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雍正和十三王爷的关系有多好?
历史上的雍正和十三王爷的关系有多好?
-----
网友解答:
-----
历史上真实的雍正跟十三爷的关系好到超乎想象,在古代皇帝和兄弟关系好到如此地步真不多见,甚至没有。皇室关系特别好又最出名的要属朱元璋父子,其次是雍正和十三爷。父子关系最好的朱元璋和朱标,朱标被称为历史上最稳妥的太子,从不担心被废。朱元璋虽然宠爱朱标,但跟朱标好歹还有分歧,还有政见不合的时候。雍正跟十三爷完全没有隔阂,两人从来没有过任何矛盾和分歧,雍正对他是绝对信任,甚至还怕十三爷权利不够大。
十三爷胤祥的母亲是章佳氏敏妃,十来岁就没了母亲,康熙将他交给德妃抚养。德妃就是雍正和老十四的生母,所以胤祥从小跟雍正亲,其实雍正也不是德妃养大的,而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亲自抚养的。老十四才是德妃其中抚养的,按理说老十三和老十四关系好,一个妈带大。可偏偏老十三跟雍正关系更铁,一直是雍正的跟班。雍正从小得不到母爱,又看着十三爷也是个没娘的孩子,对他特别照顾,后来雍正说过胤祥的数学是自己教的。雍正跟德妃关系可不好,跟佟佳皇后一家关系才好。
雍正从小就对十三爷好,兄弟感情深厚,已经超过同母兄弟,而且这份手足之情维系了一辈子。尤其是“九子夺嫡”的时候,胤祥始终跟四哥站在一起。由于两人患难与共,关系更加牢固。雍正最后夺取成功,登基继位,放开手脚治理天下,实施自己惠民强国的新政。胤祥是强有力的支持者,雍正的政敌兄弟们虎视眈眈,要是没有老十三的话真不知道雍正有多累。
等雍正把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这些最大的政敌、八爷党核心骨干一个个收拾完了,终于可以大干一场的时候,老十三病情加重了。可就算病重十三爷依旧处理公务,最后活活累死了,雍正自己也是被工作给累死的。他是全年无休,只有自己过生日的时候给自己放半天假,所以雍正是清朝最勤快的皇帝,也是最不好色的皇帝,他一心只想怎么治理好国家。
那么雍正对十三爷到底有多好呢?
1、
在赐封爵位和各种赏赐方面
老十三在康熙时期只是一个贝子的爵位,雍正上台后直接封为怡亲王。虽然雍正也封了三爷和老八亲王爵位,但那待遇跟胤祥比是天壤之别。雍正赐给胤祥钱粮23万两,十三爷百般谦虚辞让不肯收,雍正就一直给,最后没办法胤祥勉强只要了十三万。这还不算,特准许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6年,胤祥仍是辞谢。
雍正觉得对十三弟还是不够好,又把原来只归皇帝本人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十三爷王府属下,又于亲王定额之外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17员,仪仗中也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老十三已经不受,雍正不许。
这还没有完,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又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雍正这是破了祖制封赏老十三,胤祥坚辞不受,又下旨给他增加俸银10000两,以为奖励。雍正称老十三为“柱石贤王”。
2、
雍正对十三弟信任到无以复加
雍正对胤祥的信任可以用无以复加来形容,雍正一上台就让胤祥总理大臣,康熙后世交给胤祥。半年后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的后世也是胤祥处理。后来为了西北战事成立军机处之后,胤祥又被委任为领班军机大臣。不仅这些,还要水利方面,教育,军需,圆明园禁军,还要过问重大案件。雍正还让胤祥负责“会考府”,“会考府”就是核算钱粮这东西,这可是个命脉部门,可见雍正对他信任,甚至雍正让胤祥代行祭祀。凡事宰相做的事情他都要负责,被人调侃为“常务副皇帝”是有道理的,胤祥也是因为责任太重,太繁琐,工作压力太大又累,导致活活累死的。雍正也发出感慨
:“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夸十三爷有王佐之才。
3、
把十三爷的母亲追封为皇贵妃
老十三的母亲敏妃章佳氏得不得宠不知道,但去世的早,胤祥十来岁的时候就没了娘。康熙可怜他,把他交给比较受宠的德妃抚养。但胤祥从小没娘跟其他兄弟们的关系也不大好,别人都不跟他玩。只有老四跟他同病相怜,两人结下情谊,雍正既是大哥又是老师,什么都教他。等雍正继位后,除了封胤祥为怡亲王之外,又追加其母为“敬敏皇贵妃”,并重新赐葬,按照皇贵妃的标准重新葬入康熙的景陵地宫。这是雍正继位后给老十三第一个恩赐,后面的恩赐还会更多。
4、
雍正对胤祥言听计从
雍正对老十三提的意见是言听计从,从来没有不听的时候。由于九子夺嫡太过于惨烈,雍正对兄弟们基本都有防备心理,除了老十三就不信任任何兄弟。胤祥提议:“十七弟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雍正马上重用老十七,而且一直受雍正重用,直到雍正驾崩还被任命为乾隆的托孤大臣。雍正还提议重用岳钟琪,因为年羹尧骄横跋扈,雍正已经不大信任他了,十三爷也看出来了。提拔重用汉人岳钟琪,岳钟琪在雍正和乾隆两朝都深受重用。雍正有时候一高兴想享受一下,胤祥当面制止,说这是劳民伤财。雍正马上取消,然后跟大臣们说,王不让,所以取消,以后只要王不允许,你们都要提醒我,别让王不高兴。
5、
胤祥虽然恩宠无比,但进退有度
雍正对胤祥除了封爵就是赏赐财宝,还生怕给的不够多。但胤祥却没有恃宠而骄,而是恭谦礼让,雍正赏给他二十三万钱财,胤祥跪恩,坚持不受。雍正一直要给,胤祥只好要了十三万。雍正又要封给他儿子一个郡王爵位,胤祥觉得这是破坏祖制,如何都不肯接受,雍正只好给他加一万俸禄。更夸张的是雍正甚至要把自己的吉地送给胤祥,这事把胤祥吓坏了,赶紧上书推迟。胤祥病重的时候雍正又想把吉地给他,跪地磕头请求雍正收回成命,不要开这种玩笑,雍正这才作罢。胤祥马上让人去吉地取了些土自己吃了,然后对身边人说,这样我才能安心,子孙也才有福气。就因为老十三从不恃宠而骄,进退有度,工作任劳任怨,为国事操碎了心。雍正夸他“柱石贤弟”。
6、
生前尊宠,死后哀荣
胤祥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本来身体一直就不太好,终于在雍正八年累死了,年仅四十四岁。老十三的死让雍正悲伤过度,悲恸异常,吃不下睡不着,还亲自素服一月。这君为臣服素服一个月,古往今来雍正还是第一个。老三胤址因为在胤祥葬礼上迟到被雍正一顿骂,将其削爵并圈禁在景山永安亭。因为胤祥在端午节前夕就去世了,雍正为其撰写祭文,以示哀思。并且下令禁止各地连续三年端午节不得搞大型活动。雍正还特命此建怡亲王陵墓。雍正对十三爷的这份情谊别人可没有。
最最重用的是雍正为了感念兄弟情谊,已经十三弟呕心沥血的为国家卖命和对雍正的绝对支持,将胤祥封为大清国第九个铁帽子王,这铁帽子王的价值那才叫值钱,前面那八位可都是开国亲王,都是建国时期打天下的王爷。不仅如此还把胤祥一个儿子封为郡王,雍正驾崩前叮嘱乾隆一定要善待胤祥后人,像他跟胤祥一样把这种关系维持下去。
总之雍正对胤祥的信任可以说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没有哪个皇帝能做到如此。而雍正和胤祥却做到了,反观雍正对乾隆感情一般般,乾隆继位之前根本接触不到权利核心。而老十三除了皇帝的位置,其他没有什么事他不能过问的,还是雍正特意要求国家大事全部要让胤祥知道。大臣们把奏折交给雍正御批的时候,雍正都要问一句王知道吗?要是大臣回答看过了马上盖章,要是十三爷没看过,他会说先交给王看,或者自己再看一遍。雍正胤祥没有隔阂,没有矛盾,信任到无以复加。这也导致十三爷不仅要管理宗室事物,还要做宰相做的事情,天下所以大事没有他不做的,所给活活累死了。
老十三也是没有愧对四哥对自己的信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为公,为国事操碎了心。呕心沥血,殚精竭虑,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真正做到了权利与能力相匹配。用“忠、敬、诚、直、勤、慎、廉、明”这八个字形容老十三是最合适不过了。
-----
网友解答:
-----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更何况陪伴的还是在历史上向来以对待兄弟刻薄出名的雍正,别看雍正对待其他兄弟动辄夺爵圈禁,甚至将八弟胤禩和九弟胤禟折磨致死,连同母的亲弟弟胤禵都被他圈禁到老,但是雍正唯独对他的十三弟胤祥非常得好,非常得信任。
要说历史上的雍正与他的十三弟胤祥关系好的什么程度,这么说吧,如果雍正与胤祥要不是亲兄弟的关系,就凭他对胤祥的好,绝对能让人误会他们是一对男同CP,让后人怀疑雍正是不是有龙阳之好和断袖之癖。
胤祥最初是一个锋芒毕露的追风少年
胤祥与雍正在历史上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两人关系十分要好,其实不仅是两人自幼关系亲密,更难得的是两人志向相同,政见相合,两人的性格都极其务实,因此两人才会如此亲密无间,毫无隔阂。别看胤祥在雍正时期是低调务实的人,实际上他在康熙时期曾经也是一位锋芒毕露的追风少年。
胤祥的生母是康熙的敏妃章佳氏,而章佳氏家族出身极其低微,属于是镶黄旗包衣家族出身,章佳氏最初入宫时只是一名宫女,但由于她姿色过人且品行很好,因此被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推荐给了康熙侍寝,一夜风流之后就怀上胤祥,因此被纳入康熙后宫成为没有名号的庶妃。
章佳氏为康熙生育了包括胤祥在内的一子二女,从生育子女数量来看也能看出她颇受康熙喜爱,但是由于她家族出身低微,入宫资历也比较浅,因此一直没有封号。胤祥也由于生母家族出身低微,因此他自幼就学习十分勤奋刻苦,加上他天资聪慧,所以年纪稍大之后就极受康熙喜爱。
章佳氏在胤祥13岁时因病去世,当时胤祥已经逐渐展现出了才华,获得了康熙的喜爱,因此康熙出于对胤祥的喜爱,在章佳氏去世后追谥她为敏妃,可以说章佳氏是母凭子贵,不过真正的贵还在雍正继位之后。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胤祥年轻时很有才华,文武双全,而且还极爱表现,康熙曾经带着胤祥去狩猎,在狩猎时树林中突然出现一只猛虎,胤祥却十分冷静淡定,他命令侍卫保护好康熙,然后自己只身提刀上前手刃猛虎,胤祥的这番勇气和胆魄得到了康熙极大的赞赏。
胤祥除了颇有勇力且精于骑射之外,他还兼具了儒家文士风采,他在诗词和书法方面造诣也非常的高,胤祥年轻时曾与还是皇子的雍正一同在康熙举办宴会上以书法助兴,二人的书法都得到了当时朝臣们的赞赏和认可。虽然其中有大臣们拍马屁的成分,但是胤祥与雍正二人敢在众朝臣面前现场展现书法就足以证明二人书法水平造诣肯定比较高明才能现场展示。
因此从这些都能看出在少年时期的胤祥是一位锋芒毕露的追风少年,但是追风少年的梦想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太子之后戛然而止。
历史资料中含糊记载了胤祥在一废太子之后失去了康熙的宠爱,甚至还被康熙短暂圈禁起来,但是史料中却都没有记载胤祥为何会被康熙短暂圈禁,只有胤禩的儿子弘旺所著的《皇清通志纲要》中提了一句,康熙在一废太子之后,曾下旨将老大胤禔、老八胤禩、老十三胤祥连同废太子胤礽一同圈禁起来。
一废太子时康熙下令圈禁了四个儿子,但是最后除了胤禔是终身圈禁之外,胤禩被最先释放,其次则是后来康熙下旨复立胤礽为太子,在胤礽复立太子之后不久,康熙才下旨释放了胤祥。
可是胤禔、胤礽、胤禩被圈禁的理由史书中都有明确记载,胤禔是因为诅咒和企图谋杀胤礽才被康熙震怒的下旨终身圈禁,而胤禩则是被胤禔牵扯进来而被圈禁,后来康熙在查明真相后,发现想谋害胤礽的只有胤禔一人,胤禩是无辜的才被释放,胤礽则是咎由自取被康熙废除了太子之位并圈禁起来。
因此胤禔、胤礽、胤禩三人被圈禁的理由在史书中都有详细明确的记载,唯独胤祥为何被康熙圈禁没有记载。而且胤祥在被释放出来之后就立刻失去了康熙的宠爱,康熙不再信任他也不让他再负责朝廷差事,并且此后也不再给他晋封爵位,胤祥作为康熙的亲儿子在这一时期却几乎成了闲散宗室,甚至父亲康熙后来对他的评价还极其恶劣。
据《皇清通志纲要》中记载,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在给老三胤祉和老十四胤禵的请安折上朱批:
“胤祥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不行约束,必将生事,不可不防。”
康熙能对别的儿子说胤祥的不好,足见康熙当时对胤祥已经有多么厌恶。究竟胤祥为何会从极受康熙喜爱,到被康熙如此厌恶,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但是从后来雍正对胤祥这么喜爱和信任就能看出来,胤祥很可能是在一废太子时期替雍正做了某些事,才会引起了康熙的厌烦,因此胤祥很可能是替雍正背了锅,所以雍正才会对胤祥肝胆相照。
不过康熙也不完全是对胤祥绝了父子之情,胤祥在康熙晚年罹患鹤膝风病(类似于现今骨结核的病),康熙多次派御医去给胤祥治病,当御医没法根治时,康熙甚至特意叮嘱与胤祥关系亲密的雍正,让他在民间替胤祥寻找名医治病。
而胤祥也极为孝顺,他从没有因为康熙对自己的厌恶而对父亲有任何怨言,史书记载胤祥每当听到有人当着他面夸赞康熙,他总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甚至欢快的拍手称赞,即便在他病重痛苦之时,有人当他面夸赞康熙他都会精神为之一振,可见父亲康熙在胤祥的心目中就是榜样和偶像。
不过胤祥在康熙时期受到的冷落也磨练了他的性情,这样才让后人见到了在雍正时期谦恭谨慎,低调务实的实干型政治家胤祥。
雍正把除了皇位之外所有能给的全都给了胤祥
在雍正继位之后胤祥迎来了人生巅峰,雍正在继位之后立刻册封三位王爵,第一位就是册封胤祥为怡亲王,第二位册封胤禩为廉亲王,第三位则是册封侄子弘晳为理郡王。
册封胤禩为廉亲王是雍正的一种政治手段,胤禩作为康熙晚年诸子争位中对皇位威胁最大的皇子,他在朝野内外深得人心,因此雍正继位之后为了安抚人心册封他为廉亲王。
而弘晳是废太子胤礽的长子,也是康熙的长孙,自幼就是被康熙抚育长大,深受康熙的喜爱,康熙在临终前特意交代雍正要晋封弘晳为王爵,因此雍正遵照康熙遗嘱继位之后就册封了侄子弘晳为郡王。
而胤祥在此前一直属于闲散宗室,直接就被雍正晋封为亲王,最关键的是雍正还为胤祥搞了一个非常隆重的册封怡亲王大典,为何说是非常隆重呢?因为胤祥的怡亲王册封大典堪比皇帝登基大典。
据史书记载胤祥的亲王册封大典比雍正的嫡妻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的皇后册封大典规模还要高,还要隆重。这也是清朝历史上独一份的亲王册封大典比皇后册封大典规格还要高的待遇。
雍正不仅册封胤祥为怡亲王,还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出任总理事务王大臣,当时雍正初期的总理事务王大臣共有四人,分别是胤祥、胤禩以及大学士马齐和九门提督隆科多。四人之中马齐负责主理政务,隆科多负责京畿卫戍和兼管吏部,胤禩负责掌管理藩院和工部。
四人之中唯有胤祥职务最多权力最大,胤祥要负责造办处、会考府、户部三库、户部事务、宫廷八旗禁军以及为雍正选择陵寝、谋划筹办西北军务、雍正的潜邸事务外加一些雍正临时交代的差事,而且还经常要代替雍正出席祭祀等大型国家典礼活动,可以说胤祥的权力极大,而且负责的事务极多,因此他是非常的忙碌,甚至比雍正本人还忙碌,把胤祥说成是常务副皇帝都毫不为过。
而且雍正对胤祥的宠爱不仅是对他本人,连他的母系族人和妻系家族的都受到了提拔和恩宠。雍正在册封胤祥为怡亲王之后,同时下旨追封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为敬敏皇贵妃,并且还为了胤祥的生母敏妃打破了非皇后不可陪葬帝陵的规矩,雍正在追谥敏妃为敬敏皇贵妃后,特意命人将已经去世二十多年的敏妃重新葬入康熙的帝陵之中,打破了只有皇后才能陪葬帝陵的规矩。
雍正还下旨将胤祥的母系家族章佳氏全部拔出包衣,编为佐领,胤祥的母系家族也因此从镶黄旗的包衣奴才身份获得了镶黄旗的贵族身份。而这一切按照雍正当时下圣旨的理由就是一句话“其子怡亲王甚贤,特追晋封。”
也就是说这一切全都是雍正看在胤祥面子上做的,就因为章佳氏生育了胤祥这么一个好儿子,所以雍正给她身后及其家族极大的荣誉。
光想着赐予胤祥母系家族各种荣誉雍正还觉得不够,于是雍正又开始打起了胤祥嫡妻兆佳氏家族的主意,胤祥的嫡妻兆佳氏是康熙时期吏部尚书马尔汉之女,马尔汉在雍正继位时早已去世多年,因此雍正就追封马尔汉为太子太傅,并让其入享贤良祠。
可以说雍正对胤祥的关照非常全面到位,从老妈到媳妇儿全部都给胤祥关照到了。不光在至亲方面给胤祥关照到位,雍正还把胤祥个人的护卫仪仗也关照了一番,雍正特意下旨提高了胤祥的护卫仪仗规格。
在清朝护卫仪仗有着很严格的明确规格,如果超越规格就属于僭越之罪,雍正却特意下旨提高了胤祥本已经就是最高的亲王规格护卫仪仗,这也让胤祥成为了清朝历史上除了摄政王多尔衮和载沣之外的护卫仪仗规格最高的亲王,胤祥的护卫仪仗规格远比清朝其他亲王规格要高得多。
除了这些之外,雍正还觉得胤祥在康熙时期没有封爵,日子过得太穷了,他总担心胤祥钱不够花,于是特意下旨让内务府承包了胤祥的怡亲王府六年内的一切开支。要知道皇子们分府治事之后,要自己独立负责自家府中的开支,通常都是皇帝老爹疼爱哪个儿子,会特意下旨让内务府承保这个儿子府中的一起开支,但是这只限于父子之间,而雍正和胤祥却是兄弟关系,因此内务府都有点蒙了。
为此雍正还特意举出了老爹康熙与伯父裕亲王福全的事例,当初康熙与哥哥福全自幼一同学习成长,兄弟关系极好,福全后来被册封为裕亲王分府治事,康熙担心哥哥钱不够花,特意下旨让内务府承包了福全的裕亲王府三年的开支,但康熙也只承包了福全的三年开支,而且即便是父子关系,一般皇帝也只让内务府最多承保五年的开支,雍正对胤祥可好,上来直接翻倍,还打破了规矩。
雍正还总是觉得胤祥日子过得穷啊苦啊,因此在赐予胤祥双王俸禄的同时,还经常动不动就赏赐胤祥几万两银子,最多的一笔是雍正有一次心血来潮要赏赐胤祥二十三万两银子,胤祥对于雍正让内务府承包自己全家开支以及经常赏赐银子基本上都是拒绝的,尤其是赏赐这笔二十三万两银子,胤祥坚决不要,最后都给雍正跪下磕头,求他别赏赐了,雍正还是坚决要给胤祥赏赐,最后还是没办法各退一步,胤祥少要一点赏赐,雍正少给一点赏赐,经过胤祥的不断推辞和砍价,雍正给胤祥的赏赐成交价在十三万两白银。
结果胤祥拿了这十三万两赏赐,总觉得太多了,于是胤祥把这笔钱和原来雍正给的赏赐都捐了出来当军费,胤祥自掏腰包花钱研制铁炮,拿这些钱给兵部打造了十尊铁炮,用以提升清军的军备。
要知道以胤祥的皇帝兄弟身份,最不引起皇帝猜忌的方法就是表现出贪财,而胤祥如此拿着雍正赏赐的钱去当军费很有邀买人心之嫌疑,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但是雍正对于胤祥却毫无猜忌,反而更加认为胤祥贤能和品行高尚。
雍正不仅在各个方面对胤祥极好还想着死后能与胤祥合葬,最初雍正清东陵选择墓址,结果发现选好的九凤朝阳山土质不好,容易产生积水,因此雍正废弃了九凤朝阳山的墓址,又派自己最信任的胤祥去帮自己选择新的墓址。
胤祥则在河北易县永宁山帮雍正选好了墓址,也就是现今清西陵中的雍正泰陵所在地。对于胤祥选择的墓址雍正十分满意,因此雍正特意想让胤祥与自己合葬在一起,吓得胤祥赶紧跪地磕头推辞。
但是雍正坚持要胤祥将来与自己一同合葬,胤祥赶紧说自己在六十公里外的涞水县找到了一块好墓地,自己德浅福薄怎么能与九五之尊合葬,雍正当时就不高兴了,他没有批准让胤祥葬到涞水县。
但是后来胤祥又多次上奏折请雍正批示把涞水县的云溪水峪赐给自己做墓地,雍正都是没有直接回复,其实雍正还是想让胤祥与自己合葬。直到后来胤祥病重将死,他担心雍正真让自己陪葬帝陵,于是又多次带病给雍正写奏折恳请雍正让自己死后能葬在涞水县。
雍正一看胤祥都病重的不能下床还坚持给自己上奏折推辞,他担心再不批准会刺激到胤祥的病情,因此雍正只得批准了胤祥葬在涞水县的请求。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胤祥去世,雍正听说胤祥去世的消息之后悲痛万分,他为胤祥的死哭泣很久,一直哭到流出了血泪,雍正后来把擦血泪的手帕命人放进胤祥的棺椁之中陪葬,也是表示自己与胤祥生死相随的意思。
胤祥去世还让雍正大病一场险些丧命,可见胤祥去世对雍正的打击有多么大。在雍正继位之后,为了避讳雍正的名字,因此他的兄弟们包括胤祥在内全部改名为“允”字辈,在胤祥死后,雍正特意下胤祥不用避讳自己的名字,以本名胤祥下葬,胤祥也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不用避讳皇帝名字的大臣。
在胤祥生前雍正就想册封胤祥的一个儿子为郡王,但是胤祥坚决推辞了,在胤祥去世后,雍正不仅特赐胤祥的怡亲王爵位可以世袭罔替成为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还额外特赐胤祥第四子弘晈为宁郡王,也一并享受世袭罔替的待遇,不过弘晈的宁郡王爵位世袭罔替待遇在乾隆时期被剥夺,否则清朝就会又多一位铁帽子王。
胤祥一人就为子孙获得了两个铁帽子王爵位,可见雍正对胤祥隆宠之重,有意思的是雍正甚至为了胤祥还把三哥诚亲王胤祉褫夺爵位圈禁起来,就因为胤祉在胤祥的葬礼上迟到了,而且还不悲伤。
胤祉是康熙第三子,爵位为诚亲王,胤祉与胤祥关系向来不太和睦,主要在于年轻的时候胤祉瞧不起胤祥的生母敏妃,在敏妃去世时,她属于胤祉的庶母,按照礼仪规矩胤祉应该为庶母敏妃守孝百日,并且百日之内不得剃发。
胤祉对敏妃的去世毫无悲戚之情也可以说得过去,毕竟只是庶母,但是他却故意在敏妃丧礼期间剃发,这是典型的不拿敏妃这个庶母当回事,这件事被康熙知道,康熙也对胤祉很生气,当时胤祉的爵位还只是诚郡王,康熙直接将他降爵成了贝勒,并让他闭门思过。
虽然康熙惩罚了胤祉,但是胤祥与胤祉的隔阂却由此产生,此后兄弟二人极少来往,即便见面都很少说话,可见二人的隔阂有多深。而胤祥去世,作为向来与他关系不太和睦的胤祉当然不会很悲痛,而且胤祉在胤祥葬礼上居然因为前一晚与府内的文人把酒言欢起床晚了而迟到,所以这让雍正十分恼火,因此雍正以胤祉对胤祥毫无兄弟情义为由褫夺爵位,圈禁于景山永安亭,后来胤祉因抑郁死于圈禁之所。
看雍正居然为了在胤祥葬礼上迟到加上不够悲伤就把之前与胤祥关系不太好的胤祉夺爵圈禁起来,真有一种“你可以瞧不起朕,但你不能瞧不起朕的十三弟”的感觉。
胤祥生前生活非常简朴,他生活中最大的开销就是用来买书,胤祥生平唯一爱好就是收藏古典书籍,因此他特意修建了一座藏书楼来收藏古书。因此胤祥去世前曾叮嘱家人不要给自己厚葬,简葬即可,不要过于铺张浪费。
但是雍正却不能让胤祥简葬,雍正为胤祥修建了清朝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亲王墓葬,按照清朝的丧葬规格,只有皇帝的陵寝才配享有望柱华表,而雍正却在胤祥的墓葬的地面建筑上修建了望柱华表,胤祥墓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拥有望柱华表的亲王墓葬。
雍正给予了胤祥极高规格的墓葬,但是她万万没想到自己对胤祥的好也恰恰让他在死后不得安宁,由于胤祥的怡亲王墓修建得极为奢华,因此胤祥墓在民国时期屡遭盗挖,抗日战争时期又遭到日本人盗挖,到新中国成立时,胤祥墓已经基本被盗的所剩无几,墓葬地宫被盗空,连地面建筑都被盗空,曾经奢华一时的胤祥墓当时只剩下曾埋葬胤祥的荒冢坑和一些桥、碑、石柱等大型建筑物,陪葬品和胤祥的棺椁以及尸骨全都荡然无存。
因此雍正对胤祥的好,反而让胤祥在百年后尸骨无存,不过这也是当时雍正万万不会想到的事情。
最能说明雍正与胤祥关系有多么亲密的事情,还得看胤祥死后雍正的表现,在胤祥死后雍正十分怀念他,以至于后来雍正临终时,特意要求乾隆一定要将三件物品陪葬入自己的棺椁中,这三件物品中其中一件就是胤祥生前最喜爱用的鼻烟壶,可见雍正至死都在怀念着胤祥,希望能用胤祥生前最喜爱的物品来陪葬自己,也算是弟弟与自己合葬在了一起。
而胤祥也不负雍正的喜爱,他对雍正可以说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胤祥一直在临死前还操心着国事,胤祥在生前曾准备修建北运河青龙湾的减水坝,胤祥在病重时期还拖着病体实际勘查,后来病重的不能下床,他才让属下去勘查,临死前还再感叹
“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
胤祥在去世前已经神志不清,不过偶尔清醒之际,他却还在问着病床前的属下河床位置勘查的情况,还在不断叮嘱属下一定要仔细勘查,尽快修建堤坝,否则水患会对运河两岸的百姓造成灾难,结果胤祥却没能看到堤坝建成就去世了。
可以说胤祥一直到死都还在为国事操劳,他也做到了对雍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写在最后
根据《八旗通志》的记载,雍正夸奖胤祥的话几乎是长达十数万字,想一想以古人简洁的文言文记载,雍正居然夸奖胤祥的文字能达到十数万字,这是什么一个体量,雍正怕是把所有的赞美之词都用到了胤祥身上。
所以从这些就能看出雍正与胤祥的是关系真是太亲密无间了,他把世间能用来夸奖的话全都用在了胤祥身上,还把自己所有能给胤祥的赏赐都给了他,如果他们俩不是亲兄弟,真的容易让后人误会二人有龙阳之好和断袖之癖的特殊感情。
-----
网友解答:
-----
皇帝是世界上最难伺候的人之一,一般来说,他们翻脸比翻书快。雍正和十三王爷允祥的关系再好,也是君臣关系第一,亲情摆在第二。
当他们还是兄弟的时候
允祥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原名为胤祥,其母为敏妃章佳氏。在他14岁那年,章佳氏病逝,允祥便由雍正的生母乌雅氏抚养,这样便开启了他与雍正的缘分。
据史书记载,允祥与比他大8岁的胤禛关系十分密切,从幼年时便经常与四哥胤禛一起练习书法,胤禛还曾教授允祥算术。
后来,即使允祥经常外出离京,也仍与胤禛保持着书信来往,书信当中还有允祥创作的诗词,胤禛特意收在了自己的诗文中,使得允祥的部分诗作流传了下来。
允祥自幼便表现出聪慧伶俐的一面,他能文能武,既会写诗书画,骑射技艺也颇为精湛。所以,年少的他原本也深得康熙帝的喜爱。
据说,康熙特别喜欢带他去围猎。有一次,在围猎时,突然窜出一只猛虎,允祥面不改色心不跳,操起猎刀便将猛虎砍杀,在场朝臣无不惊叹。
在康熙的五次南巡中,有四次都带着允祥,特别在第四次南巡时,康熙还让他特意去祭拜过泰山,器重程度可见一班。
于是,在当时不少皇子的老师们眼中,允祥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然而风云变幻莫测,在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之后,允祥的处境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这是为什么呢?
可惜,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都不详,只是说皇长子胤褆以巫蛊之术魇镇太子胤礽,而皇四子与皇十三子也因牵扯到了争储事件中,因而获罪被圈禁。后来,雍正还特为允祥平反,说他是被皇长子陷害的。
也有另一说,说当时的允祥为了使四哥胤禛得以开释,把所有的罪过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因而被康熙圈禁,随他一起被圈禁的还有胤褆、胤礽等众皇子,只不过允祥一直被禁了十几年。
也正是由于允祥此举,从而为他自己的后半生谋下了一个好前程,也更加紧密了他与胤禛的兄弟之情。
那么,允祥到底是不是被圈禁了十几年?在官方史籍《清圣祖实录》上,的确没有记载允祥是何时被开释的。但是在康熙四十九年,允祥便又重新出现在了康熙的随驾名单中,随同康熙一同去了五台山。
而且在当年的闰七月,他还被派往蒙古去祭奠去世的“三公主”。这些记载又说明,允祥实际也早被开释了,并非如《雍正王朝》的剧情那样,一直被圈禁到雍正登基。
不过,允祥失宠却是真的,总之,自那次事件以后,允祥几乎没有参与过康熙晚年的所有重大活动。虽然他失去了康熙的宠爱,但胤禛给他的关爱并没少。
允祥的聪慧,为人厚道,与胤禛有着相同的喜好,又一心维护胤禛,使得兄弟二人的亲情关系更加紧密。在夺嫡的路上,他不嫌弃四哥势单力薄,积极帮助四哥谋大位,相比同母所生的十四阿哥胤祯,允祥的所作所为深深的感动了胤禛,成为入胤禛的心腹。
在胤禛继位之后,康熙去世的第二天,允祥便被任命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时晋升为和硕怡亲王,开启了他与雍正的第二段缘分:君臣之交。
当他们是君臣关系的时候
雍正继位之后,对允祥十分倚重,多项重任都压在他的肩上。康熙晚年各省各部的亏空相当严重,国库空虚,仅有800万两存银。
面对此状,雍正将理财重任担给了允祥。他本着“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的原则,清查钱粮,量入为出,几年内便扭亏为营,不仅使库银达到四千万两之多,而且还支付了在雍正年间对西北用兵的庞大军费开支。可见,允祥的理财能力有多强。
在整饬吏治方面,允祥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对于官员的清查处理,他也一向从不手软,本着秉公办事的原则,从不徇私枉法,发现和处理了一批贪官污吏。
此外,允祥在水利方面也有贡献,由他接管的京畿地区的水利事务,实行分区治理,分散用水,从而实现了河流畅通,良田也得到了灌溉。
雍正成立了军机处之后,允祥出任了首席军机大臣,清军出兵西北,平定准噶尔叛乱,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用物资,都是允祥解决的。
从以上也可看出,允祥就是个全才,他的工作涉及到经济、吏治、刑狱、军事、民生等诸多方面,最繁忙的时候,他一人身兼九职,照样不辱使命,把各类事物打理得井井有条,实属罕见。
但是,允祥对雍正的帮助,还不止于公事,在私事上,雍正也很信赖他。比如,雍正陵寝的选址,各位皇子的事务,甚至小到雍正帝的灯饰,或者眼镜需要修改这样的家务事,允祥也参与其中。
他的辛勤工作,努力付出,不仅赢得了朝野上下的敬佩,也得到了雍正的认可,并称他为“柱石贤弟”。由此可见,雍正对允祥的爱戴。
允祥身居高位,还能够做到勤勉、谦逊、忠诚,从不居功自傲,实际与他本人的品性有很大关系。
十三爷的高尚人格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对于财富的多寡,允祥从不放在心上,这一点足以让他在官场走得更远。
允祥辅政有功,雍正不止一次要对他加以封赏,但都被他辞谢。雍正深知允祥家计空乏,便援引康熙旧例,分封兄弟23万两钱粮,允祥推辞不过,也只收了13万两。
后来,雍正又打算依照旧例,支给允祥六年官物,同样也被允祥固辞。然后,雍正又把封赏扩大到了他的家族身上,想要加封允祥的一个儿子为郡王,不想也被他婉言辞谢了。
雍正只好再变换恩赏方式,增加了他的俸银万两,再比如增加他的仪仗队规模,等等。相比雍正曾经信任的那些亲信,如年羹尧、隆科多等,允祥的谦卑,为人低调,抛开保全雍正帝的尊严不说,实际也彰显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对于允祥的好,雍正都记在了心里。他亲笔书写“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个大字,命人制成榜,赐予允祥。还下谕说:
怡亲王辅佐朕,殚精竭虑,恪尽忠诚,公而忘私,视国如家。朕深知怡亲王的德行,认为这八个字无一有一丝一毫的过量之词。
十三爷走了
允祥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呕心沥血,再加上本身有腿病,积劳成疾,于雍正八年(1730年)卧床不起。
五月,病情加重。雍正听说后亲自到怡亲王府探视,谁知赶到时,允祥已经病逝了。在生病期间,他也不忘国事,向雍正保举了十七弟允礼,称其“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
雍正后来果然重用了允礼,但允祥在雍正心中的位置是无可代替的。失去好兄弟好帮手的雍正,连续几天寝室难安,辍朝三日,穿素服一月。
允祥为国事操劳而死,在他死后,雍正也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政治礼遇,给他议定了超规格的园寝规制,恢复了允祥的原名胤祥。后来,民间有百姓要为允祥建祠堂,雍正恩准后,还划拨三十余顷田地作为祭田。
到了乾隆十九年,乾隆帝为追思允祥当年的赞襄大功,特意下诏命怡亲王的的人为“世袭罔替”亲王。
允祥与雍正虽有手足之情,但允祥在治国方面对雍正的帮助更大,也更令雍正敬佩。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体现在君臣之上,要远胜于亲情的血缘关系。像这样的君臣关系,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也是一分难能可贵的情谊。
-----
网友解答:
-----
雍正在给某位臣子回复朱批时写到“怡王变色,朕不得已就范”。说明:1、两人曾有分歧的时候,但在怡亲王变脸色后,雍正就服软就范了。2、皇上回信公然说此事,说自己就范,不以为耻,显然认为向怡亲王服软不算什么。
另外雍正下令怡亲王可直接认命3品以下武将与文官,怡亲王是掌实际兵权的。和珅什么的相比之下就弱爆了。
-----
网友解答:
-----
你看清朝王爷神道碑就可以看出来!
清代顺行汉族的辈分关系,如果谁当皇帝必定有名字重复字的避讳!雍正名胤禛,其他兄弟胤字辈的全部改为允!
唯独十三爷!康熙帝时期名胤祥,死后神道碑依旧提名胤祥!其他王爷无一例外全部允字提名!纵观清史也是空前更是绝后!
所以关系微妙可想而知!
-----
网友解答:
-----
一句话,十三爷是雍正朝的常务副皇帝。
-----
网友解答:
-----
雍正和胤祥关系的融洽,确实是历史级别的。历史上的君臣关系,很难有雍正和胤祥这么融洽,雍正给予胤祥赏赐无度,对他夸赞无度,还给予了他很高的权力,对他也无限信任。
说起来,雍正可不是一个相信臣下的君王。他对他的臣下,其实是很不信任的。如年羹尧是他在当皇子的时候最好的朋友,年羹尧的妹妹也是雍正的妃子,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在雍正登上皇位的过程中,年羹尧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正是因为他掌控着陕甘一带的军队,同时也掌控着胤禵的粮草。所以最终,尽管胤禵不服雍正当皇帝,他的手中也掌控着军政大权,但是他根本就不敢造反,这使得雍正夺皇位非常顺利。
另一个和雍正关系密切的大臣是隆科多。隆科多是年羹尧的舅舅,在康熙皇帝去世的时候,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把整个京城控制了起来。这使得驻扎在京城里面的那些皇子们,虽然也对雍正继承皇位很不服,议论纷纷,蠢蠢欲动,但是依然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造反。
在雍正当皇帝之前,胤禵和胤禩等人,是有着严密的布防的。胤禵主外,手里还掌握着兵权;胤禩主内,在京城里面严密监视着皇帝以及大臣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内外结合,一有风吹草动,就能够立刻行动。但是由于年羹尧和隆科多的存在,因此,雍正得以顺利当上皇帝。
但是雍正当了皇帝以后,这两个人却受到了雍正的严厉打击,不得善终。从这里可以看出,雍正对他的成长,确实并不怎么好。
包括另一个对雍正来说至关重要的大臣岳钟琪,雍正也是多次打击他。在雍正晚年的时候,甚至把岳钟琪抓起来,在监狱里面关了两年的时间,也不给他定罪,把岳钟琪吓得半死。
可见,雍正对臣下确实并不好。
不过,雍正对胤祥却一直都非常好,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打击过胤祥,自始至终他,他都对胤祥有各种各样的赏赐。那么为什么雍正对待胤祥,和对待其他大臣完全不一样呢?
事实上,雍正对年羹尧、隆科多也不是一开始就打击他们的。一开始,他对这两个人还是非常好的。他喊隆科多,喊的都是“隆科多舅舅”。事实上,他和隆科多并没有多大的血缘关系,而且他是皇帝,这样喊隆科多,显然就是对他极为尊重和喜爱。对年羹尧也一样,他多次表扬年羹尧,朝中很多人事敏感事情,他都会和年羹尧讨论。并且,他还对年羹尧说他想和年羹尧做那种古今最好的君臣关系。所有这些,都是雍正在刚刚当皇帝时的一系列表现。
雍正之所以是这样的表现,有人可能会说,这是雍正立足未稳,因此才极力拉拢大臣们。就像他刚上台时,并没有打击胤禩等人,反而给予他高官一样。
我们不否认雍正对隆科多、年羹尧很好,是拉拢他们的表现。但是我们也应该相信,雍正当初这样做,是真心要这样做。他想的是通过做这些事情,表现出他是一个好领导,同时也希望大家真心拥戴他。如果大家真心拥戴他,他也愿意做一个对臣下非常仁爱的好皇帝。
但是雍正所做的这一切,在臣下那里没有得到极好的回应。
比如隆科多和年羹尧,他们逐渐就骄傲起来,甚至有些轻视雍正表现出来的那些谦逊。雍正称隆科多是舅舅,隆科多就说,当年如果不是他控制了京城,雍正就当不了皇帝。雍正把人事关系拿来和年羹尧讨论,年羹尧就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一号人物,大肆接受那些想当官人的贿赂,拉拢自己的势力。这些做法,显然不是雍正想要看到的,所以雍正才非常生气,才不断地敲打他们。
当雍正不断敲打他们的时候,他们不是非常警惕,反而觉得雍正在过河拆桥。他们心中引起了强烈反弹,因此最终他们和雍正之间的矛盾越闹越大,雍正不得不痛下杀手,严厉打击他们。
胤祥则完全不是这样的人。
雍正对胤祥很好,胤祥自始至终,做人非常谨慎。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他从来不会自己去揽功劳,他像雍正一样,兢兢业业干事情,以至于把自己的身体都搞垮了,真的是做到了任劳任怨。雍正给他大量赏赐,但他不领受,他都给雍正退了回去。他表示,自己不敢承受这么大的恩宠。
可以说,胤祥是最明白怎么给雍正当臣子的人。所以,他让雍正很放心,而雍正也和他的关系处理得极好。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
网友解答:
-----
一直以来,雍正都将他与十三阿哥胤祥之间的关系视为“千古君臣兄弟”的典范,并且对于胤祥是极尽封赏,就连胤祥的后代都得到了雍正的极度善待,这便与人们印象中雍正的“弑兄屠弟”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么,历史上的雍正为何与十三阿哥胤祥之间会建立如此亲密的关系,他们这对君臣兄弟之间的关系究竟好到了什么程度呢,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您就会明白了。
“九子夺嫡”中,胤祥是雍正最为“铁杆”的支持者。
其实,雍正与胤祥之间从小便建立起了非常亲密的关系。
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的时候,他的生母章佳氏便去世了,于是在康熙皇帝的安排下,胤祥被交由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
只不过,这一时期的乌雅氏将全部的精力都用来抚养自己的另外一个亲生儿子,即十四阿哥胤禵,因而对于胤祥的抚养并不上心。与此同时,由于胤祥的生母章佳氏之前仅仅是没有得到正式册封的庶妃,在其去世后才被追封为敏妃,因而胤祥的出身非常的卑微,这就使得他自幼便经常遭受到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等一众出身较为高贵的皇子的欺凌。可以说,胤祥的童年生活非常非常的凄凉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对于胤祥的主动关心与照顾,让胤祥倍感温暖,再加上雍正与胤祥一样,都有过被其他康熙后妃抚养的经历,于是两人之间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关系也就此变得愈发的亲密,以至于胤祥在陪同康熙皇帝离开京城期间,都要与雍正时刻保持着书信往来。
然而,真正让雍正与胤祥结下患难之交的情谊,还是在康熙皇帝“一废皇太子”期间。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为由,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而其他康熙皇子也就此开始为彻底扳倒胤礽,争夺储君之位而积极奔走,这其中就包括了胤祥。
由于胤祥自幼便与太子胤礽关系交恶,所以胤祥的表现是格外的积极,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祥的行为被康熙皇帝所察觉。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不管康熙皇帝怎样责问,胤祥都将所有事情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对于他一直帮扶的雍正是只字不提。
就这样,对于胤祥失望至极的康熙皇帝将胤祥圈禁了起来,而也正是这一年多的圈禁,对胤祥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胤祥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并且还患上了严重的腿疾,“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水”,直至其去世,都没有好转,曾经文武双全的“拼命十三郎”,如今却成为了半个“残疾人”,确实让人唏嘘不已。
另一方面,胤祥就此遭到了康熙皇帝的厌恶,不仅彻底退出了康熙朝晚年的政治舞台,并且直到康熙去世,他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封赏,生活上极为窘迫,以至于需要雍正的接济才能勉强度日。
只不过,雍正没有忘记胤祥对于自己的这份“恩情”,在他登基之后,给予了胤祥极高的封赏与极为丰厚回报,算是对于胤祥当年这份“义举”的感恩与补偿。
胤祥明事理,知进退,成为雍正最为倚重的兄弟大臣。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上了皇位。
而就在雍正登基后的第二天,雍正就将胤祥晋封为和硕怡亲王,并委以其总理大臣的重任,胤祥也就此成为权势、地位仅次于雍正的整个大清王朝的国家“二把手”。不仅如此,雍正还将胤祥的生母章佳氏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就连其棺椁也被葬入到景陵地宫之中与康熙皇帝合葬。
雍正的这一系列举动让胤祥颇为感动,同时,胤祥也没有辜负雍正对于他的信任和器重,并且给予了雍正最为坚决有力的支持,甚至可以说雍正皇帝所取得的改革成绩,应该将其中一半的功劳记在胤祥头上。
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胤祥明事理、知进退,这样的精神和品质,才是真正值得人们去思考和学习的。
关于这一点,在两件事情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件事情,便是胤祥多次拒受雍正的封赏。
雍正在册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的时候,希望按照他当年被康熙皇帝晋封为和硕雍亲王时的标准,赏赐给胤祥二十三万两白银,结果胤祥以不敢与雍正等同受赏为由予以了拒绝,最终在雍正的坚持下,胤祥只要求得到十三万两的赏赐。
之后,雍正准备将原来归属与自己的统领的镶白旗满洲第三参领下的全部人口和财产赏赐给胤祥,结果同样遭到了胤祥的拒绝,于是雍正只得给他添置亲军与侍卫数量,以示恩宠。
再后来,雍正希望再赏赐给胤祥家族额外的一个郡王爵位,让其人选一子来袭承,当然,雍正如此恩赏再一次毫无意外的遭到了胤祥的拒绝。
第二件事情,便是著名的“吞土受陵”事件了。
雍正将为自己陵寝选址的工作交给了胤祥。起初,胤祥在清东陵地区的九凤朝阳山下为雍正找到了一片上吉土壤,雍正予以了同意并且已经将大量的建筑材料运到了当地,但是在修建的过程中,发现此处为砂石土壤,并不适合修建陵寝,于是雍正在与胤祥商议后,决定另找一块吉壤。
于是,胤祥在经过了新一轮的挑选后,在河北易县的永宁山下,为雍正找到了陵寝新址,并称此地为:
“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雍正对此是非常满意,并且还专门在自己的陵区旁给胤祥划拨了一块中吉土壤,希望他们这对君臣能够在百年之后继续相互陪伴,谁料想,如此恩典依然遭到了胤祥的拒绝。
最终,胤祥在河北涞水县的云溪水峪地区挑选了一块地方作为自己的陵寝所在地,又命人前去该地取回一捧泥土,并且直接吞了下去,意思就是告诉雍正,自己已经同他选择的土地融为了一体,希望雍正能够成全。雍正在得知此事后非常的感动,同时也就此同意了胤祥的请求。
从上述的两件事情上我们不难看出,胤祥能够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且做到了谦逊低调、沉稳内敛,这样的举动不仅使得雍正对其极度的放心,更是能够让他与他的家族在纷繁复杂的朝局中得以充分的保全。
正如胤祥在“吞土受陵”后所说的那句
“臣心安,子孙蒙福
”,这或许就是胤祥一生最大的愿望了。
胤祥去世,雍正给予了其极高的身后殊荣。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胤祥因病去世,终年只有四十四岁,雍正对此是悲痛欲绝,为此他专门下旨罢朝三日,并且亲自前往胤祥的府上进行吊唁。
“怡亲王薨逝,心中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在常例之外。”
雍正遵照胤祥的遗愿,将其安葬在了涞水地区,并为其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数倍于亲王陵寝规格的庞大陵园,还将在雍正四年(1726年)由他亲书赠予胤祥的“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谥前,之后更是不顾劳顿来到此处,亲自主持了胤祥的安葬仪式。
而除了给胤祥修建了一座超规格的陵寝外,雍正还给予了胤祥极高的身后殊荣。
首先,雍正为胤祥上谥号为“贤”,赐予其配享太庙的殊荣,同时还将其名字由“允祥”重新改回了“胤祥”,使其不用避讳。
其次,雍正安排胤祥第五子弘晓袭承了和硕怡亲王的爵位,并就此确定了胤祥家族后世子孙可享受“隔代不降爵”的“铁帽子王”待遇。
“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再次,胤祥之前拒绝掉的额外郡王爵位,雍正还是予以了“兑现”,并将胤祥的第四子弘晈封为宁郡王。
纵观整个清朝时期,胤祥所享受到的身后殊荣,可谓是绝无仅有的,而这些也都是胤祥用他对雍正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换回来的。
综上所述,雍正与胤祥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九子夺嫡”中,他们是最为亲密的战友和伙伴,而胤祥也是雍正最为坚定的拥护者与支持者,甚至为了保全雍正不惜牺牲自己的政治前途。雍正登基之后,他们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范,胤祥竭尽所能地辅佐雍正,而雍正也对胤祥及其整个家族予以了厚待。
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人之间如此亲密无间的关系,不是一方刻意为之能够实现的,而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结果。
而这也正如雍正在评价胤祥时所说的那样:
“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
网友解答:
-----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历史上的雍正和十三爷的关系好是毋庸置疑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雍正和十三爷的关系为什么好呢?
一、遭遇经历相似,同病相怜
雍正帝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从小抚养长大,后来皇后去世才回到生母德妃身边生活,而这时德妃已经将全部的爱投注在十四爷胤禵身上,因而与雍正帝生疏而淡漠。
十三爷胤祥的母妃章佳氏敏妃,在胤祥大概十岁左右就去世了,胤祥交给了雍正帝的生母德妃乌雅氏照看, 雍正帝得不到生母的关爱,看到与自己同样失去母亲的十三爷胤祥,就觉得同病相怜,加上对十四爷胤禵受母亲疼爱的嫉妒,所以与雍正帝和胤祥走得最近,而且对十三爷胤祥一直特别照顾。
二、政治站位和兴趣爱好相同
九爷胤禟和十爷额娘地位尊贵,看不起十三爷胤祥,从小就与十三爷胤祥不对付,胤祥和胤禛兄弟两不仅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兴趣爱好上也大多相同。所以十三爷胤祥自然倒向了对他最好兄弟的雍正帝。
那么历史上的雍正和十三爷的关系好体现在哪些方面?我来具体说说:
一、
赐封官职爵位和银两赏赐
老十三在康熙时期只是个贝子的爵位,雍正上台后直接封为怡亲王。雍正赐给胤祥钱粮23万两,特准许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6年。
只归雍正本人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十三爷王府属下,又于亲王定额之外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17员,仪仗中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
后面又给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雍正这是破了祖制封赏老十三,胤祥坚辞不受,又下旨奖励给他,增加俸银10000两。
把十三爷的母亲追封为皇贵妃。追加其母为“敬敏皇贵妃”,重新赐葬,按照皇贵妃的标准重新葬入康熙的景陵地宫。
二、无比信任和言听计从
十三爷被调侃为“常务副皇帝”,不是没有道理的。雍正一上台让胤祥总理大臣,半年后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的后世也是胤祥处理。后来胤祥又被委任为领班军机大臣。同时还负责水利,教育,军需,圆明园禁军,重大案件。雍正还让胤祥负责命脉部门“会考府”,核算钱粮这些东西,甚至雍正让胤祥代行祭祀。凡事宰相做的事情他都要负责,足以看出来雍正对十三爷的信任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雍正对十三爷提的意见是言听计从,胤祥提议:“十七弟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雍正马上重用老十七,而且一直受雍正重用,直到雍正驾崩还被任命为乾隆的托孤大臣。还提议重用岳钟琪,岳钟琪在雍正和乾隆两朝都深受重用。
雍正有时一高兴想追求享受一下,胤祥就当面制止,这是劳民伤财。雍正马上取消,然后跟大臣们说,王不让,所以取消,以后只要王不允许,你们都要提醒我,别让王不高兴。
三、呕心沥血,进退有度
从“九子夺嫡”的时候,胤祥始终跟四哥站在一起。雍正掌权之后,十三爷工作任劳任怨,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真正做到了权利与能力相匹配。为国事操碎了心。胤祥也是因为责任太重,太繁琐,导致活活累死的。雍正也发出感慨
:“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夸十三爷有王佐之才。
雍正对胤祥这么好,十三爷却没有恃宠而骄,而是恭谦礼让,雍正赏给他二十三万钱财,胤祥跪恩,坚持不受。雍正一直要给,胤祥只好要了十三万。雍正又要封给他儿子一个郡王爵位,胤祥觉得这是破坏祖制,如何都不肯接受,雍正只好给他加一万俸禄。
胤祥在雍正八年累死了,年仅四十四岁。老十三的死让雍正悲伤过度,悲恸异常,还亲自素服一月。这君为臣服素服一个月,古往今来雍正还是第一个。因为胤祥在端午节前夕就去世了,雍正为其撰写祭文,以示哀思。并且下令禁止各地连续三年端午节不得搞大型活动。雍正还特命此建怡亲王陵墓。
雍正为了感谢兄弟情谊,呕心沥血的十三爷,将胤祥封为大清国第九个铁帽子王,这铁帽子王的价值那不言而喻,前面那八位可都是开国亲王,都是建国时期打天下的王爷。
总之,雍正和十三爷的情谊只能用棠棣情深来形容,人心都是相互的,两人从小关系就好,十三爷尽心尽力辅佐,呕心沥血,进退有度,雍正对老十三爷是殊荣待遇,无比信任,言听计从,真是一对好兄弟,好君臣。对于雍正和十三爷之间的关系有多好,我就回答完了。
-----
网友解答:
-----
所谓“十三王爷”即怡贤亲王胤祥, 他是清圣祖康熙帝序齿皇十三子、清世宗雍正帝同父异母的亲弟弟,生母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划重点:
章佳氏出身镶黄旗包衣,并不是蒙古人、也不是什么“宝日龙梅”,更加不是什么“喀尔喀蒙古大汗之女”
)。在整个清王朝的二百余年里,胤祥创造了多项“第一”、甚至是空前绝后的“第一”!
▲怡贤亲王胤祥画像
胤祥是清王朝历史上第一位恩封“铁帽子”亲王!在他之前,清王朝只有军功王爵才可以世袭罔替,其他恩封王爵都必须降等承袭,也就是亲王的儿子只能袭郡王、郡王的儿子只能袭贝勒……胤祥是清王朝第一位不需要避帝讳的臣下!众所周知,避帝讳这个东西从秦始皇开始就有了,皇帝名字中的出现字是需要避讳的。所以,从雍正元年开始,雍正帝所有兄弟名字中的胤字都被改为了允字。当然,也包括胤祥。但是,在雍正八年胤祥去世之后,雍正帝却突然降旨将胤祥的名字由允祥重新改回了胤祥,这也使得胤祥有幸成为了清王朝二百余年历史上唯一一位不需要避帝讳的臣下。
▲清世宗雍正帝画像
从这两件事就足以看出雍正帝对胤祥到底有多好了!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原本只是康熙帝的庶妃(差不多相当于后来的官女子,也就是皇帝没有任何名分的小妾),直到去世之后,才被康熙帝追封为了敏妃并葬入了康熙帝景陵的妃园寝。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帝刚刚即位便下旨追晋“皇考敏妃”章佳氏为皇贵妃、谥“敬敏”,并违反祖制下令将章佳氏的棺椁从景陵妃园寝迁出,葬入了康熙帝景陵的地宫之中。而在此之前,只有皇后和追册皇后才有资格葬入帝陵的地宫。雍正帝给出的理由则更加直白:“我做这一切,就是为了我弟允祥!”
▲清东陵·景陵(清圣祖康熙帝陵寝)
清王朝有宗室不得结交朝臣的祖制,为的就是避免宗室与朝臣勾结、危及皇位和皇权。然而,这一切对胤祥并不适用。雍正帝不仅不禁止胤祥结交朝臣,反过来还鼓励朝臣多与胤祥亲近,有事可以先找胤祥请示汇报。在雍正朝的前八年里,胤祥几乎就是“常务副皇帝”般的存在!雍正帝主要负责上层建筑的东西,具体事务性的东西几乎一股脑儿全都丢给了胤祥,甚至连自己的陵寝选址也都交给了胤祥。在泰陵选址工作完成之后,雍正帝甚至还将泰陵附近一块风水仅次于泰陵的地方赐给了胤祥,作为他将来的园寝用地。虽然胤祥死活没肯要,但雍正帝那是真心想送呀!
▲怡贤亲王胤祥画像
后来,胤祥在直隶涞水选了块地作为自己的园寝用地,自行设计的园寝规制也低调到了极点,甚至还不如普通的亲王。可雍正帝哪肯啦,在雍正八年胤祥去世之后,雍正帝特谕:怡贤亲王园寝规制全面升格,一应开支也都由内帑支付、不用怡亲王府一文钱。最终,怡贤亲王园寝硬是被雍正帝修成了清王朝的“第一王爷坟”!其规制甚至超过了后来清德宗光绪帝的亲生父亲——醇贤亲王奕譞和清高宗乾隆帝的端慧太子永琏的园寝。
▲怡贤亲王园寝残存地面建筑
除此之外,胤祥也是清王朝唯一一位被皇帝自愿托付身家性命的宗室!雍正年间,雍正帝长期在圆明园居住、办公,而圆明园的安保工作则被雍正帝全部交给了胤祥。这得是何等的放心?要知道,胤祥可是姓爱新觉罗的、是康熙帝的亲生儿子,理论上他也是对皇位的重大威胁!不是吗?由此也足见雍正帝对胤祥的态度了。不仅如此,清王朝到雍正年间已经实现了八旗的统权和治权分离,入八分宗室王公们已经无权直接治理自己所领旗份的具体事务了。但胤祥是个特例,雍正帝曾下旨:胤祥所领旗份的一应事务皆由胤祥自理!
在胤祥去世之前,雍正帝就曾经想要在怡亲王爵位之外再送一个爵位给胤祥、由他自己挑一个儿子来受封,但胤祥没有同意。可是,在胤祥去世之后,雍正帝依然还是给了胤祥的嫡子弘皎一个宁郡王爵位(承袭怡亲王爵位的是胤祥的另一位嫡子弘晓)。“一门双王爵”,这在清王朝历史上除了礼烈亲王代善一脉之外,也是非常罕见的。就连光绪帝的亲生父亲奕譞家,也只有一个醇亲王爵位而已!直到清王朝灭亡,光绪帝和摄政王载沣的亲兄弟载洵、载涛等也没能得到实封王爵,仅仅只是加了一个郡王衔而已。您说雍正帝对胤祥有多好?不言而喻……
▲加郡王衔贝勒载洵——清德宗光绪帝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摄政王载沣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亲叔叔!
-----
网友解答:
-----
多好?那真是比亲兄弟还好,可以说,雍正那点兄弟亲情差不多都用到这个老十三身上,甚至老十三最后还恢复了本名,不用避讳雍正的名讳,这可是满清历史中最大的殊荣了。
雍正可谓是出了名的刻薄寡恩,与他对着干的八爷党几乎就没有好下场,老八、老九都被折磨致死,老十四圈禁,老十圈禁,就连中立的老三也被圈禁至死。跟着雍正做事的也挺倒霉,年羹尧被整死,岳钟琪关牢里两年,也差点被整死。但无论雍正对别人怎么样,他对自己的十三弟胤祥是真好。
这胤祥在康熙朝时,连个郡王都没混上,还三天两头的被圈禁,放到《雍正王朝》里就是被圈禁了十年啊,可以说是惨到家了。
然而等到雍正继位,那胤祥的好日子就来了。雍正这边刚继位,连座位还没暖热呢,就下旨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并且还是亲王双俸,世袭罔替,这是不是已经很好了?不,雍正觉得还不够,于是他就又把胤祥的儿子封为郡王。得,原来连个郡王都不是的胤祥,不但自己成了亲王,就连儿子也当了郡王,这恩宠真不是一般人就能享受的啊。
雍正不但给了胤祥极高的地位,还要给更大的权利。他让胤祥成为四个总理事务大臣之一、议政大臣,兼领户部,领圆明园八旗禁军。特别是领圆明园八旗禁军这份差事,更是能体现出雍正对胤祥的信任。因为清朝的皇帝没几个愿意住在憋闷的紫禁城,特别是雍正,他们都更喜欢住在圆明园,雍正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就呆在圆明园里,而胤祥就是负责圆明园安保的人,也就是说雍正把自己的安全都托付给了胤祥。
特别能体现雍正与胤祥关系的,就是胤祥死后的身后事了。就在胤祥的葬礼上,雍正是哭的死去活来,甚至到了吐血的地步,而那块沾有雍正鲜血的帕子就被放到了胤祥的棺椁中,以示“永诀之哀”。雍正不但自己伤心,他还不允许别人不够伤心。老三胤祉就是因为在胤祥的葬礼上不够伤心,就被雍正圈禁至死。
雍正为了表彰自己这位十三弟的功绩,还专门把老十三的名字“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是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
推荐阅读:
如果打算到山东半岛买套海景房,乳山、龙口、荣成、哪里更合适?
汉朝可以再次中兴,但晋朝和宋朝也是两朝,为何却没有办法再次雄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