或是杀人如麻后良心发现了?花和尚杀假住持、假行者杀了假道人,噢,仔细想来,这二人何尝不是“出家影占了身体”的贼呢?
再说这位花和尚走投无路时又打起了同行的主意,一个叫二龙山的另类贼窝,一是这二龙山本来是个寺院,住持邓龙还俗做了老大、当了强盗,是个真和尚也是个真强盗;二是这寺院叫宝珠寺,杨志丢了十万珠宝,在曹志的指引下来投“宝珠寺”,这寺院名字取得是不是有点意思,象“瓦罐寺”一样,恐怕世上从来没有啊,施公言“平将珠宝担落空,却问宝珠寺讨帐”,是不是有点嘲讽之意。三是寺里的和尚还俗做了真强盗,寺外的假和尚要来占真和尚的假寺院做真强盗,也怪好玩,“要投入寺里强人,先引出寺外和尚”。四是鸠占鹊巢后又引来了个假头陀、假行者,都是“出家人占了影儿”的假货色啊。
老大们就不说了,再比较一位张青,这人出身是给寺院种菜的噢,哈哈,和老鲁同一职业啊,不过这位张龙套也不是什么好鸟。“原是此间光明寺种菜园子。为因一时间争些小事,性起,把这光明寺僧行杀了,放把火烧做白地,后来也没对头,官司也不来问”,一个“承包”土地种菜的,没有后台、资财,本事也不咋的,杀了人白杀,放了火白放,民也不告,官也不究。就这样一个小人物不甘心种地,而去“大树坡下剪径”单干,后得老丈人指点开办了“人肉”夫妻店,种菜的杀了吃菜的,黑强盗烧了“光明寺”。
嘿,和尚头陀实难辨,寺院贼窝强人占,瓦罐宝珠光明寺,扯淡扯淡真扯淡。
-----
网友解答:
-----
即便是鲁智深腹中饥饿,不能以一敌二杀了崔道成、丘小乙,但这两个不僧不道的怪物绝对杀不了花和尚。鲁智深、史进从赤松林返回瓦罐寺,分别斩杀这两个怪物,怎么能讲是恩将仇报呢?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的故事大有深意,鲁智深、史进必杀崔道成、丘小乙。假如我写完了这篇答案,恐怕题主就不会说这场正义的斩杀是恩将仇报了。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鲁智深为何要经过瓦罐寺
却说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之后,智真长老便把他打发去东京大相国寺挂搭。离开了五台山,鲁智深先是大闹桃花村,帮助了刘太公,遇见了李忠、周通。从桃花山出发,大约只走了五六十里路,就来到了瓦罐寺。
此处,有一个细节,说鲁智深抬头看了山门,见一块字都晕了的牌额,上书“瓦罐之寺”四个字。这个细节告诉读者,此时,花和尚鲁智深不再是文盲,识字了。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且说鲁智深入了山门,见到这座大古刹十分崩坏,知客寮(僧人接待处)也不见知客僧。花和尚寻了一阵,只找到几个老和尚。这几个面黄肌瘦的老僧告诉鲁智深说,
这里原是个非细去处
,后来,被一个云游和尚带着一个道士占了。这一僧一道毁坏了寺里的设施,赶走了和尚,瓦罐寺便这般破败了。
这不就是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加强版吗?那么,五台山为何没有被花和尚弄成那副模样呢?其中奥妙老和尚一语道破天机。鲁智深见到老和尚们时,自我介绍说是从五台山来的。老和尚回了一句:
你是活佛去处来的僧
。
老和尚所说的活佛指的是智真长老,因为智真长老对赵员外家有大恩,所以,五台山才免遭瓦罐寺这般下场。五台山与赵员外家是何渊源,咱们下文再讲。
同样,老和尚的话也隐藏着鲁智深为何要经过瓦罐寺,并且要联手杀掉崔道成、丘小乙,然后火烧瓦罐寺的真正原因。这其中,隐藏着北宋的一段宗教历史。这段历史是赵员外、智真长老、鲁智深共同演绎的,其直接因果就是鲁智深大闹了五台山,花和尚则必然要经过瓦罐寺。
崔道成、丘小乙就是有罪,鲁智深带着史进杀他们就是这段历史的终结。
瓦罐寺见证了北宋的宗教历史
老和尚对鲁智深说,这里原来是个大寺院,后来才破败的。崔道成印证了老和尚的话,对鲁智深说:
在先敝寺十分好个去处,田庄又广,僧众极多
。
崔道成的话却是不假,瓦罐寺原本就是一座古刹,与五台山文殊院一样,拥有众多僧众和田产。这种现象,是北宋开国以来改变柴世宗灭佛的宗教政策,推行“儒道佛”合一所带来的佛教兴盛局面。
《宋史·太祖本纪》等史料记载,建隆二年(961年),赵匡胤以扬州行宫为寺院,赐额建隆。赐田四顷命僧道晖主之。赵匡胤“
深以三武毁教之祸为鉴,及即位屡建佛寺,岁度八千僧。
”此外,宋太祖鼓励兴修寺院,建立僧众出家制度:“诏每年试童行通《莲经》七轴者,给祠部牒披剃”。也就是说,出家之前,要先在家带发修行,修完《连经》便可颁发度牒,正式剃度出家。童行,也就是少年行者(优婆塞、优婆夷),武松的蓝本原型其实就是个“童行”。
宋太祖还“诏雕佛经一藏,计一十三万板”。
宋太宗时期,更是主张大兴佛事,鼓励出家,史载:经历柴世宗灭佛,北宋初期各地僧众仅存六万八千多,到了太宗时期,猛增到二十四万。宋真宗时,竟然连自己的妹妹都出家了。
由于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这三朝皇帝对佛教的保护,天禧五年(1021年)宋真宗去世时,全国僧尼近46万人,寺院近4万座,而依附于佛教的信徒则以数百万计。
北宋律令规定,出家人可以免除各种杂役。于是,很多青壮年便脱离了农事、军队,一时间,耕田欠壮夫,军中少健儿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宋太祖,很多农民毁掉劳动工具,铸造佛像。为此,赵匡胤下令,严禁民间以铜铁铸造佛像,以保护农耕生产。
这段宗教历史,其实就写在了五台山、瓦罐寺的故事中,老和尚、生铁佛所言不虚。但是,五台山又为何遭到破坏,瓦罐寺又为何遭到了灭顶之灾呢?
其中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赵匡胤虽然敬佛礼佛,却不容恶僧。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攻占扬州,当地僧人大都出来迎接,而皇建院和尚辉文却在官府驿站中左拥右抱搂着女人喝酒。赵匡胤得到举报,经调查属实后,将辉文打死,其他涉案的十七名僧人全部充军。
崔道成、丘小乙的故事,不就是历史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个原因,就是宋徽宗灭佛。瓦罐寺被毁,崔道成、丘小乙被杀,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哪里是鲁智深为因为被他们战败,便拉着史进“恩将仇报”呢?
那么,宋徽宗革佛在《水浒传》中有故事吗?
鲁智深为何要杀崔道成
由于佛教的不断扩充,五台山周边的市井及百姓都依附于寺院,杀人放火之徒也可以剃度出家,免除刑罚。同时,度牒变成了一种硬通货,朝廷,乃至皇帝都以度牒奖赏官吏,甚至以颁发度牒推动新法。如此种种原因,恐怕就是宋徽宗革佛的动因之一了。
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宋徽宗下革佛诏革佛。这道诏令大致是:“
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
”。宋徽宗革佛别出心裁,以道教同化、异化、归化佛教,最终达到灭佛的目的。
崔道成原本是个和尚,但是却是个“称姓氏”的僧人,正是宋徽宗革佛运动中的不僧不道的怪物。崔道成带着丘小乙来到瓦罐寺,这座寺院就破败了。
那么,施耐庵为何把这个不僧不道的和尚叫做崔道成呢?这是因为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是一个叫崔浩的人最先发起的。施耐庵以这个人物暗示,瓦罐寺的故事写的就是北宋时期的革佛历史。
仔细阅读文本,崔道成的形象很像五台山僧众形容的鲁达,也就是后来大闹五台山的鲁智深。崔道成入了道学,如道士般称姓氏,鲁智深虽然没有入道学,但却同样称姓氏。所以,鲁智深的故事中就隐藏着宋徽宗革佛的历史真实。
简而言之,鲁智深打造的六十二斤禅杖,说的是自嘉祐三年误走妖魔以来,经历了六十二年,此时,就是宋徽宗宣和元年。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前,吃了一顿狗肉,又怀揣狗腿醉打山门,毁坏金刚,打伤僧众。原来,宋徽宗就是个属狗的。
鲁智深不僧不道,命中驳杂,脊背上又有绣花,所以,叫做花和尚。而花和尚之所以两次溜下山吃肉喝酒,都是因为赵员外经常送酒肉上山,隔了几天没送,鲁智深便“口中淡出鸟来”。于是,两次醉闹了山门。
赵员外隐喻的就是宋徽宗,《水浒传》中所有姓赵的,都是赵宋官家。所以,赵员外说:
我祖上曾舍钱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
。这句话,应当出自《宋史·太祖本纪》。
当年,赵匡胤尚未发迹,寄居在襄阳僧舍。一个老和尚看来赵匡胤的面相,便厚赠于他,指引赵匡胤投北方而去。赵匡胤按照老僧的指引,来到北方,投奔到后来的后周太祖郭威帐下,由此发迹。因此,赵匡胤做了皇帝,便对佛教进行了保护,推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宗教政策。
这就是五台山与赵家的渊源,智真长老极像资助赵匡胤的那位神通先天神数的老僧。赵员外则数典忘祖,毁坏佛教道场,终于招致佛门反击,智真长老毫不客气地责成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因而,鲁智深必定得杀了因革佛诏而产生的不僧不道的怪胎,也必定得火烧了瓦罐寺。不僧不道的妖人被打死,瓦罐寺被烧毁,北宋这段革佛的历史也随之终结了。宣和二年,宋徽宗罢道学,复寺院额,僧人不再称姓氏。
“那时,有僧人鲁智深反叛”,《大宋宣和遗事》中的这句话,就是《水浒传》中鲁智深故事的蓝本。鲁智深因为反叛了宋徽宗,以道家天孤星和佛门弟子的双重身份,实现了智真长老的正果预言,修得了佛道两家的正果。所以,“鲁智深”后来的经历,这又是“佛道合一”的形象——这是《水浒传》中的宗教观。
由此而言,崔道成、丘小乙必死,即便他们没有继续赶杀鲁智深。
-----
网友解答:
-----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来看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话说鲁达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上得五台山在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赐其法名“智深”。结果吃醉了两回酒,发得两次酒疯,打坏了半山亭子、山门下金刚不说,还将寺院里的一众僧侣给打了个遍。智真长老无奈,只得写了封推荐信,让他到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大相国寺当个职事僧。就在从五台山去东京的路上,智深路经瓦罐寺。却发现,偌大个寺庙只剩下几个面黄肌瘦的老和尚,一问才知,
原来是一个云游的和尚和一个道人,赶走了寺中僧人,霸占了这个地盘。和尚名叫崔道成,绰号生铁佛;道人名叫丘小乙,绰号飞天夜叉。
鲁智深心地虽善良,但绝非善茬,听说后便要找催、丘二人的麻烦。
催、丘二人当时正饮酒作乐,还抓了个年轻女子陪在左右。智深拿着禅杖和朴刀就去质问他二人,崔道成便谎称是寺里的老和尚作风不检点才导致寺庙荒废,而年轻女子并非他们抓来,只是来借米的。智深是个直肠子,也不多做思考,就轻易相信了二人的话。却不想,他们只是见智深魁梧,又带着称手武器,自己则手无寸铁,打将起来,定然不是对手,便立马说了谎。
智深气冲冲地跑回去找几个老和尚理论,结果经几人提点,才知上了催、丘二人的道,又折返了去找他们二人算账。只一脚踢开了关上的角门,先是生铁佛拿着一把朴刀与智深打了十几个回合,不是智深敌手,正待要逃。飞天夜叉丘小乙见崔道成一人非眼前的胖大和尚敌手,拿着朴刀加入战场。智深以一敌二,又打了十来个回合,因各种原因只得逃跑。
智深一来肚里无食,二来走了许多路途,三者当不的他两个生力,只得卖个破绽,拖了禅杖便走。两个拈着朴刀直杀出山门外来,智深又斗了十合,掣了禅杖便走。两个赶到石桥下,坐在栏杆上,再不来赶。
从《水浒传》原著中可以知道,崔道成和丘小乙任何一人都是打不过鲁智深的。但是当日鲁智深肚子饿得厉害,加上催、丘二人也有些本事,二人联手,鲁智深片刻间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智深卖个破绽逃走后,二人也没有要一追到底,以命相搏的打算,于是坐在栏杆上休息。毕竟,崔道成和丘小乙也没有必胜鲁智深的把握。
之后,智深走走停停跑到赤松林子里,正巧碰上了路过的史进,于是两个人一同回去,将催、丘二人给结果了。
无论怎么说,都不能算崔道成丘小乙饶了鲁智深。鲁智深后来杀了他俩也不能算恩将仇报。
那么,崔道成丘小乙何罪之有?可以说罪过大了。
起初鲁智深来到瓦罐寺的时候,就听几个老和尚说,原先此处也是个好去处,正是来了个云游的和尚和道士,把寺庙里的和尚赶走了,寺中常住有的没的都毁了。这还没完,关键的在后面一句话:
这和尚、道人好生了得,都是杀人放火的人。
杀人放火如果都不算大罪,还能有什么罪?除此外,二人还强抢民女,陪她二人吃酒的那位少妇显然不是来借米的。事实上,等鲁智深和史进返回瓦罐寺杀了崔道成和丘小乙后,却发现几个老和尚竟然已经上吊自杀,少妇也投井而亡。显然,他们都是见智深输了逃跑后,怕崔道成和丘小乙返回报复,唯有一死。可见在他们眼中,此二人比魔鬼还可怕,你说他们何罪之有?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
崔道成和丘小乙虽然有些本事,但是却杀不了鲁智深,所以并不是他们饶了智深。如此说来,智深带史进回来杀了他俩也不能说是恩将仇报。
鲁智深在《水浒传》中是个极可爱的角色:
天生神力、武艺高强、行事鲁莽;却是个性情中人,大方又善良。而崔道成和丘小乙不但强占寺院,强抢民女,而且杀人放火,像魔鬼一样的人物。被鲁智深杀了,亦是罪有应得。
智深则是替天行道而已。
我是“读点历史,以之为鉴;学点文化,附庸风雅。”的【阿帅话文史】关注我,一大波优质内容即将来袭!
-----
网友解答:
-----
这段剧情其实很有问题,因为在瓦罐寺的一幕根本不像是鲁智深的性格所为!
鲁智深是好汉不假,但自从他被智真长老从五台山赶走之后,情商、智商、武力,连人品都下降得厉害,简直让人大跌眼镜。
在桃花村,这个花和尚赤条条地钻进了刘小姐的闺房,赤身跟周通干了一架,让人三观尽毁;在桃花山,人家李忠好酒好肉的招待,还嫌弃人家吝啬,临走了没盘缠把人家的金银酒器偷走了;等到了瓦罐寺,鲁智深更是人品骤降,抢粥烧寺,智商和武力也下滑得厉害,竟然被崔道成和邱小乙打得满地找牙,落荒而逃……
这就奇怪了,鲁智深这到底是咋的了嘛,难道破罐子破摔,不想当好汉了?
鲁智深在瓦罐寺的这段剧情,发生在他从桃花山逃走之后,作者给了两句诗来描述,是这样的:
“半日里送了十余条性命生灵,一把火烧了有名的灵山古迹。”
后面所有的疑惑都藏在这两句诗中,也勾勒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鲁智深!
其实看四大名著看多了之后,往往给我一个错觉,因为总是能从各本著作中找到类似的影子,比如鲁智深跟孙悟空就有很像的地方:
偶然的机会,一个当上了花果山美猴王,一个当上了小经略府提辖;一个是出于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跑到了灵台方寸山学艺,一个是因为失手打死了镇关西,跑到了五台山出家;学艺修炼的过程中,孙悟空是炫耀武艺,被赶出了山门,鲁智深是贪酒乱来,被赶出了山门……
后面这段路程,俩人都放飞了自我,各种毛病都来了,孙悟空也是一样,砍了混世魔王,跟一群妖怪混在一起,大闹天宫,最终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在这之后才有了西天取经。同样的,鲁智深这段时间也疯狂了,偷李忠的金银酒器,抢老和尚的粥,火烧瓦罐寺,跟泼皮无赖耍在一起。到了二龙山还杀了人家邓龙,这可不是为民除害,纯粹是在抢老大的位置。
所以,可以理解成这是成佛道路上必须经历的磨难,孙悟空被唐僧救了之后,还斩断了六魔,从此一心一意去取经。同样,可以理解成鲁智深在瓦罐寺也是斩断了自己的心魔,这为后来他的坐化奠定了基础。
正因如此,所以鲁智深并非是完人,毕竟是魔星,身上还是存在诸多缺点的,而且在瓦罐寺他其实犯了很多错误。
实际上,这段剧情很有可能是后来加进去的,单独拎出来,就是一场完整的杂剧!
鲁智深一开始不识字,在这里却认识“瓦官之寺”这四个字,当然也可以理解成他在五台山现学的。鲁智深的性格不至于恃强凌弱,强抢老和尚的粥于情于理说不过去。而且按照书中的说法,他不过离开桃花山半天时间,刚吃了人家李忠一桌酒席,怎么就饿成那个熊样?
“再说鲁智深离了桃花山,放开脚步,从早晨走到午后,约莫走了五六十里多路……”
再说了,都有倒拔垂杨柳的本事了,就算半天没吃饭,也不至于打不过崔道成和邱小乙这两个杂牌强盗啊?
甚至于连史进这么有钱的主,都开始拦路抢劫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这一段跟《水浒传》整体架构关联不大,直接去掉反而更能体现鲁智深的形象,不至于这么分裂。
当然,这也只是猜测,假如人家作者没有写错,就是这样的呢,那也没关系,我杨角风也能帮它圆回来!
其实,鲁智深之所以智商和情商以及武力值下降严重,其实最重要的理由就一个,那就是他饿了!
鲁智深是一个很难在吃喝上控制的人,在五台山的时候,智真长老都再三跟他强调了,他却仍然为了喝酒,不惜跟众和尚打架。
这次从桃花山逃跑,更是没怎么吃东西:
“早起只顾贪走,不曾吃得些东西,却投那里去好?”
鲁智深人高马大的,赶了一天路,体力透支严重,眼中只盯着吃的:
“智深肚饥,没奈何;见了粥,要吃;没做道理处。”
意思就是说,鲁智深饿了的时候,是不怎么讲道理的,但即使这样,在得知老和尚也三天没吃饭后,他还是忍住了:
“智深吃了五七口,听得了这话,便撇了不吃。”
这也导致鲁智深确实体力不支,没办法同时跟两个人对打,后来他犯嘀咕不敢回去也是担心打不过:
“洒家的包裹放在监斋使者面前,只顾走来,不曾拿得,路上又没一分盘缠,又是饥饿,如何是好?”
为什么后来又灭了那俩强盗呢?
是因为他碰到了史进,而史进给了鲁智深干肉烧饼吃,这才恢复了体力,再加上史进协助,俩人才干掉了崔道成和邱小乙。
因为饥饿,导致鲁智深智商不在线,武力值下降,也是很有道理的。
不要觉得肚子饿不影响武力发挥,《水浒传》中这种情况很多,即使在《西游记》中,也有因为吃不饱导致武力值严重不足的情况,比如猪八戒:
猪八戒之所以能当上天蓬元帅,绝对是凭借实力的,之所以在取经路上表现不咋地,完全是因为没吃饱,实际上他只施展过一次真本事,那就是在稀柿衕:
“好呆子,捻着诀,摇身一变,果然变做一个大猪,真是个:……黑面环睛如日月……练就粗皮比铁牢……白蹄四只高千尺,剑鬣长身百丈饶……唐僧等众齐称赞,羡美天蓬法力高。”
关于这个问题,猪八戒也告诉了唐僧:
“师父在上……我老猪本来有三十六般变化,若说变轻巧华丽飞腾之物,委实不能……只是身体变大,肚肠越发大,须是吃饱了,才好干事!”
猪八戒当天蓬元帅的时候,自然能吃得饱,所以他才能变大猪,在天河游荡时,简直就是一艘航空母舰,谁能敌?
在取经路上,确实经常吃不饱,影响了实力发挥,之所以在稀柿衕能发挥实力,就是因为他吃饱了:
“那呆子不分生熟,一涝食之,却上前拱路……那呆子拱了两日……饱餐一顿,却又上前拱路……”
在宝象国也曾经施展过一次,也是在国王的款待下,吃饱了饭,才变成了大猪。
作为神仙的猪八戒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人物鲁智深了,说到底,他就是太饿了,饿极了就影响了实力发挥。
所以一开始想杀他俩,但打不过,后来鲁智深回去杀了崔道成和邱小乙,完全是为了抢回包裹,以及自己的面子,没有其他的原因。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准确。
崔道成和丘小乙啥时饶过鲁智深不死?
鲁智深又何来的恩将仇报?
但凡仔细阅读《水浒传》便可知道,这是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之后,由智真长老介绍,去东京大相国寺,找智清长老寻个事做。
在去东京的路上,鲁智深路过瓦罐寺,饥渴难耐,本想讨一口斋饭充饥。不想遇到了崔道成和丘小乙这两个恶人。
崔丘这两个人霸占寺庙,赶走僧人,强抢民女,无恶不作。作为行侠仗义的鲁智深,自然要惩恶扬善,除暴安良。
结果,在与这两个人打斗的过程中,由于三点原因,鲁智深处于了下风。
书中对这三点原因说得很清楚。一是肚里没食,饥饿难捱。二是长途跋涉,劳累不堪。三是崔丘两人也是武林高手,酒足饭饱斗志正旺。
鲁智深一看打不过这两人,好汉不吃眼前亏,只好拔脚撤退,把随身包裹盘缠都丢在了寺里。
接下来,鲁智深遇到了九纹龙史进,史进把随身携带的牛肉烧饼给鲁智深吃了,这才恢复了体力。两人回到寺里取包裹,自然和崔丘二人又是一番打斗。恢复体力的鲁智深加上史进助阵,很快便把这两个人杀掉,拿回了包裹,一把火把破败的瓦罐寺烧了个精光。
总结:
综上所述充分说明,崔道成和丘小乙这两个恶人,根本不存在饶鲁智深不死的情节。鲁智深也不存在恩将仇报的事情。
鲁大侠的行为,纯属是除暴安良为民除害的壮举,
-----
网友解答:
-----
很简单,因为这两人罪有应得。
老和尚道:“我这里是个非细去处。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着 一个道人,来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了。他两个无所不为,把众僧赶出去了……那和尚姓崔,法号道成,绰号生铁佛;道人姓丘,排行小乙,绰号飞天夜叉。这两个那里似个出家人,只是绿林中强贼一般,把这出家影占身体。”
打坏人家的寺庙,把和尚们都赶走,自己把寺庙作为贼窝,这两人显然不是好人啊!最可恨的是,两人还抢个妇女养着,一僧一道,留着女人在身边,可想而知两人是要干嘛了。
另外,他们并不是饶鲁智深不死,而是没追上,若是追上了,鲁智深估计也活不成。
智深一来 肚里无食,二来走了许多路途,三者当不的他两个生力,只得卖个破绽,拖了禅杖 便走。两个拈着朴刀,直杀出山门外来。智深又斗了十合,掣了禅杖便走。两个赶 到石桥下,坐在栏杆上,再不来赶。
此外,瓦罐寺里的几个老和尚,见鲁智深走后,害怕崔道成丘小乙,竟然吓得自杀了。可见两人平日的手段,所以说,这两人该死。
-----
网友解答:
-----
所谓的:人在江湖漂那能不挨刀!
彼时的三观和今天差异太大!
李逵刀剐黄文炳,碳烤李鬼,砍杀小衙内,斧劈罗真人,对看热闹的闲人更是排头砍去!这哪里是什么英雄好汉的作为,简直就是杀人恶魔!在当今社会哪一条也够把牢底坐穿。即使好汉武松,鸳鸯楼上不留活口,几近凶神恶煞,也是多杀无辜,
所以说时代不同,衡量是非的标准也不同!文革时期,我的一个远房姐姐,举报自己的亲爷爷私藏封建毒草(家谱),导致爷爷被批斗,自己写血书和爷爷划清界限。放到今天就是天方夜谭式的笑话了!
古人说:得饶人处且饶人!
又说:放虎归山,遗患无穷!
《水浒传》中崔道成,丘小乙没有赶尽杀绝,反被鲁智深所杀,无疑属于后者!
-----
网友解答:
-----
崔道成和丘小乙也配饶鲁智深不死?这是从哪个合订本看的内容?《水浒传》中写得很清楚,是这两货不敢追击鲁智深,而不是饶。
且说鲁智深这日途径瓦罐寺,又累又饿,就想到寺庙里讨口饭吃。不成想,庙中的老和尚不但不给他吃的,还说自己都快饿死了。
原来瓦罐寺被山贼出身的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丘小乙霸占了。
这两个恶徒把瓦罐寺的众僧了赶出去,只有几个老和尚实在走不动了,才留在寺庙中,却也没有饭吃。
然后,两个恶徒以此为根据地打家劫舍,强抢民女,无恶不作。
鲁智深听闻此事,哪里能忍,当场就要替天行道。
鲁智深找到恶徒之时,他们正吃着肉、唱着歌,边上还坐着一个伺候局的年幼妇人。
鲁智深走上前,崔道成大吃一惊。他看着眼前陌生的和尚,黑脸黑面,手持兵器,知道对方不好惹,就笑着说道:“师兄请坐。”
智深提着禅杖道:“你们为什么抢人寺庙?”
崔道成说:“师兄有所不知。这瓦罐寺本来有粮又有田,庙里和尚的生活乐无边。可那几个老和尚吃酒撒泼,花钱养女人,把好好的寺庙搞得乌烟瘴气。庙中的长老本来想约束他们,却被他们冤告,落得发配充军,因此这寺庙就废了。我和道兄经过这里,正准备重建瓦罐寺。”
鲁智深又问:“这女人是怎么回事?”
崔道成说:“这是前村王有金的女儿。她丈夫病了,家中没有钱,就来这借粮。我看她可怜就以酒相待,别无他意。师兄不要听那几个老和尚胡说八道。”
鲁智深终究没混过江湖,江湖经验浅,被崔道成几句话就忽悠瘸了,提着禅杖就往回走。看见几个老和尚就怒道:“是你们几个坏了寺庙,竟然敢在洒家面前说谎。”
老和尚齐道:“师兄不要听他们的,他们是见你有戒刀禅杖,他无器械,所以不敢与你相争,骗你的。师兄你看他们大鱼大肉,还养着女人,哪里像出家人?”
鲁智深觉得有理,就又冲了回去。果然那崔道成已经提着一把朴刀,等着鲁智深来。
二人大战了十七八个回合,崔道成被打的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功;丘小乙见势不妙,就也加入了战团。
鲁智深和恶徒们大战了十几个回合,因为又饿又累,有点抵挡不住,就卖了个破绽,拖了禅杖便走。
俩恶徒提着朴刀就追,在门口处又和鲁智深战了十个回合。鲁智深也不恋战,边打边退。
俩恶徒一直追到石桥下,才不再追击。
这就是鲁智深瓦罐寺遇险的整个过程。
从过程中看,何来的饶鲁智深不死之说?明明是他们不敢冒险,所以才放弃了追击。
要知道,鲁智深武艺高强,单打独斗这二人斗远不是对手。这俩恶徒只是仗着联手,才占了上风。但他俩要杀鲁智深,也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这二人都是阴险狡诈的恶徒,怎么可能会冒险搏命?如果他们有搏命的胆量,鲁智深刚进入院子时,他们就动手了,又何必低声下气?又怎么会拿了兵器后,还不敢主动出击,反而在院子中等着?
可见,这俩恶徒虽然是恶人,却是贪生怕死之辈,他们没有拼命的勇气。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俩恶徒饶鲁智深不死的说法。
小结
鲁智深败走之后,遇到了九纹龙史进。从史进那得到了肉干烧饼,吃饱之后,与史进一起杀回瓦罐寺。
崔道成见了鲁智深,也只说:“手下败将,还敢再来。”并没有“我们饶你不死,你怎么恩将仇报?”
可见,他自己心里有数,真拼起命来,鲁智深最少也能带走他们其中之一。所以他不敢说饶你不死,而说手下败将。
注:鲁智深吃饱喝足之后,没用到十招就把崔道成打的力怯,转身逃跑。由此可见,鲁智深不是又饿又累,俩恶徒就算联手,也不是他的对手。
-----
网友解答:
-----
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邱小乙并非善类,怎么可能出现饶鲁智深不死的情形。作为强行霸占瓦罐寺的江湖恶贼,崔道成和邱小乙只是冒牌的出家人,他们凶残狡诈的本性并没有任何改变。瓦罐寺里的几个年老体弱的老和尚明明已经告诉鲁智深崔道成和邱小乙并非好人而是两个恶贼了,鲁智深作为久经江湖的老手居然还是上了两个恶贼的当。
当鲁智深看到崔道成与邱小乙跟一个女人喝酒时上前质问,两个恶贼解释说这个女人是前来借米的,自己是一片好心请她喝酒。如此漏洞百出牵强附会的理由鲁智深竟然信以为真,他转身离开去找几个老和尚算账,那几个老和尚告诉鲁智深上了两个恶贼的当,他们肯定是看到鲁智深手拿禅杖又有戒刀而他们当时手上没有武器故而鬼话骗人,两个恶贼定是趁鲁智深离开之时找兵器有所防范了。
鲁智深觉得有道理然后再次去找崔道成和邱小乙,果然被老和尚言中了。生铁佛崔道成手里已经有了一把朴刀正等着鲁智深来呢!当他看到鲁智深时挺刀就跟鲁智深战在一处,俩人大战十四五个回合之后崔道成不是鲁智深的对手。这时飞天夜叉邱小乙也拿着一把朴刀与崔道成双战鲁智深。
如果是在平时以鲁智深的实力收拾这两个恶贼并不难,但此时鲁智深一是长途跋涉非常累,二是没吃饭肚子里饿所以在体能方面已经顶不住了。在又累又饿的情况下鲁智深又勉强跟
崔道成和邱道人两个又打了十合之上拖了禅杖败走。
崔道成和邱小乙拿着朴刀直杀出山门来,追到石桥下便坐在栏干上再不来赶。他们不追鲁智深并不是因为心慈面软而是有他们自己的顾虑。我分析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过一场激烈的打斗崔道成和邱小乙虽然占了上风但也见识了鲁智深强大的实力,所以他们对鲁智深还是非常忌惮的,在没有绝对把握杀得了鲁智深的情况下,他们的目的就是把鲁智深赶跑即可。
另外崔道成和邱小乙大概是懂得穷寇莫追的道理,一味追下去万一遇到鲁智深的同伙可能会对自己不利。上面这两个原因才是两个恶贼没有追杀鲁智深的原因,鲁智深来到赤松林没想到遇到了老朋友史进。史进请鲁智深吃肉饼,鲁智深吃完之后精气神上来了于是重返瓦罐寺,与史进联手杀死了崔道成和邱小乙然后一把大火将瓦罐寺烧毁。
鲁智深和史进都是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以惩奸除恶、替天行道为己任,既然碰到了崔道成和邱小乙这样的恶贼肯定会将其斩草除根的,否则面对恶人不去惩治还算什么好汉?
-----
网友解答:
-----
第一次看到这种说法,吓得我赶紧翻了翻原著,看过原著后,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看来不是我搞错了。
第一,所谓饶鲁智深不死
崔道成和丘小乙二人占据着瓦罐寺,坏了这里的香火,一座佛门古刹,这个时候已经很衰败了,鲁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谋差事,路过这里,看到老和尚们被欺负得凄惨,而这一僧一道过得却逍遥快活,还有女子作伴,于是就起了除暴安良的心思。
崔道成和丘道人两个,又并了十合之上。智深一来肚里无食,二来走了许多路途,三者当不的他两个生力,只得卖个破绽,拖了禅杖便走。两个拈着朴刀,直杀出山门外来。智深又斗了十合,斗他两个不过,掣了禅杖便走。两个赶到石桥下,坐在阑干上,再不来赶。
结果腹中饥饿的鲁智深打不过崔道成和丘小乙二人,只能败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崔道成和丘小乙打算放过鲁智深,而是鲁智深走的太快,他们追赶不及,否则二人也不会坐在栏杆上休息。
第二,所谓的恩将仇报不过是误解罢了
若是崔道成二人生擒了鲁智深,最后放鲁智深走了。鲁智深回过头来杀掉他们这属于恩将仇报,但是上面的情景可不是什么恩将仇报,只能说是报仇。
至于鲁智深杀他们二人则理由很充分:
1.二人为害一方,杀死他们是除暴安良的需要。
2.二人让鲁智深狼狈不堪,这是大仇,不得不报。
3.鲁智深的盘缠都在瓦罐寺,他不得不回去取,不得不与他们发生冲突。
4.鲁智深吃饱了干粮,还有史进相助,有了胜算,自然要回去算账。
这是一个只要仔细翻阅原文就能搞清楚的问题,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要读细,不能想当然,不然就会闹出提问的笑话。
-----
网友解答:
-----
这逻辑令人捉急呀!
有人本来打算杀了他们,然后决定不杀了,他们就欠杀人未遂者的恩情了吗?
是不是传说中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呀!
回到问题!
首先,并不是崔道成丘小乙饶鲁智深不死:
崔道成和丘道人两个又并了十合之上。智深一来肚里无食,二来走了许多路途,三者当不的他两个生力,只得卖个破绽,拖了禅杖便走。两个拈着朴刀,直杀出山门外来。智深又斗了十合,掣了禅杖便走。两个赶到石桥下,坐在栏杆上,再不来赶。 智深走得远了,喘息方定。
看清楚了,是崔道成丘小乙杀不了鲁智深。
下面回答鲁智深为甚与史进杀个回马枪一定要弄死崔道成丘小乙两个家伙。
智深提着禅杖道:
“你这两个如何把寺来废了?
整本水浒一直在褒扬佛教,鲁智深是最后要坐化成佛的罗汉,遇到灭僧毁寺的淫和尚臭道士不杀了,留着干什么?
寻思道:“
洒家的包裹放在监斋使者面前,只顾走来,不曾拿得,路上又没一分盘缠。
现实的需要呀,好汉无钱到处难呀,杀回去取自己的盘缠,天经地义。
史进说:“
回到北京,住了几时,盘缠使尽,以此来在这里寻些盘缠
,不想得遇哥哥。”史进又道:
“哥哥既有包裹在寺内,我和你讨去。若还不肯时,一发结果了那厮。
”能说什么?两个无钱的好汉一双汉子难也。
最后,施耐庵还为崔道成丘小乙唱了一首偈语“
正是从前作过事,无幸一齐来。\"
很因果!
果然报应不爽!
替天行道哎,何来恩将仇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