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功成身退,天之道。"到底应该怎么理解?
《道德经》中"功成身退,天之道。"到底应该怎么理解?
-----
网友解答:
-----
作白话直意理解:江山打下之后,不是“主公”·“君王”的你,别以“功臣”自居,别贪图高官厚禄,要果断地弃官回家作自由民。这是天老爷安排的最好的退休生活。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东亚人与欧美人在对待“人性恶”的态度上,存在着截然相反的做法。
人性恶中的蛮霸、穷奢极欲、残忍、冷酷,等等,欧美人用堵的态度和方法,法律、宗教、文化,齐发力。比如婚姻,一夫一妻制,国王、总统也概莫能外。谁听说过他们妻妾成群?
东亚人则用导引分流法层层渲泄。皇帝主宰一切,生杀予夺,一时心情,一句话而已,全然不顾他人的妻离子散。宰相在皇帝面前被骂得狗血淋头不敢吱声,在群臣那里则拍桌子骂娘。一个族长在外面可怜兮兮,回到族里却可以吆五喝六,滥用族规,欺凌族中弱小。一介百姓,灰头土脸的,在家里是家长,就会给未必仵逆的配偶和子女动粗。
几乎每一个人,一方面在屋檐下做龟孙子,一方面在老子天下第一的环境中尽性显露着人性的恶。不止真,不止理,尽由心性。
平民百姓犹小“布衣之怒”,不过跺脚砸帽子。帝王就危险了。“帝王之怒尸横遍野”。一个大臣,好好的上着班,皇帝一不顺眼,一动怒:“拉出去,斩了!”命丟了。
比干,韩信,常遇春,谭嗣同……太多太多,惨不忍睹了。
儒家文化的铺路,《三纲五常》的轨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倒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保全了开国功臣。用心良苦啊!不愧“王顾左右而言它”之类的脾气好的皇帝。
好脾气归好脾气,他的“帝王待遇”是不会自愿舍弃的。
范蠡帮越王打下江山之后,带上美女西施,隐居山野,作富贵翁。明智啊!
-----
网友解答:
-----
功成身退,天之道。字面上不难理解,也不是《道德经》首创。易经乾卦上爻:亢龙有悔,也是同样的意思。
我们有许多的词语,也在反复的告诫人们,这样的一个道理。比如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物极必反,激流勇退等等。
天道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自然之道,自然之道就是有昼夜,有日月,有春夏秋冬四季。做为一个人要知进退,不能总是站在舞台中央,凡事适可而止。
功成名退是智慧,说起来容易,具体抉择往往很困难,不仅仅是体现在仕途上,日常生活中同样需要这样的智慧。比如赌博,有的人赢了钱,正在兴头上收手;有的人乘兴继续,结果如何呢?大家都可以想得到。
贪得无厌,人心不足蛇吞象都是说的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普通百姓只要记住,见好就收。
-----
网友解答:
-----
“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这句话说的很明白,功成身退,遵循的是天之道。天之道,是宇宙间万物运行的规律,围绕着天之道的规律,天之道在背后推动世界运转。
功成身退,按照通俗的解释,就是功成名就之后,自身隐退。有的人理解为身退才是功成,有的人当做是明哲保身的名言。
其实,老子讲的意思是,效仿天之道,天之道创造了世界万物,却悄无声息推动万物运行。退,是放到后面。不是放弃不干,也不是退出江湖,逍遥游于天地间。老子的“功成身退”,是为了把事业干的更好。
我理解的意思是,不要居功自傲,以为自己有功劳了不起,为了私利给自己做事。而是要放下自己的身段,把名利,地位放到后面,把为自己的一切利益放到后面,不为自己的私利捞取。把为大家做事的位置推到前面来。要用功成以后的这个位置给大家做事,用这个平台,更好的为大家谋取利益,让大家生活的更好。这才是“天之道”。
-----
网友解答:
-----
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句功成就要身退呢?到底应该怎样去理解这个含意呢?我认为有一定道理,功成身退是指跟随主人打天下的功臣,他们打天下不是想享受成果吗?为什么打完天下又要身退呢?这是为为了避免日后在享受成果过中可能会有杀身之祸,因为很多人都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特别是得了天下的君皇和有特大功劳的群臣们,因为在论功行赏是不会绝对公平的,如果你有功于他也未必得到你想要的官位,就算你得到了,日后你也不会好过的,因为你很有可能认为自己功劳大,在很多事情上你会有以功生骄,皇帝就是最顾忌大臣这样做的,因为你这样做会影响他的权威,而其他大臣也有可能效仿,到时候皇帝就失去统治权威,还有就是重臣就会有很多人同你结群,这样皇帝更不能容忍,就算你一点都反意都没有,非常忠心,皇帝都是想办法把你干掉,因为虽然你没有反意,但你有反的能力,皇帝就容不得你,所以功成身退是为了日后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提前防御,自保的一种方法。
-----
网友解答:
-----
老子讲,功成身退,是合乎天道的。老子是主张入世修身学道的。因此,必须首先以功业解决生活资料问题和获得宁静的社会环境。老子反对贪财,主张知足常乐,温饱而已,就可以抽身学道了。这样做,是合乎自然之道的。在小国寡民一章,充分说明了生产,安全,知足生活,清静不串门等项修道的社会组织状况。一旦学道成功,开了大慧,得了大道,就可以用道保生活和保安全,生产任务就减轻了,更有到于取得修道的高层次。这就是我理解的章句,"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
网友解答:
-----
“功成身退,天之道”,这是“天之道”,不是“人之道”,作为人,没必要在这句话中考虑“成不成”、“退不退”。
“天”之功成了,“身”退了,为何又要“以万物为刍狗”?“天”到底“成”了什么“功”?
怪乎哉?不怪也。“以万物为刍狗”正是“天”之功,天之成退,非指何日之时已成已退,已成而将成未成,已退而将退未退。
老子之言,虚而不虚。能识者知其不虚,不能识者,亦不必虚与委蛇。
-----
网友解答:
-----
道是什么?天是什么?
有天之道,就有地之道,就有人之道,
道不是惟一的,绝对的么?
天地人之道难道不是同一个?
所以,功成身退,只是个比喻,
因为我们会觉得会有人之道,
其实真正有道的圣人少而又少,
所以会有人天之别而不是天人合一!
老子说:
天 之 道 , 利 而 不 害 ﹔
圣 人 之 道 , 为 而 不 争 。
而普通人的行为规则,假名之"道",
是这样的:
人 之 道 , 则 不 然 ,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余 。
又有对比:
天 之 道 , 损 有 余 而 补 不 足 。
所以,功成身退,并不是说天道的特性,
只是对前面所谓的"人之道"的反衬。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
揣 而 锐 之 , 不 可 长 保 。
金 玉 满 堂 , 莫 之 能 守 ﹔
富 贵 而 骄 , 自 遗 其 咎 。
因为道,既:
无为而无不为!
又:
生生之谓道,
如此等等,它离不开有无,
它就是有无相生也相别的一个意象,
一旦谈到人,就必以天对,
因为人之迷久,鲜行于道,
把人的思想行为都列出来,
再反斥之,让我们体会到一点点道的意谓罢了!
-----
网友解答:
-----
1.既然,已经功成了,那退不是理所当然的么?一切水到渠成,剩下的已经不需要再做什么了,为何还要留在哪里?
首先,要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就像张良,他要的就是辅佐明主,天下太平。天下已成定局,自然事了拂衣去。很自然的事情,不是怕挡谁的路,更不是不负责任。
是他本身要的就是这些,既然已经做到了,那还留着做什么?
你可能会说,有他在,天下会治理的更好。那这就是对功的定义了,如果,张良要的不仅是天下太平,还想要一个盛世。那这功就不算成,那就不会退。
成了便退,未成那就继续。就这么简单!没有多余的东西,没有怕,没有逃,也不需要刻意追求处下。
就像,肚子饿了,要吃饭,吃饱了,那就把碗放下。就这么简单!这么自然!
2.功成身退, 这个“身”不仅指这个人,更是指自我的概念。这里有一层意思是,我的事已经办成了那就可以了。
不需要其他人来承认我有功,不需要皇帝来封赏我,肯定我,承认我!
好似,没有肯定我做的一切都会被抹杀一样。我觉得张良不会想这个,因为,一开始他就没想要出名。要的是成事,而非成名。
这里不是要你可以去这样做,去淡泊名利。是这样做的人,本来就不在意这些。就像张良,不需要刘邦来感谢他,他只是做了他想做的,实现了他想实现的。
可能,在刘邦眼里,张良是他的臣子,帮他平定天下,夺取至尊之位。
但是,我觉得在张良眼里,刘邦是帮他实现理想的人。他的梦已经实现了,哪里还需要帮他圆梦的人,再感谢他。其他都是多余的!
3.上善若水,是说最符合道的人像水一样,水自然会往下流,自然会利万物。并非水刻意要如此,而是她本就是如此。顺应她的本性,做她最自然的事情而已。
假设,水往下流,本身不会对任何东西产生益处。那还流不流,自然流。因为,她是水,就会那样做,有功无功,那并不是她决定或者在意的。这便是符合道,自然而然,没有刻意为之。
刻意处下,刻意去追求利万物,那不是道,那是德。
-----
网友解答:
-----
可以这样看,事物的发展在于道而不在于人,功成那么就是道成,而人是建立道的,明道的。帮助事物回归正常的秩序,那么人在统治道,那么道也就不是道了,道变为人之下。这和权利相似。一个人的权利之所以强大,并不是位置,尤其是在社会变局之中,而是人帮助社会走向一个更加和谐的道,更能持续发展的道。他代表一个社会的希望,中国的毛泽东,西方的罗斯福,即使甚至方向错了,人们依然会选择,因为建立道的人本身不多,选择了就意味着承担责任或者后果,不过一般都不会让人太失望。很多人抱怨那是玩不起看不起的普通人,而不是社会前进改革的参与者。没有多少人是一眼望穿未来的,领导者也是,所以决策必定有失误的时候,只是多少和程度的问题。
实际上,当一个人的价值完成,他收获过程中中的名权利,但个人价值完成却不放时候,那就变成了阻碍社会的发展的既得利益集团,成为社会的正常发展的垄断者。那么掌握的越多意味着积累的罪恶越多。德不配位必有灾祸,因为你的价值承担不了这么多。功成身退,你也可以看作:功只要不断的有,身可以不退,或者身能够容纳那么多功也可以不退,但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的,这本身就有违正常的规律。所以说,建立道的过程就是你拥有权利的时候,也是你能够自然承受、享受权利的时候,功成身退,你依然可以享受正常道带来的正常的便利,荣誉,退不意味着全部放弃,而是自己开始进入一个新的位置,不在是在道上,不妨碍社会的道,因为这时候良好运行道的社会不需要他控制或者他能力不足不能够继续了就交接了。
社会明道的人不会违背正常的规律做事,不会钻一时的空子。道德经本身就是关于道的论述,从道的角度思考,我认为会简单点。实际上,道不在于知道道的存在,而在于践行道,自身悟道。到了一定境界自然会懂。
-----
网友解答:
-----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有三层意思。一是从世间法中来讲,重要的事情办成了,就退到第二线,把功劳成绩名誉让给别人。这就符合天人合一的道理。二是从修行人的出世间法上来说,功,是功德,功德完成,是悟道证道了,身体就是第二位的了,可以入寂静涅槃。三是,乘愿再来的菩萨,因缘生法,到世间济世救苦,该度众生已度,任务完成了,就离开人世间了。
-----
网友解答:
-----
在道中,功和无功一如。当下放下,就是回归本心。
------------------
推荐阅读:
露台上砌了砖做花坛。里面准备铺土。但是随着雨水长期淋湿,土会越来越紧。花坛底部用什么做滤水层呢?
上一篇:如何看待不想让家人,同事,或者身边人知道自己在头条写作?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