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为何要将麦克阿瑟革职?
杜鲁门为何要将麦克阿瑟革职?
-----
网友解答:
-----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
麦克阿瑟不仅看不起杜鲁门总统,还挑战了美国文职官员统帅军人的传统。
对于罗斯福总统,麦克阿瑟还是很尊敬的,但是对于突然上台成为总统的杜鲁门,很是藐视,对杜鲁门极其不尊重。
现在公认的史实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一位桀骜抗命的将军,他在朝鲜战争时期的一系列公开言论都超出了不可僭越的限度,是在向美国政府当局的政策挑战。
在李奇微替代死去的沃克成为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官的时候,美军成功地挺进到三八线附近,这使杜鲁门相信,要进行一次新的和平努力,此乃“吉日良辰”。
战前态势实际上已经恢复,第八集团军在实力上同中朝军队几乎旗鼓相当。
杜鲁门认为:
“现在为了他们的利益(其程度至少同我们一样)也该停止战斗了。”
但是,应当向中国人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呢?
于是讨论了两个级别的问题:一是一项可供总统发表的公开声明;二是一项关于美国在谈判中将接受什么或可以讨论什么的秘密意见。
在政治上,美国政府希望其和平行动得到盟国与中立国的支持。在军事上,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从1月份以来第八集团军处境改善,可使美国进行更强硬的讨价还价。
3月19日,艾奇逊、马歇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聚集在一起讨论、审查所提出的公开声明草稿。
他们决定通知麦克阿瑟关于这份即将发表的总统宣言,并请他提出意见。当时杜鲁门正在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度假,他批准了这一声明。
3月20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发去了这样的电报:
“华盛顿正在草拟一个总统声明,要点如下:联合国军已经清除了朝鲜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中国军队,现在准备讨论解决朝鲜地区问题的条件。
联合国认为:在联合国军向38线以北挺进以前,应进一步作外交上的努力,以便取得和解。这就需要时间来判断外交上的反应,并等待新的谈判的发展。鉴于38线并没有军事意义,华盛顿当局已问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你具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在以后几星期内取得充分的行动自由,以便保证联合国部队的安全并与赤色中国保持接触。希望你表示意见。”
麦克阿瑟3月21日的回电,实际上对参谋长联席会议要他表示意见的要求置之不理。
他再次抱怨对他指挥权的限制,
“便他根本无法去扫清朝鲜北方的中朝军队,或者不能做出任何明显的努力来达到这一目的”。
在接到麦克阿瑟的回电以后,参谋长联席会议又与美国相关部门开会,进一步确定了拟议中的总统声明的细节。
此外,华盛顿白宫官员还与出兵朝鲜的其他国家驻华盛顿代表举行会谈,为的是征得他们对拟议中杜鲁门总统声明的同意。
杜鲁门声明草稿(就是原稿,对中国进行污蔑的内容不进行修改)如下:
“我作为美国政府的最高元首,应联合国的请求,在朝鲜地区行使统一的军事指挥权,并在与提供作战部队支持联合国在朝鲜地区进行军事行动的联合国各国政府充分协商沟通之后,发表如下声明:联合国在朝鲜地区的军队正在击退向朝鲜南方和联合国发动侵略行为的中、朝军队。中、朝军队蒙受巨大的损失之后,已经被联合国军驱逐回去年6月最初他们发动侵略进攻的地区附近。
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按照1950年6月2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议所提出的相关条件来恢复朝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与原则要求我们需要尽一切努力来阻止战争的扩大,并避免战争产生的苦难的延长与当地人民生命的损失。
联合国已宣布这个世界组织的基本政策就是允许朝鲜人民能建立起一个独立统一的民主国家。朝鲜人民有权享有应有的和平。他们也有权力按照自己的自主选择,来决定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制度以及其他制度。
联合国已经准备给予相当多的各种慷慨援助,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机构。
目前朝鲜地区最需要的是和平,只有在和平的情况下,联合国才能把在朝鲜地区进行创造性的重建事业。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那些在朝鲜地区反对联合国的人对原来可以而且仍然可以为朝鲜地区带来真正的和平和安全解决的许许多多机会都很少加以真正的理会。
迅速解决朝鲜地区问题就能大大地减轻苏美之间极其紧张的局势,并能顺利按照联合国宪章中所规定的和平解决战争争端的相关程序来考虑朝鲜地区的其他问题。在没有达成满意的结束战争的部署之前,联合国的军事行动依然要继续下去,而且必须继续下去。”
三天之后,正当华盛顿同其他国家政府商谈声明文稿的时候,麦克阿瑟为破坏达成停火的任何企图,于东京时间3月24日(华盛顿时间3月23日),发表了一篇不寻常的声明:
“朝鲜的战争仍然按照我们所预定的日程与计划有序不紊的进行着。现在我们已经大体上清扫了赤色中国在朝鲜南方所有成编制的军队。现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日日夜夜地进行大规模海、空袭击已经使得对方补给线遭受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这就使对方前线部队无法获得足够多的补给。我们的地面部队现在正在出色地利用这一致命弱点。对方所谓的礼拜战术已经无疑地无效了,因为我们的地面部队已经完全适应对方的作战方式和作战周期。对方的穿插渗透战术只能使他们自己小股小股的被我们所消灭。在朝鲜寒冷的冬天,恶劣的天气、地形和作战条件下,对方部队的持久作战能力要远远不如我们的部队。
比起我们在战场上所取得成功来看,对方更大的弱点也暴露出来了,赤色中国这个新的对手,国家虽然很大,但是极其缺乏工业支撑,无法向朝鲜战场提供进行与我们打仗所需要的各种重要物资。赤色中国更缺乏生产基地,更严重缺乏海军、空军的支持。
赤色中国更无法提供对我们造成极大威胁的,能有效的进行地面作战行动所必需的各种武器,比如坦克、重炮以及以先进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各种精巧的武器装备。
刚开始的时候,赤色中国在数量上的巨大潜力的确大大弥补了他们与我们之间这巨大的差距,但随着大规模毁灭武器的高速发展,单靠数量是远远无法抵消这些缺陷本身所固有的危险性了,这给我们创造了极好的机会。
我们控制海洋、天空,也就意味着我们控制了所有补给、交通和运输,对这场战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些军事上的重大弱点,在赤色中国进入朝鲜战争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楚地表现了出来。
故而事实表明:赤色中国根本不能以武力征服朝鲜地区。
因此,赤色中国必然痛苦地认识到:联合国想要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地区是他们希望看到的,而如果我们的军事行动能扩展到赤色中国的沿海地区或东北地区,那么,赤色中国必然注定发生全面崩溃的危险。
确认了这些基本事实之后,如果朝鲜问题能够不涉及到与朝鲜地区毫无半点直接关系的问题(比如那个湾岛问题或那个关于中国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问题)的影响,则双方在朝鲜问题上进行和解并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故而在我作为军事指挥官的权限之内,我准备随时和对方指挥官在战场上举行和解会谈,诚挚地努力寻求不再继续进行流血打仗而实现联合国在朝鲜的相关目标的任何军事行动,联合国在朝鲜的相关目标是任何国家都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反对的。”
麦克阿瑟的这份声明,使华盛顿当局和杜鲁门大为震惊。它直接违反了参谋长联席会议12月6日颁布的、未经五角大楼事先批准不得公开发表任何有关外交政策的声明的训令,因此是
公然的抗上行为
。
麦克阿瑟这个行为是直接对美国总统和宪法权威的挑战,是对文职官员领导军人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更有甚者,
声明的好战语调暗示了政策上的变化,即战争将要扩大。
这对于杜鲁门推动的停战谈判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合时宜和轻率的姿态。
杜鲁门为此对麦克阿瑟的声明十分恼火。
杜鲁门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不幸得很,我们进行的周密准备最后竟然都是白费力气。3月24日,麦克阿瑟发表的这项声明,与我所准备发表的声明完全背道而驰,结果是如果我发表那项经过与众人精心准备的声明,那么只会引起全世界的混乱。
因此,我们为取得其他国家的同意而花去的大量精力、时间以及许许多多外交使团和军事指挥官呕心沥血的详尽计划全都成了无用功,被麦克阿瑟的做法全部付之东流。”
于是杜鲁门愤怒地指出:
“联合国的一位军事指挥官不经过华盛顿当局同意,自作主张地发出这样一个声明是极其愚昧自大的事。这是完全漠视未经五角大楼事先批准不得公开发表任何有关外交政策的任何声明的所有指令的行为。
这也是对我作为美国总统和实际上的最高统帅而发布的命令的公然违抗。这不仅仅是对总统的权力的挑战,更是对赋予总统权力的美国宪法的违悖。”
“实际上,麦克阿瑟的举动等于用最后通牒来威胁赤色中国,等于说盟国的全部优势力量可以用来攻击赤色中国。当然,他说这得有待政府当局去决定,但考虑到他是高级负责人,全世界人民会认为他事先获得消息,知道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在我们的盟友中果然马上就发生了这样的影响。世界各地的政府所发出的询问函电纷至沓来;这是什么意思?美国的政策难道要改变了吗?”
这件事情最终所牵连到的不单单是美国总统所要发表的已准备好的声明的命运而已,甚至也不只是这一“檄文”所引起的外交界的怒潮而已;挪威大使向华盛顿询问这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就称它为“檄文”。
更重要得多的是,麦克阿瑟又一次公然反抗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政策。
最后杜鲁门认为:
“现在,由于麦克阿瑟自作主张的声明,他现在确实影响了美国基本政策的方向,而且再作这样的声明只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损害,麦克阿瑟的这一冒然举动逼得我别无选择,我再也无法容忍他的抗上行为,我一定要撤他的职。”
翌日上午,杜鲁门召集艾奇逊、拉斯科、罗伯特·A·洛维特等高层政要到白宫专门研究此事。
艾奇逊写道:
“前一天收到麦克阿瑟的声明后,我从未见过洛维特那样愤怒过,他说麦克阿瑟一定要撤职,而且要立即撤职。”
其实艾奇逊对此也非常愤怒,他说:
“麦克阿瑟这一声明可以说完全是对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藐视,是对他已被告知的一项行动的极大破坏,是对他的美国总指挥官——总统的公然违抗。”
但是就算到了此刻,杜鲁门依然表现得十分冷静,似乎是处于一种难以置信,同时又压抑着怒火的思想状态之中。
杜鲁门说:
“我现在唯一能说的是非常震惊。我从未低估过我同麦克阿瑟之间的困难,但自威克岛会晤之后,我不奢望他能尊重我,但是曾经依然指望他最少能尊重总统的职权,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我认识到我本人除了解除这位亚洲最高战场指挥官外,没有任何别的选择。”
但是,还不能马上把他解职。
因为,解除麦克阿瑟职务,必定会使在美国人民中早已不得人心的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杜鲁门以异乎寻常的谨慎小心来完成这一任务。这一天他没有提出撤职的问题,也没有透露他的想法,他只是让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出如下的电令:
参谋长联席会议致麦克阿瑟专电:
杜鲁门总统指示你注意1950年12月6日他发给你的命令。鉴于你的行为,你以后的任何声明都必须符合12月6日命令的规定。
杜鲁门总统还指示:一旦赤色中国要求停战,你必须立即向参谋长联席会议请示报告,不得延误。
布雷德利
1951年3月24日
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麦克阿瑟后来否认了自己所有的任何失当之举措。
他被免职之后在参院听证会上回答询问的时候说:
“我所发布的公告,只不过是每个战地指挥官任何时候都可以发布的那种公告。通过这一公告,可以同对方总指挥官协商,寻求结束双方敌对行动的途径。”
麦克阿瑟是完全的进行撒谎。
这一年晚些时候,麦克阿瑟在对美国退伍军团的一次友好集会谈话时自夸说,他揭露了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阴谋”之一。
他把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和平行动“看成是一次出卖,是一项能结束战争而没有胜利的政治行动”,他坚信这会给美国和朝鲜南方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麦克阿瑟在他的回忆录中却认为,他力图把他的声明说成是一项“军事行动”。因为他是以“一名指挥官的权威”发表这一声明的,而且表示的是“一位战区指挥官的局部观点”。
不论麦克阿瑟如何辩解,他的动机及其效果是一清二楚的。
正如美国国防最高指挥官马歇尔将军所说的:
“麦克阿瑟的声明给我们的盟国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局面,使他们对我们如何行事完全摸不着头脑:总统拿出一样东西来提请他们注意,并调整他们的行动以取得一致的行动;但这一过程还未做完,战地最高指挥官又提出来一个建议,使总统用以处理事态的努力付诸东流。我尤其认为,它造成了美国政府在全世界的信任危机。”
后来几天中,尽管有杜鲁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提醒,但麦克阿瑟继续干扰政府的政策。
在杜鲁门看来,麦克阿瑟的表现“带有哗众取宠的特征”。
他把他和麦克阿瑟的关系同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和乔治·麦克莱伦将军之间的关系相提并论。
麦克莱伦对战争应当怎么打,有自己的一定之见,如果林肯给他下一道他所不中意的命令,他就不予理睬。
同林肯一样,杜鲁门因为麦克阿瑟违抗他的指令,最终把他解了职。
后来麦克阿瑟再次指责美国现政府的政策是不合乎逻辑和违背传统的。
1951年4月6日,星期五上午,杜鲁门把艾奇逊、马歇尔、布雷德利和哈里曼等召到他的办公室,直截了当地问他们应当如何处置麦克阿瑟。大家一致主张解除他的职务。
杜鲁门甚至对哈里曼说,早在两年前就应当把麦克阿瑟解职。
当时是1949年春天,麦克阿瑟作为日本占领军司令,不听召唤,自行其事,为此杜鲁门不得不派陆军部长肯尼恩·罗亚尔前往东京去阻止这位将军支持日本国会的一项经济法案。
这一法案同占领军的政策是“直接相悖”的。
4月9日,杜鲁门总统继续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召开内阁要员会议,大家一致主张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并决定他的一切职务由马修·李奇微接替,第八集团军指挥官一职由范佛里特将军担任。
为了使麦克阿瑟不至于太难堪,会议还决定由正在远东视察的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把这一命令当面交给麦克阿瑟将军。
然而,出人意料的,由于通讯线路发生故障,在弗兰克·佩斯收到这一命令之前,
《芝加哥某报》
将在4月11日上午抢先发表这一消息。
在此情况下,杜鲁门认为,他“再也无法做到由佩斯部长亲自传达命令,以表示礼貌了”。
他指示他的新闻秘书约瑟夫·肖特于4月11日凌晨1点这一非同寻常的时刻,向白宫记者团宣布了总统这一“令人震惊”的决定:
“深表遗憾地对全世界宣布,陆军五星将军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已经不能在涉及他所担任的职责上面,对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进行全心全意地支持。
根据美国宪法赋予总统的特殊职责和联合国赋予我的重要职责,我决定变更远东地区的最高指挥权。因此,我决定解除麦克阿瑟的指挥权,并任命马修·李奇微为其继任者。
对于相关政策进行的激烈的辩论是我们自由民主制度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然而,军事指挥官们必须按照美国的宪法规定的方式服从白宫给予他们的政策和命令,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在战争年代,这一方面尤其不能忽视。
对于麦克阿瑟在重大岗位上对美国做出的卓越和非凡的贡献,全美国人民深表谢意。但是也由于这一原因,我对不得不对他采取必要的行动,对此,我深表遗憾。”
接着,白宫新闻秘书肖特又宣读了杜鲁门总统致麦克阿瑟将军的解职令:
“五星将军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深感遗憾,我不得不尽我作为美国总统和总指挥官的职责,撤销你盟军总指挥官、联合国军总指挥官、远东总指挥官和远东美国陆军总指挥官的职务。
你的指挥权交给马修·李奇微将军,立即生效。
你有权发表卸任前的所有声明,为自己辩护;也可以发表卸任前的相关命令,作为指挥官的最后一段时间。
关于撤换你的原因将在向你发布的命令或声明的同时公之于众。”
自此,杜鲁门将麦克阿瑟革职,彻底与麦克阿瑟撕破脸皮,麦克阿瑟无奈回到美国养老。
-----
网友解答:
-----
杜鲁门让麦克阿瑟下课,简单来说,就是麦克阿瑟的所作所为糟糕透了,杜鲁门实在容忍不了了。
如果按照逻辑细细捋一捋,杜鲁门在1951年4月12日将麦克阿瑟解职,有三大具体原因。
麦克阿瑟目中无人,缺乏对杜鲁门的尊重
麦克阿瑟生于1880年
,父亲就是将军,还是中将,可以说,麦克阿瑟有一个好的出身,但麦克阿瑟早年的成功,不仅仅是凭借了家世,而且人家也是战功显赫,从一战到二战,战功累累。如此的一个人,为人自负且骄傲,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
在罗斯福时代,麦克阿瑟就居功自傲,被罗斯福和马歇尔等人不喜。不过,此人不管如何还有几把刷子,和罗斯福面对面时,也相对较为尊重,因此还是可以坐着高官之位。
而杜鲁门出生于1884年的密苏里州,家境非常一般,从杜鲁门1岁到6岁之间,家里都在密苏里州格兰德维尤的农场生活,1890年迁居到了密苏里州独立城的另一个农场。因为家里是搞农场的,所以在以后常常被某些人激讽为“乡巴佬”。
因为杜鲁门家的生活并不富裕,在杜鲁门中学毕业后,一度想去上公费的军校,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可视力太差,最终未能成行。最后,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杜鲁门从银行职员起步,历经种种挫折,抓住了各个机遇,在60岁时成为了副总统,61岁接任了罗斯福的位置。
对于杜鲁门,麦克阿瑟是看不上眼的。
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就发生在朝鲜战争时期,尽管,之前两人做了一些书面和电话的联系,但见面时仍然让杜鲁门极不舒服。
麦克阿瑟和杜鲁门的第一次会晤,还是因为朝鲜战争。那是在1950年10月13日,麦克阿瑟风头正盛,毕竟,仁川登陆太过耀眼。
会晤地点是麦克阿瑟选的,杜鲁门提出在珍珠港会晤,麦克阿瑟固执地选择在威克岛。威克岛在日本和珍珠港中间海域,离珍珠港更近,但人家老麦就是不愿意去珍珠港,这是一个将军给了一个总统下马威啊!
见面时,杜鲁门缓缓走下飞机,快到地面时,麦克阿瑟才从他的吉普车出来,没有敬礼,而是上前伸手、寒暄、问好。杜鲁门假装看不见麦克阿瑟的无礼。在杜鲁门晚年时,他曾经的随从问道:“总统先生,当年你是否注意到了麦克阿瑟的无礼?他竟然没向你敬礼。”杜鲁门说道:“我看见了,感觉很遗憾,那意味着后面打交道将遇到麻烦。后来,果真如此,我解除了他的职务,我早该那么做了!”
整个会晤,何止是没有敬礼,何止没有早早出来迎接啊!在会谈时,麦克阿瑟甚至当面把烟嘴拿了出来,还问道:“我抽烟,你不会介意吧!”杜鲁门尴尬且不失微笑地说道:“抽吧,将军,别人喷在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一个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
麦克阿瑟的下马威是成功的,但他伤了一个总统的尊严,这是给自己挖坑啊!估计,当时的杜鲁门狠狠地问候了麦克阿瑟的祖宗十八代。
麦克阿瑟的行为让杜鲁门记忆相当深,但这只是麦克阿瑟下课的小原因,不是主要原因。
麦克阿瑟的作战想法和美国政府多次冲突
关于朝鲜战争,麦克阿瑟的作战想法,和美国政府是多次冲突的,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1、邀请蒋介石加入战局
麦克阿瑟听到朝鲜战争开启后,心情是激动的,因为这是他管辖的区域,他又可以在战争中大出风头。同时,他想整大一点,想把蒋介石一起拉入战局。
把蒋介石拉入战局,是美国政府不愿意的,因为那样会扩大战争,战火将有很大概率烧到中国大陆。
让战争升级,不是美国政府愿意的,他们的重点在欧不在亚。因此,杜鲁门等人前后三次拒绝了“麦克阿瑟希望蒋介石入战局”的提议。
2、麦克阿瑟提出增加兵力,全面压制志愿军
蒋介石入不了战局,麦克阿瑟看中国志愿军参战后势头很猛,因此提出增加兵力,多增加一些师,想全面压制中国志愿军,美国政府还是拒绝了。
多加几个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要国会同意,要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统统同意。
扩大战争,一直不是美国政府的选项,因此,麦克阿瑟的提议自然会被拒绝。
3、麦克阿瑟提出使用原子弹,以及把战火烧到中国大地
一个不成,再来一个。
在麦克阿瑟最艰难的时候,提出使用原子弹,甚至,美国政府都做了一定准备。
但是,按照麦克阿瑟的想法,那原子弹可不是投一颗两颗的事情,而是要投放一二十颗。麦克阿瑟的想法总是让人心惊胆颤,美国政府自然不会完全同意。
不仅如此,麦克阿瑟甚至提出,将战火燃烧到中国大地,这当然也是杜鲁门政府无法同意的。
总之,麦克阿瑟野心勃勃,期望扩大战争,这和杜鲁门政府的立场是不同的,合作时不顺利,摩擦重重,因此,这就决定了麦克阿瑟后来下课,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麦克阿瑟打了败仗,而且单独发表了“扩大战争”的言论
抗美援朝前三战,麦克阿瑟被彭德怀一路平推,打到了三七线,那时那刻,麦克阿瑟的老练臊得发烫。不仅如此,他还搭上了第八集团军司令虎头沃克的老命一条,这可是他的心腹爱将。
连战连败的结果,杜鲁门等人是不爽的。
而在李奇微接替了虎头沃克后,战局竟然转变,联合国军队开始反击,并和志愿军相持在了三八线,这导致,杜鲁门、马歇尔等人看得很清楚,李奇微军事造诣不弱于麦克阿瑟,而且好管理、好沟通、更务实,如此以来,就算麦克阿瑟下课,也有人接盘,这让杜鲁门等人在后面敢于下手。
1953年3月底,不甘心的麦克阿瑟,单方面发布“应该向中国大陆进行攻击”的消息,这让杜鲁门忍无可忍,给国防部长打了声招呼,马歇尔同意让麦克阿瑟下课,给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打了声招呼,布雷德利也同意麦克阿瑟下课。
既然大家都同意,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于是,杜鲁门下了解职麦克阿瑟的命令,整个行为可以用四个字形容:简单粗暴!
已经被下课了,麦克阿瑟还不知情,当1951年4月11日,无线电广播上传出麦克阿瑟被解职的消息时,他还在和友人愉快地进餐呢,那一刻,实在太过尴尬了。
不久后,麦克阿瑟调整好了心态,温柔地对妻子说:“珍妮,我们可以回家了!”
麦克阿瑟回家后,受到了万人空巷式的欢迎,他感到了几丝欣慰,他在当年4月19日发表了著名的演讲:老兵永不死!这篇演讲成为了全球无数退役军人最喜欢的演讲。
麦克阿瑟曾经风光过,在发展日本时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在朝鲜战场则是灰头土脸,晚节不保。杜鲁门让他下课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因,他桀骜不驯,目中无人;他的战略思路,和美国政府并不一致;他的失败,以及口不择言,让杜鲁门等人不喜。这一系列原因的叠加,让麦克阿瑟最终被革职,只能回家安享晚年。
1964年,麦克阿瑟病逝,带着他在朝鲜战场失败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1972年,杜鲁门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之间的恩怨,只能去到阴曹地府了结了。
-----
网友解答:
-----
麦克阿瑟将军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个战争狂人。在朝鲜战争之前,他没有吃过败仗,而且职务是㱑㱑高升。
1899年,麦克阿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点军校,从此以后,他便与军事行业密不可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因为他的军事生涯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便被晋升为上校军衔被派往法国参战。而且由于他的军事的理论和实践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便被任命为西点军校的校长。从而说明了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美国政府和军事部门的认可。这时候正赶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政府又想到了他,让他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并且在1944年的时候麦克阿瑟被美国总统授予五星上将军衔,这也是美军最高军衔。
彭德怀元帅
朝鲜战场上的彭徳怀元帅
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彭德怀元帅
二战后期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并且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日本的太上皇。后来发生了南北朝鲜战争,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2年参加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未能获胜,1964年4月5号,麦克阿瑟因病去世,享年84岁。
终观麦克阿瑟将军的一生,他既有多次骄人的战绩,又多次获得提拨和奖励,因此,养成了他的狂傲个性也是不足为奇的。可是,人生难以完美,就在他准备圣诞节就胜利的结束占领全朝鲜的时候,谁知道他会遇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他从北朝鲜的鸭绿江边一下就赶到了南北朝鲜分界线一一三八线附近。一下就打灭了他骄狂的气焰。
他实在是忍受不了这一口气,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这个战争狂人主张对中国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武器,美国总统杜鲁门确不同意他的主张,他耽心这样一来会造成苏联参战而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但是,此时的麦克阿瑟确有些忘乎所有,公然违背杜鲁门的意志,派侦察飞机飞入中国领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的前三次战役,使麦克克阿瑟的部队遭受重大损失,第四次战役打了一个平手。由于麦克阿瑟缺乏对朝鲜战场的统一认识和手段,所以,杜鲁门就撤换了他,让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接任麦克阿瑟的职务为“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总司令。
可惜,一生军事生涯高歌猛进的麦克阿瑟将军裁倒在彭德怀元帅所指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手上,他是多么不服气和难受啊!
-----
网友解答:
-----
因为麦克阿瑟
不仅在战场上失利,还屡次挑战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权威
,美国三权分立的政体决定了文官治国的体制,但麦克阿瑟的一系列举动都表明了,自己对杜鲁门的蔑视。
麦克阿瑟
1951年4月11日中午,就在麦克阿瑟在他的官邸招待客人时,他的副官悄悄进来,对麦克阿瑟的妻子说了几句后,麦克阿瑟的妻子随后对他耳语几句,一直非常自信狂妄的麦克阿瑟,表情瞬间僵住了。
过了一会儿,他用非常温柔,并且在场所有人都能听到的语气对妻子说:“琼,我想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麦克阿瑟下台
与此同时,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位在远东战场叱诧风云,被称为日本太上皇的麦克阿瑟,被解除了远东最高司令的职务。
麦克阿瑟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先后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麦克阿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1944年,他被授予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麦克阿瑟登陆日本
二战后,他被杜鲁门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成为了日本的“太上皇”。可以说,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麦克阿瑟的战绩还是比较突出的。
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他的声名威望达到顶点。不过,很快中国人民志愿军,就让他走下了“神坛”。
麦克阿瑟的高光时刻
麦克阿瑟为人特别狂妄,口才犀利,特别愿意在媒体面前发表演讲,并多次在公开场合羞辱我志愿军,说我们的装备差,我们是乌合之众,但很快他就被打脸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在第一次战役中,就粉碎了麦克阿瑟占领全朝鲜的美梦,把他领导的所谓的联合国军赶出了鸭绿江;第二次战役,把他们赶回了三八线;第三次战役更是让他们一再溃败,我英勇的志愿军,甚至一度占领韩国首都汉城。
胜利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
联合国军的失败,让全世界大跌眼镜,在这之前,全世界都认为,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有着最先进的装备与后勤补给,从没怀疑过,麦克阿瑟会败。
可事实上,麦克阿瑟领导的联合国军,被我英勇的志愿军,打得落花流水,从鸭绿江一路被撵到三八线以南,联合国军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当然了,军事上的屡战屡败,并不是麦克阿瑟被革职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是,麦克阿瑟与杜鲁门在朝鲜战争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战争狂人的麦克阿瑟,从一开始就准备把战争扩大,他希望把朝鲜战争演变成,至少席卷亚洲的大规模战争,从而达到消灭共产主义势力的目的。
战争狂人麦克阿瑟
而杜鲁门以及美国众多西方盟友,都认为应该把朝鲜战争当作一个局部战争来打,他们真正的防御重点,应该放在欧洲,主要敌人是苏联。
所以,在第四次战役过程中,杜鲁门准备发表一份释放善意的声明,他希望通过这份声明,让中方感受到美国准备停战的意图。为了稳妥起见,甚至给麦克阿瑟发了一封电报征求意见。
可是麦克阿瑟根本没有理会这封电报,而是在回电中,反复强调美国政府对他指挥权的限制,导致了他在朝鲜战场上的失利。
三八线
杜鲁门这边,并没有理会麦克阿瑟,而是加紧敲定声明措辞,可杜鲁门没想到,1951年3月14日,麦克阿瑟竟然抢先发表了声明,并且声明的内容观点,竟然完全与杜鲁门相反。
麦克阿瑟在声明中,以最后通牒的方式通知中方,盟国要用全部力量来对付中国,这等同于向全世界宣布,朝鲜战争将会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
麦克阿瑟的声明,让杜鲁门一切周密的停战准备化为枉然。同时,麦克阿瑟也违反了,去年杜鲁门专门针对麦克阿瑟签发的“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公开发表有关外交政策的声明”。
艾奇逊
这让杜鲁门勃然大怒,杜鲁门立即召开会议,表达现在除了解除麦克阿瑟一切职务外,已经别无选择了,因为麦克阿瑟一点都没有尊重美国宪法,更没有尊重美国总统。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甚至大骂麦克阿瑟:“这是一个肮脏的农夫!”
于是,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动作,被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一切都准备就绪后,1951年4月11日凌晨1时,杜鲁门临时召集白宫记者团,宣布了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命令,同时宣布麦克阿瑟的指挥权交由李奇微。
杜鲁门召开记者会
这样麦克阿瑟的职务被彻底解除了,麦克阿瑟被革职,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不听话,公然挑衅杜鲁门的权威。
此时,美国不得不承认,虽然他们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有着最完善的后勤补给线。但是,他们仍然不是志愿军的对手。中国军队,毫无疑问,是世界陆战之王!
-----
网友解答:
-----
麦克阿瑟被杜鲁门解职,其实只有一个原因,杜鲁门无法制约麦克阿瑟
,在麦克阿瑟将局势变得不可控制之前,便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杜鲁门作为美国总统来说,他考虑的是美国的全局战略问题,而麦克阿瑟考虑的是局部战略问题,就麦克阿瑟的性格来说他是个为了达到目的什么事都会做的人,当他的目的与杜鲁门的政策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会不惜违抗杜鲁门的意愿去实现他的目的,才最终被杜鲁门解职。
▲麦克阿瑟是美国陆军将领中最能打的
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美苏争霸的格局,美苏这两个当时的超级大国都将战略重心放在了欧洲。就东亚地区的战略来说,美国在于守住南韩和台湾海峡,全面遏制共产主义;苏联也不想在这一地区投入太多,朝鲜半岛上维持三八线的格局即可。我们一般认为朝鲜战争是韩国先发动的,但根据现在档案揭秘的资料显示,实际上是朝鲜先发动的。朝鲜战争爆发前,朝鲜拥有大约13万军队,其中3个师是由四野的朝鲜族士兵组成,装备精良且战力强悍。而韩国只有临时组成的5万国防军,且缺乏重武器装备。当时的美军已经撤到了日本,在朝鲜半岛没有任何驻军。
1950年6月25日朝鲜首先向韩国发动了进攻,由于朝军与韩军之间战力差距明显,一时间朝鲜占尽了优势,打的韩军节节败退。见韩国支持不住,美军便介入了朝鲜半岛的战事,由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出兵朝鲜半岛。到了当年9月份的时候,朝鲜军一度攻到了釜山,韩国仅存东南一隅,眼看就要把釜山的美韩联军赶下海,美军却在这个时候发动了仁川登陆,一举将朝鲜军拦腰切断,歼灭了朝鲜军几乎全部的主力,直接逆转了战局。之后朝军连连败退,到了10月份的时候被美军赶到了鸭绿江边,朝鲜危在旦夕。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加入了朝鲜战局,经过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将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了三七线附近。而到了1951年3月份,美军发动了第四次战役,将战线又拉到了三八线。朝鲜战局在三八线到三七线附近形成僵持,一方面是因为志愿军攻到这里后,由于缺乏机械化运输,后勤保障跟不上,越往前打就越是困难;另一方面,美军也在这里集结了大量的部队,志愿军约往南打就会遇到越多的美军重兵集团。当然,美军到了三八线附近也很难往前打了,原因与志愿军的情况差不多,越往北打后勤越困难,同时越往北打也会遇到越多的志愿军重兵集团。
也就是在第四次战役结束后,第五次战役开始之前的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被杜鲁门解职了,因为他与杜鲁门产生了重大分歧。
在仁川登陆之前,麦克阿瑟曾在威克岛会见过杜鲁门,杜鲁门出于战略考量,指示麦克阿瑟只在朝鲜打一场有限的战争。但是在四次战役后,美军被志愿军赶到了三七线附近,接连的败退让麦克阿瑟脸上无光,他非常想用一场胜利挽回之前的颓势。
站在麦克阿瑟的角度来说,他建议美军轰炸我国东北地区切断志愿军的后勤,然后配合地面进攻以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并在必要时候动用核武器。当然如果这样做的话,战争范围就会扩大,至少会变成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甚至会引发苏联的参战,这些都是杜鲁门极力反对的,当时杜鲁门想尽快结束朝鲜战事,而不是扩大战事。
其实如果只是麦克阿瑟与总统杜鲁门之间的意见发生了分歧,麦克阿瑟也不至于会被解职,问题在于这个时候麦克阿瑟的权力太大了,杜鲁门有些控制不住了。
首先美军占领日本后,麦克阿瑟作为驻日美军总司令成为了日本的太上皇
。在他的操作下美国向日本提供了价值约23亿美元的援助,稳定了日本局势,这使得麦克阿瑟获得了日本人的好感,甚至是崇拜,朝鲜战争之前麦克阿瑟就已经基本控制了整个日本。麦克阿瑟对于日本的控制容易被人们忽略,就他离开的时候,日本人主动站在了道路的两旁高喊“大元帅”的情况来看,如果战争规模被扩大,麦克阿瑟是有动员整个日本的能力的。
▲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控制是人们容易忽视的地方
其次麦克阿瑟手上握有大量的军队
,除了当时朝鲜战场上的大约20多万美军外,驻扎在日本的40多万美军也受麦克阿瑟的节制,这么多军队掌握在麦克阿瑟手中,对于杜鲁门来说有些尾大不掉的味道。
第三在于麦克阿瑟威望非常高。
他是二战时期的英雄,率领美军从夏威夷一直打到了日本,是美国获得太平洋战争胜利最大的功臣。以前罗斯福总统在位的时候多少还能节制住麦克阿瑟,但杜鲁门的威望显然比罗斯福要低了很多,麦克阿瑟多少有些功高震主的味道,有些瞧不起杜鲁门,甚至会把杜鲁门的命令不当回事。
最为重要的是,一旦麦克阿瑟将战争扩大,到时候就不是麦克阿瑟听不听杜鲁门的指示了,而是杜鲁门不得不听麦克阿瑟的了。
战争一旦扩大,变成中美之间甚至是美苏之间的全面战争,那么战争的规模将至少是百万级别的大战,到时候杜鲁门就不得不在朝鲜甚至是我国的东北地区投入更多的部队和物资,也就是说到时候杜鲁门要把美军军力中的相当一部分交给麦克阿瑟去指挥,总统就被将领牵着鼻子走了。到时候麦克阿瑟找杜鲁门不管要要兵还是要物资,杜鲁门都不得不答应,毕竟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战,麦克阿瑟也因此会获得更大的权力。
其实在第四次战役期间,杜鲁门就像结束战争,因为在杜鲁门看来,美国在朝鲜半岛这个战略的次要地方投入太多,杜鲁门急于抽身朝鲜半岛,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战略重点欧洲上来。为此杜鲁门召开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会上做出了与中国和谈的决定,打算恢复战前的态势,以三八线为界。3月20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将会上做的决议发给了麦克阿瑟,此时的麦克阿瑟正指挥美韩联军夺取汉城,他希望能扩大对志愿军的打击,将战火烧到我国东北,便没理会参谋长联席会议发给他的决议。
▲对于杜鲁门来说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他不想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消耗过多的精力
此后杜鲁门公开发表声明,表示愿意用外交手段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对于麦克阿瑟来说,如果杜鲁门政府与中朝和谈,那么他的仗就没法打下去了,为了实现军事上的目的,麦克阿瑟公然违抗了杜鲁门的决定。
3月24日,麦克阿瑟发表了一篇公开声明,这份声明内容比较长,这里就不列举了,只说意思,意思就是麦克阿瑟表示要把战火扩大到中国的东北和沿海地区。麦克阿瑟的这份公开声明无疑是打了杜鲁门的脸,前几天杜鲁门还公开表示要限制战争,并展开外交会谈,这下麦克阿瑟却要扩大战争,搞得杜鲁门非常尴尬。
要知道当时杜鲁门就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朝鲜问题的想法已经跟各盟国进行了沟通,也跟他们说好了要和平解决问题,麦克阿瑟的这份声明搞得美国的盟友们纷纷来电质疑杜鲁门:不是说好了和平解决吗?难道您改变主意了?搞得杜鲁门非常尴尬。
麦克阿瑟公然违抗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不仅是公然抗命,更是直接对美国总统和宪法的权威构成了挑战,是对文职官员领导军人的传统观念的蔑视,还给美国造成了外交上的困局。这使得杜鲁门十分恼火,翌日便做出了撤销麦克阿瑟职务的决定。
但毕竟当时战事还在进行,也不好马上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杜鲁门便让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去了一封电报,要麦克阿瑟不要做出过火的行为,把战争规模给控制住。
▲麦克阿瑟不太把杜鲁门放在眼里
接下来的几天里,麦克阿瑟就与杜鲁门唱起了对台戏,美国本土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不断地要麦克阿瑟保持军事上的克制,但麦克阿瑟却不把参谋长联席会议当回事,不断地在军事上做出各种危险动作以扩大战争。
到了4月6日,忍无可忍的杜鲁门把艾奇逊、马歇尔、布雷德利和哈里曼等人叫到了他的办公室,直截了当地问他们应当如何处置麦克阿瑟,这些人一致表示要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最终到了4月11日,麦克阿瑟被正式解职。
以上因素其实都表明,如果任由麦克阿瑟发展下去,杜鲁门会失去局势的掌控,所以杜鲁门才在局势失控之前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麦克阿瑟被解职后,杜鲁门换上一个名气远不如麦克阿瑟的李奇微出任美军总司令,也不乏是明智之举。一方面李奇微威望远不及麦克阿瑟,对于杜鲁门来说更好控制,另一方面李奇微也确实善于打仗,稳定住了朝鲜半岛的战局。
▲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麦克阿瑟确实是玩大了
所以麦克阿瑟被解职,不在于他作战不力,毕竟麦克阿瑟是百战名将,作战方面是没得说的。问题在于麦克阿瑟不受杜鲁门的调摆,再加上他个人威望过高,控制的部队和资源甚多,如果不及时解除职务,杜鲁门的政策就无法执行。在麦克阿瑟将事态变得不可控制之前,杜鲁门便只能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让他回国养老了。
-----
网友解答:
-----
澳大利亚的保卫者,菲律宾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鲜的捍卫者
-----------美国政府给麦格阿瑟颁发的金质勋章上的刻字
从1950年7月7日,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到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麦克阿瑟在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位上干了九个月零4天。
杜鲁门
撤除麦克阿瑟职务的理由是:不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
该。
请一定注意:这不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澳大利亚,菲律宾,日本,朝鲜这四个国家的国土上都留下了麦克阿瑟的痕迹。
在日本麦克阿瑟是太上皇,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发起朝鲜统一战争之后,李承晚在部队节节败退,仅仅用了三天,金日成的部队,便打到了当时南朝鲜的首都汉城。眼看南朝鲜政权不保。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策划了仁川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金日成的部队差点被麦克阿瑟赶到了鸭绿江边。
这个时候麦克阿瑟他的军事生涯达到了顶峰:因为仁川登陆是在不可能中寻找到了可能,并且成功的实施。一举扭转了朝鲜统一战争的局势。
可这个人呐,就怕得志猖狂。麦克阿瑟也不例外,
一个月之后,10月15号,美国总统杜鲁门告诉麦克阿瑟将战争的范围控制在朝鲜境内。这个需要面谈。
可面谈的地点并不是麦克阿瑟飞回美国本土去向总统汇报,而是以战事紧张为由,让美国总到他这边来谈。
于是出现了在威克岛:美国总统杜鲁门千里迢迢从美国本土飞过去,而
人麦克阿瑟叼着个烟斗穿这个作战服,接见了总统的奇怪景象。
会议结束之后,美国总统说一起吃个饭吧,人麦克阿瑟说对不起我没空。
如果说桀骜不驯,是很多有才华人的一个通病,那相信杜鲁门能做到总统这个位置上,对于这样的人,他见得多了,也能容得下。
所以说只是因为本次接见没给杜鲁门面子,杜鲁门就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这一点是不对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能达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而本次会谈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杜鲁门总统希望麦克阿瑟将战争控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之内,再详细一点的说,就是恢复美苏在三八线分别控制朝鲜的这种现状。
可是麦克阿瑟这时候已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这次会谈的时候,第一,他坚信中国不会出兵,苏联不会干涉,第二,他坚信他能带领士兵在圣诞节前打到鸭绿江,统一全朝鲜。
所以变阳奉阴违,而美国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参联会,在这段时间内也成了麦克阿瑟的参谋部了。只能提建议,而不能下命令。
这麦克阿瑟不但挑战了总统的权威,而且挑战了美国法律的尊严和美国军队的指挥体系。但这个时候无论是美国总统杜鲁门,还是美国国会,甚至美美国军队的参谋长联席会议都忍了,谁让人家麦克阿瑟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呢?
中国出兵抗美援朝
美国人没有想到中国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出兵,10月25日至1951年1月8日,经过三次战役,彭德怀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联合国军”由鸭绿江边击退回三八线附近。
用了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又将美军赶回到了三八线附近。
而这个时候,美国已经动用了大部分的陆军将近一半的空军,还有13的海军。
但依然被装备低下的中国军队打的节节败退。最后双方僵持在三八线附近进入了战略对峙。
打也打不过,这个时候麦克阿瑟就动起了歪心思:他就想动用原子弹来轰炸中国本土,
用原子弹,这可是连美国总统都不能够一个人拍板的事儿,麦克阿瑟在记者招待会上公然宣称美国政府应该动用原子弹,来进行政策绑架。
这可把美国总统杜鲁门给惹急了,以前你打仗打的好,我还不能动你,现在仗打的不好,还绑架美国政策,那去你的吧,撸了你算了。
所以杜鲁门总统这才把麦克阿瑟一撸到底。
-----
网友解答:
-----
首先,谢谢邀请。
杜鲁门解除麦克阿瑟最终目的是防止麦克阿瑟轰炸中国东北,引起美国跟中国全面宣战,引起世界第三次世界大战。
(麦克阿瑟)
事件起因是1950年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抗美援朝,通过第一次、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粉碎“联合国军”占领北朝鲜企图,后面通过第三次到第五次战役,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对峙在三八线附近,美国政客本以为原计划1950年底能结束朝鲜战争一直僵持对峙,此时,美国陆军23,海军一半,空军多半都投入朝鲜,这场持久战,美国政客看不到胜利希望,加之美军在朝鲜战场伤亡率不断上升,美国人民反战情高涨。美国政客开始想体面结束朝鲜战争,开始寻求与中国政府谈判合作。当时美苏对峙,美国重心放在欧洲,杜鲁门给远东总司令麦克阿瑟下令寻求与中国政府谈判,停战撤军,麦克阿瑟与杜鲁门唱反调,甚至公开招待记者发布会,宣布用原子弹轰炸中国东北,在中国沿海登陆,与中国全面开战。此言论公开与杜鲁门唱反调。
杜鲁门为了防止麦克阿瑟过激行为,私下自行轰炸中国,扩大战争,1951年4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两份文件,一份麦克阿瑟的命令,告知解除他以上职务;另一份是就麦克阿瑟解职一事提交新闻界的公开声明。两份文件都是正式的,任何一份的公开即意味着解职的生效。
麦克阿瑟军旅生涯由此结束,老兵不死,只是在逐渐消亡。
-----
网友解答:
-----
感谢你的提问。
这个问题只要你认真看了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剧《跨过鸭绿江》,就能很清楚知识原因所在。
1.杜鲁门是总统,是一个政治家,他的格局大,而麦克阿瑟则是一个只信奉武力的战争狂人
朝鲜战争,本就是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选择错误的对手,发动的一场错误战争!作为总统,杜鲁门还算是比较清楚地,但他只所以一开始支持麦克阿瑟发动战争,是乐观地认为战争完全能够速战速决,他也可以借此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但是随着中国的加入,战局越来越超出了他的预测,并且危及了美国的欧洲战略,他便更多的从政治层面来考虑这场战争,可是麦克阿瑟是个典型的战争狂人,他过度迷信武力,过度相信美国的战斗力,并且妄图将战火烧向中国,扩大战争范围和强度,以实现其狂妄的遏制和打压中国的野心。他的这种想法和做法很明显与杜鲁门相悖,作为一个政治巨婴,他被革职,那是顺理成章的事!
2.麦克阿瑟刚愎自用、阳奉阴违、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作风,也是总统杜鲁门无法忍受的
从最近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剧《跨过鸭绿江》中我们看出,麦克阿瑟是个桀骜不驯的家伙,对于总统下发的指令,他不但阳奉阴违、自以为是,而且还在一些公开场合嘲笑总统和五角大楼的决策者,到后来,他更是敢于违抗命令,妄图让战争按照他的思路去发展,作为三军统帅的杜鲁门当然无法忍受麦克阿瑟的胡作非为。
3.麦克阿瑟由于观念保守、指挥无能且连吃败仗,证明他已经根本不适合再指挥这场战争了
虽然在二战中,麦克阿瑟战争显赫,而且经过二战的洗礼后,美国也有比较强的战斗力,这便让麦克阿瑟从战争一开始,就产生了一种极度迷乱的错觉,以为战争很快就能结束,并且武断地认为刚刚解放、一穷而白且物质极度缺乏、军事装备极度落后的新中国是绝对不敢加入这场战争的!甚至我们已秘密入朝了几十万部队,他都一无所知已。所以,虽然在战争初期,他将北朝鲜军队打得丢盔卸甲,但是自从中国人志愿军入朝作战后,他是连吃败仗,他的“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狂妄大话也成了全世界的笑柄!所以,不能执行上级的意图且常打败仗的无能者被免职那是太正常不过了!
-----
网友解答:
-----
1951年4月11日,志愿军还在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第四次战役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突然把“联合国军”五星级上将总司令麦克阿瑟给炒鱿鱼了。
纵观古今,美国总统还从未与一个高级将领闹到如此水火不容的地步,麦克阿瑟是第一个。
俗话说:两军对垒之际,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
怎么杜鲁门会偏偏在战争打得正酣时,突然撸掉“联合国军”的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呢?
要知道,麦克阿瑟可是战场上的老将,作为西点军校的高材生,从一战,打到二战,作战指挥经验丰富。
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麦克阿瑟本来已经退役了,是罗斯福总统看中了他的军事才能,破例召回麦克阿瑟担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全权指挥对日作战,甚至还被晋升为数量极少的五星级上将军衔。
按理说,麦克阿瑟对战略战术有一定的才华,要不然罗斯福总统也不会把西太平洋这么大一块战略区交给他负责。
不过,麦克阿瑟之所以会被解职,并不全是他指挥作战能力的问题,而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我们知道美国总统不仅是美国国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脑,还是统率三军的总司令,在美军中的地位最高,享有军事决策权,以及美军将领任免权。
无论是美军陆军参谋长,还是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所有美军将领都要遵循总统的指令,保持绝对的敬畏之心。
但是麦克阿瑟是个嫩头青,仗着自己有二两战功,就飘了,完全不把杜鲁门总统放在眼里。
我举个例子就能说明麦克阿瑟对待杜鲁门总统的轻视态度。
1950年9月,“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策划的仁川登陆成功了,并把战火烧到了三八线以北。身为美军最高统帅的杜鲁门总统一直想见一见麦克阿瑟,并了解前线战事情况,毕竟三八线以北的朝鲜属于苏联阵营,杜鲁门非常担心战火蔓延,是否会引发苏联参战。
谁知,麦克阿瑟根本不理会杜鲁门总统关于他回国“述职”的命令,以前方战事吃紧为由委婉拒绝了杜鲁门总统。
这已经是麦克阿瑟第三次拒绝杜鲁门总统了。
第一次是杜鲁门总统让马歇尔将军邀请他回国,第二次是杜鲁门让艾森豪威尔将军写信请他回国,皆被拒绝。
再一再二不再三,麦克阿瑟第三次仍然回绝了杜鲁门总统。但战事无小事,麦克阿瑟不在总统之位不知后果的严重性,杜鲁门却知道一旦苏联参战,将会给美国的霸权地位带来极大伤害。
对麦克阿瑟已经非常愤怒的杜鲁门为了大局只好再退一步,屈尊前往华盛顿和东京中间的太平洋小岛威克岛见面。由于威克岛距离华盛顿4700英里,而距离东京只有1900英里,也就是说杜鲁门总统要飞三分之二的距离,麦克阿瑟将军只用飞三分之一的距离。
这个不起眼的细节,已经再次证明了麦克阿瑟的傲慢。
但这还没结束,当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于1950年10月15日会面后,杜鲁门出于礼节邀请麦克阿瑟共进午餐,不料麦克阿瑟丝毫不给面子,不仅拒绝了,还匆匆飞离了威克岛。
我想,此时的杜鲁门总统一定非常恼怒,堂堂总统竟然遭遇如此奇耻大辱,他的自尊心都被伤了一地。
在杜鲁门总统看来,麦克阿瑟似乎真把自己当成了日本的“太上皇”,公然挑战美军最高统帅的权威。
面对这只犹如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了,该怎么办呢?
唯一的法子就是斩断麦克阿瑟嘚瑟的资本,杜鲁门没有“挥泪斩马谡”的权力,却有直接把他从“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位撸到底的权力。
以至于麦克阿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从广播里才听到了自己被杜鲁门总统解职的消息,很显然杜鲁门都懒得再跟麦克阿瑟打招呼了。
当然了,麦克阿瑟不听话是一回事,他在朝鲜战场上作战失利也是他被撤职的重要因素。
麦克阿瑟在指挥美军仁川登陆后,一步步把朝鲜人民军赶回了三八线以北,扭转了朝鲜战局,以至于麦克阿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自认为美军无可撼动,可以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
谁知中国人民志愿军悄悄开赴朝鲜,接连跟麦克阿瑟指挥的一众“联合国军”打了四次战役,前三次都以美军惨败告终,志愿军甚至在第三次战役中占领了韩国首都汉城,把“联合国军”赶到了韩国南部地区。
麦克阿瑟指挥的“联合国军”惨败,也让杜鲁门总统脸上无光,加之麦克阿瑟先前的无礼态度,让杜鲁门最终下了罢免麦克阿瑟职务的命令。
一代枭雄麦克阿瑟,就这样以失败的角色结束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光辉军旅路。
-----
网友解答:
-----
麦克阿瑟成为“背锅侠”,一方面是美军连战连败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美军将帅不和的结果。
有意思的是,
麦克阿瑟被解职后,一面是美国国内人民义愤填膺,一面是朝鲜前线的美军军官拍手称快。
在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中,美军前所未有地被动挨打,杜鲁门急需有人“背锅”。而麦克阿瑟的咄咄逼人,不仅让杜鲁门抓狂,而且让美国盟友不爽;更由于麦克屡次犯下“军人干政”的大忌,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阿瑟无疑是最理想的“背锅侠”,因而被撤职了事。
朝鲜战争本有可能成为另一场“越战”
我们知道,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朝鲜战争时,美国在操纵下,美国是纠集10多个国家,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出兵的。
其实,苏联本来有机会击败美国的操纵,让这场战争成为另一场“越战”的。
当时,苏联为了我们的联合国席位,“斗气”不参加任何联合国会议。
但是,在联合国就朝鲜问题表决前,首任联合国秘书长赖伊觉得有必要向苏联大使暗示这次表决的重要性,但具体如何做却需要技巧,不然会引发严重的外交问题。
于是,在表决前的晚上,赖伊不经意间在餐厅与苏联大使“偶遇”了,双方寒暄几句,赖伊正要开口,却不料美国大使也很“巧合地”端着盘子经过,并与赖伊打招呼。赖伊不便再多说,只是问苏联大使明天参不参加会议,苏联大使望着美国大使的背影,气愤地说:“我不参加他们的会议。”
大家要知道,五大常任理事国都是有一票否决权的,苏联就这样错过了一票否决美国出兵的机会。如果美国还执意出兵,那就会成为一场没有任何法理依据的侵略。
战争,胜负是个“硬指标”,一败再败的麦克阿瑟没有讲条件的资本。
美军在仁川登陆之前,曾执意飞赴韩国,在汉江南岸的一个山头上站立数十分钟,亲眼目睹韩国军队被朝鲜军队像赶鸭子一样,溃不成军,于是他确定了战争的模式:以地面部队进攻为主,海陆空立体作战。
仁川登陆以仅17人受伤的极小代价偷袭成攻,让狂妄的麦克阿瑟,在战争初期曾叫嚣要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
但是在志愿军秘密入朝后,我军大范围的穿插运动作战,彻底打懵了美军。
战前,美军以为这不过是一次“旅行”,可与志愿军交战不过10来天,美军竟然从内心开始恐惧志愿军。11月4日,让麦克阿瑟命命步兵24师全速向鸭绿江挺进时,部队却掉过头大步向兵撤。
在随后的战斗中,其王牌部队差点被围歼,更有甚者,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少将在后撤时,座驾被炮火击中,沃克当场阵亡。美囯不敢承认这一真相,只好含糊其辞地说他是因车祸身亡。
一连串的失败,让二战中几乎战无不胜的麦克下不了台,更是让当时的世界老大美国在盟国面前丢尽了脸,杜鲁门政府需要有人为战争的失败买单。
在美国民间具有较高声望的麦克阿瑟,却得罪了高层政要。
不可否认,麦克阿瑟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巨大胜利,让他成为了美国人心中的英雄。
但是,相继成为菲律宾和日本“太上皇”的经历,也养成了他咄咄逼人、飞扬跋扈的行事作风,朝鲜战争期间,他在与杜鲁门等高层领导打交道时,也处处显示出他的桀骜不驯。
他先是让杜鲁门飞越了大半个太平洋,来到离日本较近的威克岛来与自己见面。
尤为严重的是,1951年3月20日,杜鲁门将一份关于举行朝鲜停战谈判的声明发给麦克阿瑟,这是一份绝密文件,同时还发给了参战各盟国的最高领导人,这是正式发表前征求意见的一份文件,其绝密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麦克阿瑟竟然召开记者见面会,抛弃杜鲁门的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谈判条件!
这让杜鲁门恼羞成怒,更让同盟国目瞪口呆,各国领导人纷纷打电话质问杜鲁门,怎么独自公布完全不同的文件。
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如此不把领导当回事,哪会有他的好果子吃?
尤为严重的是,作为一个战场指挥官,麦克阿瑟竟然想扩大战争规模和干涉国家对外政策。
在与志愿军作战时连吃败仗后,麦克阿瑟竟然想把我东北地区纳入作战范围,并叫嚣要动用核武器,尤其是他在向华盛顿报告他的作战计划的同时,将作战计划向新闻媒体公布,一方向是所谓的对我“最后通牒”,一方面是向美国政府施压。
没有经最高统帅同意并授权,战场指挥官擅自将战争规模扩大到另一个国家,无论何时,无论何国,这都是一种极大的越权。
而此后,麦克阿瑟更是不留情面地批评政府的对外政策,认为美国牺牲远东利益,以欧洲为中心的政策是完全错误的。
为此,他专门给众议院共和党发言人约瑟夫•马丁,表达他的上述观点,希望马丁向政府施压。
而这封信,成了最后激怒杜鲁门的导火索。而出乎杜鲁门意料的是,4月10日,当他提议解除麦克阿瑟一切职务时,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军官们,竟然一致同意。
大家,都已经受够了麦克阿瑟!
最后,纠正一个流传已久的以讹传讹的误解——杜鲁门原本并未希望羞辱麦克阿瑟!
我们都知道,麦克阿瑟是从新闻中知道自己被解职了,一些人认为,杜鲁门这是要羞辱麦克阿瑟,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五角大楼原本是希望通知正在朝鲜的陆军部部弗兰克•佩斯,让他去东京向麦克阿瑟宣布这个决定,以此表示对麦克的尊重。但不幸的是,彼此,佩斯正被一场冰雹困在一顶帐篷中,而电源此时也出现问题。
于是,就出现了新闻媒体“跑得更快”的情况,这不由让人想起了当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时,日本外交官鬼使神差地晚送宣战文件的事件。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
网友解答:
-----
如果问起二战中功劳最大的美军将领,大家可能会想到巴顿、艾森豪威尔、尼米兹等一大堆名字。但如果要说这些人中,谁最牛皮哄哄,那大家肯定会异口同声说是麦克阿瑟。虽然在日本夹击下,他曾在菲律宾“荣誉大逃亡”,但凭借统治日本和仁川登陆的成功,以及极富感染力的演讲,他仍然是当年美国民众心中赫赫有名的英雄,与潘兴、格兰特、艾森豪威尔等人荣誉比肩。
但就是这么一位威望极高的美军将领,却在朝鲜战争后半段时,被时任总统杜鲁门毫不留情地革职了,这是为什么呢?
(麦克阿瑟)
一、桀骜不驯目中无人。
麦克阿瑟出身贵族,从小追随父亲的脚步,立志成为一名优秀军人。在家族的帮助下,他年纪轻轻就成为一战时的“彩虹师”师长、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以及陆军参谋长。这些履历让他桀骜不驯目中无人,常常对国家政策说三道四,在外驻军时也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而杜鲁门的父亲则是一位农夫,只是头脑灵活经营有方,才渐渐拥有了自己的农场。但这在贵族公子麦克阿瑟眼中,就是一个乡巴佬,从心底就瞧不起对方。所以早在1948年美国大选时,麦克阿瑟就与杜鲁门抗衡,参与总统竞选。
杜鲁门继任后,为了团结麦克阿瑟,曾先后在一个月内,两次致信给这位日本太上皇,请他回美国会面。还打算用抛彩带的盛大游行,来表达对他的敬意。但麦克阿瑟却压根没当回事,以日本形势复杂脱不开身为由一口回绝。
虽然杜鲁门的信中用了邀请的字眼,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总统下的命令,麦克阿瑟的回绝就是抗命,这让杜鲁门大为光火。但由于继任总统不久,并不想挑起轩然大波,只能自己在日记中发泄不满,认为这个虚荣自大的五星上将,比卡伯茨和洛奇还要令人讨厌。
(杜鲁门与麦克阿瑟)
二、居功自傲自作主张。
仁川登陆之后,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军一举逆转朝鲜战场局面。消息传到美国,他的声望达到人生的巅峰。其光芒几乎盖过了当时所有的美国将星,成为美国人心目中下一任总统的不二人选,这让他更加忘乎所以。
为了摸清麦克阿瑟大获成功后的打算,杜鲁门不惜屈尊飞越重洋,赶到太平洋的威克岛与之会晤。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当他走下舷梯时,麦克阿瑟竟然没有给自己敬礼,只是客套地握了一下手,这让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接着,在双方的交谈中,麦克阿瑟点着了烟斗,然后才装模作样地问杜鲁门,是否介意自己抽烟。这种毫无尊重的行为,让杜鲁门更加恼火,他狠狠地瞪了对方一眼说道:你抽吧。但在心里他却咒骂道:咋不抽死你呢!两人的谈话也不欢而散。
按照当时美国的战略部署,联合国军只要维持南北分治,将越过三八线的人民军赶回北方即可。切不可激怒中国和苏联,以免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还陶醉在前期的胜利之中,下令军队一路向北,力争圣诞节前打到鸭绿江边,一统朝鲜半岛。
(艾森豪威尔)
三、老兵不死唯有凋零。
志愿军入朝后,麦克阿瑟下令战机轰炸鸭绿江上的桥梁,以延缓志愿军过江速度,但杜鲁门拒不批准。恼怒之下的麦克阿瑟再三敦促对方授权,杜鲁门只得接受。这种退让让麦克阿瑟更加得意忘形,他认为远东地区局势只有靠他主持,在战场上愈发自作主张。
1951年3月,杜鲁门从拦截到的麦克阿瑟发给外交官的电报中发现,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在朝鲜战争上连连败退,却想着将战争扩大为针对新中国的大战。还嚷着用原子弹轰炸我国东北工业基地。这让杜鲁门忍无可忍,他频频与军方高层接触,希望他们解除麦克阿瑟军权。
4月9日,美军参联会主席布莱德将军通知总统,陆海空三军首长同意总统的意见。而此时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第77特遣队,正沿着我国东海岸飞行,“约翰·A·博尔号”驱逐舰距离汕头海岸线仅4.8公里。这种企图激怒中国军队,意图将战火引向中国大陆的挑衅行为,终于彻底激怒了杜鲁门。他当天即向麦克阿瑟发出一项命令,解除他所有军职。
被解职的麦克阿瑟并没有感到沮丧,相反,回到美国的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其在国会发表的演讲《老兵不死》,成为那个时代的美国精神,声望如日中天。而杜鲁门的民众支持率却降到了22%的历史最低点,此消彼长之下,麦克阿瑟决定参加来年的总统竞选,击败杜鲁门一雪被解职之耻。
不过,在杜鲁门以及军方大佬布雷德利和马歇尔的推动下,共和党在提名下一任总统候选人时,终于冷静下来。他们抛弃了麦克阿瑟,转而提名艾森豪威尔。
就这样,老兵麦克阿瑟不仅并不完美地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涯,连一直为之努力的总统竞选,都没有获得党内提名。此后他又活了十几年后,终于死掉了。
(参考资料:《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冲突和朝鲜战争》等)
------------------
推荐阅读:
假如在落凤坡死的是卧龙,活着的是庞统,他后来能打赢司马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