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剧中出现歪把子机枪竟然采用了弹链供弹,那么此枪真实的供弹方式又是怎么样的呢?
抗战剧中出现歪把子机枪竟然采用了弹链供弹,那么此枪真实的供弹方式又是怎么样的呢?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兔哥回答:歪把子机枪是日本在二战时期使用的一款班用轻机枪,这款机枪的正式名称为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也就是1922年定型的一款机枪。这款机枪有几个另类设计,一个就是枪托向右则弯曲,因此在中国被称为歪把子机枪。只所以把枪托设计成弯曲的这就涉及到这款枪的另外一个另类设计,左侧弹斗式固定供弹具遮挡了枪面瞄准线,导致该枪的瞄准具偏向枪面右侧,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准时过于向右歪脖子,因而将细长的枪颈向右弯曲,这样就满足了抵肩操枪式的瞄准方便,看似科学其实这个弹斗是这款机枪最大的败笔。
“歪把子机枪采用了导气式自动原理,使用和日本三八式步枪相同的6.5×50毫米步枪子弹,而且也使用了和三八式步枪相同的5发标准弹夹,这款机枪的另外一个另类设计就是能安装刺刀。关于供弹具方面,日本二战时期班用武器有一个特点就是子弹都是提前安装到桥夹上的,“三八大盖”采用5发桥夹,这款“歪把子”机枪也要使用5发桥夹,日本认为这样方便战斗中快速供弹,步枪没问题,机枪就不好使了。要了解怎么供弹就必须说清楚它是怎么推弹上膛和怎么把打完子弹的桥夹推出来的,下面兔哥就详细说说歪把子机枪的供弹原理;
歪把子机枪的供弹原理:
首先把带有桥夹的5发子弹分两次放进“漏斗”里面,弹头朝前,只所以分两次是因为日本的手抓不牢六个桥夹,也不方便。桥夹底部对正,然后把压弹板放下,压住“漏斗”里面的子弹,压弹板的作用一个是防止子弹从漏斗里掉出来,二是给子弹施加一个压力,压弹板有3公斤的弹簧重力,压入6个5发桥夹共30发子弹,压弹完毕。射击时怎么供弹呢?答案在弹斗式弹匣的底部,底部有5个半圆形的左右横向运动的凹槽板,有五个凸起,类似拨弹勾,上面有一个薄钢板,盖住凹槽,只露出前后两排拨弹勾,有一个拨弹杆(拨弹臂)和钢板下面的拨弹板连接,同时这个拨弹杆(拨弹臂)和枪机连接,射击时枪机前后运动带动拨弹杆运动,拨弹杆在枪机斜向导槽的作用下,随之做横向往复运动带动拨弹板做左右横向运动,这样就能一发一发的把子弹送进枪膛了。是不是头有点大,确实如此,歪把子机枪就是结构复杂,据美军测试,能够连续射击500发子弹没出故障就是奇迹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桥夹怎么退掉呢?其实歪把子机枪的漏斗式弹匣桥夹位置的下面有一个开口,最下面那个桥夹5发子弹打完了上面的弹夹在压弹板的作用下把没有子弹的桥夹从漏斗后面下方位置的开口处压出去,这样歪把子射击时每打完5发子弹就从漏斗下面掉下一个桥夹。日军的观点是,机枪坏了,可以把子弹给步枪用,而且入箱保管时就是采用5发一桥夹存放,开箱就能用,而且步、机都能通用,因此整个机枪都围绕着这个漏斗的设计而设计,因为它太复杂了。
“歪把子”机枪并不能使用弹链供弹;
一些影视作品往往是罔顾事实的渲染,无非是给人一种场面激烈的感觉,加装上弹链也没用,只不过是粘上面忽悠人的,这款机枪天生就没这个本事。如果采用弹链供弹也就不会是最差的机枪了。武器装备永远追求简单可靠,皮实耐用。而这款歪把子恰恰相反,就供弹具这一块就相当复杂,越是复杂的东西可靠性越差,这款枪就是这样,毛病一大堆,如,对气象敏感,不冷不热的天气人人喜爱,这款“歪把子”机枪也喜欢,温度高了低了就容易生病,卡弹卡壳成了家常便饭,为了能顺利的退壳,日军就往子弹上刷油,起到润滑作用,但是在恶劣的环境下这个措施也不好使,总之是一款另类存在的武器。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指正,图片来源网络。
-----
网友解答:
-----
但凡抗日神剧原因花五毛钱,随便去论坛社交媒体抓个军宅过来都不会犯这种错误。
主要还是谈歪把子的奇葩弹斗供弹系统
上边这个图分辨率还不错,但光是图可能让人还不一定完全了解,拆开来一步步说
它的弹斗是用来一排排的压5发装的6.5mm弹夹的,最多塞6排,也就是30发。靠上边这个勺把一样的压弹板压住。
在弹斗的底部有一排输弹齿,这个齿通过一套机括与枪机相连,枪机后坐时候,这排输弹齿会把子弹往右边拨,枪机复进的时候刚好带最右侧那枚子弹入膛
同时随着枪机的继续复进,带动输弹齿下沉,向左移动复位。以此类推
换个角度看是这样
打空了最底下一夹子子弹之后,抛出空弹夹,上边的弹夹被压弹板压入输弹齿,再来一个循环。
这种看着就头疼的供弹系统可靠性好就有鬼了....
-----
网友解答:
-----
别说抗日神剧中枪械乱用了,我看CCTⅤ丨0套百家讲坛节目,一个教授讲中法马尾海战,这位教授大谈特谈法国军舰上装备的哈乞开乞机关炮对对大清南洋舰队猛烈攻击,但可笑的是中法马尾海战时,别说没有哈乞开乞机关炮,那时连马克沁重机枪都没有发明出来,法国军舰上装备的是加特林六管手摇机关枪。
连专家教授都敢站在百家讲坛上胡说八道,也就难怪抗日神剧乱演一顿了。
继加特林发明出六管手搖机枪后,马克沁发明了枪管后座自动方式、弹链供弹、水管冷却的马克沁重机枪,法国为避开马克沁的专利,研制出了导气式自动,散热片风冷、弹板供弹的哈乞开斯重机枪。
但重机枪太重,只能做为固定火力点使用,能不能把重机枪轻量化,能随步攻击部队共同前进,为攻击步兵提供行进间持续火力支援的问题,便提上了各国军队的议事日程。
首先由法国制造出了枪管长后座的绍沙轻机枪,但绍沙轻机枪后座力太大了,枪托在射击中抖动厉害,射手一不注意,射击中的机枪便会挣脱射手控制,枪托便会击打在射手脸上,所以绍沙机枪也被士兵称为“掴脸枪”。
但一战期间,各国军队都需要大量的轻机枪,所以就连掴脸枪也大量制造,一直使用到一战结速,一战中的轻机枪还有法国的哈乞开斯轻机枪(弹板供弹)和英国的刘易斯轻机枪(弹盘供弹)。
一战后各国都在研制轻机枪,日本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研制较早,他采用了导气式自动方式,弹斗式供弹、散热片式风冷;在捷克式轻机枪研制出来之前,大正十一年式还是比较先进的一款轻机枪,但弹斗式供弹比较奇葩,原来的想法是机枪和步枪子弹通用,紧急时可以调步兵的子弹供给机枪,从而减缓后勤压力,而且只要副射手不断的向弹斗续弹,机枪便会无休止的射击下去,而且日军也做到了这一点儿,日军副射手只向弹斗压三个弹夹,手拿三个弹夹,待机枪打完两个弹夹,还余一个弹夹时,副射手随手就用手里的三个弹夹磕开了压弹杆,将三个弹夹装入弹斗,顺手压下压弹杆。
但要命的是大正十一年式不能更换枪管,所以再熟练的机枪组也不能长久的连续射击,只能靠长点射、短点射来避奂枪管打红,而且机枪还得佩一个油壶来解决进弹顺畅的问题,因为一则有一个大弹斗,所以枪托偏向另一则,以解决射手的瞄准问题,因而被中国军民称为歪把子。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道具师被逼急了,有什么枪就用什么枪了。
很多剧组的道具师都是群演升级而成,枪胡乱给你组装一下,有的用就行了。
挖把子机枪采用弹链也没什么稀奇,没射出来激光就算是给面子了。
其实在歪把子机枪设计之前,世界上采用漏斗式供弹的机枪并不罕见。
当时日本很多武器都是学法国,而法国人就有这种漏斗供弹的机枪。
原理上,漏斗供弹是很牛逼的。
第一,不需要额外装弹匣。
大家都知道,解放军的捷克式轻机枪或者布伦轻机枪,都是一个机枪手一个弹药手。
弹药手干嘛的?装弹的呗。
因为解放军的备用弹匣不多,一个轻机枪组只有几个弹匣。
所以在射手开枪时,弹药手要飞速的将一颗颗子弹压入弹匣进行装弹,然而将弹匣交给射手继续射击。
以布伦轻机枪为例,30发子弹装一个弹匣,速度是很慢的。
如果是志愿军在朝鲜用的转盘机枪,安装47发子弹还需要辅助工具,速度更慢。
然而,漏斗式装弹有个听起来很牛逼的地方,就是根本不用一颗颗装子弹。
以歪把子机枪为例,原则上只需要将得到的散装子弹,直接装入漏斗,然而就可以发射。
那么,原则上机枪就不存在等待装弹夹的时间,只要迅速将子弹装填进漏斗就可以直接开火。
第二,原则上可以无限连续射击。
歪把子有一项闪亮的能力,就是原则上只要弹药手有圣手,不断的将子弹填入漏斗且压住,机枪就可以持续开火,活力根本不会中断。
牛不牛,无限连击啊!
然而,挖把子机枪是二战最烂的轻机枪,具体怎么烂可以看萨沙写的书,这里不多说了。
后来日本也废除了轻机枪漏斗设计,改为使用弹夹了。
-----
网友解答:
-----
应该说,歪把子的供弹方式是歪把子机枪上边最有特色的地方,同时也是给歪把子找麻烦最多的地方。
歪把子,大正11式轻机枪。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各国都开始研制轻机枪,就是要把轻机枪加强到步兵班,既然到了步兵班,那么第一不能是太重,一个步兵班当时有13-14个人,肯定是不能全来伺候一挺机枪,所以机枪也就是分2到5个人伺候,人越少越好。要能跟上步兵班,还要和步兵班里边的弹药通用,这个方面问题不大,当时步兵的主要武器还是拉大栓,用的都是全威力步枪弹,这个和机枪用的都一样。
而歪把子设计的时候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求轻机枪要使用和步枪同样的供弹具,就是但是步枪使用5发一盘的子弹,能够直接装在机枪上边,日本军方提出这个要求是十分合理的,机枪射速快,是步兵班火力的核心,这个火力核心可是不能火力间断,而当时使用弹匣或者弹盘都是会有火力间断,弹匣当时一般是20发,弹盘的容量大,但是重量也大,最好是能够直接使用5发弹夹。
这里借轻武器的疯狗一张图,这里边是比较清楚的表明了歪把子的供弹弹斗的结构。
弹斗边上的原型物体是油壶的盖子,歪把子子弹上膛的时候,需要在弹壳上涂油增加润滑。
往弹斗里边装填子弹。
日军使用歪把子,子弹就是暴露在敞开空间中,十分容易沾上尘土等异物。
应该说这个要求是有一点太从细节入手了,一般来说,没有从供弹方式上入手设计一挺机枪的,但是日本人设计歪把子的时候,就是从供弹方式上入手。这种设计理念可以说是有点标新立异,而这种弹斗的设计只有日本人用过,其他国家再没有使用过,只有苏联的托卡列夫曾经研制了一挺使用弹斗的机枪用来测试,不过以后也就没有以后。
采用这种弹斗,最大的问题就是,弹药敞在开放空间中,对于阻止灰尘等异物进入弹膛内是十分不利的,可以说这个弹斗就是一个接土的东西,而沙尘颗粒是轻武器可靠性的杀手,任何轻武器如果是内部进了尘土沙粒,就是造成自动武器卡壳的主要原因,所以歪把子的可靠性始终不高,尤其是在现场环境中,不可能是保持弹药的清洁,而保持武器的清洁是保证自动武器能够自动射击的重要措施。而歪把子由于设计上就是没有密封好,使尘土沙粒进入机枪内部十分容易,所以歪把子的可靠性始终不高。
机枪使用和步枪相同的供弹具
,直到苏联的RPK才实现,不过西方国家不认为RPK是机枪。而米尼米才是又能使用弹链供弹又能使用弹匣供弹的机枪。不过,机枪和步枪使用相同的供弹具的原因是步枪使用弹匣供弹了。歪把子对于通用供弹具的要求已经是超出了它所处的时代,这也是它麻烦不断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
-----
网友解答:
-----
\n
“歪把子”机枪可以说是最著名的二战兵器之一,因在1922年正式定型成为陆军步兵制式装备开始配发(1922年为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所以得名为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亦称“11年式轻机枪”。而“歪把子”机枪这个中国地区特有的花名来源于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为“歪把子”机枪。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歪把子采用5发桥夹供弹,弹斗内装有6个桥夹,装填完毕后压紧弹斗盖,以保证最下面一个桥夹与拨弹齿啮合,实现连续供弹。
每次打完一个弹斗6个桥夹后,需要打开弹斗盖重新进行装填,影响火力连续性。虽然理论上也可以由副射手不停地从上面填装,但是如果上方压力不足,很容易造成桥夹跳动、拨弹齿滑脱影响供弹。
但是,其弹斗供弹方式导致故障率高,开放式的弹斗容易沾染泥水,弹斗底部拨弹结构复杂,导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
而且,装填完六个桥夹后,歪把子左重右轻,有个左向的偏心力矩,瞄准线又很罕见地处于枪身右方,其“歪把子”正因此得名。
这样的结构不但对据枪瞄准不利,若战场上右手、右肩负伤,或对于左撇子来说,基本没法使用,所以,歪把子堪称是轻武器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
网友解答:
-----
一是,导演不严谨,稀里马虎,认为观众傻,粗制滥造糊弄人。二是,道具组糊弄导演,把导演当傻逼玩。三是,一起联合起来糊弄带帮人洗钱[发怒]
-----
网友解答:
-----
1997年刘若英演的《南京大屠杀》别名《南京1937》有一堆弾链的九二式
-----
网友解答:
-----
中国军民口中称呼的“歪把子机枪”,其正式名称为大正十一年式轻机关枪。该轻机枪于1922年,也就是日本的大正十一年,故名。由于其枪托向右弯曲,中国军民形象地将其称为“歪把子机枪”。
日本的大正十一式机枪除了它的歪把子比较突出之外,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供弹方式。当时世界上各轻机枪一般使用弹匣、弹盘、弹链或者弹鼓,而日本的大正十一式却采用的是能从上面装入6个弹夹共30发子弹、形状有点像漏斗的供弹机。理论上只要不断地向弹斗中装填弹夹就可以做到持续射击,但是实际上由于弹药装填比较繁琐,实际射速根本达不到理论射速。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供弹方式结构比较繁琐,动作过于复杂,而且对加工装配的要求非常高,在使用的过程中故障率非常之高。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也使用缴获日军的“歪把子机枪”,但是正规部队一旦能使用捷克式轻机枪,一般不会使用“歪把子机枪”。因此,一般是地方部队、游击队、民兵使用“歪把子”的要多一些。
在抗战剧中,日本“歪把子机枪”使用弹链供弹明显是错误的。
-----
网友解答:
-----
那么多年的神剧出台,导、编、剧、道还没吸取教训,只能说是悲哀!主、配、群演跟着在剧里一起演二货,也不奇怪!
究其原因,是国内的观众,早就被美剧、德剧、日剧、韩剧彻底培训了什么是专业和敬业,说到底,已然被“惯坏”了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