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百姓为什么接受汉朝反对秦朝?
六国百姓为什么接受汉朝反对秦朝?
-----
网友解答:
-----
对于这种问题在提问上还值得商榷,并不存在六国百姓愿意接受汉朝统治的观点。
很明显,不仅是六国百姓,具体点来说,是六国的贵族反对秦朝的统治。秦灭六国后,从根本上伤害了六国贵族的利益,加之刚统一不久,人心不稳,六国贵族就借势煽动底层动乱。
对于六国贵族而言,他们也没有强求要哪个诸侯带头起义,只要有人揭竿而起,打响第一枪。那么,在底层潜伏多年的六国贵族们就会群起响应。
至于真正跟谁闹革命,六国贵族的统一认识应该是:谁的实力强大,谁最有成功的希望,谁分配的利益多,就会跟谁干。很显然,当初反对秦朝的武装中,六国贵族最看好的是楚国项梁领导的武装。至于陈胜、吴广虽然打响了第一枪,然而六国贵族依然不看好这支最早起义的部队。
刘邦从最初起兵时称呼沛公,到鸿门宴后被项羽封为汉王,到最后楚汉之争胜利后建立汉朝。六国百姓之所以能够接受刘邦统治,一定程度上经历了秦末汉初这么长时间的动荡,六国的贵族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项羽分封的各路诸侯最后都倒向了刘邦,加之百姓渴望统一稳定,从而天下很快就在刘邦手中稳定下来。
-----
网友解答:
-----
对六国百姓而言,汉朝是秦朝的延续,只是换了一个皇族而已!反秦战争的主力不是六国百姓,而是六国贵族!在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中,七国贵族差不多都死了,因此汉朝统一后,天下没有大规模的反抗。刘邦得天下后,一直致力于消灭消灭异姓诸侯王,而异姓诸侯王中,没有七国王族后裔!
六国百姓反对秦朝吗?没有百姓的言语被记录下来,陈胜的“天下苦秦久矣”不能代表六国百姓,因为任何一个造反者都会这样说。我们看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以及各地割据自立的诸侯,绝大部分是六国王族后裔。这就说明反秦的是六国贵族,而贵族无法代表百姓,百姓造反是被裹挟的。
司马迁也说了,秦始皇死后天下万民翘首以待,希望二世皇帝变法而治,只不过二世皇帝变本加厉,导致了天下大乱。刘邦统一天下后,变法而治,因此老百姓才安稳下来。史学家说汉承秦制,汉朝全方位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可以说汉朝是秦朝的一个改进版。大家难道认为“约法三章”真的能处理好人民内部的无数矛盾?
秦朝二世而亡,根本原因在于秦法没有及时休正。战时法令无法适用于平时,矛盾已经改变了,还用以前的方法,当然不会成功。秦朝统一前,最大的矛盾是天下要统一,而七国各国都想独立存在。秦朝统一后,最大的矛盾是人们要休养生息,而秦朝法令还是战争时期的法令。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万里长城,修驰道,修灵渠,这些事情可以一件一件的做,几代人一起做,秦始皇要一代做完,自然损耗民力!民怨沸腾而秦法不改,六国贵族趁机裹挟反叛,秦亡矣!
-----
网友解答:
-----
秦朝统一六國建立大秦國,实施一整套治國策略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先进理念。六國贵族的遗老遗少在新的政策下有所不适,百姓看得是否生活有无改变,苛捐杂税有多少,至于秦朝还是汉朝有何分别。
“ 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秦王朝建立之初,也是百业待兴,秦始皇雄心大志开始大兴土木,举國之力修建万里长城,阿房宫,陵宫声势澔大,百姓负担超重,几年间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网友解答:
-----
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及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成为了最强诸侯;在发展的过程中秦国不断的扩展、吞并着六国的土地人口。
秦国借助五国伐齐打破了东西二帝的局面,诸侯之中只有赵国能与之抗衡;长平之战的胜利预示着秦国统一大业将不可阻挡。
在前期秦国统一六国是大势所趋,是顺应名义百姓们经过连年征战已经苦不堪言,人民希望能有一个救世主结束动乱。
百姓希望安居乐业是他们接受汉朝统治而反对秦朝的原因。秦朝的统治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考虑到人民的疾苦;汉朝充分吸取了秦灭亡的经验教训采取了宽仁的统治。
Ⅰ,秦国法家的严刑峻法决定他的成功也决定了他的灭亡。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开始强大,虽然商鞅没有好的结局却为秦国留下了强大法律;秦国几代人开始坚决执行依法治国的国策。
重视农耕将秦国农民绑在了土地上(国家税收增加)、严格的法律让人民不敢私斗、奖励军功给了普通百姓翻身的机会。
秦国很快便强大了起来,但是军功的大小是以在杀敌的数量来评定的;这样
虽然有利的调动了秦国军士的积极性却也严重伤害了六国人民。
长平之战秦国杀了赵国45万士兵,只有280人国;一年之后秦国再次攻打赵都邯郸,遭到了赵国老幼的齐心抵抗。
Ⅱ,统一六国后依然采用法家的严刑酷法,百姓苦不堪言。
①,统一六国后秦国的国策没有改变
,秦始皇没有认识到(或许已经认识到却没有来得及改变)严刑峻法已经不再适合统一的王朝。
②,秦国统一以后开始修建大型工程
,如骊山陵墓、万里长城这两个大型项目就动用了全国100多万的劳动力;人民安居乐业的梦想破灭是人民不能接受秦朝统治的原因。
③,秦二世没有继承父亲的能力却发扬了秦国的严刑峻法
,在秦二世时期秦国的法律不但没有放宽反而更加严峻。陈胜、吴广的起义就是因为无论什么原因,只要迟到就要杀头的规定。
秦朝统一六国用的是武力,秦军的所向披靡让秦国的统治者认为武力能够征服天下也能够统治天下。
刘邦清楚的认识到“武力可以夺取天下,计谋才能维持长久的统治”。
Ⅰ,约法三章成功收买了前秦人民的心。
刘邦在抗秦队伍之中虽然不是最强大的,却是第一个入关的。
当项羽在巨鹿与秦国最强精锐拼杀时,刘邦带着几万人开始了攻击秦国本土的行动;项羽为他拖住了秦国的主力,刘邦顺利夺取了咸阳。
夺取咸阳之后为了取得秦国人民的支持,他采取了“约法三章”的宽松法律;秦国人民从此开始从心里接受他的统治。
虽然后来被项羽分配到了巴蜀之地,却为他日后反攻汉中奠定了群众基础。
Ⅱ,分封制与郡县制共同治国的政策稳住了旧势力;巩固了汉朝的统治。
刘邦搞定项羽之后开始采用的统治方式是:自己统治的地区采用郡县制,功臣或者战国七雄的后代还是给予封地让他们高度自制。
诸侯自制区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是原来六国的遗民,即使收到汉朝的统一管理却有自己的地盘。
通过分封制刘邦稳住了一批人,韩信、英布等人都受到了分封。
稳住诸侯之后刘邦借助吕后之手一个一个的将这些诸侯消灭,用刘姓取而代之;经过几年的努力,
开国时分封的诸侯基本都变成了刘姓诸侯,这样就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汉朝的统治。
Ⅲ,稳定,安居乐业是普通人民的向往
。
汉朝统一六国之后虽然在消灭诸侯完全掌控天下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少战争,但总体来说全国是稳定的。
在稳定的大环境下,局部的动荡不会引起大规模的起义;而刘邦统治期间为人民减免赋税的做法得到了人民支持。
对于百姓来说谁做皇帝有什么关系呢,安居乐业才是最重要的;谁破坏了百姓的安定生活必定得不到支持,所以局部的反叛很快被摆平
。
总结:是否能给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是接受汉朝而反对秦国统治的更本原因。
-----
网友解答:
-----
对于百姓来说,谁当皇帝都差不多。他们才不管天下是姓刘,还是姓嬴。
秦朝统一六国以后,结束了七国混战的局面。这对于老百姓来说其实是个好事。只要熬过建国初期的艰苦时期,等秦朝步入正轨(第一次开始大一统,不熟悉业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所以,老百姓其实是能够接受秦朝的。
但是,六国旧贵族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既得利益”被秦朝给剥削掉了,是受秦朝迫害的一类。秦朝为了稳定地方,还把部分六国遗老贵族们迁到关中和边远地区。例如:
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史记·刺客列传》
·秦之灭楚,迁晋、代之间,因氏焉。----《汉书·序传上》
秦灭韩,徙下邑。《通志·氏族略》
也是因此,秦朝末年闹得最凶的,都是这些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也是“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借用六国遗老的名义。在古代家天下环境下,普通老百姓基本上没有合适的借口和理由去反秦。
后来的情况也确实如此,六国遗老们如雨后春笋(浇了大粪)一样,统统冒了出来,一个不少。而六国老百姓之前一直受朝廷宣传影响,把秦人当成虎狼。再加上,老百姓也真不懂“家天下”的套路,真的好忽悠啊。于是,老百姓就这么天真的跟着这些贵族们干。老百姓也不想想,把秦朝灭了以后,皇位还是人六国贵族的,穷折腾。
等刘邦当皇帝以后,六国遗老又在战争中死了一大批,势力更弱了。不过,刘邦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准备好好收拾这些不稳定因素。于是,刘邦又把十几万遗老贵族迁到关中地区,进行严密监控。
臣愿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杰名家,且实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上曰:‘善。’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余万口”。《汉书·刘敬传》
刘邦也知道,闹事的还是那些失去既得利益的六国遗老。把这些人看好了,剩下的老百姓就好忽悠,有口饭吃就不闹事。也是因此,汉朝初年那么穷,比秦朝还穷,也没有老百姓出来闹事。
(文|勇战王聊历史)
-----
网友解答:
-----
在此回答荣幸之至。
在陆贾《新语》的《无为》篇指出“事情弄得越多天下反而越乱,法律颁布的越多反而做坏事的人越多,打仗的军队越多反而敌人越多”。
陆贾把秦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过度有为”,是为百姓为何反对秦的原因,也因此才形成了汉初的“黄老无为”思想。
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然而这条导火索的火芯已无法掐灭。从公元前209年起义开始直到207年秦朝覆灭,短短两年间诸侯各自割据称王,陈胜、吴广也在这场没有目的的起义中被背叛、杀害。
秦朝灭亡后稍安一年光景,以项羽为首的楚与刘邦为首的汉展开了为期4年的楚汉争霸战,最终于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角逐中,百姓已轮落到卖妻卖儿卖自己的窘境,社会经济凋敝,人口急剧减少。
刘邦进入关中后,采取了大量休养生息的政策。
让兵卒归家务农,加官进爵且免徭役;
召回流亡在外的人口,恢复身份地位,分发田宅;
卖什么为奴之人,统统恢复庶民的身份;
重农抑商,加大商人的赋税,防止商人压榨农民;
修订多部律法,但惩戒力度比秦朝放宽许多;
种种措施都满足了当时百姓发展的需要,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此为汉为百姓拥护的原因。
-----
网友解答:
-----
对老百姓来说,什么朝代谁当皇帝无关紧要甚至漠不关心,老百姓最在意的是能不能安居乐业,要是活不下去只能造反起义了。秦始皇灭六国后战争是没有了,天下太平了,可是筑长城修皇陵这样的大工程让老百姓经年累月负担了沉重的徭役和赋税,准确的说,青壮年要为各种徭役离家上工,留在家里的老人妇女要辛苦劳作承担钱粮赋税。所以“天下苦秦久矣”,民怨沸腾已经是干柴烈火之势,就差一根点火的火柴了,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原先六国故地的民众纷纷起事响应,六国的旧贵族借着天下反秦大势趁机而起。曾经的大秦帝国昙花一现灭亡了。而汉朝建立后,采取了轻徭役薄赋税的国策,对内不折腾大工程,对外不打仗,特别是汉高祖刘邦经历了“白登之围”后对匈奴采取了“和亲”的政策,天下太平休养生息,老百姓当然拥护汉朝了,至于谁还想造反,也是势单力孤无人响应了
-----
网友解答:
-----
严格来讲,并非是六国百姓不接受秦朝,而是秦始皇的“独夫之心”导致天下人都起来反抗。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秦朝的建立,结束了自春秋到战国长达五百多年的战乱攻伐,让天下百姓无需在饱受战争之苦,过上太平的日子。理论上,这对于六国的百姓来说,本来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是需要时间去适应秦朝的制度,以及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的转变罢了。
至于那些自始至终都想要扳倒秦朝的,其实也就只有东方六国的旧贵族们。而他们起事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天下百姓,只不过是想要恢复过去的六国,恢复自己过去所享有的世袭特权而已。
可惜,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并没有与民休息,反而穷奢极欲、苛捐重税、耗尽民力,致使天下民不聊生,百姓不堪重负。这就正如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言: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秦朝统治者的一系列暴政,最终让其彻底丧失民心。随着陈胜吴广的振臂一呼,不仅掀起了浩浩荡荡的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时也激起了六国旧贵族们复辟的野心。这便是诗中所指的:“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一个伟大的王朝,就这样毁在自己的穷奢极欲之中。
但汉朝与秦朝不同,汉高祖刘邦崛起于草莽,他经历过秦末的战乱,对天下百姓的疾苦有深切的体会。所以,当年刘邦入咸阳,马上便把秦朝严苛的律法烧毁,与百姓约法三章,并且做到”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刘邦的种种爱民举措,都极大的争取了天下民心。及至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登基称帝后刘邦,又顺应天下百姓想要休养生息的迫切心愿,复原大量的士兵,让他们返乡耕作,恢复社会生产。同时,尽可能避免再起兵祸,与民休息。这样的汉朝,自然能令天下百姓归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真相只有2222个
-----
网友解答:
-----
六国百姓为什么接受汉朝反对秦朝?这里面有个时间差的问题
六国仇恨始皇帝那是应该的,因为始皇帝的天下和权威本就是建立在六国灭亡的皑皑白骨之上。而且大秦刚刚一统天下的时候,始皇帝不但没有安抚百姓反而因为各地仍存在巨大的习俗差异,命令政府强行向东推行秦法,引起以东六国遗老遗少激烈反对,这个时候的王朝树立未稳,六国仍有自立之意,所以仇恨秦朝理所当然。
但是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这些人都死的差不多了
虽然秦朝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是这十几年里始皇帝可是一点都没有闲着,度量衡,风俗货币字体的统一使得百姓逐渐有了一统的感觉,六国贵族的生存基础越来越小,而在秦末战争中虽然秦朝灭亡,但是秦军也是干掉了一大批的六国贵族,等到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六国的贵族势力早已经大减,不接受又能如何呢?
以上就是笔者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
网友解答:
-----
秦朝之所以速亡,是因为秦始皇的雄心壮志;汉朝为何得存,是因为汉高祖刘邦的小农意识!
在小编看来,秦始皇和杨广一样,他们两人都是太过英明,太过雄心壮志了,以至于当时的时代根本就跟不上他们的步伐,跟不上他们的英明神武!
这也是因此,秦朝和隋朝才会二世而亡!
秦始皇算明君么,肯定算!
秦始皇一统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北伐匈奴、南平南越,修建长城……,秦始皇的功绩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数不过来!
杨广算明君么,在小编看来,也是算的!
不说别的,就一个南北大运河,这就足以让杨广名垂青史,成就明君之名!
不过这个明君,是对于历史来说,是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来说的,可是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他们就不是明君,他们就是名副其实的暴君!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们太过雄心壮志了,实在是太能折腾了!
大秦和大隋:
战勋彪炳,一个狂虐匈奴南越,一个狂揍突厥;
基建能力突出,一个修建长城,一个修建大运河;
都要对付内部敌人,一个是六国遗族,一个是世家门阀;
这样事儿都是大事,可是秦始皇和杨广两人却都想在尽可能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可能么?
可能,毕竟人家真做了!
做成这事儿的后果就是,百姓们被折腾的民不聊生,天下皆反,大秦和大隋也二世而亡!
……
反之刘邦就不一样了,人家也没有那么多的追求,对于刘邦来说,他能够一统天下,成就皇帝之伟业,就已经足够了!
因此在一统天下之后,刘邦也就不乱折腾了,哪怕是他还在匈奴那里受辱了,刘邦也没有进行反击,而是隐忍了下去!
要是这事儿换到秦始皇和杨广身上你试试,他们要不和匈奴死拼到底才怪了!
这正是刘邦的这种知足的心理,才让大汉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大汉的国祚也就保留下去了!
-----
网友解答:
-----
回答本问题之前先要厘清一个概念,六国百姓对于并不是绝对的接受汉朝对秦朝,对于两朝的态度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陈胜、吴广起义就是通过领导者对广大群众的组织和宣传来实现的。尤其是秦汉之际百姓尚未有发言权的贵族社会,通常百姓都会带有一定盲目性跟随领导者的行动而行动。秦末大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物除了像陈胜、吴广这样的底层人物,更多的还是六国贵族后裔,因此在考虑百姓的态度时不得不考虑六国贵族的态度。
六国贵族后裔的态度至关重要
六国贵族后裔对秦朝的态度那是相当明确的,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而项羽的叔父项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六国贵族纷纷揭竿而起的秦末大起义,项梁成为核心人物,虽然名义上众诸侯尊奉楚怀王熊心的号令,但是实际的领导权是在项梁手中的,直到项梁死于定陶,楚怀王才通过撤换将领达到了掌控兵权的目的。而项羽又通过阵前斩杀上将军宋义收回兵权,而巨鹿之战的胜利又使得项羽的声势达到极盛。因此六国贵族自此以项羽为核心开始了对秦亡之后的发展。
从什么时候开始六国贵族开始倾向于刘邦了呢?两个核心事件的发生导致六国贵族开始转向刘邦,第一件事就是项羽杀掉了义帝(即原来的楚怀王),本来被树立为正统的君主被项羽以阴谋的方式除掉了,失去了六国贵族的人心;第二件事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开始征战天下,韩信带兵接连攻破魏、代、赵、齐,各诸侯开始随从刘邦攻击项羽,而在打败项羽之后,部分六国后裔被封为诸侯王,异姓诸侯王的确立并不代表接受汉朝的统治,或多或少的都倾向于对抗中央,一直到刘邦、吕雉联手灭了异姓诸侯,之后又将六国贵族后裔全部迁至关中地区,一面怀柔安抚、一面监视控制。至此六国后裔再也没有力量与汉朝抗衡,只有顺从而已。
与秦朝暴政相比,汉初休养生息的策略奏效了
秦朝灭亡六国之后并没有扫除贵族的根基,在六国各地设置郡县实行法家统治,不是消灭就是打压,极易引起反扑;汉朝吸取了秦朝的教训,采取打击顽固派和招抚妥协派相结合的策略。事实证明汉朝采用的策略是有效的。
刘邦刚一入关到达关中地区马上废除秦朝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这一政策受到关中百姓的热烈拥护。建国之后刘邦继续实行秦朝军功授爵的制度为百姓提供上升的渠道,又在战争结束后安排大批军人复员回乡从事农业生产,这都是有利于百姓的政策。
汉朝是平民建立的政权维护百姓的利益
从阶级角度看,秦朝属于贵族阶级统治的朝代,法家思想治理之下的百姓苦不堪言;秦朝采用法家思想统治,法律繁复难解,百姓生活相当不便利。
汉朝是平民阶级建立的朝代,汉初以黄老思想治理天下。执行与民休息的策略,百姓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汉朝当然会得到百姓的支持了。
结语
从根本上说,六国百姓拥护汉朝那必然因为是汉朝维护了百姓的利益,而反对秦朝那也必然是因为秦朝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而实际行动肯定要受到领导者的引导,当社会环境安定时,百姓隐忍不发,当起义运动爆发时,百姓就会跟随起义领袖或者贵族后裔一同反抗秦朝的暴政,而汉朝建立后社会恢复平静时,百姓就会重新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小农经济。
------------------
推荐阅读:
现在的穆尼里奥,已失去年轻时的锋芒,还有机会再次执教豪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