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本与苏联的军事力量水平差距有多大?假若在二战初期日本决意进攻苏联,会有什么后果?
二战期间日本与苏联的军事力量水平差距有多大?假若在二战初期日本决意进攻苏联,会有什么后果?
-----
网友解答:
-----
这要看二战初期指的是哪个时期了,我们都认为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是二战的爆发点,如果在这时候日本进攻苏联不会有好结果,因为这一年的5月11日到9月16日,日军已经尝到了与苏军作战的痛苦,这几个月内日苏双方在诺门罕爆发局部冲突,是日本对苏作战试探的最高潮,也彻底改变了日本对苏联的认识。
诺门罕战役分三个阶段,日军只在对蒙军作战的第一阶段尝到甜头,在苏军加入后毫无还手之力,尤其是空中作战中苏军一直掌握先机。在第二阶段的进攻作战中,日军第23师团2万余人发起进攻,但日军仅有84辆小型坦克可用,而朱可夫一次性就集中了150辆坦克和154辆装甲车,另有各种口径的火炮90门参战,在火力上远超日军。
到8月初,苏军在诺门罕地区集结3个步兵师、3个装甲旅、3个坦克旅、1个炮兵团、2个反坦克炮营、2个防空营和其它大量辅助性部队,总兵力约10万人,苏军统帅部动用大铁路日夜不停的运输装备和给养,给朱可夫提供了498辆坦克、346辆装甲车、542门大炮和515架飞机,各种弹药超过3万吨,还有3000多辆卡车为前线分散的部队运输给养,连饮用水都用卡车运到部队。
相比苏军的高效率、高机械化,日军的反应明显跟不上,甚至不得不在一开始就是动用细菌战,731部队也第一次投入实战,但结果非常不理想,由于苏军后勤供应充足,士兵连饮用水都不用自己操心,大大降低了被细菌感染的概率。
苏军8月的反攻是极不对称的作战,日军面对机械化、立体化进攻毫无招架之力,山县武光大佐、伊势高秀大佐、森田彻大佐等一群高级军官战死,第23师团遭到重创,损失了全部的重炮后仅有少数人突围。此后关东军能做的就是增援诺门罕三个师团约27800人,还要从关内战场抽调炮兵、汽车兵、空兵和防空部队驰援诺门罕。
(被俘日军)
请注意,此时的关东军并不具备独自与苏军作战的能力,还要向分身乏术的关内日军求救,日本大本营也意识到了自己实力的不足,果断制止了关东进一步冒险的计划。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整个1939年日本都没有做好对苏作战的准备。
认识到双方实力差距的日本与苏联签订条约,暂缓了两国的紧张关系,并在1940年9月27日正式与德意结盟,签订了有效期10年的钢铁同盟,三国约定任何一个国家陷入战争,自己都要倾尽军事、经济、政治力量相助。
其实,德国很早就有拉拢日本的打算,但在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日本果断终止了谈判,因为它将苏联视为扩张目标,如果德国与其达成和平条约就无法再对自己提供帮助,但这个立场在诺门罕战役之后迅速发生改变,因为日本认识到自己不但打不过苏联,甚至有可能被苏联入侵,有必要团结德国来防御苏联。
日本在诺门罕战役中充分认识到了苏联的可怕,这是在人力、物力、科学技术力量上全面压倒自己的巨人,如果再不改变别说入侵苏联,不被苏联入侵就不错了。在1940年9月加入轴心国之后,日本开始与德国、意大利展开大量技术合作,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装备水平和军工实力,鼎鼎大名的零式战机不久后诞生,但是日本的整体国力并没有太大提高。
苏联当时的钢产量每年都在2000万吨上下,而日本仅有400万吨左右,钢产量的巨大差距直接决定了苏联和日本的军事实力对比,苏联能在短短几年内将兵力扩充到520多万,而日本就算能找到520青壮年,也生产不出来520万支步枪,日本的九九式步枪从1939年开始生产,一直到战争结束也才产出260万支,而苏联不仅能保证520万人的轻武器供应,还有大量的产能生产坦克、飞机、大炮,在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就装备坦克2万辆以上,日本全国也找不出5000辆,这就是双方的差距。
苏德战争期间,苏军在远东的正规军超过60万,加上预备役的话有百万兵力可用,实力并不比关东军差,如果此时日本执意进攻苏联,双方会撞的头破血流。但1942年的苏联工业基本都在车轮上,生产力严重缩水,这是日本进攻苏联的最后时机。
但此时日本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德日在1940年9月达成同盟时,日本已经入侵法属越南了,这引起了美国、英国的警觉,石油、钢铁、橡胶禁运随之而来,日本的资源无法支撑对苏作战,就连维持对中国的战争都很困难,因此进攻苏联的计划无法付诸实施。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说。
二战期间,日本不可能进攻苏联,这不是什么实力不实力的问题,而是作死的问题。
谁都知道,日本是资源匮乏的小国,尤其缺乏石油资源。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也是军队的血液。
没有石油,日本的工业生产无法维持,日军也无法有效作战。
以日本庞大的联合舰队为例,没有石油就是一堆废铁,无法出港。
而日本是岛国,对外无论进攻哪个国家,都要石油来维持舰队和运输船队,不然就无法作战。
但是,当时世界的油田数量不多。
高加索油田控制在苏联手中,中东油田控制在英国手中,罗马尼亚油田控制在德国手中,墨西哥大油田控制在美国手中,剩下距离日本最近的印尼油田控制在荷兰手中,而荷兰是英法的盟友,也受到美国保护,碰不得。
对于日本来说,他需要向进口大量石油来维持军队和国家工业运转。由于德国距离太远,日本石油只能从盟国获取。
那么,如果日本不顾一切的进攻苏联,会怎么样?
首先,日本不可能夺取到苏联的油田,因为这些油田远在高加索地区,距离日本直线距离也有8000多公里。当天德国从西向东打,直线距离只有1500公里,尚且无法占领高加索,更别说日本。
其次,一旦同苏联开战,日本消耗的石油会是天文数字,必须高度依赖盟国提供。如果盟国拒绝提供石油,日军立即就要玩完。
关键在于无论是德国先进攻苏联,还是日本先进攻苏联,只要日本决定攻打苏联,日德一定会夹击苏联这个国家。
而英美领导人就算再弱智,也明白必须利用苏联来对付德国和日本的道理。
如果苏联垮台,对英美并没有好处,反而会丢掉一个对抗轴心国的盟友。
而苏联遭到德日夹击后,一定会不惜代价加入同盟国阵营,同英美结盟。
显然,英美领导人绝对不可能在这种时候,还继续提供石油给日本,反而会断绝石油供应,同苏联结盟,一同打垮轴心国。
毕竟当年德日的威胁,要远远大于苏联。
那么,日本进攻苏联以后,哪怕百战百胜,一举占领远东、外蒙古,又攻入西伯利亚地区。
对不起,你进攻的越快,将来死的就越快。
面对同盟国停止提供石油,日本入侵苏联的军队,立即就会完蛋,要么迅速狼狈的撤退回本国,奄奄待毙。或者就是直接像阿登战役的德军一样,全力猛攻,最终丢弃完好无损却没有汽油的坦克,徒步逃回国。
所以,在二战期间,日本不是不想北上攻打苏联,而是在没有稳定石油供给之前,它根本不能攻打苏联。
有人说,二战是石油战争,这说的没错。
-----
网友解答:
-----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黄浦江下,无授权禁转!
日本与苏联军事水平的差距从一件小小的反坦克炮就能看得出来。反坦克炮是一种弹道低伸,穿甲能力强,主要用于毁伤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亦可用于摧毁各种土木工事的直瞄火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坦克炮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被各个交战国所广泛运用,不过对于日本来说,他的反坦克炮之路则是一条充满着苦难和不幸的失败之路。
(第二次大战时的德国反坦克炮)
受制于经费和技术能力,日本陆军的武器更新一直是要落后同期的欧洲国家,在德国的pak3536型反坦克炮的原型炮诞生四年后的1933年,日本陆军才开始研究自己的反坦克炮,第二年,首门原型炮诞生,在经过一年多的修改和测试后,于1935年3月定型,称之为九四式37毫米炮。这里可能有读者会有疑问了,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来火炮的种类呢?这是因为日本陆军的守旧思想,主张一味的无脑进攻,因此陆军内部很难通过一些带有防御含义的火炮名称,尤其是反坦克炮(日本人称之为对战车炮)这种带有明显守势的用词,就更加不可能通过了,因此为了“避讳”就只得含糊的称之为“37毫米炮”。
(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
九四式37毫米炮重327千克,最大射程7千米,配用的穿甲弹可在350米击穿30毫米的钢板,性能平平,除了重量相比其他国家火炮较轻之外毫无亮点,而且相对于此时欧洲大部分的反坦克炮都安装了可用于机动车辆牵引的充气橡胶轮胎,九四式仍然采用了木质车轮,因此在机动性上,更加落后他国的同类型武器,但没有办法,这在当时是日军唯一能拿出手的反坦克炮,即使性能差劲也要装备,九四式装备于日军步兵联队的速射炮中队,每中队装备4门。
(诺门坎战役结束后,被苏联红军缴获的九四式反坦克炮)
(诺门坎,苏联红军的装甲部队向日军发起进攻)
九四式作为反坦克炮的首战是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同时也是日军首次遭到大规模装甲部队进攻的战役,此战日军投入大约60-70门九四式反坦克炮,在最初的战斗中,日军使用反坦克炮给苏军装甲部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是进入到了消耗战后,日军自身实力不足便暴露无遗,8月20日,苏军对日军发起了空前的进攻,大量重炮,坦克,飞机展开的攻势瞬间撕开了日军的防线,仅用了10天时间,日军就被全面击溃。而九四式反坦克炮也损失了大部分。根据苏军统计,被缴获的反坦克炮多达55门,在苏联红军的装甲洪流面前,日军引以为傲的反坦克炮只得化为一堆堆等待回炉的废铁。如果日本陆军真的全力进攻苏联,说实话苏联留在远东的几十万军队打垮日本陆军基本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参考资料:《火炮历史的见证》《关东军对苏战备·诺门罕事件》
-----
网友解答:
-----
二战期间日本与苏联之间存在着代差,确切地说,日本陆军的军事水平在当时还停留在一战时代,而苏联已经步入了二战时代。
就拿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来说,就曾经出现过日军用骑兵的马刀去砍苏军坦克的事情,我们一般认为骑兵用马刀砍坦克首先是发生在波兰战场,但这种事情其实最早还是日本人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一开始是在1939年的5月11日,伪满洲国与外蒙古之间发生了一次边境冲突,双方互不相让,随后冲突升级,伪满洲国背后的日本和外蒙古背后的苏联便因此直接干了起来。日军先是派了23师团的一支骑兵队赶赴冲突地点,在取得了一些小胜后立即遭到了苏军和外蒙军的围攻,这支骑兵队在面对苏军坦克的时候竟然纵马挥刀冲向了苏军的坦克,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支骑兵队全部阵亡。
之所以会出现用骑兵去冲锋坦克的事情,是因为当时的日军相信他们能用肉体去碰撞钢铁,用他们的武运长久去战胜苏联的现代化工业。
后来战事继续扩大,朱可夫担任战役总指挥后,苏军从后方调来了3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1个坦克旅以及大量的火炮。这支苏军总共有10万余人,498辆坦克、346辆装甲车、542门大炮和515架飞机。同时为了配合进攻,苏军还准备了18000吨炮弹、6500吨炸弹,面对这种阵势,日军竟然真的用血肉之躯去对抗起了苏军的钢铁洪流,这只能说当时的日军根本就不懂什么叫机械化战争。
▲日军95式坦克
日军除了缺乏对机械化战争的理解,在战场上与苏军的差距更多的则体现在了装备上。
当时日军装备的坦克主要是89式和95式这两种坦克。就拿95式坦克来说完全就是一种秀珍坦克,重量只有5吨左右,装甲也非常地薄,6到12毫米,根本就不经打。在缅甸战场上,中国远征军曾经用美国援助的10吨大卡车撞翻过日军的95式坦克,连卡车都撞不过,这种坦克上了战场基本就死摆看的了。
89式坦克稍微大一点,日军称之为中型坦克,但在苏联人眼里连轻型坦克都不是。而且日本由于工业技术水平很差,坦克的钢板都是用铆钉铆上去的,只要被对方击中,坦克上的铆钉就会到处乱飞,甚至坦克驾驶员还有被铆钉扎死的。而苏军的坦克都是用的焊接技术,这也是当时世界上的主流技术,比起日军的坦克来说明显就耐打多了。
此外95式坦克装备的火力是37毫米火炮,89式坦克装备的是57毫米火炮,这些火炮不但口径小而且都是短管炮,射程非常短,只能用于支援步兵,在战场上与苏联的坦克交手的时候,哪怕日军坦克正面击中了苏联坦克,苏联的坦克驾驶员都没有任何感觉,接着肆无忌惮地往前冲。苏军当时还装备了大量的喷火坦克,这样的坦克到了日军坦克跟前一喷火,日军坦克马上就炸了,苏联人甚至都懒得用炮去轰日军坦克,很多时候都是直接撞或者用火喷。
▲苏军缴获的日军坦克(看起来日军坦克就像是玩具)
日本士兵在与苏军坦克对决的时候,他们的任何武器都派不上用场,唯一能对苏军坦克造成威胁的竟然是苏打水瓶,在这样的瓶子里装上汽油,燃烧了以后往苏军坦克发动机上扔,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对苏军坦克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在7月23日的决战中,日军集中了上百门火炮,发射了15000多发炮弹,对于日军来说这就等于是下了血本了。而苏军火炮对日军的还击,倾泻了日军十倍以上的火力,一下子把日本炮兵打了个全军覆没。
▲苏军的重炮部队
当时的苏军团级单位装备的是76毫米口径火炮,师级装备的是122毫米口径的火炮,到了军级装备的就是恐怖的152毫米口径火炮了。而日军即便是师团级装备的也仅是75毫米口径火炮,而且这些75毫米火炮还多是日俄战争时代留下的旧式装备,射程也很短只有9000米左右。日军所谓的重炮也只是120、105和100毫米这样口径的火炮,这些的火炮在日军当中只有军级甚至是方面军一级的单位才能配备,即便是这样的重炮,其性能也只是与苏军师级单位的火炮相当。在火炮对决中,日军不仅火炮口径远小于苏军,就连炮弹数量也只有苏军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交战的时候被对方碾压就再正常不过了。
▲莫斯科战役中滑雪橇的就是苏军远东军,他们非常善于冬季作战
所以以日军当时的情况,基本不是苏军的对手。如果日军在战争初期就集中精力去对付苏联,那么苏联的远东部队肯定会被日军牵制住,后来当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苏德战争的结局就很难说了。在苏联战斗到最危险的时候,尤其是在莫斯科保卫战的时候,由于苏联确定日本不会进攻苏联远东地区,苏联才从远东地区调回了十几个师参与到了莫斯科战役中。这些部队非常善于冬季作战,在莫斯科战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部队的支援,苏联很可能会丢掉莫斯科。当然即便苏联丢掉了莫斯科,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失败,苏联还可以继续与德军周旋,只是以后的战局就很难分析了,毕竟历史不能假设,这样的事情也没发生过。
-----
网友解答:
-----
二战时期,如果日本配合德国北进苏联,那么苏联的卫国战争将会打的更惨烈,但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苏联肯定还会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众所周知,二战时期日本为了实现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从而称霸世界的美梦,曾经制定了称霸世界的三步走战略,那就是先征服朝鲜半岛,以此为跳板占领中国东北乃至整个中国,从而以东亚地区为根基,最终与德国“分治”世界。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了我国的东三省和热河地区。事后,日本大本营经过研究,为了快速夺取石油等战略资源,制定了北上苏联和南下东南亚两大战略计划。由于九一八事变日本偷袭东北军的行动过于顺利,因此日本在东北地区集结重兵,准备以陆军为主力向北进攻苏联,以获取苏联在远东地区的石油资源。
不过,日本日本主动发起了苏联的两场战场,结果都被苏军击退,日本从此开始惧怕苏联。因此,日本决定南下攻打美国和英国的殖民地-东南亚地区,企图武力夺取那里的石油和橡胶等战略物资。
当然,倘若日本集中全力进攻苏联的远东地区,那么日本肯定会攻入远东地区,并暂时占领该地,原因是当时的苏联主要军事力量放在了对德作战的东欧地区,是故部署在远东地区的苏军面对倾国而出的日军,并没有任何优势而言,毕竟当时的日本是亚洲唯一完成工业化的强国。
而苏联的远东地区军事实力虽然很强,但面对装备精良的日本,也只有被动防御而不能主动进攻,加上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没有更多的精力防御日本的疯狂进攻。
不过,由于苏联的国土面积太大,高达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2亿,即便日本暂时占领了远东地区,但不意味着就能守住地广人稀的远东,因为苏军的整体实力强于日本,只不过因为远东地区的苏军实力不如日本而已。
除此之外,日本还要与我国军队作战,无论是国军还是共军,都可以让东北日军不得安宁。所以,日本根本无力也不可能抽调大量军队配合德国进攻苏联的欧洲地区,从而与德国东西两路夹击苏联。
综上,日本只会占领远东部分地区,而不会对苏联的核心地带构成威胁。
除了苏联的综合实力强于日本之外,大国之间的博弈也会让日本不会永久性占领远东地区,从而让日本真正成为世界性超级大国。
例如美国,不会允许日本夺取远东,从而威胁美国的阿拉斯加,更不会坐视日本在东亚做大,从而威胁到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利益。
笔者猜想,如果苏联在德日夹攻下灭亡,那么下一个作战目标将会是美国,二战时的美国和苏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因此,一旦日本进攻苏联得手,美国也不会坐视不管,放任日本独霸东亚地区的。
-----
网友解答:
-----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这决定了外敌都是从海上而来,这从镰仓幕府时代的两次蒙古入侵日本以及1853年的黑船事件都可以充分的证明。因此,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军队的发展重心都放在了海军建设上,资源也优先海军,所以它的陆军发展则滞后很多,其陆军战力连许多欧洲二流军事国家都不如。
相反苏联是个传统大陆国家,其国土
幅员辽阔,陆军强大。截止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红军共编有303个师,总兵力5224066人。
苏联远东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居民点之间相距甚远,冬季来临时,人必须窝在居民点内寸步难移。而且当时远东地区并未探明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对于日本来说花大力气占领并不划算,不如南下抢占那些现成的油田和橡胶园等战略物资。
号称精锐的日本关东军即便是在全盛时期,其兵力总数上也无法与苏联远东方面军相比。更何况在武器装备上日本陆军就更加没法比了。在1939年日本试探性的对苏联主动挑起了两次战争
(诺门坎和张鼓峰)
,但都以完败而告终。
因此事实证明,即便日本在德国入侵苏联后全力进攻苏联远东地区,最多只是像1925年前的那样占领远东部分城市,但由于补给困难等原因无法打到苏联的欧洲部分去。何况苏联当时在
在远东地区部署的兵力直至45年八月风暴发动前都保有百万之众的兵力,日本人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此时的苏联红军可比他们的前辈沙俄陆军强多了。
-----
网友解答:
-----
二战之前日本与苏联军事力量差距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当然,日本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它在科技工业等方面别说落后苏联,就连沙俄1908年的钢铁产量,日本在1930年代才赶上。
但是,只局限在军事领域,日本与苏联武器装备上没有代差,而且日本虽然在武器装备数量上远远不如苏联,但是局限在远东地区的话,日本并不落后,甚至领先于苏联。
即使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诺门坎之战,苏联一共消耗了3万多吨炮弹炸弹,死伤25000多人,坦克丧失200多辆,而且引发战争的争议地区最后也都划给了“伪满洲国”。
而且朱可夫元帅在1962年亲口对苏联记者表示,远东的苏联军队完全不能作战,一听到日本的炮击声,一个师就溃散了,朱可夫只能把远东所有地方部队撤下一线整训了一个半月才保证了这些部队具有最基本的作战能力。
而且诺门坎之战后,苏联大量向远东调集军队以及武器装备,这说明苏联上层对日本军事力量是心知肚明的。
另外,二战前苏联80%的坦克其实和日本的“豆战车”差不多,西班牙内战时期苏联援助的T26有500米距离被7.92穿甲弹正面射穿的记录。
另外,斯大林、朱可夫、赫鲁晓夫都承认美国援助对于苏联打败德国至关重要,都表示没有美国的援助,苏联是不可能打败德国的。
而在二战时期,美国援助物资里有50%是通过北太平洋航线运输的,如果日本也对苏联宣战,那么这些物资是否还能运到苏联本土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而确实这50%物资的苏联,是否能抵挡得住德日的东西夹击,也要打一个问号了。
事实上日本都不需要深入苏联西伯利亚,只需要封锁苏联远东港口,就足够苏联头疼了。
最后,别忘了在莫斯科保卫战最关键时刻,苏联从远东调集的部队占苏军总兵力的17%,而在日本与苏联宣战的情况下,这些部队还能被调回莫斯科吗?
-----
网友解答:
-----
二战期间,日本的综合国力及军事力量与苏联的差距很大,如果二战初期日本决定进攻苏联,那样日本会失败的比德国还要惨。
下面我们用二战期间一组相关国家的国力、军力进行比较一下,看看日本的差距在哪里。
1、二战期间苏联综合实力;
1940年二战时期,苏联的国土面积是224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5个美国、35个德国、50个日本国土面积,人口2亿,年发电量485亿度,年生产煤炭1.5亿吨,钢年产量为1600万吨,拥有900万军队、飞机3万架、坦克2.4万辆、火炮10万门、汽车27万辆。综合国力排在美国、德国之后,列全球第三位。
2、二战期间德国综合国力;
1940年二战期间,德国的国土面积63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万,钢年产量为3400万吨,比当时的英国、法国、苏联、日本及意大利的钢产量加起来还要多,仅次于当时的美国。1940年德国兵员调动能力为1000万,拥有飞机11万架、坦克5万辆、火炮16万门。当时德国的综合国力及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列全球第二。
3、二战期间日本综合国力:
1940年
二战期间,日本的土地面积为43万平方公里,是苏联的50分之1,人口9000万,是苏联的一半,钢年产量是700万吨,比苏联的一半还要少,总兵力有650万,比苏联少200万以上,拥有飞机3.5万架,这一数据超过苏联,火炮1.3万门,这一数量的5分之1,坦克1万辆,只有数量的3分之1。
综合以上数据,强大的德国攻打斯大林格勒用了7个月,没有拿下,结果被苏联打败,德国攻打莫斯科用了近3年时间,结果以失败告终,凭小日本当时的实力,要是攻打苏联它会比德国失败的更惨。苏联红军进入我国东北,打击日本关东军,那叫,摧枯拉朽,小日本溃不成军,一个星期,苏联红军在我国东北地区就消灭、降服小日本75万人。
-----
网友解答:
-----
日本和德国如果协同作战,东西同时进攻苏联的话,二战历史也许要重新改写,而苏联也许不将存在!在东方由于有我国对日本的有力牵制,日本不可能向苏联作战,同时也没有能力两线作战,因此苏联可以专心于欧洲战场,痛击德国,收复失地,因此我国对苏联的最后取得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网友解答:
-----
苏芬战争了解一下
-----
网友解答:
-----
后果是德国占领苏联!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有很多中老年人从新区电梯房又搬回老城区的旧楼梯房,为什么?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