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唐朝名将薛仁贵?
如何评价唐朝名将薛仁贵?
-----
网友解答:
-----
如何评价唐朝名将薛仁贵?
我是煮酒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薛仁贵(614年-683年),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境内)人,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名将。薛仁贵祖上薛安都,是北魏将领,但距离较近者,则少杰出人物,出身算不上显贵。薛仁贵一生,在军事、政治上于大唐有卓绝功勋,众口相传者,如“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是现实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生于隋朝大业九年(公元614年),薛仁贵早年丧父,但以家学,习文练武,颇有建树。世传薛仁贵天生神力,平日里饭量惊人,据《唐书》记载,“仁贵骁悍壮勇,为一时之杰,至忠大略,勃然有立。噫,待封不协,以败全略。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上加明命,竟致立功,知臣者君,信哉!”
薛仁贵最初以骁勇扬名三军,其时唐将刘君邛为敌军包围,难于脱身,薛仁贵单枪匹马将其救出,深受器重。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军与高句丽守将高延寿、高惠真对垒,以薛仁贵为前锋,大败高丽二十五万大军,由此战,薛仁贵进入李世民眼中,赐马二匹,拔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唐军困守安市城,采江夏王李道宗奇计,调虎离山以击平壤,但时值科日大雪,后勤不继,终于撤兵,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言道,“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由此可见唐太宗对薛仁贵的器重。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唐高宗以程名振再征高句丽,薛仁贵为副。薛仁贵于贵端城击溃高句丽部,此后,又与梁建方、契必何力、温沙门等人激战,敌人闻风丧胆。未久,薛仁贵会同辛文陵击破契丹,逮住契丹王阿卜固,以战功拜左武卫将军。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回纥首领婆闰去世,以比粟为继承人。比粟与唐为敌,高宗以郑仁泰为主,薛仁贵为富,兵击天山九姓回纥,薛仁贵在天山创下“三箭”传说,后人以“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传唱,至此,回纥九姓败落,不复为患。
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说郭待封是猪有失偏颇,但他的确成事不足。薛仁贵战事紧急,郭待封却不管什么“粮草先行”的经验,只管嫉贤妒能,致使后勤失利,薛仁贵所率七万大军被吐蕃纠集六十万大军一通“胖揍”,虽未全军覆没,却也相去不远——这是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败绩,也是最为惨痛的败绩。
薛仁贵戎马一生,征战达四十余年,功勋卓著,他的后人为大唐社稷立下赫赫功勋,河东薛氏遗族为文武官员者达三百多位,造就了以薛仁贵为代表的白袍爱国主义精神。慕京诗《咏薛仁贵》“自古山西猛士乡,史册不绝载良将。文远张辽家雁门,云长关羽乡解良。龙门仁贵少年勇,破阵名显辽水旁。太宗亲见语激赏,不喜辽东喜薛郎”,可见薛仁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
网友解答:
-----
薛仁贵是中国古代名将,有人将他与孙武(春秋时名将,称“兵圣”)、吴起(战国初期名将,著有《吴起兵法》)、白起(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韩信(楚汉时期名将,汉第一将军)、卫青(西汉名将骑兵战的人才将领),霍去病(西汉名将,长途奔袭战的杰出将领)、李靖(唐初第一名将,军事家)、岳飞(宋代名将,抗金名将、军事家)、徐达(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将之一。
应该说薛仁贵即便列不上中国古代十大名将之一,但一定可以列为唐朝十大名将之一。
薛仁贵是真正的名将,他既武功超群、胆略过人,又有军事韬略,同时,他还是精研学问的很有学识的人,他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是唐朝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历来,对薛仁贵的评价是很高的,而在各种评论中,笔者认为明末学者、抗清名臣黄道周和现代的史学家蔡东藩的评价是最值得注意的。
黄道周在《广名将传》中评价薛仁贵说:“天子征辽,仁贵应诏。两国交锋,正然相较。贵著白衣,突前自效。所向皆靡,功实炫耀。天子见之,惊奇诧妙。问喜得人,总军即调。泥熟妻孥,还明恩造。使知王仁,贺鲁强暴。三矢三人,天山降报。往征吐蕃,地称险道。请用轻兵,待封执拗。致败王师,仁贵削貌。传死象州,敌复作耗。脱兜示形,敌惊拜告。方识英雄,不宜颠倒。”黄道周以四句文的形式阐述了薛仁贵的光辉战斗历程和巨大功绩,概括得比较全面。
蔡东藩在其通俗历史传奇《隋唐演义》中评价薛仁贵说:“薛仁贵,将材也,李勣,将将材也,仁贵三箭定天山,遂以成名,实则勇敢二字,足以尽之。及从征高丽,破男生,救高侃,进拔扶余城,以少胜多,有战必克,贾言忠所谓勇冠三军,良非虚语。”蔡东藩赞薛仁贵是将才,属勇猛之将,善于以少胜多,且每战必克,乃勇冠三军之名将。
应该说,薛仁贵之所以名气那么大,除了在历史上有巨大的战功之外,与民间传说和传奇故事对他的渲染和传播是有很大的关系,薛仁贵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起他,很多人都能讲上讲上几句,并能对他有赞赏的评价,关于薛仁贵的故事,如“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在民间广为传播。薛仁贵绝对是民间颂扬的中国古代一等一的名将。
薛仁贵(保剑锋饰)
作为唐代名将,薛仁贵有三个方面的明显特点:
第一,薛仁贵是从当小兵开始,靠自己的武功和智略一路打上来的,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打出了赫赫战功。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的战斗经历很有故事,被说故事的人非常感兴趣,后来民间才有那么 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
薛仁贵是名将之后,又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可是,到了他这一辈时,已经是贫寒的普通人家。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他生于隋炀帝大业九年(614年),系河东薛氏后裔,他的祖上是南北朝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薛仁贵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皆相继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由于战乱,他父亲薛轨早逝,从此家道中落,少年时期的薛仁贵,家境是很贫寒的,他母亲艰苦种田,维持家境,薛仁贵成家之后,想将他先辈的坟墓迁移,而他的妻子柳氏颇有见识,对当时的战事有些了解,她劝薛仁贵,说:“有出众才干的人应抓住机遇发挥自己的才能,现在太宗皇帝(李世民)亲征辽东,正在招募骁勇的将领,对你来说,这是难得的时机,难道你不争取立功扬名吗?等你建立功劳,变得富贵了,那时再回来迁移祖坟,不是更好吗?”(参看《旧唐书·薛仁贵传》)看来,薛仁贵的妻子知道他丈夫很有才干,所以才会劝薛仁贵去投军。薛仁贵觉得他妻子说的有道理,便听他妻子的话,去投军,成了张士贵的部下。
唐朝国内局势稳定之后,李世民于贞观十八年(644年)起,开始进攻高句丽,当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分别率领水、陆两军进攻高句丽。第二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三月份,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唐军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的军队牢牢围困住,无法突围,此时,薛仁贵单枪匹马冲进敌中,取了高句丽一将领的人头,将其首级悬挂于马上,左右冲杀,高句丽军被薛仁贵的武功和威风吓坏了,不敢硬战,随即撤军,刘君邛才得获救,此次薛仁贵的表现使他扬名军中,将士们都知道薛仁贵勇猛无比。
同年四月,唐军推进至安市城,李世民率军与高句丽的大将高延寿、高惠真所率二十五万对阵。李世民经过仔细视察地形后,命令诸将率军分几路向敌军进击。薛仁贵虽是普通士卒,但他身着白衣,手持戟枪,腰挎双弓,威风凛凛地冲向敌阵,所到之处,高句丽军无人敢挡,敌阵瓦解,唐军大举推进,高句丽军大败,唐军斩杀了两万余人。此战之后,高句丽军军心大乱,黄城、银城等地军民皆弃城而逃,唐军大举进发。唐军凯旋之后,李世民特意召见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士卒薛仁贵,并赐给薛仁贵马二匹、绢四十匹及俘虏十人为奴,立马提升薛仁贵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唐军继续进攻安市城,但安市城城墙非常坚固,且城内军民担心唐军攻进城后大屠杀,所以,齐心拼死固守,唐军久攻不克,此时已是冬天,雨雪多,粮草不济,唐军只好暂时撤军。在回师的路上,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之旧部将皆老了,担不起艰苦的战场指挥重任了,朕屡屡想提拔骁勇将领,未见比你强的,此次出兵战高句丽,朕得到你比得到辽东更高兴!”李世民立即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并让他回城后镇守宫城玄武门。显然,李世民对薛仁贵非常欣赏和信任。
此后,薛仁贵又于显庆三年(658年),以副将的身份配合主将程名振于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高句丽军。显庆四年(659年) 薛仁贵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联手,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决战于石城等地,奋勇杀敌,击败高句丽军。同年十二月,薛仁贵又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他因战功卓著而升任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龙朔元年(661年),薛仁贵大败九姓铁勒; 乾封元年(666年),薛仁贵配合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灭了高句丽。永淳元年(682年),薛仁贵于云州之战击破突厥。咸亨元年(670年),朝廷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率五万大军,打击吐蕃和光复吐谷浑的军队,以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
薛仁贵从一个普通士卒开始,一路征战,几乎是战无不胜,屡立战功,功名显赫,得到了李世民、李治的器重,他从升任游击将军开始,靠战功不断升官,曾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直到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他被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薛仁贵(剧照)
第二,薛仁贵一生征战,而他所攻战的对手,都是边境之外的敌人。从作为张士贵的部下,随军征辽东,单骑救唐军刘君邛,到大非川抗击吐蕃派出四十万大军,他的对手都是境外之敌,或高句丽军,或新罗军,或吐蕃军,或突厥军,或契丹军,或回纥等。
比较有名的战如,龙朔元年(661年),
薛仁贵天山战回纥九姓铁勒。
当时,一直与唐朝比较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去世,由比粟继位,他改变与唐朝友好的局势,视唐朝为敌人。唐高宗李治下诏令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贵率军赴天山对付回纥军。比粟派大军九姓铁勒领十万余军队抗拒唐军,阵前,铁勒先令骁勇骑士数十人上前挑战。薛仁贵跃马向前,张弓搭箭,连发三箭,将挑战的敌兵射死三人,其他阵前挑战的敌兵见薛仁贵无比骁勇,不敢再战,皆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率军掩杀过去,将九姓铁勒的队伍冲散,杀了不少敌人。随后,薛仁贵率军越过碛北,追击九姓铁勒溃逃的军士,将铁勒属下叶护(首领)兄弟三人擒获。此战唐军以全胜告终,唐军收兵回营后,士兵们兴高采烈,传唱颂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此后,九姓铁勒再也不敢冒犯唐朝边境。这就是后来流传的“三箭定天山”的故事。
再如,乾封二年(667年)九月,
薛仁贵金山勇战高句丽军。
当时,朝廷派李勣为不帅,领兵征高句丽,李勣令出兵先进攻高句丽西边关键军事要地新城,破城之后,唐军趁势向前进击,连陷敌方十六座城。 但留守新城的庞同善、高侃却被敌将泉男建派兵袭击,薛仁贵得到报告后,迅速率军救援,击败高句丽军,斩杀数百敌军。后高侃率军冒进至金山,不敌高句丽军,敌军趁胜进攻唐军,薛仁贵引兵冲入敌阵,将敌军截为两段,大破高句丽军,斩首五万余级,并乘胜追击,接连攻陷南苏、木底、苍岩三城。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句丽王高藏见大势已去,派泉男产率首领98人出降,但泉男建仍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但皆并薛仁贵击败。对此战役,李治曾亲自写信给薛仁贵说:“金山战事,贼兵势大,你冲锋在前,奋力杀敌,不顾自身性命,左冲右击,所向披靡,各部骁勇善战,致使战役大获全胜。你应继续建功立业,成就更大功名!” (参看《旧唐书·薛仁贵传》)
又如,永淳元年(682年),
薛仁贵威吓突厥军。
当时,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的阿史德元珍,投奔自称为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率军进犯并州(今山西太原),后又入侵云州(今山西省大同),薛仁贵奉命征讨阿史德元珍。两军对阵时,薛仁贵站于战前,突厥将领问:“唐军的领兵将领是何人?”薛仁贵回答说:“薛仁贵也。”突厥将军大笑说:“薛将军流放象州,已死了,岂能又复生?”薛仁贵摘掉头盔,走到前面,突厥将士一看,有将领认识薛仁贵,一见真是薛大将军,大惊失色,土厥将领下马拜揖,之后领兵逃离。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了两万多人,夺得驼马牛羊三万余头,取得云州大捷。
薛仁贵抗击境外之敌很有经验,在长期的战斗中,形成了巨大的威望,他神勇无比,智略超群,屡败敌军,令敌军胆寒。他是唐王朝戍边抗敌的一名虎将。
薛仁贵雕像
第三,薛仁贵勇猛忠诚,有智谋但没有私心,精通韬略但没有心机,颇得太宗、高宗的信任和赏识,是唐王朝所倚重的名将。
自从唐军征辽东薛仁贵单骑突围救刘君邛之后,他便得到了李世民的青睐,被李世民破格从普通士卒提拔为游击将军,之后,因战功而不断升迁,李世民曾对他说:“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旧唐书·薛仁贵传》)后来,李世民又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并把镇守宫城玄武门的重任交给他。
唐高宗李治也很欣赏薛仁贵,他曾夸赞薛仁贵说:“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同上)有一次,皇宫遭水灾,众将士逃离,薛仁贵坚守城门,及时传讯给宫里,使皇宫得救。
后来,因与薛仁贵配合的将领嫉妒心强,不听号令,致使唐军大败仗,薛仁贵被撤职,但开耀元年(681年),李治想念薛仁贵,对他之前的战功难以忘怀,于是,有把薛仁贵召回,李治对薛仁贵说:“往九成宫遭水,无卿已为鱼矣。卿又北伐九姓,东击高丽,汉北、辽东咸遵声教者,并卿之力也。卿虽有过,岂可相忘?有人云卿乌海城下自不击贼,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旧唐书·薛仁贵传》)李治对他表示,西边不安宁,瓜州、沙州道路断绝,要薛仁贵再领兵出征,因而,李治又重用薛仁贵,命他为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薛仁贵颇得唐王朝两代皇帝的信任,是既有武功又有韬略,既能武又能文的忠诚名将,称他为唐朝十大名将之一,是很合理的。
-----
网友解答:
-----
生逢乱世而从军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以字显名于当时和后世,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出生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他老爹薛轨曾担任过襄城郡赞治这样的小官,但在隋末丧乱时,客死他乡。自此以后,薛氏家道中落,这对当时还年幼的薛仁贵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其实,河东薛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一直是世家大族,虽然薛仁贵家道中落,但薛氏望族的影响仍在。
隋及唐初有名的薛道衡、薛世雄、薛万彻父子、薛举、薛仁果父子、薛胄、薛收、薛大鼎等都出身于河东薛氏。自古以来,山西就以武将而闻名,无论老幼,习武之风十分盛行,著名的“武圣”关羽就是晋南解州人。
李渊晋阳起兵时,也曾利用了山西多武将这一有利条件。在薛仁贵的先祖中,有不少以勇武闻名于世的,比如他的六世祖薛安都就曾是南北朝时有名的将军。当时薛氏“世为强
族,同姓有三千家。......安都少以勇闻“。
薛仁贵生活在这样的家族环境中,自幼习文练武,练就了一身好本事,这对他日后出人头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薛仁贵弃农从军,还应该归功于他有一位深明大义的贤内助柳氏,柳氏也是河东望族,名门闺秀,自幼受家庭熏陶,知书达礼,箭矢深远,正是她为薛仁贵选择了一条图显功名、富贵还乡的道路——弃弄从军。
随着唐初统一战争的结束,唐王朝将战争的重点逐渐转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其中对高句丽的战争,成为薛仁贵成名的最佳契机。
隋末唐初,朝鲜半岛上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高句丽还控制着当时中国的辽东地区,一直觊觎着中原王朝。隋炀帝三次对高句丽的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唐太宗在平定东突厥和高昌后,以高句丽曾联合百济进攻新罗为借口,决定调兵遣将,进攻辽东。
当时大将军张士贵正在薛仁贵家乡龙门一代招兵,但薛仁贵考虑到隋末丧乱时,父亲客死异乡,亡灵始终未能归葬桑梓,未尽到为人子的孝道而有些犹豫。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妻子柳氏审时度势,从大局出发,敢于冒着不孝之罪名,劝薛仁贵放弃家中一切,积极从军。
就这样不甘一生默默无闻的薛仁贵听从妻子之劝,告别家中的妻子,告别家中较为舒适的生活,随身携带兵器和马匹,依然决战地选择了从军的道路。
白袍将军,一战成名
贞观十八年(644)冬,唐太宗亲征高丽的战争打响,但是战争刚开始打得并不是很顺利,高句丽的重要据点辽东城迟迟不能拿下,尤其是在进攻辽东城东北的白岩城时,由于敌众我寡,唐军受挫,随征蕃将契必何力身负重伤。
大约在贞观十九年六月中旬,唐军张士贵部与高句丽在安地相遇,双方激战之时,唐军朗将刘君昂被敌军困住,情况十分危急。
此时正在马上挥枪与敌军酣战的薛仁贵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喝一声,回身甩脱敌兵,纵马向前。他挥动银戟,与敌将交战仅几个回合,就一枪将敌将挑于马下,斩首示众。薛仁贵的英武气概吓退了蜂拥而至的敌军。安地首捷,也使薛仁贵初显神勇。
只有,高句丽退保安市城,唐军继而跟进,双方在六月下旬打响了安市之战。当唐军对高句丽发起进攻时,薛仁贵预感到立功的机会到来了。
他凭借着高强的武艺和超人的胆识,身披一袭银白色战袍,率先飞驰杀入敌阵,其所到之地,敌军纷纷避免。尤其是他那精心挑选的银白色战袍,在战马飞驰流动的战场上,随着太阳光线的映照,熠熠生辉,特别耀眼。
在他的带动下,唐军士气大振,纷纷紧随其后冲入敌军,硬是在万军丛中杀出一条血路,把敌军打得四散奔逃,抱头鼠窜,创造了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列。
正站在高处观战的唐太宗一下子被阵中的白袍猛将吸引住了,问其何人?当听说是龙门薛仁贵时,连连赞叹不已。战后,唐太宗特别召见了薛仁贵,提升他为从五品下阶的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作为皇帝的近卫亲兵,职守皇宫北门玄武门。还师后,又提升其为五品上阶的右领军中郎将。
可惜欣赏薛仁贵的唐太宗没多久就去世了,唐高宗即位后,薛仁贵也只能作为一个皇宫近卫的五品官职守皇,一直到了永徽五年,唐高宗到西京万年宫避暑,天晚时忽然天降大雨,山洪暴涨,冲向皇宫的北门,眼看来势汹汹的洪水就要穿过北门,很快就会危及到高宗的寝殿,黑暗之中,不少值班的卫士纷纷抱头鼠窜。
在这危及饰扣,薛仁贵不顾个人安危,爬到了北门的横木上,居高临下,向高宗示警,也是听到薛仁贵的呼喊及时逃出寝宫,不然年轻的高宗大概就寿终正寝了。
此后薛仁贵便迎来了一生的东征西讨。先是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后东征高句丽,再平定契丹与奚人的叛乱,平定九姓突厥,最终消灭高句丽出任安东都护,再征吐蕃时,兵败大非川。
大非川惨败后,薛仁贵作为主帅负主要责任,按律当斩,幸好高宗顾及了他以前的战功,免了死罪,但被贬为了庶民,之后不久,高句丽相继反叛,薛仁贵得以启用 经略辽东,但出兵辽东却无功而返,年过花甲的他被贬为象州刺史,流放岭南,后因大赦才得以召返京师。
薛仁贵的最后一次出征,是再次出击突厥,这一战大胜而归后也算是给他戎马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纵观薛仁贵一生,他最为辉煌的时代,正是唐朝迅速扩张,在周边建立了强大影响和威望的年代;而他的两次失败,也可以说是唐朝从领土扩张、外展到趋于停滞的时代。“时势造英雄”,正是薛仁贵一生最好的写照。
但无论怎么说,薛仁贵堪称唐朝的一员猛将、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英雄人物。
-----
网友解答:
-----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欲一举击垮大唐的心腹大患高句丽。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唐太宗御驾亲征的动员下,大唐人民群情激昂,同仇敌忾,山呼海啸的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无数热血青年响应号召积极参军。
与此同时,河东道绛州龙门县的农夫薛仁贵,却在不合时宜地长吁短叹,为迁祖坟的事伤透了脑筋。
薛仁贵生于隋朝大业九年(614年),薛家也曾是官宦世家,可惜到了薛仁贵父亲那一代就已经家道中落,薛仁贵更是彻彻底底的草根。虽然自幼天生神力,习得一身好武艺,可身逢隋末乱世,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无权无势的薛仁贵难寻出头之日,干脆避祸田野间种起了地来,这一种就种到了三十岁。
遥想东汉末年,织席卖履的刘备望着招军的榜单叹了一口气,遭到了身后张飞的质问:
“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
从此桃园三结义,开启了一段传奇的征途。
而薛仁贵身边,恰巧也有一个“张飞”。
就在薛仁贵叹气之际,素知其才能的妻子柳氏安慰他:
“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 富贵还乡,葬未晚。”
不得不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
,柳氏不想让薛仁贵辜负埋没自己的才华,忍痛割爱,送丈夫上战场建功立业,以弱女子之身揽下整个家庭的重担,着实令人感动。
带着妻子的鼓励与自己内心的抱负,薛仁贵参军了。
当薛仁贵随着远征军来到辽东安地之时,郎将刘君昂中了埋伏,被敌军围困。薛仁贵挺身而出,单枪匹马前去救援,乱军丛中直取敌将首级,悬于马上示威,如入无人之境。救出了己方将领的同时,也让敌军闻风丧胆而逃,薛仁贵得以崭露头角。
在之后的安市城之战中,薛仁贵就得到了做先锋的机会,而且此战唐太宗亲自督战,薛仁贵为了一战成名,还耍了一点小心机。薛仁贵军旅生涯中一直带着一个包袱,从未打开过,
里面装的是柳氏特意为他定制的白衣战袍
。此战唐太宗亲临,薛仁贵就穿上了这一身秘密武器。
大战一触即发,白袍薛仁贵手持银剪戟,腰挎双弓,身先士卒杀入敌阵
,犹如天神下凡一般,左突右冲无人能挡。在一众黑压压的士卒之中,薛仁贵如一道白色的闪电,硬生生在敌阵中撕开了一道裂口,身后大军跟上,直杀得昏天黑地,血染长空,斩首两万余人,唐军大获全胜。
薛仁贵这一出“白衣战神”的戏码着实可谓惊险,着白衣虽然是战场上的焦点,但更是敌军攻击的众矢之的,薛仁贵真可谓是艺高人胆大,杀出一片天。
在后方遥望战场的唐太宗就问了,前面穿白衣服那个小子是谁?左右回答,薛仁贵!
虽然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战争并没有分出胜负,最后以唐军班师回朝告一段落,但薛仁贵闯出了名堂,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晋升为右领军中郎将,在长安城里看起了大门。
各位别急着笑,此大门非一般之门,
正是鼎鼎有名的皇城太极宫玄武门。
这个地方对于唐太宗也是很有纪念意义,薛仁贵镇守此门,已然成了皇帝的亲信。
此后数年间薛仁贵负责玄武门的安保工作,天下也相当太平,并没有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及至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唐高宗李治登基,这位新皇帝对薛仁贵的感情就没有那么深厚了,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又将君臣二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那是在永徽五年(654年)闰五月,这段日子里长安城大雨如注连绵不绝,引得山洪暴发银河倒泻。大水直冲玄武门,守兵们四散而逃,薛仁贵怒道:
“当天子缓急,安可惧死?”
又冒着生命危险独自冲进皇宫指挥撤离,唐高宗刚一逃出险境,寝宫便被大水淹没,可谓九死一生。薛仁贵成了唐高宗的救命恩人,再立大功。
这之后唐高宗为完成先皇遗愿,再征高句丽,薛仁贵已升任副将,再度披挂上阵。
这个时候的薛仁贵已经从原来的战士转型成射手了,
箭术练的炉火纯青,百步穿杨。但年轻时那股一往无前的冲劲还在,所以作战时可以看到一个奇观,薛仁贵还是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却是在短兵交接时骑马射箭,照样是以一敌百,所向披靡。
后来唐高宗听说了这事,估计也想开个玩笑,为难一下薛仁贵。就说据传古时候的神箭手,一箭能射穿七层铠甲,朕也不难为你,你就射个五层试一试。
社会我薛仁贵,人狠话不多,抬手就射出一箭,五层铠甲应声而裂。
唐高宗看得目瞪口呆,默默地下令给军队的铠甲升级…
薛仁贵也愈发得到皇帝信任,之后天山九姓铁勒中为首的回纥部落反唐,也是交由薛仁贵领兵远征,也正是这一战,
薛仁贵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的传奇。
当时的情况是两军对阵之际,九姓铁勒的精英骑兵部队数十人上阵前挑衅,薛仁贵当世虎将,哪受得了这个气,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三箭齐发,瞬间拿下三杀。精英骑兵队都吓傻了,从未见过如此出神入化的箭术,直接举手投降了。唐军士气大振,杀声震天,九姓铁勒十万大军溃不成军,大败而归。从此军中就有了薛仁贵的传说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薛仁贵戎马半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可惜在与吐蕃的大非川之战中遭遇了滑铁卢。
当时薛仁贵的副将郭待封自恃名将郭孝恪之子,对于出身草根却位在自己之上的薛仁贵很不服气。在薛仁贵在青海湖前线高歌猛进之时,郭待封不甘落后,自作主张,带领辎重部队冒进,结果遭遇吐蕃大军埋伏,辎重尽失。薛仁贵被迫撤军,吐蕃乘胜追击,唐军大败而归。
虽然这场败仗错不在薛仁贵,但作为主帅,就要担负责任,薛仁贵被革职为民,后又流放象州。这一时期薛仁贵有些心灰意懒,不再过问战事。
还是唐高宗念及旧情,召回薛仁贵,君臣二人开诚布公地交了一次心,唐高宗谈及当年水淹皇宫一事,说没有薛仁贵自己早就成了一条鱼,并对薛仁贵历年战绩如数家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面对情真意切的唐高宗,
薛仁贵也忍不住泪湿衣襟,并且重振了信心,再度为朝廷效命。
永淳元年(682年),面对突厥的进犯,年近七旬的薛仁贵奉命征讨,参与了他戎马生涯的最后一战:云州之战。
突厥大军遥望唐军三军用命,严阵以待,便询问唐军主将何人。听闻是一代战神薛仁贵,皆难以置信,他们都以为薛仁贵早在流放的过程中死去。
薛仁贵立于阵前,脱下头盔,薛字大旗迎风招展,气势如虹。
仅仅一个亮相,突厥军大惊失色,全都下马请降,四散而逃,薛仁贵下令追击,大获全胜,为自己的一生划下了一个圆满的句点。
第二年,薛仁贵去世,终年七十岁。
-----
网友解答:
-----
是一位名将,战功卓越,武艺超群。
-----
网友解答:
-----
形容薛仁贵只有两个字——优秀。
唐朝盛产人才,而薛仁贵就是诞生于唐太宗时期的一位惊世之才。
薛仁贵的一生几乎都奉献给了大唐,他在军事以及政治方面对大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可以说,薛仁贵就是现实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代表人物。在评价这一英雄人物时,能够想到的词语几乎都是正面而富有能量的。
孤军突围
薛仁贵出生在唐太宗时期。
其祖上为北魏杰出将领,但薛仁贵并未受到祖上荣耀的笼罩。甚至可以说其出身绝非显贵,只是他本人的能力异常出众。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薛仁贵本人的单挑能力可以排在唐朝的前三名。而单骑斩将便是他的拿手好戏。
薛仁贵是一战成名的典型案例。
在他出名之前,可以用籍籍无名四个字来形容,单骑斩将是让他闻名于天下的绝技。
据记载,唐朝的将领刘军邛被包围,战况明显处于下风,唐朝落败迹象明显,甚至将领也身处危难之中。而正是薛仁贵凭借着自己的勇猛救出了刘军邛。
孤军救主的薛仁贵因此得到刘军邛的器重。
出征高丽
贞观十九年,薛仁贵作为前锋奔赴在与高丽进行对抗的战场上。在此战之中,薛仁贵率领将士大败高丽军队二十五万人。
如果说孤身救主的英勇是让薛仁贵得到了步步晋升途径的话,那么这一次大败高丽军队的战争,就是让薛仁贵真正走入军事核心的重要节点。
薛仁贵得到李世民的重视亦是此事。李世民身边虽有勇将,但用人之际,薛仁贵仍是以其英勇脱颖而出。
以当时官员的晋升速度来说,薛仁贵的地位上升堪比坐火箭。其地位攀升速度令人咋舌,可以说,他在军中没有多久,便很快地引起了最高掌权者的注意和赞赏。
不过,根据一些野史记载,薛仁贵之所以能够引起唐太宗的注意,并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的勇猛。
弃农从军
薛仁贵的出名之处,还在于他终日不变地穿着。
他每逢出战之时都要穿着一身白袍,这一身白袍是他的妻子为他专门缝制的,或许这衣物里边蕴含的,是期盼他平安而归的希望和对他的祝福。
古代虽然没有工厂,但是铠甲兵器之类的重要军事物资仍是统一生产的,其样式往往具有一致性,便于区分。所以在古代战场上,白色衣物是极少出现的一类服饰。
在两军对垒之时,身着白袍的薛仁贵格外地显眼,这也是李世民能够很快注意到他的原因之一。
薛仁贵的白袍出自其妻子之手,而一定程度来说薛仁贵弃农从军也归功于他的妻子柳氏。毫不夸张地说,薛仁贵的成就有一半的功劳来自于这位贤内助。
众所周知,薛仁贵的出身并不高,虽然他的家族成员几乎世代参与军事行业,但实际上,他的家族并不显贵。
出生于隋末唐初的他,最开始是以务农为生的。生活比较清贫,空有一身武艺却根本不知何去何从,也就是说,当时的薛仁贵,人生观与朝堂政事绝无关联。
尽管因为受到祖辈影响的原因,薛仁贵自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但是,他的大部分力气都贡献给了当时养活全家的土地。
但生逢乱世,想要简简单单的生活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所以,薛仁贵的妻子柳氏才会劝他弃农从军。
因为这个聪慧的女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丈夫的一身武艺用在何处才最为妥当。
伯乐早逝,再奉英主
事实证明,薛仁贵这个武术奇才必须在战场上才能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唐太宗的实际行动证明,他确实十分欣赏这位少年将领。甚至在第一次召见薛仁贵之后,直接将其提拔为自己的近卫。
可惜好景不长,器重薛仁贵的唐太宗没过多久就去世了,随之继位的唐高宗并没有注意到薛仁贵。
薛仁贵就只能在皇宫里干了五年默默无闻的近卫工作。
直到永徽五年,他有了再次崛起的机会。
永徽五年,唐高宗到别宫避暑,天色将晚之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水位暴涨的同时也带来了山洪灾害。
皇帝所在的宫殿一时间变得岌岌可危,而当时所有的侍卫都在急于逃命。在生死攸关之际,所有人都忘记了尊卑之分,没人记得去营救皇帝。
而就在这时,正是薛仁贵这个近卫选择不顾危险地爬到了北门的横木之上,向当时的唐高宗进行示警。也正是因为听见了薛仁贵的呼喊,唐高宗才得以及时地逃出了寝宫。
这次英勇救驾的行为,让这位皇帝记住了薛仁贵这个人物。他也是从此次事件之后,才得到了再一次踏上战场并建功立业的机会。
唯一败绩
薛仁贵再次得到重用之后,后半生的时间几乎都交给了战场,南征北战就此成为了他的日常生活。
薛仁贵一生所经历的多次战争中,唯一称得上失败的便是当年与吐蕃的战争。当时的薛仁贵几乎到了全军覆没的惨败地步。
薛仁贵戎马一生,他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子弟。
薛仁贵的传奇一生,所影响的不仅仅只是一朝一代,而是整个大唐的漫长繁盛时期。
-----
网友解答:
-----
谢邀请:《七律·赞薜礼》
静默原创
征西元帅薜仁贵
教子有方增国度
敌人面前不畏惧
为保汉江献终身
正义凛然冲在前
愧使万军来跪拜
迎得百姓齐声赞
博得君王笑开颜
-----
网友解答:
-----
胆大心细,忠义报国之人。
-----
网友解答:
-----
薛仁贵,薛礼,他的一生就在我市附近拼搏,我属丹东凤城人,据了解,薛礼在我们凤凰山有很多古迹,凤凰山坐落凤城东界。上面有薛仁贵与李世民共走的凤凰洞,薛仁贵在离凤城不远的山顶发一箭,叫箭眼,凤凰窝,还有他行军时累了,把衣服脱下晒晒,挂在一坐山上,叫亮甲山。现在的长虹(离凤凰不远)也叫薛礼。总总表明,他与盖子文当时的战场就在我处。看过薛礼征东。当时入伍只是一火头军,每次出战,唐军不利,薛礼则身穿火字服杀退敌军,而功劳却没分,因当时代兵元帅是张士棍,此人偏亲,把薛礼功劳全记在他姑爷身上,哎呀不写了,有一首薛仁贵的诗分详一下吧《当时只许火头军,最惜美芹谁以陈。万里风霜催发染,十年云月洗眸新。非无明主能应梦,恨有佞臣多间亲。谷底远行离洞底,故人多以做旁人》。多谢邀请
-----
网友解答:
-----
提到古代的每一个朝代,都会有不少的优秀将领,而在诸多的影视剧当中,对于他们也是有着精彩的演绎,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一位便是一位“应梦贤臣”,对于这位贤臣可以说是有着许多的艺术加工的,对于其故事更是有些被神话的成分,小编今天要给大家说的这位便是薛仁贵,那么对于唐朝的这位名将,我们应该如何客观的去评价他呢?
在演义当中,对他的描述可以说是被艺术所神话了,应梦贤臣、白袍小将等等,可以说已经是他的代名词,而真实的他,虽然是没有演义中那么的神,却也是一个绝对的智勇双全的将领,而且真的是战功赫赫,当然在演义中对他的描写也是有着与现实相同的地方的,比如身穿白袍,善使长戟、弓箭,绝对的一个文武全才。对于他的快赞,小编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下面咱们就根据相关的一些记载,来对他试着评价一下。
一、励志进取
不管是演义还是在记载当中,对于他早期的时候,描述上都是差不多的,家里穷徒四壁,在地位上更是比较卑微,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妻子柳氏便劝他从军。在之后的时候他也是真的去从军了,在征讨高句丽的时候,他凭借着自身高超的武艺被李世民所发现,并将他看做是唐军的未来,可以说他是凭借自身实力成功的逆袭,从社会的最底层做到了将军。
二、武艺高超
咱们上文中也是提到过,他是凭借着高超的武艺才脱颖而出的,可以说没有这份武艺,他一辈子也很难做到这样的翻身。据记载,李治为了检验他的力量,曾让人拿出五副铠甲让在一起挂于远处,让他以弓箭射之,对此他便是直接弯弓搭箭,一箭射出之后,五件铠甲直接是被射穿,可见他在力量上的突出。而在弓箭的造诣上,不光是力量,其命中率也是高的吓人,最出名的便是“三箭定天山”,当时征讨铁勒九姓,敌方派除了数十名高手进行挑战,而他则是连射三箭,并成功的射杀了三人,这样的命中率,也是使得敌方胆寒,更是使得其他的高手下马拜服,这一战役更是大获全胜。
三、战功赫赫、安抚地方
对于他的一些功绩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他的一生跟多时候都是在征战中度过的,数十年的戎马生涯,更是为大唐建立了不少的功劳,其主要的功劳在于征讨高句丽、铁勒、契丹等等,可以说在开疆拓土上的功劳不比那些开国的将领们差,而且他也是乐忠于人才的选拔,对于老人更是主张赡养,对于地方的安定也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的。
四、缺点(劣迹)
他也并不是只有光鲜的一面,是人就会有犯错的时候,他也只是个普通人,并不是神。在征讨铁勒成功之后,他将抓来的异族女子纳为小妾,还曾收受贿赂,更是做过坑杀降卒的事情,在当时他也因为这样的种种事情,被许多的官员所弹劾,但是对于他的功劳来说,身为帝王的李治并没有对他过于追究,之后的时候,也是因为犯事,被免职,还曾被流放,不过后来又被启用。
而对于常年征战的他来说,也并不是像演义中那样战无不胜,他也是有过败绩的,在征讨吐蕃的时候,在他的指挥之下,力挫敌军,但是在之后由于他的副将擅自违反军令,私自行动,这也就使得他跟着受到了连累,可以说是被坑惨了,以至于全军溃败,也正是这样的一次大败,他被帝王贬成为了庶人。不过也并不没有过多长时间,他便是被重新启用,奉命去征讨突厥,而对方一得知是他领兵,竟然是被吓得仓皇而逃,也就这样,再一次大获全胜。
当然毕竟是人无完人,也正是这样的污点,使得他更为真实,纵观历史上的将领,没有哪一个是绝对的没有污点的,多多少少的都是有着一定的污点存在的,在小编看来这些污点丝毫不会影响到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说绝对的属于一代名将。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他有着光鲜的一面,首先其经历就是很励志的,从社会的底层成功的做到了翻身,而他的武艺、战功都是他闪光的点,但他也是有着缺点的,不管是强征小妾,还是收受贿赂,都可以说是他的缺点,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更显得真实,而这也丝毫不影响他作为一代名将的地位。对此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留言。
-----
网友解答:
-----
虚构人物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作战与参战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