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时大批官员家人被杀,可诸葛亮的后代却被保护起来,这是为什么?
蜀汉灭亡时大批官员家人被杀,可诸葛亮的后代却被保护起来,这是为什么?
-----
网友解答:
-----
公元260年,魏国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帝曹髦被杀死于大将军府上。行凶者是成济,指使者却是司马昭。当成济杀死皇帝,去向司马昭邀功,司马昭却故作惊讶,责问为何杀了皇帝。成济自知被出卖,已然是活不成了,竟脱去衣服,爬到屋顶,大声呼冤。司马昭恼羞成怒,命弓箭手乱箭射死成济。可是自此之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传遍了魏国。
(司马昭决议灭蜀)
司马昭在此情形下,需要立下一件奇功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他思来想去,只有灭国之功才能让他威望再登上一个台阶。吴国有天险阻隔,急切不能下。蜀汉倒是一个选择,可是蜀汉不好打,因为以往都是蜀汉取攻势,魏国取守势。可是,262年时一份情报让司马昭坚定了伐蜀的决心。蜀汉内讧,使得姜维避祸沓中,而且姜维把在汉中外围防御的军队都撤回了城里,使得汉中门户大开。
司马昭调兵遣将,派了18万伐蜀大军,兵分三路入川。被称为“魏之子房”的钟会作为统兵官,在正面攻夺汉中。邓艾作为偏师,带兵三万,从侧翼威胁蜀汉。结果,邓艾绕过姜维防区,从小路摩天岭偷渡阴平,来到绵竹,出现在姜维之后。诸葛亮的儿子,蜀汉卫将军诸葛瞻带兵迎战,战前诸葛瞻自语道:“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有何面目回见陛下。”结果,蜀汉军先胜后败,诸葛瞻战死,其子诸葛尚也一同阵亡。
(邓艾偷渡阴平)
刘禅见此情形,虽说成都城里尚有兵将粮食,但是谯周等本地人一再制造投降言论,刘禅为免成都遭受战火,决意投降,带着六十多个官员投降邓艾。
邓艾擅自循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 邓艾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绵竹把作战中死亡的战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宣扬自己的武功。
他曾对蜀国士大夫们说:“诸位幸亏遇上我,所以才有今日。如果遇上像吴汉这样的人,你们早被杀掉了。”他还说:“姜维自然是一时的雄杰,但与我相遇,所以穷途末路。”
邓艾和钟会在伐蜀之战中建立大功分别被封为太尉和司徒,然而和所有的功高盖主的大将一样,他们都遭到朝中掌权者司马昭的猜忌。
邓艾虽然自己心里没有反意,但所作所为超出界限,难怪司马昭要怀疑,毕竟人家自己也是欲仿曹家故事,怎么能容许属下也有半点类似倾向? 钟会在平蜀后,手里掌握着十几万大军,心里自然飘飘然了,再加上姜维在旁边怂恿鼓动,心里还想着,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做刘备也不失为枭雄。
于是钟会先是联合卫瓘诬陷邓艾谋反,突然袭击邓艾,将还在积极策划攻吴计划的邓艾绑送洛阳。邓艾是寒门出身,与钟会、卫瓘这些世家子弟不同,所以,邓艾建立了这样大的功劳,是自取其祸。卫瓘和钟会几乎必然会达成同盟。后来,卫瓘发现实际是钟会想谋反,担心邓艾回到洛阳后事情水落石出,就派人追上邓艾父子,在路上截杀了他们。
(魏之子房的钟会)
钟会与姜维交好,他是喜爱与名士结交的人,姜维名重当时,因此钟会待姜维甚厚。姜维撺掇钟会在成都策划兵变。钟会请来了很多将领吃饭,在席中突然以太后名义,要求讨伐司马昭。其他将领面面相觑。钟会眼看这些人不愿助自己谋反,于是就准备杀掉他们。可是消息走漏,城外的士兵攻进城内,与将领们一起反杀钟会与姜维。
这些北方来的将领,痛恨钟会与姜维要谋害他们,于是他们杀了钟会的数百士兵,又杀了姜维的妻子儿女。乱兵杀的性起,于是成都城在264年初,终于不可避免迎来了刘禅一直想避免的战火之灾。庞德的儿子庞会趁乱杀了关羽满门,以至于武圣人关羽绝后。蜀汉的很多官员都在这场动乱中丧生,甚至刘禅的太子刘叡也被杀了。
可是,在这场兵乱中,诸葛亮家人却得到了保全。这是因为虽然乱兵祸害成都,但是乱兵是在将领的纵容之下发生的抢劫屠城行为的,因此,这实际上是一场有组织的打砸抢活动。诸葛亮名声在外,虽然去世已经30年,可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气节早已传遍了华夏。孙权一直都非常看重诸葛亮,曾经对诸葛恪表达了希望诸葛恪也要像诸葛亮那样做臣子。
(诸葛亮名声风评很好)
在当时的三国乱世,能够成为军队将领的,决然不是普通人家,像邓艾这种寒门子弟,即使立了大功劳,也会被人挤兑死。这些将领,大多都是世家贵族,他们自然是知道诸葛亮的威名的,因此心生敬意,专门保护起来就显得合情合理。就如邓艾战胜了诸葛瞻后,还要心生敬意,厚葬了他和他的儿子。
另外,琅琊诸葛家族可谓是三国时期布局最好的家族,不管是魏蜀吴三国哪一个政权,诸葛家族都有人物担任要职。诸葛诞在淮南发动反对司马昭的叛乱,事败被杀,有数百人甘愿从死。诸葛诞能得人至此!诸葛诞虽被诛三族,但是门生故吏必然还在军中。魏军兵将做事留一线,免得被心向诸葛家族的人记恨,因此善待诸葛家族也是可能的。
(诸葛诞也是一个狠角色)
最后,诸葛亮后代人丁单薄,诸葛瞻、诸葛尚已经战死,如今诸葛亮家中仅有诸葛京、诸葛质,都尚未成年,于魏军威胁不大。而且,蜀中百姓对诸葛亮很是敬重,犹如一面精神旗帜,如若杀了诸葛亮一家,蜀中百姓不服,会大大加大治蜀的成本。卫觀深知其中利害,自然不会放任兵将为难诸葛府邸。
因此,诸葛亮府邸被妥善保护了起来,没有在这场灾变中受到太大冲击。
-----
网友解答:
-----
如果诸葛亮可以立牌坊的话,无疑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会给诸葛亮立一个忠义的牌坊,如果诸葛亮允许建庙宇的话,那么诸葛亮庙无疑是任何朝代香火最旺盛的庙宇,诸葛亮就是这样因为其崇高的政治道德、完美的人格魅力、鞠躬尽萃的行事风格,成为三国时期,乃到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最受尊重的人。
诸葛亮在蜀汉执政时期,不仅得到本国人民的尊敬,而且也得到魏国和吴国士大夫的敬重,天下皆知蜀汉有诸葛亮,而不知蜀汉有皇帝刘禅,哪怕是在敌人心目中,尤其是司马昭之父司马懿心目中,诸葛亮也有着崇高的地位。
诸葛亮去世的29年后,司马昭为了转移弑君的恶劣影响,和加紧纂位换朝的步伐,于公元263年发动了一场攻蜀之战,这场攻蜀之战,魏国朝堂之上,几乎没有人赞同司马昭的建议,就连一世名将邓艾也是反对,唯有钟会支持司马昭的攻蜀之战。
没有人支持不要紧,只要司马昭下定决心就行,此时的司马昭已是魏国的实际掌控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攻蜀之战一旦成功,就会给司马昭带来巨大的政治红利,而加快纂位步伐。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三个月时间,由于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城下,刘禅举国投降,于是蜀汉全境投降,存在了42年,由刘备一手创建,由诸葛亮发扬光大的季汉政权,就这样灭亡了。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同样,两国交兵,不杀俘虏,蜀汉投降后,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蜀汉所有的官员及其家属应该是会活下来,没有性命危险,可是偏偏在蜀汉投降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导致了蜀汉大批官员被杀,上至蜀汉太子、下至平民百姓,甚至魏国伐蜀最高将领钟会与邓区也被杀,更多人死于乱军之中。
而导致这么多人被杀的原因就是钟会谋反,导致魏军内哄,在监军卫瓘蛊惑下,魏军失去管制,开始胡乱杀人,抢掠,凭个人私怨干任何想干的事,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就导致了很多人被杀。
换句话说,
蜀汉大批官员及家属被杀,不是魏国政府的主观的意志,而是乱军的肆意妄为,无政府状态下行为,不存在谁被保护下来的情况,包括诸葛亮的家族。
这些人全都是在钟会谋反事件中牵连被杀的人,有蜀汉原大将军姜维,蜀汉原太子刘璿、蜀汉左车骑将军张翼、蜀汉汉城护军蒋斌、蜀汉太子仆蒋显、蜀汉大尚书卫继、关羽满门,魏国太尉邓艾,魏国司徒钟会、邓艾司马师纂等主要人物。
当然了,这些人被杀的具体原因又各不相,
姜维是因为参与钟会的谋反被杀,刘璿、张翼、蒋斌、蒋显、卫继等人是被无人管制的魏军所杀,邓艾是因为居功自傲且被人诬告,被卫瓘派人杀害。
钟会因为是主谋策划谋反被杀,师纂因为是邓艾的心腹而与邓艾一起被杀,关羽全家是因为关羽杀了庞德,庞德儿子庞会公报私仇而被灭门,总之,在失去管制和无政府状态,士兵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毫无约束,完全就是个人行为
。
而远在长安的司马昭对于成都所发生的一切,显然是鞭长莫及的,他也无法遥控在蜀汉的魏军将领,这一切乱象等到师纂约束了魏军之后,才完全平定下来。
也就是说,发动这场战争的司马昭完全没有意料到这种情况,就算有,司马昭也只能关心钟会的谋反事件,哪里能顾及到保护诸葛亮的家族?
再说了,诸葛亮家族这个时候,也只有一个独苗诸葛京活着,也就是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亮的孙子还活着。
一门三忠烈,父子皆战死
。诸葛亮病死战场,他的儿子诸葛瞻与孙子诸葛尚战死疆场,这等忠烈,这等忠义,让任何一个人为之萧然起敬,如果司马昭真有机会来处理乱军的事,肯定也会下诏保护诸葛亮家族,这种忠烈满门的家族不保护,忠心可嘉的事迹不弘扬,怎么能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呢?
诸葛亮孙子诸葛京一族幸运的躲过了乱军的屠杀,只能说运气好,也许有诸葛亮巨大的声望让魏军不敢下手的原因,总之,诸葛京一族保存下来,并在后来的晋朝为官,一直做到江州刺史,这也是诸葛亮一族唯一的后裔,此后便在中原大地开花结果,繁衍子孙后代。
-----
网友解答:
-----
想当初,庞德之子庞会奉司马昭之命灭蜀,并在成都大开杀戒,不仅关羽满门被斩,就连刘备的孙子都做了庞会的刀下冤魂,但为何诸葛亮的后代却被保护起来了呢?其实,这才是司马昭的高明之处。
公元264年初,原蜀国都城成都迎来了一场惨烈的战火之灾。曹魏大将庞会为报父亲庞德被杀之仇,在成都大开杀戒,不少蜀国官员命丧当场。
其中,武圣人关羽的后人逐一被杀,以至于关羽绝后,另外,刘备的孙子,也就是刘禅的儿子刘叡,也被格杀,一时间,整个成都可谓是尸山血海。
但在大批蜀国高级官员被杀的同时,军师诸葛亮的后人不仅没有遭到曹魏大军的屠杀,反而还被很好地保护起来,不仅如此,就连先前战死沙场的诸葛亮儿子诸葛瞻,也被曹魏大军以礼厚葬。
相对于关羽后代的遭遇,显然曹魏方面是差别化对待诸葛亮后人,那么,这种差别化待遇,究竟是为什么呢?莫非有什么玄机不成?
实际上,之所以诸葛亮的后人能免遭屠杀,并被保护起来,其实正是曹魏方面以及掌握实权的司马昭一招妙棋,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司马昭的高明之处,也能让他牢牢坐稳自己在曹魏只手遮天的位置。
公元263年,对于蜀国来说,可谓是一个多事之秋。
就在当年,素有“魏之子房”美誉的大将钟会,奉司马昭之命率军攻打蜀国,同时,名将邓艾作为偏师,也领兵三万,自侧翼来协助灭蜀。
早在大军压境之前,蜀将姜维就上表后主刘禅,要他派兵驻守险要之地,以防不测,但刘禅听信宦官黄皓之言,认为钟会不可能来,因此,并未做什么动作,而蜀国的灭亡,也自此埋下了隐患。
为什么司马昭会在这个时候攻打蜀国呢?这还要从几年前,魏国的第四个皇帝曹髦之死说起。
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父亲是东海王曹霖,原本曹髦是没机会当皇帝的,但由于当时专权的司马师废掉曹芳后,想再立一个傀儡曹据为帝,结果遭到了郭太后以及众大臣的阻拦,最终双方各退一步,立了魏文帝曹丕在世的诸孙中,年龄最大的曹髦为大魏皇帝。
但曹髦的皇帝之位并没有做多久,在他登基六年后,因不满司马氏专权秉政,便计划兴兵讨伐司马昭,结果消息泄露,太子舍人成济弑杀,年仅19岁。
曹髦之死,表面上看是成济所为,但实际上在当时,都知道背后是司马昭的指使,古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便出自这里。
但作为司马昭而言,面对曹髦被杀,他坚定地撇清了和自己的关系,在成济事后向他邀功时,司马昭故作糊涂,并当场斥责成济为何杀了皇帝,这就让成济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最后,成济自感羞愧,爬到房顶大声喊冤,吸引了不少人议论纷纷,而恼羞成怒的司马昭,为了消除影响,居然命人将成济乱箭射死。
虽说司马昭极力否认成济所为和他有关,但朝中大臣并不傻,暗地里多少司马昭多有指责,一旦“弑君”的罪名被坐实,那么对司马昭在朝中的地位,以及日后的动作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司马昭必须做点什么,不能任由大臣们在背后戳脊梁骨。
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着郭太后下了一道旨意,在旨意中,宣称曹髦自登基后,“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并且意图毒杀大将军司马昭,总之就是将曹髦一顿污蔑,反正死无对证,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当然,仅仅是一道旨意并不能改变什么,这个时候,司马昭需要立功,立一件不世奇功来堵住悠悠众口。
那么什么才是不世奇功呢?经过司马昭的深思熟虑,唯有灭个国,才能称得上不世奇功。
但灭谁就成了一个问题,众所周知,一直与魏国相爱相杀的对手,只有东吴和蜀国,但这两个国家并不好打。
首先,东吴地处长江之外,占据天险,因此一时半会不好打下来,其次,蜀国虽说相对好打一点,但按照惯例,一般都是蜀国攻魏国守,所以,打蜀国还真没多少信心。
不过,最终司马昭还是决定攻打蜀国,原因很简单,蜀国发生了严重的内讧。
后主刘禅登基后,姜维也成了蜀国的实权人物,但他一心北伐的策略,让包括刘禅在内的蜀国上下都十分不满,纷纷反对其连年用兵,因此,姜维只得在沓中屯田,以待北伐时机。
也是因为意见不合,让姜维与蜀国的不少官员分歧极大,朝堂上经常出现摩擦,这也就是蜀国出现内讧的原因所在。
有道是趁其病,要其命,蜀国的现状,让司马昭看到了机会,为了立那个不世奇功,他决定发兵灭掉蜀国。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钟会为镇西将军,主持伐蜀相关事宜,钟会出兵后,安排大将邓艾领兵三万,前去沓中地区牵制姜维,一时间,曹魏大军全面压境。
而姜维这边,率主力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不料想,邓艾这支偏师,兵行险招,自阴平沿景谷道挺进,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奇袭绵竹,并在绵竹一战中大获全胜,斩杀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
在此之后,邓艾大军乘胜追击,直逼成都,后主刘禅眼见胜利无望,加上朝中有谯周等大臣主张投降,最终心一横,带着文武官员,开城门降了邓艾,至此,蜀国灭亡。
但邓艾在灭掉蜀国后,因其功劳极大,遭到了钟会的猜忌,趁着邓艾居功自傲之际,钟会向司马昭上书诬告邓艾谋反,邓艾也因此被押回洛阳受审。
挤走了邓艾后,钟会终于露出了真面目,此时的他手握重兵,自认为无人能比,并且,蜀国名将姜维也一直怂恿钟会兵变,这就让钟会有了异样的心思。
最终,钟会与姜维议定,以为魏明帝的郭皇后发丧为由,将曹魏将士召集起来,逼迫他们同意反司马昭,但众将士对此并不认可,钟会只得将这些人关押起来,以防走漏消息,期间,曾有人建议钟会将曹魏将士全部杀死,以绝后患,但由于消息走漏,造成了众将士发动兵变,最终,钟会和姜维惨死在乱军之中。
而这场哗变,也是蜀国皇室以及官员灾难的开始。
当时,“白马将军'庞德之子庞会也跟随邓艾前来伐蜀,在看到曹魏将士发动哗变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复仇的机会来了。
庞会的复仇,是指当年关羽将其父庞德斩杀一事,自从父亲被杀后,庞会就一直想报仇雪恨。
如今,看到成都大乱,庞会迅速找到关羽后人一家,将其灭门,这就导致了关羽从此绝后,与此同时,众多曹魏将士为了泄愤,也在成都大肆杀戮,刘禅的儿子刘叡、姜维的妻儿,以及大批蜀国官员,都死在了这次动乱之中。
不过,在蜀国的大批官员被杀的同时,诸葛亮的后人却得以幸免,他的孙子诸葛京和诸葛质全部活了下来,这也是和诸葛亮有血缘关系仅存的一脉。
为什么庞会以及曹魏将士会区别对待呢?实际上,这样做对庞会等人和司马昭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首先,诸葛亮无论是在生前还是身后,都赢得了三国上下的一致赞誉,他凭借自身良好的德行操守,不仅让蜀国的将士百姓为之敬仰,并且还让敌国的大小官员对他也十分尊崇。
因此,早在钟会带兵攻打蜀国时,走到阳安口,还专门派人前去诸葛亮的陵墓前祭拜,并下令士兵们不得在诸葛亮的墓周围牧马砍柴,以免惊扰了这位先贤。
所以,从曹魏大军上下,都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思想,那就是尊崇诸葛亮,既然要尊崇,那么作为诸葛亮的后人,自然也是蒙其福荫,逃过了一劫。
其次,诸葛亮是蜀汉百姓心中的信仰,这份信仰的地位,可要比蜀汉的实际统治者,如后主刘禅要高得多。
也就是说,蜀汉的百姓们,在看到朝廷被曹魏灭亡时,出于生存不会对抗曹魏大军,但如果作为他们心中信仰的诸葛亮被曹魏辱没,那么百姓们可能就会因此不惜对抗,这一点,显然是司马昭和曹魏大军不愿意看到的。
而钟会祭拜诸葛亮,同时,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沙场后,邓艾还将其以礼厚葬,都是获取蜀汉百姓人心的举措,同时也是他们自身对诸葛亮尊崇的一种表现。
包括诸葛瞻在和邓艾对阵前,邓艾就曾向其托话,称只要诸葛瞻投降,马上封其为琅邪王,要知道,当时邓艾即使不这样做,拿下绵竹也势在必得,只不过诸葛瞻一心求死,才造成了惨剧。
因此,即便是庞会等人再大开杀戒,不动诸葛亮后人这个底线,他们还是知道的,因为一旦超越底线,那么他们就会迎来极大的抵抗,这显然是得不偿失。
还有,诸葛亮一脉本身就人丁单薄,蜀国灭亡时,仅有诸葛京和诸葛质还活着,并且,两人的年龄也不是很大。
年龄不大意味着就构不成什么威胁,翻不起什么风浪,与其杀掉他们落一个恶名,还不如保全二人,既能博美名,又能收人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而这一切,不仅仅是曹魏将士们的心思,也是出自司马昭的授意,他在紧锣密鼓地谋划着夺位,灭掉蜀国这份奇功已经满足他堵住悠悠众口的需要了,在此之外,也就没有必要节外生枝,如果杀了诸葛亮后人,那么最终的罪责,还是要落到司马昭的头上,残害忠良之后这个大帽子,司马昭是万万不愿意带上的。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后人之所以在蜀国灭亡,大批蜀国官员被杀之际能够保全,主要是由于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以及德行操守,让天下为之敬仰,不仅蜀国百姓纪念他,包括东吴、曹魏的将士也对他十分尊崇,因此,他的后人才因此蒙荫,同时,杀掉其后人,会让百姓逆反,也会让司马昭失去人心,这种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曹魏方面自然不会去做。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诸葛亮的后代能够在蜀亡时得到保护,应该是和诸葛亮本身的忠诚道德有关。
264年刘禅投降,魏军占领成都。最初钟会还维持了秩序。但随着钟会图谋叛乱被杀,成都陷入无秩序状态,魏军到处烧杀抢掠,残杀了不少蜀汉权贵。比如刘禅的太子刘睿被害,关羽的后代满门更是被庞会杀绝。
那么,为何诸葛亮的家人在当时未曾受到波及呢?
主要原因,应该是诸葛亮的忠诚品质,在当时得到了全天下人的尊重。诸葛亮是蜀汉丞相,他大公无私,执法公正,使得蜀汉军民包括少数民族非常爱戴他。诸葛亮死后刘禅一直没给他立庙(到262年才立庙),于是朝野官民就在街头巷尾、荒郊野外烧香祭拜。甚至朝廷上有任何得到民众欢迎的政策,大家都会传说这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推动的。
这个名声同样传到了魏国和吴国。比如蜀汉大臣黄权在夷陵之战中被迫投降魏国,他就在魏国不遗余力地吹捧诸葛亮的才能和道德。后来钟会灭蜀,还专门到诸葛亮的庙祭拜,禁止魏军破坏庙宇。
钟会对诸葛亮如此崇敬,大部分魏国将领应该也是很崇敬的。蜀汉灭亡后成都的动荡,很大程度是魏国将领们在杀死钟会后,趁机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或者抢劫肥私。但是对于诸葛亮的家,魏国将军们应该都不会狠下心去杀戮。蜀汉的士兵们也可能自发保护诸葛丞相府邸。加上诸葛亮素来为官清廉,家里面姨太太都没有第二套衣服,也没啥可抢劫的。
所以说,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了,真做到诸葛亮那个程度,遇上战乱还是可以避免灾祸的。
-----
网友解答: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在谯周的劝谏下,顺应天意开城投降。刘禅下令在剑阁与钟会对峙的姜维向其投降,不久,钟会率领大军进入成都。此时,钟会在姜维的挑唆下,假借郭太后遗诏,发动叛乱,欲讨伐司马昭。在这次动乱中,
本已投降的蜀汉大批官员被魏国乱兵所杀,而诸葛亮的后代却很少受到伤害,这是为什么?下面根据《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见解,简要分析如下。
首先,诸葛亮是魏国值得尊敬的对手,德高望重。
蜀汉能在三国争霸中夺得一席之地,统治长达43年,诸葛亮居功至伟。诸葛亮为报先主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呕心沥血,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最终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的这份忠义之心,感天动地,蜀汉的军民爱戴,就连对手魏国将军也敬重。虽然诸葛亮已经去世29年了,他的威望不减反增。即使钟会之乱引发的骚乱再大,那些失去理智的魏国士兵在汉武乡侯府门前也会保持清醒。
如后世金国大将金兀术特别敬重多次打败自己的英雄岳飞,满清给予被崇祯处死的抗清英雄袁崇焕。这些英雄为了自己的祖国,精忠报国,是值得敬重的对手。他们死后,能得到曾经的对手的崇高敬意。《三国志》晋泰始起居注载诏曰:
“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
其次,诸葛京还是个孩子,在古代,妇女和儿童有“免死金牌”。
诸葛亮的独子诸葛瞻及其长孙在绵竹战死,他的直系子孙只剩下诸葛京。诸葛京,字行宗,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孙,诸葛瞻次子。因诸葛恪被东吴灭族,诸葛显的父亲诸葛攀为延续诸葛瑾的血脉,而将身份恢复为诸葛瑾的后代。公元263年,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死时,年仅17岁,他的次子诸葛京岁数肯定比诸葛尚小,还是个孩子,对魏国军队没有威胁。
在古代,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战场上两军交战,死伤在所难免,战胜的一方是不会肆意屠杀未成年人和妇女的。他们可能将妇女儿童作为胜利品押解回国。蒙古草原上,成吉思汗在屠杀时,也有个规定,只杀高于车轮的男人,对于小孩和妇女是不会随意杀害的。
再次,蜀汉后主刘禅已经投降,没必要赶尽杀绝,至于被杀的官员,大都有原因的。
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城下时,刘禅未做抵抗便开门投降,魏国军队伤亡不大,没理由疯狂报复。钟会作乱,被下属斩杀后,姜维作为核心参与者,自然也未能幸免。同时遇难的蜀汉官员还有太子刘璇(璿),汉寿亭侯关彝,大将张翼、蒋琬的儿子蒋斌和蒋显。庞德之子庞会借机公报私仇,将关羽的后代关彝等人斩杀,而张翼、蒋斌和蒋显都和钟会关系密切,被魏国乱军认为他们参与了钟会叛乱,因此被杀。至于太子刘璇,史书上没有证据表明其是否参与钟会、姜维叛乱,有可能被误杀。而廖化、董厥皆都是因蜀汉亡国,忧心忡忡而死。
如果魏军大肆屠杀蜀汉官员,会激怒还未投降的蜀汉地方势力。他们会奋起抵抗,如南中都督霍弋。因此投降的蜀汉官员大都没有被杀,如樊建、张绍、谯周、却正等人跟随后主刘禅迁往洛阳。《三国演义》:
却说钟会、姜维、邓艾已死,张翼等亦死于乱军之中。太子刘璇,汉寿亭侯关彝,皆被魏兵所杀。
最后,蜀汉剩余军队、民众自发保护诸葛亮的武乡侯府。
在诸葛亮的独子和长孙战死沙场后,只剩下未成年的诸葛京和诸葛显。诸葛亮在世时,身为丞相,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为政清廉、制定法律,兴修水利,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当时益州经济、民智与中原各州比起来,相差甚远,诸葛亮将中原的先进技术传播给益州,提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
在诸葛亮死后多年,益州人们仍未忘记其功劳,导致有什么好的政策实施,还都以为是诸葛瞻的倡议。因此,如果武乡侯府有难,蜀汉的军队和民众会自发地组织起来,保护诸葛亮的后人诸葛京。他们是真心敬重曾经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
总之,魏军灭亡蜀汉的过程中,伤亡不大,没理由大肆屠杀蜀汉官员,更加不会杀害德高望重的诸葛亮后代。至于那些被杀的少数蜀汉官员,大都有一定原因的。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
网友解答:
-----
诸葛亮是个历来被称颂的人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奇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也许就是诸葛亮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后来的炎黄子孙。
一,诸葛亮的《出师表》,为历来的有识之士所讴歌,就在于诸葛亮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精神。
无论什么时候,爱国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国,哪有家?诸葛亮对于国家——蜀汉政权,是忠心无二,止死方休。这一点任后来的人所敬仰。即使是当时的司马懿或者魏晋时代的人,都对诸葛亮的为人为国表示了无比的尊重。原因就是一点,忠贞不渝,爱国惜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人,无论敌友,都会尊敬而敬畏三分。
秋,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
钟会算得上是魏国的大将军,威赫一时。但是,到了诸葛亮的庙前也下马祭拜。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忠义已经穿过国内外,知道与不知道的人都为诸葛亮的爱国,敬业,忠诚,仁义……所感动,所敬仰。
这样的人,不仅是他自己得到当时或者后世的尊重,而且,诸葛亮的后人为蜀国的危亡也做出了极大的牺牲。
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
诸葛亮的家庭教育就是好,诸葛亮为国进心劲力,死而后己。他的儿子孙子在国家危难时 不为敌人所诱惑,奋起反抗,为国家的最后存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不是年龄太小,诸葛亮的后人则全部为国家尽忠了。
诸葛亮一门算得上满门忠烈了。后来,蜀国灭亡,诸葛亮的后人被迫到了洛下,晋王室鉴于诸葛亮的高风亮节,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家害诸葛亮的后代子孙了。
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二,蜀国破灭,魏军因为钟会与姜维勾结,想屠杀的魏国的将军,然后在蜀国搞独立。他们一怒之下,屠杀蜀国的文武大臣
司马昭派了18万大军伐蜀,兵分三路入川。钟会作为统兵主将从正面攻夺汉中。邓艾作为偏师,带兵三万,从侧翼奇袭蜀汉。邓艾绕过姜维防区,从小路摩天岭偷渡阴平,来到绵竹,出现在姜维之后。诸葛亮的儿子卫将军诸葛瞻带兵迎战,战前诸葛瞻愤然出击,悲壮莫名:
“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有何面目回见陛下。”
蜀汉军先胜后败,诸葛瞻战死绵竹,他的儿子子诸葛尚也一同阵亡。
诸葛亮的儿子实在比刘禅强多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谓勇士。
刘禅听说绵竹已经失守,魏军长驱直入。就害怕了。有人说成都城里还有兵将粮食,可以抵挡魏军。但是蜀国本土的投降派实在太多了。谯周主张投降,他劝刘禅,陛下为了成都遭受战火,还是投降吧。刘禅于是带着六十多个官员投降邓艾。
三,魏军在蜀中的复杂处境,邓艾搞自治
邓艾假接借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故有的群臣,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 邓艾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绵竹把作战中死亡的战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宣扬自己的武功。伐蜀之战成功后得到奖励,邓艾和钟会分别被封为太尉和司徒。
邓艾的所作所为让司马昭起了怀疑之心。 钟会在平蜀后,手里掌握着十几万大军,心里自轻松了不少,姜维在旁边煽风点火,几个魏将就不安分了。原来蜀地事成可得天下,不成也不失为枭雄。
都没有想到老狐狸卫瓘原来是司马昭的铁心豆瓣。钟会先是联合卫瓘诬陷邓艾谋反,杀了邓艾父子。后来,卫瓘发现钟会想谋反,担心邓艾回到洛阳后揭发出更多的内幕,钟会就派人追上邓艾父子,在路上截杀了他们。卫瓘一看平定蜀国的大将邓艾死了 ,现在应该由他来收拾残局了。司马昭要卫瓘提防钟会造反。
钟会被姜维诱惑,姜维在魏国蜀国远近咸知。因此钟会姜维之间的友谊甚厚。姜维提醒钟会可以做成都之主。钟会就动心了。他准备屠杀不服从安排的将领。设计了宴会 ,在席上以太后名义讨伐司马昭。这些将领莫名其妙,面面相觑。显然这些人不跟随自己,就准备杀掉他们。因为这些士兵的家在中原,妻儿被司马昭扣做人质,一旦造反,在家里的人必然死路一条。这是司马昭们早就定下的主意,迫使士兵们不敢不顾家人的死活而助纣为虐。
钟会杀人的消息走漏之后,城外的士兵攻进城内,与将领们一起反杀钟会与姜维。于是大乱开始,蜀国许多大臣都遭到屠杀,屠杀一直持续了好几天。蜀国原来的一帮官吏几乎杀了个干净。
魏国的士兵恼羞成怒杀了钟会的数百士兵,又杀了姜维的妻子儿女。杀性一起,波及其他许多无辜的人。成都在刘禅投降后没有遭到杀戮,却因为钟会的野心被屠杀了个十室九空。庞德的儿子庞会杀了关羽满门,关羽因此绝后。蜀汉的官员差不多都在这场动乱中丧生,刘禅的太子刘叡也被杀了。可见,这场混乱是如何的广泛。
四,邓艾,钟会,姜维已经死了,卫瓘出来维持蜀中形势
魏国乱兵祸害成都是在将领的纵容之下发生的行为。持续的屠杀使司马昭马上让卫瓘制止,否则蜀中就没有人了,与司马昭灭蜀收复人心就相违背了。
诸葛亮的儿子们已经战死于外。忠烈名声马上传开,蜀人流泪叹息。诸葛亮去世已经30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臣气节早已传遍了华夏,即使司马昭之流也为之叹赞。东吴的孙权因为诸葛亮的联吴抗曹之作用,一直对诸葛亮极其家族尊敬有加。希望诸葛恪也有诸葛亮一样的节操,做忠厚的臣子。
邓艾仰慕诸葛亮的为人,知道诸葛亮在蜀人心目中的地位。所以邓艾战胜了诸葛瞻后,还要心生敬意,厚葬了他和他的儿子,以镇抚蜀人之心。
何况诸葛家族在魏、蜀、吴三国都是赫赫有名的家族,三个国家都有他们家的人担任要职。他们忠心为主,爱惜本职工作,不勾结,不以私害公的各为其国家、主人的态度,十分让人佩服。即使魏、蜀、吴想整他们的人也无从下手。这是他们家族在魏、蜀、吴三个国家立身立业,发扬光大的原因。诸葛家族的名声远扬四海。
五,大乱之下,是什么保护了诸葛亮家族?
蜀国破亡后,诸葛亮后人诸葛瞻、诸葛尚已经战死,如今诸葛亮家中只有诸葛京、诸葛质,他们很小。蜀中百姓对诸葛亮很是敬重因此也格外照顾诸葛亮剩下来的孙辈了。卫瓘如果再杀了诸葛亮一家,司马昭的平定蜀国,给吴国做榜样的目的就打折扣了,何况诸葛亮满门忠烈,是每个社会每个时候都应该尊重的榜样。卫瓘不能也不会干这样的傻事。他一定早告诫过这些魏兵,不准他们在诸葛亮府邸乱来。
在非常时期,如果没有保护措施,难免玉石俱焚。后来的西晋八王之乱,事发仓促,卫瓘被人陷害,也是死于仇杀,死于乱兵之中。反过来可以证明,诸葛亮一门免遭荼毒,没有事先有人打招呼,或许就跟其他蜀国人物一样灭门了。正如没有人替卫瓘打招呼,卫瓘和他的孙子一起被杀。
后来,司马玮派清河王司马遐率部包围卫府,众人都怀疑诏书有假,想让卫瓘问清楚再认罪不迟。卫瓘曾经斥责帐下督荣晦,等到收捕卫瓘的时候,荣晦也在内,他怀恨在心,起了杀心,卫瓘子孙九人一同遇害,只有卫恒的两个儿子卫璪、卫玠在外面才躲过一劫。
这也是因私报仇的惨祸。
诸葛亮一家却能免除祸患,即是奇迹,又不是奇迹。
-----
网友解答:
-----
264年蜀汉刚刚灭亡,钟会和邓艾就展开了内斗。钟会先和卫瓘联手除掉了邓艾,后又在姜维的挑拨下妄图割据称王,不料计划败露,钟会被乱军所杀,姜维更是被碎尸万段,剖尸取胆。
之后曹魏士兵为发泄压抑已久的怒火,整整在成都洗劫了数日,是为
“钟会之乱”
。在变乱中,刘禅太子刘璿,蜀汉老将
张翼
等大批官员被杀,而关羽后人更是被庞德之子庞会灭门。
不过诸葛亮的后人却免于此难,这是为何呢?
先来看一下诸葛亮后人的情况。
诸葛亮的独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在绵竹之战中壮烈殉国。
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京在变乱结束后迁居至河东,后以才能和家族名望历任西晋郿令、江州刺史。
那为何诸葛京能幸免于难呢?
一、因为诸葛亮家族的名望。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不仅被蜀汉臣民所尊重,更得到了魏吴两国的尊敬。钟会拿下汉中后,不仅特意派人保护清扫诸葛亮墓,还亲自前去焚香祭拜,以示尊敬。
而诸葛瞻和诸葛尚父子在绵竹壮烈殉国,更显示了诸葛一门的忠贞之节。邓艾在战后特意为其举行了悼念仪式,可见诸葛亮家族在曹魏军中的名望是很高的。
如果魏兵杀死了诸葛亮的后人,不仅会激起蜀汉百姓的激烈反抗,还会受到曹魏的严厉处罚。虽然士兵已经杀红眼了,但这点他们还是清楚的。
二、因为诸葛府中并无遗财。
诸葛亮虽然贵为蜀汉丞相,但他清正廉洁,家中并没有多少积蓄。诸葛瞻父子为国捐躯后,诸葛京很可能将剩余的财物分发给了阵亡将士的家属,所以家中并无遗财。
而士兵在成都作乱主要是洗劫财物,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家里没啥好抢的,所以就放过了诸葛京。
另据清代著名考据学家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记载,诸葛瞻还有第三个儿子诸葛质。诸葛质在蜀汉灭亡前夕,接到后主刘禅的命令前往南中和孟获后人孟虬通好,得知后主投降的消息后便隐居于永昌地区。
-----
网友解答:
-----
朝代更迭乃是常事,一朝覆灭往往伴随着大批官员的被杀。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不将这些“特殊”官员悉数处理掉,很有可能被反戈一击。蜀汉灭亡之时,便有大批“特殊”官员被株连几代人,关羽在成都的亲属就都被庞德之子庞会悉数杀尽。但同为蜀汉重臣的诸葛亮,其后人不仅得以活命,还被多加关照,原因何在呢?
首先,诸葛亮一向以足智多谋为世人熟知,却被忽视其仁义的特点。他一向做事得饶人处且饶人,树敌不多,因而敌对国虽然记恨他,更多的却是佩服他。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出山之后所奉行的便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不仅助刘备实现天下三分之势,在刘备死后更是为辅佐刘禅而鞠躬尽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此等忠义是被天下人所敬佩的。诸葛亮对主公忠义,在对手下和敌人时,也多留有余地。诸葛亮算出魏延生有反骨,却并没有对他赶尽杀绝,后来还仰仗魏延守卫汉中要地。而至于对待曹操,他能让关羽在华容道放曹操一马,不仅是成全关羽之义,也是着眼于大局,看出曹操此时命不该绝,魏的气数未尽。
做人留一线,诸葛亮不是愚忠之辈,他为人处世皆有自己的考量,因而树敌甚少,不会牵连到子孙。
诸葛亮家中人口稀薄,很难对魏不利也是一点原因
。诸葛亮共有两子,长子诸葛乔乃是从兄长诸葛瑾处过继而来,但是他在二十五岁之时便已英年早逝。诸葛亮的嫡子乃是诸葛瞻,流传甚广的《诫子书》便是为他所作。诸葛瞻资质平平,远没有孔明之风。可以说,蜀汉灭亡也与他相关,他作为卫将军,与董厥执掌尚书台。在魏国入侵之时,诸葛瞻优柔寡断,以致延误战机,最终只能退守在绵竹地区,被魏国左右夹击而败北,诸葛瞻与其长子皆战死沙场。此时诸葛亮的后人只剩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京一人而已。
诸葛京人微言轻,又无其祖父之才能,魏国看他一人翻不起什么风浪。加之他与幼主刘禅一起投降,也就乐得饶他一命,落得个宽厚之名。
诸葛京得以活命,除以上种种原因之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他仍有亲戚拂照。
诸葛亮在蜀汉为官,其兄长诸葛瑾却在东吴备受皇室信赖,被孙权称为“神交”。诸葛瑾死后,其子诸葛恪如日中天,乃是东吴的权臣。虽然他最后被诱杀,但是不久之后,又被平反。因此他的后代在东吴还有一定的影响力。除此之外,诸葛亮同族之中,还有一人名为诸葛诞。此人乃是魏国将领,在曹魏官至征东大将军。最后也为魏国而死,如此忠义之人,在魏国影响力极深。
诸葛京看似孤家寡人,但在魏和吴却都有亲戚,因而魏国愿意给他一条生路。诸葛京活了下来,可他资质平庸,仅做到刺史一职,远没有其祖父的风范,实在是可惜。
-----
网友解答:
-----
公元263年,邓艾攻入蜀国腹地,包围成都,蜀汉后主刘禅选择投降。随后,蜀地形势很乱。钟会谋反被杀,魏军在蜀地乱杀一气,包括蜀国太子在内很多人被杀。诸葛亮的后代却免于被杀,究其原因,我认为三个:
一、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影响很大,名声很好,而且在蜀国很显目,魏军也会考虑后果。
二、诸葛亮及其家族没有与人结私仇私怨,不存在被人挟私报复。关羽家族被灭是因庞德之子报父仇。
三、诸葛亮的子孙很少。他的养孙回了东吴,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抗击邓艾战死,只剩一个孙子诸葛京。也就是所谓的诸葛家被保全,只是诸葛京一人而已。
-----
网友解答:
-----
264年,钟会率大军十五万在剑阁牵制姜维,邓艾率三万兵越摩天岭攀崖越险凿山造桥偷渡七百余里的阴平小道,于江由降守将马邈,在绵竹大败蜀将诸葛瞻,阵斩诸葛瞻父子,迅速兵临成都。刘禅惊慌失措,听谯周之言,开城投降,意在保蜀汉百姓及官员。但是刘禅率蜀汉君臣投降不久,邓艾忘乎所以,承东汉初邓禹故事,让刘禅行车骑将军,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蜀汉群臣也按高下安置官职,或在邓艾属下为官。这却犯了司马昭的大忌,不事先经他的允许,乱点鸳鸯谱,这如何得了。钟会本来就妒嫉邓艾,自然添油加醋,与卫瓘将邓艾父子押上监车,并在路上杀害了他们父子。钟会知道司马昭的为人,他就听信姜维之言,召集众将,假传曹魏郭太后密旨,征讨司马昭。曹魏将领们知道钟会这是在造反,没有人愿意响应。因为他们的父母妻子都被当做人质,被压在长安,一旦造反,亲人们焉有命在?钟会看到众将不愿反叛,就预谋将他们全部处死,谁知事不机密,被泄露出去。城外士兵大举攻城,城内将领接应。魏兵就迅速攻破城池,将钟会和姜维剁为肉泥。失控的魏兵及将领仍不解恨,大杀蜀汉降臣及眷属,姜维的妻子儿女及几十名蜀汉降臣,都被斩杀。就连关羽在成都的亲属,也被庞德的儿子庞会率兵灭门。甚至蜀汉原太子刘叡也被斩杀。一时间成都蜀汉军民被乱兵斩杀无数。刘禅先前投降欲保蜀汉军民免遭战火的初衷被击得粉碎。但是在这场失控的乱杀中,有一家却幸免于难,这就是诸葛亮在成都的子孙们。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与其子诸葛尚在绵竹战死,在成都家中只有诸葛京、诸葛质两个未成年的男丁,及家中女眷。那么在失控乱军的乱杀中,诸葛京、诸葛质及其家人为什么能完好无伤呢?其实这主要还在于诸葛亮忠贞品德感人所致。
乱军感佩诸葛一门三代忠烈
。诸葛亮自出茅庐就忠心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刘备白帝托孤后,诸葛亮又一心辅佐刘禅,安危局,稳朝政,明奖罚,促耕织,南征北战,再造蜀汉。可以说诸葛亮为蜀汉确实达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出师表》早已名冠三国,诸葛亮的贤能功德,早已遍及天下,诸葛亮的感人事迹,早已家喻户晓。因此,东吴孙权很尊崇诸葛亮,特地命名自己的儿子为孙亮,意在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诸葛亮那样治国;并嘱咐诸葛恪能像他的叔父那样辅佐朝廷,忠心为国。曹魏皇帝曹睿临终握着司马懿的手说:“愿君能像诸葛亮辅佐刘禅一样,竭尽忠诚,辅佐朕幼子曹芳!”钟会伐蜀,率兵十五万,路过汉川,亲自到诸葛亮庙中拜祭,传令军士不得在诸葛亮墓旁放牧砍伐。这让军士个个更是都知道诸葛亮忠贞为国,值得敬重。再加诸葛瞻父子不为诱惑,双双又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可谓诸葛家族一门三代忠烈。面对如此忠烈之家,谁不敬服?更何况乱兵实际上还是受将领指引,深晓诸葛亮人品的将领们,自然不会带领军士屠杀诸葛亮遗骨。
曹魏害怕引起不可收拾的蜀乱。
诸葛亮忠贞为国,早已感化蜀汉黎庶之民。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词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耻;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蜀人感诸葛亮治蜀公平公正仁爱之德,在他死后,老百姓都很怀念他。《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年纪轻轻就做了高官。蜀人追思诸葛亮,爱诸葛瞻才思敏捷。每每朝廷有一惠民善政出台,虽非诸葛瞻所定,百姓都相互传言说:“这是武侯之子做的啊!”诸葛亮去世后,人们纷纷要求为诸葛亮立庙纪念,但朝廷以不合礼制给拒绝了。老百姓就按时节在道路上祭奠诸葛亮。后来经众大臣纷纷上表,朝廷才在沔阳为诸葛亮建庙,以供众人祭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在蜀汉的老百姓心中是多么受尊崇,是多么神圣。曹魏的将领们也许正是有这层原因,也不敢擅杀诸葛亮的家人。
诸葛家族支脉绵长,曹魏乱军也怕惹祸。
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死后,远在曹魏任职的旧时蜀汉官员黄权,就在南阳为诸葛亮建祠祭奠。曹魏的诸葛诞,与诸葛亮算是堂兄弟,曾任职扬州刺史,因不满司马氏专权,发动叛乱,后来被司马师引军镇压。因诸葛诞倾尽家财结纳死士数千人,诸葛诞被斩首并夷灭三族,他手下有数百人,情愿追随诸葛诞而死,说:“为诸葛公而死,无恨。”可见诸葛诞很得人心。在蜀的乱军中,说不定依然有诸葛诞结纳的死士,自然会暗中保护诸葛亮的子孙。更何况诸葛亮北伐早已过去近三十年,也没与什么名将结下生死怨仇;而且诸葛京、诸葛质都还未成年,对乱军也不会造成什么威胁呢。
谁不喜爱忠贞之人,谁不尊崇高尚之人?正因为诸葛亮忠贞为国,其道德品格不仅为蜀汉臣民所敬拜,也让敌国对手所敬服。其生前累积的恩德和高尚的品格,化成了巨大的保护力量,很好地保护了其子嗣得以延绵。也许这就是《周书》所上说的“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吧。
-----
网友解答:
-----
公元263年,曹魏派出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发动灭蜀之战。钟会吞并诸葛绪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占领汉中,与姜维对峙于剑阁,而邓艾另辟蹊径,效仿韩信,偷渡阴平,进入蜀汉腹地,血战绵竹,到达成都城下。随后,后主刘禅在谯周等投降派的劝导下,开城投降。
投降后,本来万事大吉,由于钟会和姜维作乱,蜀汉大批官员被杀,而诸葛亮的后人却被保护起来,毫发无伤,这是为什么?依据演义,分析如下三个原因。
首先,蜀汉大批官员被杀,是有原因的。
蜀汉被杀的官员,或多或少参与姜维和钟会作乱。如发起人姜维被开膛破肚,大将张翼、蒋琬的儿子蒋斌和蒋显曾和姜维一同投降钟会,被视为钟会一党,蜀汉前太子刘璇(璿)被误认为这次作乱的幕后主使,而汉寿亭侯关彝家族,是庞德之子庞会借机公报私仇。
庞会本来以为报仇无望,结果剧情大跳转,钟会和姜维都死于非命,成都群龙无首,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庞会借机,找到杀父仇人关羽的后人,并将其灭三族。老将廖化、董厥都是因蜀汉亡国,感叹复国无望,忧心忡忡而死。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却说钟会、姜维、邓艾已死,张翼等亦死于乱军之中。太子刘璇,汉寿亭侯关彝,皆被魏兵所杀。
其次,曹魏军队和诸葛亮及其家族只有国恨,并无私仇,没必要报复诸葛亮后人。
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前,在隆中隐居,和曹魏各位大人物并无私仇。他出山辅佐刘备后,同曹操及曹魏的作战,都属于公事。如诸葛亮曾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上方谷,都是和曹军两军交战。在战场上,两军交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是不会留情面的。
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战场上两军交战被杀,不会牵扯到家人。像关羽已经俘虏了庞德,却将其处死,这就违背了不杀俘虏的潜规则。因此,庞会在蜀汉灭亡时,报复关羽,就可以理解了。蜀记中相关记载如下:
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最后,诸葛亮家族的成年男子诸葛瞻和诸葛尚已经战死绵竹了,仅剩下老弱幼残,不值得曹魏军队报复。
古代对待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弱病残,非常优待,轻易不会赶尽杀绝。邓艾偷渡阴平,占领江油后,诸葛瞻父子临危受命,率领七万御林军,开赴绵竹,与邓艾决一死战。他决策失误,没有听从黄权之子黄崇的抢占险要地势意见,进退失据,兵败绵竹。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战死于绵竹。诸葛尚战死时,年仅17岁,他的弟弟诸葛京岁数应该还小,是一个孩子。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尚叹曰:“吾父子祖孙,荷国厚恩,今父既死于敌,我何用生为!”遂策马杀出,死于阵中。
所以,诸葛家族壮年男子均已战死,只剩下老弱病残。而如狼似虎的曹魏军队,他们也不好意思报复诸葛家族的弱小孩童。这样,诸葛亮后人才幸免于难。
公元264年,蜀汉灭亡后,诸葛京和堂侄诸葛显等人迁徙到河东。直到公元268年,前蜀汉大臣罗宪向晋武帝司马炎举荐人才,诸葛京才被任命为郿县县令,后官至江州刺史。说明诸葛亮后人还是受欢迎的,更加不会被灭族。
如果曹魏乱兵将屠刀伸向诸葛亮后人,那些放下武器的原蜀汉士兵不答应,那些蜀汉老百姓也不会答应。因此,曹魏乱兵尚存一点理智,不会犯众怒,侵犯诸葛亮后人。
总结:
蜀汉灭亡时,被杀的大批官员,都是事出有因的,他们或多或少参与了姜维和钟会作乱,或者是和姜维关系密切的。而诸葛亮家族成年男子诸葛瞻和诸葛尚父子均已战死,只剩下小孩子诸葛京。曹魏乱军,还未完全失去理智,出于对对手诸葛亮的尊敬,他们没有伤害诸葛亮后人。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