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宁愿臆想刘备装了一辈子的伪君子,沽名钓誉,却不愿相信史书一字一句记载下的昭烈帝?
为什么有人宁愿臆想刘备装了一辈子的伪君子,沽名钓誉,却不愿相信史书一字一句记载下的昭烈帝?
-----
网友解答:
-----
没办法,好人难做,历来如此。有的人做了很多好事,但黑子们也会挖空心思的给你弄点黑料出来。而那些恶人,有时候做了件不怎么恶的事情,或者只是发了通感慨,有些人就会把恶人描绘成好人。
近些年来,一些歪风邪气在史学界有所抬头,比如贬低岳飞给秦桧翻案,又比如贬低刘备诸葛亮,吹捧司马懿曹操等,都是一脉相承的以丑为美。
当然在三国那种乱世,能够成功的英雄或枭雄都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好人,但个人品行还是可以分出优劣。在曹操、刘备、孙权等各方势力中,无疑刘备是最仁慈的一个。这种表现就在于老百姓的态度和统治者是否有屠城的劣迹。
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有数处地方描写了刘备很得人心的情况,书中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或谓先主曰:“
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
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刘备一方的主要将领除了马超之外都没有屠城的劣迹,马超的屠城也是在归顺刘备之前。而曹操及其手下,屠城是家常便饭。孙权一方也有过屠城。如果是普通老百姓,肯定希望刘备这样的人能够成为自己的君主。
当然刘备这样做肯定是有目的的,就是要提升声望,收买人心。但谁做事不是带着目的去做?刘备在白帝城病重之时,听到黄权投降曹魏的消息后,还能够从黄权的角度考虑问题,而赦免了黄权家人。临死之时还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就算是有目的的装做好人,那装了一辈子,也肯定是好人了。
-----
网友解答:
-----
很简单的原因啊!这并非什么臆想,而是人心啊!人们总是能容忍坏人恶事做尽,对他给你的一点点恩惠感激涕零。却无法容忍一个好人的一点点瑕疵,不吝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他,对他赶尽杀绝。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文化中会有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这句话。更引申一步,这正是儒文化的精髓所在。人们的这种善恶不分,美丑不辨正是他们几千年来不断教化的结果。
-----
网友解答:
-----
其实老刘同志整体还是不错,仅仅对老百姓好这一项,不管是真的,还是虚伪的,能坚持一辈子到死,这点就是其他人比不了了。
但你真要是讲这个人就是纯良之辈,那就不靠谱了,在三国那个乱世 纯良的人能活下来?相信这个的,就太天真。因为他的对手都是非常狡猾和强大的。实力不如人家,狡猾不如人家,你靠一个纯良,就可以打赢对手?这只有那些没脑子的人相信!
这哥们的脸皮之厚,才是真的牛逼。借东西不还,还做到理直气壮,这就不是玩意了,在现在就叫老赖!
借兵就借了多少回了,名义上叫借,其实就是骗。
借地盘也是借了,还不还,还是自己宗亲。
讲自己是汉室宗亲,人家也不承认,自己叫的很响亮,天天挂嘴边。
等俩小皇帝真出事了,他倒是袖手旁观,结果,曹操离的最远,反倒是把皇帝接走了。等自己发现了接到小皇帝,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又开始吃错后悔了。
写史书的人,包括三国演义对他已经很厚爱了。不断太高他。
刘备同志干的那些事情,别人也干了,可,别人却得到了骂名,而对于他,都是一笔带过。
吕布三姓家奴,也只不过投奔的人多一点而已。可刘备投靠的人多了去了骗人粮草偏人家兵马,还骗人家地盘。他干的可比吕布来劲。
人家家骂吕布三姓家奴,吕布还害羞,还知道廉耻。可刘备呢,我特么就是脸皮后,你骂吧,我不生气。
这家伙,嘴里一直讲,匡扶汉室,天天在道德上指责这个,点评那个,结果,曹操到死也不称帝,人家有没有条件称帝,太有条件了,可人家就是不干,一辈子当汉臣,我死了,儿子你特么爱称帝那是你的事情,我就不过那个瘾了。
可刘备呢,得到机会,立刻称帝,还给俩儿子起了封禅这种很有野心的名字。
这你老狐狸尾巴就露的干净了。但是人家露就露了,我脸皮厚,你能怎么样?
唉,我刘皇叔就是一个标准,我可以点评你们不道德,但是你们点评我,我就当放屁!我还得装委屈,我都是逼不得已才干那种不要脸的事情。这些都不是处于我本心,我就是要站着道德的至高点上!
这种表现,搁到现在,就是道德婊。双标玩的溜着呢。
-----
网友解答:
-----
那多没意思啊!总是要来一点不一样的主张撒,不然怎么能显示自己的水平呢?反正敲敲键盘,刘备又不可能爬起来找他算账。
-----
网友解答: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其实反应的是现代人的心理变化。
刘备从卖草鞋的出身,屡败屡战,不屈不挠最后做到割据一方,这完全是一个草根逆袭的励志榜样。跟随他的人,无论是诸葛亮庞统这些文臣,还是关张赵这些武将,哪个不比现在网上评价他的人聪明有能力有成就?真像评价的人说的那样,这些人还会这么死心塌地吗?还会有那句著名的,宁做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炷香?
但是到了现在大家的评价完全相反。虚伪啦,沽名钓誉啦一大堆词汇,随便拿出来一个孤立事件就可以定性一个人,以显示自己的认知高明,其实反应出来的正是自己的心理的狭隘。而且不单单是针对刘备,是针对所有正能量的宣传。比如古天乐,默默给内地捐建了那么多小学,还有人网上评价他在做秀。再比如袁隆平,养活了这些人,反过来这些人又出来黑他。这些人的增多反映出来的就是现代人价值观的扭曲,这实在是社会的悲哀。
-----
网友解答:
-----
临终前对儿子能说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这样的人心里会坏到哪去?反而是曹操烧杀抢掠,屠城的事干的不少吧,现代人说那是豪情洒脱时势所迫[笑哭][笑哭]他们喜欢真小人,就觉得奸雄就应该都是小人,刘备却不那样干,那肯定是伪君子,装的[黑线]
-----
网友解答:
-----
真小人也罢,伪君子也罢,沽名钓誉也罢。你也得会装呀!在战争时期这么装是有极大风险的,我们的格局没有玄德公这么大也装不出来,这是有生命危险的。
刘备出来创业他的人设就是定位在兴复汉室江山的,定位在仁义之士的,兄弟情深的,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他假如真是假仁假义之辈他身边能聚集这么多英豪吗?
他是衣带诏的参与者,他没有屠过城,有百姓追随逃亡说明他确实治理得比较仁义,他对兄弟没得说,为了报仇雪恨他不顾很多人的反对执意伐吴。只是当时他碰到的对手都是太强了,否则真能改写历史。
-----
网友解答:
-----
好人的眼里有许多好人,坏人的眼里绝对没有一个好人,在坏人看来,所有的好人都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像他们一样,为了达成某个目的,不择手段,所以刘备的仁义是虚伪,因为坏人不相信世界上还有比他们更好的人,他们也不愿意让别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好人的存在,凡是比他们仁慈,善良,有素质的人都是虚伪的,都是假装的,都是骗人的。
在这个新时代,知识普及的时代,老生常谈的话题已经不能够紧紧的抓住人的吸引力了,就像多年前,如果有人在网上说自己知道四大名著是什么,所有的人都会对他嗤之以鼻,但是如果这个人说四大名著远远比不上《金瓶梅》,那这个人的话题就爆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名声大噪,出书,赚钱,演讲两不耽误。
最先把刘备定性为虚伪的某个节目的某个人,我曾经在高中的时候看过他的三本书,说实话,完全没有任何受益,纯粹是胡编乱造和臆想,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套用古人,跟说什么古人为什么不用机关枪打仗一样,纯粹是为了哗众取宠。
不管他是不是首先吃葡萄的人,他的确是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吃葡萄的,他让刘备从仁义变成了虚伪,让诸葛亮从忠臣变成了权臣,让整个三国人物的历史评价颠倒。
不管他是什么样的目的,他都赚了,有钱有名有粉丝,无数被他直接或者间接洗脑的人开始将他当做偶像崇拜,将刘备踩在脚下,其实这样的人是可悲的,一点自己的主观判断都没有,何其可怜。
很多评价刘备的人根本就没有读过史书,毫不客气的说,头条上一万个历史创作者真正完全读过《三国志》的不会超过一千个,读过《资治通鉴》的不会超过一百个,但很多人却东拼西凑以后大谈《三国志》,热议《资治通鉴》。
这不能怪任何人,怪就怪在这是一个现象,就像新版的三国,好好的一部历史大剧,恢宏捭阖,战场谋略,愣是被编剧搞成了宫斗,每个很都有小心眼,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可笑的很。
有时候你说好的,大家都知道的,没有人看,没有人理,你说坏的,颠倒黑白的,歪曲事实的,反而会引发大规模的讨论,让创作者得到流量,得到金钱。
刘备的遭遇跟《西游记》有些类似,每次看到有些人过度解读《西游记》的时候我都想笑,吴承恩他就是一个小说家,他不是思想家,不是理论家,更不是政治家,没有那么多功名利禄,没有那么多政治斗争,更没有那么多心眼,他的小说就是跟纯粹的游记,没有思想启蒙,没有官场黑暗,没有宗教斗争,何必将自己的主观意念强加到一个古代的小说家头上呢。
-----
网友解答:
-----
因为为刘备是英雄,而有些人不只不是英雄,连成为英雄的一腔热血都没有。怎么能真正了解他呢?
如果你去殚精竭虑的做一份事业的话,你就会明白刘备真的是一个非常值得敬佩的人物。而单纯用君子或伪君子来评价是在是太片面了。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十八路诸侯人人都有资格逐鹿天下,唯独他刘备没有资格!
他不过是织席贩履之辈,虽自称皇室宗亲,可有谁信呢?袁术说他“术生年不知有刘备”,意思是从出生以来,就从没听过天下有刘备这个人,这是何等的蔑视。
可是刘备他不服啊,他要做个英雄,他要匡扶倾颓的天下,他不想做臣子,他要做皇帝!
从此开始了他颠沛流离屡战屡败的一生。
他剿黄巾,鞭督邮,飘零四方,功业未遂,面对世之名士,却毫不客气,求田问舍,刘郎才气。
四十多岁的刘备在荆州寄人篱下,仅仅因为自己的大腿长了肥肉,便感慨大哭痛兮老之将至而功业未成!
刘玄德一生五易其主、四失妻子,无数次刀下活命一败涂地,寄居荆州只待老死,四十多岁的人黄土都把脖子埋了半截,还在想着这些功业与梦想,这种人难道不值得敬佩吗?
刘备既然加入群雄逐鹿的战场,那妄谈仁义都是笑话。群雄逐鹿总是要打仗的,总要去进攻别人,别人也总能找出各种理由,来把刘备打仗定性为非仁义,所以对刘备这种人来说,仁义也是相对的。
但刘备至少为追随他至当阳10多万百姓,做到了仁义。他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刘备是英雄,是豪侠,是义士,唯独不是伪君子。
在你想要做成一番事业的时候,
当你遭遇艰难困苦彷徨无助又死咬着牙硬撑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辛弃疾为何会说:“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
网友解答:
-----
因为他们不怎么读书。
所以他们喜欢用现代人的三观去衡量古人,并且因为有点儿学历,所以能够很自信地认为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古代史学家的操守,他们不懂。虽然很多人有高学历,但高学历有时也意味着自负。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一部孤本的《竹书纪年》足够推翻各种能够互相印证的官方史书。虽然史学界讲究孤证不立,但他们不懂,也不愿意懂。
这种剑走偏锋的风气,应该是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带出来的。但,人家易教授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并不是随便拿点稗官野史出来说事。可惜,他们没学好,就知道与众不同才能发家致富。
画虎不成反类犬,说的就是他们。看看现在的风气:诸葛亮甚至只能搞后勤,还是个一米六几的小矮人,郭嘉智商三国无敌,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关羽杀颜良只是偷袭运气好——《三国志》明明白白记载的关羽阵前杀死颜良的事他们故意视而不见。不,也许他们根本就没读过。
看看原文: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万众之中,你偷袭一个看看!莫能当者,这四个字还不够说明关二爷武力超群?
所以,刘备被说成一无是处的虚伪小人,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不不,这都不算,只要是史书上记载的,就都值得怀疑。只有他们臆想出来的,才是合乎逻辑的,才是应该流芳百世的。
附《三国志》一段话: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
网友解答:
-----
刘备是三国中最仁慈的军阀,不是沽名钓誉,不是伪君子。因为伪君子说不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种话。污蔑刘备的人是自己内心卑劣,阴谋癌晚期。这种人不信史书记载,甚至他们不信世间一切真善美,必须抹点黑。
古代帝王的好与坏不能只看到对贵族的礼贤下士,更要看到对普通百姓的优待。民心向着谁,谁就是好。刘备仁义,对百姓好,从不以己之喜恶,迁怒于无辜人士。反观曹操,猜疑心重,残忍好杀。
先来说说啥叫屠城,有些人连屠城这俩字都要洗,有必要说清楚。《说文解字》解释:屠,刳也。从尸者声。《广韵》解释:屠,杀也裂也。这没什么歧义吧,屠就是杀。屠城就是攻破城时,杀尽城民。
三国中只有刘备集团没干过屠城的事情。而曹操却是屠城专业户,“建安三年屠彭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五年坑官渡八万人”《后汉书·袁绍传》、“建安九年屠邺城”《后汉书·孔融传》等,三国时期,屠城事迹十有八九是曹操干的,剩下十之一二是孙权干的。屠徐州是最出名的,史书这样记载,《后汉书·陶谦列传》:“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曹操的残忍不用洗,黄河也洗不干净。曹操屠城在行,杀名士更在行。孔融、杨修、华佗都成了曹操的刀下鬼。
这样对比更加凸现刘备的仁慈。说刘备假仁假义的那些人可能觉得自己穿越到三国都是荀彧、郭嘉,会成为曹操的坐上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其实现在啥地位穿越回去也是啥地位。我相信刘备真仁慈,也相信诸葛亮真忠诚,君臣都是封建时代的楷模,在他们的那个世界里,都是最棒的。
------------------
推荐阅读:
高一新生“课程表”走红,一天14节课比上班都累,内卷有多严重?
上一篇:六国百姓为什么接受汉朝反对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