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与德国工业差距有多大?
中国工业与德国工业差距有多大?
-----
网友解答:
-----
“工业”这个词是比较广泛的概念,德国有高精尖机械装备汽车工业,但中国也有面向全世界的手机、通信设备行业。所以,工业对比的概念并非是机械、汽车等,还包括手机、电视、动车这些产品。
中国工业与德国工业确实存在的一定的差距,人家德国工业起步早,到现在大搞工业4.0,而中国谋求“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总体方面已经领先中国,乃至世界都很多年了。他们已经把工业的概念深入到了每个企业员工的心里,这在中国不能比的。而至于德国工业与中国工业差距有多大,下面来了解一下。
先来说说德国工业的概念
自动化
德国制造之所以很强,关键在于他们的全自动化生产设备,德国人认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因此,德国的许多工厂就把人类不擅长做的的、重复易错的工作全部交给机器人来完成。
而工人在工厂中只做两件事:一是做生产规划,下达生产指令;而是给机器人打下手保持生产线高效可靠运转就行。
流程化
制造流程化就是把制造过程切分成非常细小的片段,每个片段都严格遵守既定的流程推进,片段之间则用自动化的传动装置连接起来,片段简单化的过程也是人力被逐渐淘汰的过程。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流程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融入了德国人的血液中,不只是工业制造,日程生活也可以见到德国人为自己制定某个行动流程,而这是中国人不能相比的。
可测量
许多人都知道“德国精工”,精密的一大关键就在于一切都可以实现“可测量”,这正是德国工业的“可怕之处”。而各种各样的测量仪器都要足够准确,通过精准的测量,德国工业的产品和生产线的各种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的纠正,保证其产品质量。
例如CarLZeiss在1973年推出的三维测量仪器,精度达到了0.5微米,这就给精细工业生产带来了一场革命。而这方面也融入了德国人的民族性格中,他们的家庭厨房基础等于一个小型试验场,各种量杯、测量尺、温度计等一应俱全,且随时都会派上用场。
职业化
德国社会对接受职业教育者的接受度也非常高,他们对那些职业工人相当尊敬。以为德国的老工程师,从职业学校毕业后就在机械工程师岗位干了几十年,德国几乎所有核电站的蒸汽机轮都是他负责调试安装的。
而一些普通的工厂员工,老板也会对其尊重,如果在企业达到一定的工作年份,技术跟不上的话,企业会负责深造、培训等,他们认为这些从事多年工业生产的员工都是一份财富。而这在中国比较罕见,很多工厂对普通员工连基本的尊重都很难做到。
再说说中国的工业
中国制造强吗?事实上还是那句话,很多人对工业这个词的了解有限,所以觉得中国制造不行。而在某些方面,更有人觉得中国制造起步晚,核心技术和标准都是买来的、抄来的,关键是没有技术发展、升级的历史积淀,因此中国制造于德国相比,相差甚远。
总的方面来说,以上这些说的都没错,毕竟“中国制造2025”是要向“工业4.0”接轨的,国家有意要让制造业大升级一次。在各种媒体上看到了德国工业水平后,大家都惊呼德国制造的伟大,但他们却没有研究过,德国工业也经历过“黑暗期”。
1887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商品必须标注“德国制造”字样,并以此将廉价劣质的德国货和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这是“德国制造”黑暗期的时刻。所以,被国人惊呼的德国制造,也不是从娘胎出来就举着游标尺,既然德国可以,那么中国也可以。
中国工业的现状就是,家大业大
虽然跟德国工业相比,中国确实差距不小,但中国制造2025的目的就是要让中国制造不仅做大,还要做强。
中国工业已经开始向世界顶峰的水平进军,如中国C919大飞机已经问世
中国高铁的速度、稳定让其他国家百姓崇拜
华为手机让外国人爱不释手
国产电视TCL,攻占了无数欧美家庭
大疆无人机在此领域更是无人能及
所以,那些一直崇拜德国制造的朋友们,是时候改变一下观念了,德国雄厚的实力是靠时间累积起来的。而中国现在有比曾经的德国更为雄厚的底子,我们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然后赶超英德美。
中国现在极为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以及对各种工业创新的支持,并给予企业家更多的灵活度,这样的中国工业让我们有着很深的期待。因此,中国工业与德国工业的差距只是暂时的,只要再来个三五十年,我们就能跟德国工业比肩。
-----
网友解答:
-----
中国和德国的工业差距有多大,这个要从什么方面去说了,如果说高端工业水平来说,我们差德国不是一点半点,如果说从规模完整度去看,那我们比德国的规模要大上不少,完整度也不是德国能比的,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就是我们,德国工业体系并不完整。
不管是出于淘汰低端制造业,还是说受限于美国或者自身国家总体实力,德国工业体系不完整这个是事实,但是这并不能影响德国这个全世界最顶级工业实力的位置,德国和日本以及美国的工业实力是最高的,全世界绝大多数的高端科技产品都出自这三个国家,基本上可以说工业实力强到没有朋友。
有人会说,我们研制出来了五代机和航空母舰以及核潜艇还有北斗卫星,我们还不算工业强国吗,我们还没有超过日本德国吗,德国其实受限于美国方面的约束,所以没办法真正的放开手脚,因为二战的原因,欧洲各国也都在防着德国走上老路,德国为了安抚各国,所以在军工方面没有太过热衷,加上德国知道单打独斗搞不赢美国,只有联合欧洲各国才行,但是欧盟各国有自己的小算盘,很难真正融合成为一股绳子。
言归正传德国工业有多牛,世界上三分之一左右的高端精密仪器出自德国,还有先进的工艺机床,西门子公司建造的大型对撞机,西门子公司研发的世界上最大功率的燃气轮机,德国汽车工业发达,自动化设备综合能力发达,我们现在引以为傲的高铁技术技术引进德国的,现在还有最核心的高速轴承都是进口德国的,我们自己可以生产,但是寿命会精度稳定性不行。
上海磁悬浮列车就是德国援建的,我们的医院还有许多企业使用的机器和精密机床和精密仪器,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德国生产的,说实话我们在高端领域差的还远,真正接触过日德设备的人就知道,我们在工业领域要赶上日德路还远着呢,至少在工业领域我们落后十五年以上。
不要看我们现在使用的许多高科技产品,但是真正我们自己的工业设备生产出来的其实并不多,很多都是使用别人的设备和技术生产出来的,所以不要被这些表面上的东西迷惑,虽然说我们这四十年来进步非常大,但是人家一百多年的工业不是吹的,工业科技这个东西需要的是核心技术,并不是花架子,核心不是自己的那就是花架子了,努力才是硬道理。
-----
网友解答:
-----
大家好,本人在奥地利留学,在德国工作,都是德语系国家!总共在德语系国家生活有十来年!
我在这里通过另一些角度来谈下上面的问题!中国工业与德国工业比差距多大?这样说下2008年之前那和德国工业差距那确实很大,各方面,品类齐全程度,自动化程度,硬件和软件结合,体系化等等吧。不过到现在就不应该说差距多大了,应该说各有优点!
我用我的一些工作经历来讲一下两国的工业差异:1.品类齐全程度,现在来讲我国和德国,感觉我国似乎更加齐全些,德国的整个工业还主要是最为传统的工业,比如钢铁类,矿山类,化工类,汽车类,电子类主要偏重自动化,仓储自动化的硬件方面,光学仪器等。我国在上面的这些工业门类,应该说目前不如德国!但是德国由于二战战败国原因,没有航天工业,造船吨位有限制,兵器工业更是限制重重,能源类工业品类少。电脑,通信,家用电器方面个别品牌比我们精,但没有我们全!食品加工业更是偏科厉害。所以整体没有我们全!
2.我为德国的某车企,做过发动机零件的疲劳测试!发现德国的整体工业,都非常的成体系,一板一眼没有一点的跳跃性!真的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就拿零部件的疲劳强度测试来讲我国的车企,在这方面并不是非常重视,但是德国,从设计,材料的选择,测试,数据分析,应用检测等等!每一个零件都要对极限值得分析等等。
3.德国的工业强,体现在起步早,经验强大,比如仓储物流自动化这方面,比如一条传送带输送,对于速度,重量,尺寸,上升角度需要多大的电机!这个完全经验积累出来的公式来计算出来的,我国的这方面明显欠缺!
4.德国先进意识不如国内,“高大现”的不如国内,比如纳米材料,核能,手机,互联网,软件等德国有所缺失。
5.德国工业发展思想过于保守,现代高科技方面与中国,美国差距巨大!不是没有能力发展,而是由于保守的思想,造成错过了现代工业黄金起步和发展阶段!
6.德国工业人才培养方面,德国的大学教育,比我国起步早,体系度极为成熟,但是不如我国齐全!
今天就写这么多,总体来讲德国工业只要有的,都非常出色,有些更是业界标杆!但是品类不够齐全!我国的工业品类世界上齐全度应该世界前几。但是全世界的标杆太少了!德国强在精,我国强在广。我国在近现代工业发展明显好于德国!近十年我国的工业发展政策明显强于德国,更加敢于突破!
-----
网友解答:
-----
就以前90年代,德国是世界先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中国尚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两国工业水平差距很大。那年代,上海地铁一号线才刚开建设,地铁列车车厢是向德国进口的。但到了约2000年,地铁列车车厢中国可以出口了,其中德国转向问中国购,中国在这方面超德国。另一个,磁浮列车。这是德国原创,上海那一段是用德国技术向德国进口的。但德国为什么在自已国家不造磁浮,而到中国上海来造?主要原因,磁浮列车的轨道从起点到终点很长,不可能没有接缝,接缝处理技术,德国是失败的,而中国获得成功。在这关键性小技术(看似)超越了德国,使磁浮列车才能转为现实。不过,德在精密高端机床等方面一直全世界领先,德国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在全世界出名没得比。在技术工人人材方面高级技师占20-30%,中级技师占50-60%;而中国高级技师不足3%,中级技师不足10%,中高级工人占50%。这个差距很大很明显。不过,中国工业制造业门类,不分大类和小类,是全世界最齐全的。要不苹果手机为什么全有中国深圳组装?若世界上有一个东西从发明,成形到产品进入市场,美国需要十年,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需要十年以上,而中国平均需要28个月。这点,没有人能超越。中国还有一个本领,把高科技高端产品制造能转换为“白菜价”,可迅速普及惠民。这次心脏支架由13000元降为700元,是因为,中国特种钢冶炼技术突破,最小一炉钢种钢就够全世界使用两年,材料成本只占国际成本价10%,降了90%。这就是中国贡献。现在中国钢产量4亿吨,是美国2千万吨的20倍,具有强大的工业制造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德工业化程度有深浅,有差异,中国正在完善与全面超越,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2025计划。
-----
网友解答:
-----
中国工业与德国工业主要存在三大差距:
一,中国是平民工业,德国是贵族工业。
德国工人平均月工资大致3700欧元,折合人民币2.9万元。德国工人最低月工资1.2万元人民币。
中国工人的平均月工资不会超过5000元人民币。
我一亲戚在深圳当工人,每月工资6000多元人民币,其中底薪只有2000多元,4000多元必须靠加班加点挣得。这意味着中国工人每月不只工作22天,每天不只工作8小时,每年的节假日大多在加班。
而德国工人每年休双休日102天,带薪休假40多天,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共休20多天,全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工作日比休息日只多9天。每天只工作8小时。
德国工人的平均月工资接近中国工人的6倍,但工作时间大约只有中国工人的二分之一,典型的多拿钱少干活,这难道没有贵族化吗?
除了工资外,德国工厂为工人支付的养老金、失业救济金、医疗保险、教育保险等等,也是中国工人的几倍。所以可以得岀结论:德国是贵族工业,中国是平民工业。
二,中国工业仍在上升期,德国工业早已进入衰退期。
德国工业的生产成本比中国工业高得多,与中国工业竞争,越来越居于下风。
当然,德国工业的技术力量比中国工业强得多,因此可以长期通过技术垄断搞价格垄断,通过价格垄断弥补高成本的短板。
但是,中国一点一点地追赶。每赶上一项,该项就由德国的垄断价变成了中国的白菜价。这意味着,只要中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中国的低成本就在竞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
现在就不难明白,当西方各国都经济虚拟化后,只有德日两国仍然坚持以工业为主。日本在《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升值50%后,也经济虚拟化了,整个西方世界只剩下德国仍然坚持以工业为主。德国经济本来应该在西方世界一枝独秀,为什么也会陷入衰退,与中国工业竞争日益处于劣势呢?关键原因就是德国工业贵族化了,而中国始终坚持工业平民化。
三,中国工业总产值是美国德国日本三国之和。
或许要不了多少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将是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四国之和。
中国工业不断走强,西方工业不断走弱,原因很多,但关键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坚持工业平民化,而西方工业和德国工业一样,早贵族化了。
-----
网友解答:
-----
中国工业与德国工业有差距,这个是肯定的。德国赶上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中国在1949年解放后,才逐渐开始有规模的工业发展。中国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在航空航天、电子类、互联网等行业,可以说赶上或者超过德国;在高端装备、智能化工厂、智能制造、汽车等领域,与德国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里的差距,是指整个行业的差距,而不是专机,专用设备。这是因为,中国在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数控机床、智能制造等为数不多的专机,在精度、自动化上还是很不错的,可与德国设备相媲美。只是专机数量太少,未形成规模。
航空航天、电子类、互联网等行业,中国已赶上或超过德国。
载人航天技术,中国排在第二、三位,德国或者说其所在的欧盟,还在中国之后。我国研制的神舟系列飞船,完全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这一块德国还无法独立完成。
在移动支付、5G等网络的研究上,德国也要略逊于中国,中国的BAT还是很历害的。
德国家电如博世、西门子;中国本土的海尔、格力、美的也逐渐成为国际大品牌。用户体验差异不大。
高端数控设备、汽车领域,中国要落后于德国。我国在这些方面,门类齐全,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汽车领域,德国的BBA,在这十几年,逐渐地渗透到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中,其品质、性能比国产车要好。
高端数控装备。数控系统,西门子全球排名数一数二;中国有华中数控,起步晚差于西门子 。加工中心,德国的德马吉DMG、罗德斯、萨马格、埃马克等等世界知名。中国有名的,如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等,实力要逊色一些。激光切割,瑞士德国的百超、通快;国产大族激光,也逐渐赶上。
中国在电加工等特种加工领域,水平要高于德国。
产品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投入及发展上,德国要超过中国。德国工业4.0要高于中国制造2025。
德国的“工业4.0”提出实现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制造,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中国则要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只有做到产品的标准化、数字化,标准统一了,才能顺利实现智能化。每个企业一个标准,互不沟通,这样下去,智能化将没有出路。
德国在标准化、数字化上做的非常好,是中国学习的典范,也使得我们能少走弯路。
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位,每一个操作,都可数字量化。这样有利于精准管理。
市场决定产品精度。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产品中、低档为主。即使能制造出高精度的产品,由于售价过高,不容易被中、小企业接受;国企则更喜好进口设备。这使得企业更喜欢投资短、平、快的项目,而不注重尖端技术的持续研发。
在中国,每个五年计划都有攻关项目,企业、研究所承担一些高指标产品的研发。比如,我们之前承担的一个重大装备产品研发项目,要求粗糙度≤0.18um,加工精度≤±0.002mm,加工效率大于300mm²min。指标与当时欧、美的中档设备一样。
经过两年研发,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在机械装配上的精益求精,购买高端检测设备,对设备机械传动部分进行温度监测及实时温度补偿,最终各项指标达到了验收要求,完满完成国家下达的开发任务。
这么好的一个产品,在最终市场化时遇到了问题。卖给小企业,价太高,指标过剩;卖给大国企,他们更喜欢要进口产品,承担的风险小,钱对国企不是问题,宁愿花两倍的价钱。
所以,WTO对本土产业来说,有时候打击是致命的。
中国制造的方向,应向专机方向转变,利润丰厚。别人不爱做但又赚钱的行业,如刀具加工行业。这一块,德国人走在了前列。
比如做木地板的PCD材料刀具,精切机床用刀具,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刀刃损坏,需要再加工。PCD为超硬材料,必须用电加工来腐蚀。目前只有FUNUC、德国VOLLMER及国内几个企业可以做。在传统的电加工设备上,增加A、B轴,软件增加联动及刀具加工计算。这样的设备100~200万一台,远超普通电加工设备。
找到产品的市场卖点,技术突破,就成了行业专家,也在全球此类行业处于领先位置。
有的大国企,仅刀具一项,每年要花费1000万元,用于在瑞士、德国等国进行加工。国内目前只有中、低端刀具加工。
总结: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向高精尖发展的过渡阶段,中国制造2025,将会使中国逐渐步入制造强国的行列。只要政府能大力投入,扶持有研发能力的企业,营造好的智能制造氛围,那么在本世纪中叶,全面超过德国,是完全有希望的。
-----
网友解答:
-----
中国与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差距应该是越来越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数控自动化的高精度机床己不是觅见的东西,产品质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得承认我们经历了引进学习消化,再创新的过程目前也只做到了重点领域突破,就整体制造水平还不如别人。申明这是个人观点。
-----
网友解答:
-----
在工业水平方面,虽然在一些方面与传统的工业大国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我们谦虚的承认自己的不足,但也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毕竟一个百年的传统工业大国的工业水平和积累,不是我们几十年奋斗就可以赶上的。
工业水平是需要积累的行业,没有一定时间的积累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向崛起,都是痴心妄想。
以高铁这个代表现代轨道交通的最前沿工业类别为例,日本、德国和法国的高铁项目起步要比我国早的多,但是这三国国家的高铁最终被我国超越,正好能说明技术积累和市场需求带动的必要性,日本、法国和德国的高铁技术,无论曾经多么先进,但其国内的市场需求就那么大,当一两条距离较远的高铁轨道项目落地后,基本上就陷入了市场饱和,其研发费用分摊到具体项目,要远比我们高的多的多。因此,这三个国家就再也没有进一步研发性能更加先进的轨道交通的需要和内生动力。
而我国则恰恰相反,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支撑,研发投入会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方面获得足够的利润回报,进一步研发技术性能更为先进的高铁项目,则有了资金支撑和市场需求。最终支撑我国的高铁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站在世界之巅。
在其它工业方面,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相信我国最终会逐步赶上并超越!曾经我们是追赶别的国家,以后我们将领跑越来越多的行业。
-----
网友解答:
-----
中国工业与德国工业,真正的差距在于“时机”。
德国虽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是德国本质上没有错过任何一次工业革命,这就使得德国制造业不但从没有落马,而且一直处于第一序列。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虽然被一分为二,但是由于“冷战”的关系,德国实际上是没有遭受真正的惩罚,德国大部分工业人口被顺利的保存下来了。
这就使得德国幸运的赶上了最后一波工业红利,而德国依靠这一次工业红利使得德国的工业传统和工业人口建立了正向循环。
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德国高级工业品占领了市场——获得高额利润——高额利润使得德国可以支付工业人口高额报酬——高额报酬使得大量人才涌入工业领域——德国工业领先地位得以巩固——继续生产性价比高的工业品。
所以我们看到,德国人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走职业技校——职业硕士的道路,而且这些走技术路线的年轻人可以获得相对丰厚的报酬。
而我们严格来说,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在苏联的援助下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但事实上当时苏联工业水平整体落后欧美很多(“二汽”总工程师,陈昌浩将军长子陈祖涛先生回忆说,苏联工业部副部长亲口告诉他,苏联援助“二汽”的许多设备是苏联二战后仿制美国20世纪30年代设备,苏联也是第一次生产)
而等我们真正开始发力工业的时候,制造业红利期早就已经过了,我们很难进入第一梯队,进不了第一梯队,我们工业品只能依靠规模获得微薄利润,微薄的利润导致我们没办法给工业人口高收入,而过低的收入使得人才不愿意进入工业领域;缺乏合格的人才导致我国工业产品没办法进入第一梯队。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大家不能理解,可以想一想,抖音国际版在全球流行,失去先机的德国某互联网公司想要重新创建一个可以取代抖音的APP,它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它又要为成功付出多大的代价?
中国工业什么时候能够赶上甚至超过德国呢?
这真的要寄希望于科技的进步,比如“3D打印”技术真的先进到可以取代人工了,那么中国工业整体赶超德国的时机就到了。
-----
网友解答:
-----
中国重商,是电商大国,举全国之力扶持发展销售业,人人是卖家。
德国重工,是工业强国,举全国之力发展智能制造业,人人是工匠。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一分为二的看,而不是一上来就认为中国的工业和德国相比更落后,一棍子把中国工业打死。
对于中国的工业,我想说三句话。
第一句就是,中国的工业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化进运动。目前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人口规模都是千万级的,最多就是亿级的。但中国的工业化规模人口涉及十几亿,一旦实现工业化爆发出来的能量是目前根本无法想象的。所以在量级上,德国的工业和中国的工业相比没有可比性。我国实现工业化以后,对全球工业格局乃至经济格局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目前已逐渐显现。
第二句话就是,中国工业的门类最为齐全。根据权威统计,我国拥有所有的工业门类。也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一点也是德国无法比拟的。以中国的国家体量进入任何一个工业,只要用心发展,都可以做到全球前3。德国的工业门类和我国相比要少得多,所以在综合实力上肯定拼不过中国。现在很多人只看到德国很多工业比中国更强,但是他们没注意到,有些工业在中国存在但在德国根本就没有。
第三句话就是,中国的工业技术在快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在总体的工业技术上,我国大概处于全球第三梯队。但是我们在快速的进步就拿汽车来说。在传统燃油车,我们确实没有办法和德国竞争,毕竟他们的技术优势领先我们好几十年。但是在新能源领域,我国并不比德国差。在目前出现的新工业门类中,中国不会比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做得更差。新材料、新能源,我国不比美国差,不比德国差,也不比日本差。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发生交通事故,常常会有一方叫来一大群人给他们助阵,有用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