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司马光和王安石相比,谁的人品更高?为什么司马光等了17年还是要杀阿云?
你认为司马光和王安石相比,谁的人品更高?为什么司马光等了17年还是要杀阿云?
-----
网友解答:
-----
这两个人私德都没问题,但是都有道德洁癖,他们也错误的把政见和道德捆绑在一起,以致疯狂互相攻击,遗祸无穷。他们俩充分证明了,能把国家搞乱的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奸臣,两个忠臣一样能坏事。至于题主说到的司马光杀阿云,司马光和王安石针对“阿云伤夫案”确实有过辩论,后来宋神宗采纳王安石建议没杀阿云,由此开始“以敕破律的”的先河,为后来王安石变法做了铺垫。但说什么司马光复出后杀阿云纯粹是网文胡说,根本没有的事。
先说说所谓的司马光杀阿云吧。这个案子记录在《宋史•许遵传》,讲的是登州一个叫阿云的女子被许配给一个姓韦的男子,因为嫌夫婿丑陋,乘他睡觉,在旁边砍伤了十几刀,断了一根手指。结果阿云因为谋杀亲夫罪名被定了死罪。登州知州许遵表示,阿云许聘的时候是在母亲的守孝期所以婚约无效,不构成谋杀亲夫。刑部承认了这点,但根据《宋刑统》谋杀未死但伤人者应判处绞刑。于是定了绞刑。许遵又上书抗辩,表示阿云有自首情节,应该减罪两等。宋神宗欣赏许遵,敕令刑部按照许遵说法减罪,并召许遵入京担任大理寺卿。结果刑部驳回皇帝敕令,御史台又弹劾许遵议罪不当,不配担任主管案件终审的大理寺卿。神宗召大臣商议,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派支持许遵观点,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一派支持刑部观点。双方争执不休。最终,神宗下旨免除阿云死罪改为徒刑。此案也开了宋神宗“以敕破律”先河,以皇帝诏书凌驾于律法之上,为他之后全力支持王安石变法打下基础。所以,此案被视为王安石司马光矛盾导火索,也是王安石变法的序幕。之后王安石拜相,轰轰烈烈的变法开始。
这就是阿云案的全部。前些年有一篇网文《司马光终于杀了那个女孩》言之凿凿说司马光在神宗死后复出,将十几年前旧案重提,杀阿云。实际根本没有此事,阿云案已经结束,根本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司马光重审此案。
然后说说司马光、王安石两个人的人品问题。此二人在道德上都属于当时的楷模了。司马光早年砸瓮救人,后来重进士,“闻喜宴独不戴花”(进士们高中后会出席闻喜宴,要戴花表示喜庆,司马光朴素,独不理睬这一套)。为人节俭,不喜奢华。王安石也是以“节义”名噪一时。两个人都是一时君子,私德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两人性格都是一样倔强,丝毫不让。最初宋神宗希望二人精诚合作,结果他们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宋神宗只能放弃思想上相对保守的司马光而重用大刀阔斧改革的王安石。但是王安石的脾气实在太暴了,以致一意孤行。对所有反对他变法的人一律贬谪。欧阳修、韩琦、文彦博、富弼、苏轼、苏辙,以及一开始与王安石交好的吕公著等人全都被贬。只因为他们对变法有不同意见。王安石的逻辑就是“反对变法的人就是奸臣”。结果正直之士被贬,反而是谄媚小人上位,加上王安石急功近利,本来是“富国强兵”,最后变得与民争利,变法弄得民不聊生。最终王安石罢相。
神宗死后,隐居多年的司马光复出,拜相后尽废新法。司马光的逻辑也简单,支持变法的就是奸臣。对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人也是一概贬谪,对于新法中的可取之处也是一概抹杀。当时的宋朝,属于久兵缠身。王安石的变法就是不顾一切用猛药,结果一个虚弱的病人吃药太多,上吐下泻,几乎死绝。司马光就是把药全停了,甚至反着用药,这个病人又被折腾一次。更可怕的是之后新旧两党轮流坐庄,一个个折腾,最终北宋奸臣当道,群小盛行。这怕是两人始料未及的。
其实,司马光和王安石二人私人并无恩怨,相反,被贬的王安石病故后,已经病重的司马光不能上朝,还拜托吕公著一定要代自己上奏朝廷,表彰王安石,为他争取最大的哀荣。而王安石、司马光执政其间虽屡次将有反对意见者贬谪,却从不加害官员。而之后的人就不一样了,章敦取代司马光为相后,大兴冤狱迫害旧党,此后新旧二党甚至开始杀人,到了蔡京时期更不用说,最终北宋的灭亡竟是由于两个道德上没有瑕疵的忠臣而开始的,也真是一种讽刺。
-----
网友解答:
-----
王安石变法没有错,用人上因为司马光阻拦用了一些小人祸害民间,但是不能把这些小人的罪过归王安石。
要是司马光上台抛弃个人错误的政治主见,继续王安石的变法,北宋不会灭亡,由此司马光是中国历史上的罪人,影响整个国家进步进程。
-----
网友解答:
-----
司马光,略有才华而缺大德,嫉贤妒能,心胸狭窄,在朝堂上的作为可以说是尸位素餐,坑陷狄青毁掉北宋护国良将,祸害王安石变法使北宋失去强大的机会,谄媚西夏置北宋于危险境地……,一桩桩、一件件,说明了一个只会砸缸的破孩子怎么能成为国家的忠臣呢?!司马光的危害,可以和蔡京、秦桧的危害并列一排,都是误国的大奸臣贼子!!!
-----
网友解答:
-----
司马光和王安石两个人在人品方面都没有问题!相对而言我更赞同王安石。两人都看到国家存在的问题但作法确完全相反。司马光认为原来的制度非常好,只要大家的人品提高就可以了!这其实是在回避问题照他这么讲中国永远也无法进步了。而王安石则不同他是改革派也是行动主义者。他主张针对社会问题马上变法。青苗法既可以解决农民青黄不接时的实际需求,又避免农民因为高利贷的原因而家破人亡。保甲法和新中国早期的民兵制度有点类似,既训练了士兵又改善当时的社会治安。还有免役法,农田水利法等等都是针对社会问题而制定的,理论上是好的也取得了许多成绩。王韶也是这一时期收复河湟拓地千里,同时宋军大将郭魁还大破越南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而在经济至少增加了国库收入!当然因为用人不当极功尽利,也存在许多问题。而司马光当政以后居然是尽废新法,这可以说是宋朝的灭亡祸根!其实一个国家政策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司马光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政治家。就应该是兴利除弊针对新法改革,割除新法的弊端就行了。就连反对过新法的苏东坡都对司马光这一行为极为不满。给他起了司马牛的绰号!司马光这一尽废新法可不得了,从此拉宋朝新旧两党不死不休的党争。新党当政就尽废旧法,保守党当政就尽废新法。而北宋就是在这种内耗中走向衰亡的!所以说司马光因一已之私为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虽然他私德没有问题,确是宋朝亡国的罪人!
-----
网友解答:
-----
王安石,他与司马光的功过自有人评论
在苏轼遭遇乌台诗案时,王安石的一句:“岂有盛世杀才士乎?”
于是,宋神宗没杀苏轼,只是贬到了黄州
-----
网友解答:
-----
司马光是最坏的人。由于他主持编著的﹤资治通鉴>有很多错误观念,致使古代中国很多事情,思想混乱,方向不清。严重影响时下人们是非曲折。对中国传统思想认知正确有些胡涂?。是个只重私人道德修养。不为国家扬威振兴。去大作为干大事大成就有公德的小人。
宋神宗年轻气盛,朝气澎湃起用王安石为相,改变旧习陈规,推行新法,要振兴北宋国,强大军队,富裕百姓。同时也要提拨重用司马光为枢密付使。让他参与国家的政治改革,军队改变。司马光却以不通财务,不习军旅,坚决推辞不干。那时本是他正在年富力强,名气张扬,最能发挥能力实干扬名时侯。本该为振兴国家经济,改变国家软弱地位,发挥他政治管理能力大好机会。却坚决不干,回家著书。年老时,却确以政治,经济,军事的精明人才。全盘否定王安石的革新变法,残酷打击迫害大批优秀人材罢官丢职。给当时国家带来损失难以估计。
对敌人却是宽阔大量,让战士浴血牺牲得来土地,又交还敌人。更是以极蠢作出绝市修堡,以安边界。却放任边关将领胡为乱法。将军郭恩,随意喝酒出击西夏,大败而归,自杀而死,本是要严峻地要追责处埋的事情。司马光坦护部下,说是自己责任,要部下修堡才会如此。当皇帝要制司马光罪时,部下由引咎自归,使两个人都把国家法度忘记。整个事件不了了之,给国家带来极坏影响。
更是对参加王安石变法大批有才能的人员无情打击,不管有利于国家还是无利于国家的人,都残忍迫害打击罢官。我们知道苏轼,也笫二次被罢官流放天涯。
为了推翻变法,他把以前好友王安石说成,不为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说新法是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益国,实为伤国。还把变法集聚大量金钱,非理性一下用光。一再打击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能力实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章惇,让其闲在家中。以蔡确有诗是讥讪,贬死新州。吕惠卿吓得不敢喝水害怕生病。
最为不耻是对西夏妥协投降。把早就收复国士安疆,葭芦,米脂,浮图,四镇边关。再次送给西夏,图偷安一时。这种只知私德小义。不图国家大志扬威的大官小人。让人恨得痛心裂肺。还有什么品德可言。就说资治通鉴,也多是宣扬政治斗争,鼓吹阴谋论思想,为皇权和统治者服务的树碑立传之言。真得未必有益于大众思想。
当然司马光做为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杰出优秀的。还是不说他在政治上除了废法,迫害人外。未见真有建树的。
王安石是以国家振兴发展,改革旧规,夲身就困难重重。好在皇帝支持,未必结果一切都好。但历史公认国库钱多了,军强了,远比空喊口号,当然不会去触犯权贵利益的而被歌颂权臣们品德美多了,至使豪强专权霸市,侵害国家,毒害当时人民的权贵,要好的很多,至于他的恶名。实为司马光追随者制造,不是这样,早就说他恶惯满盈被杀身死车裂了。
他心怀天下,不畏流俗。对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回信答<司马光谏议书>,对司马光的指责,逐一反驳,批评旧臣们,因循守旧,他要坚持变法的决心。
但因连年天早无雨,饥民流离失所。王安石说尧舜时代也无法避免饥荒。要派人治理。但曹太皇太后,高太后迷信太重。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使神宗也生怀疑,罢免了王安石宰相之职。王安石让吕惠卿,韩绛代替自已继续改革。吕惠卿却怕王安石回来。陷害王安国(弟弟)。韩绛认清吕惠卿的用意,让神宗请回王安石为相。再度变法。但朝廷内部己经分裂。新法也难以执行。王安石托病离职。外调为镇南军节度使,封舒国公,后为司空,至神宗去世。
哲宗即位,立司马光为相。全面废除新法。王安石再无力让变法回天,愤怒中在1086年四月去世,溢太傅。
王石变法的目的,就是富国强兵。改变当时宋国弱国地位,执行了十五年。国强军壮的目的达到。国库充裕,金钱可供国家财政支出二十年以上,抑制了豪强恶霸的兼并土地的势力。
当时宋军将军王韶出击吐蕃,拓地两干余里。收复唐朝丢了河,洮,岷等故土。有三十万帐羌人归顺朝廷。是宋朝对吐番唯一次大显神威的战役。他难得不值得赞美褒奖吗?更不要说人家作风廉节朴素未结私党。文学上诗,文,词都是英才。短文更是简洁峻切。直吐心怀。如刀深刻,凌厉贯通,势如破竹。诗词多作如炬是超级大师。是以临川三王著名。还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改革家形象,以大作为干大事为国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为国家做事,要顶住压力,排除阻力,坚持毅力的光彩照耀后世的。不应怀疑人家品德。死后宋徽宗又
加舒王(又去取消)可见人们怀念之盛。再说阿云还是一位无知少女父亲死后无钱埋葬,叔叔狠心将他卖与豪强七八十老翁摧残。少女不甘如此命运。想拚命一搏。反抗想杀了老翁。瘦小无力只伤了老翁皮毛这事包拯当时还在,是王安石司马光的上司。少女在大堂说过头狠话包拯看王安石和司马光意见询问如何办理,王安石认为并没有重伤制命。又年幼无知年轻气盛。应该原谅。司马光说杀夫重罪,因根据法律要重惩,应该杀头。以扬国法,包拯最后还是听了王安石的建议。留下阿云活命。三年后王安石成为宰相开始变法。司马光在神宗再三请求他为杻密付使,主持全军一切事物,办理军队改革。司马光因循守旧,说什么都不干。神宗问他干啥他说回家著书。
神宗年轻也是气得不行,那你就从远古开始写道现在,作史书为自己扬名好了。让他主编史书去了。一去十六年,回来头发都白了。成为宰相,部下送了不少女。供他使用玩乐。当然少女们也有不满言语。使他连想当年,年富力强体健貌美。为了和王安石斗气。抛弃一切不顾,被神宗命令主编资治通鉴。以干一十几年,多少心酸,多少恨都积聚心中。只能对纸诉说。终于他如王家石一般能发号施令。看我扬眉吐气吧。那个活着阿云,就是扬威的牺牲品,正好一用。杀他立我大名,看我从无名之徒,一夜变为宰相。是如此威风凛凛吧,也让那无知少女们,懂老虎发威的厉害。杀了阿云。当然成为笑柄,遗臭后世。
。
-----
网友解答:
-----
历史上的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人品和个人造诣都可以,两人也没有过多的个人恩怨,只是政见不同,对变法新政存在严重的分歧,相比而言,王安石更具战略眼光和政治远见。王安石曾任地方官多年,很得百姓称赞,他也在从政实践中,发现了北宋所面临的积贫积弱局面。亲眼看到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冗官、冗兵、冗费的弊端愈演愈烈,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军费开支庞大,官僚机构臃肿,国家财政困难。而广大农民由于豪强土地兼并、高利贷盘剥和赋税徭役的繁重,各种矛盾正在酝酿激化。
因此王安石就向皇帝上书,指出天下财力困穷,在于吏政败坏。并提出理财方案:‘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变法主张,希望通过社会改革运动。变法维新,革除弊端,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王安石的变法在宋神宗赵顼朝曾扭转了财政危机和社会状况,这也足以让王安石引以为傲。
经济利益矛盾历来是社会矛盾和社会动荡的根源。经济利益是决定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关键,人与人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存在永远的利益,经济利益的对抗和冲突是导致矛盾的根本原因,利益的搏奕决定了社会的稳定与动荡,变法就是触犯和限制了地主官僚的既得利益,这些地主官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阻挠变法,甚至对王安石展开人身與论攻击,迫使王安石两度辞去宰相职务。
司马光就是在宋神宗去世后,随着两宫太后及皇亲国戚和保守派要求废除新法的浪潮被迎回宫中,担任相职,开始元祐更化,尽废新法,尽罢变法官吏,政局的动荡不安,反使奸险之徒见风使舵而投机得位,贪官污吏利用推行和废除变法,借机把官僚贵族的负担转嫁到百姓头上,对老百姓盘剥压榨。而保守派与变法派的党争,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统治集团不恤国事,忙于朋党之争,争权夺利,打击异己,在党同伐异的环境里,大臣频繁更换,政令变化无常,最终也导致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各种社会问题更加激化。终使徽宗六贼胡作非为,将民间弄得乌烟瘴气,导致民间爆发农民起义和金国入侵。
-----
网友解答:
-----
司马光守旧误国。王韶指挥的熙河之役大获全胜,其所经略的河潢开边为北宋拓展了三千里疆土,实现了对西夏的战略包围,为下一步灭亡西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王安石下台,司马光主政后,随即废除新法,连新党取得的军事成就也要否认,理由是这些地方深入敌境,怕惹来敌人,袭扰大宋,导致战祸频发。司马光本着节省民力的思想,主张放弃新开拓的河西六州(熙、河、洮、岷、叠、宕),将吞下的土地如数归还,但因西军反对之声甚烈,导致他最后没能将河湟放弃,但还是拱手让出了安疆、葭芦、浮图、米脂等四处战略要地,使西夏再次起死回生。数万宋军将士鲜血换来的成果荡然无存,也使宋神宗雄心勃勃的壮志伟略化为乌有,使北宋有可能化不利为有利的一线生机付之流水……
-----
网友解答:
-----
真的想不到,大名鼎鼎的司马光和苏轼,竟然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最大阻力,看来文学素养高并不能说明他们思想先进!
-----
网友解答:
-----
王安石,几百年不遇之圣贤,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政有经时济世之能,有体恤万民之心,有匡扶社稷之志。为学以儒为宗而不腐,以法为用而不酷。为文能引经据典而出新,诗成涕鬼神而令人折服。为人则光明磊落,高风亮节,精进纯一而超然物外。本欲挽大厦于既倾,无奈凤生衰时,此乃天也。
司马光只是一个著名的史学家,思想保守,无拨乱反正,救危扶困之能而身居高位,空耗国力。至于人品好不好已经不重要了。
-----
网友解答:
-----
司马光和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丞相,文学家。司马光因“砸缸\"和编篡史书《资治通鉴》名垂青史,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变法富国强兵闻名。两个人学问,人品道德休养相似还是好朋友,只是政治主张不同。司马光和王安石为一代大儒,道德模范。在\"阿云之狱\"中,两个人分歧也是见解不同。
宋神宗时期,登州有个女子叫阿云被许配给农夫韦阿大。这时阿云母亲死了,阿云正在守丧。阿云闲农夫丑陋不同意这门亲事,加上心情不好,在一个夜晚潜入农夫加,用刀对睡梦中的韦阿大一顿乱砍,割掉一根手指,然后扬长而去。韦阿大也憋屈呀!招谁惹谁啦,只不过想娶个媳妇,又没有做什么坏事,当然得到衙门去为自己伸冤。
在大堂上,阿云供认不讳,承认是自己干的。按照宋代法律\"谋杀人已伤,当判绞刑。”登州知府许尊经过审理认为阿云在守孝期间有自首行为,应予以减刑。“归首者名得减罪二等坐之。”最后,许尊判阿云流刑,免于死刑。案件上交中央审核,驳回许尊的判决。许尊不服气进行上诉。宋神宗把案子交给司马光和王安石等大学士展开讨论。
司马光从道德伦理上考虑应判阿云死刑。王安石则认为许尊量刑较为和理。最后,宋神宗支持王安石的意见,弃用敕文重申自首减刑的司法原则,“谋杀已伤案间欲举自守者,从谋杀减二等论。”皇帝已经定下调子,谁还敢不给面子,案子很快了结。网文上说十七年后司马光把这个案子翻过来,把阿云重新问斩是没有史学依据的,宋律有“法不塑及即往\"的司法原则,十七年后司马光没有法律依据重新翻案,况且,司马光已病重不能理政了。
------------------
推荐阅读:
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西方艺术大师提香的油画作品是属于什么画风?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篮球运动员力量这么差,运球频率那么慢,是体质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