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有哪些完全违背史实和文学常识的搞笑改编、错误?
电视剧里有哪些完全违背史实和文学常识的搞笑改编、错误?
-----
网友解答:
-----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真好,他们都知道抗战打了八年。
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
还有最后一年,大家一定不要放弃。我觉得有你这句话,比《论持久战》效果还要好。
我想知道,你爷爷是在几岁的时候有的你父亲?
请问一下能打到八百里开外的枪是哪国产的?难道是用导弹改装的?
孝庄的谥号难道是她自己定的?我们都知道,古代讲究盖棺定论,谥号都是死后才有的,孝庄厉害,她提前就知道
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了。。。这特么是叛乱,你难道私通叛匪,才说他们是起义?还有鬼知道大泽乡在哪里,司马迁在《史记》中清楚明了的写着:“
戍卒陈胜等,反故荆楚地,胜自立为楚王,居陈
”。这么好的台词,不用,非要自己编,编的贻笑大方了吧。
来来来,哪个告诉你的大汉是九品中正制?我保证不打死他。搞得半天,陈群原来是抄袭的汉武帝的九品中正制啊?九品中正制又叫九品官人法,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门阀贵族,制定一种选拔人才制度。是由陈群创立的。
人家刘备是汉昭烈帝,可不是蜀昭烈帝。罗贯中在写姜维之死的时候也是写道:“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但是你让人家扛着一个蜀国大旗算怎么回事?难道岳飞打仗的时候,还要扛着一个大旗,上面写着“南宋”,那刘裕就尴尬了,他还要写着“刘宋”。
我就想知道你是怎么出生的?
我想问一下秦末的时候哪来石榴,难道张骞提前出使西域了?
如果说以上是无意的,有些就是成心的了。清朝迁界禁海可以说是一次大灾难,史书上说是三天之内,全部迁出:“
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
”
在李率泰给康熙的奏疏中写道:“
近因迁徙渐死,十不存八九”。但是在《康熙王朝》却是一副感动人场面
,姚启圣下跪请求百姓迁徙。还说什么只是借用三年。实际上这件事影响很大,对沿海经济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让晚明积累的原始资本经济毁于一旦。
-----
网友解答:
-----
我想在此略谈一下电视剧《亮剑》。
电视剧《亮剑》是一部很好的电视,但也难免有瑕疵。
里面的很多穿帮镜头已经有很多人指出来了,我在此就不多说了。
现在我说一个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的一个遗漏,它虽不是什么穿帮镜头,但却是一个违背历史时间概念的一件事。
大家都知道,故事的结尾时李云龙他们在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军衔,参加十月一日的国情大阅兵。
在授衔之前李云龙夫妇曾经到过北京到赵刚的家中做客,赵刚的爱人冯楠在和田雨交谈时,曾经说过这样的几句话。
他说赵刚是一个很有克制自己情绪的男人,但有时也会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就在前几天,赵刚看到了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秘密报告中反映了苏联的大清洗时期,竟有那么多的苏联无辜的老布尔什维克死于肃反之中。
赵刚在看完之后,竟难以克制自己的情绪,留下了难过的眼泪。
看到这里我就想说道说道了!
电视剧的结尾明摆着是一九五五年的十月一日,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爆出的时间是在一九五六年的2月14日。
这中间就出了问题了,赵刚是通过哪种渠道得知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的?
而且即便是在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爆出之后,像赵刚这种级别的人还是看不到的。
赵刚是一名军级干部,相比于我们平头百姓已经是不算低了。
但按照他那个级别来说的话,就算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爆出,他在当时仍然接触不到。
事实上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爆出之后,并未大面积的发行,在当时的各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多只限于中央政治局级的人物才能看到。
更为严重的是,在时间节点上行不通,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在一九五六年的二月十四日爆出的。
在此之前就算是赫鲁晓夫有了反对斯大林的打算,但是那些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根本就无从知晓、
但结果是冯楠在一九五五年的十月一日之前就知道了!
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从电视剧导演一直到每个演员都是无一例外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不得我们一般百姓。
难道这些优秀人才都没看出这个时间问题上的矛盾?
-----
网友解答:
-----
电视剧《东方》里,提到1955年解放军授衔的事。陈明仁、董其武和陶峙岳穿着将官礼服,戴着上将军衔,还有三枚勋章闪亮登场。其实,这个情节就违背了历史事实。作为起义将领,陈明仁等三人被授予上将军衔不假,但他们只获得一级解放勋章,一级八一勋章和一级独立勋章他们没有获得。一级八一勋章只授予土地革命时期师级以上干部,一级独立勋章只授予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等共产党领导下的团级以上干部,陈明仁等三人是在解放战争中起义的,他们怎么可能会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呢?
-----
网友解答:
-----
在一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中,时常出现我八路军战士甚至缺少训练的民兵战士敢与日本兵一对一拼刺刀,甚至还有八路军战士与敌一对二、一对三拼刺刀的镜头,每当出现这种镜头时笔者都是看得直冒冷汗。因为笔者走访过一些真正参加过抗日作战的老战士,他们告诉我按照当时中日两军的实际战斗力水平,我军战士在实战中与日军一对一拼刺刀基本没有胜算,尤其是在面对1937年至1940年时的日军时,逞英雄式的与他们一对一拼刺刀无异于找死。那一批日军训练有素、被军国主义思想洗脑最严重、作战时最凶悍,而且他们吃饭也比我们吃得饱,要想在拼刺刀时击败这样的对手,我军起码要集中3到5名战士围攻日军1人才有取胜的把握。至于说我军战士与日军一对二、一对三拼刺刀那纯粹就是艺术夸张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日本陆军部队的精锐力量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大量歼灭,日本不得不将大量未接受充分训练的人员编入作战部队继续进行对华作战,这个时候的日军拼刺能力较1937年时的日军就下降很多了,我军也用不着非要3到5名战士才能解决他们1人了。不过即便如此,我军战士想在实战中通过一对一拼刺刀解决掉日军仍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正视历史、尊重历史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做到的,尊重历史事实上就是尊重先辈,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教育下一代。为了使我们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为了不使抗日先烈们的鲜血白流,拜托各位影视剧制作者们不要再炮制那些不靠谱的抗日“神剧”了。
-----
网友解答:
-----
大历史不讲,只说几个特别小的细节就可以笑掉大牙。
首先是关于吃的。
中国古代有六种主要谷物,分别是稻、黍、稷、粱、麦、苽,我们称之为六谷。而三字经里,把稻、粱、菽、麦、黍、稷称为六谷。
麦,就是麦子,北方地区吃面的主要材料。《赵氏孤儿》里面,葛优在锅里烫面,吃得可香的镜头,就是非常真实,中国北方正是种植麦子,磨成面粉制成面条,这很真实。
粱,也通梁,一般指小米。黄粱一梦里面煮的就是小米。
稷,一说为黍子,一说为高粱,黄河地区种植,高粱可以被用来酿酒,很多古人喝的酒,其实是高粱酒。
稻,就是水稻,就是我们今天吃的大米,江南地区种植。
这几个都比较好理解,而苽和菽属于中国特色。
菽,是豆类,因为豆类植物植株可以产生固氮,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所以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菽是一种很好的经济作物,而中国人也发明了豆腐,豆浆这些高蛋白的食物。《大话西游》——辛苦娘子磨豆腐。
“苽”一名“蒋”,也写作“菰”,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粮、菜兼用的作物。汉代以前,尤其唐代,苽米是主要的食用部分。
那么,提这几个粮食作物,是为了突出一点,在古代的中国,土豆,玉米,地瓜,辣椒这些东西,是没有的。土豆,玉米,地瓜,辣椒原产于美洲大陆,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开始把美洲的这些作物引进欧洲,然后再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路线,慢慢传入中国。也就是说,美洲的这些作物,要在明代开始才能传入中国。所以就连最经典的老版《三国演义》都没有避免这个瑕疵,魏国士兵在扒玉米吃——
宋朝的包大人提前发现了新品种,还审什么案子,国家人口都要翻翻了——
还有其它一些剧也没注意,宋朝的宋江同学在苞米地里搞事情,有这个还搞什么梁山,自己圈住这几块苞米地就可以养活一方水土富甲天下了——
第二个,是关于牛肉。
古装剧里面侠客一般进门就是,小二,给我切二斤牛肉。
黄牛在古代是生产工具,马在古代属于国家军备,乱杀牛马后果是很严重的,而且一般牛都用到田里了,没有大规模养殖业,更不要说市场流通把牛拿来卖了。汉武帝为了打匈奴,想养点好马都难,古代要养很多牛马,成本是极高的。
你去餐厅点生产工具吃,类似于今天进餐厅就给老板说,把你们厨子给我炒来吃了。
武侠小说里,之所以要描述侠客们点牛肉,主要是要突出他们很拽,就相当于今天土豪去餐厅吃饭,进门就说,给我来个清蒸娃娃鱼,红烧熊猫,不差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都端上来,爷爷我不差钱!
他也就是提劲这么一说,小二呢,也就是好嘞客观你等着,忽悠这么一应,至于上上来的是猪肉,黄鼠狼肉,耗子肉,人肉,都是牛肉,吹捧完了,大家互相给个台阶下。但是电视剧里如果真端上来一坨牛肉还切片,还给个特写,就不对了。
说完了吃,再来聊点其他的。
吃完饭付钱,动不动就甩一坨银锭,甚至袖子里摸出来一个银元宝,这就很夸张了。
即便到了清朝,一两银子少说也值200-300元的购买力,吃顿饭是绰绰有余的。而一个银锭,少说几十两。就相当于今天在路边小店吃碗面,给几千上万。
那么人家说,我愿意,那好吧,这意味着这个人每天出门袖子里要装几公斤的钱,吃个饭,丢一坨,打个车,丢一坨,住个店,丢一坨,作死的节奏,除了锻炼身体,还要锻炼心智——深怕盗匪看不上自己。
古人一般使用铸钱,到了明朝清朝有银票,便于携带和交割。
说完吃,再来说一个居家装饰。
很多剧里面,会在书架上放个唐三彩。
唐三彩是冥器,是埋在坟里的。古代也有盗墓,也有摸金校尉,但是人家是摸金银珠宝出来卖了换钱,兵马俑,唐三彩这种没啥价值的东西,拿来放在书架上面,确实有点瘆人,类似于今天你把这个摆客厅、婚房或者办公室里日夜欣赏——
电视剧《太平公主秘史》里面就有唐三彩,就更喜剧了,因为你说明清的人挖个一百年前的祖宗坟里的东西来把玩可能还算得上前卫,当代人挖当代人的坟就很说不过去了。
然后关于出行,我们需要提到马镫。
马镫的出现,是在公元3世纪,在中国,主要是晋朝及以后。所以可以明确的是,春秋战国,汉,三国,是没有马镫的,没有马镫,骑手就只能骣骑,就是夹着马肚子。那么什么在马背上手持方天画戟挥舞,三英战吕布的行为,都属于违章驾驶,很容易人仰马翻,扣12分吊销驾照。
很多宫廷剧,特别是清宫剧,喜欢太监拿着个长长的卷轴跑到大臣家里面“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钦此”。看起来很威风的样子。
这句话的断句应该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不断句,始于明朝朱元璋。泥腿子上位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威严,所以强调自己是奉天承运皇帝。
所以首先,你不是明朝和清朝,宣什么圣旨。
其次,即便是清朝,只有很重大的事情才发圣旨,天天传旨给每个官员和平头老百姓,需要一个极其庞大的行政系统,太监要累死,皇帝也要累死,军机处也要累死。
清朝一般就是发谕旨,分为上谕和口谕。通过正常渠道下发,不会搞得神神叨叨的。
这些物件涉及到考证,导演没有相关知识,有也没钱好好配置道具,这个也情有可原,但是,更多的一些大剧笑话就闹大了,比如《康熙王朝》里面,动不动就我孝庄皇后。
人活着的时候是不直接叫自己的谥号的。
除了古装剧,我们再来看一下近代的一些电视剧,重灾区就是抗日剧了。
抗日剧几大神器是狙击枪、捷克造、冲锋枪、包子雷。
抗战时期我军用的步枪,老的是汉阳造,新的是中正式,最好的,是缴获日军的三八大盖。
98k或者汉阳造,加狙击镜,属于YY,而顺溜里面那把M1941式约翰逊半自动步枪,二战后期美军海军陆战队少量装备,很少落到中国战场,落到了,也很不好用。
捷克式ZB26轻机枪是广泛装备抗战国军的,但是后期电视剧两个错误,第一个是手握枪管烤肉——
第二个是弯曲弹夹,那是没有方弹夹了,用AK47的弯弹夹凑数——
再来看美军冲锋枪,《亮剑》山本特工队,清一色的M2冲锋枪。这个是四几年美军才装备的,怎么成批量落到三几年的日军手上的?
然后包子雷就不说了,这么高科技的东西,应该去申请个诺奖。
各种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先烈的脑残剧大行其道,而《我的团长我的团》这类的良心之作却是冷门小众,把观众当脑残,娱乐至死的时代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坚持优质原创,感谢各位大佬的支持与鼓励!
-----
网友解答:
-----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电视剧当中违背史实的情况非常多,或许是编剧的历史水平有限也或许是编剧没注意到,出现的笑话也是无奇不有,五花八门,下面就一一列举一些。
三国系列
比如在我们经常看的旧版《三国演义》中,就经常出现蜀国这个称呼,而在当时来说,刘备继承的是汉朝的正统,所以在实际历史中,刘备集团从来都是自称汉朝,而不是蜀国。
之所以在电视剧中经常称为蜀国,多半也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传下来的,都来基本就以讹传讹,民间在叙述三国历史的时候也就经常把后期刘备称帝之后的刘备集团称之为蜀国了。
再如在众多三国题材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武将的马上有马镫。但实际上马镫是在中世纪时候才普遍流行起来的,在三国时期应该是没有马镫的。
楚汉传奇
在楚汉传奇中,也有很多违背历史常识的地方。
如当时的秦兵在抓儒生的时候,儒生们念的竟然是《三字经》,但《三字经》的创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宋朝,至于秦朝时代,是绝对不会有《三字经》的。
在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后,秦朝的太监向赵高汇报的时候,竟然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了”,这样雷人的台词也出来了,要知道他要敢这样说,就是大逆不道了,当时汇报的时候,应该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造反了”才对。
而刘邦的爱妃戚夫人,在剧中是人妻,是今天河南定陶人,并不是刘邦在定陶遇到并且得到的。实际上戚夫人认识刘邦的时候才十多岁,正直青春,待字闺中。
在第67集,项庄对司马欣说,“大王等着你的自白书呢”,问题是那个时候有“自白书”这种说法么?而且一桌菜里面还出现了还带。
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是早年的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电视剧,不过其中也有很多不符合历史常识的地方。
如孝庄太后,自称孝庄,其实古人是不会自称谥号的。
在第二集中,佟妃恨恨地对孝庄太后说:“一个汉女把皇上迷得七晕八素的。“但实际上董鄂妃是旗人,内大臣郑硕之女。
再如康熙说:“前面这条道500年前铁木真从此攻进北京城,使大宋王朝只剩半壁江山……“真实的历史是,当年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打下北京城,对战的是金朝而不是宋朝。
抗战神剧
在亮剑中,日本特种部队竟然装备了美国式的冲锋枪,而剧中的这种冲锋枪直到1943年才开始使用,并不是剧中所说的抗战初期。
再如在一些抗战神剧中,我军竟然有了这样的装备:
基本都是重武器,而且是人手的重武器,要知道这样的装备,即便是当时世界上装备最好的德军看了也只有羡慕的份了。
当然,关于近年来的抗日神剧还有很多,要真如电视剧中所说,那么八年的抗战也真是难为“日本鬼子”了。
-----
网友解答:
-----
那就说一说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一个很常识性的错误吧!
不知道我们看过央视94版《三国演义》的朋友们注意到一点没有,那就是在后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后,多次出现一个蜀汉军队出征时举着一面面“蜀”字旗,这是跟史实严重不符的。
我们都知道刘备一直以汉室宗亲自居,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一直以北伐匡扶汉室为旗号,在曹丕篡汉自立以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刘备被后世称为汉昭烈帝。
蜀汉只是后世史学家为了方便历史研究和区分,才称呼刘备的汉为“蜀汉”,刘备自己肯定以汉室自居,肯定不会出现电视剧中的“蜀”字军旗,如果要是像电视剧中那样的话,刘备的国号就是“蜀”了,他也应该被称为蜀先主昭烈帝了!
当然,这一小瑕疵不影响94版《三国演义》的经典程度,但是后来拍摄的《新三国》仍然出现这一常识性错误就让人不理解了,难道翻版还要把错误一起继承???
当然还有不少其他错误,大家可以发挥才智,替历史辨错!
-----
网友解答:
-----
炮弹直径18毫米,炮膛直径17.8毫米。为了装进炮膛,用锉刀锉掉0.2毫米就能用了。然后剧中还配了一根跟大萝卜一样粗的炮弹,锉掉一块漆后宣布成功!这是人脑子编的剧还是狗脑袋编的?(有的人可能没看过那个神剧。说是我的长度单位用错了,在此强调一下,单位我没用错,神剧就是这么拍的。剧名叫什么名我不知道,头条上就有。你们可以搜一下“拉回来的炮弹厚了0.2毫米”。这个片段扯蛋的地方就是长度单位和磨炮弹皮两个地方。)
-----
网友解答:
-----
部分影视剧中人民军队总司令朱德的形象是个只是个\"摆设\"\"空头总司令\",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怎么可能拥戴一位\"泥菩萨\"当终身总司令呢?显而易见是违背常理违背史实的!
-----
网友解答:
-----
破冰行动:林胜文的取保候审,李飞质问队长蔡永强为什么要签字,因此怀疑蔡永强是保护伞。但李飞警校里不用学法律的吗?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是县级公安部门主要负重人批准的,这种情况还是警校优等毕业生。
-----
网友解答:
-----
影视剧作品的题材越来越宽泛,观众对此自然喜闻乐见,但对编剧来说,却很容易就会犯一些史实或文学常识类错误,有的看上去难免搞笑。当然看剧的主要目的是感受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跟着他们的脚步体验完全不同的人生,所以较真没有必要,但一些比较基本的部分还是应该得到重视。
历史题材最容易人物年代混乱不清,以及出现文学常识类问题。比如在口碑极佳的《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在康熙晚年发挥了巨大作用,甚至被托孤,其实直到雍正继位他才得到提拔,整个过程都是循序渐进的,没有“跳级”,剧中安排纯粹是情节需要。
剧中另一处比较搞笑的地方在于李卫这个人物,《李卫当官》也是观众们耳熟能详的一部剧,整个故事均发生在雍正年间。但李卫并非出身穷困,更不是《雍正王朝》中描述的叫花子,他家境盈实,是个典型的立志官场的富二代,副司长的职位实际是自己花钱捐来的。
下面再来说说《康熙微服私访记》,这也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系列剧,穿插不少野史和逗趣的部分,但剧中却有一处纰漏很不严谨。康熙手持一把壶的造型时常出现,在请教老大爷问题的时候特意选了看上去最好的一把,但其器形却为道光年间制式,与剧中时代不符,人不穿越却让道具穿越。
类此问题还出现在《贞观长歌》里,其实服饰方面如果深究总能找出一些问题, 但主要人物,比如皇帝相关一定要做到精细考究。该剧中李世民头盔为清朝款式,与盔甲完全不搭。而且根据记载唐朝应该盛行紫色,混乱的服饰直接拉低了整部剧的严谨程度。
《孝庄秘史》这部剧则是犯了严重的逻辑错误,堪称未卜先知的鼻祖,剧中人物总是提到孝庄如何如何,看上去是一种尊称,但孝庄其实是谥号,也就是死后追封,还活着的时候又怎么可能知道呢?即便打着野史的旗号也无法令人信服,除了出戏,还是出戏。
文学类常识问题其实多集中在逻辑上,一些既定人设的闪光点反而在剧中崩塌,或许编剧伊始这部分就没被吃透。《甄嬛传》是把架空小说安插在清朝的一部优秀剧集,后宫争斗的手段亦比较复杂,华妃位高权重心思缜密,这一点从她没有子嗣却备受恩宠便能看出。
可在皇帝外出将后宫交给她掌管的时候,华妃居然会让盛宠在握的甄嬛带孕跪地背书,这实在不符合她“刀子要捅在暗处”的一贯作风,失去了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灵魂。而浣碧搬救兵居然找来果郡王,即便情形再急,这波操作也无异于引火烧身,真心维护甄嬛的她这里同样显得很迷。
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秦越人,也就是神医扁鹊的人物改编也令观众感到啼笑皆非,明明他是首创“望、闻、问、切”的一代名医,剧中却变为神医。只需要看一眼便能知道患者问题出在何处,病因和治疗方法也一并得出,这完全违背文学常识,扁鹊明明是靠经验累积方取得成就。
除非完全虚构,否则任何借助历史或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做法都要把尊重摆在首位,适度的改编可以理解,完全相悖则很容易误导观众。其实这类错误大多比较搞笑,但史实、文学常识确实不该违背,哪怕只是在剧中。
------------------
推荐阅读:
iPhone SE3、13 mini、12 mini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