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网友解答:
-----
都别抢,我来答。
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最著名的国家大分裂时期,其中尤以五胡十六国持续的时间最长,造成的破坏最为巨大,造成的影响也是史无前例。
这种动荡我们几乎可以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开始算起,期间只经历了西晋这一短暂的统一时期,一直到隋朝建立,各地的割据政权才真正意义上的消失。
然而隋朝仅仅存在38年,彼时的中国再次混入混乱。而晋朝灭掉东吴统一全国后,也仅仅保持这种局面37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进而就是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时代来临。
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从东汉末年,即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开始,一直到隋朝建立(581年),中间一共经历了397年的政权割据的时间,减去晋朝统一的37年时间,这一混乱的局面也持续了360年。
这一时间仅次于春秋战国的549年,五代十国的乱局则只持续了72年。
那么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和春秋战国并列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分裂期,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之间有什么差异之处呢?
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相同之处
这两个大分裂时期都具有以下的相同点:
(1)空间上的分裂性
五胡十六国时代包括东晋在内的割据国家高达二十几个,北魏史学家崔鸿截取了其中的十六个国家来称呼这一段时期,这十六个国家分别为:
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
崔鸿据此著有《十六国春秋》,但此书由于当时的政治敏感性,所以并没有大量刊发,故而如今只有残本。
五代十国同样也是唐末以后同时并存在十几个割据国家,“五代”是指五个依次定都中原的朝代,由于中国的正统史学观是以定都中原来评判一个朝代的正统性,所以这五个国家由于定都中原,也就被视为五个朝代。
它们是: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宋代初年史学家薛居正撰有《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到了欧阳修时重编了《五代史》,称之为《新五代史》,并且把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十个割据政权合称为“五代十国”。
其中十国包括:
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
这就是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相同之处,它们都具有空间上的分裂性,又或者说地理上的分裂性。实际上导致五胡十六国发生的祸端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埋下,自从匈奴人分裂成为南北两部后,南匈奴便在汉宣帝时期内附汉朝:
今事汉则安存,不事则危亡,计何以过此”诸大人相难久之。呼韩邪从其计,引众南近塞,遣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郅支单于亦遣子右大将驹於利受入侍。是岁,甘露元年也——《汉书·匈奴下》
伴随着匈奴的内附是这些人大量的迁入河套地区,而且这一迁徙的趋势在魏晋时期愈演愈烈,大量的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这也就有了历史上那篇著名的西晋大臣江统所写的《徙戎论》。
在这篇文章里,江统大谈特谈游牧民族对汉人政权的威胁和危险,提出把这些异族赶出中原地区的建议,但是这一措施并没有得到采纳,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五胡乱华”事件。
夫关中土沃物丰,厥田上上,加以泾、渭之流溉其舄卤,郑国、白渠灌浸相通,黍稷之饶,亩号一钟,百姓谣咏其殷实,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当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众事未罢,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著先零、罕并、析支之地;徙扶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陇右,著阴平、武都之界,廪其道路之粮,令足自致,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徙戎论》节选
五胡者,即:
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民
族,但实际上当时参与动乱的游牧民族远不止这些,这五个只是具有代表性的大部落而已。
相比较于五胡十六国的复杂,五代十国的产生似乎则要简单清晰一些,它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安史之乱后遗留下来的问题,朱全忠、李克用与李茂贞这三个藩镇派系逐渐脱离了中央的控制,成为半独立乃至到唐朝晚期成为完全独立割据的藩镇。
最终导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来临,五代十国对宋朝并非没有影响,可以说影响很大。由于五代十国这一段大分裂时期,导致北方的契丹族、党项族崛起,先后建立了辽国和西夏政权,这让承接五代十国的宋朝后来饱受来自于这些政权的困扰。
所以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由于中原地区的内乱,导致北方的游牧民族崛起,从而深深影响和左右了中原局势和中国历史的走向。
这是它们在空间上、地理上的分裂性的相似之处。
(2)时间上的持续性
不管是五胡十六国还是五代十国,它们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历史事件,而是一段漫长的历史范畴,它们涵盖了这一时期内发生的所有历史事件,而且它们也不是孤立的,都对以后的历史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譬如五胡十六国完成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程,这也导致后来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和李世民身上都夹杂着胡人血统,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在此不做论述。
而五代十国的在时间的影响也具有强硬的持续性,由于五代十国的乱局,导致了其他民族如契丹和党项族的崛起,这两个民族很强大,所以宋朝一直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以至于宋太祖赵匡胤还打算用钱把燕云十六州买过来。
后来由于在对西夏和辽国的军事上失利,宋朝才把进攻转为战略防守,宋朝也是一个饱受北方政权困扰的朝代,发生了许多具有屈辱性的事情,譬如著名的“靖康之耻”。
所以从整体上来看,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对以后中国历史的走向所产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和巨大的,也可以说是北方游牧民族几千年来和中原王朝那种难以消弭的民族矛盾导致的必然结果。
另外,这两个大分裂时期都是由于中原王朝内部的矛盾和混乱导致的根源,内部的混乱造就了外部环境的动荡,而内部的解体伴随着的是外部势力的介入,从而导致了社会的大混乱,大分裂。
从时间的影响来看,它们的影响足够的深,足够的长,其影响力丝毫不亚于春秋战国时代,尤其是五胡十六国,几乎可以说把彼时的中国历史进程重新给塑造了一遍,这就是为什么有一种观点认为汉唐以后中原王朝就失去了尚武精神。
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不同之处
(1)起因的不同、影响的不同
毫无疑问,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都是中国最混乱的时期,它们有整体上的相似,但也有局部的差异,这是不同时期体现的不同结果。
譬如五胡十六国的根源在于汉朝时期南匈奴的内附,这一点在《徙戎论》中也有提及:
建武中,以马援领陇西太守,讨叛羌,徙其余种于关中,居冯翊、河东空地,而与华人杂处。数岁之后,族类蕃息,既恃其肥强,且苦汉人侵之。
所以说五胡十六国的起因在于古代中国时期狭隘的民族观念导致的,也就是所谓的“华夷观”,但其实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种“华夷观”却在五胡十六国的大混乱逐渐遭到了消解,虽然总体来看它依然还是存在的,并且占据主流地位。
而这种民族隔阂的消弭实际上我们应该感谢梁启超,由于他所提出的“中华民族”概念,使得几千年来的民族隔阂得到了消解,1902年,他在《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写道:
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这是梁启超最早提出的“中华民族”概念,后在孙中山的继续阐述下,“中华民族”成为了一个具有巨大包容性的多元化民族集合体概念。
有人说,清室推翻以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这话实在错了。说五族共和,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思,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化成一个中华民族……并且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
应该说这是近现代以后取得的一个重大的成果,有力消除了以前存在的内部矛盾。
相比较于此,五代十国的起因则要简单的多,主要就是因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做大,尤其是河朔三镇(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
这三个藩镇势力强大,几乎已经是半独立和高度独立的状态,但这只是唐末藩镇割据的一个小小缩影,最终唐朝被宣武节度使朱温篡位后宣告灭亡。
不过,如果我们把视线拉的再长远一些,实际上安史之乱也是胡人掀起的一场大动荡,其中安禄山就是一个胡人:
安禄山,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本无姓氏,名轧荦山。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师,以卜为业——《旧唐书·安禄山》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五代十国实际也是过去那个年代异族掀起的一场大动乱,当然它的目的性没有五胡十六国时期那么强烈,内部诱因也没有五胡十六国那样复杂。
所以它的影响相对于五胡十六国来说较弱一些,但是从长远来看,宋朝也因为五代十国造成的影响而饱受困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宋朝太弱,而是辽国、西夏、金国太强,虽然这和宋朝自身的政治意识也有莫大的关系。
总的来说,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有总体上的相似,有局部的不同,这是由于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不同历史现实造成的结果。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段大分裂时期对彼时的中国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是巨大的,这就让它们无法和春秋战国时代相提并论,毕竟春秋战国混乱归混乱,但那到底是一个百家争鸣,各种学术思想爆发式增长,而且也是一个充满道义的年代。
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黄金时代,现今中国文化基本上就是建立在春秋战国时代所诞生的文化思想之上,也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发展就是不间断的对春秋战国时代文化思想的解读和消化。
(完)
-----
网友解答:
-----
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最大的相同点,那就是一个字:乱!
因为割据政权太多,所以乱成一团。很多历史老师讲到这一课的时候,都会咳嗽两声,然后让大家自习。为啥?因为这两段历史,得憋足了内功才能讲清楚啊!老师得出去喝两口枸杞茶才行。
五胡十六国,又被称为东晋十六国。
因为这一时期的南方,正处于东晋王朝统治时期。而北方和蜀地,则属于五胡十六国的世界。这一时期持续了135年。
五代十国,则是在唐朝和宋朝之间的一个时代。
总体来说,就是中原有5个朝代,周边有10个割据政权。这一时期持续了72年。
如果大家不太了解历史的话,或许还是搞不清楚。我们可以将古代王朝的简单脉络介绍一下:
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这么一来我们就能搞明白了,五胡十六国介于西晋和南北朝之间。五代十国则介于唐朝和北宋之间。两者完全不搭界。
一、五胡十六国,怎一个乱字了得。
公元265年,西晋王朝成立,公元280年,西晋王朝灭掉了东吴,成为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从此以后晋武帝司马炎就过上了“接着歌、接着舞”的逍遥日子,据说他的后宫光美女,就有上万人。
司马炎逍遥了11年时间,公元291年把自己给活活累死了。这个时候,由于他的接班人晋惠帝司马衷智商不高,导致军政大权都落在了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手里。
贾南风私心太重,为了掌权,居然毒死了太子司马遹。这可把司马家那帮老爷们给气炸了,因此果断起兵。著名的八王之乱就拉开了序幕。
所谓八王之乱,就是司马家的8个王爷,带着一帮马仔打群架的过程。他们一开打不要紧,结果把西晋王朝就给打没了。
公元304年,这是一个胡人们值得庆祝的日子,因为这一年同时诞生了两个胡人政权,分别是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和氐族人李雄建立的成汉政权。
这2个政权的出现,也就标志着五胡十六国拉开了序幕。
等等,刚才不是说五胡十六国又叫东晋十六国吗?其实这个时候西晋还没有灭亡。
八王之乱搞了一阵子,把司马家的力量都给消耗得差不多了。公元317年,汉赵政权的皇帝刘聪,带兵攻入长安,这才彻底灭掉了西晋政权。
紧接着,早就不听西晋朝廷招呼的琅琊王司马睿,立刻在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当然了他之所以能上位,多亏了琅琊王氏等一帮士族的帮忙,所以历史进入到了士族时代。
五胡十六国,我们可以这么划分:
5个凉国:
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
4个燕国:
前燕、后燕、南燕、北燕。
3个秦国:
前秦、后秦、西秦。
2个赵国:
前赵(汉赵)、后赵。
还有成汉和大夏等2个政权,一共有16个割据政权。
其实这一时期,除了这16个割据政权外,还有仇池、冉魏、代国、段齐、吐谷浑、西燕等割据政权,只不过那16国更具有代表性罢了。
16国中,除了前凉和西凉是汉人政权外,其他的都是胡人建立的。这帮胡人主要分成了5个大类,分别是:
匈奴、羌族、鲜卑、氐族、羯族。
二、简单介绍一下五胡十六国的发展历程。
这段历史要仔细讲,您得准备好三天三夜的时间听着才行。所以我们只能简单介绍一下这段时间的发展过程。
首先匈奴人刘渊和氐族人李雄,分别建立了汉赵和成汉两个政权。
汉赵灭了西晋,成为了中原霸主,而成汉呆在蜀地,偏安一隅。
汉赵政权到了后期,被刘曜和石勒,分裂成了两半,刘曜这边叫前赵,石勒那边叫后赵。
双方打了很长时间,结果石勒的后赵吞并了刘曜的前赵。后赵就这么成了北方霸主。
石勒是羯族人,曾经做过奴隶,是个很励志的人。石勒死后,他侄子石虎杀光了他的儿子,自己做了后赵皇帝。结果石虎的养孙冉闵起兵,颁布杀胡令,差点把羯族人从地球上给彻底抹掉。
与此同时,北方的鲜卑慕容氏也崛起了。前燕国王慕容皝,带着儿子们南下,占据了幽州。
趁着后赵内乱,前燕皇帝慕容儁(慕容皝的儿子),带兵攻入,灭掉了冉闵建立的冉魏,拿下了后赵的大片地盘。同时,后赵大将氐族人苻健,则带着一帮人占据关中,建立了前秦政权。历史进入到了前燕和前秦对峙的时代。
前秦天王苻坚,在名士王猛的辅佐下,吞并了前燕。此后又灭掉了前仇池、前凉、代国等政权,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这是五胡十六国第一次统一,蜀地的成汉已经被东晋给吞并了,因此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结果在淝水之战中,前秦83万大军,被东晋的8万北府兵击败。前秦就跟炸了锅一样,分裂成了:
前秦、后秦、后燕、西燕、北魏、后凉、后仇池等。
五胡十六国,再次陷入了混战之中。后燕是慕容皝的另一个儿子慕容垂所建,他战斗力爆表,一辈子没打过败仗。建立后燕以后,瞬间吞并了侄子建立的西燕,成为了北方一霸。
不过慕容垂在扶持代国遗孤拓跋珪建立北魏以后,北魏却反水了,还坑杀了后燕4万大军!慕容垂无奈,御驾亲征,结果70岁的老爷子病死在了途中。
慕容垂死后,北魏将后燕分裂成了两部分,分别是南燕和北燕。
南燕被东晋名将刘裕所灭,北燕被北魏吞并。
公元439年,北魏吞并了北燕、北凉、大夏等政权,再次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而南方,早在公元420年,东晋就被刘裕的刘宋给取代了。历史进入到了南北朝时代。
三、五代十国比五胡十六国稍微简单一些。
五代,分别是: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分别是:
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
刚才提到了,五代就是中原的五个朝代。而十国则是围绕着这五个朝代,建立起来的10个割据政权。那么怎么区分这些朝代和政权呢?
五代里,除了后梁是汉人集团建立的以外,其余4个都是沙陀集团建立起来的。
第一,后梁。
后梁的老大朱温,原本是黄巢的小弟。后来反叛黄巢,成为了唐朝的节度使。公元907年,做大做强以后,朱温取代了唐朝,建立了后梁。
第二,后唐。
在此期间,沙坨集团的老大李克用很不服气,总是和朱温斗法。公元923年,朱温已经去世了,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建立后唐,趁机灭掉了后梁。
第三,后晋。
后唐末帝李从珂,怀疑石敬瑭反叛,双方大打出手。石敬瑭实力弱小,只好以燕云十六州作为代价,向契丹借兵。结果在公元936年,消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但同时失去了燕云十六州。
第四,后汉。
石敬瑭死后,他侄子石崇贵继位后,不愿意继续给契丹人卖命了,结果后晋就被契丹人给灭了。后晋大将刘知远得知以后,便于公元947年,在太原建立了后汉政权。
第五,后周。
刘知远死后他儿子刘承祐继位,开始怀疑大将郭威反叛。郭威没办法,只好起兵造反,在公元950年灭掉了后汉,建立了后周。
郭威的儿子都被刘承祐杀了,因此他只好传位给妻子的侄子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是一位猛男,开疆拓土,打得周围的邻居嗷嗷叫。只可惜他在位6年就去世了。
公元960年,后周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自此五代彻底结束,长达53年时间。
十国就比较乱了,我们可以按照地理方位的角度来了解。
前蜀、后蜀,
这2个政权,都处于蜀地。
南吴、南唐、吴越、闽国,
这4个政权,都处于江南地区。
南平、南楚、南汉,
这3个政权,都处于湖广地区。
北汉,
这1个政权,处于山西。
第一,前蜀。
公元907年,后梁建立的同时,唐朝的西川节度使王建就在蜀地建立了前蜀政权。公元925年,前蜀被后唐李存勖所灭。
第二,后蜀。
公元934年,后唐的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在蜀地割据自雄,建立了后蜀政权。后蜀关起门来过日子,安稳过了30多年。公元964年,被北宋的赵匡胤所灭。
第三,南吴。
公元902年,杨行密被唐朝封为吴王,南吴就算建立了。杨行密去世以后,权臣徐温的养子徐知诰手握朝政大权。到了公元937年,灭亡南吴,篡位自立。
第四,南唐。
公元937年,徐知诰建立了齐国。但是后来他一查,发现自己是唐宪宗的后代,因此改名为李昪,同时将国号改为唐,也就是南唐。李昪也就是李煜的爷爷。公元975年,李煜的南唐被北宋的赵匡胤所灭。
第五,吴越。
公元893年,钱镠担任唐朝的镇海军节度使,占据浙江。到了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后,钱镠则被朱温封为吴越国主。吴越国一共有5位君主,立国72年之久。一直到公元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后,吴越国才灭亡。
第六,闽国。
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占据福建,建立闽国。只可惜在公元945年,实力弱小的闽国,被南唐给吞并了。
第七,南楚。
公元897年,马殷被唐朝封为武安军节度使,负责镇守湖南。公元907年,后梁建立,马殷被封为楚王,建立了南楚。马殷死后,马家兄弟为了大位大打出手,结果在公元951年,南唐出兵灭亡南楚。
第八,南汉。
公元917年,封州刺史刘䶮,接替父兄,在广东建立了南汉政权。这是一个非常喜欢宦官的政权,朝中上下有2万多名宦官。公元971年,北宋赵匡胤灭亡南汉。
第九,南平。
公元907年,后梁将高季兴封为荆南节度使,占领湖南、湖北的部分地盘。公元924年,高季兴又成了后唐册封的南平王,定都江陵,自此建立了南平国。到了公元963年,北宋赵匡胤灭亡南平。
第十,北汉。
公元951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为了延续后汉国祚,在山西建立了北汉。他们依靠契丹对付后周和北宋。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这才出兵灭掉了北汉。
-----
网友解答:
-----
【五胡十六国】
三国时期,魏国的皇帝原本是曹操的后代,但到后来,魏国的大权实际上都被司马氏家族控制。魏国发兵消灭了蜀国后,势力更加强大。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魏帝,自称皇帝,在洛阳建立了晋朝。公元280年,西晋出兵消灭了东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当时,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黄流域,和汉族杂居。可是,西晋王朝并不稳固,仅仅维持了几十年,其内部就发生了火拼与战乱,使国力受到极大的创伤。公元304年,居任在汾河流域的匈奴x不止贵族刘渊的率领下,乘机起义反晋,自称汉王。公元316年,匈奴军队攻灭了西晋。第二年,晋朝向皇族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新建立政权,历史上称东晋。
匈奴起兵之后,鲜卑、羯、氐、羌族也相继起兵,先后在中国的北方建立了十六个割剧政权。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时代。“五胡十六国”是指西晋未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京、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国,实际上共有二十国。所以,公元265年西晋建立,到公元420牟东晋灭亡,晋韩兵经历了156年。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五胡十六国”时期共历时135年。
【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地区。此后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
同时,中国南部和山西地区,先后出现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荆南(即南平)、北汉等政权,史称【十国】。
公元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即宋太祖),建立宋王朝。宋先后削平南唐、吴越等割据势力,至979年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局面。
-----
网友解答:
-----
"五胡乱华"是华夏古代史上最黑暗的年代,北方汉人几乎被五胡赶尽杀绝,多亏了有大半个汉人血统的冉闵"杀胡令"将残暴之极的羯人等几乎杀尽,才让北方汉人起死回生,将华夏文明保存了下来,并反将五胡淹没了下去。
而五代十国,北方五代"梁唐晋汉周",几乎都以打着华夏旗号争夺天下,朱温是唐朝亲封大将军,李成孝就是以复唐为己任,刘渊以刘邦后人自据而兴汉。
南方无论南朝和十国,大多是汉人王国。这是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共同点。
古代华夏,焦点之战一般在北方。逐鹿中原得天下,方有号令天下之势。北方是中古之前的全国中心,很多王朝特别是大一统的,几乎都是建都在北方。
中古之后,随着南宋等南迁,南方才渐渐发展成了鱼米之乡,到了近代更成了经济重镇。才最后形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繁华华似锦的经济圈。
-----
网友解答:
-----
凌烟阁论史来回答。
相同点当然都是乱、混战。两者都是在主要政权崩溃之后出现的。
五胡十六国是西晋灭亡后,北方出现了权力真空,各路力量尤其是胡族力量趁机崛起,把中国北方搞得一片残破。
五代十国也是这样,在大唐灭亡之后,中原和整个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南方成立了众多小国。
不同点其实更多,首先,表现在形式上
致乱的群体不同:
五胡乱华时期,北方的主要政权都是胡族建立的。比如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前后燕、北魏。他们前仆后继,为中原带来了不少新的变化。
而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乱主要是内部的乱,胡族政权主要只有一个外部力量--大辽。中原的沙陀族虽然是突厥的一支,但是他们早已在唐末就进入中原,与中原人基本无异,后来沙陀族就融入了汉族了。
致乱的方式不同:
五胡乱华时期,主要是各个胡族政权之间的
轮番替代
,比如前秦消灭了后赵、前燕等,后秦又起来消灭了前秦,北魏起来消灭了后燕、北凉等。各族是相继崛起。
而五代十国时期,除了后唐消灭后梁是两大势不两立的集团对抗之外,其他均为内部叛乱导致的改朝换代。这不是各族之间的替代,而仅仅是军事将领等为了自保而掀起的改朝换代。
与五胡十六国并立的,始终有一个南方汉族的东晋政权存在;而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也是一片混乱。
其次,不同点表现在实质上,深刻影响中国后续的发展
一、五胡十六国时期,因为北方胡族轮番进入中原,形成了胡汉融合的局面
。
胡汉融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胡汉融合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一,北魏创立了“均田制”。
北魏统一北方之后,因为地广人稀,北魏有条件进行土地的重新大规模分配,这就摸索出了“均田制”。按人分地,成年男丁、妇女都有,只是数量有不同。
后来的大隋和大唐在一统天下之后,都实施均田制,为社会的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二、胡汉融合过程中摸索出了“府兵制”。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之后,西魏宇文泰创建了府兵制。后来初唐时期强盛的大唐军队,多是从府兵制出来的。
第三,北方胡族为文弱衰颓的汉人注入质朴尚武的精神。
大唐盛世,离不开草原胡族所注入的质朴尚武精神。唐太宗敢只身一人到军阵前面对突厥10万大军。王玄策一人敢调动多路大军消灭敌国;裴行俭只带千人就敢深入西域擒拿突厥十姓可汗。这些勇敢的壮举,没有整个社会尚武的勇气,是不可想象的。大唐因此人才辈出,能威服突厥、经营西域,把疆域扩到了空前的规模。
二、五代十国时期的混战,彻底消灭了世家大族,中国从此进入了平民社会,这深刻影响了宋朝及之后的中国。
隋唐其实是一个豪族主导、平民逐渐崛起的社会。
从北魏一路演化而来的隋唐帝国,其根基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北周的八柱国,他们为什么能称为“柱国”?就是因为他们是有实力的军事贵族。有地盘、有人口、有军队。
北周的柱国制度,实际与草原的部族政治类似。草原上,大可汗是与各个部族首领联合共治的。联合共治的部族制度,与定居农耕的形式进行结合之后,就形成了柱国制度。这依然是皇帝为首、各军事贵族共治的模式。
隋炀帝不愿意被贵族掣肘,就被贵族们换了。而唐太宗为什么那么有涵养、能纳谏?因为谏言之人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利益集团,大唐就是由这些利益集团共同推举出来的。因此他必须纳谏,否则贵族们会换人。
大唐平民崛起的事实是:用科举选人才。但是,这些人才不一定能有位子,想要得到位子还必须找豪族人士推荐。你看李白这样的人物,得不到贵族推荐的话,也一样没有机会。所以,大唐的政治和社会,基本还是被豪族把持。
但是,安史之乱一起,豪族的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经过后续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200年大混战,结果所有的豪族都被打没了。政治上只剩下皇权一家独大,以及皇权手下的军事将领。
以上的种种变化,就给宋朝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导向定下了基调。
宋朝鉴于五代时期军人屡屡政变夺权的事实,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把军权分散成好几个部门,这样互相牵制,谁都无法独自调动军队,也就杜绝了军人政变的可能性。
同时,宋朝还在制度上重文抑武。当兵被歧视、武官低人一等。
宋朝在对外政策上,采取了守内虚外的政策。严防内部人,对外部的大辽采取花钱买平安的政策。
这样一来,虽然大宋皇权固若金汤,但是大宋这个政权却成了弱鸡。
制度和风气,把宋朝变得文弱不堪。打不过大辽,还让境内独立出了一个西夏。就一个字:弱。
但是,在社会管理方面,大宋依然继承了大唐的风气,甚至超过大唐。社会自由度高,只要不触犯法律,人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因此,文化发达、创新很多。这都是后来的明朝和清朝所不能比的。
后来的明清,学会了宋朝巩固皇权的办法,却把社会自由给丢了,导致中国进入了内卷化的死胡同。
结语:两个乱世,外表相同,但实质不同,对中国后续发展的影响不同。
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看似后者是前者的浓缩版,但是其实质是不同的。
五胡十六国最终归于北魏,形成了豪族社会,开创了一系列新制度,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而五代十国最终却消灭了豪族社会,为平民崛起扫清了障碍;虽然大宋武力颓弱,但社会自由,文化与创新不断,成就了古代中国自由繁荣的平民社会。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五代十国终结了五胡十六国演化出的豪族社会,开创了平民社会新天地。
(完)
凌烟阁论史
谢谢你的阅读!欢迎你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有不同看法也欢迎交流。
-----
网友解答:
-----
表面看来,“五胡十六国”的重点在“胡”,而“五代十国”似乎是五个“朝代”,其实不然。
五代中的三个“后唐~后晋~后汉”,其实都是沙陀人所建,而沙陀人则是突厥人的一支。即使后来的宋朝,其建立的根基也是源于山西的沙陀人。
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便可以了解这两段历史其实有很大的相似性。
1,在我国古代史上,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均为大分裂时期的开端,并导致了大约300年的南北对立。
五胡之乱其实是西晋八王之乱的继续,他们本身就是八王之乱的参与者,而随着天下大乱,“苦晋久矣”的匈奴人刘渊率先在山西建国,国号“汉”,这便是“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导致了晋室南迁,造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衣冠南渡,这便是东晋。从此,我国南北分治直至近300年后的隋朝一统。
五代十国实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不同的是“唐天子”不复存在,朱温、李克用等公开争夺天下。
宋朝事实上并没有一统天下,而一直是南朝,契丹人在唐朝时期归属松漠都督府管辖,而随着唐朝国力衰微,契丹人开始独立,并在宋朝之前建立辽国。
辽宋其实是事实上的南北朝,直到300年后元朝的统一。
2,两个时期的出现均可以追溯到大一统时期的游牧民族内附
五胡,即匈奴、鲜卑、羯、氐、羌,其内附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光武帝刘秀时期。比如刘渊的母系本身便是汉朝的公主,其起兵也是在山西,因为他们属于南匈奴,早已内附于山西境内。假如我们不只是着眼于汉民族,那么五胡之乱其实也是内乱。
五代十国的沙陀人李克用在平定黄巢之乱时功勋卓著,被赐姓李,封晋王。虽然李克用的“李”姓是赐的,但晋王却是货真价实的。
唐朝使用游牧民族的将领比汉朝更为广泛,由于后来赵宋的帝制传承来自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并将五代均定位正统,所以我们不觉得那也是“胡人”所建。
3,两个时期的不同点
五胡十六国的结局是鲜卑北魏统一北方,并融入了华夏。
后来结束南北分立的隋朝除了融合了五胡之外,其实与汉朝区别不大,中原王朝的范围也基本一致。
而五代十国之后的中国则不同。
五代十国之后,宋朝统一了大部分的中原,但辽国则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不要小看这区区十六州,从此我国历史开始向更大规模转变。
辽国第一次在塞外按中原模式建立了政权,这与当年的鲜卑人入主中原不同。辽国实行“一国两制”,汉地用汉制,契丹人则用旧制。
这一政策后来被金国、元朝、清朝所继承,为我国完成农牧两区的大一统、成为农牧二元帝国奠定了基础。
设想一下,假如五代的沙陀人石敬瑭没有割让燕云十六州或者宋朝收复了这一地区,之后的历史可能会完全不同,契丹人可能会像汉之匈奴、唐之突厥一样被驱逐,农牧二元帝国的建立便很难出现。
最后,五胡十六国的时间持续的更长,从304年刘渊建汉,至魏太武帝拓跋焘439年统一北方,共135年。
而五代十国假如从唐亡(907年)算起,至979年宋灭北汉,共72年。
-----
网友解答:
-----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304年—439年上一段分裂时期。
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
十六国是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这十六个国家。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907年—979年上一段分裂时期。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这五个朝代。
十国则是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统称为十国。
相同的是,都是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政权交替更迭极为迅速,国家兴亡极为短暂,民族融合极为寻常。
不同的是,五胡十六国较五代十国更为混乱,五代十国中的晋还是相对比较稳定,而五胡十六国则是全国都乱成一锅粥。
不过总的来说受伤害最大的还是老百姓,连年的战火使多少人家破人亡,所以说合则兴,分则衰。
-----
网友解答:
-----
五胡是:
“匈奴、羌、鲜卑、氐、羯
”;十六国是
“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夏成汉”
。
五代是
“梁唐晋汉周,前边都有后”;
十国是:
“前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曾为伴,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中原乱。”
五胡十六国
十六国是指西晋八王之乱后,胡族入侵导致中原混乱,在东晋朝廷势力范围之外的土地上由五个胡族(
匈奴、羌族、鲜卑、氐、羯族,记不住可以记成“匈奴抢鲜卑的姐
”)以及咱们汉人互相攻伐,先后建立的十六个政权…
起因是
五胡乱华
,所以称他们为
五胡十六国
;他们对应的正统还是东晋朝廷,所以又称他们为
东晋十六国
。
分别是: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说是十六国,其实十六国之外还有一些国土极小或国祚极短的没有算在内,比如冉魏、段齐、翟魏、西燕等等,总共加起来二十多个也不止…
十六国里国祚最长的是汉人张寔所建的前凉,最短的该是鲜卑慕容德所建的南燕。
最后北魏政权一统北方,历史由五胡十六国时期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共
存世135年…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大唐灭亡后开始的时代,朱温灭唐建立梁,史称后梁;
后梁被李存勖灭了,觉得自己姓李就延续了大唐的国号,史称后唐;
后唐大将石敬塘认契丹当爸爸,契丹封他当皇帝,建立晋,史称后晋;
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趁乱自立,他认为自己是汉明帝的后代,起国号汉,史称后汉;
刘知远没当上几天就死了,儿子刘承祐继位,结果被手下郭威给团灭,国威建立了周,史称后周;
这就是五代十国的五代,记住口诀:
“梁、唐、晋、汉、周,前面都有
后
”…
北方五代朝代更迭,南方的政权却相对稳定,他们都是大唐的节度使建立的政权:
前蜀(907年—925年):由西川节度使王建建立,被后唐所灭;
后蜀(934年—966年):李存勖灭掉前蜀后,李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后来孟知祥称帝,建立后蜀;
南吴(902年—937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建国,被徐知诰篡权夺位,改国号齐;
这徐知诰本姓李,其父李荣在战乱中失踪,被徐温养大成人,于是跟了养父徐温的姓,改名徐知诰,当上皇帝后改回本姓,起名李昪。
既然改回了李姓,国号“齐”也改成了“唐”,史称南唐(937年—975年);
吴越(909年—945年):镇海军节度使钱镠;
闽国(923年—936年):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
南楚(907年—951年):武安军节度使马殷;
南汉(917年—971年):清海节度使刘隐;
南平(924年—963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
北汉(951年—979年):河东节度使刘崇。
这十个南方的政权称之为十国,记住口诀:
“前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曾为伴,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中原乱。”
五代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开始,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宋结束;
十国从公元902年南吴建国开始算,从公元979年北汉灭亡结束;
五代十国,最后被大宋一统。
最后:
他们之间相差四百多年,实在没什么可比较的。
要说相同,就是他们都是乱世,都是拿人不当人的乱世,都是人口锐减的乱世…
所不同的是,五胡十六国是八王之乱导致胡人入侵而引起的大乱。五代十国是大唐灭亡后由大唐的藩镇割据所引起的大乱…
@夏天的雷风
一个做文史科普的人……
注:
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
网友解答:
-----
我们只需记住一个“胡”就全部捋清了。简单明了。当时的“胡”是指中原中国以外的“外国”。“胡”就在中原中国旁边转,局面很乱:汉中有胡,胡中有汉。这就是两晋以后、隋唐以前的300年。一个胡、两个胡、三个胡、四个胡、五个胡、最多时甚至不止十个胡。隋唐以后,胡或被融入中原中国,成为中原中国一份子,或被远驱。胡影渐消。胡汉已成一家。其中,李唐皇室本身就有鲜卑血统。故唐以后,都是中原中国。其乱遂变成一家人的内乱。朱温篡唐上演的就是“五代十国”。没有“胡影胡踪”。唐和宋,从地缘和人种上看,最显著的区别是:唐前“胡作非为”;唐后“胡汉一家”。从此,胡汉之间没有边界;从此,胡,这个词就基本消失了。稍后,元蒙与汉边界明显,女真与汉河界清楚。
-----
网友解答:
-----
答东晋五胡十六国和残唐五代十国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皇权旁落,藩镇割据,权臣窃命,君威难器,不同点前者是更迭少数民族当权,后残唐转逝即汉民族政权当权。
-----
网友解答:
-----
五胡十六国时期和五代十国的相同点都是割据混战。不同的是前者大量的是少数民族政权,是汉族政权衰落,少数民族内侵的结果,西晋之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纷纷进入长城以南争夺地盘建立政权,大的包括前秦、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后者大多是汉族政权,是藩镇割据的延续;前者的混乱主要集中在北方,北方割据混战南方相对稳定;后者割据遍布南北,但是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政权更迭频繁,先后经过了后梁、后唐、后晋、后周,政局不稳,战乱不断。在这里我不想过多比较两个时期的异同,
想探讨一下出现割据混战的根源
。
都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这里面有着一个经济模式和政治制度角力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我国自战国以来就进入了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了主导地位。这种小农经济在当时是适合经济发展的,因为它相对过去商周土地公有的井田制更能激发广大土地经营者的积极性。一般土地经营者不仅可以收获更多的农产品还被打通了上升为地主阶级的通道。但是,小农经济有着一些严重的缺点。从微观看,他以家庭为单位,是小范围的经济协作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几乎和外界没什么太多的联系。自家可以养活自家,一方水土也就能养一方人。所以,
单单从简单的经济层面似乎不用更强大更具规模的中央政权来管理。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封建社会具有根源性的割据分散理由。
但是从宏观在观察也不难看出,分散的小农经济也有致命的弱点:很难抵御大的自然灾害,也很难抵御强大的外敌入侵。一家一户,或者几家几户,甚至几个自然村联合起来都不能解决所有重大问题。这就需要一个更大规模的中央政权。
只有一个更大规模的中央政权才能充分调动人力物力战胜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的威胁
。
观察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每当中央政权疲软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分裂局面;每当中央政权强大起来之后就结束了割据混战。这实际就是集权政治和分散的小农经济角力的反映。
也可以说是微观的小农经济分散性独立性和宏观的小农经济客观上需要协调统一解决问题的相互权衡
。
说到五胡十六国的问题,应该拓展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更广阔的时期。魏晋南北朝的出现,应该追溯到东汉末年。东汉末年,不仅皇帝昏庸,大臣腐败,还存在很多政治结构性缺陷。比如三公九卿制度,比如选官制度,比如豪强地主对政治的干预,比如外戚干预朝政问题。这些问题到了东汉末年随着国势的衰弱集中凸显出来。当这些
政治问题严重影响到中央集权之后,小农经济的固有的分散性就表现出强大的独立性、分散性,地方势力对中央政权就表现出巨大的离心力。
具体表现为豪强地主的崛起。于是大割据大混战时期开始。东汉的动乱,三国的鼎力,魏晋的更替,反映的是地方豪强的崛起,但是本质是封建小农经济的独立性分散性在作祟。少数民族内侵,五胡十六国更替,都主要是中原中央集权受到削弱的副产品。
再看五代十国的出现,其实也是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和小农经济分散性角力的结果
。
唐朝后期为了应对边境少数民族的内侵和地方人民的反抗设立了藩镇,藩镇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被赋予了军权、财权、行政权、司法权,这有利于集中各方力量应对内外挑战。但是也带来一个对于中央政权致命的威胁,那就是地方力量崛起。表现就是先是发生安史之乱,接着长期陷入藩镇割据局面。唐朝后期中央政权几乎失去了对地方控制。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自立,标志唐朝灭亡,五代开始更迭。
后来的后梁、唐、晋、汉、周以及十国,本质就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也可以说是中央集权衰弱的结果,也是小农经济分散性的再次清晰表现。
统一有利于稳定,割据导致动乱。追求社会稳定,保证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历代广大人民的基本追求。怎么才能稳定?
建立与经济模式吻合的政治体制是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方法
。分散经济就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商品经济才会和民主制度相符。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