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玄礼是唐玄宗最忠诚的部下,为何关键时刻在马嵬背叛唐玄宗?
陈玄礼是唐玄宗最忠诚的部下,为何关键时刻在马嵬背叛唐玄宗?
-----
网友解答:
-----
马嵬坡兵变,杨贵妃被陈玄礼所率领的禁军逼死,但直到唐玄宗生命的最后,他依旧对陈玄礼极为信任,由此可见,其中大有隐情。陈玄礼对唐玄宗的忠诚并没有变,只是马嵬坡事件背后的黑幕或者说阴谋太深沉。
一、马嵬坡兵变前后的故事简说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短短一个多月,就已经攻下了洛阳城。安禄山坐镇洛阳,其军队与哥舒翰的唐军在潼关相持。据说,宰相杨国忠害怕哥舒翰谋害他,因此向唐玄宗进谗言,强迫哥舒翰出兵平乱。哥舒翰在河南灵宝附近大败于安禄山叛军,潼关失守。
得到这个消息,玄宗仓皇出逃(偷偷打开延秋门出逃),身边只有几个大臣、高力士、皇子、皇孙以及陈玄礼和他统领的禁军,其他人一概被丢在了长安。第二天,得知玄宗逃跑后,唐朝西京留守主动向安禄山献降。
玄宗逃到马嵬坡(陕西兴平附近),便发生了著名的马嵬坡兵变。据说禁军统领陈玄礼等人面对士兵不可控制的情绪,向太子李亨请命,要杀掉杨国忠及杨家的人(贵妃的姐妹)来负责,太子却犹豫不决。
正巧,一伙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述说没有饭吃。于是禁军哗变,都说杨国忠和吐蕃人合谋反叛,于是宰掉了杨国忠,还几乎将玄宗身边的大臣杀尽(只有宰相韦见素父子勉强活了下来)。贵妃的姐妹、外甥们也都被杀掉。
高力士向玄宗报告了兵变的消息,而陈玄礼率领禁军,逼迫玄宗要杀掉贵妃。玄宗不得已,下令赐贵妃自尽。
贵妃死后,乱军的情绪才稍微安定,大家都不想跟随玄宗逃往蜀地,但玄宗坚持要去。这时候,发生了当地老百姓遮留太子李亨的事件,太子在他儿子的拥护下,背离了玄宗,独自北上,后来在灵武自立为帝,是为唐肃宗。玄宗不得已,只能自己去蜀地。
二、在马嵬坡兵变中,这些人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其实很不清楚
说起来,资治通鉴把马嵬坡描写得很细,但原始资料呢,其实应该都是唐肃宗李亨即位后的说辞。李亨实际干了件危机时候背弃他老爹的事件,却被描述为受万民群臣所请。然后,有了他在灵武自立为帝的事件。
李亨和他老爹唐玄宗的关系其实很微妙,首先,唐玄宗应该算是个有作为的明君(安史之乱前),但却不是个好老爹。玄宗曾经因为猜忌,干过一日杀三子的事情(前太子李瑛等三人)。玄宗立李亨为太子,不是因为他多喜欢这个儿子,恰恰是因为这个儿子看起来老实,而且年龄居大。但玄宗却放纵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对太子的攻击,搞得李亨战战兢兢,甚至因为牵扯他的两件大案而两次离婚。
这样的李亨,难道仅仅只是在马嵬坡兵变中,扮演着陈玄礼阴谋的知情者的角色吗?何况,这件事还牵扯到后来被认为是极坏的大宦官李辅国(他此时可是李亨的亲信)。很多人怀疑,兵变的幕后主使,实际上是太子李亨。
这确实是很有可能的。从激发士兵的怨气,到李亨的政敌杨国忠及杨家成为靶子、再到二十个吐蕃使者莫名其妙的出现(玄宗出逃连亲人都带不完,这些吐蕃人是从哪儿来的,怎么突然出现去拦唐朝宰相?)、再到士兵哗变、玄宗身边亲信大臣被杀、再到百姓遮留太子、太子和玄宗分道扬镳,这一切若说完全没有预谋,倒真是太巧。
三、马嵬坡背后的无间道,陈玄礼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
先说一句,陈玄礼和高力士二人一生都忠于唐玄宗,这几乎是没有疑问的。唐玄宗靠政变,灭了韦后而夺权,陈玄礼就是主要参与者。玄宗的从龙旧臣,能够活到最后,始终得到玄宗信任的,就是陈玄礼。后来,玄宗在长安被收复后回到京城,依旧让陈玄礼负责他的警卫(此时,玄宗已经是太上皇了)。但唐肃宗和李辅国等人显然对玄宗还不放心,于是发生了李辅国强迫玄宗从兴庆宫迁到西内的移宫事件,李辅国极为凶横,差点没把玄宗给吓死。与此同时,唐肃宗把他老爹最信任的两个人,高力士和陈玄礼,一个调走、一个强迫退休。唐肃宗为什么这么忌惮这两个人?因为这两个人绝对忠臣于玄宗。
那陈玄礼为什么又要在马嵬坡逼迫玄宗,还要杀掉贵妃呢?
这个就只能是猜测了,但星火辰的猜测一定是符合逻辑的。
估计吧,李亨的原本想法,不但要通过乱兵杀掉政敌、以及玄宗身边重臣,而且还要让乱兵逼迫玄宗退位,但玄宗身边毕竟有禁军,这些人是受陈玄礼统领的。陈玄礼虽然在禁军中有威望,但这些禁军是跟着玄宗仓促出逃的,连家人的生死他们都管不着(要知道安禄山的叛军快入长安),禁军的怨气绝不是陈玄礼一人能压住的。李亨大概通过李辅国等人激发禁军的怨气,撒播谣言,让陈玄礼也觉得禁军要造反了。于是,陈玄礼不得不考虑禁军们的想法,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以免激发反叛,于是有了陈玄礼向太子请求诛杀杨国忠的事情(此事也可以没有,不影响李亨的计划)。本来吧,陈玄礼已经逐渐控制住士兵们的情绪,可被李亨安排的一伙吐蕃使者堂而皇之的出现,一下子激发了乱兵的情绪(乱兵中多半有李亨安插的人),于是叛乱发生了,陈玄礼也无法控制。杨国忠等人被杀不说,乱兵要求一定要处死杨贵妃。陈玄礼只得向玄宗请愿,杀死了贵妃。本来吧,李亨想通过禁军的哗变,逼迫一意要逃亡蜀地的玄宗向他禅位(因为禁军不想逃往蜀地,想回去找他们的家人,但玄宗不敢回去面对安禄山叛军,李亨正好可以利用人心,塑造他愿意光复天下的形象,迫玄宗退位)。哪里知道呢,陈玄礼似乎看出了太子的野心,于是在杀死贵妃后带头向玄宗表示效忠,而且还暂时安抚了禁军,让他们跟随玄宗入蜀。这样,李亨大失所望,于是再出一计,脱离玄宗而自行北上,后来自立。
在这个事件中,陈玄礼不但无过,其实有功,因此玄宗对他的信任始终不改。
但唐肃宗登基后,玄宗已经失势,很多真相恐怕再难曝露出来。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
网友解答:
-----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假传圣旨,以诛杀逆臣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一时间,硝烟四起,朝廷应对无力。次年六月,潼关失守,洛阳沦陷,皇宫危在旦夕。身为皇帝的唐玄宗本人更是顾不上体面,在心腹大将陈玄礼的护送下,带着贵妃杨玉环,宰相杨国忠等大臣,逃出了长安城,去往千里之外的四川避难。
在逃亡两天后,唐玄宗一行人到达马嵬驿,随行人员早已人困马乏,饥渴难耐。而在这时,宰相杨国忠被早已对其不满的手下兵士杀死,随后哗变的士兵包围了唐玄宗所住的馆驿。大将陈玄礼等人此时对唐玄宗说:“士兵们认为贼本尚在,奸臣杨国忠已经被杀,他的妹妹也不能留下来。”唐玄宗无奈,只得赐死杨贵妃。这就是“
马嵬坡之变
”。
陈玄礼在整个事变中做了什么事呢?他所做的事又是否是在对唐玄宗落井下石?
一:陈玄礼是李隆基的心腹,最忠诚的部下之一。
唐中宗李显暴死后,韦后等人为了独揽朝政,密谋除掉太平公主以及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
为匡扶社稷,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韦后及其手下被斩杀,叛乱平定。陈玄礼时任千骑营长官,因在此次政变中全程参与有功,得到了李隆基的重用。
公元712年,唐睿宗禅让皇位给李隆基,李隆基登基后,任命陈玄礼为禁军龙武大将军,宿卫宫中。禁军大将,这个负责皇宫安全的职位,历朝历代基本都是由皇帝最信任的人担任,唐玄宗对陈玄礼的信任自然不必多说。直到四十多年后唐玄宗被迫逃亡的路上,陈玄礼都一直担任着龙武大将军,并率军护卫唐玄宗。可以说这四十多年来,陈玄礼没有辜负唐玄宗的信任,一直是忠心耿耿,兢兢业业。
追随了唐玄宗四十多年的陈玄礼,发动马嵬坡之变,对他而言,只有可能是出于无奈。
二:杨国忠死有余辜。
1:借势谄媚,深得宠信。
公元745年,杨国忠的族妹杨玉环被册封为杨贵妃。杨国忠贿赂杨氏姐妹等人,让其在唐玄宗面前替杨国忠等人美言。杨国忠因此得到重用,并能够在宫中随意进出。
诸杨日为琼誉,而言国忠善摴蒱,玄宗引见,擢金吾兵曹参军、闲厩判官。---《新唐书》
杨国忠凭借其妹的贵妃身份,侍奉巴结着唐玄宗。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成了能掌管财政的朝廷重臣。为谄媚圣上,更是将各地府库积存的粮食布帛等物收集起来。充实朝廷的官库。唐玄宗大喜:这些毕竟是自己在开元年间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打造“开元盛世”的证明。
此时的杨国忠已经是身兼十五个使官。唐玄宗又让他兼太府卿事。
2:
祸乱朝政,牵连无辜。
杨国忠举荐鲜于仲通为主将,让他率军攻打南诏,结果大败而归。贪图军功的杨国忠却伪造战报上传给朝廷。在后来第二次发动对南诏的战争时,唐军全军覆没,杨国忠又故技重施,欺上瞒下。两次战胜唐军的南诏选择了投靠吐蕃,乘势北上,占据了剑南的黎州和嶲州。
大量用兵,民不聊生。两次以失败告终的南诏战争,不仅给南诏地区造成了破坏,也使得大量无辜的士兵死在边境。
自再兴师,倾中国骁卒二十万,踦屦无遗,天下冤之。—《新唐书》
公元753年,关中地区发生了水灾,导致了大面积饥荒。唐玄宗十分担心。杨国忠却专挑好的水稻给唐玄宗看,让其误以为大雨没有造成庄稼损失。扶风太守房琯对灾情据实上奏,杨国忠就御史对其审问。后面的官员再也不敢将灾情据实陈奏了。
在这歌舞升平中,唐玄宗不问政事,耽于享乐。朝廷被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把持。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兼任范阳、河东、平卢三节度使之职的安禄山,手下有15万多人的军队。当时的唐朝外部久疏于战,无可用之兵。内部也是腐败不堪,毫无准备。短时间内:多地望风而降,叛军长驱直入。
封常清、高仙芝两位名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征士兵大多是没有作战经验的农民,早已不是盛唐时期所向披靡的唐军了。在战场上面对安禄山精心准备的精锐叛军,只得节节败退。在奸臣的诬告下,唐玄宗以“抵抗不力”的罪名将封常清、高仙芝处死。后任命哥舒翰守卫潼关。
然而杨国忠一直就与哥舒翰不和,借着自己宰相的权力,让哥舒翰的军队出城仓促应战。结果导致哥舒翰兵败被俘,潼关失守,长安危机。
可以说,唐朝从开元初期的盛世沦落到如今都城沦陷,宰相杨国忠罪大恶极。
3:密谋篡位,自立门户。
自禄山兵起,国忠以身领剑南节制,乃布置腹心于梁、益间,以图自全之计。—《旧唐书》
潼关失守,眼看着都城即将沦陷。杨国忠密谋着将皇帝带到官吏都是自己心腹的四川。乱世之中逃命的唐玄宗早已不具有至高权力。一旦将皇帝带到四川,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是架空皇帝,自立门户。
所以皇帝逃跑也是秘密策划的,为的就是避免走漏风声。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禁军将领陈玄礼,对唐玄宗是绝对忠心的。
三:并非落井下石,反而保全性命。
试想一下这个场景:
你是一名普通的禁军士兵,每天的工作要么就是和领队在皇宫中巡逻,要么就是和其他士兵轮班站岗。说不上轻松但也算不上累。假期时也能回家和家人团聚。和那些在边境的士兵相比,更是幸福不少。
然而这些年来,皇帝昏庸无能,荒淫无度。后来朝廷次次打败仗,其他城镇沦陷的消息陆续传来。有些禁军的家乡也沦陷了,家人是死是活未知。有一天,战火也很快烧到了都城,你的上级来下达命令:“皇帝要跑路了,我们要跟着护驾。”
《资治通鉴》清楚记载了这件事:命龙武大将军整比六军,厚赏钱帛,选闲厩马九百余匹外人皆莫知
。
城外就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几十年没打过仗的禁军怎么可能是那些叛军的对手?皇帝此时又赏赐了很多钱财和马匹,没办法,就跟着跑吧。
出城后,问题很快就来了:不断地逃跑,很快就累了。所带的食物不多,很多士兵吃了上顿没下顿。赏赐的钱财在乱世根本买不到吃的,还要随时担心周围是不是有叛军。家人在沦陷的城镇也不知是死是活。你想起自己曾经的安稳日子,结果现在自己过成个逃亡的流民。更恐怖的是,你不知道这种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尽头。你想起了出城前看到带着自己爱妃逃亡的皇帝,以及他身边那位大奸臣。于是怒从心头起。
可怕的是,当时那种状况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士兵成百上千。追随玄宗几十年,还曾经参与过政变、带领了禁军几十年的陈玄礼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如果不采取行动,别说一个杨国忠,就是自己和皇帝的身家性命都难保。
于是,在陈玄礼的策划下,奸臣杨国忠,以及其他随行的杨氏兄弟姐妹,被愤怒的士兵乱刀砍死。除了待在唐玄宗身边的杨贵妃。
这群愤怒的士兵包围了玄宗所住的馆驿,玄宗大惊。杨玄礼只得告诉皇帝:杨国忠已经被兵士杀了,这些人认为他的妹妹杨贵妃也必须死!
唐玄宗说:“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身边的太监高力士告诉他:“贵妃诚无罪,然将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
当初在玄宗身边给杨国忠美言的杨氏姐妹,以及选择重用杨国忠的唐玄宗也不知是否想过会有今日?
在陈玄礼和士兵们的逼迫之下,唐玄宗无奈赐死了杨贵妃。这些哗变的士兵也就满意地回去了。可以说:作为唐玄宗的心腹爱将,这次兵变已经是事出无奈地选择了。马嵬坡之变中,他的做法不仅不是对玄宗的落井下石,反而是保住了唐玄宗的性命,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记得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
网友解答:
-----
陈玄礼之于唐玄宗,是“潜邸”老臣,马嵬之变陈玄礼在乱兵杀死杨国忠后,逼杀杨贵妃,实为杨氏兄妹自招之祸,玄宗晚年昏愦,即有他自身原因,也有杨氏的原因,以一人弹压众愤,更有太子态度不明确,陈玄礼两难之中选其易,唯有杀掉杨贵妃,以平众怒,避免矛盾恶化,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
李家父子分道扬扬镳,陈玄礼仍然追随玄宗。他不但自始至终没有背叛玄宗,还为他父子之间架起一座缓冲的桥梁,以至于回朝之后肃宗对他未免有感恩之心呢。
-----
网友解答:
-----
首先陈玄礼是忠于玄宗的,直到玄宗去世前,陈玄礼也是为数不多的待在玄宗身边的老人之一。
其次,陈玄礼在马嵬并没有背叛玄宗,而是除掉了奸臣杨国忠。在陈玄礼看来,比起让主蒙羞,杀了杨国忠是重中之重。
陈玄礼对玄宗不像他人,一味阿谀奉承,他是少数几个敢于在玄宗执政后期还好言劝谏的。陈玄礼守卫宫禁,对玄宗的安全保障绝无二心。有一次玄宗在华清宫,想私自骑马出行,去找虢国夫人,被陈玄礼以“未宣敕报臣,天子不可轻去就。”阻止,玄宗也因此回马而归。还有一次正月十五,玄宗要夜游,也被陈玄礼以不安全为由制止,玄宗也听了陈玄礼的意见。由此可见两点:第一,陈玄礼对玄宗衷心可昭,与杨国忠之类完全不同。第二,玄宗对陈玄礼言听计从,没有脾气,感情特殊。
当杨国忠危害玄宗至此,陈玄礼怎么可能忍得了。早在天宝年间,陈玄礼就要杀了杨国忠,但是一直没成功,到了马嵬,天赐良机,陈玄礼为民除害,做了他认为的忠义之事。
玄宗经马嵬之难后,陈玄礼也一直跟随玄宗,保驾护航,直到李亨收复两京,又护送玄宗回朝。回朝后,李辅国当政,陈玄礼不得已被贬流放,不久玄宗也死去,君臣之情同归尘里。
-----
网友解答:
-----
陈玄礼是唐玄宗最忠诚的部下,这一点无庸置疑。唐玄宗成为太上皇以后,身边所剩下的就是陈玄礼,高力士,圆真公主等寥寥几人。所以,说马嵬坡之变陈玄礼背叛了唐玄宗是不实之言。
一,马嵬坡之变的结局。
安史之乱爆发后,随着长安的重要门户潼关的失守,大唐的京城长安立马乱成一锅粥了。方寸己乱的唐玄武在杨国忠的建议下,仓惶西行逃向蜀地。
当唐玄宗一行逃到陕西马嵬坡时,随行的禁军发生了兵变,首先,禁军士兵杀死了杨国忠及他的儿子,进尔又杀死了唐玄宗及其宠爱的杨贵妃。
马嵬之兵后,太子李亨和唐玄宗分开,唐玄宗一行继续西行入蜀,太子李亨北上。后来,太子李亨在灵武及位,是为唐肃宗,唐玄宗被尊位太上皇。
二,马嵬坡之变的几种说法。
关于,马嵬坡之变,历来是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太子李亨是主谋。原因是,唐玄宗和李亨的关系历来不睦,李亨能被立为太子,并非是唐玄宗本意,而是在太子李瑛以谋反罪被杀后,各方势力争夺不休,皇玄宗左右为难之际,高力士建议以李亨年长为由才被立为太子的。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想御驾亲征,准备让太子李亨监国,却被杨国忠和杨忠妃搅皇了。这样,太子李亨和杨国忠杨国忠的关系就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节了。蜀地属剑南道,杨国忠遥领剑南道,所以,西行入蜀,是进入杨国忠的地盘。太子李亨不得己才发动了马嵬坡之变,借此,摆脱杨国忠的控制。
另一种说法,兵变是禁军自发行为。禁军士兵的籍贯大都是长安,安史之乱严重打击了禁军士兵的自信心,使得他们远离家乡惶惶不可终日,西行又是一次无目的逃亡,一路之上又忍饥挨饿,苦不堪言。再加上,人们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就是祸国的杨国忠引起的。所以,才发生了马嵬坡之变。
三,陈玄礼能从兵变中得到什么?
陈玄礼从唐玄宗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时就跟着他了,当时的功臣大的如刘幽求,郭元振,小的如姜晈,王毛仲不是被贬官,就是被杀死了。只有陈玄礼依然如故,这其中的原因,恐怕不仅仅是陈玄礼为官有道,更多的是对唐玄奘的一片忠心所致。
马嵬坡之变时,陈玄礼是龙武大将军,是禁军的最高首领,任何人要发动政变,想绕开陈玄礼更本不可能。及使是太子李亨也不行。
再者说,发动兵变说穿了就是谋反,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一定是追求巨大的利益。陈玄礼很从中得到什么呢?事后来看,他什么也没有得到,还是龙武大将军。况且,唐玄宗成为太上皇时。陈玄礼仍然在他身边,最后是被李铺国强迫致仕才离开的。
所以,陈玄礼没有被叛唐玄宗。
那么,兵变中陈玄礼是什么角色呢?其实,真实的事情经过应该是,兵变是禁军自发的行为。当时,陈玄礼去找了太子李享,但太子李亨不置可否。无奈之下,陈玄礼怕兵变扩大化时伤及唐玄宗,才把矛头指向杨国忠,以转移士兵的怨气,致于,后来杨贵妃被杀,实在已非他能控制得了了。
陈玄礼就是一个忠诚卫士式的部下,他没有什么更大的政治利益诉求,他一生都忠于唐玄宗,没有背叛的可能。
-----
网友解答:
-----
陈玄礼背叛唐玄宗的最大原因就是唐玄宗在晚年的时候对杨贵妃太过宠爱,宠爱的同时耽误了朝政,不理朝政!
因为不理朝政始终没有认清楚安禄山的野心,还一直被安禄山欺骗,以为安禄山是个忠臣!任用杨贵妃的族人杨国忠,实际上杨国忠就是一个奸臣,还不如李林甫,李林甫是弄权,但是能震住安禄山,能一眼就看透安禄山的心思,所以在李林甫生前是安禄山是最害怕他的!但是杨国忠就不行专权误国,搞得民怨沸腾!安禄山也是现在这个时候叛乱的!
陈玄礼他们的思路就是,这一切都是杨贵妃的问题,没有杨贵妃,唐玄宗就不会不理朝政,就不会重用杨国忠,所以他们只有逼死杨贵妃,不逼死杨贵妃,这一切就不会结束!
然后就为了大唐,为了唐玄宗能够重理朝政,为了大唐能够再次走向正轨就不得已说士兵哗变,逼死了杨贵妃!
-----
网友解答:
-----
对唐玄宗失去了信心,对他做的某些事极端不满,认为跟他走没有好的前途,为了自保,所以背叛。
------------------
推荐阅读:
让一台iPhone13 Pro Max穿越到2011年被放在乔布斯病房的桌子上,会发生什么?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