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代表你家乡的一句方言是什么?
最能代表你家乡的一句方言是什么?
-----
网友解答:
-----
陕西人遇到高兴的事,经常会用“嫽咋咧”这个方言来表示激动不已畅快淋漓的心情,释义就是美好到极致的意思。“嫽”,是一个古字,早期始于甲骨文。女字偏旁,形容古代女子的貌美如花、聪慧伶俐等优点。后来意思引申为“美好”、 “畅快”。西“扎,在这里念za”,副词,意为“极”,“咧”,语气词,相当于“了”、“啦”等。将“嫽扎咧”组合起来意思为,好得不得了了,美到了极致的形容词。
嫽扎咧(注音为:liáo, za, lie,后两个音是轻声)为陕西具有代表性方言, 许多朋友到陕西就想学一句正宗的陕西话,那么\"嫽扎咧\"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口头语了。
那么作为三代入籍的陕西人,在这里道一声,如果您来到陕西来到西安方言欢迎您的到来嫽咋咧!欢迎您到西安的城墙体会,雪后西安秒变大长安的恢弘气势!
-----
网友解答:
-----
[原创]说一句“煎饼卷大葱”,不用问,我想很多人就一定知道这句话是指哪里了!因为天下人还有谁不知道这是哪省的爱好啊?
是的,这就是说的我的家乡——山东!
顺便说说煎饼卷大葱的话题吧!
山东人确实喜欢吃煎饼和大葱。煎饼是用玉米面、小米面、杂粮面做成的。过去是由家庭妇女们在特制的铁“鏊子”上做出来的。这个活儿还确实不好做,是需要一定技术的!如果没有几年的功底是做不出好煎饼的(有的太厚,有的不完整、有的有窟窿,有的湿性大)!过去的儿媳妇必须要过好这一关——会摊煎饼,才能被婆婆称为合格的媳妇,这也才能在家里有一定的地位!
现在,做煎饼已经比较先进了,当媳妇的也轻松了,这是因为做煎饼的“鏊子”已经是电动的了!这样就省了不少劲!另外,也有了很多专门做煎饼的店面,煎饼的质量也不错。不过还有个别的家庭主妇还是喜欢传统的、自己亲自做出来的,说是这种煎饼香,好吃!
至于大葱,这也是山东的特产,且家家户户都要种上几“沟子”(即几拢)。尤其是山东寿光、章丘的大葱除了个大以外(有的能长的1——2米高、水分多),还特别的好吃,即辣却也有淡淡的甜味!如果用刚做的软化煎饼,卷上一段大葱,吃起来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哦!
不过值得说明的是:虽然“煎饼卷大葱”是山东人的“专利”和代名词,但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以前老一辈们生活的年代是比较苦的,比较可口的好菜也少,有时农活紧张(比如春种、收麦季节那都是不能拖的),为了抢时间,煎饼卷大葱就成了最“省事”、最应急的食品了!
另外,煎饼还有一个特别的优点,那就是放上个十天半个月的绝对不变质,这是因为,做好的煎饼已经基本上是没有水分了!
另外,煎饼还有别的做法和吃法,就是里面可以加馅,多用青菜、野菜、葱姜等调好,然后再煎熟,吃起来美味可口!
正是因为煎饼好吃、好存、结实、撑肚(不易害饿等)等原因,这也就都成了山东人喜欢吃煎饼的一个理由。
到了今天,山东人和全国人民一样,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一日三餐也是丰富多彩,主食方面有馒头、蒸包、水饺、面条等,菜也是要炒好几个的!
至于煎饼和大葱现在也不是天天吃的了,而是已经成为“副食品”了(一天或是几天吃一顿),当然吃饭时,在有菜的情况下,山东人也还是喜欢再洗上几棵大葱一起吃,这就是习惯成自然吧!
谢谢邀请!
-----
网友解答:
-----
说一句代表我家乡(武汉)的方言:你七冒七啊!
可能很多人都看不懂吧,哈哈,其实“你七冒七啊”就是问你吃了没有的意思,这是一句典型的武汉方言。其实关于武汉的方言还有很多,像“你搞么事克啊”,意思就是你要干嘛去。还有比如“你把它鸡进克”,意思就是你把它插回里面去的意思。
武汉的很多方言还是蛮有意思的,但是城区的方言和乡下的方言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城区的方言有很重的口音,乡下的方言没有什么口音,其实乡下的方言就是一种白话,属于口头的表达,有很多地方都和城区不一样。方言是一种很有趣的文化现象,这也是我们国家每个地方演变出的不同的区域文化,其实是很有地方特色的。
对于方言很多人都表示听不懂,觉得普通话更加通俗易懂,其实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要推行普通话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方便交流,但是方言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民俗文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不会讲方言,这其实也是一种遗憾。
-----
网友解答:
-----
花妮花嫂花婶,大娃大哥大叔。
-----
网友解答:
-----
方言可以代表一个地方的文化,也能勾起一个人的回忆。
你瞅啥,瞅你咋的?
这句话代表着东北人的豪放、实在、真诚。
豪放是东北人的个性,有时热情似火,有时粗犷豁达。
它能把你的心融化,也能让你由懦弱变强大。
实在是东北人的品格。
见人说人话,见鬼也说人话,实话实说,有啥说啥,不拐弯抹角,不偷奸耍滑,它能让你盘腿上炕,也能让你咣咣撞门框。
有人说:东北人最大的优点是实在,最大的缺点也是实在。
真诚是东北人修养。
他不但有啥说啥,你到家里做客,而且有啥吃啥,他让你感到无拘无束,也让你体会朴实无华。
但这句话,也容易引发斗殴,引起打架。
当然,任何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有各自的文化,有人为它添砖,也有人为它揭瓦。
中国地大物博,产生地域文化,五千年文比底蕴,咱们谁都不怕。
-----
网友解答:
-----
介都4嘛呀!
-----
网友解答:
-----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东南角大名县,地处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处。我们那里老一代人,直到现在见面打招呼时,一般都是会问“吃了没?”“喝汤了?”
这两句见面打招呼常用的方言,具体来说,还是有区别的。
“吃了没?”这句问候语,一般是在早上和中午,见面打招呼常用。这可能跟过去长期“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有关,因为吃饭是头等大事,所以互相见面打招呼,就直奔主题,“民以食为天”吗,见面当然要问这“天大的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而“喝汤了没有”这句打招呼问候,一般都是在傍晚或者晚上。因为,在过去晚上一般不舍得吃干粮,家家户户都是以米汤为主,舍不得多放米,主食就是一碗米汤。所以,傍晚和晚上见面打招呼,就问“喝汤了?”
“吃了没”也可以适用于晚上的见面问候,但“喝汤没”这句问候,一般不适用于早上和中午,专用于傍晚和晚上。
-----
网友解答:
-----
标准的普通话是要达到声调和音节的规范,我们那时读课文,只要音节准确,老师都会过关。
家乡情永难断,即是离别大半生,我也要把"小娃(孩儿)耐(那)会儿嘎七马达(乱七八糟)的方言新(找)回来,子庅(怎么)能忘。”
-----
网友解答:
-----
方言——乡愁的名片
俄佛:浆妃菜帆不溜溜\r
我说:浆水菜酸不溜溜\r
一、方言小解:\r
“俄”意思是“我”;“佛”意思是“说”;“妃”意思是“水”;“帆”意思是“酸”......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浆水菜很酸。是不是很有地域浓厚文化色彩呢。\r
这几个方言字眼在陕南方言口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可能都比较难以明白。但在乡下生活中却能交流通畅。人们脱口而出,喜笑颜开,怡然自乐。\r
二、浆水菜的做法:\r
选用新鲜的雪里红、萝卜缨、芹菜和山油菜,洗净后入开水锅稍氽,待青菜蔫下来立即捞出,投入干净盆罐中,用浆水引子把菜盖住,再将比较稠的面汤倒入。面汤须凉后再倒。天气热时,有四五天便可发酵食用。\r
对浆水菜要精心侍弄,俗称“投浆水”,即在食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倒缸清底,去除沉淀物,并不断地加以凉面汤。总之要常吃常新,不宜久储不用。\r
盛浆水的器皿不能用铁的,瓷器也不好,以陶器为好。\r
吃浆水面时,将浆水菜拧干,切碎,锅内先炒蒜片、葱片、姜米和干辣椒段,用猪油炒,出香味时下浆水菜,加少许盐,少许浆水,加油炸豆腐条,加开水。浆水先煸炒出水为好。豆腐条炸至淡黄色为好。\r
汉中人大多喜欢吃辣,要加辣椒油,有时还淋以花椒油,或者在浆水中泡上几枝青花椒叶。盛夏时可以吃凉的浆水面,春、秋也可以吃浆水面,冬天也有吃的。\r
三、浆水面的来历:\r
相传在当年刘邦为汉中王时,汉中城南一户人家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已成家立业,独自生活,唯有老三因幼年患病,拐熑沉艘惶跬龋只好跟两位老人住在一起,并在路边开了一家小面铺,以维持生计。可惜面铺生意清淡。一天,面铺里来了两位客人,要了两碗面条。恰巧这时菜已用完,没有东西制作臊子。但是两位客人又饥又渴,便让老三随便找点菜凑和着做成了面臊子。老三找遍了厨房,终于从一个瓦罐中找到了几片白菜。这时他才想起,几天前自己把几片白菜洗净后已经放在瓦罐里,后来又一不小心将热面汤倒进去了。现在拿出白菜一看,白菜已经有些发黄,还有一股酸味,幸好还没有怪味,于是老三就用这酸白菜。老三将面条煮好后,浇上这用酸白菜做成的臊子,忐忑不安地把两碗面端到了客人面前。不料两位客人吃后,竟然不约而同地都说这面条好吃,并要老三再来两碗。其中一位客人还问老三:“这叫什么面﹖”当老三说明原委,并提到这面还没有名字时,那位客人想了想后说道:“就叫浆水面吧牎等两位客人走后,老三才听旁人说,原来那两人正是微服私访的汉王刘邦和丞相萧何。消息一经传出去以后,人们纷至沓来,都急欲品尝老三的浆水面,从此,老三面铺的生意便日益红火起来了。\r
如今汉中还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幺儿拐的浆水面——连吃带续,它说的就是这个故事。\r
四、方言背后的文化内涵:\r
方言绝非仅仅是工具或媒体,而是文化精神、地域特色,人文性格的凝聚体,因而方言也就成为陕南人价值观念的一种表达,是陕南人的身份符号。\r
五、方言的乡愁名片:\r
由浆水菜衍生出来许多陕南特色小吃:浆水面(尤其是汉中幺儿拐的最为纯真出名)、菜豆腐(勉县)、豆花面(宁强县)、节节面(略阳县)、浆水炒粉条、浆水炒豆芽、浆水煎饼、浆水凉粉、浆水鱼儿......无不是陕南人最爱。出门在外,吃上一碗家乡小吃,就是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一解浓浓乡愁。
闯荡江湖,出口一句方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举目无亲的天涯海角,能偶遇“老乡”,那也能让游子的心激动温暖好多天。更有许多人成为知音、朋友、恋人,一生陪伴。方言就像是一张名片,让陌生的人变得越来越熟悉,让冷漠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让分歧的人变得越来越团结,让社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
网友解答:
-----
我是能海宁,腾立海边头。就是住在海边的宁海人
-----
网友解答:
-----
谢邀!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额,揍饭了么?俺桥饥困……这是我老家的一句方言,也是我小时候常问娘的一句话。说到这里,我不觉思绪万千,泪水潮湿了双眼……
“家乡”、“方言”,多么亲切的字眼!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生活习俗和语言特色。方言成为当地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语言(方言)把大家紧紧连在了一起,构成了浓浓的乡亲、乡情,维系了祖祖辈辈的传承!
不管走到何处,身处何方,一句乡音仿佛见到了久未谋面的亲人,一句乡音可以使自己思绪万千,一句乡音可以带来满满的乡愁……虽然独自在外漂泊三十多年,但我的口音从未变化(当然,给学生上课和特殊场合除外)。因为我相信,无论走到哪里,即使是天涯海角,根都永远深扎于家长的土地,心永远停留在生我养我的故乡!也正是这份永远抹不掉、挥不去的乡情促使我积极拼搏、努力奋斗,带给我源源不断的前进的动力!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故乡、娘,您的儿子回来了……
我爱您!永远,永远……
------------------
推荐阅读:
父母老了,不轮流赡养,能够主动提出独自承担老人养老的子女多吗?你怎么看待这种问题?
如果50亿年后太阳生命结束,人类还没有突破二级文明,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NBA不成文规定:新秀进NBA之前先删推特,为何会有这样规定?
上一篇:青年有担当乡村振兴才更有希望。青年人在农村可以做哪些创新?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