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郎将是什么官职?
古代的中郎将是什么官职?
-----
网友解答:
-----
中郎将是个“非驴非马”的称谓,它名称中的三个字各有含义,
“中”
代表其性质是皇宫内院的服务人员;
“郎”
代表它的文官属性,即郎官、侍从官;
“将”
代表它的武官特性,即有统兵的将领。
如此怪异的称谓,暗含了中郎将的特殊地位。
中郎将的性质——中官
古代上层权力机构分为两大部分,即以三公或宰相班子成员为代表的外朝(简称“朝”),以及以皇帝为代表的内廷(简称“廷”),两者合称“朝廷”。
我们把外朝称为“相权”,内廷称为“皇权”,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相权与皇权的角逐史。这么一看明显是皇权落了下风,因为他是“孤家寡人”。
其实不然,皇帝为了夯实自己的权力基础,当然要“拉帮结派”组建独立于外朝的机构,这些机构的成员可以统称为“中官”。
“中官”后来被定义为“宦官”,其实它最早的意思是“有出入皇宫自由的服务人员”,它既包括宦官,也包括侍从官、保安人员和秘书人员等。(很多人认为皇宫里的男人除了皇帝都是宦官,这是误解。)
这些侍从官、保安人员和秘书人员可以有宦官出任,但大多数是读书人,一般由士族子弟、勋旧贵族子弟、鸿学大儒等构成。他们的工作内容非常庞杂,既包括日常服务、保安、政策咨询和决策参谋、行政助理等等。
中郎将就是承担保安工作的中官,那么它与另一个负责保安工作的机构卫尉有什么不同呢?它的品阶处于什么地位呢?
汉唐时期中央军分为南北两军,以西汉为例,北军负责长安城的安保,归中尉(执金吾)统辖,南军负责宫城的安保,归卫尉统辖。比如在《汉武大帝》中,李广、程不识都曾经担任过卫尉。
不过,皇宫的安保极其严密,不会让卫尉独家承保,必须要有另一个单位相互监督和牵制。于是就有了如下规定:卫尉只负责皇宫的外围,而宫殿内的安保工作则由羽林卫负责,二者互不统属。
中郎将就是统帅羽林卫的将领,根据岗位不同,又分为虎贲中郎将、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等等。
中郎将的上级单位是九卿之一的郎中令(光禄勋),如此一看,它与九卿之一的卫尉,在官阶上差距很大。但事实上中郎将的地位非常高,它的俸禄居然达到了“比二千石”,略低于“真二千石”的卫尉。(比二千石年奉1200石,合7.2万斤粮食,真二千石年奉1800石,和10.8万斤粮食。)
中郎将的文职属性——郎官
卫尉和中尉分别是统帅南北军的武官,中郎将的上级单位却是郎中令,一个专职为皇帝服务的机构,是标准的文管系统。
郎中令下属的工作人员分为大夫、郎、谒者三大类,中郎将就属于“郎”这一类,除了中郎将外,还有期门郎、黄门郎、秘书郎、执戟郎、校书郎等等,非常庞杂。
且不细究郎们的工作内容差别,他们有一个共性,即只接受内廷的垂直领导,外朝无权干涉,作为军队最高统帅的太尉(大司马)是不能管理和征调中郎将的。
中郎将的武官属性——将领
保安部队虽然不属于军队,但它事实上又具备军队的特性,就像武警之于解放军一样。中郎将下属的羽林卫以及驻扎在京师附近的胡骑校尉等,其管理模式与南北军完全相同。
这也不难理解,作为护卫皇帝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凭文官们的粉嫩小拳拳肯定不行,必须要靠兵哥哥们的枪把子。
另外,军队接受外朝领导,难免会与外朝产生各种利益交换,皇帝并不放心,而郎中令始终由皇帝直控,官职又不算高,与外朝几乎没什么交叉,干净,用起来也就放心多了。
不过,中郎将也会受皇帝的指派承担“外勤”征伐任务,那么从武官特性上讲,中郎将的地位又是怎样的呢?
一般来说,中郎将的地位肯定远不如大将军,也不及名号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将军),但位在杂号将军之上。
中郎将职位的演变
当然,以上所说只是泛泛而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中郎将自秦朝设立开始,它仅是个保安机构,地位并不高,至西汉以后其地位越来越高,触角也从内廷伸向外朝,统兵出征几乎是他们的常规任务之一。
造成这个变化的幕后推动力就是皇权对军队的控制力越来越强。
作为国家武装,起先军队的主导力量在外朝,后来随着皇权的成熟,皇家保安部队不断扩容,形成了独立于外朝的禁军(羽林、御林军)系统。比如唐朝,外朝掌管的南军,其地位远不如皇帝直控的北军禁军。到唐末之后,禁军成了中央军的唯一代名词。
水涨船高,作为禁军系统将领的中郎将,其地位必然逐步提升。我们发现一个中郎将“爆发期”——东汉末年,那时候奉命出征的将领基本上都是中郎将,比如卢植、皇甫嵩等。
三国时期中郎将井喷式出现
历史上最大牌的中郎将非曹丕莫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曹丕任“五官中郎将”,称为汉献帝的“贴身保安司令”。(有人总说汉献帝为啥不杀了曹操,汉献帝说“你行你来试试”?)
由于“中郎将”有皇家的金光笼罩,所以东汉末年各大军阀都喜欢给自己加个“中郎将”的名头,以显示自己是皇帝的亲信。
再后来,中郎将的名号被军头用于加封给部下。那么,他们为何不直接用名号将军呢?中郎将在有光环,其地位毕竟不如名号将军啊。
因为名号将军是朝廷的名器,不能乱用,孔子说“唯名器不可假人”,谁盗用名号将军就等于公然背叛朝廷,这个风险军阀们一般不敢触碰,而中郎将正合适。
这就是三国时期会有那么多中郎将的原因。
三国时期,除了曹丕外,诸葛亮和周瑜也都担任过中郎将。当然,彼时的中郎将已经不局限于实职,而是变成了荣誉职务。
-----
网友解答:
-----
中郎将是幂府,谋土,参谋,办事公务人员在军级将和校尉暂时职位之间,一般是皇帝,将军府,三公府,所有人员外出办事职务名称。有上级走出的猫到下级那里,比下级的狗大的意思。在皇帝指挥作战中,中郎将并没有一兵一卒不如都尉。
汉代军队有将军,校尉,都尉。汉代皇帝指挥作战军队指挥员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和临时将军名目多杂,奋威将军,讨虏将军,百鸟齐鸣的各号将军。当然除中将军外。都是地位稍稍低,统领征伐大军临时设置,因事立名的将军。
中郎将夲是中郎官员,是战国秦王设置官名。专为帝王近侍官员,是管理车,骑,门卫担仼者,侍卫,随从头领的官员。东汉为车,户,骑,虎贲,羽林五种中郎将。到三国时混乱一塌糊涂设有没有实际意义的长官,都是中郎将。遂渐不加区分,混乱多设,随意多置,不加一论。
早把以皇帝的侍卫,左,右,五官中郎置府长官名号置为中郎将,以领皇帝的侍卫五部专员不论。
中部将的名号。被各个割据势力之首,广泛用于为自己服务
的人员,如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不再成为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而成作有名气临时称号。
当对于汉以后中郎将的地位,已混乱到不是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的阶层。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如王莽给匈奴王给予中郎将,和曹操,孙权,刘备给周瑜建威中郎将,给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曹操的儿子曹丕领五官中郎将。他们之间真假中郎将,地位,权力和势力不可同日而语,更加难以一言而定。有本质的内在区别。
-----
网友解答:
-----
中郎将始于西汉,废于宋朝。
当然看到回答很对人都说中郎将始于秦朝,但其实是错的。
秦朝并无中郎将的官职,而只有中郎职,此职是专门称呼陪侍在皇帝车架的人,
而在秦朝能获得这个称号的同时有数千人之多。直到西汉初年设五官、左、右三中郎署,
而其三署的最高统领就号为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和右中郎将,
自此中郎将的官职才正式出现。
西汉初年沿秦制,皇宫的守备工作交有郎官负责,包括中郎、议郎、侍郎和郎中。
他们负责皇宫的守备工作,及各宫殿大门的守卫工作,和皇帝出行时的护卫工作。
而西汉初年为了更加便于管理这些郎官,于是专门设立了五官、左和右三个中郎署来专门管理这些郎官,而这三署最高统领就是中郎将。
西汉规定郎官五十岁以上者有五官中郎将负责,而其余皆分有左右中郎将管理。
汉宣帝又以中郎将监羽林军,后东汉年间更是直接设立羽林中郎将,掌皇宫禁军精锐羽林军。汉平帝元始三年又置虎贲中郎将,掌汉皇宫禁军精锐虎贲骑兵。
东汉年间各中郎将的职责同西汉一般,但相应增加了一些职责。东汉的中郎将不但要负责皇宫的侍卫,同时还要负责战时的领兵工作,
并且还需协助光禄勋进行皇宫侍卫的选用,更甚者如遇到大臣丧事,中郎将还会奉命持节策赠印绶或皇室专用的棺材。
可以说东汉初年到中期,中郎将的职责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变得有些许的繁琐,但同样重要。
直到东汉末年群雄并立之时,中郎将的地位开始极速下滑。
由于当时各诸侯林立,原本属于稀缺的将军称号开始纷纷出现,
比如吕布的奋武将军、曹操的建德将军、丁奉的冠军将军和邓艾的讨寇将军等等,
而随着将军的滥封,中郎将开始逐渐的成为了中下级的军官,并不再属于皇宫禁军高级将领的专用官职,而是成为了大部分武官都能触及到的普通军职。
其官职也逐渐变的多样,比如刘封的副军中郎将、关平的典军中郎将、董和的掌军中郎将和张南的抚军中郎将等,可以说此时的中郎将显然已不值钱了。当然曾经的五官中郎将在三国魏时期有过特例,
那就是曹丕所领的五官中郎将,是作为丞相的副职来使用的,
而这个时期五官中郎将的权利就显得特别的大,但是这个特例不久即被废除,且再无使用。
直到唐朝中郎将的地位又一次被提升,
它成为了唐朝十六卫中府卫的禁卫统领,地位仅次于大将军和将军,
比如左右威卫的左右金吾卫中郎将,及左右金吾卫的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等。而在唐朝大将军几乎是虚职不常设,所以在唐朝中郎将无疑是十六卫中的二号人物,地位不可谓不高。
在唐朝禁卫的责任就是负责守
卫京城和皇宫的安全,更是皇帝的贴身侍卫。
但是自唐中期后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十六卫也逐渐失去作用,直到晚唐十六卫更是只剩下名号,而别无他用,直到五代后晋被彻底废除,而随着十六卫的废除,中郎将已成往事。虽后宋朝恢复了十六卫,同时也恢复了中郎将的官职,但此时的十六卫所有的官职都依然成为虚衔,
将军以上职位被宋用于封赏功劳甚大的武将所用,而将军以下包括中郎将则作为闲散武将身份的象征,而无任何的实权,仅只是散官。
而后随着宋朝的灭亡,中郎将也彻底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再无人使用。
-----
网友解答:
-----
【中郎将】官名,秦代置中郎。秦和汉初中郎将为中郎之长官,因中郎于诸郎之中地位最高,故中郎將地位亦高,仅次于郎中令。皇帝外出,中郎将必随行护驾。汉武帝时设中郎三将,有五官、左、右中郎将,隶属光祿勋。东汉增设东、西、南、北中郎将。此外又有杂中郎将等。建安后,有很多名号的中郎将。唐代各卫也有中郎将,但职位较低,是低级武职。宋初曾用作虚衔,后废。
-----
网友解答:
-----
“中郎将”是我国历史上经常出现的一个官职名,尤其是在东汉、三国时期,它更是成为了几乎被“用烂”的词汇。如果我们翻开如《三国志》、《三国演义》这样记录三国时期历史和人物的书籍,会看到各式各样的“中郎将”,名目众多、职能各异。
举例来说,著名的“火烧赤壁”导演者周瑜,就曾担任建威中郎将;诸葛亮归附刘备,经历赤壁之战后,刘备将其封为“军师中郎将”,此后庞统也受封过此职;北方曹操势力,则有过负责盗墓的“发丘中郎将”,曹丕曾担任过的负责辅佐丞相的“五官中郎将”等等。那么,古代的中郎将到底是个什么官职呢?
我国先秦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中郎”这一官职。它最早是作为君主的近侍被设置,其职能大体是管理皇帝的出行车驾、马匹并保卫君主、照顾起居等等。
到了秦、汉,这一官职始终保留,中郎虽然官位不高,俸禄只有区区六百石,但因为是皇帝近臣,所以话语权很高。
到了汉朝,中郎开始负责统帅皇帝的侍卫、禁军,于是更名为中郎将,历代由掌管宫内事务的郎中令、光禄勋所统辖。
“虎贲”自古便是皇帝身边的精英卫士的代称,汉平帝元始元年(1),宫廷卫士被正式命名为“虎贲郎”,他们的统领就被称作“虎贲中郎将”。
和原先的普通中郎将不同,虎贲中郎将的俸禄足足有两千石。后世说起禁军,“羽林军”是比“虎贲郎”更加著名的部队,它由汉武帝所设立,是十分精锐的皇家禁军,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虎贲中郎将设立不久,“羽林中郎将”也登上历史舞台,他的俸禄也是两千石,和地方的各郡郡守相当。
中郎将这一官职自虎贲、羽林设立之后便逐渐固定为两千石俸禄,这一品级高于一般校尉,但低于将军。
到东汉时期,中郎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而普及的官职,其职能也从统率禁军变得更加宽泛,几乎但是统兵数大于校尉而少于将军的,便会被封为中郎将,其俸禄品级也各有不同,十分复杂。
举例来说,东汉时朝廷和北方匈奴交往密切,时常派出使臣,这些使臣从汉武帝时便常常由皇帝所信任的中郎将担任,如著名的苏武。到了东汉,更是设置了“使匈奴中郎将”,专门负责与匈奴有关的事务,如出使、侦察、保卫等。
上文已经列举过,三国时期,中郎将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官职,鉴于中郎将的职能之多样,有时其地位甚至高于底层将军。
晋朝、南北朝时期,中郎将又变回“从事中郎”等官职,此时他们不具备统兵职责,而是常常作为幕僚。
唐朝建立后,中郎将干回老本行,负责统领禁军,地位很高。到了宋朝,中郎将一开始是名义上的武职,不过没有被使用多久就被废除。古代的中郎将在大部分时间是一个高于校尉、低于将军的武职,其职能五花八门,但最多的还是统领君主的亲兵。
-----
网友解答:
-----
中郎将原本是秦代开始设立的武官,到西汉时为掌管皇家车驾宫廷宿卫的郎中令(后改为光禄卿)的副手。直接掌管三个部门的郎官,最初有五官中郎将和左、右中郎将三个。通典记载:
五官、左、右中郎将,皆秦官。汉因之,并领三署郎从。
当时为皇帝服务的高级卫士成为郎官,有主管车驾护卫的车郎,还有主管宫廷安全宿卫值守宫廷门户的是户郎,还有从事文学政务顾问的议郎。
《汉旧仪》曰:‘郎中令主郎中,左右车将主左右车郎,左右户将主左右户郎。’”凡郎官皆主更直,执乾宿卫诸殿门,惟议郎不在直中。
(汉高帝刘邦像)
还有一些有郎官职位而不参与实际值守工作的是散郎官,散郎大多是那些地方征辟举荐的人才和外戚官宦子弟。这些人通过充当郎官而入仕,升迁后充当地方官或者中央高官的属官秘书之类。
后汉之制,郡国举孝廉以补之。
其散郎谓之外郎。故卿、校尉、牧守待价于此。公车特征贤良方正、敦朴有道、高节、公府掾曹试博士者,亦充兹位。其下第白衣试博士者,皆拜郎中。
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谓五官中郎将、左右郎将。——《通典·职官·武官下》
开始时中郎将属于为皇帝直接服务部队的中级官员,三属郎官属于皇家卫士见官不拜直属天子。唯有见到最高长官光禄卿和中郎将时才会行礼,凡三署郎官,二汉并属光禄勋。
《汉仪》曰:“三署郎见光禄勋执板拜,见五官左右将执板不拜,于三公诸卿无敬。
两汉时期中郎将的官职也代表一种荣誉,很多代表皇帝朝廷的使节被授予中郎将。苏武和张骞都曾被任命为中郎将出使外国,《通典》记载:
又苏武以中郎将持节使匈奴。又司马相如拜中郎将,建节往使邛笮,县令负弩矢前驱,蜀人以为宠。
(西汉疆域图)
汉武帝又仿照周礼选拔勇士数百人充任护卫仪仗谓之期门郎。平帝时改称虎贲,设置虎贲中郎将统领。
《周官》有虎贲氏,掌领虎士八百人,军旅会同,君宿于外,则守王闲。闲,梐枑行马也。梐音陛,枑音护。
东汉马援、孔融都曾被封为虎贲中郎将。汉宣帝设置羽林中郎将管辖羽林郎,东汉时羽林中郎将管辖皇帝宿卫禁军羽林军。
(汉宣帝刘询像)
到两汉之交时期逐渐的郎官的规模和权利发生变化,比如尚书郎、黄门郎等专职郎官。而中郎将逐渐成为一种武职不再专属管理郎官,东汉三国时期也不再是专属为皇家服务的特有官职。
东汉末年朝廷还设置东南西北四中郎将统辖军队镇压黄巾军,后魏晋南北朝仍有这个官职。东汉还曾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护匈奴中郎将和平越中郎将等,管辖统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军政。
最初两汉时中郎将位于将军之下,秩比两千石。武官依次为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中郎将。
(东汉末期诸侯割据形势图)
汉末三国时期是中郎将大放异彩的时代,中郎将的权利也不仅限于军权。
汉末三国各地诸侯受到礼制限制,不能越过朝廷而设置将军。于是纷纷设立中郎将这个官职来统军管民。
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开府建牙设置僚属管辖魏国军政。待遇相当于副丞相,位在诸侯王之上。刘备占领荆州时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统辖各郡民政军事事务。
(诸葛亮剧照)
建安十六年,魏公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以副丞相,位在魏国诸侯王上。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裴松之注》
汉末三国时期各国中郎将名目繁多,有的中郎将成为一种低于将军高于校尉的统军武官,有的是充任外交使者或者边疆地方民政长官。三国名人很多都当过中郎将,比如建威中郎将周瑜、征虏中郎将吕范、荡寇中郎将程普、司市中郎将陈声、绥南中郎将士燮、副军中郎将刘封等。
(割据交州的绥南中郎将士燮像)
唐朝时期在中央设立十六卫将军衙门统领中央禁军和关中地区府兵,
十六卫府一般设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
将军只有在战时委派,平时府卫军政由中郎将代理。
将军缺,以中郎将代将军,掌贰上将军之事。
中郎将位在将军之下校尉之上属于中高级武官,由于将军职位不固定中郎将事实上就是府卫长官。
(大唐十二卫军电视剧剧照)
大将军各一员, 正三品。 将军各二员, 从三品。 中郎将四人。 正四品下。——《旧唐书·》
到宋代中郎将和节度使一样成为中级武官的荣誉头衔,不再拥有实际的权利。各卫将军等职位都是由宗室子弟功勋大臣担任,有名无实手下既无兵也无权。到南宋建炎南渡以后基本不再设置中郎将职位,此后历代基本再无中郎将这个官位。
其(各府卫)禁兵分隶殿前及侍卫两司,所称十二卫将军,皆空官无实,中兴多不除授。
(宋代武将复原图)
诸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 中郎将 、郎将。并为环卫官,无定员,皆命宗室为之,亦为武臣之赠典。大将军以下,又为武官责降散官。——《宋史·职官六·环卫官》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中郎将在每个朝代是不同的。
秦朝时期,中郎将还是很重要的,主要是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类似于今天的中央警卫团、警卫师。
它的上司是郎中令。
大家如果看过《古今大战秦俑情》,里面男主角就是郎中令,负责保护秦始皇。
而中郎将不止一人,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五官中郎将三个,后来又设立了专管虎贲、羽林部队的虎贲中郎将和羽林中郎将。
不过,中郎将的工作重要,官衔却不算高,低于将军和校尉。
这些人都是皇帝亲选的心腹,所以权势很大。
汉代后期,中郎将有所改变。
中郎将不再是保护皇帝,三国时期皇帝实际名存实亡。
中郎将就是一个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官职。
然而,这不是说中郎将不重要,这要看具体给他什么工作。
比如掌握兵权的周瑜就是建威中郎将,诸葛亮也是军师中郎将,甚至曹操的儿子曹丕也是五官中郎将。
这些人虽然是中郎将,似乎官职不高,却都掌握实权。
另外一些,则多是军阀的心腹将领,因为各种原因不便给予很高军衔,就给予中郎将,比如:董卓势力的吕布、牛辅及董越,刘表势力的黄忠。
到了唐朝,中郎将又成为保护皇帝的专用官职,品级大致在正从四品之间。
宋代开始,中郎将逐步被废除。
-----
网友解答:
-----
中郎将是大内郎官的领导者。秦汉时期,郎官是皇帝的亲兵护卫和侍从,平时值守宫门,皇帝出游时跟随前后,还协助内朝处理政务。郎官跟随皇帝左右,在实际活动中获得政治经验,可以直接派出担任各地的县令等职务。
到了东汉末年,五官中郎将地位上升,仅次于宰相,曹丕篡位前就是五官中郎将。曹丕当了皇帝后,削减五官中郎将的职权,最终将其变成一个虚职。
1,秦朝时期已经有中郎,因此会有类似中郎将的职务,但具体名称是不是中郎将,待考。
秦朝时期,已经有郎官,主要分中郎、郎中、外郎。
郎的本义就是廊,指皇宫的走廊。
中郎地位最高,其值班的走廊与皇帝最近。
北宋初年编纂的《太平御览》称:
五官中郎将,秦官也,秩比二千石。
但是秦朝的史料因为被项羽在咸阳宫一把火烧了,现在非常少,还没有确凿的考古证据证明秦朝已经有五官中郎将。
2,西汉继承秦制,设置中郎将
一般认为汉武帝时,将中郎一分为三,分别设置统领官为: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
以五官中郎将地位最高。
汉武帝时,五官中郎将的上级是光禄勋,掌管宫殿门户。
五官的名字来源于五行和周礼,五官中郎是可以到朝廷各个部门任职的郎官。
汉宣帝置羽林中郎将,统羽林郎
汉平帝置虎贲中郎将,统虎贲郎。
3,东汉继承了西汉的五位中郎将制度,但不再值守大内。
东汉仍然设置: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羽林中郎将、虎贲中郎将。
中郎将不再担任宫廷禁卫,而是专注于管理郎官。
而汉朝最基本的政治人事训练是从郎官开始,五官中郎将相当于抓住了人事大权,势力不断膨胀。
五官中郎将负责郎官的典选、调补、管理、培训,相当于身兼后代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两大职权。
东汉规定举孝廉,年满50岁,方可为五官中郎,全部受五官中郎将管理。不满50岁的孝廉为郎官时,由其他中郎将管理。
中郎将不再管理禁军,名号增多,成为仅次于将军的一个军职。
4,曹丕是历史上最炙手可热的五官中郎将。
建安十六年,凭借老爸的关系,曹丕担任了五官中郎将,“天下”英才皆受曹丕管理。
此时的五官中郎将的地位仅次于丞相曹操。
曹丕凭借五官中郎将的人事大权,笼络建安七子,为篡汉打下了人才基础。
曹丕当上皇帝后,自然很忌讳五官中郎将的超大权力,不断将其虚职化。
三国时期,中郎将的名号越来越多,泛滥成灾。
比较著名的有建威中郎将周瑜,军师中郎将诸葛亮。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
网友解答:
-----
曹丕、周瑜、诸葛亮、许褚、傅肜、刘封等人都当过中郎将。
看汉末三国这段历史,我们经常能看到“中郎将”这个名词,就连鼎鼎大名的曹魏皇帝曹丕,曾经也担任过中郎将。
那么“中郎将”到底是多大的官?都有哪些人担任过中郎将呢?
中郎将
事实上,中郎将这个官职,乃是秦朝首创!到了西汉时,朝廷又在光禄勋下,分出了五官、左、右三个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也就是说,在这一段时间,中郎将主要是负责护卫皇家的安全,他们是统领皇宫侍卫的主官。从级别上来看,中郎将品秩差不多二千石左右,低于将军的级别,不过由于当时的将军职位比较少,一般都是战时才会任命,和平年代很少有人被封为将军,所以在和平年代,中郎将已经算是非常高的品级了。
东汉延续西汉的策略,中郎将一直品级比较高,但是到了东汉后期,由于天下开始混乱起来,战事变多,中郎将便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等职位,开始被广泛加于各武官,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担任中郎将职位的人非常多。这一阶段的中郎将,阶层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职位、品秩和权力差异非常大,有些中郎将,可以统兵数万,掌控大军,有些中郎将,则只是个荣誉称号,手下没几个人。
这其实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和平时期,战事比较少,大家都是熬资历熬出来的,官职就那么几个,得到的人寥寥无几。然而东汉末年到三国这段时间,天下大乱,战事非常多,有军功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笼络人心,激励手下,各诸侯势力的主公大肆封赏手下,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将军,和平时期,将军职位都很少,现在却出现了大量的将军职位,中郎将的品级和权力自然也被稀释了,渐渐的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说白了,在西汉和东汉的前中期,中郎将这个官职的品级还是非常高的,它的品秩为“比二千石”,很有含金量。但是到了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中郎将的水分越来越大,含金量越来越低,已经逐渐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了。
历史上著名的中郎将
随着天下的混乱,中郎将越来越多,那么天下间究竟有哪些人曾担任过中郎将呢?实际上三国时期的中郎将非常多,没办法全部列举出来,所以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举几个出名的例子。
曹丕
曹丕这人大家非常熟悉吧?他是曹操的儿子,也是魏国的首位皇帝,曹氏代汉,便是由他策划实施的!当年曹操当了丞相以后,曹丕曾做过五官中郎将,为丞相的副职。
诸葛亮
诸葛亮在刘备一穷二白时投靠,而且还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成功为刘备打开局面,成就帝业,他的大名,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在投奔刘备以后,诸葛亮曾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意思就是做刘备的军师。
周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诗就是用来形容周瑜的英姿的。当年赤壁之战,曹操气吞万里,妄图一举扫灭江东,结果周瑜在此战中给了他当头一棒,直接戳破了他一统天下的美梦!此一战也成为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孙策当权时期,曾经任命周瑜担任建威中郎将,授兵二千人,骑五十匹。所以说,周瑜也是曾经担任过中郎将的男人!
傅肜
傅肜是刘备手下的别督,夷陵之战中,傅肜表现非常英勇,面对汹涌而来的吴军,傅肜没有丝毫畏惧,而且大骂吴军,拒不投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做过刘备手下的统军中郎将。
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他曾经被刘备任命为副军中郎将。原本刘封是有机会继承刘备的事业的,遗憾的是刘禅出生了,刘封失去了希望,最终他又因为不救关羽,遭到了诸葛亮的弹劾,被刘备勒令自尽。
许褚
许褚是三国一等一的猛将,长期担任曹操的护卫。在和马超的作战过程中,许褚因为作战英勇,被曹操任命为了武卫中郎将。
《三国志·许褚传》:(许褚)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
事实上,曹操这家伙任命了不少的中郎将,著名的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就是曹操搞出来的……
结语
综合来看,汉朝时期的中郎将,原本是一个品秩差不多二千石的高官,非常有含金量,但随着东汉末年的大量战事兴起,中郎将被大肆赏赐给了各武官,其品级和含金量也越来越低,最终成为了中下级武官的职位。而三国时期,曹丕、周瑜、诸葛亮、许褚等人,都是担任过中郎将的人!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
网友解答:
-----
中郎将算是古代的高级军事人员
古代的中郎将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品级。最早从秦朝开始,朝廷上就有中郎将这个官职了,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品秩比二千石,低于诸将军。东汉今后,中郎将的名号被各割据势力广泛加于武官,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等职,成为了一个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统兵将领亦多用此名。唐代,中郎将又被恢复为各府卫的禁卫统领,品级在正四品下,为高级武职。宋初中郎将曾用为虚衔,后废。
也许上面那些描述有点抽象,下面我们就可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历史上担任过中郎将的名人可不少,比如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当过五官中郎将,诸葛亮是军师中郎将,卢植也是朝廷的中郎将,因为这时候的军阀还没有称王称帝,他们的官衔基本也就是将军(除开曹操这种操纵朝廷的军阀),所以军阀部队的首要人物,其武官官职基本上也就是中郎将了,不可能封将军,不然岂不是和自己的主子一个等级了,就算主子想封,他也没那个实力啊。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
网友解答:
-----
提及中郎将,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大概就是相传曹操设立的发丘中郎将了,与摸金校尉并列,存在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盗墓取财,三国纷乱,战局连绵不断,对于经济的负担是尤其繁重的,正所谓打仗即是打钱。
所以为了“搞钱”,发丘中郎将变由此诞生了。中郎将在现在的职位其实就是媲美主力师师长的存在,一军之统帅,中郎将后于三国沦为中下官职,大多有军功者直接提为了将军。
中郎之官衔乃是置于秦时,当时只是陪同皇帝车架的侍从,并不能作为武将。此后的数十年里,这官职也没有太大的发展。到了西汉时期,皇帝设置五官,左,右,三个中朗署,主官为中郎将,其职权是统领皇帝侍卫,相当于大内总管。其官衔并不算高,甚至不能列于将军之列。
但是作为皇帝的直属亲卫统领,这个地位可是相当高的!
东汉以后,纷乱并起,分裂割据,诸侯林立,武将开始不要钱的出现,而中郎将这一官职便开始被广泛用于武将之身了,终于不再限制于禁卫统领了,经过东汉时期的成长,中郎将成功变成了介于将军与校尉之间的官职,但其却没有明确的阶位,其中同为中郎将的两个人,可能权利,品阶,俸禄设置相去甚远。比如刘封的副军中郎将、关平的典军中郎将和周瑜的建威中郎将、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那就有很大差距了。
而在唐代,中郎将的职责又变为了拱位各府卫的禁军统领。武则天在位时,李元芳就曾被授予中郎将之职,正四品下,乃是直属高级武将之职,这样的近臣武官,可以说是非常的有地位了。不过好景不长,到了宋朝,中郎将进变为虚职后遭废弃。
这就是中郎将的一个简单的兴衰史!
自古以来,文武之才谋求官职似乎是千年来的主调,更有人愿意为将战四方,也有人愿意辅佐明主,修正明法,壮大国家。中郎将也好,校尉也罢,终究是令人向往的一国之臣,一将之才。
------------------
推荐阅读:
为什么现在会画画的画的好的学画画的发表画作的跟风的多如牛毛?
据传95式被评为世界五大厉害兵器,是真的吗?为何被外国士兵称不敢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