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形而上学”,科学是“形而下学”,这种说法对吗?
哲学是“形而上学”,科学是“形而下学”,这种说法对吗?
-----
网友解答:
-----
有点道理!中正为道!以形为本!形是现实之实!从相对微观向宏观的哲学性认识,形而上之学,所以让人明白了本能之缈少的哲学道理!而科学做眼宏观深入微观!并且越深入细致,形而下学也算合理!
-----
网友解答:
-----
不对,无非是掩盖自已错误观念和愚昧丶糊涂的说词。
“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既不是“形而上”之“道”,也不是“形而下”之“器”。“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都是从“形”或“器”入手,研究其“形而上”之道的。“形”和“器”都是看的见丶摸得着丶感知的到的,有“形”之物质可见丶可触摸,我们的“五观”可感知“声”丶“光”丶“色”丶“味”,看不见的“风”你也能感知吧?寒凉温热之温度变化也能体验吧。
就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丶“微观世界”(细菌丶病毒等微生物)人类都发明出“器”(无线电收发机丶“电子显微镜”)来研究丶了解其“形而上之道”也;更遥远的“天体”之“形”,也可通过“科学”发明之“器”天文望远镜来观察研究其“形而上”之“道”。这就是“科学”的本质和思维方式。
“哲学”和“科学”也研究“鬼神”世界,可惜,就是当前最先进的“科学”发明之“器”也观察丶感知不到“神鬼”的“形”之存在,更不知其“神鬼”之“道”了。
但是,对于人的“精神世界”或“灵魂”却可以通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去“引导”他,让其自觉和觉醒丶觉悟,通过先进的“制度”丶“法律法规”丶“政治纪律”丶“社会道德观”去规范丶教育丶感化约束其行为,使其进入文明社会。这才是“科学和哲学”的责任和现实意义。
-----
网友解答:
-----
形而上=假设的绝对
比如,数学中规定的阿拉伯数字,就是数学中量的形而上,数学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就是数学中量进行变换方式的形而上。圆的面积的公式就是圆的面积大小在量的变换上的形而上。
哲学上,把组成数学的阿拉伯数字,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组成英语的字母等各种可以组成一个整体的基础材料,统一取了一个名字,叫“质料”,也就是将各种基础材料抽象为“质料”;
将四则运算法则,基本粒子组合为物质的各种方式,英语字母组合为单词,单词组合为句子的语法句法等可以使基础材料进行变换的各种方式,统一取一个名字,叫“形式”,这是条件域的“先验绝对”。
又将经过四则运算计算后得到的结果,基本粒子经过相互作用后产生的物质,英语字母经过语法的整理后表达的意思等在现实中呈现的各种现象,统一取一个名字,叫“目的”,这是“因果绝对”。
然后对它们进行关联——“质料通过形式达到目的”——这就是哲学命题,就是假设所有物质进行运动变换都会具有“质料通过形式达到目的”的这种固定模式,是一种普遍关系的“先验绝对”,先于形成任何具体内容的物质前,就有这种固定模式存在,所以叫形而上,研究先于具体物质形成前就已经存在的各种“模式”的学问,就是形而上学。
所以,形而上,是形成这个世界的大结构,科学,是在这个大结构下的一层层的小结构。形而上没有具体内容,只有普遍功能的描述,科学具有内容和环境的条件限制。
形而上=绝对=先天绝对(空+基素,我有文章进行讨论)+先验绝对+因果绝对
-----
网友解答:
-----
几年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
在西方哲学理论被介绍到中国以前,这个问题似乎很好解释;按照古人说的就是这样的——
形而上、形而下,,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易经·系辞上》有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这就是说,法则、规律是无形的,称为形而上;器用之物(实体)是有形的,称为形而下。
形而上,形而下,显然是互为表里的一对概念;逐渐被后世的哲学家们引申为表述抽象和具体、本质和现象、本原和派生物的范畴;
一切\"看不见、摸不着\"的\"道道理\"都是\"形而上\",而所有具体的东西则是\"形而下\";比如说指南针的发明、火药的应用、炼丹术等等;严格来说,就是\"技术\"而非\"科学(理论)
汉唐以降,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曾经就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展开过长期的争论。结果也是不甚了了。
\"形而上学\",不同于上面介绍的\"形而上、形而下\"。形而上学,这个词来自日语,换言之,这是日本人在翻译西方哲学著作时,借用的一个汉字词组——只有\"形而上学\",但是没有\"形而下学\"。
形而上学的翻译,如果不是\"错译\",至少也是一个\"误译\"。
“形而上学”,来自日本汉语人在明治维新时期时候的翻译;译自英文“metaphysics”或拉丁语“metaphysica”一词;
这个词又来自于希腊语:μετά(metá),意思是之后或之上,而 φυσικά(physiká)在希腊语原意是“自然,自然的产物”;这两个字根组合起来metaphysica的意思就是“在自然之后”;
使用metaphysica这个词,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作品集中,把他对逻辑、含义和原因等抽象知识的讨论编排在他讨论物理学的书册《自然学》(Physiká)之后,并给这些讨论一个标签:“在自然学之后”(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ὰ βιβλία,拉丁语ta meta ta physika biblia,意即在《自然学》之后的书册)。而这个用语后来却被拉丁语注解家错误地理解为“超越于自然学的科学”。
日本人在翻译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时,又将错就错,于是就成了\"形而上学\";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原意,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后记\"或者说\"补遗\"这样的词最为\"标签\"比较合适。
简单说,形而上学,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翻译;中国古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形而上,所谓\"上层建筑\",形而下,所谓经济基础;换言之就是\"科学于技术\"之分。科学,其实也是哲学。
-----
网友解答:
-----
科学是对自然法则(真理)的认知,哲学也是科学。技术是对经验与科学的应用。科学都是理论性的东西,技术是对科学与经验的具体的实践过程的具体知识与技能。
-----
网友解答:
-----
形而上学是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本来和自然科学无关,但是把自然科学的思维习惯拿到哲学上来也就会产生形而上学了。因为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专门研究无限多样性的个别物质的,从而在科学家头脑里反映而成为一些一定的概念即个别事物之间的关系,至多是对个别事物成因的揭示,即能夠确定地认知的东西。它往往撇开了事物广泛的总联系,而只是孤立地考察个别事物,把这种思维习惯变成所谓的哲学思维,就会把一切事物都当成静止的状态来看待,也就形成了形而上学了。
→在运种观点看来,一种东西就是这一种东西,就不是其它东西,这种东西和其它的东西是绝对相容的。因而往往会把他们认为的绝对不相容的东西又对立起来看,硬说什么\"对立的统一\";而在看所谓这种\"对立统一\"时,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于是,又编出一个\"顺任矛盾发展\"的说法,变相的不可知论。这就是我给现代形而上学画的像。欢迎斧正。
-----
网友解答:
-----
大白话就是这个意思。。。
-----
网友解答:
-----
这种说法不对。“形而上学”是指脱离主体实践行为的一套能够解释一切、自圆其说的“理论”,这种“理论”多半是主观臆造。再者,正确的科学理论,比如“物理学”对于一个不从事专业物理学研究的人来说就是“形而上学”的理论,因为这与他本人的实践活动无关。所以,一个理论是否是“形而上学”的与理论本身没关系,只与人对理论的态度和实践有关系。对一个乒乓球运动员来说游泳的理论就是“形而上学”的理论,对游泳运动员来说,乒乓球技术就是“形而上学”的。对于不搞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人来说,毛泽东思想就是“形而上学”的。所以,理论联系实际联系自己的具体实践活动才是避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唯一办法。否则,再正确的理论,一旦脱离主体实践、脱离实际,就是形而上学。
-----
网友解答:
-----
首先要厘清“形而上、形而下”,古典中国文明的形而上,和翻译哲学的“形而上学”是不同的概念。
-----
网友解答:
-----
在我看来,哲学是一个多形态多维度的哲学体系。
一,就维度而言,哲学可以被划分为《三维空间态哲学》与《四维时空态哲学》。比如,对立统一规律就属于三维空间态哲学的范畴。阴阳合一规律就属于四维时空态哲学的范畴。
二,就思维方式而言,哲学可以被划分为《逻辑思维哲学》与《具象思维哲学》。比如,形而上学就属于逻辑思维的哲学。天人合一就属于具象思维的哲学。
三,就文化类型而言,哲学可以被划分为《科学的哲学》与《文化的哲学》。比如,形而上学就属于科学的哲学。天人合一就属于文化的哲学。
也就是说,形而上学是科学的哲学而非文化的哲学。
总之,
西方哲学是一个空间逻辑哲学与三维对立哲学。
东方哲学是一个时间具象哲学与四维合一哲学。
三维逻辑生科学,四维具象生文化。
这就是东西方文明的总根源。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