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战役呢?如何评价这些战役?
历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战役呢?如何评价这些战役?
-----
网友解答:
-----
1950年11月29日凌晨,一个浑身是血的土耳其士兵跑进了美军第2步兵师师部,报告说隶属于“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的土耳其旅刚刚遭受灭顶之灾,5000多人的一个旅只剩下不到两个连的建制。美军师长凯泽少将半信半疑,因为就在昨天,这个土耳其旅还兴高采烈的报捷,声称消灭了大批“敌军”并英勇守住了阵地,后经美2师情报官核查,原来被打死打伤的全都是溃逃中的南韩军队。
重创土耳其旅的正是志愿军第38军114师,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发起总攻之前,第38军主力奉命穿插敌后三所里和龙源里地区,彻底封闭当面美军退路以便围歼之。而土耳其旅驻防的戛日岭正挡在114师的穿插路线上,38军军长梁兴初决心夜袭解决该敌,以尽快到达指定穿插位置,我军仅用两小时战斗就拿下戛日岭主峰,随即猛扑三所里。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首批入朝部队是第四野战军的精锐,连“志司”都是以四野第十三兵团部为基础组建的,然而他们迎来的军事主帅却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老总,性格和作风都确实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在第一次战役中,作为曾经的四野王牌第一纵队,38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打好,彭总是骂了娘的,全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准备打场翻身仗。
(38军军长梁兴初)
第38军113师338团山地强行军145华里,先敌五分钟抢占三所里高地,不仅美军第2师师长凯泽呆若木鸡,也震动了“联合国军”的整条战线,如此大后方关键部位的丢失,意味着清川江北岸地区的美军第2师、第24师、第25师、英军第27旅、南韩第1师和土耳其旅残部、全部陷于志愿军的包围圈之中,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紧急下令所有部队南逃,目标是半岛蜂腰部最狭窄的顺川及肃川地区,连远在日本的麦克阿瑟也停止了记者“吹牛会”。
美军的重型机械化部队必须依赖公路,因此由价川经三所里再到顺川的公路成为生死交通线,为了逃出合围圈,美军集中所有的陆空火力倾泻在三所里高地上,试图不顾一切冲破38军阻击线,于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打响了。在北方,志愿军第40军、第39军、第50军和第66军等20万大军正全力压缩正面之敌,彭总也给第38军发来一道严厉的命令:“给我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
(松骨峰战斗)
于是,第38军所属的第112、113、114共三个师的干部战士,与南逃美军展开了殊死搏杀,尤其是位于龙源里东北的“松骨峰高地”,成为两军争夺的焦点,这就是我们小时候读过的课本《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史原型。到11月30下午1时,美军已经连续组织了五次冲锋,坦克、重炮和空中火力已经将山头削下去一层,志愿军战士仍然死战不退,在逃跑和救援之敌的南北夹击下,伤亡几乎殆尽但阵地却岿然不动。
黄昏时分,追杀的志愿军主力部队到达战场,从各个方向开始围歼敌人,被切成一个个小股的美军开始四下逃命,并拼命向天空中企图解救他们的飞机摇晃着白毛巾,聪明的志愿军战士也如法炮制,陷于懵圈状态下的美军飞行员只能向司令部报告:完了,他们完了。
(第二次战役要图)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我军取得超出预定计划的胜利,共毙伤俘敌36000余人,其中美军24000余人,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翻车身亡,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并成功将战线推至“三八线”两侧地区,也成为美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最大的一次失败。是役,四野王牌第38军与装备和火力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军强强碰撞,打出了赫赫军威!
1950年11月30日夜,已经连续六昼夜没合眼的彭总给38军发来电报:“此战发挥了三十八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以113师行动迅速。。。战果辉煌,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彭总意犹未尽,亲自在电报结尾添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万岁军”一战封神,从此名震天下。
(电报原稿)
-----
网友解答:
-----
要说到历史上的“硬碰硬”的著名战役,在淮海战役最血腥的大王庄战斗绝对要占据一席。
大王庄战斗是淮海战役期间,双堆集战役中最惨烈的战斗,没有之一。为了歼灭国民党第十八军最精锐的老虎团,国共双方七个主力团在一天之内几乎全体拼光,战斗场面吓得旁边阵地的国军直接投降了。
国民党第十八军118师33团,又称“老虎团”,这个团是黄维兵团的看家法宝,作为双堆集防御总指挥的胡琏将这个团放在了离指挥部最近的地方。而受命要拿下他们的部队,则是中原野战军极其擅长打恶仗的第六纵队。第六纵队司令员,就是那个打仗不要命的疯子司令——王近山。
战斗开始后,首先由华野七纵20师的两个主攻团发起进攻,他们一上去就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击火力。“老虎团”轻重机枪的逆天扫射就好像泼豆子一样,更为可怕的是,作为绝对主力团的老虎团,甚至还可以直接向兵团司令部呼叫坦克装甲车支援。
就在几年前,胡琏在宜昌三峡指挥了著名的“石牌保卫战”,在这场战斗中,中日两国士兵针锋相对,两万多人在长江边上拼杀刺刀,最后把整条长江水都给染红了。
而在这双堆集,胡琏将这里变成了钢筋铁骨般的战斗堡垒。
这场战斗一开始就进入到了白热化,十八军炮兵部队发了疯地向解放军冲锋队伍倾泻着炮弹,双方士兵即刻展开惨烈的拉锯攻防战。随后,中原野战军六纵46团和华野七纵59团也加入了战斗,当他们刚刚踏上已经成为一片瓦砾废墟的大王庄时,马上就被眼前的一幕幕惨烈景象惊呆了,这哪里还有淮北小乡村的样子,到处都是鲜血,到处都是死人,满地的尸体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双方不断增兵,新一轮的战斗再一次打响了。
战斗刚刚开始,解放军战士们都感觉到:这支部队和之前交过手的所有部队都不一样。国民党士兵就好像吃了刀枪不入护身符的白莲教教众,所有人一波接着一波地不要命地往上冲。这群疯子士兵和解放军一样,山呼海啸地成群结队进攻没问题,单打独斗也敢来,有炮兵支援他们敢冲锋,没炮兵支援他们冲得更狠......
国民党士兵们都赤膊上身,最前面的士兵每人端着一挺美式机关枪不停地往前扫射,子弹打光了就毫不犹豫地上刺刀拼命往前捅。
“老虎团”的士兵们极其擅长近战夜战,解放军和他们子弹对子弹,手榴弹对手榴弹,炸药包对炸药包......火药武器都用光了,那就采用人类最原始的肉搏战术猛烈厮杀。
不少解放军刚刚经历了徐东的惨烈拼杀,紧接着又要在双堆集经受轮番浩劫,有的战士不幸中枪,顿时血花四溅壮烈牺牲;有些战士被炮弹炸飞,猛烈的爆炸直接把腿脚从身体上撕裂开去,血流如注,最后活活疼死;有些战士一往上冲就挨了黑枪,一梭子子弹打烂了半个脑壳,浓烈的脑浆喷薄而出,混合着鲜血洒到旁边战友的脸上;有些战士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刚认识不久的战友倒在了血泊里,但是必须无视伤痛,强忍着泪水踩着战友的尸体往上冲......因为敌人阵地的前沿已经完全被尸体填满,不踩着尸体根本无法下脚。
整个大王庄成了名副其实的尸山血海。
解放军经过猛烈的厮杀,刚刚占领的大王庄阵地,连气都还没来得及喘一口,就立刻遭到了老虎团的强攻。国民党士兵们就犹如凶狠的野兽,一个营的士兵都把棉袄反穿,在黑夜和新一轮炮火的掩护下突入大王庄内,却遭到了解放军集束手榴弹的反击。
后来,国民党军调来了装甲部队协同进攻,解放军顽强地拼死抵抗,一共阻挡了老虎团多达十几次的疯狂反扑,解放军损失极其惨重,阵地失守。
但是,解放军的反击又开始了,中野46团剩下的人马连同59团和60团全部突入大王庄,很短就与敌人短兵相接,在庄内拼起了刺刀。在皎洁的月光下,刺刀闪烁着阵阵寒光,血腥四溅之间,很多人都是拼刺刀活活拼死的。
这场战斗已经不管任何战略战术了,就比比哪方的士兵更加疯狂。
国共双方一直厮杀到了第二天清晨,国民党军的新一轮进攻又开始了。
中野六纵46团和国民党军完全陷入了惨烈的肉搏战,双方士兵血腥四溅地拼杀了十多个小时。现在这个时候就要比比谁能坚持到最后,无数士兵被炮弹轰成了粉末,每一平方米的土地都能抓出数十枚弹片。
国民党第十八军的老虎团已经油尽灯枯,到了战斗的最后,连通讯兵、汽车兵、炊事兵和马夫都顶了上去,但是在解放军的凶猛活力前被统统粉碎。
......
华野七纵警卫连,一百三十多个精神抖擞的漂亮小伙子,最后只剩十七人;
中野46团2连,有一个排只剩下三人;
中野46团一营,身边全是尸体,而且都是拼刺刀拼死的;
最后进攻大王庄的三个主攻营,几乎全部牺牲;
......
大王庄战斗,解放军损失惨重,无数班排全体拼光,几乎全员阵亡的连队也不在少数。指挥员牺牲了,战士们就自动组织起来继续战斗,战士们全体阵亡,通讯员、炊事员甚至文工团的士兵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公文包,锅铲和二胡,抄起步枪,装上刺刀,加入到搏杀的队伍中。
战斗结束后清点人数,双方士兵都付出了好几千人的惨重伤亡,大王庄守军全军覆没,在一番血流成河后,解放军惨胜。
与此同时,旁边的小王庄阵地的将士们目瞪口呆,所有人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沉默之后,他们的团长终于憋出一句话:“兄弟们,别打了,咱们向共军投降吧!”
在大王庄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
网友解答:
-----
历史上“硬碰硬”的战役,应该以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战役为最。
这场战役中,美军的军事装备足够硬!
这场战役中,中方的战斗意志足够硬!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爆发,此战,美军调集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要知道,当时的志愿军,守卫上甘岭高地的只有两个连,200多人!如果你计算一下,就会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每人头上都有近一万发炮弹,可想而知,上甘岭上的志愿军战士有多么艰苦。
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轰炸中,为了躲避美军炮弹,志愿军纷纷躲进坑道之中,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战士被强大的冲击波震得磕破牙齿磕破舌头,有一位17岁的小战士被活活震死。
炮兵轰炸过后,我军开始和美军交火,一开始班长让全班全部压上去,打退了美军4次冲锋,但全班就剩一个人了。后来为了减少伤亡,我军在与美军正面交锋的战士改成了一个三人小队,伤亡一个补充一个,这种战术下,大大减少了美军炮火造成的伤亡。仅仅一个上午,美军攻击部队七师三十一团的二营、三营损失均超过了70%,损失极为惨重。
在这惨烈的战场上,守卫上甘岭的1连和9连,不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武器消耗也很大。发射了近四十万发子弹,投掷手榴弹、手雷近万枚,打坏10挺苏式转盘机枪、62支冲锋枪、90支步枪,占全部武器的80%以上!
直到地面阵地几乎全丢,我军仅剩数十人转入坑道,我军后方才知道上甘岭危急,于是15军的45师,44师才发起反攻。
即使是主攻的45师,也根本谈不上优势兵力,到10月20日,崔建功师长汇报部队伤亡已超过3500人,一三四团和一三五团总共只剩下二三百人,一三四团团长张占元表示还能组织机关和勤杂人员继续战斗。
45师有一位战士,就是我们熟知的黄继光,这一战,他和两位战友一起爆破敌人机枪堡,战友牺牲了,他也受伤,最后他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壮烈牺牲。
因为兵力不占优势,我军决定放弃表面阵地的不断争夺,而是与美军进行坑道作战。战役进入第二阶段。补充部队进入坑道,全部听从八连连长李宝成指挥。
坑道作战中,我军白天要承受敌人猛烈的炮火,晚上则是主动和出击,每天都要承受一个班的伤亡,到后来45师的师团两级机关几乎连勤杂人员都用光了。坑道中的补给也是大问题,当时我军是谁能送一个苹果进入坑道,就是二等功。
坚守坑道的八连,成了我军的特功八连,永远的英雄部队。
在战役第三阶段,我军开始反击,九十一团八连王万成和朱友光抱着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其中的王万成,就是《英雄儿女》中主人公王成“向我开炮”的原型。
20日,高守余一个人守在6号阵地,用手榴弹、爆破筒独自裹伤而战,击退了韩军六次冲锋,没有任何支援,从天亮到黄昏连续作战,只吃了三颗糖果。
还有一位新战士胡修道,全班牺牲后他一人坚持阵地战斗,英勇机智地击退敌军40余次冲锋,毙伤敌人280余名。
上甘岭战役,美军伤亡15000人,而我军伤亡11500人,在巨大的伤亡和志愿军顽强的意志之下,美军选择放弃继续进攻。
永远铭记共和国英雄们!!
-----
网友解答:
-----
历史上有很多“硬碰硬”的战役,但今天,在这里,我只想提一个,一个了解之后能让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澎湃,潸然泪下的战役—
石牌保卫战。
1943年5月湖北宜昌,一个位于长江南岸的小村落—石牌注定要被载入中国史册和世界战争史册,石牌是湖北进入四川的长江航道要塞,在那个时候想从湖北进入四川陆路是不行的,只能走水路,而想要走水路,就必须要拿下石牌要塞,打通航道,只有如此日军才能趁机攻陷重庆,彻底消灭中国军民的抗日之决心!所以中日双方均知道石牌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国军在此构筑防线,而日军则摩拳擦掌,准备一举拿下石牌。
于是石牌保卫战爆发了,进攻石牌的日军主力是在中国未尝一败的第三,第十三师团,防守石牌的主力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第18军,而防守石牌最中心地带的就是胡琏率领的第18军第11师,
请大家记住这支部队,记住这位将军,因为在不久后这支部队将会感动我们每一个人。
决战前夜,胡琏将军写下遗言及多封诀别信。他在信中盼望父亲保重身体,对自己结发爱妻,则直截了当地交待后事:等儿子们长大,都要去当兵报国。然后带着11师全体将士对天起誓:“决心至坚,誓死不渝。生为军人,死为军魂。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并把指挥部迁移至前线,以表决心!后来陈诚问他守住石牌有无信心,胡琏答:“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胡琏和11师全体将士就是带着这种必死之心走上石牌前线的。
石牌保卫战打响后,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和数倍于己的日军的疯狂进攻,11师将士们没有一个退缩,双方士兵你攻我守,战事持续两天后,双方均死伤惨重,然日军凭借装备和人数上的优势,连续突破11师防线,而11师将士还是没有退缩,所以战役打到后期,双方士兵已经相隔越来越近,甚至已经近到双方士兵能彼此看到对方脸庞,近到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近到仗已经打到无法再开枪的程度了。
于是11师将士们在胡琏将军的指挥下全体上刺刀,与日军陷入肉搏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白刃战就此爆发……
于是,这场决定中日战争胜利的战役,抗战重大军事转折点,被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战役在进入到最关键,最激烈的时候,战场上的枪炮声突然戛然而止了!
是战役结束了吗?是日军胜利要进军重庆还是国军艰难守住石牌呢?都不是,相反的,这安静的三小时将决定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
整整三个小时,石牌战场没有一丝的枪炮声,整整三个小时,11师的将士们在和日军进行硬碰硬的肉搏战!
整整三个小时,两军在一个小小的小山岭上刀对刀的对刺,敌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同等血肉之代价!中日双方反复拼杀,日月星空都为之黯然失色!
据曾经参战的老兵回忆:“
当时日本人一群一群地冲上来,中国人迎头扑上去,搅在一起,用刺刀拼。两军在反复互相冲杀,阵地前沿两军的尸体好像金字塔那样堆着。”
《中国国家地理》曾这样描写在这场白刃战中战死的少年:“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小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会在自家的橘园里吸着小口的香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死掉了。”
就这样,三个小时后,战场彻底安静下来,1500名中国士兵静静地躺在中国最美的山河之中。他们三小时前还曾英勇地战斗,此时却安静、腼腆的躺在那里,像睡着了一般,只不过他们永远不会再醒来。
中国军队的阵地没有丢失,败退的是日本人!
石桥保卫战我们赢了,而包括11师在内的一万余将士将长眠在此,他们的英魂将继续守护着这个地方。
一寸山河一寸血,向国军英烈们致敬!
-----
网友解答:
-----
从1951年4月22日起,志愿军在“三八线”附近向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大规模反击,史称“第五次战役”。这场战役历时五十余天,是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战役。其中,第一阶段发动的临津江战役,可谓一场“硬碰硬”的交锋!
志愿军独战6国军队
彼时,经过前四次战役,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已退至三八线以南地区,企图构筑防线阻止志愿军挺近汉城。
4月22日晚,志愿军63军率先向“联合国军”临津江防线发起强攻。精明的美军却一反“
美军冲在一线、其他联军辅助”的
常规,
将比利时营(约500人)摆在最前方,而且部署到临津江北岸扎营,
江南岸则是英军,其后还有土耳其、菲律宾、波多黎各等炮灰部队;另一段江岸则由韩国第一师防守,该师师长白善烨原系伪满洲国军官,作战凶悍狡猾。
尽管所谓“联合国军”的组成多达16国,但多数都属于“打酱油”队伍,战场
一线同时
出现6国军队的情况并不多见。临津江战役中63军独战6国军队也算难得的场景了。
联军内部的狗血闹剧
联军的美国司令李奇微认为,中国军队受限于物资补给能力,通常只能展开一周时间的攻势,因此他的“小算盘”是尽量让别国军队顶在前面当炮灰,待志愿军势头缓下来,美军再以逸待劳斩获战果。应该说,李奇微的腹黑策略确实取得了有限效果,但这种明显“挖坑”的行为也付出了不小代价。
当时被安排在北岸的比利时人运气好得出奇,从临津江北被赶下江,集体游过江后一路狂逃,据说只死亡12个人、丢了7辆车。反倒是位置更靠后的英国人蒙受了最大损失。
美国人皱着眉头出动了一点像征性的救援队伍,再凑上菲律宾、波多黎各的队伍赶去援救,结果半路上美军又借机开溜,菲、波跟着溃逃。
志愿军占据了联军撤退沿线的绝佳
位置
,居高临下任意射击,诺森伯兰郡团的团长福克斯中校被迫击炮弹命中阵亡,英国的第八北爱尔兰轻骑兵团,有六辆百人队长式重型坦克和一辆克伦威尔式中型坦克被报销。
整个临津江之战,英国公布的损失是1310人,其中战死141人,失踪842人。英军心有余悸的将撤退称为“血淋淋的败退”。被志愿军揍得跳脚的英国人气急败坏,举国愤怒斥责,甚至登门和美国总统吵架,差点就退出战场。
全歼英军王牌“双徽营”
上面提到的英国军队以
第29旅为主
,主要负责临津江以南的防线,这个旅下属四个营,加上配属的炮兵等部队一共4000余人,其中就有声名显赫的陆军王牌“格洛斯特”双徽营。63军共2.7万人参与这场战斗。当时的装备方面,不算空中力量,美欧军队的一个营的火力就强过志愿军一个师,63军只有少量日式野炮,因此火力方面存在巨大劣势。
雪马里位于临津江南约4公里,是易守难攻的顽固据点。63军强渡临津江后,美军命令格洛斯特营在雪马里掩护大部队撤退。该营全部部署于山顶,居高临下地扼守山谷道路,对志愿军通过时的威胁很大。
围攻格洛斯特的部队是63军187师的559、560、561团。该师突破临津江防线后,559、561团继续攻击前进。560团作为第二梯队跟进。561团向南快速穿插,夺占临津江南岸的制高点绀岳山,将英29旅和美第3步兵师切断。23日夜间,187师完成对格洛斯特营的包围。24日拂晓,560团发起围攻作战,占领雪马里北面高地,迫使格洛斯特团向南突围,由于受到560团1营的顽强阻击,不得不退回雪马里,最终被围而歼之。尽管“联合国军”方面分两路救援,但均被志愿军阻击。
25日,560团发起总攻,迫使格洛斯特团分散突围,歼灭、俘获格洛斯特团大部,
只有39人
侥幸逃生,投奔韩国军队的防地。
营长卡恩中校据说藏进了
死人堆里,还是
被志愿军翻了出来。
英国军队从此失去了“皇家陆军双徽营”这支功勋部队
,
消息传到英国国内,引发一片哗然,他们不知道究竟遇到了什么厉害对手,竟然将这支精英部队从军籍除名。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围歼格洛斯特营之时,561团本来只是承担配合任务,始料未及的是,560团辛苦打散的格营,却在溃逃时窜到了561团阵地,于是毫不费力的拿下了这群败兵,该团战士刘光子孤身一人就活捉了63个英军,这事也早已被传为佳话。
正面厮杀战况惨烈
63军是以河北八路军为主力的部队,经历了抗战的严酷考验,战前准备做得也很周密,静悄无声的就在联合国军眼前布下几万人,甚至连水深都测量得一清二楚,还在地图插上了标注。军长傅崇碧将主攻任务交给了军内的二流师187师。187师采取声东击西战术,组织主攻559团从英军做梦也没料到的位置渡过江来,形成凶猛的侧面围攻,仅用了短短十分钟就突破江防。
英军正面防线宽15公里,阵地布置得非常严密,到处是雷场和火力点,装备精良的王牌格洛斯特郡营共有622人,还有旅属炮兵营的强大火力撑腰。
559团一上岸就遭到占据有利地形的英军拼命顽抗,补给火力极强,而且这支英军枪法很准,187师军史称“主攻方向遇到了敌人特别强的阻击”“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价”。
英军自称击退了四次正面进攻,并吹嘘造成了志愿军大量伤亡。
187师代师长徐信眼看559团“发展不理想”,立即改变主攻方向,将助攻的560、561团改为主攻,过江后连夜占领绀岳山,切断英二十九旅与美三师的联系。强攻之后,英方蒙受惨重损失,A、D两个连完全溃败,A连的连长安格少校阵亡。
随后561团在前、560团在后,施展看家的传统战术,向后方渗透断敌退路,再绕回来围歼。561团运气不错,一直插到议政府以南,切断了联合国军两条退路,抓到的俘虏也多得出奇,“简直就是八国联军”。
560团开始也不错,插到英军后方,将其炮兵阵地和坦克群打了个半残,并缴获了三十多辆英军坦克。但在围歼格洛斯特营这个硬骨头的战斗中,也遭受了美军凝固气油弹巨大伤害。甚至2011年参加朝战纪念的格洛斯特老兵还为友军汽油弹的威力心有余悸。
不过,63军188、189两个师进展并不理想,188师被几百人的比利时营挡了很久,精锐的189师也在美军猛烈炮火下付出了代价,才拖泥带水的过了江。
志愿军经历了“重大教训”
就在63军连战连捷之时,杨得志19兵团64军、65军却损失惨重。64军担负着突破临津江之后向议政府穿插的重任,结果在过江之后遭遇美军强大火力阻遏。
在严令之下,64军不顾一切猛攻,最终只有一个营和兵团侦察支队冲破了美军防线。这2支部队经过苦战,一路击破美军七次阻击,在美军纵深穿插60公里,一举夺占了议政府旁的制高点道峰山,切断了汉城以北美军的退路。这一行动打乱了汉城以北美军的部署,四面八方的敌人一齐拥向道峰山。这2支志愿军分队在难以想像的劣势下整整坚持了三天四夜。
而此时,64军的大部人马和
赶来增援的65军2个师,共计
5万多人拥挤在临津江南岸几十平方公里的狭小空间
进退维艰。在
整整
2天2夜的时间内,这里成了
美军火力的焦点。参战人员
回忆:一发炮弹落下来,一个排的兵就剩不下几个......
据战史记述:“这是志愿军战史上的一次重大教训。”这个教训主要是在对敌方火力判断未曾明确的前提下,全部主力贸然渡江,聚集在狭长地带难以展开,被美军优势火力压制,遭受重大损失。幸好有小股部队突出重围,造成一些牵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战役影响军人前程命运
临津江战役不仅影响了整个战局,甚至对战争亲历者的命运也带来了巨大影响。
志愿军187师代师长徐信受到
彭总点名表扬,战后被保送苏联军校,之后官至副总参谋长、上将。
韩军第一师师长白善烨因为此战大出风头,事后升官授勋。
一个名叫霍利克的英军
格洛斯特营战俘,后来竟成为北约军队的总司令。大概是战场经历和被俘教育给了他强烈震撼,他曾留下这样一段话:“我当了一辈子步兵,同德国兵、中国兵打过仗,也看过美国兵、苏联兵打仗……但最优秀的我认为还是中国兵”!
-----
网友解答:
-----
一个参加过上甘岭战役被炸断腿的美国人麦卡拉汉,讲述了一个故事。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夺取了志愿军防守的一个高地。志愿军的防守极其顽强,多轮进攻依然不能拿下,并且美国联军伤亡惨重。最终,联军命令麦卡拉汉所在的部队全部投入战斗,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麦卡拉汉他们登上高地的时候,防守的解放军都已经战死,只有一个手无寸铁的小孩倚靠着一棵树已经没有树叶的树,整个人仿佛是一个泥土覆盖的小孩,看起来已经身负重伤。这个美国人立刻阻止了他的战友们开枪,要活捉这个小兵。但是他们发现这个小兵拿起一个通话机,屋里哇啦的叫喊着。过了一会,炮弹覆盖了这个高低,他的战友们都被炸死,自己也失去了一条腿。这个美国人后悔不已的说:他当时不应该阻止他的队友们开枪。这时候,在场的中国一位翻译轻轻的问:你知道哪个小兵说的是什么吗?麦卡拉汉摇摇头说不知道。翻译告诉他说:他叫王成,他说的是——我是851,我是王成,敌人把我包围了,亲爱的首长,同志们,请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麦卡拉汉愣住了,他也许明白为何当年没有打败志愿军的原因了。当时在场的中方人员都已经热泪盈眶,麦卡拉汉说几十年了他一直在误解。在场的所有人员都不自觉鼓起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迄今为止,美国著名得西点军校依然把上甘岭战役作为经典战例进行教学研究。这个战役的激烈程度超过二战中任何一场战役。美军为了能在谈判桌上获得更大的谈判权,以获得更多利益,逼迫新中国签订不平等协议,发动了上甘岭战役。在1000米宽,2700米长的地方,双方投入了数十万兵力。
双方伤亡40600人,中美损伤比1:1.6.上甘岭战役中,中国军队克拉克说:这事朝鲜战场的凡尔登。林彪说:上甘岭就是肉磨子。双方数据对比:美国:美国组成16国军队的联合国军。美国刚打赢二战,在战争中国家几乎没有任何损失,装备齐全,粮草充足。美国的装备:美军出动60000多兵力,打算损失200人。坦克170辆,大炮3000门,飞机100多架,起飞3000架次,炮弹无限量供应。
战斗过程中在这块狭小的地方倾泻190万发炮弹。美国军队全服武装到牙齿。中国:独自成立志愿军抗美援朝。中国刚赶走日本侵略者,结束内战,蒋介石炸毁了一切工业,中国可以说一穷二白。中国的装备:投入43000兵力,大部分需要送粮草。坦克为0,飞机为0,炮弹45万发(大多是后期使用)美军说志愿军遇到坦克这种才肯扔炸弹,实在太穷了。当年的美国随军记者贝文·亚历山大写道:“(中国)部队进攻时,通常主要依靠轻兵器、机枪和手榴弹。只有对付最有利的目标时,才肯动用迫击炮。”战斗打响的那一刻,美军才发现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志愿军的战斗意志和智慧超乎他们的想象。杀红了眼的双方,在这片不到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反复争夺59次阵地;志愿军打退了美军900多次冲锋,整个山头的土石被炸下去1——2米。最后双方在清理战场的时候,智能靠脚上的鞋子来区分——穿布鞋的是志愿军,穿皮鞋的是美军。我们的志愿军并没有采用添油战术,而是采用坑道战术。在山坡的背面挖出坑道,利用美军不擅长夜战的特点,组织反击。对一个国家、民族落后贫穷之痛苦体会最深的莫过于他的军队。但是,这些志愿军没有跟祖国讲条件,没有抱怨火力不够,没有抱怨给养不足。还有感人的被火烧至死未动的邱少云,用身躯堵住枪口的黄继光,一个苹果的故事……对于他们的英雄事迹,我不质疑。我质疑的是网上哪些用所谓理论推断不可能的心怀叵测的王八蛋。后方首长为了给前线能送去好的补给,下令说:谁能给前线送去一筐苹果,就授予二等功。但是在美军如此密集的炮火攻击下,真的很难。一个苹果的故事,是送苹果的人已经被炸死了,通讯人员随手抓了一个苹果跑到了前线。朝鲜战争后,中国的声望不仅仅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如日中天,连西方也对新中国肃然起敬,苏联取消了对中国的不合理条约——大连港必须国际化、苏联可以无条件使用旅顺港、中东铁路南满铁路由中苏共同经营。以斗争争团结则团结存,以和平争团结则团结亡。多么精辟的!新中国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是他是一个政治、军事完全独立的国家,没有驻扎的美国兵、苏联兵。就像今天的美国封杀中兴、华为的事件,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美国不允许任何国家比他强,他们希望的是中国永远处于低端产业,为美国做苦力。就像特朗普可以拿芯片等高科技敲诈一众国家,还好,我们国家有华为这样的企业。最后,人民英雄万岁!
-----
网友解答:
-----
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国海军陆战队1师狭路相逢,一决雌雄,史称“长津湖战役”。这场战役是整个朝鲜战场局势被彻底改变的重要拐点,美国人试图在1950年的圣诞节前夕发起“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计划破灭,狂妄的美国军队不得不撤退,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美陆战一师突围后,美军方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为一次作战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美陆战一师把长津湖之战视为其骄傲的资本,时代杂志更称其为“美军历史上无可比拟的……坚忍和勇气的史诗!”。还曾以此为背景拍了部电影《严寒17日》,讲述当年战争的残酷性。
美军失败突围还如此大张旗鼓自己的“坚忍和勇气的史诗”,因为他败给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领略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和意志。
长津湖之战是一场军事上极为惨烈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史上罕见,被称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亲历过那场战役的迟浩田将军曾说过:“长津湖战役已经过去60多年了,却至今让我刻骨铭心。”指挥这次战役的宋世轮将军在回忆录中感叹,这次战争“其艰苦程度超过长征”。美军战史中称:“陆战队历史上,从未经历过如此悲惨的艰辛和困苦。这简直是一次地狱之行。”
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寒苦的地区,海拔至少在1000至2000米之间,道路狭小,夜间最低温度接近零下四十度,山高林密,道路狭窄,自然环境异常恶劣。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战后回忆:“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美陆战第1师是号称最精锐的王牌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功卓著。对中国有着历史血债,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登陆大沽口入侵北京,镇压和屠杀过中国人民。今天在长津湖,两国军队狭路相逢,看到底鹿死谁手。
11月27日,长津湖一带开始突降大雪,气温到了零下40多度,志愿军九兵团向强大的美军发起了突然进攻。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坦克没有空军,能用的武器只有步枪、冲锋枪、刺刀和手榴弹,和现代化装备的美军根本没法比。战士们穿着单衣,冒着枪林弹雨,进攻进攻,一波又一波进攻,许多士兵拖着被冻得坏死的腿也要进攻,刀山火海挡不住战士的步伐,只要有口气就要进攻。
美国57炮兵营营长曾顿斯中校如此回忆:“陆战队员们从没见过这么多中国人蜂拥而来,发动一次又一次的顽强进攻。尽管陆战队的火炮、坦克和机枪全力开火,但是中国人仍然源源不断地冲锋,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让陆战队肃然起敬。”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天气下,连续激战五天五夜,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志愿军歼灭美军整团建制部队的唯一战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全歼美军“北极熊团”,并俘虏其团长,“北极熊团”的团旗现在还被保存在中国的军事博物馆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敌人不仅是强大的美军还有严寒,九兵团的战士大部分人是南方人,缺乏严寒天气的生活经验,更要命的是穿着单衣,缺乏棉服。与之相对,美军每个人一件大衣、一个鸭绒袋。即便如此,美军冻伤的也不少,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对人是个极限挑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意志钢铁般坚强,无所畏惧,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慨然赴死。水门桥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当美军到达时当即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在冰天雪地里,志愿军20军58师整整一个连的百余名官兵呈战斗队形散卧在一条线上,每个人都呈手持武器注视前方的姿态,全部冻死在那里,化作了晶莹的冰雕……
战士的意志变成了气壮山河的冰雕,这样的冰雕群不是一个,五十九师一七七团第六连奉命同守死鹰岭高地,结果全部冻死在死鹰岭高地上。后来,战友们在第六连上海籍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了一首绝笔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面对这样的军队,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斗志,美军指挥官不由向“冰雕连”敬了一个军礼!
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大无畏气概,他们穿着单衣拿着简陋的武器拼命追击美军,美军陆战一师作战处长鲍泽上校有一段回忆录说:“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战斗伤亡14000多人,冻伤减员近30000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的32%,严重冻伤达到22%。在这场战役中,不可一世的美军伤亡7000多人,其中阵亡及失踪2500多人,冻伤减员为7300人。
第九兵团宋时轮司令员同国途中,站在鸭绿江西岸,面对朝鲜的大地深深地三鞠躬,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评价:“9兵团在如此艰难田苦的条件下,发扬人民军队英勇顽强,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同美军浴血奋战十余个昼夜,共歼敌13916人,予美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歼灭性打击,打开了东线战局,并有利保障了志愿军西线兵团的侧后安全,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艰巨的战略任务。”
日本防卫厅战史《朝鲜战争》评价道:麦克阿瑟试图征服北朝鲜的攻势以失败告终。日本军事研究者在战后试图分析,志愿军在美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又极度缺乏装备、弹药、食物和防寒用具的情况下,依旧忠实地执行对敌人的进攻任务。我们至今难以想象,这些一个月内空着肚子,弹匣内只有几颗子弹的士兵们,为何只要没有倒下,便一刻不停止那日渐绝望的漫长追击。
日本学者认为,这就是毛泽东提倡的“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精神。有信仰的军队才是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才是真正的军魂。
-----
网友解答:
-----
1951年1月15日,美第三师侦察部队对我志愿军50军150师阵地进行了一次试探性进攻,18日,美军又出动了80余人向我449团1营扑来,志愿军战士英勇还击,毙伤敌50余人。首战告捷,对于坚守汉江南岸,给志愿军第19兵团入朝争取时间,50军将士更加有信心了。
但这也预示着“联军”对于此前三次战役的失败并不甘心,正在谋划着一次自我志愿军入朝以来最大的反扑,这次反扑注定了将会异常猛烈,而此时的志愿军在经历了三次战役后,已经疲惫不堪,要如何面对敌人这反扑成为了志司最大的难题。
此时也只有50军的建制还算完整,彭老总把目光投向了50军军长曾泽生,像是在问他有没有信心一样。50军的前身是国军第60军,在台儿庄与日军血战展现出了一支铁军应有的素质,只是后来由于不受老蒋重视,60军也就慢慢堕落了,甚至一度被戏称为“60熊”。
好在这支部队的觉悟还不错,于1948年在长春成功起义,接受了人民的改造,从一支服务少数资本家的部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支服务于广大人民的人民军队。但他们还需要一场证明自己的战斗,来洗刷此前身上的“标签”。
志愿军第50军军长和政委
血战帽落山
1月25日,部署在西线的土耳其旅、美25师、美3师、英29旅率先在野牧里至金良场里地段上发起进攻, 直扑水原至汉城公路、铁路两侧约20公里的地段,而在这一带负责阻击的是志愿军第50军148师443团。
27日,美25师出动200余人,在10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向我443团7连123.8高地进行试探性攻击,7连将士沉着应战,硬是等敌人推进到距离阵地50米处时才开火还击,美25师瞬间被打懵,只能无奈退去。次日10时,美25师再次出动一个营的兵力,这次除了坦克以外,还调配了8架战机配合进攻。在敌人猛烈的火炮轰击下,7连将士暂时只能被动防守,以迫击炮进行还击,不得不说,相较于美军漫无目的的狂轰滥炸,我军将士的炮要准得多。
但就算如此,7连将士也没能将敌人阻击在阵地之外,连长见敌人已经冲到近前,一声令下,7连将士上好刺刀,趁着炮火激起的烟雾,如同虎入羊群一般杀入了敌军阵中,经过几个回合的冲杀,美军丢下200多具尸体后再次落荒而逃。
拼死坚守阵地的志愿军将士
此役诞生了一位战斗英雄,7连机枪手田文富,在组长和弹药手双双牺牲的情况下,他一个人装填弹夹,一口气向敌人宣泄了800发子弹,让7连阵地前多了50多具敌人的尸体。战后,田文富满是弹孔的棉衣被送到443团政委手里, 政委流着眼泪数了数, 一共有53个弹孔。田文富被50军授予“英雄机枪手”称号, 并荣获二等功。
29日11时,美军25师又出动一个团的兵力在坦克、飞机配合下疯狂地向帽落山236.5高地发动猛烈攻击,此役,负责坚守阵地的443团8连将士英勇阻敌,但由于实力悬殊,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8连将士包括连长在内全部牺牲,美军占领236.5高地后向帽落山主阵地发起了猛烈的炮击,443团团长见状提出了“誓与帽落山共存亡”的口号,团部机关勤杂人员都被团长动员起来加入了战斗。黄昏时, 4连和团警卫连1个排夺回了236.5高地,再次与美军形成对峙。
随后的几日,美军又多次对帽落山志愿军阵地发起了数次进攻,但都被50军148师443团顽强击退,战至2月3日夜,双方经过8个昼夜的激战,443团共计歼敌1500余人,胜利完成坚守任务。帽落山发生激战的同时,另一边位于修理山的50军阵地同样遭到了“联军”的猛烈进攻,148师444团同样在经历了8个昼夜的战斗后坚守住了阵地,歼敌1800余人。
战斗英雄田文富
英雄团—“白云山团”
50军白云山阵地与帽落山阵地相比邻,但由于地形的缘故,白云山阵地并没有帽落山阵地那么深的纵深,背后就是一马平川的汉江平原,所以负责坚守白云山阵地的149师447团将士可谓是背水一战,战斗惨烈程度更在148师443团和444团之上。
1月27日,也就是帽落山阵地发生第二次战斗的时候,“联军”派出了数十倍于447团的兵力在十架战机、数十辆坦克、数十门火炮的配合下向447团所坚守的白云山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447团将士表现出色,与敌人酣战5个昼夜,击退敌人20余次进攻。
2月1日,“联军”经过休整后又对447团4连负责坚守的光教山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这次敌人用上了燃烧弹,阵地一时间被敌人炸成了一片焦土不幸丢失。与此同时,另一边的白云寺阵地也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丢失,负责坚守的8连将士全部伤亡。
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447团团长下令让5连向光教山阵地实施反击,而3营教导员吴友先则率7连将士收复白云寺阵地,最终两个阵地均回到50军手中。
志愿军战士反攻阵地
2月3日,白云山阵地迎来了最为惨烈的战斗,敌人再次依靠大量火力覆盖,向光教山阵地、白云寺阵地、光教里阵地兵分三路发起了猛攻。阵地几经易手后再次被损失惨重的447团将士悉数夺回,白云山阵地巍然屹立。
2月4日,敌人再次对白云山各阵地发起了进攻,敌人这次整日以飞机大炮轰击白云山阵地,本就损失惨重的447团无奈之下只能集中各连所剩不多的兵力于白云山主阵地,决定与敌决一死战,经过一天的激战后,447团奉命撤出战斗,向江北转移。
50军在汉江南岸的防御阵地
447团在白云山阵地阻敌11个昼夜,共毙伤敌1400余人,447团任务之艰巨,战斗之艰难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都是屈指可数的。1951年5月28日,经50军报请志愿军政治部批准,447团被授予“白云山团”荣誉称号,这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唯一被志愿军总部授予荣誉称号的步兵团。
经过11天的坚守,50军各部虽然给敌人造成了不少伤亡,但自身也损失惨重,面对这样的情况,志司决定缩小50军的正面防御,加强纵深防御力量。敌人趁机占领50军第一线阵地后,继续猛烈进攻。2月7日,汉江局部开始解冻,为了避免背水一战,志司下令让50军撤至汉江北岸组织防御。
“白云山团”
江北阻击
退至江北的50军并没有松懈,虽然此时50军还能成建制投入作战的兵力只有4个营另4个连了,但还是第一时间下达了防御命令,以防敌人继续北犯。148师在广北里、三碑里、东九陵地区,149师在素岛、浮里岛、龙马峰等地区,150师在礼峰山、金谷里地区分别占领阵地。
第一场战斗很快在88.3高地爆发,由于88.3高地紧靠汉江南岸, 雄踞江南, 俯瞰江北平原,战略位置非常重要,50军军部让148师必须守住这个高地,而148师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442团1连的将士。三面临敌、一面背水,1连将士在88.3高地上血战36小时,击退两倍于己的敌陆空联合多次攻击,虽然阵地被毁,将士也伤亡大半,但阵地仍岿然不动。
浮里岛,汉江江心的一个沙洲岛屿,可以说是敌人北犯的必经之路,所以这里必将爆发一场大战,2月18日,美3师15团百余人渡江分两路来犯被负责坚守这里的149师447团3连击退,敌人见进攻无果,一怒之下竟然想要通过猛烈的火力将浮里岛击沉。
坚守阵地的志愿军战士
孤岛上一片火海,但敌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见强攻不成,敌人决定搞偷袭,2月21日晨,敌人组织一支百余人的特务队趁江面浓雾前来偷袭,幸好3连潜伏哨发现后及时报警,将士们果断放下正在吃的早饭,将敌人赶回了江南。
此后,3连又陆续击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共歼敌130余人,坚守浮里岛25昼夜,于3月14日奉命撤离,胜利完成任务后,3连被50军授予“浮里岛连”称号。
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战斗结束后,同样在汉江阻敌的“万岁军”38军也全线退至汉江北岸,但由于新一批入朝的第19兵团以及正在休整的第3和第9兵团需要到4月初才能抵达“三八线”以北地区集结。为了争取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损失惨重的50军决定从阵地防御转入运动防御。
抢修工事的志愿军战士
李奇微在基本占领江南后经过一番休整于3月7日,下达了全线向北进攻的命令。50军伤亡较大,不少营、连已不成建制,予敌重大杀伤后,50军主动放弃了部分阵地,采取节节抗击,机动防御的战术。
3月9日,50军按照志司命令,边打边往“三八线”退。3月14日,50军主动撤离汉城。第二天,火速赶来的第9兵团26军接替50军防务,50军至此虽然损失惨重,入朝时的33000余人已经只剩下10000余人,但汉江阻敌的战略目的胜利达成,光荣退至平壤以北休整。4月中旬,50军乘火车回国。
50军本身就有着抗击外敌英雄军的优良传统,汉江南岸阻击战不过是50军再次证明自己的一战,外敌当前,50军将士从来都是一马当先,绝不含糊,至于和自己人的内战,那就见仁见智了。
50军的前身是一群来自云南的汉子
血染汉江
当然,汉江阻击战并不是50军独自打的,与其并肩作战的还有兄弟部队,有着“万岁军”之称的38军,38军本身就是我四野中的王牌部队,虽然在入朝的第一时间发挥有所失常,但随后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世人王牌始终是王牌,不仅挽回了声誉,更是在“三所里穿插”后,彭老总亲自写下来“三十八军万岁”。
38军在汉江阻击战中打得同样不轻松,面对不管是人数还是武器装备都要远远超过我们的“联军”,38军在此战中和50军一样,同样损失惨重,兵力已经降到了入朝以来的最低限度,许多班、排在坚守阵地的过程中成建制的牺牲,每个步兵连指战员在40人以下的占到了一半以上。
其中114师342团一营在350.3高地的防御战坚守7个昼夜,营长曹玉海7天都没有休息,一营的全体指战员在他的带领下,用鲜血和生命打退了敌人十几次冲击,毙伤敌680余人,他们的英雄事迹鼓舞着每一个幸存下来的志愿军指战员。战后,志愿军总部给该营记集体一等功,营长曹玉海追记特等功,被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曹玉海营长
1950年的冬天异常的寒冷,尤其是在朝鲜半岛,我志愿军将士靠着简陋的防御工事,在严寒季节, 一把炒面一把雪,用机步枪、手榴弹、铁锹、十字镐、石块与敌人殊死拼搏,以无比坚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用血肉之躯,战胜重重困难,以重大牺牲,抗击敌人的逐点进攻。
而汉江南北的阻击战更是沉重打击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钳制了敌方的主要进攻集团,保证了主力的休整、集结和物资弹药补充以及我军后续兵团的开进,为准备实施战略反击争取了时间。而这个时候正值我们农历的传统佳节春节,本该在家与家人共度佳节的志愿军指战员们却在前线用自己的生命为全国人民争取一个未来安度春节的机会。
而且由于我军在此前的一系列斗争过程中,都没有阵地防御战的经验,伟人甚至将“能不能守?”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提了出来,50军和38军并肩在汉江50天阻击战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伟人这个问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结语
汉江阻击战绝对是历史上一场“硬碰硬”的战役,“联军”的强大自不必麻花多说,范弗里特那丝毫不顾及消耗的打法和全机械化的作战部队已经证明了“联军”的强大,而中国人民志愿军虽然在火力上远远达不到“联军”的水平,但在步兵战术、指挥以及战斗意志上都要远超“联军”。所以也可以说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的每一次战斗都可以说是“硬碰硬”的战斗。至于如何评价这些战役,麻花还没有这个资格,麻花只能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伟大的立国之战。
-----
网友解答:
-----
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高达100万,日本方面投入了8个师团和两个旅团20万人,死伤达到4万余人。中国军队则是倾尽全部精锐投入战斗,德械师,中央教导总队,机械旅全都投入了淞沪战场。此战,中国军队当年死伤达到了30多万,不亚于一场南京屠杀。淞沪会战,战略层面上来说没有花招,没有阴谋,双方都是不停的增兵,不停地进攻。
罗店绞肉机。罗店是上海西北郊的战略要地,它的得失直接影响到整个上海的战局。奉命保卫罗店的国军11师师长彭善开战之前就决定以鲜血护卫罗店,开战以后,中国士兵在敌人的强大炮火之下和日军展开冲锋,罗店的一街一巷都洒满了11师士兵的鲜血,罗店成为了“绞肉机”。
松江保卫战。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以后,蒋介石为了防止日军对上海守军侧面形成威胁,急令东北军吴克仁67军增援松江。东北军本来和日本人就有深仇大恨,这次抗敌早就抱着必死的决心。67军苦战三天三夜,无奈日军火力太猛,最终突破67军防线,进入松江城。67军军长吴克仁战死,67军全体壮烈殉国,魂归白山黑水间。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校尉级以上军官阵亡上千名,少将以上军官10多名,包括黄梅兴,蔡炳炎,杨杰等等,他们大多数人还很年轻,而在国家大难面前选择了英勇捐躯,实为我华夏千百年之英魂。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枪对枪,刀对刀的战斗实在是“硬碰硬”的典范,否则上海守军也坚持不了三个月之久。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
网友解答:
-----
只有最最针尖的部队碰上最最麦芒的部队,这样的的战役,才能称为硬碰硬。
虽说这样的战例也为数不少,但我的选择是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与日军第五师团两支王牌部队之间的昆仑关战役,基本打成了五五开。
战役结果是第五师团的21旅团及骑兵第五联队基本全军覆没,旅团长中村正雄被炮弹开膛而死。第五军方面也是伤亡惨重,算是惨胜,就连新22师师长邱清泉也受伤退出了战场。
昆仑关之战,是抗战中中国军队第一次攻坚取得的胜利,象征意义非常重大。
第五军为当时唯一一个机械化军,军部配属有两个战车团,装甲车搜索团,汽车团和重炮团,绝对是蒋介石的心头宝贝,平常根本舍不得用,战役打响前临时从湖南衡山调来驰援,并且摆在了正面攻击昆仑关日军的位置,可见蒋的求胜决心。
据守昆仑关的日军,先是骑兵第五联队和21联队的一个大队,他们顶不住郑洞国荣誉一师和戴安澜200师的猛攻而请求所谓战场指导,第五师团长派来增援的21联队主力被打的弹尽粮绝,甚至开始用竹子做的扎枪战斗。
再接下来就是21旅团长中村正雄亲率中村支队前来增援,他本人及他的大部分部队终究没再能活着走下昆仑关。
第五军为这次打出中国军队声威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全军五万多人损失超过三分之一。
昆仑关中国将士用鲜血换来的的胜利,给整个桂南会战的整体垮掉带来了一抹亮色……
欢迎交流,敬请关注@司马砸光
-----
网友解答:
-----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华野主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消灭了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全国为之震动。陈老总以大无畏的气势写下了“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处逃”的壮烈诗句。然而,也正是因为这场战役,国军一改以前骄横冒进的战略,开始变得谨小慎微,导致华野主力很难再像以前那样捕捉到类似孟良崮这样的战机,一时之间,双方都很难打破平衡。
由于孟良崮的大胜,让中央一度认为应该集中主力,继续打这样的歼灭战。因此,中央军委于5月22日来电指出:
“歼灭七十四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在现地区作战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够用各个歼击方法,打破国民党军队进攻,取得决定胜利。而在现地区作战,是于我最为有利,于敌最为不利。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国民党军队进攻,蒋管区日益扩大的人民斗争其作用也是如此,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而山东方面的作战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五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面大胜之时,尔后一切作战均将较为顺利。”
不过,国民党军因为整编第74师的被消灭,改变了冒进的战略,步步紧逼,层层推进。日本战犯冈村宁次作为顾问,在多次军事会议提出“并进不如重叠,分进不如合进”,以三四个师(整编师重叠交互前进的战法,摆成了方阵。华野再想寻找以前那样的战机,变得异常困难。
鉴于这种局面,中央军委于6月底再次给华野去电,指出:因为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其外出两路兵力,或以两个纵队出鲁南,以三个纵队出鲁西亦可。
按照中央这个指示精神,华野高层召开会议落实这个命令,具体部署为:1.由叶飞、陶勇率领第一、第四纵队越过临蒙公路向鲁南挺进;2.由陈士榘、唐亮率领第三、第八、第十纵队组成陈唐兵团,向鲁西的泰安、大汶口方向挺进;3.正面部队第二、第六、第七、第九纵队和特种兵纵队集结在沂水、悦庄公路两侧,依然由陈、粟指挥,各以少部兵力与东犯之敌接触,主力待机出击。该部署与于6月30日上报中央军委,次日正式执行,史称“七月分兵”。这次分兵,从6月29日接到中央指示,到6月30日华野遵令分兵,到7月1日正式执行,一共才2天不到的时间,略显仓促,这也为后来的一系列不顺利打下了伏笔。
当时,国军兵力部署如下:胡琏的整编第11师驻南麻,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在东里店,王凌云的整编第9师在沂水,黄国梁的整编第64师在东里店以西的大张庄等地。此外,王耀武属下李弥的整编第8师驻临朐,配合此次行动。
陈、粟手里握有4个纵队,兵力充足,建制完整,面对国军任何一个整编师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粟裕的意见,本是先打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但一来黄百韬嗅觉灵敏,发现我军有攻击他的意图后,直接向黄国梁的整编第64师靠拢,形成两个整编师的兵力;二来,天降暴雨,山洪暴发,我军无法发挥穿插优势。因此,粟裕考虑再三,放弃了围攻黄百韬整编第25师的计划。
既然打不了黄百韬,那打谁呢?
陈、粟的目光投向了位置相对突出,驻扎在南麻的胡琏整编第11师。整编第11师可不是一般的部队,和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一样,也是国军的五大主力之一,更是陈诚的嫡系部队,土木系的王牌武装。抗战中,该部队血战石牌,立下过赫赫战功,师长胡琏更是国军有名的悍将,被毛主席誉为“狡如狐,猛如虎”。粟裕选择攻击整编第11师这张王牌,确实有胆有识,是一次硬碰硬的对抗。
南麻地处鲁中山区,是一个小盆地,三面是山,东面是小丘陵,北面高地有一个隘口通向博山,沂河从南麻以南流过。这个地方利于防守而不利于大部队行动。胡琏之所以驻扎在这里,是因为清楚意识到自己的位置相对比较突出。他建议过撤防,但被上峰否决了。所以,他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加强工事,部署防御,以防止我军的进攻。胡琏亲率整编第11师的4个团驻扎在南麻,其他部队分别驻守周边的北麻,高庄、北刘家庄、吴家官庄等地,相互之间间隔很短。由于守备的地方不算多,兵力相对集中,阵地非常稳固。
粟裕的部署相对简单,以二、六、九纵包围南麻,攻击整编第11师,七纵在南边负责阻援。
7月18日凌晨,华野9纵第26师向上下豆腐峪以南高地攻击,攻占荆山泉;6纵控制九顶山、凤凰山阵地,主力进至重喜官庄、埠下庄之线;2纵进达埠村南北一线。
南麻攻击战正式打响了。
胡琏除了自己积极防御以外,还向徐州方面求援。徐州绥靖公署派出黄百韬和黄国梁指挥整编第25师和整编第64师,迅速驰援南麻,给胡琏解围。19日,敌25师和64师行进到南麻以南的于家崮、牛心崮一线,和我阻援的7纵展开激战,双方伤亡都不小。
南麻的整编第11师虽然总兵力远不如我军,但该师毕竟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战斗力顽强,加上胡琏的工事修筑那是出了名的强,因此我军几次攻击都不顺,每每眼看要打下阵地了,但敌军一次冲锋又把我军打了下来。双方在这巴掌大的阵地上激战几天,不分胜负。关键时刻,双方的指挥官都上了一线,鼓舞士气。我军进攻收效甚微,攻击屡屡受挫。
在这个关键时刻,负责阻援的7纵有点扛不住了。7纵本来就不是华野的头牌主力,面对国军两个整编师的进攻,能扛住几天已经不容易了。打到21日上午,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突破7纵60团的750高地,7纵不得不转入二线阵地防御。
此时,又一个噩耗传到了粟裕的指挥部。东面李弥指挥的整编第8师由昌乐、潍县地区进犯临朐,严重威胁到华野的大后方。南麻的整编第11师在知道两路援军都进展顺利后,更加顽强。此时,华野的4个纵队面对国民党4个整编师(整编第8师、11师、25师、64师),已经完全失去了兵力上的优势,处处接敌,处处受挫,面对这种情况,粟裕不得不下令放弃继续进攻南麻,撤出战斗。
本来,经历了这么一场失利,部队应该好好休整再战,可因为临朐的失守,阻断我军向胶济线以北的后方通路,对后方造成巨大造成威胁。粟裕不得不下令四个纵队掉头,再去打临朐的整编第8师。不料再次遭遇重大损失,攻击临朐也以失利告终。
南麻和临朐两场失利,给了华野当头一棒。粟裕总结了经验和教训,认为“七月分兵”以后,其实我军已经丧失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能力。这个时候,再和敌军展开这种硬碰硬的战斗,是要吃大亏的,今后当避免这种错误,还是要以打巧仗为主。当时,用四个纵队的兵力,既要打援,又要一口吞掉敌人一个整编师(相当于军),是相当困难的。结果,打援堵不住,攻坚攻不下,出现了两头被动的局面。
参考资料:
胡兆才、罗英才、柳江南:《第三野战军征战纪实》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
推荐阅读:
母亲肺癌晚期,用尽了所有治疗方案,还是救不了她,只能看着她受罪,谁能明白我的心情?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