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怎样评价义和团在当时的功过?
您怎样评价义和团在当时的功过?
-----
网友解答:
-----
义和团是自发的民间运动,规模后来发展很大,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义和团第一次向列强展示了中国强大的潜力,八国联军对义和团只能是感到恐惧。但是,谁也不能彻底征服。
1896年,列强要瓜分中国,对清政府提修建铁路和采矿。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能方济(Franz Niez)及理加略(Richard Heule)被冲入教堂的村民打死(起因不明)。德国出兵占据了胶州湾和胶澳(今青岛)。俄军进驻了辽阳南方的旅顺,英国和法国分别派兵占领威海和广州湾(今广东湛江)。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犯了法,不受中国法管辖,洋人蛮横。治外法权形同虚设,中国衙门管不了洋教士。
义和团运动来于民,力量很大,洋人不敢随意在中国进行瓜分。洋人看到中国国民的强大。虽然是落后武器也敢于挑战外国军队。而同期的印度,都是不抵抗,乖乖做了英国殖民地,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摆脱殖民地阴影,发展受到限制。
-----
网友解答:
-----
9世纪末在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针对西方侵略者及其在华附庸以及和西方文明成果有关的科学器物和相关人士,是具有强烈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完全由民间自发的民粹暴力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得到了清政府的扶持,并进行了英勇抵抗,同时在客观上也对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近代化成果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毁坏铁路、拆毁电灯,对待基督教徒不分中外一律屠杀,都是义和团民的常见行为。义和团民还认为,西方侵略者的枪炮都是“妖魔邪术”,只要“心诚念咒”再手持狗血秽污即可“刀枪不入”,故而常以“赤衣徒手持秽污”的方式向八国联军阵地发起冲击,待敌军开枪时,团民或临阵毙亡,或一哄而散。
义和团运动引起俄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奥匈帝国、意大利、英国八国组建远征军进攻天津、北京,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后以慈禧太后签下”罪己诏“和《辛丑条约》的签订而告终,清政府随即开始更大程度的近代化改革,史称“清末新政”,并在新修订的刑法典中特定加入“妨害国交罪”。1955年12月11日,前民主德国总理格罗提渥向中国返还了10面义和团旗帜。
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呢:
孙中山
先生早期也对义和团的缺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后来,他在继续批评义和团弱点的同时也对义和团抵御外侮的行为进行了肯定,他在《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中说“及遇义和团之变,中国人竟用肉体和外国相斗,外国虽用长枪大炮打败了中国,但是见得中国的民气还不可侮,以为外国就是一时用武力瓜分了中国,以后还不容易管理中国,所以便改变方针,想用中国人来瓜分中国”。后来他在《九七国耻纪念宣言》中更指出,虽然义和团存在严重缺点,“然而义和团的人格,与庚子辛丑以后,一班媚外的巧宦,和卖国的奸贼比较起来,真是天渊之隔。可怪他们还笑义和团野蛮。哼!义和团若是野蛮,他们连猴子也赶不上”。
周恩来
总理指出:“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列宁
发表《中国的战争》,针对一些人称义和团运动是“由于‘黄种人敌视白种人’,‘中国人仇视欧洲文化和文明引起的’”。指出“中国人并不是憎恶欧洲人民,因为他们之间并无冲突,他们是憎恶欧洲资本家和唯资本家之命是从的欧洲各国政府。那些到中国来只是为了大发横财的人,那些利用自己的所谓文明来进行欺骗、掠夺和镇压的人,那些为了取得贩卖毒害人民的鸦片的权利而同中国作战(1856年英法对华战争)的人,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在一次演说中表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他们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我祝愿他们成功。义和团主张要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
我个人认为义和团是功大于过的,
先说他的过错
:满目排外、厌恶一切西方的东西,固步自封,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提升。维护腐朽清政府统治。耗资巨大,扰乱社会秩序,让中国人民生活雪上加霜,强化封建迷信,巩固愚民思想。
功劳:让西方列强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抗争性,破灭殖民中国的愿望,义和团的失败给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义和团便是中方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最大一次对抗,义和团的失败告诉了国民传统文化已经到了不得不吸收新鲜血液的时候了,在之后时间里,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文化并且不断的实践探索,孕育了新中国的成立,民族的独立。当然义和团运动凸显了清政府的腐败,在打击清政府在民间的正统统治形象,为后期辛亥革命提供了环境。
-----
网友解答:
-----
早期保民有功,后来滥杀有过,引起国难有罪,导致本已内忧外患的晚清帝国,经历了几千年来第一场彻底的外敌侵略,拉开了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一页。
一、早期保民有功
光绪年间,山东冠县村民和教会为争夺庙基多次起讼,几经反复。官司由村里六位士绅出面,从县,府,一直打到山东巡抚衙门。全村人动了公愤,有八个村民要和六个士绅一起去告状,但是没有成功。因为官府不为民做主,梨园屯的红拳手阎书芹等一批贫苦的玩拳人挺身而出,武力护庙,号称十八魁。
“十八魁”指阎书勤、高元祥、阎书太、阎书嘉、阎仕和、阎仕杰、阎士林、阎广德、阎招来、马廷 凤、马廷梅、高启山、刘福和、刘保玉、蒋忠山、蒋建青、李老兆、阎明鉴等 18 人。“其中,阎明鉴是小地主、李老兆是富裕农民,其余 16 人皆为贫苦农民。”
光绪十八年(1892),阎书勤等“十八魁”为壮大声势,从临清州请来道士魏合意住持,并将以前办团练时所用枪械也移存庙中,以显示民众武力护庙的决心。同时,阎书勤认识到仅靠“十八魁”的力量势单力薄,于是到距梨园屯八里之遥的直隶威县沙柳寨村请来梅花拳支援。教民向官府投诉,以叛逆之词控告阎书勤等人。在官府压力下,阎书勤等“十八魁”武力护庙失败了。阎书勤等人到威县沙柳寨拜赵三多为师。赵三多深为阎书勤等人的举动所感动,慨然应允收阎书勤等“十八魁”为徒弟,并率梅花拳众投入梨园屯反教会的斗争激流。
赵三多、阎书勤决定传贴聚众,趁梨园屯逢集之日,摆会亮拳。1897年3月24日,赵三多、阎书勤将各自带领的拳众会合,在梨园屯召集四乡拳民聚众,周围二十里的拳民纷纷前来参加。亮拳三天,到会拳民达三千多人。此举使官府和教会深感不安。亮拳之后,阎书勤与赵三多议定改梅花拳为义和拳。并于三月二十六日(4月27日),梅花拳众二千多人再赴梨园屯,拆毁教堂并杀死两名教民。梅花拳和“十八魁”一举声威大震,随后与大刀会合并,“义和团”就这样诞生了。从此拉开“扶清灭洋”的轰轰烈烈而又悲壮惨烈的特殊历史。
二、后来滥杀有过。
①装神弄鬼糊弄百姓,误导清政府和清军。说自己刀枪不入,其实要不就是衣服里暗藏铁板;要不就是火枪里火药在前,弹丸在后,发射后毫无杀伤力;还有的弹丸装的压根就是泥丸,打出去就是一团粉末。清军让义和团表演时,把义和团的枪换成清军的枪,一排枪打过去,基本全倒下了。
②滥杀无辜,随意抓平民杀掉。义和团进入北京后,“外国人被(义和团)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教徒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乃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不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被杀。当然,这一方面是普通拳民被满清大员为达到政治目的而利用,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原本是强盗贼寇的大师兄趁机浑水摸鱼,抢盗财物,从而掀起一场席卷全国、导致八国联军侵华的动乱。
参考文献:
1.《义和团档案史料续编》
2.《义和团运动史》
-----
网友解答:
-----
因为有了义和团的顽强抵抗,西方列强感到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最后也值得要点钱了事儿。
-----
网友解答:
-----
其实无论是老佛爷,还是义和团,他们都是明白人,明白人就是,嘴巴上明着糊涂,心里端着清楚。
老佛爷鼓励义和团对付洋人,保全自己的位置,但实际上呢?义和团的流民们住进了王爷的府邸,首领们的心思全在跟达官贵人们交朋论友上了,也不会因为大人们的洋宝贝而大惊小怪;至于下面刀枪不入的好汉们,则该吃吃、该抢抢,该喊口号喊口号,最擅长的是捏造洋罪,掠劫良民,但真正跟洋人干起来的时候,则望风而走。
人人都明白,扶清灭洋的口号喊归喊,但犯不着为朝廷送死。
老佛爷呢?看上去把义和团视为千古忠民,嘉诚可许,但实际上,这些就是牌,与洋人交涉的牌。
双方都是明白人,明白人做明白事,仅此而已。
所以,爱国,需要的是真正责任感和牺牲精神,口号爱国要不得。这一点,就是义和团留给后人的教训
-----
网友解答:
-----
我的观点是:
义和团的崛起是民族主义的崛起,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遭遇西方等势力的打压时。民族主义就会抬头。
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为口号,异常团结,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也在1900年7月1日,清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在天津激战。
还有对传统事物更看重:看中坛是发号施令的领导机关,也是团聚群众、烧香拜神的场所。每一坛供奉许多神仙,诸如玉皇大帝、洪钧老祖、关圣帝君、唐僧、孙行者、猪八戒、张天师、黎山老母等等。首领称老师或大师兄、二师兄。练习拳棒,念咒降神,是义和团组织群众的主要方式。
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型态,即以民族之名义作出文化与政治主张,民族主义也同时被称为凝聚民族共同体的学说。
在心理上,民族主义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或者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或者是对于民族利益、民族独立于民族统一的信仰或主张;或者是一种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我的评价是:有好的方法也有坏的方面。
好的方面是:对民族的凝聚、团结、认同高涨、对传统事物更看中。
坏的方面是:不能积极接受新的事物,甚至排斥厌恶自己民族外的事物。
-----
网友解答:
-----
一、义和团的前世今生
义和团的前身称“义和拳”,早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已见之于官方文书,主要分布在山东、直隶、河南、江苏等地。义和拳的构成十分复杂,有的原属白莲教支派八卦教的分支(如清水教),有的是从大刀会转过来的,有的则是民间自卫性的组织等,其加入的人员更是十分广泛,绝大部分为农民,部分是失业的城市劳动者和运输工人,以农民、手工业者居多。它没有统的组织,以发帖子来进行联络,展开联合行动。
义和拳原是农民、手工业者在劳动之余一起习拳练武,以期强身保家,后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降神附体”、“画符吞朱”、“刀枪不入等神秘主义的思想内容。义和拳作为一种秘密结社,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被清廷定为“邪教”而加以取缔。但仍在山东、豫东皖北、苏北等地发展。义和团正是以义和拳为主,在群众性的反洋教的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的松散性的群众组织,具有鲜明的反帝斗争的性质。
义和拳改称义和团,最早见于光绪二十四年(188年)五月山东巡抚张汝梅的奏折。在帝国主义侵华和瓜分狂潮中,山东人民尤其深受其害。洋教势力渗人山东后,各地教堂、教会、教民与广大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灾难、欺凌激起了山东人民对洋义和团首先在山东冠县展开斗争。传教士要挟清廷镇压团教的仇恨。民,山东巡抚张汝梅愤恨教士对他恃强相压,于是对义和团采取以抚为主、剿抚兼施”的方针,并上书朝廷:“应请责成地方官谕饬绅众,化私会为公举,改拳勇为民团,既明舆情,亦易钤束。”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冬,梅花拳首领赵三多等人在冠县蒋家庄竖起“助清灭洋”或“扶清灭洋”的旗帜,在撤往临清的沿途,力量逐渐发展壮大,直到直隶南部地区。
二、袁世凯任职山东血腥镇压义和团
不久,在团民首领朱红灯(原名朱逢明)和心诚和尚(原名杨照顺)等人率领下,茌平、禹城长清、高唐、平原等地团民的反洋教斗争很快活跃起来。仅茌平县一地,“习拳者多至八百余处”,几乎村村习拳。光绪二十五年,李庄团民在首领李长水的率领下,邀请朱红灯相助,打败了知县蒋楷的马队,随后又在森罗殿一带打败济南知府卢昌诒和统领袁世敦的步骑。由地方官刚升任山东巡抚的毓贤,深知省内“教民肆虐太甚,乡民积怨不平”的实情,又目睹教会气焰甚为嚣张逼人,遂基本上沿袭张汝梅的方针,而不再像过去镇压大刀会那样卖力了。他上书朝廷,建议将镇压团民的蒋楷和袁世敦撤职,并说“东省民风素强,民俗尤厚际此时艰日亟,当以固结民心为要图。
后来,他被指控镇压团民不力,是纵容义和团的罪魁祸首,迫使清廷撤换他,改派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于是,袁世凯率领武卫右军到达山东,开始血腥镇压义和团。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他在山东站稳脚跟后,就开始联合外国教堂武装疯狂围攻团民。义和团反洋教运动受到沉重打击,首领王立言等人先后牺牲,幸存的团民部分转入秘密活动,部分转移到直隶继续斗争。山东义和团进入直隶后,与本地团民结合起来,以设坛练拳的方式由南向北发展。“京畿东南各属,一唱百和,从者如归。城市乡镇,遍设神坛,坛旁刀戟林立”。
三、清政府决定利用义和团
义和团冲破种种阻碍,在日益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京、津、保三角地带和运河两岸的活动中心。保定作为直隶省府的所在地,在光绪二十六年(190年)三四月间,已竖起“保清灭洋”的旗帜,到四月底,义和团已控制保定城。义和团在直隶的发展已成燎原之势。静海县游勇出身的曹福田和以操船为业的张德成为两支义和团的首领,声势浩大,有团民2万人之多。“拳民聚集既众,而新附者尤络绎不绝”。中外反动势力对此惶惶不可终日,西方帝国主义列强要求清廷消灭义和团。
但是,面对如此浩大的群众反帝运动,“劝禁不能止”,武装镇压也“几蹈不测”,众多团民毁铁路、焚教堂、断电线,如火如茶的义和团运动得到更大发展。从三月下旬起,京师西南郊的黄村镇发展成为义和团团民的聚集地,并由此向京师市区渗人。满族权贵端郡王载漪首倡支持义和团,军机大臣刚毅、礼部尚书启秀等与之呼应,形成一派强大势力,给西太后以重大影响。慈禧太后眼看义和团在京、津等地的轰轰烈烈的活动一时无力消灭,便采取以“抚”为主的策略,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以便控制利用。
-----
网友解答:
-----
功:
义和团是个民间组织,开始的口号是反清复明。可见他们是汉人的组织,一直仇视着清朝,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开始改变方针,由反清复明变为扶清灭洋。
这就体现了他们的“功”,那就是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一致对外的情怀,在那样一种情况下,国家腐败,军备落后,仍然敢站出来反抗,确实具有莫大的勇气!
过:
但是这毕竟是民间的一个组织,从领导者到参与者,都没什么文化,没什么思想指导,于是也就酿成了他们的“过”。
-----
网友解答:
-----
义和团是个民间组织,开始的口号是反清复明。可见他们是汉人的组织,一直仇视着清朝,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开始改变方针,由反清复明变为扶清灭洋。
这就体现了他们的“功”,那就是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一致对外的情怀,在那样一种情况下,国家腐败,军备落后,仍然敢站出来反抗,确实具有莫大的勇气!
但是这毕竟是民间的一个组织,从领导者到参与者,都没什么文化,没什么思想指导,于是也就酿成了他们的“过”。
说道义和团,就不能不说八国联军侵华,在中国,这段历史称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在美国则称这段历史为解救使馆与教堂的远东战争。
这就要说到义和团究竟做了什么。他们确实反抗外国侵略,但是由于外国人有火枪火炮,仅凭一个荒谬的刀枪不入的口号是打不赢外国人的,所以义和团不能硬碰硬的去和外国军队抗衡,于是他们把目标转移到了外国使馆以及教堂甚至是平民。于是他们开始烧使馆,烧教堂,杀洋人,这就有些盲目了,外国部队虽然可恶,或许他们的使馆也确实罪有应得,但教堂可就无辜了,因为当时的传教士是对中国比较友善的,也愿意帮助中国人,可义和团不管这些,眉毛胡子一把抓,于是酿成了八国联军侵华。事实就是这样,我们不能盲目的批判外国人,因为此后在美国的倡议下,八国先后退还了辛丑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好让中国用以发展。可见义和团确实由它自身的过失。
另外他们也犯了宋江一样的毛病,那就是接受招安,以致被慈禧利用,最终在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
网友解答:
-----
义和团的过,主要是两个,一是造成社会动乱,一是引发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战争,造成庚子赔款,进一步使中国人民处于悲惨的境地。
义和团的功,主要是一个,庚子赔款彻底掏空了清政府的财政,加速使得清政府内部丧失了凝聚力,包括满清贵族和汉族士大夫也对政府不抱任何希望,为中国结束帝制打下基础。虽然清帝退位也没有让中国变得更安定,但失去皇权的威压,人的思想相对而言活跃了很多,更容易接受各种新思想。
-----
网友解答:
-----
义和团是个民间组织,开始的口号是反清复明。可见他们是汉人的组织,一直仇视着清朝,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开始改变方针,由反清复明变为扶清灭洋。
这就体现了他们的“功”,那就是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一致对外的情怀,在那样一种情况下,国家腐败,军备落后,仍然敢站出来反抗,确实具有莫大的勇气!
但是这毕竟是民间的一个组织,从领导者到参与者,都没什么文化,没什么思想指导,于是也就酿成了他们的“过”。
说道义和团,就不能不说八国联军侵华,在中国,这段历史称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在美国则称这段历史为解救使馆与教堂的远东战争。
这就要说到义和团究竟做了什么。他们确实反抗外国侵略,但是由于外国人有火枪火炮,仅凭一个荒谬的刀枪不入的口号是打不赢外国人的,所以义和团不能硬碰硬的去和外国军队抗衡,于是他们把目标转移到了外国使馆以及教堂甚至是平民。于是他们开始烧使馆,烧教堂,杀洋人,这就有些盲目了,外国部队虽然可恶,或许他们的使馆也确实罪有应得,但教堂可就无辜了,因为当时的传教士是对中国比较友善的,也愿意帮助中国人,可义和团不管这些,眉毛胡子一把抓,于是酿成了八国联军侵华。事实就是这样,我们不能盲目的批判外国人,因为此后在美国的倡议下,八国先后退还了辛丑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好让中国用以发展。可见义和团确实由它自身的过失。
另外他们也犯了宋江一样的毛病,那就是接受招安,以致被慈禧利用,最终在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