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明末农民起义,后金能取代明朝,入主中原吗?
如果没有明末农民起义,后金能取代明朝,入主中原吗?
-----
网友解答:
-----
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敲响大明朝丧钟的农民起义拉开序幕。要论明末义军最具威胁的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了。
终崇祯一朝,这两位义军领袖与明廷纠缠了十七年,最终埋葬了早已千疮百孔的大明朝,逼死了被众臣耽误的崇祯皇帝。
与此同时,早已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的满洲集团,褪去了后金粗糙的装备,换上了大清狰狞的坚甲利炮。他们要趁着中原鼎革,大顺与大明两败俱伤之际,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事。
如果没有农民军在后掣肘,后金能否独立取代明朝,入主中原呢?
如此脑洞大开的问题,咱们不妨大开脑洞的分析一下。
一论明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明末农民起义起于陕北,从天启末年陆续开始。由于民生凋敝,天灾不断,明廷由于辽东战事而多次加征赋税,导致流民不断。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
崇祯四年,义军进入山西作战。原本各自为战,分散流动的义军开始联合。
崇祯六年,在高迎祥的统一指挥下,义军已经有20余万之众。开始大兵团协同的义军具备了与明军激烈野战攻防的能力。于是义军通过不断的穿插迂回陕西、河南、湖南、四川等地,避开明军主力,各个击破明军驻守的城池。牵制和消耗了大量的明军兵力。
崇祯七年和崇祯八年,义军分别遭到了明军陈奇瑜部和洪承畴部的严厉征剿。虽然义军遭受了重创,闯王高迎祥也战死,但义军仍然攻破了明中都凤阳,烧毁了明祖陵,明廷朝野震动。
在十三年的艰苦征战中,义军经过了发展壮大,受挫跌入低谷,再二次壮大,又遭受打击的起伏。
崇祯十四年至十六年间,以李自成为首的义军相继占领了洛阳、襄阳,突破了明军主力的战略围堵,而后三打开封,在潼关全歼孙传庭主力,拿下西安,席卷关中。
已形成东进中原,北上出山西与大明朝争夺天下的态势。
义军的另一支张献忠部也已饮马长江,效法当年陈友谅顺江而下,觊觎江南半壁。
天灾人祸集中爆发的崇祯一朝,基本上就是在这些吃不饱,没活路的“流民”不断突破生死极限、完成浴火重生的过程中消耗殆尽了。
也许,只有当年要过饭的朱元璋才能对这波澜壮阔的景象感同身受。
二论后金实力的分析
后金,就是当年“成化犁庭”幸存下来的建州女真。
公元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大明朝的建州卫都司龙虎将军努尔哈赤脱离明廷序列,自立为后金汗国的天命汗,以十三副盔甲起兵反明。
到了1636年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之前,后金以沈阳为中心,已经牢牢地占据辽东全境。
趁着明朝内部镇压农民起义的同时,
后金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剪去了明朝东西羽翼,使得原本处于对后金合围态势的大明,反而陷入后金的反包围。处于两线作战,不断消耗的劣势。
皇太极时代的后金,不但继承了努尔哈赤凶悍的战法,也逐步引进汉人的政治制度对原本落后的后金体制进行改革。继续加强满八旗的同时,扩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仿效明朝的体制,改元称尊,延揽各族人才。逐步形成了入主中原的战略意识。
虽然后金的人口,兵力相较大明都远远不如。但不要忘了这是一个新兴的集团。从萨尔浒大战起,到努尔哈赤倒下的宁远之战;从宁锦之战的失利,到逐步拉近与明军的装备差距;从努尔哈赤时代的一味屠杀,到后期收编汉人和策反明军,最后清军入关逐鹿中原的主力基本上就是改变后的明朝降军。
后金的其兴也勃焉,正好对标明朝的其亡也忽焉。
三论明朝灭亡的根源
1、天灾人祸,南涝北旱,粮食歉收,大量失去土地的饥民成为流民,逐渐成为明末最具危险性的破坏力量。
2、因为辽东战事起而自万历末期以至崇祯逐步增加的“三饷”(辽饷、剿饷、练饷)直接导致了明末农耕经济的破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的爆发,也宣告了明末财政到了崩溃的边缘。
3、万历怠政导致那些原本各自上书的言官们,逐步的依附于有威望的重臣门下,以增加话语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朋党。
万历一朝,最大的政治遗产不是张居正的改革,而是这臭名昭著的党争。
像后来的东林党、齐党、楚党、浙党,甚至阉党等等,从之前简单的政见不同,慢慢的发展到左右政策,打压对手,扶持同党,最后竟然变成了不分是非,只要不是同党就残酷打击,不顾国家利益的地步。
直到李自成兵临城下了,朝廷上的党争也没有停息。深受其害的不只是崇祯皇帝和他的将领们,他的祖父和兄长又何尝不是呢?奈何大明朝已经回天乏术了。
结论
有句老话说的好,“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隆”。这句话很适合后金的走势。
相比较末世的大明朝,军事策略的得失成败只是表面问题。核心问题是帝国上下人心尽失,皇帝濒临崩溃,举措失当;各级臣工各怀鬼胎,阴奉阳违,大明从里到外俱已烂透。
历史没有如果,即便没有农民起义,明朝也必然会被新的力量所取代。后金也好,大清也罢,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南北镇抚司原创答卷,欢迎围观。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农民军只是其中之一。
满清之所以能够取代明朝,主要它崛起的机会太好,恰好是明朝内部自我崩溃时期。
其实,明朝不要说强盛时期,就算衰败时期也能使用七八万远征军,深入朝鲜,同入侵的数倍日军杀得难分难解。
就靠满清区区二十多万人马,想要征服大明是非常非常困难,甚至基本是不可能的。
但当时明朝已经从内部崩溃了。
明朝的华北地区,陷入了多年的天灾造成的大饥荒下,更火上浇油的是鼠疫连续发作,北京城病死的居民达到百分之四十。
仅仅天灾和鼠疫,就足可以让国家崩溃了。
同时,封建王朝都有个周期规律。随着时间加长,封建统治阶级会贪婪的掠夺国家绝大部分财富,导致人民生活困难。一旦遭遇这种灾荒,人民就连生存也难以维持,只能造反。
同时,由于官僚制度和君主独裁制度都缺乏监督,必然会导致腐败、失效,国家机器逐步瓦解。
其实,明末和清末没什么区别。
大家注意,八国联军侵华是1900年的事情,随后日俄战争也没有把中国拉下水。
然而,1910年满清却被一群乌合之众的革命军搞垮了。
为什么?不是革命军厉害,他们实力并不强。
而是满清已经腐败不堪,国家和民众对立严重,自行从内部崩溃了。
即便没有武昌起义,满清最多支持几年,还是会内部瓦解崩溃。
-----
网友解答:
-----
明朝灭亡不是因为敌手太强大,而是自己太腐败。
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大势,相信许多的历史领域爱好者会作详尽的分析和解答。莪只是个文学爱好者,在读到的一些文学作品(历史小说)里时有涉及,因此看到此题(正无计今天在头条写什么?)也拾人牙慧简答上几句。
老话一句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李自成张献忠如火如荼时,皇帝搞集资筹军费,结果王公大臣叫苦连天,个个没钱,鐘鼐玉食比在家看看书的莪还冏。起义军进城后,锄头铁耙大刀火枪悬在肉嘟嘟头顶,抄出的金银财宝车载斗量眼花缭乱一一这样的王朝不灭谁灭?
崇祯皇帝逃去煤山(景山)亲近弯脖子老树前,对农民军有个哀求意味深长:老百姓都是好的,一个别杀;贪官污吏随你们怎样处置。
可怜的皇帝!鸡还没叫就开始上班,競競业业,无奈大树早已群蚁注空,轮到他坐龙椅,早就是一付回天无力的烂摊子,换个大力神也没用。
明朝末年除了陕西河南四川中原内乱,后金在东北扼着鸡头虎视眈眈,外敌倭寇在东南沿海肆虐,到处刀兵,烽火连天,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就亡了。
历史往往会重演,几百年又重复了一次。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失水准。
流寇和建奴鞑靼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从崇祯年初期流寇出现,在杨嗣昌、洪承畴、孙传庭等几位总督的打击下,献贼李闯都好几次差点被赶绝,但每到这个节骨眼,就会有东虏入寇,明军不得不把剿匪的部队撤回堵建奴。流寇得到喘息之机,他们老营的几千兵马是核心,只要老营不灭,几个月又能拉起几十万大军,原因无他,流民太多。
流民多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就是辽饷,明朝后期为了征收商税矿税,打了几代人的口水战,到崇祯年,干掉能收商税矿税的阉党,东南商贾培养的东林党执政,一句不与民争利就堵死崇祯收商税矿税的路,别的不说,盐税,洪武年能收一千多万两一年,崇祯年就百把万。茶税,一年就二十五两……商贾和士大夫们在打发叫花子,吃相再难看点,这点施舍都可以不给你。国家没钱,皇帝内帑也是空空如也,崇祯自己都只能吃干喝稀穿补丁。那辽饷每年600万两哪来?只能收农税。
我们再说说土地,因为士大夫免税,所以举人、致仕官员名下有大量的诡寄土地,加上兼并,中国交税的土地由洪武年的800万顷,降到崇祯年400万顷。国家运转的税收和几百万一年的辽饷,就从这点自耕农头上出,只要碰上点灾荒,就能把农民赶绝,但是官员们不管,也管不了,收不上来粮,自己穷死不说,年底考核就罢官滚蛋。破产农民就是李闯献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兵员。
现在梳理一下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600万辽饷,文官漂沒200万,辽东军阀得400万,宁锦防线搞了又搞,大量银子砸下去屁用没有,能和建奴稍微砍一下的野战之军一支没有,关宁铁骑就是个几把。文官得到好处,必须让辽饷不能停,退防山海关的建议,谁提谁死。辽饷榨干自耕农,小冰河制造灾荒,北方农民大量破产,成为流民,流寇不绝。
建奴+山西八大家+宁锦防线辽饷+不纳税的东南士绅+破产农民+流寇……这些都是大明的死敌,他们联手了,不说崇祯个废物,就算洪武帝在世,也是必死无疑。
-----
网友解答:
-----
任何朝代的更亡,都是人民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怎么推动?
是行将饿死的农民的起义。
-----
网友解答:
-----
我个人觉得如果没有农民起义单凭后金(清)一己之力想要灭明实在是有点难度,但是割据东北遥控蒙古对明朝实行战略压制基本是没什么问题的,届时明朝将要面对的将是比蒙古还要可怕的敌人
-----
网友解答:
-----
按照我国历代王朝的兴衰规律,没有后金入主中原,也会改朝换代,皇朝成员为了自身的贪欲即使认识到也不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变革。爱好我国厉史,是应以史为鉴,高傲自大愚弄人民最后自食恶果。
-----
网友解答:
-----
明朝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大明汲取历史教训,采取加强统治和发展经济措施,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明朝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长期存在的皇帝昏庸、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等因素,不断消耗着明朝的统治力量,加之此时东北“后金”兴起势不可挡和李自成农民大起义等外因,明朝最终灭亡了。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明朝不是腐朽不可救药,哪里会有农民起义推翻明朝?又何来“后金”借明末农民起义和吴三桂投降入住中原?
-----
网友解答:
-----
为啥会有农民起义?老百姓吃不上饭了,才会闹事。李自成有错吗?他只是想吃个饱饭。李自成最大的错,就是推翻了明朝,却输给了满清。
那么老百姓怎么会吃不上饭呢?除了吏治腐败,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天灾。
竺可桢《中国气象史》总结,中国古代经历四次小冰河,四次都伴随着王朝的更迭,并不全是吏治腐败引起的,天灾占大部分原因。
没有农民起义,说明没有小冰河,没有天灾。不光是西北地区老百姓日子好过,北方游牧民族渔猎民族日子也能过得下去,就不会频繁南下劫掠。
没有天灾,明朝的财政不会出现大问题,努尔哈赤还会反?绝对会夹起尾巴做人的。
就算他敢反,国内一片平稳的情况下,随便派个人来都能把努尔哈赤翔打出来,到时也不介意再来一次犁庭扫穴行动。
-----
网友解答:
-----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认为,没有李自成起义,明朝虽说打不过后金,但也不至于被后金取代。
明朝败亡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还是封建社会的局限性。
到了崇祯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已经非常突出:国内朝廷里官员们结党营私,农民起义频繁爆发;关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再加上当时天灾不断,瘟疫横行,对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崇祯皇帝虽然有心救国,但也是无力回天了
。
正是因为天灾人祸不断,明朝国
力迅速衰落,后金才有了可乘之机。为了应付后金的威胁,明朝不得不征收重税,结果加重了百姓负担,又导致农民起义频频爆发,内战大量消耗了明军的有生力量,使其无力应对后金的挑战。
这几个节点一扣环一扣,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明王朝的倾覆
。
假若如题主所言:
没有李自成起义,明军就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后金军队,即使不敌,也可以和后金打消耗战,慢慢消磨敌人。明朝郡县上千,满清入关时,军队数量满打满算不足十万,要想完全侵占大明江山,每个郡县只能有一百人镇守,是非常不现实的。
关于兵力这点,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卷一曾经说过:至世祖章皇帝入京师时,兵亦不过十万。夫以十万之众,而服十五省之天下,岂人力所能强哉!
没有李自成起义,就不会掳走陈圆圆,也不会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叛走后金,清军就不会兵不血刃的进入山海关。正是吴三桂的投降,极大的改变了明清军力对比。
因此我认为,没有李自成,清
朝断不会取代明朝,正如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所述一般,依托中原大地的战略纵深,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明朝。
-----
网友解答:
-----
清朝已经具备了入主中原的实力,不论有没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都不会影响到清军入关的最后结果,只不过李自成的起义军间接的帮助了清朝实现了入主中原的梦想,清朝最终建立起了大一统的王朝。
松锦大战后明朝已经无力抵抗关外的八旗军
在崇祯帝的催促下明军主帅洪承畴改变了步步为营的策略,因为冒进被八旗军分割包抄在了松山,锦州也是被八旗军团团围住。洪承畴这位在关内剿匪多次屡立奇功的主帅最终还是兵败松山成为了清军的俘虏。
此时的明军在关外可谓是精锐尽失,只剩下吴三桂在山海关的残兵不足五万人,明军主动放弃了宁远城困守山海关。八旗军在拿下了松锦大战后士气大振,不但在兵力上远远超过明军,在主帅的能力上明军和八旗军也拉开了差距。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接任,其能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不仅将关外的土地全部占领还打败了朝鲜以及蒙古的林丹汗,拿到了关外的绝对主动权。
皇太极死后清朝内部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但是在代善和济尔哈朗的推动下顺治帝继位,此后多尔衮成为了实际的掌权人也确立了入主中原的目标。为了实现入主中原建立统一王朝的宏图大业,他积极拉拢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吴三桂,同时也制定了越过山海关包抄京师的大迂回战略。
当然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让多尔衮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他顺利招抚了吴三桂并从山海关稳妥的开进了北京城,虽然李自成的起义军保存了实力退到了陕西,但依旧不能阻挡清军统一北方的步伐。
没有李自成清军依旧可以入主中原
松锦大战后明军精锐损失殆尽,面对清军已经没有了反击的可能,此时的北京城已经无力再守,北京被清军攻破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并不能扭转战局,毕竟八旗军拥有当时最强大的骑兵。
皇太极时代清军已经多次尝试从蒙古借道进入京津腹地,依靠着这一战略京师周围被清军严重消耗,加上八旗军的总兵力超过了20万人,多尔衮完全有能力攻入北京城。此时的明朝国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从关外同清军交战基本上很难取胜,因此很难阻止清军注入中原。
只能说李自成的起义军间接帮助了清军实现了入关的梦想,但从当时的实力看明朝已经无力抵挡清军的凌厉攻势,失败也是再所难免。因此清朝打败明朝是大势所趋,明朝被清朝取代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
推荐阅读:
现在农村的贫困户,低保户很多,这一类人在村里是不是该干义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