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是干什么用的?对此你怎么看?
清朝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是干什么用的?对此你怎么看?
-----
网友解答:
-----
我们在清朝宫廷题材有关的影视剧和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皇帝用金瓜子打赏的剧情,只要他心情好,金瓜子都是一大把地赏赐给后宫或下臣,非常的豪气大方,正应了皇恩浩荡那句老话,激动得受赏者叩头不止,三呼万岁,大谢龙恩。
但这只是文艺作品里的夸张,起到营造气氛,强化剧情,突显人物性格的作用。
事实上,金瓜子是不能大把大罐赏赐的。 此话怎讲?要说清这个问题,当然要从金瓜子的来龙去脉说起。
其实,金瓜子是古代碎金的一种称谓,作为货币最初流通于民间,因其形状似瓜子而得其名,一枚金瓜子的重量在一两左右。一两金子价值不菲,而铸造成金瓜子后价值便更高。因而持有一枚金瓜子就如拥有了一笔巨款,那要是拥有几枚十几枚的话,就是大富,因此一般人是不可能拥有的。所以拥有金瓜子是身份高贵的象征,那些使用和拥有它的人不是王公贵族,就是名流大贾。
但到了明朝初年,已有规定在民间不能流通金银,而到了清朝之后,金银的流通要求就更加严苛,于是奇货可居的金瓜子便成了皇帝独享的御用之物,由他专门用来赏赐他所喜欢的后宫大臣与王公贵族,或者名流大贾与有大功之文臣武将。
久而久之,金瓜子就成了皇恩与荣耀的象征,有幸得到金瓜子者,都会将其供奉在客厅中,以此彰显皇恩眷顾。
搞清楚了金瓜子的来龙去脉,也就明了它绝非轻易得到之物,而且即使得到,也不可能大把大把地得到,否则,金瓜子就成了寻常之物,失去了尊贵恩宠的特质。
总之,作为皇帝的独有之物,作为皇帝显示龙恩、奖赏下臣的重要物品,它是一种特殊的激励手段,是绝不可能随随便便使用的。 既然金瓜子不可随意赏赐,那么影视剧与小说中的清朝皇帝大把大把赏赐金瓜子,就成了一种戏说,一种虚构。
而作者如此夸张使用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彰显皇恩隆重,彰显对受赏者的宠爱,烘托赏赐的气氛,丰富剧情与人物形象,增加可视可读性,甚至还可由此生发出许多传奇离奇的情节来。于是金瓜子便成了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的一个亮点与法宝。
而夸张赏赐金瓜子的数量,能为剧情加分,还在于金瓜子本身就是一个人见人爱的稀罕宝贝。由于制作金瓜子时,没有固定模具,也没有具体的重量要求,因而世上就不可能有两枚形状完全相同的金瓜子,这就使得碎金子冶炼成金瓜子后,天性独异,古朴可爱,浑然天成,因而成为难得的为剧情加分的道具,为作者所津津乐道。又因为每一枚金瓜子的形状各异,便可极大刺激作者的想象力,甚至创作出以金瓜子为中心展开的精彩故事。
弄明白了历史上皇帝使用金瓜子的真实状况,再看文艺作品用的有关场面,相信观者会心一笑,对此戏说,以为然又不以为然,这正是正史与野史的区别。
-----
网友解答:
-----
金瓜子,其实就是碎金,可别小看它,一枚小小的金瓜子,能让拥有它的人乐疯。
在很多清朝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都会看到皇帝用金瓜子赏赐嫔妃或者大臣的情节,一把黄澄澄的金瓜子,不仅让受赏赐的人连连口头谢恩,就连作为观众的我们,看着都十分过瘾。
之所以让戏里戏外的人看起来都十分激动,是源于人们对于黄白之物,一直都有一种天然的喜爱。
正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黄金这种贵金属,自打被发现,就在人们的心中地位和价值非常之高,时至今日,黄金依然在现代经济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从一万两千多年前,黄金被人类发现之后,人们就对这种有着耀眼的光芒的金属点燃了独特的喜爱,从此,黄金就和人类的发展历史仅仅的结合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部人类历史,同样也是黄金的历史。
究竟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将黄金作为交易的媒介,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在记载的文字中,黄金一直都是各种形式的交易中,最具有价值的硬通货。
不管是什么文明,或者是什么年代,黄金这种特殊的金属,都是商业贸易中最优的选择,这种全空间地域通用的特性,造就了黄金独一无二的地位。
因此,古代乃至现代的人们,对于黄金,都会有一种骨子里的喜爱,这实际上,是黄金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所扮演的重要地位所形成的必然结果。
同时,黄金的另一大特性,就是稀缺。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十九世纪之前,几千年的历史中,人类社会一共生产的黄金,还不足一万吨,注意,是整个人类社会,包括当时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和政权。
如果这样说没有概念,那么再看这一组数据。
在18世纪的一百年中,人类社会一共生产黄金200吨,也就是到19世纪之后,随着一系列黄金资源的发现,黄金产量才逐渐提高,仅19世纪下半个五十年,黄金的生产总量,就达到了五千年来的总和。
硬通货,再加上稀缺,这就造就了黄金在古代至高无上的地位,再加上几千年来人类对于黄金刻在骨子里的喜爱,由此,在获得黄金之后,激动也在所难免。
所以,我们在看到清宫电视剧中,那些嫔妃或者大臣,在被赏赐金瓜子后,连连叩头谢恩,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如果单纯是因为黄金贵重,也不至于让这些被赏赐的人如此激动,金瓜子的另一种意义,才是主要原因。
金瓜子,其实就是碎金块,但它与普通的碎金块又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将黄金做成瓜子形状的碎金块,也就是说,它在具备实用性的同时,还具备观赏性。
受清宫题材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金瓜子只有清朝才有,实际上,在春秋时代,就有金瓜子的身影出现。
《东周列国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国大夫伍子胥,曾经遭到楚平王的追杀,慌不择路之下,逃到了濑水(位于今常州溧阳)边上,就在他饿的两眼昏花之际,一位浣纱女救了他。
这个美丽的浣纱女,将伍子胥带回家中,不仅让他吃了一顿饱饭,还细心地为他处理伤口,让伍子胥十分感动。
为避免连累这位姑娘,伍子胥只得连夜继续奔逃,临行之际,伍子胥一再叮嘱这位姑娘,千万不要泄露她的行踪。
而这位姑娘,为了信守承诺,让伍子胥放心,选择了投河自尽。
等到若干年后,伍子胥功成名就,就想找到这位姑娘表示感谢,但他来到濑水后,才得知当年这位姑娘为了保守秘密,做出了大义之举,这让伍子胥又感动有惭愧。
最终,伍子胥将三斗三升的金瓜子,倒入濑水,以示祭奠,这位浣纱女,被后人称之为“忠贞女”,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游至濑水时,还特意为此写下碑文。
“投金濑沚,报德称美,明明千秋,如月如水。”---李白《溧阳濑水贞女碑铭》
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足以证明,金瓜子并非是清朝独有。
不过,与清朝的金瓜子不同的是,早期的金瓜子,因受到冶炼技术的限制,大多是不规则的形状,这种不规则的碎金,被称之为“金锞子”。
这种“金锞子”,除了形状不规则之外,大多都会在上面刻有吉利的话语,如“状元及第”等,相对于它的实用价值而言,观赏价值更高。
因此,古人们也很少用“金锞子”当做交易的物品,而是作为一种长辈与晚辈、同辈与同辈之间相互馈赠之物,金光灿灿的“金锞子”不仅价值颇高,并且造型别致,受到了古代很多人的喜爱
而在冶炼锻造技术逐渐提高后,形状不一的“金锞子”才慢慢的演变成有规则的条状,类似于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金瓜子一样,但与“金锞子”一样的是,金瓜子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大小、轻重都不统一。
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明朝初期,朝廷就开始对于金银进行管控,要求民间不得大量流通黄金,因此,黄金在市面上也就越来越少见,大多藏匿在皇宫或者国库当中。
到了清朝,虽说金银管控政策有所放宽,但对于黄金,朝廷依旧是极为重视,想方设法的搜罗民间的黄金,久而久之,金瓜子就成为清朝皇帝一个人的御用之物。
皇帝的金瓜子,肯定不是用来买东西的,而是用来赏赐后宫及王公大臣的,而收到赏赐的人,必定是因为某件事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与肯定,这在封建社会,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因此,金瓜子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清朝的金瓜子,一般每一枚重量约在20-30克之间,按照如今的黄金价格来计算,一枚金瓜子,就价值一万多元。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要知道,清朝的妃子,每个月的月例才百十两银子,一枚金瓜子,就抵得上一个多月的收入,她们怎能不激动?
除了金钱价值之外,金瓜子更代表着皇恩与荣耀,对于受赏的人来说,这种荣誉是用钱换不来的,因此,也就极为珍视。
不过,与影视剧不同的是,清朝的皇帝可不会成把成把的赏赐金瓜子,虽说这东西在皇帝那里不缺,但也不至于用一把当做计量单位来赏赐。
像雍正朝的名臣张廷玉,功劳如此之大,一辈子也就攒了约摸一罐的金瓜子,而皇帝每次对他赏赐,也是按粒计算,根本就不会出现成把成把的现象。
倒不是皇帝小气,而是皇帝也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如果大把大把的撒出去,这东西就不稀罕了,也就体现不了金瓜子应有的意义。
不过,清朝的统治者中,还是有“大方”的人,慈禧太后就曾经在看戏时,遇到心情高兴的时候,往戏台子上大把大把的扔金瓜子。
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但凡拥有金瓜子的人,都以此为荣,很少人会将金瓜子拿出去换钱,而是小心翼翼地拿回去,恭恭敬敬的将其供奉起来,毕竟这是御赐之物,没有人会将这个拿出去随随便便就给花了。
因此,金瓜子的地位和价值,就这样逐渐地越来越高,本身黄金就是贵重物品,再加上其是皇帝赏赐,蕴含的意义就更加尊贵,因此,在清朝时,无论是后宫嫔妃,还是王公大臣,都以拥有金瓜子为荣。
皇帝也乐于看到这种结果,一枚小小的金瓜子,在他那里不算什么,但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笼络人心也好,收买大臣也罢,或是显示皇恩浩荡,总之,金瓜子能够实现很多其他物品达不到的目的。
与其说受到赏赐的人重视金瓜子,倒不如说,收到金瓜子,就等同于得到皇帝的认可更为贴切。
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手中有金瓜子,同样也不慌,并且,别人还要敬你三分,这种特殊的作用,在清朝的后宫中尤为明显。
电视剧《甄嬛传》中,沈眉庄得到了雍正皇帝赏赐的金瓜子,沈眉庄一转手,就给苏培盛抓了一把,这下让苏培盛顿时眉开眼笑,连说几句“不敢当”。
苏培盛缺钱吗?显然他不缺,但为何还会对金瓜子眉开眼笑呢?就是金瓜子的特殊作用。
前文也讲过,金瓜子只能是皇帝赏赐才会有,没有第二个渠道,因此,金瓜子就等同于皇帝,它的价值和皇帝紧密相连。
虽说苏培盛的金瓜子并非直接由皇帝赏赐,但同样意义非凡,有了金瓜子,就让他的地位更加的稳固,这就是他开心的理由。
因此,在此之后,苏培盛才会三番五次的不惜代价帮助沈眉庄,尽管电视剧演绎出来的有一定夸张成分,但在历史上也和这种情形差不多。
结语:
归根结底,并非是金瓜子本身有多么的贵重,而是由于金瓜子来自于皇帝赏赐,才让这件本就贵重的物品,更加的具有特殊意义,它象征着皇恩,象征着认可,象征着地位和功劳,因此,它才会让许多人趋之若鹜,在得到它后激动万分。
-----
网友解答:
-----
清宫剧中,很多人都会得到一些珍贵的赏赐,当太监们说出皇帝赏赐了金瓜子时,无论是谁都会喜笑颜开,然后非常开心的磕头叩首,向皇帝表达忠心。那么金瓜子又是什么呢?
实际上金瓜子虽然叫瓜子,但既不是能吃的瓜子,也不是用金子制作的瓜子,而是一些散碎的金子。这些散碎金子在铸造的时候,没有固定的形状和重量要求,完全是铸造时随性而为,这也使得大部分金瓜子形状和重量不一。不过重量也不会相差太多,大部分维持在了古代一两左右,约合现在的20~30克左右。
古代金瓜子实际上非常贵重,一般朝代的金银兑换比例为一比十。我们以唐朝贞观时期计算,一两银子可以购买20石米,一两金子就可以购买200石米。唐朝一石为59斤,也就是说一两金子可以购买11800斤米。今天的米价约4元左右,以此计算,当时的一两黄金约等于现在的47200元人民币。
明朝中后期大量白银开始流入我国,所以导致银价走低。到了清朝时期,金银的兑换比例甚至达到了一比二十,也就是说一两黄金可以兑换二十两白银。《清会典》中记载,清朝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石左右的粮食,以此计算,一两金子可以购买2400斤粮食。也就是说,一两金子的价值在9600元左右。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出,无论什么时候,金瓜子的价值始终不菲。这也导致了明朝建立以后,朝廷规定黄金不允许在民间流通。
到了清朝时期,金瓜子成为了皇帝的专用物品,只有皇帝可以使用。而皇帝又不会外出购买日用品,所以便成为了赏赐妃嫔大臣,拉近关系的宝贝。至于赏赐多少金瓜子,完全是看皇帝的心情了。不过有一点可以得知,皇帝不可能随随便便赏赐臣子妃嫔一大把,或者一大缸的金瓜子。因为实在太贵重了,而且皇帝上朝也不可能会带着一大缸的金子来吧。
-----
网友解答:
-----
以前在北京小胡同里有个满人,他老跟街坊邻居吹嘘,说自个祖上伺候过皇帝,受过皇帝的赏赐。邻居当然不信了,我还是李世民大唐王朝的后代嘞?于是,他从房里拿出“金瓜子”。
经验证,果真。甄嬛传中,沈眉庄受宠,雍正赏赐了一叠金瓜子,沈眉庄顺手给了苏培盛一把,苏培盛连说,不敢当,不敢当……
作为雍正身旁的红人,苏培盛有什么不敢当?金瓜子到底是什么?
金瓜子,也就是碎金子,市面上不流通,专用来赏人,当然了,清朝时期,皇帝专用,类似黄马褂。
一个有二十多克,浑然天成,在制作过程,没有用模具,没有刻意强求,重量也是各异,可以说,没有相同的两颗金瓜子。
金子在古代本来就少,少而显得珍贵,清朝皇帝就把他当做赏赐,给后宫妃嫔,以及大臣,所以苏培盛说“不敢当”。
不说价值多少,讲的是一种荣耀,讲的是一种皇恩。比如小胡同中的那位满人,吹起牛来,也是一种资本。
就算不收藏起来,那也是一大笔钱,一般情况清朝金银比例1比10波动,晚清甚至达到1比20。依着今天金价282元每克,总算下来一颗就六七千。
皇帝一高兴,随手赏赐你一大把金瓜子,也够你吃了。要知道清朝一品文官一年俸银才180两左右,清朝一两是35克左右,按照白银3.3一克,俸银是两万多块。
-----
网友解答:
-----
在古代,皇上可是说一不二的天王老子。人人敬畏,得了皇上的恩典,可以说是祖坟上冒青烟,八辈子修来的福气了。
影视剧中,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段话“赏黄金万两,丝绸百匹,钦此”
通常皇上的打赏的确以黄金白银为主,但金银制品也并不少见。
记得《甄嬛传》中,皇上就曾赏赐给沈眉庄一把“金瓜子”。
当时沈眉庄说要分给苏培盛一些,可苏培盛却忙说“不敢不敢。”
这金瓜子究竟是何物?为何连大红人苏培盛都不敢收下呢?
金瓜子的制作工艺
虽然是金瓜子,可它并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纯金部件这么简单。
金瓜子,顾名思义,即金子做的瓜子。
可是金瓜子的制作并没有固定的模具,也没有固定的重量,制作随缘。
也正因如此,金瓜子的造型憨厚可爱,浑然天成,世间难寻完全相同的两枚金瓜子。
由于形状如冶炼方式一样随意稀少,加之在清朝“金瓜子”已经成了皇上的私有御用之物。
所以得了金瓜子的赏赐,无异于光耀门楣。
如果说起金瓜子你觉得陌生,想必“黄马褂”你应该比较熟悉吧。
记得有一部《神医喜来乐》的电视剧。剧中的喜来乐因为治好了珍妃,得了皇上赏赐一件黄马褂。
这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他的徒弟德福偷偷穿上,上街炫耀。
到剃头匠那里剃了头说“你这椅子可是黄马褂坐过的”。
剃头匠连忙收起椅子好生供着。于是这德福穿着它招摇过市,好不得意。
这金瓜子的地位与黄马褂不相上下。同样是皇上御赐给有功之人及心腹的稀有之物。
以前在古代的流通货币主要是金银,后来有了纸币银票流通。
明初的时候,皇上下令,民间不可以流通金银,于是金瓜子成了王公贵族的专属。
到了清朝,更是成了皇上一个人货币玩物。
不过,虽然金瓜子是金银,却并不被作为货币使用。要知道得了这个赏赐可是莫大的荣耀。
皇上的打赏并不像影视剧里几罐几盒那般阔绰
通常情况下,一次打赏几颗,最多也不会超过十几颗。
这样一来,金瓜子就显得尤为珍贵。
一方面它可是实打实的纯金,一颗金瓜子大约二十克。无论古今,都是一笔巨款。
另一方面,在皇权至上的社会,它有着非凡的意义,象征着皇上的恩宠,标志着功劳成就。
别说花出去,送人更是舍不得。就算一不小心弄丢了,搞不好都是要掉脑袋的死罪啊。
金瓜子到底有多值钱呢?
要知道,金子的密度是很大的,金瓜子看着虽小,却也大约重20~30克。
古时金银锭的标准是一两左右。按照当时的兑换标准一比十来算的话,也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这样一来,两颗金瓜子大约一两重,也就是一万文铜钱了。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也不过才45两白银,所以手拿金瓜子,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了。
金瓜子在古代值钱,在当代更值钱。今天我们的金价大约是285.9元克。
如果一颗金瓜子按25克来算,就是7147.5元。这一把金瓜子可就是不到20万了。
被雍正称为“大臣第一宣力者”的张廷玉,历事三朝,官拜爵相。
对他最高的一次赏赐也不过白银两万两,若是换成金瓜子也就一把足矣。
所以影视剧中动不动就是一罐金瓜子的实在是伪造历史了。
皇上若是这般挥霍,国库再有钱也架不住这么得瑟啊。
这要是多几个受宠的妃子,有功的大臣,皇上真的没事就赏几罐,怕是大清轮不到慈禧和侵略,早就亡了。
-----
网友解答:
-----
读史以明鉴,知古以鉴今。我是森小柒,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清宫剧《甄嬛传》中有一个片段,惠贵人沈眉庄赏赐了一小把金瓜子给苏培盛,苏培盛当时一脸惶恐,受宠若惊的样子。就觉得很奇怪,苏培盛跟在雍正帝身边什么奇珍异宝没见过,平时能得的赏赐金银也不会少,几颗金瓜子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
金瓜子的用途?
金瓜子一般都是在皇宫或者内务府才能看到,通常都是皇帝用来打赏勋贵宗室家眷用的,清朝时期国库里黄金储备也没那么多,像影视剧中皇帝经常出口就赏赐黄金白银几千两的情况基本没可能。但是皇帝也是要面子的,不想显得自己太吝啬,这时候金瓜子就起到作用了,金瓜子做工精美,又代表着天子恩赐的皇家荣誉,赏赐下去既有面子又省钱。这个方法存钱小能手雍正帝用的最多,不过心情好的时候最多也就赏个七八颗,《清史稿》里就有过几次记载。
金瓜子的价值
一枚金瓜子的重量大概在20-30克之间,依照古时金银锭的换算标准差不多为1两左右。清朝金银的兑换标准最高达到了1:20,那么放在现在一两金子的确切价值能在2万人民币左右。金瓜子还赋予了皇帝的恩德和荣耀,属于御用物品 意义特殊,更是大大增加了它的价值。
小结
综上所述,在清朝金瓜子所代表的恩德荣誉其实是大于它得实际价值的,在皇帝来看用金瓜子作为赏赐既体面又划算,而在受赏人看来能得到御赐的金瓜子哪怕只有一颗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家如果喜欢的话请关注 点赞。亦或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大家评论指证,感谢大家!
-----
网友解答:
-----
乾隆爷赏赐的金瓜子可不好吃——咯牙!
金瓜子,并非是指什么瓜子中的王者。味道鲜美、难得一见。而是指的古代碎金子,因为零碎的金子散落一盘。看起来犹如金光闪闪的瓜子一般。因此有了金瓜子的外号。但实际上其形状千奇百怪,并非都像瓜子那样长得规规整整。
清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货币流通的需求。其实在清朝时期,黄金并不允许普通百姓用来进行交易和买卖。因此黄金几乎成为了皇帝和国家官银及官方府库的专属。黄金的多少也成为了用来衡量国家财政储备的一个标准,黄金在此时基本上都是用来制作一些金银首饰制品。还有就是用来分拨给地方作为各项工程和赈灾拨款。
皇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尤其是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时期——清朝。皇帝一般会通过赏赐大臣来收拢臣子的忠心和维持君臣之间的和睦关系,来彰显皇恩浩荡。尽管通过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听到皇帝赏赐某大臣黄金百两,丝绸百匹,良田千顷这种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都是如此。一般情况下,平时的赏赐便是一些金银细软。这其中便包括本文所提到的金瓜子。
也就是说,清朝时期皇帝可能会偶尔抓起一把对黄金赏赐给自己身边的臣子和奴才。清朝乾隆时期。生在繁荣盛世的乾隆皇帝便十分懂得享受帝王生活,并且善于维系君臣关系。缓和宗室矛盾和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乾隆皇帝靠的便是大量的奖赏以及对皇室宗亲进行进官加爵,维持亲善和睦的关系。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金瓜子可以去市场上买卖吗?其实在清朝时期确实不允许。而且作为皇帝的御赐之物。一般大臣都会将皇帝的赏赐视为天大的殊荣。即使家中经济状况再不济也不会将皇帝御赐之物拿出去买卖。
当然这些赏赐的金瓜子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既可以用来制作金银首饰,也可以拿到当铺票号里去兑换成银票。但是谁又舍得呢?
御赐金瓜子,浓浓君臣情!本是稀罕物,一颗永流传!
-----
网友解答:
-----
清朝皇帝打赏的金瓜子其实并不是我们平常吃的葵花籽,俗称瓜子。金瓜子也不是瓜子表面镀的金,而是用真金炼制而成,外形就像葵花籽一样。被打赏者得到金瓜子的赏赐后,心中是万分高兴,拿回家都当珍藏品供奉起来。
金瓜子为何物?
金瓜子乃是清朝皇帝的御用品。专门用来赏赐嫔妃和有功之臣的。一般人想得都得不到的珍品,平民百姓人家别说是用了,见都难得一见。
清朝初期,中国的冶炼技术也是相当发达,做出来的金瓜子形状小巧玲珑,形象逼真,看起来跟真瓜子没什么区别。
但由于金瓜子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没有固定的形状和重量要求,也没有特制的模具。
只能靠匠人随心把控,每一粒金瓜子都是一次性炼制而成,其外形各不相同。
金瓜子为何如此珍贵?
第一,金瓜子价格不菲。
虽然金瓜子做出来的形状不一样,但每粒金瓜子的重量不会相差太多,基本都在三十克左右。清朝一斤是十六两,所以相当于古代的一两左右。
据《清会典》记载:清朝金、银比例是一比十。一两白银可以买一石粮食,一颗金瓜子等于十两白银,就可买十石粮食。
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在清朝一石等于一百斤左右。也就是说,一颗金瓜子可以买一千斤左右的粮食。
再据今日黄金价格:金大福金价为每克折合人民币四百九十七圆,也就是说一粒金瓜子的价格相当于现在的一万五千圆人民币左右。
大家通过我的计算后就可以看出清朝时的一粒金瓜子真是价格不菲吧!
第二,在清朝,金瓜子是身份和荣誉的象征。
据史书记载:金瓜子皇帝御用之物,其他人一律不准拥有,皇帝赏赐的除外。如果说有谁敢胆大包天,私自打造金瓜子,那就是杀头之罪。
金瓜子是皇帝的御用之物,就连大臣都不准拥有。皇帝用金瓜子专门赏赐给那些劳苦功高的嫔妃和大臣们,一般的臣子和平民百姓是捞不着的。
其实皇帝赏赐金瓜子时全凭心情。心情好时十几、二十粒,甚至一大把。心情不好了也就一、两粒。
而得到金瓜子赏赐的人也就倍感龙恩浩荡,回到家后马上供奉起来。
相信朋友们都看过很多清宫剧,剧中也看到过皇帝赏赐金瓜子的剧情。
比如前段时间热播电视剧《甄嬛传》,剧中沈眉庄和甄嬛是最要好的姐妹,从始自终都是对甄嬛真心真意。
沈眉庄被雍正皇帝重新宠爱后,身怀有孕,雍正便赏赐她许多金银财宝,而金瓜子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是由太监苏培盛给沈眉庄来送皇帝赏赐。沈眉庄十分豪爽的抓起一把金瓜子赏给苏培盛:“这点心意请公公吃点心,喝茶的!”
而苏培盛是雍正眼前的大红人,什么样的珍宝没见过。但却被吓得连说“不敢当、不敢当”。由此可见金瓜子的珍贵之处。
朋友们,你们知道拥有“金瓜子”最多的大臣是谁吗?
他就是清朝重臣张廷玉,也是三朝元老。曾辅佐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深得雍正的信任。
雍正曾允诺张廷玉:配享皇帝太庙。他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可以进入清朝太庙的大臣。
张廷玉一生中得到无数次皇帝的赏赐,其中金瓜子只是其中一个。
由于金瓜子是皇帝赏赐之物,不能随便转赠他人或者变卖。所以张廷玉手里的金瓜子就越积越多,最后就成为拥有金瓜子最多的人,但积攒起来也就不过一小罐而已。
朋友们,你们知道谁又是因为金瓜子而倒霉的人吗?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康熙出去溜达,在锁儿的豆腐脑摊上吃豆腐脑,听到周培公为摊主锁儿姑娘伸冤而写的曲子。
康熙对锁儿甚为怜悯,就赏赐了锁儿一粒金瓜子。但善良的锁儿认为金瓜子太贵重不肯收,因此将这枚金瓜子放在了桌子上。
康熙感慨之余,没注意袖子将桌上的金瓜子扫落在地上。而这时考学子李明山,却趁机迅速的将金瓜子一脚踩住,想据为已有。
康熙见了便说:“你穿着华贵,也来吃豆腐脑?”实际就是在讽刺他穿着华丽,竟虚伪贪财,真给读书人丢脸!
最终康熙自然让他名落孙山,取消了他的二甲头名。李明山就是因为金瓜子而倒霉的人。
通过我的讲解,朋友们都知道清朝皇帝赏赐金瓜子是怎么回事了吧!
-----
网友解答:
-----
金瓜子可不是金瓜的种子,随随便便的可以来上一大把。不过有书君说的也偏颇了,这金瓜子在皇家还真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因为它最大的用处可不是当钱花,而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个金瓜子在有书君看来,有点类似现在银行发行的各种金银纪念币。虽然是纯金打造,但是却不是市面流通的货币,那这个金瓜子到底有什么用处呢?请听有书君来说一说。
一、金瓜子一般为皇帝专属的赏赐物品。
金瓜子其实就是碎金子,每粒重量在20克到30克之间,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具,制作起来很随意,所以几乎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粒金瓜子。
现在金瓜子已经很少出现,如果有估计也是被藏在箱底,但是电视剧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有关于金瓜子的镜头。
比如说曾经一度热度很高的《甄嬛传》,其中就有这样的镜头。当时皇帝让苏培盛去给沈眉庄送赏赐,沈眉庄随手在桌子上抓了一把金瓜子,苏培盛看到后连忙跪下,然后大呼不敢。
一般皇上身边的太监,尤其像苏公公这样的太监总管,都是妃子们巴结的人,怎么的一个小小的贵人赏赐能让苏公公行如此的大礼?
原来金瓜子是皇上专有的赏赐之物,一般妃子是不可能将这些摆在明面上,而且还用此来赏赐太监。
所以沈眉庄此举着实将苏公公吓了一跳,由此可以看出,这沈眉庄一来出手大方,二来在皇帝处十分受宠。
当然,从这个夸张的情节中也可以了解到,金瓜子一般是皇帝赏赐专用的,其实作为妃子是没有这个特权的。
二、金瓜子是皇家权威和尊享的代表。
皇家再有钱,也不是散财童子,在一部电视剧中曾经有这养的镜头。皇帝在民间微服私访,听到了周培公为摊主锁儿写的申诉词,备受感动,便将一枚金瓜子赏赐给锁儿姑娘。
只是不小心掉到了地上,这时有一位陪同的官员马上将金瓜子踩在脚下,为此皇帝十分气愤,便革除了这位官员的二甲的头名。
从此也看出,这金瓜子不仅代表者皇上的认可,也代表着皇家的权威绝不容侵犯,当然也代表者拥有它的人身份尊贵。
三、金瓜子是一种荣耀,其意义远高于本身价值。
如果单独只说金瓜子本身价值,一枚也不过20-30克,对于一些王侯将相,其实也不是多大的赏赐。
但是这个金瓜子所包含的意义,可非同一般。它就如现在影视界的奥斯卡,奥运会的金牌,小学生得到的奖状一般,是一种皇上对自己的信任与工作的认可,更是一种难得的荣耀。
就算皇上家有一堆这种东东,但是皇帝儿也不会滥用此物,毕竟有一语句话叫做“物以稀为贵”。
当然,这个物件也不是有钱可以得到的,很多的时候,要看皇上的心情而定。
内廷很多太监兜里都有一些金瓜子,有的是皇帝给的,有的是妃子们偷偷塞给他们的。对于皇帝的赏赐,很容易解释,毕竟太监天天在皇帝眼前晃,得到赏赐很正常。
对于妃子们偷偷给,也很容易说得过去,毕竟金瓜子的体积小、价格高,运作起来也十分隐蔽。
金瓜子代表着一种来自于皇家的荣耀,也代表者皇帝对自己的认可,所以很多得到金瓜子的人都会在过年过节时,用盘子摆在祖宗的供桌上,以示无上荣光。
而对于赏赐金瓜子的皇家人士,一方面展示出它的特殊地位,而另一方面也是皇家妃子用以贿赂皇帝身边太监的小恩小惠。
一枚小小的金瓜子,在当时贵族人看来,它的精神价值远高于其物质价值,但是在现在这一枚小小的金瓜子也是上万元呢!不得不说,有钱人任性,在古代也是不遑多让滴~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
网友解答:
-----
看影视剧里,皇上打赏金瓜子很豪,一抓一大把,实际上这贵重的东西,赏赐几个就不得了了。金瓜子到清朝已经成为皇帝的御用赏赐之物。
明清之前“金瓜子”就是碎金子,民间还有流通,溧阳农民田间捡到的金瓜子可以追溯到春秋伍子胥,伍子胥逃亡路上乞讨,遇到浣纱女史女贞,史女贞把吃食给了伍子胥,伍子胥再三嘱咐她,不要说见过他。史女贞为了让伍子胥放心,随即跳江而亡。伍子胥万分愧疚于心,发誓十年后,千金报答她的恩德。
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伍子胥伐楚成功回来,洒三斗三升金瓜子入江,并给史女修墓建祠。此时的金瓜子应该就是碎金子,没有瓜子的形状,春秋这枚金瓜子藏于溧阳博物馆,国家三级文物,长0.9厘米,宽0.6厘米,高0.3厘米,重1.7克。它是1975年冬天疏浚、开挖溧阳中河时,由旧县农民在水利工地捡到上交。
现代文化学者马未都曾分享了他收藏的金瓜子,1:1仿真,实打实纯金打造,马未都说:“你能想像它有多真就有多真。”一个金瓜子大概一千来块钱。清朝灭亡后,金瓜子成了很多富贵太太随身携带的物品,看戏来兴致的时候,往台上一洒,打赏了。
明清时期普通老百姓哪能见到金子,更别说打造精致的金瓜子了,随着封建统治高度集权,金瓜子变成了皇帝御用,连贵族也不能随意使用。大臣得到皇帝的金瓜子那都得好好保存,供着。
清朝雍正皇帝应该算是用金瓜子最多的人了,金瓜子精致小巧贵重,彰显皇恩,与吭哧吭哧抬着一大箱白银相比,换成金瓜子就一小罐,往大袖子一搁,优雅有品位。金瓜子在清朝就是用于赏赐有功之人,以示皇恩。
这个金瓜子到底值多少钱呢?古代金瓜子约20到30克,与银的对换比例是1比10,晚清是1比20,如果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好像也没有多少钱,大约几万块钱一个,如果结合当时的购买力,说是一笔二十几万的巨款也可以。所以普通人要是能有一个金瓜子,那真是富起来了。
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甄嬛传》里沈眉庄桌上摆着两盒金瓜子,随手抓了一把赏给了苏培盛,真的很豪。只能说这是影视剧的艺术手法,这一小盒那就是几十万两啊,要想中宫皇后一年也就一千两。真正的金瓜子首先没有那么仿真,形状各异,其次皇帝是按个赏的,赏赐有几个,十几个的,不可能真跟嗑瓜子似的一抓一大把,要是这么赏,皇帝也受不了。
后宫里的妃子不缺钱,珍视金瓜子无非就是它象征着皇帝的宠爱,别人不敢随意欺负她,当然如果有的妃子娘家状况不太好,也能接济娘家。
总之,金瓜子是从碎金子渐渐发展成皇帝御用之物,贵重更贵在拥有他的人是皇帝,要说它值多少钱,也没有那么贵。
现在很多黄金专卖为了出新,也打造了很多金瓜子,以示喜庆,寓意深刻,很像真的瓜子奥,在冶炼技术没那么先进的古代,金瓜子可没那么逼真了。
-----
网友解答:
-----
首先金瓜子说的不是金瓜这种植物的籽,是瓜子样的金子。也有人说金瓜子就是碎金子,笔者专门做了一个调查,查阅了很多很多的资料。得出了一个结论:金瓜子并不全是碎金子,金瓜子只是碎金子的一种,把碎金子直接等价于金瓜子是错误的。
金瓜子顾名思义是用金子做的瓜子。这句话有两个重点:金子和瓜子。接下来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定义中的金瓜子,而非碎金子。
一、为什么是金瓜子?
我们先说瓜子。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瓜子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零食在明朝是没有的,在明末的时候从美洲传过来的。所以一开始传进来的时候,一般平头老百姓普通人家是吃不起的,只有皇亲国戚和一些大臣才能吃得到。所以那个时候的瓜子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就像是今天的鱼子酱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起的。而且有时候是有钱也吃不到的。这也是为什么不做成金米粒或者金小麦,做成金瓜子的原因。
我们再说金子。金子从古至今都是贵重的东西,尤其是在那个年代,金子的价值比今天要大得多。一般人家是不用金子的,而且金子也不是一种流通货币,虽然价值很高,但是不流通。在古代没有那个人出门吃饭时带点金子的,在今天也是一样的,你去一个餐厅吃饭,结账的时候给服务员一点金子。别人没法找你钱,就算是你大方不要找零了,但是别人敢不敢收也是另一说,因为不知道真假。
所以金瓜子是一种很珍贵的东西,且不说金子的价值,单单做成瓜子的样式就说明了这个东西的附加值。更何况是皇帝赏赐的呢?所以一般是没有人卖掉的,都是留作收藏。这个就和金牌一样,价值很高,但是一般没人卖,都是留着自己收藏起来。
二、为什么打赏金瓜子
为什么赏金瓜子,不直接赏金子?
皇帝经常打赏大臣,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也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赏黄金万两,丝绸1000匹,地500亩......这是很大的赏赐了,但是皇帝总不能由于某个人做出了一点贡献就赏赐那么多东西,不赏的话大臣难免会懈怠,没有干劲。在这种赏也不合适,不赏更不合适的情况下,赏赐碎金子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凡事都怕但是,但是赏赐一些碎金子显得有些不够郑重,不能体现出皇帝对大臣的“喜爱”之情。现在也是一样的,你要是做了一件对公司很有利的事情,上司决定赏你点啥。你说是奖励你1000块的超市购物卡你会开心,还是奖励你价值1200的手表你会开心?一样的道理。
虽然碎金子解决了赏不赏和怎么赏的问题,但是解决的不够完美。为了表达皇帝对大臣的“喜爱”之情,也为了让大臣能够好好的对待自己的赏赐,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皇帝独一无二的地位,金瓜子就诞生了。于是在清朝的朝堂之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皇帝命身边的太监抓一把金瓜子赏给某个大臣。
三、大臣领了赏赐的金瓜子怎么处理。
从大臣怎么处理这些皇帝赏赐的金瓜子上也能看出古代皇帝的智慧。
请你想想看,要是皇帝赏赐给了大臣20两金子,大臣会怎么办?肯定是换成流通货币花了。但是皇帝赏赐给大臣20两金瓜子呢?你会把它换成流通货币花了吗?一般人不会,就像是上文说的:收藏。
钱花了,也就忘记皇帝了;东西在,皇帝的人情就一直在,这也是古代人的智慧。所以这些金瓜子一般都是收藏起来了,除非是那些有很多的。一个金牌在你稍微有点穷的时候你不会想着卖掉,一堆金牌在你比较穷的时候,你会毫不犹豫的卖掉一些。大臣也是一样的,人都是要吃饭的。
四、笔者这么看。
笔者以为金瓜子的意义在于皇帝笼络大臣,这并不是艺术品或者艺术性很好。对于大臣来说就是一种荣耀了,也是身份的象征。其价值不仅仅是金子的价值,更多的是皇帝这种身份的附加值。但是从一个小小的金瓜子也能看出一些古人的智慧和为人处世的技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