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清朝是亡于慈禧还是亡于翁同龢?
请问清朝是亡于慈禧还是亡于翁同龢?
-----
网友解答:
-----
慈禧、翁同龢等人固然可恨,但他们也不足以导致清朝的灭亡,而真正导致一个王朝轰然崩塌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晚清权贵腐败之下的民心尽失,其贪腐程度可谓是烂到了骨子里。
康熙末年,在这个千古一帝的纵容之下,整个大清已是乱象重重,危机四伏,买官卖官已经成为常态。那么买官最为有名的莫过于满痞,他曾用30万两白银,从允唐手中买得一个湖广总督的官位。
然而内阁大学士明珠,更是随意卖官敛财,他居然敢将总督、巡抚等职公开标价,当时的吏治,可谓是混乱到了一塌糊涂,大臣们肆意妄为,只会中饱私囊,以结党营私来对抗朝廷检查,满朝文武可以说是乌烟瘴气一片,腐败不堪。
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继位,此时国库仅剩存银800万两,从表面上看,大清强大无比,实则内部空虚,俨然已成空壳。
雍正作为一代精明严苛的皇帝,尽管上任才一个月时间,他竟然不顾康熙尸骨未寒,便火速开始了他的治贪打虎行动,手段也是极其强硬,一旦查出腐败官员,首先将其就地罢官查办,其次再向贪腐官员索赔,最后直接抄家。
在这种高压势态之下,雍正只用5年时间,就在惩治贪污腐败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他也成为历代皇帝治贪最成功的一位,他虽然一心只为黎民百姓,每事必躬亲,但终究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因为当时贪腐已经成为常态,几乎渗透到大清的各个角落,最终雍正治贪未半而中道崩殂。
自雍正之后,官民矛盾已经愈演愈烈,尤其是到了晚清,腐败可以说是烂到了骨子里。对于百姓而言,即使达官显贵们不签那些丧国辱权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最后那些银子也会被官家搜刮干净。
所以民间传唱:三年清县令,十万雪花银,可见当时百姓之惨状。因为老百姓该穷的一样穷,该交的税也一分少不了,该活不下去的一样活不下去。
因此就导致了一种极为尴尬的局面,老百姓已对贪官们极度的不信任,而这种情绪,终于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彻底地爆发了出来,当时英法联军从天津登陆,在人数装备都弱于清军的情况下,却能用10天时间,从天津一路北上攻入紫禁城。
在这期间,英法联军并未遇到有人拼死抵抗,只见沿途百姓纷纷前去看热闹,只要英法联军需要帮忙,他们就会推着自家的独轮儿车,自发的将其武器运送到与清军作战的地方,英法联军攻城时,来自四面八方的老百姓,赶紧从家中扛来梯子,冒着枪林弹雨,扶着梯子好让英法联军往城墙上冲。对于火烧圆明园,也没有一个老百姓会感到难过的。
当时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时,由于没有带火,还多亏了前去看热闹的穷苦百姓,是他们帮着英法联军找来的火镰子,最终圆明园才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据记载:海淀华人暨华役,将携来之火线,秫秸一切引火之物齐集以待。
对于这件事!那些掌权者大发雷霆,他们认为,大清屡战屡败,都是因为被那些刁民们给害的,但他们却从来不在自身找原因。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当英国军舰突破虎门要塞时,两岸数以万计的百姓,他们只是平静地看着,侵略者将大清的军舰悉数击沉,但并未感到悲痛半分。
除了掌声如潮水般的在两岸不绝于耳以外,他们还将自家种的瓜果蔬菜,及时地卖给英国水手来换取生活费用。
当时一名外国记者,他在登上英国军舰进行采访时写道:大清居民来到岸边,注视着飞过头顶的炮弹无动于衷,他们将自家的瓜果蔬菜卖给英国水手,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好像成了赚钱的好时机。
1842年,镇江之战,英军缺水缺粮,两岸百姓争相提供,将自家仅有的食物卖给英军换取钱财,当清军战舰被英军击沉时,围观百姓纷纷叫好,掌声不断。
见此情形,江宁副都统:海龄,一气之下,下令在镇江屠杀百姓近万人,不过在当时,像镇江惨案这样的骚操作,已经算是屡见不鲜了。
听闻镇江惨案的贝青乔,他在自己的《咄咄吟》中记录道:城中扰乱,几成火坑,百姓惟恐英夷之不破城也。意思是:大家都盼着英军赶快攻进城中,大家好在乱中求得一条生路!
所以说,晚清虽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庭柱级的人物,但在面对一个千疮百孔,民心尽失的末代封建王朝时,其实他们也是无能为力的,但不可否认,他们却为推翻帝制奠定了基础。
-----
网友解答:
-----
清是亡于止步中华文明,少数名族的劣根性,一旦取得统治,就马上将本族置顶位于宇宙第一等,极力阻碍中华文明进程。
明末,中国火器技术已经世界一流,跟西方是同步发展的,被清朝夺了政权,直接扔了。
-----
网友解答:
-----
清朝从康熙乾隆起,就建立了一个有利于官员集体腐败的社会。只是到了后期问题才更严重。是一种体制问题。再加上游牧民族视野狭窄,故步自封,自绝于世,不思进取,焉能不亡。其实历史上的王超大多如此。总是从开国到鼎盛,再到衰败亡国。即使开国皇帝是勤劳开明,并不能保证皇子皇孙以后不败国败家。归根到底是人治社会以及体制不合理。时间久了,腐败和各种矛盾越来越多,到一定时候矛盾就会集中爆发。矛盾爆发要么亡国要么国力大伤。迟早奔向王超灭亡。
-----
网友解答:
-----
都不是。清朝亡于民智未开。民智未开的情况下,无论谁,哪怕是神仙,都会玩不下去的
-----
网友解答:
-----
清朝亡是亡于气数已尽,不是亡于哪个人或者说封建体制,作为一个外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历经接近300年,怎么说也是个奇迹,已经到了该亡的时候了,翁同龢在几十年前的电影里面可是正面人物,只不过近些年他成了反面人物,清朝如果没有慈禧早亡了而且可能彻底像奥斯曼帝国一样分裂了,谁也无法拯救清朝灭亡,一个朝代就像是一个人,到岁数就该死了。
-----
网友解答:
-----
清朝既不是亡于慈禧,更不是亡于翁同龢。清朝后期已经腐败、堕落、糜烂到根子了,再不亡,天理难容!就算是让中国历史上盛世王朝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全部复活,效力大清,清朝也难逃一死。
八旗制度、科举制度、专制、保守……而西方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出,历经500年的洗礼,他们先后完成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总之,已经涅槃重生!
东西方文明的冲突,是先进与落后、文明与愚昧、热兵器与冷兵器的较量。
大清不忘,上帝也不会答应的!
-----
网友解答:
-----
虽然翁同酥可恨之极,但他还根本没资格承担清朝灭亡的所谓责任。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政治体制和整个官僚系统已经腐烂到根子,统治者已无能力驾驭或者维持国家的运行。
二、工业、农业、军事全面落后,产不出粮食、造不出机器、打不了仗,简言之就是,要什么没什么。
三、民心全面背离,一片死寂。除极少数几个民智启蒙着以外,官宦、士绅、平民均无家国观念,或醉生梦死、或浑噩等死。
最后,太平天国是最后一根稻草。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要从轰轰烈烈但今天鲜为人知的【清朝新政】改革说起,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慈禧由原来支持保守派领导的义和团运动,转而再次支持洋务派并由她亲自领导了全盘接受学习西方民主自由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实现君主立宪制国家政体,实现总理内阁制最高国家行政机构,国家最高权力归国会【咨政院】。省级最高权力归省议会【咨议局】。首先废除了延续一千五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建立现代西方教育体系,创办了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多所高等院校。整编了全国的军队向西方军事模式转化【新军】等等各行各业的改革规划。慈禧死后,主持清廷的载沣加快了改革步伐,给出了十年预备立宪期限,预备期结束后正式立宪,皇权正式移交国会。农历辛亥年正是预备立宪期。也是隆裕太后主持清廷时期,为了使南北早日统一,国家免于在镇压南方兵变造成生灵涂炭。隆裕太后发懿旨正式立宪,把皇权正式移交国会。国会选出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组织内阁政府开始领导全国工作。本来袁世凯应该在他的任期内领导这样一个民主制度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可是袁世凯官迷心窍又上了政治对手的圈套登基做了皇帝,荒唐到一个国家两个皇帝,一个是立宪皇帝,一个是执政皇帝。这样的国际玩笑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在抗议中袁世凯匆匆结束洪宪回到原来位置不久死去?从此国家再次陷入内乱中,各派势力为了权力和地盘互相残杀,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背信弃义立宪皇帝被同盟会国民党势力赶出宫中。群龙无首。俄罗斯趁火打劫抢劫外蒙古,日本鬼子乘机入侵把国家搞的四分五裂。什么汪精卫民国,蒋介石民国,华北自治国,东北满洲国,蒙古自治国,西藏噶厦国,新疆马步芳国,西北马鸿逵国,其实真实的近代历史逻辑关系很清晰,因果关系很顺畅,
-----
网友解答:
-----
慈禧太后有责任,首先慈禧是那个朝代的实际掌权人。国家已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了。她依然骄奢淫逸,挪用军款过寿。致使国家更是摇摇欲坠、雪上加霜。
-----
网友解答:
-----
腐朽,根都烂了,还在内耗
-----
网友解答:
-----
亡于末期的政治制度改革过去激进,失去了对省级地方政府的控制,编练的新军思想混乱,不再忠于政府。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为什么感觉秦朝以前没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