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法院判缓刑,开庭后会当庭放人吗?
如果法院判缓刑,开庭后会当庭放人吗?
-----
网友解答:
-----
一、如果是终审判决,一般是两种情况。
第一种,如果当事人已经办理了取保候审手续,开庭的时候会通知当事人到庭,缓刑宣判后直接回去就行了。
第二种,如过当事人没有办理取保候审手续,羁押在看守所,那么开庭会从看守所押送至法庭参加庭审,庭审结束宣判后仍会带回看守所,办理一些必要的手续就可以回去了。
第三种,如果开庭当天没有宣判,开庭审理完会把当事人送回看守所羁押,两三天以后判决书下来后会送到看守所,当事人拿到判决书,办理必要的手续后可以回家。
二、如果是一审判决,判决后不会立即生效,而要继续羁押,等待十五天上诉期满,上诉期内如果任何一方提出上诉,会进入二审程序,如果无人上诉,上诉期满后放人。
无论是上述那种情况,判处缓刑的当事人并不是没事了,而是需要带着判决书、执行通知书到住所地司法局矫正科报道,一般是填写一些表格,缴纳一笔押金,领取一个gps手机卡,工作人员会把一些规定宣读一下,手续办完了就可以回去。
缓刑执行期间,最重要的是遵纪守法,不要超越规定的活动范围,否则会有大额的罚款,甚至会收监执行。
-----
网友解答:
-----
第一,如果被告人未被羁押,那么他的强制措施是取保侯审或监视居住,庭后不存在放不放的问题,可以回家,判决前、后均保持原强制措施不变,判决宣告缓刑并生效后,交司法局进行缓刑执行,即社区矫正。并解除强制措施。
第二,若在押,不会当庭释放,因为人是从看守所提出来的,放人必须和看守所交接手续,你直接放,看守所也不答应。所以,一般在几个工作日内,做好判决书,释放证明书,同时要做好变更強制措施的文书(取保候审决定书或监视居住决定书),将强制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同时送达看守所和被告人,就可以由看守所办理释放手续,而不用等上诉、抗诉期满。变更强制措施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上诉、抗诉期,此时一审判决尚未生效,故对被告人应采取强制措施。待判决生效后,交司法局执行缓行,实施社区矫正,强制措施自然要解除。
第三,刑事案件的上诉、抗诉期判决书是10天,裁定书是5天。自收到法律文书次日起计算,当日不算。上诉、抗诉期均为自然日,而非工作日,也就是说休息日、法定节假日正常计算时间。如果上诉、抗诉期最后一天是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则顺延到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后一日。如果是邮寄上诉状的,以邮寄日(邮戳可查或快递收件可查)为准。
-----
网友解答:
-----
问题意见
可以当庭释放。当庭宣告缓刑的,一般就可以放人,但得分情况:
(1)第一种情况,开庭前被告人已经被法院取保候审的,那么在此种情况下,肯定会在宣判时当庭放人。
(2)第二种情况,开庭前被告人被羁押在看守所的,法院开庭,应到看守所将被告人提押到庭,这时候当庭不一定就立即放人,在被告人被宣告缓刑之后,可能还应再回到看守所办理离所手续,然后被告人就能出来了。
总体上看,被宣告缓刑的,开庭后就会“当庭放人”。
当然这里的放人不是指无罪释放,缓刑考验期间,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并接受矫正,而不是完全自由的,会受到一定的约束。如果不遵守法律法规等规定,会被撤销缓刑,重新收监关押执行原判刑罚。
换句话说,缓刑可不是无罪释放!请认真遵纪守法、服从管理、定期汇报,缓刑考验期满后合格,原判刑罚才不再予以执行,并公开宣告!
法律规定
刑法第72条~第77条。
-----
网友解答:
-----
这取决于两种情况:
一、法院在判决前,审判人员经过阅卷,审查证据,如果初步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可能判处被告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符合缓刑适用的条件,且适用缓刑不再危害社会的,法院可能提前进行对被告人适用缓刑的相关调查工作,或者委托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调查并出具意见。
上述材料齐备,社区同意对被告人进行社区矫正,法院审判人员心中大概就有了是否对被告人适用缓刑的初步意见,如果经过庭审被告人认罪悔罪,而审判人员提前进行了相关的准备工作,一般审判人员都会提前制作好裁判文书拟稿,向分管领导提前汇报案情等,如果能够当庭宣判,则被告人会被当庭释放。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因为案件未经过庭审,一般不允许对定罪量刑进行预判,也即未经庭审不得对被告人定罪量刑,所以当庭宣判的程序和功夫都在庭审之前,需要花费巨大精力,实践中很少如此操作。当庭宣判一般都是为了突出庭审效果,起到宣传和教育效果。
二、法院按照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未进行关于社区矫正和当庭宣判的准备工作,庭审结束后由审判人员进行评议,并决定择期宣判,因为尚不知对被告人是否适应缓刑,当然也不能将其当庭释放。
庭后,如果法院决定对被告人适用缓刑,待审判人员制判后,法院会在到看守所宣判的时候,对其宣告缓刑,并向看守所送达立即释放的通知书,提前法院也会联系被告人家属在看守所外接送被告人,看守所经过审核无误后,会按照法院的判决书和释放通知书依法将被告人释放。
被判处缓刑的被告人,以庭后释放为常态,以当庭释放为例外。
-----
网友解答:
-----
问题涉及开庭后会否当庭放人,那就意味着被告人是处于羁押状态。那么如果法院判缓刑,正常流程是:法院宣判结束,因案件尚未生效,故会对在押被告人釆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开庭宣判后即予以办理,但不会在法院当场放人,被告人仍须被押回看守所办理相关释放手续,而看守所会在当天办理好手续将被告人释放。之后,待上诉期满,判决生效后,被告人即可去相关司法局报到开始接受社区矫正了。
-----
网友解答:
-----
被告人可能要被法院判处缓刑,是否当庭释放被告人,这就要看法院对被告人所采取什么样的强制措施。为什么?
一、法院最后裁判问题
依照诉讼法规定,法院法院最后裁判是要经过一定程序而定的,开庭之后还要经过相应的程序的讨论,最后决定对被告人是否判处缓刑。如果对被告人判处缓刑,那么要对被告人宣告判处判缓。这里面需要一个过程,被告人原先处于什么样的强制措施,宣告前仍然保持什么样的强制措施。
二、强制措施问题
法院对被告人采取监禁与非监禁措施。
1.非监禁型的被告人
开庭时,被告人被法院采取了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的,法院要判处被告人缓刑的,被告人在庭审结束后,被告人可以当庭离开法庭,回到自己的家,等待法院最后的判决。
2.监禁型被告人
开庭时,被告人被法院采取了逮捕的被告人,法院可能要判处被告人的缓刑的,庭审结束后,被告人仍然不能释放,他们仍然会收押回看守所。同时,在法院宣告后,如果被告人上诉、公诉机关抗诉,一审法院判决就不能生效,被告人的案件进入二审阶段,最后等二审判决结果。
当然,一般情况下,法院向被告人宣告判决时,法院到看守所为罪犯办理释放手续,此时才能释放罪犯。
三、当庭宣判判决
在司法实践中,法庭当庭宣判判决情况相对较少,释放被告人的情况多是无罪释放,这种情况会出现当庭释放人。
四、缓刑考验
罪犯被宣告缓刑,他们也成了社区矫正人员,应该要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矫正机构的管理,毕竟社区矫正人员属于服刑人员。否则,属于不服从管理教育,严重的可能会被撤销缓刑,收押执行相应的刑期。
法院判处缓刑是否当庭释放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被判处缓刑后,要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管理教育,改过自新。
-----
网友解答:
-----
宣告缓刑不同于免予刑事处罚
缓刑与免予刑事处罚不同。免予刑事处罚是人民法院在作出有罪判决的前提下,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认为不需要判决刑罚,从而宣告免予刑事处罚,换句话说就是只定罪不判刑,而缓刑则是在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作出有罪判决并判处刑罚的基础上,宣告暂缓执行刑罚,但同时保持恢复执行刑罚的可能性。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发生了应当撤销缓刑的法定事由,司法机关应当撤销缓刑,予以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宣告缓刑之后的后续工作
法院判缓刑,庭审结束之后,一般不会当庭释放,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还需要回到看守所,办理释放的相关手续。另外,人民法院还会将判决书与执行通知等发送给犯罪分子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基层组织,要求他们协助犯罪分子进行社会矫正。一般来说,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的
日常工作,参见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的禁止令。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未曾出现任何违反规定之行为,待考验期满后,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若犯罪分子出现了违反规定之行为,就可能被撤销缓刑,立即收监。
综上所述,
如果法院判缓刑,庭审结束后,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还需要回到看守所办理释放手续,一般来说一天之内就可以办理完毕,即当天就可以回归社会。但宣告缓刑不代表免予刑事处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还需要定期去社会矫正机构报到,进行社区矫正和改造。缓刑的具体考验期限以人民法院出具的判决书为准,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间
有突出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
可以对原判刑罚予以减刑,并同时缩短缓刑考验期限。
仅供参考,欢迎➕关注评论,每天与您一起讨论热点问题。
图源网络,侵删。
-----
网友解答:
-----
理论上不会的,实践上可能的!
我国的审判制度为二审法院终审制,一审法院的一审判决后,并不发生法律效力,因为法律规定民事案件有15天、而刑事案件有10天的上诉期,在上诉期满未提出上诉的,一审法院的一审判决才发生法律效力。
上诉期间提出上诉的,二审法院的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才发生法律效力。
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相关的司法解释,实践中还是有可能的,要视判决前是否处于羁押状态的不同情形而定。
一、可以当庭放人的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相关的司法解释,如果判决前已经处于未羁押状态的,法院的判决宣告缓刑的,则可以当庭放人。
二、不可以当庭放人的
但如果判决前处于羁押状态的,法院的判决宣告缓刑的,不可能当庭放人,还是要押回看守所,办理相关手续的。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1年3月1日施行)第170条的规定,符合四种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立即释放;必要时,可以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第一百七十条 被逮捕的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立即释放;必要时,可以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
(二)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
网友解答:
-----
这得分情况:
第一种情况,开庭前被告人不在押即被取保候审的,或者监视居住的,不存在放不放人的问题,开完庭就可以回去,但是要离开法院所在地的要向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执行机关(公安机关)或者法院报告才能离开。宣告缓刑的,虽然不需要收押执行,但是有个缓刑考验期,考验期内要到司法局的社区矫正机构接受社区矫正,如果不去社区矫正机构报到办理入矫,司法局有权建议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决刑罚。
第二种情况,开庭前被告人被羁押在看守所的,法院开庭,应到看守所将被告人提押到庭,疫情期间基本都是通过视频庭审,这时候当庭不一定就立即放人,在被告人被宣告缓刑之后,一般都是判决宣告后送达判决书时才将被告人释放。可能还应再回到看守所办理离所手续,然后被告人才能出来了。并按通知规定的时间内到社区矫正机构接受矫正。
缓刑考验期内或者说接受社区矫正时间要认真遵纪守法、服从管理、定期汇报,缓刑考验期满后合格,原判刑罚不再予以执行,并公开宣告,发放接触社区矫正通知书。
-----
网友解答:
-----
刑事案件一般不会选择当天宣判,如果之前一直是取保候审那开完庭会让你签个字就让你走人,法官会有个合庭商议来商讨你具备不具备缓刑的条件,如果具备会做社会调查,调查结果符合就会出判决书,判决书上是缓刑,过了上述期,生效期开始就可以去司法所报道了
-----
网友解答:
-----
法院宣判缓刑之后,非在押犯人会当庭释放,如果犯人在押,法院会通知公安机关24小内办理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交由社区接受矫正。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天天走路可以瘦身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