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将岳钟琪兵败被捕,雍正为何没有杀他?
清朝名将岳钟琪兵败被捕,雍正为何没有杀他?
-----
网友解答:
-----
雍正九年,清军在西北连遭惨败。
就在岳钟琪失宠被罢免之前,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的六万大军遭到准噶尔的伏击。战斗打得十分惨烈,清军遭到了准噶尔的围追堵截,四位将军在被俘虏前自杀成仁,一位副将军和七位王公大臣在混战中阵亡。
战后,傅尔丹所帅的六万大军仅剩下二千人马,几乎是全军覆没。
大将军傅尔丹率残部退回甘肃后,向雍正上疏请罪,表示自己罪该万死,这一切的过失他都愿意承担。结果雍正皇帝出人意料的没有治他的,反而上谕安慰:
你没有自杀,还带着两千残兵回来了,我感到很欣慰,看来你是知道孰轻孰重的人。
轻信贼言,冒险深入,中贼诡计,是尔之罪。至不肯轻生自杀,力战全归,此尔能辨别轻重。——《清史稿》
傅尔丹轻敌冒进导致六万大军覆没,按例来说杀他是应该的。
只不过,当时雍正已经无人可用了!若是杀了傅尔丹,谁能来顶替他?
所以雍正才会安慰的说没事没事,你没事就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岳钟琪当时和傅尔丹共同作战,在傅尔丹被围的时候,岳钟琪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主力直插准噶尔的重镇乌鲁木齐,以分散准噶尔的主力对傅尔丹大军的重压。当岳钟琪大军攻进乌鲁木齐时,守城的准噶尔军闻风逃遁,新疆首府被清军占领。对于岳钟琪的这次奇袭,雍正帝下谕表扬。
但是怎么说呢,傅尔丹的惨败,是实实在在的大败。而岳钟琪的奇袭致胜,只是占了一座空城而已。
清军并没有歼灭准噶尔的有生力量,还是得不偿失。最后,岳钟琪率部撤出了乌鲁木齐,退回了哈密。清、准两方陷入了相持阶段。
在相持期间,准噶尔偷袭了哈密。岳钟琪调兵遣将,准备在准噶尔军的归路上设伏,断敌退路。结果设伏的部队没有按时到达指定的位置时,以致让准噶尔军逃走。准军不仅挫伤了清军的士气,还劫持了大量的物资。雍正帝盛怒之下,将岳钟琪的两员将军斩首示军,并严加申饬岳钟琪『攻敌不速,用人不当』,以致遭受如此大败。
至此之后,岳钟琪和傅尔丹都失宠了。最早雍正还真想把他俩都杀了,但最后还是把斩立决改成了斩监侯。
雍正不杀败军之将,并非是他良心发现。而是康熙留给他的老将领不多了,他自己在西北用兵,需要将才;还得给儿子乾隆留点,
倘若岳钟琪再被杀,损失一员大将,朝廷要用人的时候就懵逼了。
岳钟琪这个人,确实有两把刷子。他从小就博览群书,学业有成,而且读书之余喜欢研究军事兵法,见解独到,令人叹服。并且他最早是文官,做过候补知府。后来才被授予游击的武职,自此弃文从武,正式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
康熙晚年的西藏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雍正初年的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岳钟琪作为副将都参与了。
在指挥作战这方面,他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年羹尧被雍正赐死后,岳钟琪接替了他的职务,继任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同时还被加封为三等威信公。
此时的岳钟琪执掌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军政大权,声望和地位达到一生的巅峰。但是,雍正六年的曾静一案把他给坑了。
当时雍正嘴上虽然说没事没事,你放心,我还是信任你的。不仅没有严加追究此事,还下旨褒奖安慰岳钟琪忠心可嘉,表示绝对相信岳钟琪。
其实这都是雍正的权宜之计,因为清军当时已经集结了十六万大军即将征讨准格尔
,
岳钟琪是两大统帅之一。
在用人之际的雍正自然不会在此时惩罚岳钟琪,但是此事已经让多疑的雍正对岳钟琪心存忌惮了。
结果西北大败,清朝打算和准噶尔议和,岳钟琪的价值也就不重要了。
于是,雍正对岳钟琪开始了雷霆一样的惩戒。他先是追究岳钟琪用人不当,连杀岳钟琪的几员心腹;接着又让军机大臣鄂尔泰罗织罪名,革去了岳钟琪的三等威信公爵位和太子太保衔,然后命令岳钟琪离开新疆前线,回京城商办军务。
等岳钟琪回京后,雍正立即下旨将他关在了兵部大牢中,交由刑部议罪。整整两年后判决结果下来了——斩立决。
雍正为什么要拖两年才决定处置岳钟琪?是因为接替他大将军职务的张广泗,干的还行。在西北严防死守,没让准噶尔有可乘之机,并且还打了一场小胜仗。没过多久,准噶尔和清朝就议和了。雍正认为既然不打仗了,那就狡兔死,走狗烹。留你有何用?
(岳钟琪书法)
岳钟琪当时以为自己死定了,还好雍正念在岳钟琪曾经立下汗马功劳,将斩立决改成了斩监侯,也就是从死刑改成了死缓。岳钟琪才暂时捡了一条命。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雍正还是罚了七十万两白银。
不久后雍正去世,乾隆登基。十全老人要显示自己宽厚待人,千古仁君的形象,就把岳钟琪给释放了。
关于岳钟琪的倒台,个人认为,败仗应该只是一部分原因。因为他毕竟是汉人,而且是清朝汉人中唯一一个被任命为大将军的武将(岳钟琪不是汉八旗),这是很遭人嫉妒的。
雍正原本还算信任他,但是曾静一事又让雍正起了疑心。在杀与不杀之间还是选择了不杀,一是雍正认为岳钟琪还罪不及死,二是雍正确实想给乾隆留点人。自己唱黑脸,让儿子唱白脸。
-----
网友解答:
-----
因为遭到猜忌,清朝名将岳钟琪被雍正帝一撸到底,还差点被杀掉,但雍正帝最后放他一条生路,这是为何?
究其根本,还在于岳钟琪并没有什么实质罪行,而且对清朝功劳相当巨大,雍正帝如果杀了他,良心会痛的!
雍正三年,年羹尧被雍正帝以九十二款大罪赐死天牢,同年岳钟琪因为之前在清平青海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受到雍正帝赏识,再加上他是将门之后,根正苗红,得以接替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
那时候岳钟琪贵为三等公爵,又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部众十余万,可谓权势熏天。
然而,两年之后,发生了一件事,在雍正帝心中埋下了猜忌岳钟琪的种子。
有一天,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烂搂的男子咋街上赤脚狂奔,并大声呼喊,岳钟琪要带川陕甘兵丁造反了!
官府很快就抓住了这名男子,但经过审讯,发现他其实是个疯子。
后来岳钟琪得知了这件事,他觉得不能因为罪犯是疯子就无动于衷,于是写了个奏折给雍正帝,目的是澄清视听,洗刷冤屈。
雍正帝看完岳钟琪的奏折,也进行了回复,他告诉岳钟琪不要在意一个疯子的话,并对其进行了安抚,不久后又下旨将那个疯子以“造谣惑众,诬陷大臣罪”的罪名斩首示众。
至此,风波完全平息,岳钟琪也安下心来,然而他没有发现的是,雍正帝在他奏折上用朱批写得密密麻麻,反复解释自己没有相信谣言,这其实恰恰反应出雍正帝的内心,那就是很介意这件事!
也就是说,雍正帝虽然觉得一个疯子说的话不足为信,但岳钟琪确实权势过重,这是他不得不警惕的。
不过,那时候由于岳钟琪的作用太大,需要他干的事情太多,所以雍正帝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重用他。
时间来到雍正六年,又发生了一件事,极大加剧了雍正帝对岳钟琪的猜忌。
事情是这样的,江南有个叫曾静的秀才是反清复明人士,他给岳钟琪写了封信,信中诉说了满清的罪恶,还将雍正帝痛骂了一番,并以岳钟琪是岳飞后人为由,劝岳钟琪效仿岳飞抗金的故事,起兵讨伐金人的后裔满人,为宋明二朝报仇。
不得不说,曾静这个人还是很有水平的,信写得十分具有煽动性,而且抓住了事情的关键点,更以岳钟琪是岳飞后人这一点来进行道德绑架,确实让人热血沸腾,没点定力的人可能就要跟着一起造反了。
但是,岳钟琪脑子清醒得很,他知道造反这事就是找死,而且他很聪明,假装答应曾静起兵造反,然后将其给诱捕了,并得到了口供。
由于兹事体大,岳钟琪不敢隐瞒,所以将曾静及口供交给了雍正帝,雍正帝又派人深入调查,最终引发了著名的吕留良案,许多人因此被受到牵连。
事后,雍正帝对岳钟琪的举动进行了嘉奖,但他的内心其实已经开始对岳钟琪十分猜忌了。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曾静说的其实都是对的,岳钟琪身份特殊,又掌握兵权,虽然他没有实质的造反举动,但也是个不小的隐患。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以雍正帝的性格,他是绝对不会继续留下岳钟琪的,但这件事过后没多久,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策零就大举入侵西藏了,形势十分紧急,雍正帝为了大局着想,便任命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让其率领十六万汉兵出征。
与此同时,雍正帝又任命黑龙江将军、内大臣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让其率领数万满汉旗兵作为北路大军出征,而岳钟琪部则被称为西路大军。
很显然,雍正帝是被迫继续使用岳钟琪的,所以他必须睁大眼睛紧紧盯着岳钟琪,对岳钟琪的一举一动都会草木皆兵,甚至对岳钟琪的表现,也会有更多更高的要求。
当然了,岳钟琪对雍正帝心态的变化是不知情的,所以他并没有做出一些特别安排。
当年八月,岳钟琪大军集结于巴里坤,噶尔丹策零只有十万人马,他听说朝廷大军已经抵达前线了,便一边积极备战,一边派人去北京找雍正帝议和,以此作为缓兵之计。
雍正帝原本就不想打仗,加之对岳钟琪又心存忌惮,便同意了噶尔丹策零的要求,还下令两路大军暂缓行动,并让岳钟琪和傅尔丹到北京商议军政大事。
等岳钟琪和傅尔丹离开军营了,狡猾的噶尔丹策零派遣两万大军偷袭了西路大军的重要军需补给站科舍图马厂大营,致使大量粮食辎重被毁,被杀掉的官兵也有数千人,可谓损失惨重。
雍正帝得知这件事后,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便让岳钟琪和傅尔丹返回前线。
由于北京到前线路途遥远,岳钟琪赶回去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二月了,但他的战斗意志并没有被消磨,而是发誓与噶尔丹策零决一死战。
后来,岳钟琪得到情报,说噶尔丹策零准备带领全部主力攻打吐鲁番,他认为决战的时机已经到了,所以派遣樊廷、冶大雄等人率军到吐鲁番迎战,自己则带领中军主力在巴尔库尔构造防御工事,等待与噶尔丹策零的决战。
然而,樊廷、冶大雄等人赶到吐鲁番的时候,并未发现准噶尔主力,只有小股部队在附近对清军不断骚扰。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噶尔丹策零原本确实打算攻打吐鲁番,但他后来发现岳钟琪所部是汉军主力,人员众多,装备精良,战斗力十分强悍,无法轻易取胜,便决定使用疑兵之计,只让小股部队在吐鲁番对清军进行袭扰,造成准噶尔主力就在附近的假象,实际上他已经率领六万精锐部队埋伏在了北路大军的必经之地博克托岭、和通泊一带。
也就是说,噶尔丹策零准备柿子捡软的捏,先拿傅尔丹率领的八旗兵开刀!
再说傅尔丹这边,他完全中了噶尔丹策零的计了,竟然听从了诈降的台吉哈苏尔海丹的谎言,带着主力部队离开大营,一步步进入了埋伏圈!
不久后,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爆发,准噶尔取得大胜,清军四位将军临俘自尽,一位副将军、七位王公大臣在混战中阵亡,数万将士战死沙场,最后傅尔丹只带着二千余人逃了回去。
说回西路大军,驻守在吐鲁番的清军由于遭到准噶尔兵的围攻而无法动弹,再加上天气炎热、粮草不济、缺乏饮水等问题,战斗力因此大打折扣,准噶尔又趁机偷袭,结果粮草辎重被洗劫一空,还损失了一些兵力。
两路大军战败的战报送到北京之后,雍正帝极为愤怒,但奇怪的是,他没有对打了大败仗的傅尔丹多说什么,反而将岳钟琪之前呈送的写有作战方案的奏折拿出来细看,结果越看越不顺眼,还写下了措辞严厉的朱批:
岳钟琪所奏,朕详加披阅,竟无一可采。岳钟琪以轻言长驱直入说,又为贼夷盗驼马,既耻且愤。
说岳钟琪的作战方案,没有一处是可取的,还说岳钟琪轻言长驱直入的战法,非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被敌人给偷袭了,这是可耻的,雍正帝是感到愤怒的。
这就奇怪的,岳钟琪只不过打了个小败仗而已,雍正帝至于这么激动吗?再者说了,岳钟琪的奏折早就递上去了,是他迟迟留中不发,岳钟琪能怎么办呢?
这还没完,雍正帝为了敲打岳钟琪,下令将其部将纪成斌斩首示军,另一部将张元佐则降职留用。
事实上,西路大军虽然在吐鲁番打了一场小败仗,但岳钟琪的反应还是很快的,他一方面迅速派人到吐鲁番接应,另一方面他在西路大军与准噶尔大战的时候,虽然因为距离太远而无法及时赶去救援,但他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派遣大军攻占了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等城池,取得了几场大胜。
但雍正帝对此只是简单嘉奖几句,反而对西路大军在吐鲁番的失利横加指责,实在是没有道理。
我们可以发现,雍正帝对岳钟琪的态度,明显跟之前不一样,之所以会如此,跟雍正帝对他的猜忌心分不开,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的时候,总会比平常苛刻一些。
当然了,岳钟琪也感受到了雍正帝对他的态度,所以开始变得谨慎小心,因此在随后一次战役中,他进行了非常严密的部署,但被一个部下给坑了,副将军石云倬因为没有乘胜追击准噶尔士兵,结果损失了一些辎重粮草。
这一次,雍正帝再一次不提岳钟琪的功劳,只说他的过错,对他进行了申斥,说他攻敌不速,用人不当,并下旨将石云倬给斩首了。
到了这个时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岳钟琪彻底失宠了,军机大臣鄂尔泰明白雍正帝是什么心思,于是上了个奏折弹劾岳钟琪,雍正帝虽然否决了鄂尔泰对岳钟琪的指控,但也下令大臣们就此事进行讨论,看看怎么处置岳钟琪才好。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大臣们建议削去岳钟琪去三等公爵和太子太保封衔,降为三等侯爵,继续执掌宁远大将军印。
雍正帝对这个结果显然感到不满意,便以让岳钟琪入京商办军务为由,由张广泗接替他的职务。
当然了,张广泗是雍正帝派去前线搜集岳钟琪罪行的,岳钟琪入京没多久,张广泗弹劾他的奏折就送到北京了,说岳钟琪无论是调兵遣将也好,还是转运粮草也好,都有严重失误。
雍正帝看完奏折,觉得罪名足够了,便下令将岳钟琪交兵部拘禁候议。
至此,岳钟琪彻底倒台了,他被关押在兵部大牢中,等候雍正帝最后的处理结果。
然而,岳钟琪一共被关押了两年之久,对他的判决也没有下发,之所以会如此,当然是因为在杀与不杀他这个问题上,雍正帝和群臣都没有拿定主意。
一直到雍正十二年,兵部这才上了个折子,判岳钟琪“斩决”。
事实上,如何判决岳钟琪这样级别的人物,没有那个官员敢妄下定论,兵部显然是在揣度了雍正帝的心意之后,才做出的判决。
但是,当雍正帝拿到兵部对岳钟琪判决折子的那一刻,他犹豫了,他在权衡良久后,将斩决改成了斩监候,并允许岳钟琪用七十万两银子来赎命。
十二年,大学士等奏拟锺琪斩决,上改监候。
那么,雍正帝为何要放岳钟琪一命呢?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当时与岳钟琪一起被关押的人,还有另一大臣傅尔丹,傅尔丹打了败仗,致使京城八旗家家戴孝,可谓罪大恶极,如果杀掉岳钟琪,但是不是也应该杀掉傅尔丹,才能让天下人信服呢?
但是,傅尔丹虽然已经失去雍正帝信任,但他是杀不得的,因为他是满人,是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曾孙,其家族势力庞大,是维护清朝统治的重要力量,杀掉他从而得罪他的家族,这笔买卖不划算。
因此,为了保傅尔丹一条命,岳钟琪也不能轻易杀掉。
第二,岳钟琪丧失军权,其威胁已经不大了。
雍正帝最忌惮岳钟琪的地方,就是担心他被人蛊惑,从而起兵造反,现在他已经成为了阶下囚,没有一兵一卒了,谁还会去拉他造反呢?
更何况,岳钟琪背后还站着一大群汉臣,他们虽然没说什么,但都眼巴巴看着雍正帝如何处置岳钟琪呢。
原本,雍正帝给岳钟琪的罪名,大多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显然无法让汉臣信服,为了笼络汉臣为大清效力,放过岳钟琪是最好的选择。
有人可能要说了,年羹尧也是汉臣,雍正帝为什么可以杀他?
其实,年羹尧跟岳钟琪还真不一样,他太张狂了,不但藐视皇权,还不把满汉大臣放在眼里,雍正帝处死他是有充足理由的,汉臣们也觉得应该这么做。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岳钟琪的功劳太大,任何人都比不了。
在平定青海叛乱中,岳钟琪将七十二万平方公里土地收复;而在清平西藏之后,岳钟琪又将一百二十三百平方公里图例纳入清朝版图。
这样的功绩,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也难怪后来乾隆帝将他列为清朝五功臣之一,还说他是三朝武臣巨擘。
臣子的功劳,也会记在皇帝的账上,岳钟琪为雍正帝做了这么多,他纵然铁石心肠,也不能不念及这份功劳,更应该动一下恻隐之心,所以他放岳钟琪一条生路。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雍正帝让岳钟琪活了下来,但为了防止岳钟琪出去后反对清朝,所以将其继续关押在大牢中。
但是,岳钟琪人生的辉煌没有就此结束,乾隆帝继位后为他平反了,并将其释放。
多年之后,由于清朝损失了大量将士,动用了几千万两银子, 都没有平定大小金川叛乱,所以乾隆帝让岳钟琪复出,作为统帅出征。
那时候岳钟琪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他老当益壮,一举平定了大小金川,为乾隆帝的十全武功添上了隆重的一笔,也为清朝再次建立了不世之功。
而后,岳钟琪继续在四川和西藏等地平叛,建立了大小功劳无数,最后他在六十八岁高龄之时,在出征的路上病逝,地点是在重庆附近。
这样的死法,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十分悲哀的;但对于一个军人来说,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所谓马革裹尸还,就是这个道理。
-----
网友解答:
-----
1734年十月,雍正接到一份兵部的议奏折子:岳钟琪,“斩决”。
雍正思虑再三,改“斩决”为“斩监侯”,罚银七十万两。
如此,已经在大牢里吃了两年牢饭,以为必死无疑的岳钟琪活了下来,并在十四年后再次立下盖世大功。
雍正杀人是不手软的,为何对岳钟琪手下留情呢?
岳钟琪兵败
岳钟琪的罪,是“用兵不速、用人不当”、“负恩误国”。
岳钟琪用兵,素以果决、灵活著称,是怎么摊上这些罪名的呢?
原来,岳钟琪用兵才能深得雍正倚重的。
尤其是雍正登基之初,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的作战中,岳钟琪的效率惊人,“仅旬有五日,成功之速,为史册所未有”。
所以,虽然年羹尧是主帅,但雍正认为岳钟琪实际功劳最大,并在解决到年羹尧后,雍正最倚重岳钟琪。
雍正登基的前五年,主要着手解决内部问题,到雍正五年,他开始准备对准噶尔用兵。
当时,朝臣大多反对对准噶尔用兵。认为准噶尔上下团结,正值鼎盛,现在讨伐“天时未至”。
支持用兵的,只有张廷玉和岳钟琪。
雍正深信岳钟琪之能,见岳钟琪也支持,遂任命他为宁远大将军,统领西路军,希望他能像平定青海作战时一样“长驱直入”、速战速决。
作为一个汉人(且非旗人),岳钟琪得以统领满汉兵将,这是史无前例的殊荣,足见雍正对他的期待。
志得意满的岳钟琪或许想不到:这是一次稀里糊涂的作战。
岳钟琪此次进军的时机应当是选得不错的。
因此,噶尔丹策零听闻雍正要用兵,十分惊恐,遂实施“缓兵之计”,遣使向雍正求和,并表示愿送回罗卜藏丹津。
雍正误中“缓兵之计”,下令“进兵之期暂缓一年”,并召傅尔丹、岳钟琪回京商议,改由提督纪成斌、副将军巴赛分管西、北两路大军。
结果···得到可趁之机的噶尔丹策零利用西路军主将离开,防备松懈之机,突袭了科舍图卡伦,劫掠了清军的骆马牲畜。
这次事件,挫败了清军的锐气,也宣告:雍正中计了!
虽然当时岳钟琪已奉诏回京,不在军中,但事情毕竟发生在他的军中,一肚子怒气的雍正开始对岳钟琪不满。
比折损牲畜更糟糕的是:噶尔丹策零的“缓兵之计”得逞,已经作好了应对的准备。
在袭击科舍图卡伦作战中,噶尔丹策零意识到:岳钟琪的西路军汇集了陕川劲兵。遂调整方略:对西路军,准噶尔军以牵制、袭击补给线为主,不做大战,集中兵力与北路军决战。
由此,岳钟琪原本“长驱直入”的策略陷入了泥潭:敌已有备,大军难以急进,在吐鲁番盆地的酷暑中苦不堪言。
噶尔丹策零的骑兵又袭击岳钟琪的粮食运输,使清军粮草、驼马尽失。
岳钟琪被迫调整方略,下令就地屯垦,并上奏军机事宜十六条。
屯垦、军机十六条,是要转入坚壁防守。
原本力排众议,指望岳钟琪长驱直入、速战速决的雍正气不打一处来,痛斥道:你这些建议,“无一可采之处”!你不是说要长驱直入吗?怎么不长驱直入了呢?
随即,雍正又痛斥岳钟琪筹度无方,先后派伊礼布、石云倬为西路副将军,分岳钟琪的权。
此后,准噶尔军集中兵力,在和通泊大战清北路军,并大破清军。
岳钟琪遂采取“围魏救赵”之策,袭击乌鲁木齐。
尽管清军进军顺利,但准噶尔军早已经撤走,清军实际斩获不多。
这一次,雍正表彰岳钟琪:进退迟速,俱合时宜,其属可嘉。
不过,这似乎只是雍正在大败之后,振奋士气的举动,其对岳钟琪的不满依然不减。
随后,准噶尔军袭击哈密。岳钟琪派兵进攻:一路直接攻击救援,一路设伏歼敌。
结果,由于副将军石云倬行动缓慢,未能设伏成功,反而被敌人劫掠了大量的物资。
此败后,雍正再次斥责岳钟琪,而一些大臣也纷纷上奏,弹劾岳钟琪。
不久,岳钟琪被调回京城。
旋即,在连番弹劾下,岳钟琪被交兵部议罪,下狱!
岳钟琪之罪
岳钟琪此次西征,确实陷入泥潭,打得非常挣扎。
雍正是在力排众议的情况下发起西征的,其压力非常大,打得这么难看,面子上实在挂不住!
不过,平心而论,此战,最大的“罪人”,正是雍正本人。
雍正指望岳钟琪长驱直入,自然是要“兵贵神速”。
从噶尔丹策零的惊恐、求和看,当时的准噶尔准备不足,岳钟琪立刻进兵,局面应该是截然不同的。
可是,刚要开始行动,雍正就中了“缓兵之计”,误信对手的谎言,草率地下令“暂缓一年”。
什么样的战机,能有一年的“保质期”呢?
更低级的是,雍正居然把千里之外的两位主将调回京城,只委托其他将领代为管理军队。
如此,管理松懈,被敌人挫了锐气!
坦白来说,岳钟琪当时奉诏回京,留下坐镇的将领纪成斌是雍正指定的,岳钟琪既无用兵之失,也无用人之过呀!
但是,雍正却由此迁怒于岳钟琪,不再信任。
到岳钟琪回到军中时,战机已失,兵锋已挫,当然不再具备长驱直入的条件了!
岳钟琪针对实际情况,调整部署,也是自然之事。
然而,雍正初则倚重岳,一有挫折,就严加切责,并派人分了岳钟琪的军权,削弱了岳的指挥。
在最后哈密作战中,迟缓不进,贻误战机的,正是雍正派去分权的副将军石云倬!
此次作战,岳钟琪确实也有一些不当之处。
比如:早先或许过度迎合雍正,自言能“长驱直入”,陷入僵持后,又在运输线保护上部署出现问题,被准噶尔骑兵袭击了牲畜、物资。
这个阶段的作战中,清军西路无功,北路惨败。和通泊之战后,京中旗人家家带孝。
雍正总要给一个说法!
然而,弹劾奏章中所列举的“用人不当,进兵不速”,其实都是雍正之“罪”。
懈怠被袭、贻误战机的人,都是雍正指派的,进兵不速,更是从雍正中“缓兵之计”开始的。
汉人岳钟琪,也就替雍正背上了锅了。
雍正需要人背锅,但雍正并不是庸主。
或许,最初时,雍正有迁怒于岳钟琪的怒气。
时过两年,两年间,清军打赢了额尔德尼昭之战,赢回了颜面,噶尔丹策零主动求和。
面子挣回来一些了,怒气消一些了。
岳钟琪到底有多少过错?到底该不该杀?雍正心里是最清楚的。
因此,懈怠失牲畜的纪成斌被斩了,贻误战机的石云倬被斩了,实际上并没有太大过错的岳钟琪活了下来。
当然,岳钟琪没有被处决,还因为他“政治上可靠”。
可靠的岳钟琪
史书记载,雍正是在“念及前功”后,改为“斩监侯”的。
历史一再表明:政治上不可靠,前功越大,越危险;政治上可靠,前功才可能发挥作用。
岳钟琪,经受过考验,已经得到了雍正的信任。
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人。
在清代,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身份。
一方面,岳飞又已经成为忠义的象征,清帝也推崇其为忠诚的楷模。
另一方面,岳飞所抗的金,正与满清一样,都是女真人。
岳钟琪接替年羹尧为陕甘总督后,他成了反清复明志士争取的对象。
他就任当年,成都就又一个老百姓沿街高喊:岳公爷带川陕兵造反啦!
其后,一个叫曾静的人写信给岳钟琪,称他为“天吏元帅”,表示:岳武穆的后人掌重兵,应当为宋、明复仇!
岳钟琪全部汇报给雍正,并在雍正的许可下,佯装接受“邀请”,套取情报。
最后,岳钟琪把曾静、吕留良等人全部抓出!
如此,岳飞的后人算是表明了态度!
他出卖了所有希望他“为宋、明复仇”的志士,坚定要作满清的“忠臣”。
因此,雍正说岳钟琪“忠诚乃自天成”。岳钟琪这个岳飞后人,继承了岳飞对朝廷的忠诚!
此外,作为汉人,岳钟琪在朝中没有任何可靠的人脉、靠山,唯一的靠山只有雍正!
所以,岳钟琪在各类事件中,全部坚定站在雍正一边。
雍正小诏检举年羹尧,岳钟琪坚定支持雍正,供出年各种罪状。
雍正要西征,岳钟琪也坚定支持雍正西征!
而且,与跋扈的年羹尧不同,岳钟琪十分有“自知之明”。
还是科舍图被袭一事。
科舍图被袭,是满洲将领怯战导致的,但他却反而诬陷一个汉人将领,以此推卸责任。
纪成斌查明真相,想把这位满洲将领斩首。
岳钟琪正好回到军中,大惊:你不想活了吗?满人是国家旧人,彼此关系紧密。我们汉臣怎么与之相抗?
于是,为满洲将领松绑,好言劝慰。
虽然雍正随后指责这一处置,强调一视同仁,但毫无疑问,这样小心谨慎,表明了岳钟琪确实不会给雍正制造威胁。
如此,雍正没有特别要杀岳钟琪的理由。
将才稀缺
自年羹尧事件后,雍正朝的将才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如果说岳钟琪有一些失误的话,那同时期傅尔丹等将领就是表现拙劣了。
因此,雍正极度渴望将才。
额尔德尼昭之战后,雍正给表现出色的将领策凌的奖励可谓“过分”:晋封为和硕超勇亲王,授靖边左副将军,进屯科布多,经理军务,并分土谢特汗部38旗中的20旗给他,建赛音诺颜部,与土谢特汗部、车臣汉部、扎萨克图汗部并列。
可以说,策凌确实表现不错,但给予如此重赏,颇有“千金买马骨”之意。
因此,留下岳钟琪,将来再图用,是必要的。
事实也证明:雍正的刀下留人确实颇有意义。
后来,平定大小金川之战,清军连续换将,就是一筹莫展。
乾隆请出岳钟琪,才最终解决问题!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的正是岳钟琪!
总的来说,与年羹尧等人不同,岳钟琪在政治上是得到了雍正信任的。
由于以岳飞后人身份欺骗、出卖支持他的反清志士,因此,岳钟琪再无反清的条件。
岳飞后人的身份,由此变成了大清忠臣的标志。
因此,雍正没有特意要杀岳钟琪的理由。
相反,岳钟琪的“罪”,大部分是替雍正在“背锅”。
雍正需要处分岳钟琪,来为连战不利问责,来疏导因战败而愤怒的旗人情绪。
然而,雍正并不是昏君,不会真的杀掉忠诚且有将略的岳钟琪。
-----
网友解答:
-----
雍正最开始还真想杀了岳钟琪,甚至都已经下令对其“斩立决”, 而最终之所以没杀他,主要是雍正当时有说不出来的苦衷。
岳钟琪是南宋名将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23岁的岳钟琪踏上仕途,两年后投笔从戎,由文职改为武将,由此踏上了戎马生涯的征程。
雍正继位后,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台吉罗卜藏丹津聚兵十万,于西北边陲作乱,并且还将前去调解的钦差大臣扣留杀害,对此,雍正极为震怒,下令大军挥师西征。
而当时的岳钟琪,就被委任为征西副将军,随同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一起,远征罗卜藏丹津。
之后,岳钟琪屡立战功,雍正皇帝对他也相当看重,尤其是岳钟琪在抚定青海,以及改土归流工作中有出色表现后,雍正对其更是信任有加。
也正是因为自身能力不错,加上皇帝的信任,让岳钟琪在雍正三年,不仅位列三等公爵,并且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
不过,在岳钟琪位极人臣之际,一场几乎让他遭受灭顶之灾的危机席卷而来,最终导致岳钟琪不仅被捉拿下狱,并且雍正还要对他处以“斩立决”。
是什么原因导致岳钟琪从位极人臣到被判“斩立决”呢?这还得从雍正五年,一个突然出现在成都街头上的“疯子”说起。
雍正五年,成都街头上,行人如织、商贾云集,几个官差也在来回巡视,一切都如往日一般,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
不过,一个人的突然出现,打乱了眼前平静的一切。
这个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并且,形状疯癫,走起路来踉踉跄跄,有如醉酒一般,单从外表上看,与街边的乞丐没什么两样。
只不过,他此时的动作,却和乞丐颇有些不一样。
什么动作呢?他左右手各持有一块石头,并且还光着脚在大街上狂奔,这种造型,让周围的人无一不纷纷避让,生怕这个“疯子”伤到自己。
与此同时,在这个疯子赤足狂奔的同时,他嘴里还不住地高声嚷嚷着一句话,这句话,让听到的人均为之色变。
疯子高声喊道,“岳钟琪要率川陕兵丁造反了、岳钟琪要率川陕兵丁造反了”!
岳钟琪何许人也?成都街头的人都知道,他可是两年前刚接任川陕总督的朝廷命官,也是雍正皇帝跟前的大红人,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要造反了?真的假的?
一时间,街边的议论声不绝于耳,同时目光均望向那个高声叫嚷的疯子,试图从他身上,看到更多的答案。
不过,没等众人议论多久,一队官兵急匆匆赶来,迅速将那个疯子打倒在地,三下五除二捆了起来,又以极快的速度,带着这个疯子迅速消失在街角。
而此时的成都大街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不过,在人们茶余饭后,多了一个话题和谈资。
这就是发生在雍正五年,成都街头上的一个小案子,案子发生后,那名在大街上声称岳钟琪要造反的疯子被缉拿,而当地官府经过审讯,得出这人确实是个疯子,所说的话也是胡言乱语的结论,最终将该案件一五一十的汇报给雍正皇帝。
而与此同时,岳钟琪本人却坐不住了,为什么呢?倒不是说他真的要造反,而是他太了解雍正的脾气了。
只要被雍正怀疑,或者失去了雍正的信任,那下场都不会好到哪里去,他的前任上司年羹尧,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因此,在岳钟琪知道这件事之后,没等雍正对他询问,就赶忙主动写了一封奏疏,在奏疏中,岳钟琪强调,这是有人在对他恶意诬陷。
说白了,岳钟琪就是想澄清视听,洗刷冤屈。
那么,岳钟琪到底有没有想谋反的意思呢?按照史料中的记载来分析的话,大概率是没有的,虽说他是汉人,并且也是名将岳飞之后,但包括他以及他的父亲,已经在清廷为官多年,如果想反,根本就不会走到当前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清朝到了雍正这一代,其统治也已经相当稳定,即使是造反,成功的几率并不大,所以,岳钟琪没有理由和必要进行造反。
而雍正在接到岳钟琪“自证清白”的奏疏后,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他在这封奏疏上,用朱批写了很多批语,这些批语几乎遍布整个奏疏。
至于内容,基本上是说自己不会相信谣言,并又对岳钟琪说了许多安抚的话,让他安心好好干。
之所以要说这个细节,主要是因为,雍正看似对岳钟琪毫无疑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至少在这个时候,他已经对岳钟琪开始有点防备了。
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岳钟琪当时的地位,前文讲过,他位列三公,最重要的是,他当时担任陕甘总督,手握三省兵权,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实权人物。
远离京畿,又是封疆大吏,手里还握着庞大的兵权,另外还是一个汉人,这样的人你说雍正能完全放心,任谁也不相信。
更何况,年羹尧事件,才刚刚过去两年而已。
因此,在看到下面上报关于说岳钟琪“造反”这件事时,雍正第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依照雍正的性格,他有这个反应,也实属正常。
不过,最终他并没有因此质问或者对岳钟琪追责,一来,这事儿当地官府已经查得明明白白,在大街上叫嚷的那个人没有同党,因此雍正也不好说什么。
二来,岳钟琪当时位高权重,如果过于追究此事,影响面太大,况且,年羹尧事件刚过去不久,雍正不敢冒这个险。
因此,雍正才会对岳钟琪好生抚慰,告诉他自己不会相信谣言,并在朱批中,勉励岳钟琪好好干。
不过,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很快生根发芽。
所以,在雍正六年时,也就是距离“造谣事件”过去一年后,又发生的一件事,算是让岳钟琪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彻底一落千丈。
雍正六年,靖州秀才曾静派自己的门生给岳钟琪送去了一封信,而这封信,惹出了天大的祸。
先说一下这个曾静是什么人,曾静生于公元1679年,也就是清朝刚建立不久,他本是一名学者,并且学问也相当不错,不过,他却是一个坚定“反清”的思想拥护者。
至于说曾静为何会有这种思想,史料上记载的是,他年轻时曾偶得明末学者吕留良的部分著作,在拜读之后,对吕留良的“夷夏之防”论点深以为然,之后,他不远千里前往吕留良的家中,得到了吕留良临终前的留下来不少书籍。
至此,他就成了一个“夷夏之防”的坚定支持者,并在其著作中,写下了“中原陆沉,夷狄乘虚,窃据神器,乾坤翻复”等观点,总之意思就是,如今清朝入主中原,是不可能长久的,早晚的被推翻。
而到了康熙去世、雍正继位之际,雍正为巩固统治,囚禁了皇八子胤禩等诸多兄弟,这件事被传至坊间后,又被添油加醋,最终形成了一个雍正登基,属于是阴谋夺位的版本,并广为流传。
且不说雍正登基是不是阴谋夺位,而曾静在听说了这个版本的说法后,大为激动,他当时就认为,雍正得位不正,这是清朝国运将末的预兆,因此,便开始积极筹划如何推翻清廷。
但他一个秀才,虽说有一定的学识,但又拿什么来推翻清朝呢?思来想去,他就想到了一个人,认为只要说动这个人,大事可成也。
谁呢?没错,正是担任陕甘总督的岳钟琪。
在曾静看来,岳钟琪身居高位,并且手握兵权,只要他能同意,那么推翻清廷指日可待,那么,曾静凭什么认为他能说动岳钟琪呢?
很简单,因为岳钟琪是名将岳飞的后人,曾静就觉得,自己只要把岳钟琪先祖的事例搬出来,同时结合自己“夷夏之防”的理论,再用岳飞抗金的事迹对岳钟琪晓之以理,那么必定能唤起岳钟琪的民族大义,到时候,振臂一呼,清廷便可被颠覆。
因此,曾静就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大骂雍正皇帝,还列举了雍正的诸多罪状,之后,郑重其事的派门人送到了岳钟琪的府上,劝说他调转枪头,起兵对付清廷。
而岳钟琪呢,这次留了个心眼,他在接到信之后,深感事关重大,为了自证清白,同时也为了搜集更多证据,先是假意同意,之后又骗出曾静的口供,最终在证据确凿之后,一举将曾静抓获。
当然,岳钟琪最终又将这件事完完整整地汇报给了雍正,而雍正在当时,嘴上说没事没事,还褒奖了岳钟琪的忠心,表示自己不会追究刺死,并且在不久后还对他委以重任,但背地里,他已经对岳钟琪失去信任了。
为什么雍正会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呢?很简单,因为当时他需要用岳钟琪。
年羹尧死后,雍正其实能用,并且用得顺手的武将已经不多了,而岳钟琪则是对雍正十分重要的一个,他参与过多场战役,经验丰富,带兵也有一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并且,雍正在继位之后,平定边疆的几场关键性战役,岳钟琪都有参与,而当时边疆战火又起,如果此时大张旗鼓地处理岳钟琪,让雍正找谁去带兵打仗?
说得简单点,之所以雍正会显示出“大人大量”,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岳钟琪还有利用的价值。
因此,在对付准噶尔的噶尔丹策零的战役中,岳钟琪依然被雍正任命为宁远大将军,与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一起,率军出击准噶尔。
不过,这场原本被雍正寄予厚望的战役,最终以清军惨败而归宣告结束。
先是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的六万人马,遭到了噶尔丹策零的伏击,双方交火后,战况一度极为惨烈,清军虽说勇武,但奈何应战仓促,最终,六万大军仅剩两千人马仓皇逃出。
之后,傅尔丹上疏请罪,雍正听闻战况后,差点没被气疯了,精心部署的六万大军,就这么交待了,但气归气,考虑到战事未完,雍正咬着牙告诉傅尔丹,没事,你回来就好。
轻信贼言,冒险深入,中贼诡计,是尔之罪。至不肯轻生自杀,力战全归,此尔能辨别轻重。——《清史稿》
傅尔丹这边弄成这样样子,岳钟琪那边也不乐观,虽说他在傅尔丹被围困之际,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拿下了准噶尔的乌鲁木齐,但该城已经成了空城,准噶尔的主力部队并未受到太大损伤,所以,即使占据乌鲁木齐,对整体的战略上,意义并不大。
不得已,岳钟琪只能撤出乌鲁木齐,退守兰州,清军自此也和准噶尔进入僵持阶段。
在此之后,准噶尔又偷袭了哈密,而岳钟琪计划在准噶尔军回程的路上埋设军队进行伏击,本来计划万无一失,但结果不曾想,岳钟琪安排的伏击部队,没哟按照规定时间抵达指定位置,这就造成了准噶尔军不仅全身而退,顺手还劫持了清军的大量物资。
这一次,雍正真的怒了,他下令斩了岳钟琪手下的两个将军,同时在诏书中对岳钟琪严加申饬,批评他“攻敌不速,用人不当”,才导致遭受如此大败。
此时,雍正对岳钟琪的已经失去了信任,见此情景,就有大臣上疏弹劾岳钟琪,而雍正也批准了大臣的弹劾,下谕将岳钟琪“交部议决”,最终,岳钟琪被革去三等公爵和太子太保封衔,降为三等侯。
不久后,雍正再下旨意,命岳钟琪离疆返京“商办军务”,而抚远大将军之职,则交由他人代理。
到了这个时候,岳钟琪已经在雍正心里失去了曾经的恩宠,而等到岳钟琪刚回到京城,马上就被“交兵部拘禁候议”,足足在大牢里蹲了两年后,雍正对于岳钟琪的最终判决才下发下来。
判决的结果,是将岳钟琪“斩立决”。
不过,岳钟琪并没有被处死,雍正将“斩立决”最终改为了“斩监候”,又罚了岳钟琪七十多万两银子后,将其关进大牢,留了他一条性命。
那么,为何雍正在决定将岳钟琪“斩立决”后,又改为“斩监候”,放了岳钟琪一马呢?其实这说起来,雍正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有三个原因。
其一,岳钟琪在当时,对雍正已经构不成威胁。
雍正之前怀疑和不信任岳钟琪,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岳钟琪身居高位,并且手握兵权。
所以,雍正才会在“谣言事件”以及“曾静事件”中,对岳钟琪百般隐忍,不为别的,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处理不好,那么说不定还真的就反了,毕竟他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资本。
但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自打雍正下诏,让岳钟琪返京“商办军务”开始,其实雍正心里就绷着一根弦。
他担心岳钟琪违抗命令拒绝返回,更担心岳钟琪借此机会做出一些事情出来。
只不过,岳钟琪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老老实实地返回,并被迅速拿下,送进大牢,而直到岳钟琪被关进大牢的那一刻,雍正才算松了一口气。
这样一来,岳钟琪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办法做什么了,毕竟深陷牢狱的同时,也意味着岳钟琪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换句话说,岳钟琪已经没有威胁了。
也正是因为没有威胁,所以雍正迟迟拿不定主意究竟该如何处理岳钟琪,那个“斩立决”的诏令,也是足足拖了两年之久才下达。
如果真的想杀,那么不会耽误这么久,早就将岳钟琪斩了。
既然原本就没打算将岳钟琪处死,那么雍正在下达斩立决的诏令后,又饶他一死,也就不意外了。
其二,岳钟琪功劳太大,且没什么太过出格的错误。
前文讲到,岳钟琪早在康熙年间就投笔从戎,而在雍正登基初期,他在平定青海之战时战功显赫,又在雍正推行的改土归流工作中成绩卓越,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功绩。
有了这些功绩傍身,雍正帝在考虑如何处理岳钟琪时,就必然得慎重一下。
毕竟不管怎么说,岳钟琪是实实在在做出来了很多成绩的,这些也都是雍正以及朝臣有目共睹的。
也许有人会说,那岳钟琪的老上司年羹尧不也做出了不少功绩吗?但最终不还是照样被雍正赐死了?
话是没错,但岳钟琪和年羹尧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里呢?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岳钟琪自始至终,没有犯过太过出格的错误。
当初年羹尧最终被杀,除了他得罪了不少同僚之外,还与他插手人事选拔,甚至出现因贿而荐等问题有关。
此外,年羹尧后期的狂妄自大,且自恃己功,对雍正显露出不敬之意,都是他最终被赐死的原因之一。
但反观岳钟琪,在功绩上,与年羹尧不相上下,但他一向为官谨慎,做事也十分低调,从来没有忤逆过雍正,并且在有人造谣他造反时,第一时间就是请罪。
总之,岳钟琪在身居高位后,一直到他被下狱前,基本上没有犯过什么太大的错误。
而导致他下狱的罪责,也是和战役有关,虽说他确实有一定责任,但没有触犯到原则问题,只不过是因为用人不当,导致了最终的失利。
所以,他有失职之罪不假,但罪不至死,因此雍正才会将斩立决改为“斩监候”,毕竟就凭失职之罪杀了他,也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其三,岳钟琪的身份,救了他一命。
众所周知,岳钟琪是名将岳飞之后,而岳飞是什么人?是世人皆知的大英雄,属于已经在民间被立碑建庙的那种人物。
这样的人,他的后裔,就因为战场上的失职,就被当朝皇帝杀了,那么,让天下会怎么看待雍正?怎么看待清廷?
况且,人家还曾给清廷立下过汗马功劳,如今却因为一个罪不至死的错误,就这么被杀了,这样是说出去,那雍正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形象,算是彻底毁了。
本身雍正对自己形象这问题就很在意,登基之初为了说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亲自编纂了《大义觉迷录》,其目的就是为了澄清自他即位以来种种流言,并清理异议,以便稳定自己的统治。
因此,如果在明知道岳钟琪没什么大罪,并且还是个有功之臣的情况下,再把他咔嚓了,那雍正在朝野上下,甚至是民间,指不定就会被编排成什么样子。
因此,出于这一点考虑,岳钟琪确实不能杀,最好的结果,就是留他性命后关起来。
所以,在雍正十二年,经过雍正的左右权衡,最终将岳钟琪的“斩立决”改为了“斩监候”,至此,岳钟琪开始了他的牢狱生涯,一直到乾隆皇帝登基后,他才被得以释放,并再次受到乾隆的重用,先后又参与了平定大小金川,以及保障西南边疆稳定的多场战役,最终在其六十八岁那年,去世于任所之上,结束了他戎马一生的征程。
-----
网友解答:
-----
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雍正帝任命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率蒙古诸部落以及八旗军队从北路阿尔泰出师。任命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统帅陕甘川各路兵马,从西路出师。两路大军共同征讨准噶尔。这时候的岳钟琪应该处于权力的巅峰。
仅仅三年之后,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雍正帝下谕旨,将岳钟琪革职,削爵,由兵部拘禁,交付法司询问。
雍正帝在谕旨说:“岳钟琪受朕深恩,重加任用。西陲讨贼之举,伊亦身任不辞,是以用为西路大将军。乃伊秉性粗疏,办事怠忽,且赏罚不公,号令不严,不恤士卒,不纳善言,傲慢不恭,刚愎自用,以致防御追击,屡失机宜,士气不振;误国负恩,罪难悉数。”
雍正十一年(1733年),岳钟琪又遭到弹劾,他之前的下属纪成斌、曹勷被处斩。
雍正十二年(1734年),内阁大学士鄂尔泰上奏岳钟琪也应该处斩,被雍正改为斩监侯。
乾隆二年,岳钟琪被释放,贬为庶人。
从宁远大将军到被下狱以及贬为庶人,岳钟琪可谓经历了人生非常大的起落。那么在征讨准噶尔的三年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从权力巅峰跌落到谷底。真的是因为兵败吗?
一、轰轰烈烈开场草草收尾的征准战争
雍正五年,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死,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雍正决心趁机用兵。
雍正帝花了两年时间进行准备,期待能够一举荡平准噶尔。应该说这次出征,从用人、组织、物资等各方面都准备得非常充分。雍正在康熙帝陵前立下誓言要一举荡平准噶尔,还派人在关中设坛,举行拜将仪式。在组织上,为了集中权力,雍正设立了军机处。
但就在君臣一心要荡平准噶尔的这种气势下,雍正却因为一件事临时变卦了。
雍正七年十月,岳钟琪在西征途中遇到准噶尔特使特磊。特磊声称准噶尔愿意交出青海叛乱头目罗卜藏丹津。岳钟琪将情况上报给雍正,雍正居然下令暂停行军,并将岳钟琪和北路的傅尔丹都调回京师,商讨对策。
准噶尔派出特使只不过是缓兵之计,岳钟琪不在大营的期间,准噶尔派一支军队攻打清军养马的科舍图岭,负责看守驮马的满将查廪玩忽职守,被准噶尔抢走上万头驮马,后来副将曹勷派兵夺回了一半的驮马。事后提督纪成斌逮捕了查廪,准备将他处斩。但是纪成斌将抢回一半驮马当成打了胜仗上报给雍正,属于谎报军情。
岳钟琪回到大营后,得知此事,劝说纪成斌将查廪释放,因为查廪是满人,得罪不起。
之后雍正派查朗阿巡视,查朗阿是查廪的亲戚,查廪就告发了纪成斌。雍正得知后大怒,将纪成斌降职,同时对岳钟琪也非常不满。
鉴于驮马被抢,而且特磊事件的影响,清朝发兵的消息已经被准噶尔知道,失去了先机。雍正决定改变西路战略,由此前的一举荡平改为缓进。
岳钟琪此时建议在当地屯垦,加强防守,被雍正驳回。并且雍正还派了两名副将军,分割了岳钟琪的兵权,导致岳钟琪处处受到掣肘。
准噶尔军之后又进行了几次袭扰,均被清军击退。准噶尔于是改变策略,将主力转移到北方,去对付北路的傅尔丹。
雍正九年初,噶尔丹策零派策凌敦多布率军三万转攻傅尔丹。岳钟琪侦知准噶尔军主力北移,立即上报雍正,结果雍正不信,认为这不过是敌人声东击西的计谋。
策凌敦多布派间谍诈降,傅尔丹上当了,率一万精锐前往,结果在和通淖尔中了埋伏,清军大败,傅尔丹仅剩两千人逃回科布多。
准噶尔军势大振,噶尔丹策零亲率大军深入喀尔喀,一路所向披靡,清军不敢抵挡。
岳钟琪得知和通淖尔之败后,建议围魏救赵,趁机进攻乌鲁木齐,雍正同意了。清军一路所遇抵抗微弱,直抵乌鲁木齐城下,但此时准噶尔主力都在北部,乌鲁木齐几乎是一座空城。岳钟琪觉得深入无益,便撤军了。
雍正十年初,准噶尔一支约六千人的军队进攻哈密,被岳钟琪击败。岳钟琪派副将军石云卓率军截其后路,结果石云卓不听节制,迟了一天才出发,导致这支准噶尔军逃脱。
岳钟琪弹劾石云卓,却被雍正严厉指责,大学士鄂尔泰也上奏弹劾岳钟琪玩忽。岳钟琪爵位被降。
七月,岳钟琪被调回京,其职务由查朗阿代理,同时调汉军旗人张广泗为副将军。
张广泗到任后不久,就上奏岳钟琪的部署和战术有问题。岳钟琪于是被下狱。
几乎是同时,北路的准噶尔军主力遭遇了喀尔喀超勇亲王策凌,双方在额尔德尼昭爆发了决战,准噶尔军大败。
但是之后清军的行动依然不顺利,陷入僵持状态,雍正想一举解决准噶尔的计划只能作罢,双方开始议和。
直到乾隆四年,谈判结束,双方划定了疆界。之后双方维持了十几年的和平。
雍正对准噶尔的征讨就这样结束了。
二、岳钟琪的过失
这次西征中,岳钟琪作为西路大军主帅,表现跟之前在青海差距特别大。在战前他认为能一举荡平准噶尔,但出师后却没有什么突出表现,一味被动防守,应该为西征的失败负一定责任。但是要论主要责任的话,这次失败责任最大的就是雍正。
战前,雍正过于自信轻敌,对敌我形势根本没有认真冷静分析,被平定青海叛乱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产生了一系列错误决策。
在大军开进途中,雍正先中了准噶尔缓兵之计,下令停止前进,并将岳钟琪和傅尔丹两位主帅调回,使得准噶尔军成功偷袭科舍图岭。准噶尔军主力北移后,雍正拒绝相信岳钟琪的奏报,认为是声东击西的计谋。这些决策背后透露的是雍正的骄傲轻敌。
实际上此时的准噶尔实力非常强,策妄阿拉布坦才死不久,其留下的一班能臣猛将都还在,军队实力也一直保持,并且刚刚在西边打败了哈萨克。此时的准噶尔控制区域广阔,实力雄厚,武器精良。在和通淖尔之战中,准噶尔炮兵指挥官是一名瑞典军官,在他的指挥下,准噶尔炮兵训练有素,火器水平比清军要高。
雍正的这种骄傲轻敌又使他对岳钟琪产生了过高的期待,加上岳钟琪敏感的汉人身份,他不容许岳钟琪有半点过失。科舍图岭失利后,雍正就对岳钟琪有了猜忌。
岳钟琪作为汉人,能够拜将,在当时非常罕见,遭到满人的嫉妒。比如大学士鄂尔泰就看不惯岳钟琪,时刻在揪岳钟琪的把柄。
雍正的理念是首崇满洲,和通淖尔惨败,傅尔丹在当时并未受到处罚,反而得到奖赏宽慰。但科舍图岭失利,汉人将领曹勷明明有功,却被罚。
岳钟琪在处理满汉关系上非常小心谨慎,像查廪这种人本该被斩,但他不敢得罪满人。岳钟琪所率的军队主力为绿营,但旗下有少量满人将领。岳钟琪生怕得罪了他们,被他们抓住把柄。
但岳钟琪再小心,也依然被分割了兵权。后来就被满人查朗阿和旗人张广泗取代了,西路大军就完全从汉人统帅变成了满人统帅。
在这种情形下,岳钟琪是不敢自己发挥的。两路大军实际上是雍正在遥控指挥,岳钟琪的每步行动都要请示雍正,即使有打败敌人的机会,也抓不住。
当然了,对岳钟琪来说,自己的老上级年羹尧的下场历历在目,他不得不小心应付雍正,但最终还是没能应付过去。
综合各种因素,西征失利的主要责任在雍正,而不在岳钟琪。也许雍正心里也很清楚,但他出于帝王的自尊,是不可能承认的,因此就让岳钟琪背了锅。既然岳钟琪不是主要责任人,自然就不该死。至于有人说是为乾隆留下大将,这就是无稽之谈了。汉人担任将领是大忌,乾隆朝有的是旗人猛将。后来岳钟琪得到重新启用,是平大小金川之乱时,不过是因为他在四川任职时间比较久,对情况比较熟悉罢了。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
网友解答:
-----
因为岳钟琪乃是满汉高级官员之中的一道“底线”,雍正杀了岳钟琪,就等于是自毁长城,更何况岳钟琪之败,远远比不上在和通泊中丧失了大量满清八旗的傅尔丹之败。
而傅尔丹事后还好好的,凭什么岳钟琪就要被处死,这说不过去。
作为岳飞后人,岳钟琪在大清朝之中的作用是很强的。
当年岳飞奋力抗金,最后被宋高宗强行召回,还被秦桧设计杀害,可谓是中原汉民族的一次灾难,而岳飞后人岳钟琪愿意加入大清,自认为是“金”后裔的大清就必须要用好岳钟琪这块招牌,因为岳钟琪的存在,侧面反映了大清的正统性。
不过岳钟琪也不仅仅是个象征意义的存在,说到军事能力,他也一样行。
岳钟琪不是最早被提拔的岳飞后人,在岳钟琪之前,他的父亲岳升龙便被重用,乃是坐镇西南的封疆大吏,权势很强。
而随着康熙中后期的西北动乱,岳钟琪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崛起机会,接替了父亲手上的担子。
在康熙晚年的这十年里,岳钟琪发挥出了强大的军事能力,这或许是岳家的传承,掌兵有道,威力十足。
不论是当年岳钟琪平定西藏之乱,还是青海之乱,岳钟琪都发挥出了不逊色于当时坐镇西南西北的头号人物:年羹尧。
自雍正登基以来,汉人臣子的地位再一次提高,譬如年羹尧,曾一度影响到雍正的决策和朝政。
但不得不说,年羹尧和雍正多少有些亲戚(年羹尧是雍正的大舅哥),而真的属于无关系被扶持起来的,乃是岳钟琪。
到了雍正三年,雍正和年羹尧的“蜜月期”已经过了,加上年羹尧的妹妹,雍正的宠妃年氏去世,多次被举报贪腐、多次违背雍正意志的年羹尧被雍正下令处理,这一位让许多满清贵族、蒙古贵族下跪迎接的大臣,就此落幕。
但在年羹尧去世前,西南西北的核心任务就是他,雍正把年羹尧除掉了,他的备用人选,或者说他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呢?
这个底气,正是岳钟琪。
雍正三年,岳钟琪被授予川陕总督,拿着西南西北三个省的兵权,威势一时巨大,没有多少汉人臣子能够比肩,而在外驻守的武将集团中,岳钟琪是汉人的天花板,也是大清后来碰到了乱世,才堪堪被人超越。
本来按道理讲,岳钟琪这样的能力和地位,只要不作死,到了晚年,就连雍正都要给他几个面子,一生家族都不会受苦受难,可谁知道,彼时强大的大清还面临着一个狡猾可怕的敌人,那就是连康熙都无法解决的“准噶尔汗国”。
这个强大的国家,多年以来一直对大清造成干扰,而准噶尔的统治者手段胜过以往满清的敌人,打仗堪称是“毒蛇打法”,一旦咬中了敌人便是不放松,岳钟琪也在达到人生巅峰的数年后被准噶尔汗国差点“害死”。
雍正七年,噶尔丹策零开始了对大清的进一步谋划,空旷的西南西北地带,给了准噶尔汗国很大的斗争空间,而大清的中央北京又远离西北西南草原,所以在基础条件下,大清就输了准噶尔汗国一筹。
本来以岳钟琪、傅尔丹为首的平乱大军已经开始进发并驻守西北,但谁知道噶尔丹策零却玩起了“调虎离山计”。
在雍正等人的眼中,依旧觉得准噶尔汗国只是一个有小小威胁的国家,面对噶尔丹策零的“请降”,雍正深信不疑,如果真的能够不战屈人之兵,那么雍正的功绩将比康熙更高,一时激动,雍正就把岳钟琪和傅尔丹请回了北京商量大事。
谁知道,就是两位主将被召回之际,准噶尔汗国发动了奇袭,不与留守的主力部队冲突,只是袭击粮草,而噶尔丹策零这一计抓得很准,大清军队的粮草被断,主将又在北京,一步错步步错,大清很快就会走向战败。
朝廷知道中计后,雍正让岳钟琪和傅尔丹迅速返回抵抗准噶尔的大军,但这个过程中,准噶尔汗国早已经建立了优势,岳钟琪还好,精湛的兵法和意识让他不至于方寸大乱,但傅尔丹却不是,傅尔丹这一路是最精锐的八旗,最终被他带着走入深渊。
噶尔丹策零很清楚不要和岳钟琪缠斗,而噶尔丹策零的目标也很大,对准了傅尔丹率领的北路大军,这支军队里,有着大清最强的单兵,堪称大清特种兵的“索伦兵”,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数千八旗精锐。
但因为傅尔丹的次次失误,噶尔丹策零抓住了时机,最终在“和通泊”击败了傅尔丹,和通泊大战乃是大清前中期损失八旗最严重的战争,这一次大败,引起了京城八旗贵族的不满,几乎家家披麻戴孝,雍正看到战报后都不禁痛声大哭。
这一次损失很惨重,大清最尊贵的满族八旗竟然丧失如此严重,让人难以接受,雍正不仅没有超越康熙的功绩,反而还成为了大清的罪人,那么有了压力,就必须要找人出来“背锅”,不然这一关并不好过。
找傅尔丹的话,雍正不舍得,那么当时的主将两位,傅尔丹逃过了一劫,倒霉的便是岳钟琪了,八旗精锐几乎损失殆尽,雍正也必须要给满人们一个交代。
而在和通泊大战前后,岳钟琪也的确存在一两个“细小”的错误,就因为这些错误被雍正放大处理,随着两国的军事交锋衰弱,雍正立马让人把岳钟琪绑了回来,其实这一位和和通泊大战没有太大关系的汉人大将,这一刻才真的是倒霉。
时人把愤怒倾泻在岳钟琪身上,而傅尔丹这一派趁机转嫁危机,让雍正立马把岳钟琪扣进监牢,关于逮捕岳钟琪一事,在历史细节上,更多是一众臣子主导的,反而雍正的表现少之又少,但即便如此,岳钟琪都还是难逃一劫。
雍正明白,岳钟琪不是最重要的错误,可是这个时候,雍正只能利用汉人和满人的矛盾,把自己给摘出去,不然的话,和通泊的大败,让雍正这个满族的“大家长”难以给众人解释。
而关于岳钟琪的关押,一开始是拘留,但后来兵部还是给出了“斩”的建议,所谓斩,便是意味着要处死岳钟琪。可真的到了处死岳钟琪之际,雍正还是舍不得,因为岳钟琪罪不致死,而且雍正也不可能真的激化满汉矛盾。
所以雍正把斩变为了“斩候监”,说通俗点,就等同于“缓期执行”。
而这个时候,雍正也在开始给自己儿子宝亲王弘历“铺路”了,如果雍正运气够好,那么岳钟琪的运气就不好,如果雍正运气不好提早去世,那么岳钟琪将会被“释放”出来,释放他的人,正是已经当上了皇帝的弘历。
随着和通泊的时间过渡,岳钟琪所受到的压力就越来越小了,雍正的运气到底也不算好,和父亲儿子相比,雍正在位仅是十数年,不久之后就驾崩去世了,到了乾隆二年,岳钟琪被释放出来,虽然被废为庶人,但却有着自由之身。
在这一步上,可以看见的是,雍正对人心的把控还有对岳钟琪这样的大将的一种“舍得”,因为若是雍正性命够长,那么倒霉的可能就是岳钟琪。
在乾隆年间,岳钟琪还数次挂帅代替大清出征,可见雍正的施恩还是十分有效的,而岳家也没有在岳钟琪手中衰落,不得不说他的起伏人生,也算是另类的传奇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
网友解答:
-----
岳钟琪出身武将世家,来头超大,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其父岳升龙早年曾跟随康熙亲征准噶尔,因功被提拔为四川提督。
从康熙晚期开始由于西北战乱比较多,岳钟琪开始有机会建功立业,岳钟琪先是跟随十四阿哥胤禵平定了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妄图分裂西藏的叛乱,因功升为四川提督,坐上了他爹当年的位置。
随后又在雍正元年作为抚远大将军
年羹尧
的副手,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由此被封为太子太保,甘肃提督,晋升为名将行列,也算没有埋没老祖宗岳飞的名声。当时还有人将岳钟琪的部队称为“岳家军”以壮威名。
雍正三年,年羹尧因为持功自傲被雍正一贬再贬,
岳钟琪得以接替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之职称为了清政府镇守边疆的重臣。
正当岳钟琪仕途一帆风顺之时,却发生了一个插曲。
有个名叫曾静的人,从被流放的“八爷党”口中听闻雍正篡位的传言,于是他大肆宣传,并例举了雍正的诸多罪状,想以此鼓动人们反清,并且派人去联络岳钟琪,让他勿忘先祖抗金的事迹,首先举起反清义旗。
岳钟琪的处理还是非常得当的,他立刻向朝廷上书汇报了此时,曾静被捕,这件事对于雍正影响很大,为了逐一驳斥曾静例举的罪状,还专门编写了
《大义觉迷录》
为自己洗白,但是对于曾静却宽大处理予以释放。
事后雍正还专门下旨褒奖了岳钟琪,此事看似没有影响岳钟琪的仕途,因为随后他还被朝廷拜为“宁远大将军”,但是雍正在心里已经对其有所提防。
随后准噶尔汗国在大汗噶尔丹策零的带领下再度犯境,但是清军始终没能彻底消灭准噶尔,反而在数次战斗中损失惨重。
雍正十年岳钟琪因作战不利被雍正严厉斥责,随后又遭到雍正宠臣
鄂尔泰
的弹劾,岳钟琪被捕入狱,可是岳钟琪并不孤单,
和他一共入狱的还有同样作战不利的领侍卫内大臣兼振武将军的傅尔丹。
二人在监狱里呆了两年,最终等来的结果是处斩,但是二人都没有被杀,据《清史稿》记载,
雍正将岳钟琪的斩决,改为斩监候,傅尔丹则更幸运,斩决的命令还没传达,雍正就驾崩了。
乾隆二年,岳钟琪和傅尔丹都被开释并贬为庶人,乾隆十三年,二人又同时被起复平定大金川叛乱,
两位年逾六旬的老人再次披挂上阵,为清廷做出了最后的贡献,乾隆十九年,平叛后班师回朝的岳钟琪在途中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清朝名将岳钟琪乃岳飞21世孙,名将之后,他的父亲岳龙升曾任四川提督,岳钟琪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待兵法颇有研究,受父亲的影响,年纪轻轻就有一定的作为,曾跟随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立下了不少战功,深得雍正皇帝的信任,官职升任年羹尧的扶手。由于年羹尧居功自傲,被雍正皇帝赐死,岳钟琪就接任了年羹尧之职,掌握了西部的军政大权。雍正七年又被任命为宁远大将军,使岳钟琪的仕途达到了人生的顶峰。1729年,雍正皇帝命岳钟琪和傅尔丹去平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策零的叛乱。由于雍正皇帝过于轻敌、岳钟琪中了噶尔丹策零的缓兵之计,贻误战机,导致这场清军大败。雍正皇帝听到后非常震怒,指责用人不当,错失良机,革了岳钟琪的职,把他交给刑部处置,刑部判处“斩立决”,上报雍正皇帝,雍正皇帝改为“斩监候”,这样岳钟琪就捡回了一条命。
雍正皇帝之所以这样做,其原因有两个,一是雍正皇帝自己也很明白,兵败的原因,责任不全在岳钟琪,自己也有责任。二是雍正皇帝也明白准噶尔的军队的力量也是很大的,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平定叛乱的,岳钟琪也尽力了,并不是临阵脱逃,投敌卖国,若处死岳钟琪,那就太过于了,会冷了戍边将士的心,这样的将才难得,留着要比杀了好,因此没有杀害岳钟琪。
乾隆二年,岳钟琪被放出狱,贬为其庶人。乾隆十三年,西部的大小金川叛乱,62岁的岳钟琪被乾隆皇帝再次启用,岳钟琪为国平定了大小金川的叛乱。68岁病逝。
-----
网友解答:
-----
岳钟琪(1686—1754年)是岳飞第21世孙,驰骋西北疆场的清朝名将,也是唯一的汉人大将军,被乾隆帝赞为“三朝武臣巨擘”。
他爹叫“岳升龙”,官拜四川提督,曾参加过康熙平定三藩的战事。可以说,岳钟琪从小就勤练武艺、演习兵法,早早练就一身战场本事。
不过,他当的第1个官却是文职,而且还是花钱买的……
康熙五十年(1711年),岳钟琪捐纳白银数千两,买到一顶五品同知的顶子。或许是不适应酬,没多久
“从军,请改武职”,他被封为
中军游击,逐渐升任
四川永宁协副将。
只要没有尘埃遮蔽,珍珠总会发光,岳钟琪相信这一点,安心带兵备战。果然天遂人愿,准噶尔汗国制造出机会,战争爆发……
早年,康熙曾数次跟准噶尔汗国大战,随着噶尔丹的死去,双方恢复和平。1716年,噶尔丹的侄子,时任准噶尔首领策旺阿拉布坦派精兵入侵西藏。
康熙派十四阿哥胤祯(允禵)担任“大将军王”入藏作战,岳钟琪领兵为前锋,一路大放异彩。
1721年,准噶尔残军撤离西藏,清军取得圆满胜利。岳钟琪因功
“授左都督,擢四川提督,赐孔雀翎”,成为坐镇西北的重要将领,不久便受到康熙的继任者雍正的青睐。
清兵入藏作战的时候,得到青海和硕特部贵族的大力支持,其中实力最强的人物是罗卜藏丹津。他本以为战后将恢复和硕特汗国,没想到青海之地被纳入清朝管辖,由此愤愤不平……
1722年,罗卜藏丹津召集亲近贵族会盟,密谋复国。
但他的举动没有逃过雍正的眼睛,1723年“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奋威将军”岳钟琪奉旨起兵青海,罗卜藏丹津正式反叛。
年羹尧凭借70门子母炮优势,在西宁附近3次大败叛军,罗卜藏丹津带领残部西逃。1724年二月初八,岳钟琪率领5000精骑追赶,二十日发现罗卜藏丹津藏于柴达木盆地,二十一日凌晨奇袭击溃之,逼得罗卜藏丹津逃到准噶尔汗国。
青海战事结束,
雍正封岳钟琪为三等公,“赐黄带”。
1726年,雍正将年羹尧罢官赐死,
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川陕甘三省兵权尽握其手。
不久,西藏再次发生动乱,川、陕、滇三省的兵马集结,在都察院左都御史查郎阿、銮仪使周瑛的带领下成功平叛。对岳钟琪来说,这次兵马调度不是什么难事,用轰动天下的“
曾静案
”向皇帝表忠心才是他干得最漂亮一票。
1727年,准噶尔汗国的策旺阿拉布坦去世,新君噶尔丹策零清除异己,让整个汗国陷入动乱。雍正皇帝大喜,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向准噶尔汗国开战……
1729年,雍正晋升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统帅西路军,晋升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统领北路军,二人统领所部出师作战。
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第3次交手,成就岳钟琪的人生巅峰,他是整个清朝历史上唯一的汉族大将军。
可惜,这一战让岳钟琪跌入谷地,傅尔丹屡次被准噶尔击败,岳钟琪受到牵连而承担失利责任,他们都被抓被判“斩监侯”。
后世都为岳钟琪入狱感到不平,或许雍正也清楚他是“替罪羊”,最终没有杀他,一直关他到1737年。1746年,大小金川发生叛乱,清军2年内被屡屡挫败,乾隆重新启用岳钟琪。
经略傅恒采纳岳钟琪的
计策,
南北夹击、直捣中坚
,遂1749年平定金川。岳钟琪以压制的汉人身份,脱颖于满人把持的军界,其经历堪称传奇!
-----
网友解答:
-----
岳飞,千百年来一直被奉为“民族英雄”,尤其是他“精忠报国”的精神与气节,更是被推崇至今,为后世所歌颂。
可连岳飞也不会想到的是,他一生都在抗击着由女真人建立的金国政权,更是立誓“直抵黄龙府”,渴望将女真人驱逐出中原故土,而他的后世子孙中,却有人恰恰是用尽一生在拱卫由女真人后裔建立的大清王朝,这不可不谓之是历史的一种“巧合”。
这位岳飞的后人,便是其二十一子孙,清朝时期的名将岳钟琪。
岳钟琪横跨康雍乾三朝,立下战功无数,为这一时期大清王朝的统一与边疆安定做出了极为巨大的贡献,而他本人也得到了极大的封赏与褒奖,甚至可以说是做到了清朝时期“汉人武将的第一人”。
然而,虽然岳钟琪对于大清王朝是忠心耿耿,从未有叛逆之心,可依旧难逃雍正皇帝的惩治,甚至还险些因此丧命。而更为可悲的是,岳钟琪的罪名也几乎同他的先人岳飞一样,都是“莫须有”,或者说,他们都是倒在了帝王的猜忌与惧怕之中。
“曾静逆案”,成为了岳钟琪人生盛极而衰的重要转折点。
早在康熙朝时期,岳钟琪就已经是功勋卓著、名声显赫。
岳钟琪是个标准的“将二代”,他的父亲岳升龙是康熙朝前中期的名将,曾在“平定三藩之乱”以及之后的“征讨噶尔丹”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后被晋封为四川提督,同时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与欣赏,而这无疑也给了岳钟琪提供了极高的人生起点。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叛乱,占领拉萨进而控制了整个西藏地区,引得举朝震动。于是康熙将自己的十四子胤祯(雍正登基后为避讳,将其改名为“允禵”,顾一般也称其为“胤禵”)封为“大将军王”,统领十数万大军前往平叛。
时任四川永宁协副将的岳钟琪在平叛过程中变现极为勇猛,接连攻克叛军主力。随后更是作为先锋,率先攻进拉萨,并且平定了城中动乱,就此立下不世之功,岳钟琪也凭借此功勋晋封为左都督,升任四川提督。
然而,伴随着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基,盘踞在青海的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趁着西北大军将帅更替之际,在雍正元年(1723年)发动叛乱,于是雍正派遣自己的“藩邸故人”同时也是自己“大舅哥”的年羹尧统兵西北,并将其封为“抚远大将军”,率兵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
而这个时候的岳钟琪,已经成为了年羹尧的副将与重要帮手,他积极配合年羹尧的行动,屡立战功,特别是他率部全力追击罗卜藏丹津的叛军残部,并将其打得全军覆没,俘获罗卜藏丹津的家人,而罗卜藏丹津本人靠着化妆成一妇人才勉强逃脱。
于是,岳钟琪也再次凭借卓越的功勋,被雍正封为奋威将军,同时晋封为三等威信公,授太子太保衔,并且担任甘肃巡抚,辖管甘肃、青海两地军务政要。
到了雍正三年(1726年)的时候,雍正与年羹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雍正以“九十二条大罪”赐以年羹尧自尽,岳钟琪正式接替年羹尧成为了川陕总督,并且节制西北地区军政民务。
此时的岳钟琪可以说是来到了其人生中的巅峰,其在西北给年羹尧做了多年的“二把手”之后,也终于被扶正了,可殊不知,“麻烦”也随即不找自来。
雍正六年(1728年),“曾静逆案”爆发,岳钟琪可谓是“无故躺枪”。
当时,湖南教书先生曾静派自己的学生前往岳钟琪的大帐鼓吹“反清复明”,并劝谏他“重拾”岳飞后人的身份,率领大军起兵造反,重新恢复汉人江山。
这样的言论让岳钟琪大惊失色,同时他也主动选择了“自证清白”,将此事报告给了雍正。
于是,曾静被雍正抓捕并且押送到了北京进行审讯。而根据曾静的交代,他是受到了吕留良的“反清复明”思想的影响,进而进言岳钟琪劝其谋反,整个事件也被证实确实与岳钟琪无关。
在将一切调查清楚后,雍正下令将曾静“悖逆思想”的根源吕留良扒坟掘墓、挫骨扬灰,并对其全家进行了流放,同时撰写《大义觉迷录》澄清事实,并且让曾静去给自己歌功颂德。
至于岳钟琪,雍正当时并没有对其进行任何的处置,甚至可以说是“一言不发”,可朝堂上已经逐渐出现了对岳钟琪极为不利的舆论声音,雍正对于岳钟琪本人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终于,到了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对岳钟琪的“清算”开始了。
“斩立决”改为“斩监候”,岳钟琪算是“逃过一劫”,从而“捡回”了性命。
雍正十年(1732年),策妄阿拉布坦的继任者噶尔丹策零率部偷袭哈密,造成了清军的部队伤亡,同时还烧毁了大批军需粮草。哈密的守军随后展开了反击,最终打退了噶尔丹策零的进攻,不过并没有对其进行追击,最终让其逃之夭夭。
雍正在得知此事后世极为震怒,不仅下令将涉事的将领处死,同时严厉斥责了岳钟琪。
“攻敌不速,用人不当”
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此“小败”,在加上是敌人的偷袭,追击时又遇到山谷之地担心有地方埋伏,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要追究责任,仅处置参与和涉事的将领便可。然而雍正却以此“大做文章”,极力呵斥岳钟琪,其中的含义是可想而知的。况且这也是雍正处置官员们的一贯做法,他这样做就是要表明态度,引导百官进行参劾,之前对于年羹尧、隆科多等皆是如此,可谓是“屡试不爽”。
于是乎,早已“心知肚明”的朝堂官员们,随即对岳钟琪进行了疯狂的弹劾,他们之中牵头的便是日后被雍正赐以“配享太庙”殊荣的鄂尔泰。
就这样,岳钟琪被罢职议罪,并且还被判以“斩立决”,后来雍正念其功勋以及“岳飞后人”的身份,改为“斩监侯”,进而将其投入大牢,直到雍正去世才被乾隆皇帝赦免放出。
实际上,对于雍正皇帝而言,如此严厉的处置岳钟琪也是一种必然。
一方面,岳钟琪终不是年羹尧,他是一介“不在旗籍的汉人”,并且与雍正之间也缺少真正的牵绊。
清朝时期,并不是没有汉将受到重用的先例,关外时期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到后来入关之后的吴三桂、佟图赖、佟养甲、巴颜以及施琅等人,他们都曾经手握重兵,统兵在外征战,可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汉军旗人,包括年羹尧,其家族也是隶属于汉军镶白旗。
而岳钟琪,只是“普通”的汉人,并不是“汉军旗人”,可他又掌握着当时整个大清王朝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在当时人的观念中就是一种“逆袭”般的存在,因而对其的猜忌和防备也是可想而知的。
与此同时,岳钟琪还有一点是无法与年羹尧相匹敌的,那就是年羹尧不仅是雍正的“藩邸故人”,他的妹妹还是雍正最为宠爱的敦肃皇贵妃年氏,这二人之间既有主仆关系也有亲缘关系。反观岳钟琪,也缺少了这样一份亲缘的牵绊,况且,岳钟琪最早是由康熙皇帝发现并被提拔的,雍正和他之前也就没有了“知遇之恩”,剩下的只有“利用”和“利益”关系,也自然会疏远许多。
所以,岳钟琪不会像年羹尧那样,被给予极大的信任,当其权势和地位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得到了也必然会是猜忌和打压。
另一方面,雍正也担心“曾静逆案”,也绝非只是“个案”。
前文中也说到了,曾静之所以选择岳钟琪,既是因为岳钟琪手中握有重兵,同时也是看中了他岳飞后人的身份,希望就此唤醒他的“民族意识”。既然曾静可以如此,那么其他有“反清复明”想法的人也会步曾静的后尘,毕竟,选择策反岳钟琪,无疑是这些人实现其目标的最佳选择,甚至可以说是唯一路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剥夺了岳钟琪的兵权,并将其拿下治罪,无疑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选择,对于岳钟琪的谋反也只能抱有“莫须有”的态度来看待了。
当然,雍正将岳钟琪由“斩立决”改判为“斩监候”,并不是因为念及他的“民族英雄”岳飞后人的原因,而是同样有着他自己的考量。
首先,岳钟琪并不像年羹尧那样飞扬跋扈、居功自傲、结党营私、贪婪奢靡,相反,岳钟琪本人是非常的谦逊低调、谨慎严明,并且做人做事也非常的得体,在加上他并没有实质性的“悖逆”行径,所以雍正对岳钟琪处置过于严厉和决绝,难免会遭到世人的非议。
其次,此前在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乱以及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的过程中,岳钟琪屡立战功,从而维系了王朝的统一与边疆安定,算是有大功之人,特别是岳钟琪在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中可谓居功至伟,帮助雍正彻底稳固住了皇位,这样的功勋也不得不让雍正为之感念。
再次,当时传统八旗子弟已经腐化堕落,战斗力全然不如从前,因而打仗更多的还是要靠汉族将领以及绿营兵士,所以在处理岳钟琪的时候,也需要照顾这些人的感受,从而对其尽可能的进行安抚。
也正是因为如此,岳钟琪算是“捡回”了一条性命,得以在狱中活到了雍正去世,乾隆登基。
乾隆二年(1737年),岳钟琪得到了“平反”,从而回到成都养老。
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金川叛乱”爆发,面对复杂的地形与民族矛盾,乾隆皇帝决定重新启用已经阔别军旅长达十年之久的岳钟琪,并将重新提拔为四川提督,命其随同大学士傅恒出征金川,希望利用岳钟琪对四川地区的熟悉与了解,能够扭转战局。
而岳钟琪也不负众望,随即迅速平定了“大金川叛乱”,并在此后继续坐镇西南,为维系这一地区的安稳做出了积极贡献。
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钟琪病逝,享年六十八岁,乾隆皇帝赐其谥号为“襄勤”,也算是对其一生战果与贡献的高度赞扬。
岳钟琪能够在其人生的暮年时候得以“平反昭雪”,并且重新披挂上阵,发挥“余热”,不免让人感到一丝欣慰。
然而,岳钟琪谦逊低调、为官沉稳,并且是功勋卓著,他的人生命运本不该如此。可就是因为其“不在旗籍的汉人”身份,以及担心被一些想要“反清复明”的人进行劝谏和策反,就遭到了猜忌和打压,进而雍正朝时期迅速从巅峰跌落谷底,甚至还险些因此丧命,这也不得不让人感慨岳钟琪的“时运不济”与“命途多舛”,同时对于其人生境遇,也只能抱有深深的同情和遗憾了
。
-----
网友解答:
-----
提起岳钟琪这个名字,多数人或许都会感到陌生。但大名鼎鼎的抗金名将岳飞岳鹏举,相必大家就并不陌生了吧。岳钟琪就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岳钟琪生于四川,他的父亲岳龙升是四川提督、议政大臣,因此岳钟琪乃是出身名门之后,官宦之家。岳钟琪自幼博览群书,学业有成,而且读书之余喜欢研究军事兵法,见解独到,令人叹服。康熙四十八年(1709),岳钟琪做了候补知府,两年后的康熙五十年(1711),岳钟琪被授予游击的武职,自此弃文从武,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活。岳钟琪曾带兵深入西藏驱逐准噶尔,升为四川提督,接任川陕总督,后来准噶尔再次东侵,岳钟琪授宁远大将军前往征讨,但这次征讨失败,兵部决定判他死刑,上奏时雍正却并没有同意,这是为什么呢?
岳钟琪从武期间,可谓是战绩辉煌,先是平定了西藏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后来又跟随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平定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是年羹尧的得力副手。年羹尧被赐死牢中后,岳钟琪则如日中天,手握大权。雍正六年(1728),两个具有反清思想的文人曾静和张熙认为,如果岳钟琪起兵造反,天下反清义士云集响应,大事可成,于是鼓动岳钟琪谋反。可岳钟琪却对清廷忠心耿耿,他借机将两人捆绑起来后,就向雍正告发了此事。雍正虽赞赏他的忠心耿耿,但也从此开始忌惮起了岳钟琪。
雍正七年(1729),岳钟琪被任命为宁远大将军,作为西路主帅和北路主帅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一起,前去征讨盘踞新疆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可是由于作战用兵不当,贻误最好的作战时机,频频败兵。而岳钟琪手下的提督纪成斌更是畏敌如虎,一次作战中为了逃避责任甚至假报战果。雍正知道后震怒,加之对之前的事情心有忌惮,于是在谕旨里说岳钟琪“秉性粗疏,办事怠忽,且赏罚不公,号令不严,不恤士卒,不纳善言,傲慢不恭,刚愎自用,以致防御追击,屡失机宜,士气不振,误国负恩,罪难系数”。雍正十一年(1733),遭到弹劾后的岳钟琪又被兵部判处“斩立决”,上奏雍正时雍正却将其改成了“斩监侯”,也就是死缓。就这样,岳钟琪一直被关在大牢中,直到乾隆二年(1737),才被释放,贬为庶民。
不难看出,雍正对怎样处置岳钟琪这件事似乎有些难以抉择。其实,此次败兵,雍正也要负一部分责任。雍正由于沉浸在前几次胜利的喜悦之中,对此次的征讨便有些过于轻敌,战争中也曾拒绝相信岳钟琪的奏报,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再者说,此次出征的主要负责人是靖边大将军傅尔丹,而傅尔丹受到的处罚也仅仅只是下狱而非死刑。雍正若判了岳钟琪的死刑,那么必然遭受世人的谈论和质疑。雍正作为一个帝王,也要考虑自己作为帝王的名声,自然不会真的杀了岳钟琪了。还有一点就是,岳钟琪曾经多次为大清出征,立下汗马功劳,雍正虽因他手握大权对他有所忌惮,但也只不过是想削弱他手中的权力,念在他曾为国出征的份上,将他革职即可,还不至于非得置岳钟琪于死地。
后来,乾隆十三年(1748),当时正值大小金川发生叛乱,已经被贬为庶民的岳钟琪得到了乾隆的任用,62岁的他再次披挂上阵,一举平定叛乱,而后又多次立功,得到了乾隆的褒奖。不得不说,多亏雍正将岳钟琪的死刑改为“斩监侯”,让岳钟琪还能继续为雍正的儿子卖命,守护大清的河山。
------------------
推荐阅读:
母亲肺癌晚期,用尽了所有治疗方案,还是救不了她,只能看着她受罪,谁能明白我的心情?怎么办?
上一篇:历史上你知道的王牌军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