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7月28号加息又会带来什么?
美联储7月28号加息又会带来什么?
-----
网友解答:
-----
美要命的高通胀
太消耗居民购买力了,高通胀不解决,美国经济就很容易陷入衰退。
新冠疫情之后,因为美国政府拼命给居民发钱,所以居民储蓄一度创出新高,疫情之后,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从而带动美国经济强劲增长。但是2021年之后,通胀却迅速将美国居民的储蓄消耗干净。
今年1、2季度,美国经济都是负增长,6月通胀指数达到9.1%,创出40年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美国居民储蓄已经快要见底。
什么意思?
美国经济还没有复苏的迹象,通胀还在节节攀升,而老百姓口袋已经见底了。
怎么办?
必须迅速解决高通胀的问题。
导致美国高通胀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新冠疫情的冲击引起的
供应链出了问题
,一个是
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
对于供应链问题,美国是无力解决。拜登亲自出访中东产油国,就是希望让中东产油国增产,打压大宗产品价格,但是根本没有效果。
所以美联储不得不采取更加激进的手段来抑制通胀——美联储加息,这意味着美元汇率走强,也就意味着美国进口商品变得更便宜,这就是美联储加息抑制通胀的逻辑,但是撇开剂量谈效果都是耍流氓!先看两组数据
去年美联储加息1.5%,美元指数从90左右上升到107,差不多升值20%,但是通胀指数还是上升到6月的9.1%。
上个世纪美联储有一个猛人叫做保罗·沃尔克 ,为了控制当时高达十几个百分点的通胀,这个猛人曾经一口气将利率提高到20%!
现在美国通胀指数已经逼近10%,如果仅靠美联储加息来控制,其利率至少也要加到10%以上!
在美国经济目前已经连续2个月负增长的前提下,联邦利率加到10%,美国经济估计将直接崩掉。
所以,如果仅靠美联储加息来控制通胀是肯定不行的。
拜登中东之行也没有实质性的成果,俄乌战争又没有结束,拜登当局要控制通胀难度不是一般般大。
-----
网友解答:
-----
美联储“又双叒”要加息了!美联储将在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2时发布议息决议,市场预测加息75个基点甚至是100个基点。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这是年内美联储第4次加息,前三次分别是3月份加息25个基点、5月份50个基点、6月份75个基点。无论这次加息75个基点或者100个基点,将会持平甚至打破28年来单次最大加息幅度。美联储跃进式的超常规连续加息,意味着疫情后货币宽松周期的结束。
为什么连续加息,幅度还如此之大?说来也是无奈,2008年和2020年,因受次贷危机或疫情影响,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甚至一度打开了无限量宽松的龙头。宽松货币政策下,虽然保住了经济和就业,但薪资价格上涨、通胀严峻,5月份CPI同比上涨8.6%,物价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程度。6月份加息75个基点,其主要目的就是抑制通胀,试图控制到2%以下。
美联储自然深知加息对本土具有利弊两面性,加息会引发经济衰退,就业也会因此得不到保证,比如6月份美国3.6%的失业率,很有可能因继续加息而被推高。但在高企的物价和生活成本面前,又不得不照顾民众的情绪,美联储必须在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胀率面前做出选择,事实是他选择了后者,大有按下葫芦浮起瓢、顾得上这头顾不上那头的意思。
加息对抑制通胀有无作用?经济学上来说,加息缩表有利于抑制通胀,这点毫无疑问。但是从美联储3月和5月的加息来看,通过加息缩表抑制通胀的目的落空了,反而加剧了通胀,6月份CPI更是攀升到了9.1%,创下40年来历史新高。加息反而加剧了通胀,美联储却未就此收手,7月继续加息对抑制通胀的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美联储通过加息缩表来抑制通胀,但影响却是全球性的。试想一下,加息后美元指数走强,资本会“无意识”地向美国本土市场回流,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宏观层面的影响是货币贬值、债务压力陡增,再出现几个“斯里兰卡”也不是没有可能;微观层面上的影响更为直接,比如信贷政策因此收紧,不利于生产成本控制、不利于扩大生产、不利于进口,从而又会对就业造成冲击;股市、实体经济,都会因此被“釜底抽薪”,从而或多或少地引发经济衰退。
最近我们已经表明了态度,淡化了年初GDP增长5.5%的预期,把主要精力和工作放在保就业和稳定通胀上。这一目标调整,除了宏观层面的考量之外,恐怕也与美联储连续加息对我们造成的冲击有一定关系。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大背景下,大洋彼岸风吹草动,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对于各国、各经济体都是一种考验。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美联储加息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首先,美元指数因加息而走强,人民币贬值,这有利于外贸出口,比如2022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总值增加了13.2%。依附外贸出口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未尝不是一个“强点”。
再者,美联储加息引导美元资产回流本土,我们国内市场上的游资就少了,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挤泡沫”的作用。
第三,再往大了说,美联储“自顾自”的连续加息、日渐收紧的货币政策与当下全球经济金融环境不相适配,实际上是一种对其他经济体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此时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综上,归根结底来说,美联储加息会对我们的资本流向、货币政策、汇率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总体来说,影响是比较小的,我们的货币政策稳定且独树一帜,历次都被证明经得起考验和风险冲击。美联储此背景下连续加息,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这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将推动其他诸如欧元、日元、人民币的国际化,影响和机遇并存。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
网友解答:
-----
国际黄金跌。加息当天美股闹炸向上打一根大阳线,接下来的走势向上攻击减弱,导致向下暴跌,说明回流的美元减弱了。
-----
网友解答:
-----
美联储加息这个都有预期。股市这两天都有反应了。利空出尽就是利好!涨涨跌跌的,无所谓!
-----
网友解答:
-----
美股首先会开始震荡,接下来是加密货币市场。
叨叨觉得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是板上钉钉的事,
大饼和以太顺利的止跌反弹,纳指期货的涨幅不错,直接抹平了昨天的下跌。
如果继续顺利的话,美联储可能不会给出一个明确的信息。
从美债数据来看,情况并不算好,最近两天一直有数据显示美国的经济处于衰退的边缘,但是各界官方的信息出奇的一致都认为经济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现在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减轻杠杆,远离合约。
美联储的加息带来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多空双向被动减持的局面。
任何方向的下注都有可能是错的。
-----
网友解答:
-----
美联储7月28日加息。看加息幅度来说大概率是75个基点,上上周四五美联储几位官员赶在缄默期前放风,基本上打消了市场对于加息100个基点的担忧。
当下美联储和货币政策确实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上:一方面通胀还没有大幅度下行,当然因为原油、粮食和大宗的回落,市场对于通胀的走势变得很乐观。
那为什么说美联储处于十字路口上?就是当下联储的政策节奏怎么走都是有可能,最终还要看在美联储怎么抉择?
选择一:通胀即使后面有下滑那还在高位上,就业还算健康。那么继续紧缩路径坚定地把通胀干下去其他的之后再说。那么利率冲击还没结束、之后可能还有硬着陆冲击。
选择二:在经济出现衰退信号时,衰退压力情况下开始缓和宽松,市场信心提振情绪缓和,流动性压力减少。风险就是未来通胀会反复。
市场上有各种声音和预期,这些都只能影响短期走势。中长期走势来看还是要看鲍威尔和美联储的选择如何?
-----
网友解答:
-----
本周四也就是7月28日,美联储将会召开议息会议,如果不出意外,7月28日美联储会加息75个基点,甚至有可能加息100个基点。
进入2022年以来,为了抑制快速上涨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已经开启三轮加息,其中第1次加息25个基点,第2次加息50个基点,第3次加息75个基点。
按照美联储原来的预期,他们原以为连续大幅加息之后会有效遏制美国的通货膨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除了跟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核心CPI得一定的缓和之外,整体的CPI仍然持续飙升,
其中6月份的CPI达到9.1%,创最近40年最高水平。
按照当前美国通货膨胀水平来看,小打小闹根本不起什么作用,所以未来美联储肯定要持续大幅加息。
在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之后,不论对于美国国内还是对于国际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全球股市有可能进一步下跌。
在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背景下,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的股市。
进入2020年3月份以来,在美联储开启无限QE以及美国政府连续推出几次大规模经济刺激的背景之下,美国流动性泛滥, M2的增速远远超过实体经济增速,结果导致很多资金都进入股市当中,从而助推美国股市的上涨,过去两年时间,美国股市涨幅非常明显,有个别股票涨幅甚至达到200%以上。
但是这种建立在流动性基础上的股票牛市,一旦遇到货币收紧了,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未来在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的背景之下,市场流动性会迅速减少,对应的股票也会迅速下跌,
这点已经从过去几个月得到验证,但是未来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背景之下,美国股市还会进一步下跌。
2、原油等大宗商品会持续下跌。
过去两年时间,全球很多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包括原油,铁矿石,铜矿,天然气等各类期货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原油价格最高时期甚至一度达到130美元每桶。
但是在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背景下,全球流动性减少,这对于大宗商品会产生很明显的挤出效应,比如过去一段时间包括原油在内的一些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有了明显的回落,如果未来全球流动性进一步收紧,包括原油在内的其他大宗商品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
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原油价格的下降将会拉低国内成品油价格。
3、美元指数持续走强,黄金会进一步下跌。
正常情况下,黄金走势跟美元走势是呈相反方向,当美元指数走强了,黄金就会走弱。
而这一段时间在美联储连续加息的背景之下,美元股市指数上涨,目前美元指数已经达到107左右,如果7月28日美联储进一步加息75个基点,美元指数还有可能进一步上升,不排除有可能突破110大关。
在美元指数上涨的背景之下,很多资金就会从黄金市场撤出来购入美元,对应的黄金价格会进一步下跌,不排除未来黄金价格有可能下跌到1650美元左右。
4、国际投资者抛售美债的幅度会进一步加大。
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拉升了美元指数,而在美元指数不断上升的背景下,美债收益率也持续上升,今年以来美债各期收益率均出现大幅上升。1年期从年初的0.4%已上升至目前3.01%;5年期则从年初1.37%到6月中旬最高3.61%,最近回落至2.87%;10年从1.63%也大幅上升至最新的2.77%。
而美债收益持续上升说明美债价格一直在下降,美债的吸引力正在降低,所以很多人都把美债抛售出去,比如过去一段时间,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一些美国主要债权国都纷纷抛售美债,如果未来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美元指数进一步加强,不排除全球各国还有可能进一步抛售美债。
5、全球货币收紧,经济增速放缓,甚至个别国家会进入衰退阶段。
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本来就不太乐观,只不过过去两年时间,在全球流动性相对比较宽松的背景之下,很多国家经济都出现了比较快的增长。
但是长期保持宽松货币会造成各个国家通胀压力非常大,所以现在各个国家不得不采取大幅加息来控制持续上涨的通胀压力。
在全球纷纷进入加息通道的情况下,市场流动性减少,对应的资金成本也会上升,社会投资也会减弱,这并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增长,甚至有一些国家会因为加息而有可能进入经济衰退当中。
6、人民币可能会有小幅贬值,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
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背景之下,美元持续走强,对应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会有小幅度的贬值,人民币贬值虽然会进一步增加我国的进口成本,尤其是一些大宗商品,比如原油、铁矿石的进口成本会增加。
但是人民币适当贬值有利于促进出口的增长,毕竟在人民币贬值之后,我国的商品价格会有更大的优势,这有助于带动外贸订单的增长。
-----
网友解答:
-----
只能给大A带来惊吓,尿裤子。
-----
网友解答:
-----
除非加息125点,要不没有任何影响,市场已经把加息周期给消化了。所有人都知道加息 都知道会跌 那怎么办 怎么赚钱 ?结果是 爆的就是你们空头的仓 赚的就是你们空头的钱,呵呵。我认为米国数据不太准确,预计100点,暴风雨来临之际,大家还是等等。
-----
网友解答:
-----
美联储加息后,意味着更高的利息回报和金融资产回报,这会导致新兴市场的国际资金,回头流入美国市场。
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美元流出,会使本国货币面临贬值压力。
近期举行的“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表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从6.3跌至6.8左右,“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元指数走强,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已经上涨约8%,日元、欧元、英镑对美元也都大幅贬值”。
对于像中国一样的新兴市场而言,货币快速贬值隐藏着巨大风险。比如,在1994年的美联储加息周期中,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迅速贬值,其中墨西哥尤甚,货币大幅贬值,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大量资本从墨西哥流出,国际收支情况恶化,直接导致了墨西哥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货币危机。
实际上,美联储只要向市场抛售美元国债,就可以回收美元,当市场上流动的美元减少时,美元的融资成本就自然上升,如此就实现了加息。
而美联储回收美元,可能会减少流入股市的资金,股市也就相应下跌。
举例而言,互相联通的几个水池,就像股市、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等。如果从一个水池里抽掉一部分水,其他水池的水位也会相应下降。
比如在1990年代末,美国同样经历了难以忍受的高通胀,为了应对通胀,美联储开启了加息周期,1999年6月开始,11个月间加息6次,共计1.75%。
当时美股处于高位,大量的资金涌入互联网概念的公司,在2000年3月10日,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达到5000点的高位,一年的时间上涨超过一倍。
加息周期,刺破了“互联网泡沫”,纳斯达克指数接连暴跌,之后两年被抹掉5万亿美元的市值,大量公司被清盘。
然而,现实世界的金融活动,远比理论更复杂。比如2015年12月美联储又开启一轮加息,在37个月加息9次,累计加息2.25%。这一次,股市却表现强劲,不仅修复就业市场,通胀的压力也得到缓解。
为何1999年加息会使股票大跌,2015年加息却不会?经济学家对此解释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因为1999年股市存在泡沫,而2015年则少得多;也有观点认为,2015年加息时间更长,幅度更缓,没有过度刺激市场。
就当前这个加息周期而言,美联储加息以来,股市表现不佳。道琼斯指数连续七周的周线下跌,是20年来最长的跌势;纳斯达克指数年初至今下跌超过20%。
如果加息的幅度比较大,经常会看到财经媒体上出现另一个词——经济硬着陆。
所谓经济硬着陆,中国也曾因为加息太猛而出现过。
中国经济在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后出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下海、投资、经商、暴富,成为那个年代的关键词。
两年之后,中国开始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甚至超过20%,广州等地出现大米抢购潮。恶性通货膨胀促使中国不得不加息。
然而,中国加息幅度太猛太快,从8%上涨到13.5%,两年左右时间加息550个基点。这一超高利率影响企业贷款意愿,新项目减少;也使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抽贷、惜贷、断贷,使很多在建项目无疾而终,成了烂尾楼。
最有标志意义的是当年的“海南热”崩盘。多年来徘徊在每平米1000多元的海南房价,在1992年暴涨超过5000元,1993年超过7000元。经历了1994年和1995年的加息之后,海南房价在1996年崩盘,萎缩程度一度超过80%。
激进的加息戳破了当时的房产泡沫,使个人破产,开发商资不抵债,银行不良资产爆表。海南出现一地烂尾楼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间倒闭的银行。之后多年,海南都在消化泡沫的代价。
经济硬着陆在中国经常被形容为“系统性风险”,而在当前美联储加息的进程中,也有人在担心重蹈覆辙。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资产管理部门近期发布报告称,美国经济“硬着陆”的概率大增,该部门首席投资官莎莱特(Lisa Shalett)在报告中表示,美联储仍准备加快政策收紧步伐,缩表行动也箭在弦上,通胀也被证明很顽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注意力正转向潜在的增长恐慌,甚至可能是彻底的衰退。
报告中认为,未来12个月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27%,而3月份时的预期只有5%。
莎莱特认为,尽管美联储希望实现软着陆,但通胀压力几乎没有放缓,美联储还是面临着加快货币紧缩步伐的压力。再加上俄乌战争和中国抗疫封控等复杂因素,“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
对于美国居民而言,加息带来最直接的痛感就是房贷压力的上涨。
根据房地美(Freddie Mac)的最新报告,美国五月第一周的30年房贷平均利率升至5.27%。而在两次加息之前,去年12月时仅为3.11%,而这一数字在短短一年之前的2021年1月时,仅为2.65%。
5.27%的最新利率也创下2009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2021年1月时的纪录低点为2.65%。
根据数据公司“黑骑士”(Black Knight)计算,按照目前美国房屋均价,一套首付按照20%,贷款30年的房屋月贷支出占美国人收入中值的31%,是自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的最高比。
这一压力也传导到香港。由于香港实施的是联系汇率制,美联储加息后,香港金管局也跟进加息。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在经济仍未全面恢复、失业率偏高、许多市民收入受压的环境下,对部分正背负房贷者,加息将增添他们的压力及对生活的忧虑;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疫情对业务的打击仍在,全球供应链及物流运输也未完全畅通,经营仍然艰难,持续加息意味其偿还贷款的压力亦逐步增加。
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夏春撰文表示,市场担忧美联储更快加息,会令信贷活动放缓和抵押贷款利率飙升,戳破这一轮地产热潮的“泡沫”。
值得一提的是,在货币政策上,中美之间出现分化。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中国则面临越来越大的降息预期。
由于疫情带来的压力,中国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为了稳住经济,中国逐步放开了限制了多年的房地产市场。5月15日,中国调整住房信贷政策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由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减20个基点(按4月20日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计算为4.4%)。
换言之,按贷款金额50万元、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估算,利率下调20个基点,平均每月可减少月供支出约60元,未来30年内共减少利息支出约2万元。
加息就是利率上升。
美元就是美联储印的,理论上美联储的美元无限,或者说天下美元出于此泉。
各大银行存钱到美联储,得到的利息更多,从美联储贷款,要还的利息多。
既然如此,那银行肯定会减少贷款,增加存款,这样吃到的利息多,要还的利息少。
银行手里的钱变少,那么从银行贷出来的钱就会变少。
银行里贷不出钱,就没那么多钱来投资。
没钱投资,进入股市的钱就会少。
进入股市的钱少了,股票交易总值就会变小。
没钱投资,就不能买设备,开工厂,注册公司,雇佣人。
所以设备没人买,会跌价,人才雇佣少,失业率上升。
生产设备跌价了,生产的商品就便宜,老百姓手里的钱就能买更多商品,现金就值钱。
现金值钱,利率又高,股票又跌,商品又降价大家就会把钱往银行里存。
天下美元涌入银行,最终会涌入美联储。
所以美联储加息,就是向天下人吸钱,让大家把钱放回来。
美元不仅仅流通在美国,还流通全球。
所以全球各地的美元就会回流美国,大部分美元回流了,依然放海外的美元就值钱,美元升值。
美元升值,同样多的美元能买更多的外国(非美国)商品。外国商品等于跌价。
外国商品卖美国跌价,卖本国不跌价,那么本国人民的钱就不值钱。美国人的钱值钱买的多,本国人的钱不值钱买的少,外国生产的大部分商品将被美国人买走。美国人等于搜刮了外国人的财富。
所以结论是美联储加息,美元回流,收割全球财富。美联储加息是为了降低通胀率。这里的加息是提高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别误会,这可不是我们存款的利息,而是银行和银行之间为了应急互相拆借彼此闲余资金的利息(同业拆借利率)。
加息是要将市场的同业拆借利率整体提高并维持在一定范围。联邦基金利率是由市场各大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综合计算出来的,每个银行都可以自己决定自己对外的同业拆借利率。美联储作为中央银行也可以调高自己的同业拆借利息,进而影响联邦基金利率。但如果市场的钱太多,各大商业银行有充足的钱互相借贷,就不会傻到向刚刚提高利息的美联储借钱,所以美联储想仅仅通过调高自己对外贷款利息来影响联邦基金利率,有时很难到达想要的加息效果。因此美联储通常需要使用其它方法辅助先回收市场的资金,让商业银行普遍缺钱,才能更快达到加息目标。
我们知道政府是没有权力印钱的,但他有权利发国债来借钱,而美联储是负责印钱的,平时主要通过购买政府的国债和向商业银行放贷向市场分发印出来的钱。美联储通过购买政府的国债,积累了海量优质债券,这些债券就是回收市场资金的重要筹码。那么是怎么通过债券回收市场资金的呢?例如美联储要加息一个百分点时,除了提高自己的拆借利息,美联储为了回收市场资金提高加息效率,就会开始向公开市场甩卖自己积累的海量债券,类似对着大街喊:“亲们,我有很多国家发行的优质债券,现在我要吐血低价卖掉我的优质债券了,你们有钱的赶紧花钱买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会观察各大银行间的平均拆借利率,等到这个利率提升了一个百分点的时候,我就停止甩卖咯”。
于是各大有资质的金融机构纷纷花钱抢购联储会手上的优质债券,金融机构的钱逐渐被美联储收入囊中,这种甩卖债券的操作,我们称为缩表。美联储提高自身对外的拆借利息再配合缩表的这样一波组合操作之后,银行等金融机构可用于其它投资和放贷的钱变少了,银行就会更珍惜手中的闲余资金,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以较低利息借给别的银行了,假如哪个银行急着用钱,那么只能给高一点的利息,别的银行才愿意借钱给你。在金融市场上这个提高的银行间拆借利息指标的提高直接导致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就是所谓加息。
这个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还会进一步传播,话说加息后银行的可低利息借出去钱少了,向其它银行借钱的成本变高了,需要吸引老百姓把钱存到银行,银行就会把存钱的利息稍微提高一点,这样除了贷款利息变高,我们普通人的存款利息也会变高,但加息真的不是为了提高我们存存款利息,只是顺带的影响结果之一,直接结果是让银行获得钱的成本变高。
银行获得钱的成本变高,会导致银行对外贷款减少,因贷款而衍生的货币就会减少,通胀压力因此获得缓解。美联储为了方便衡量调控效果,很粗暴地将由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组成的联邦基金利率上浮幅度作为调控目标。
2018年9月,美元走强,也带来了一波新兴市场货币贬值潮。
“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美元持续升值和美联储持续加息。”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胡荣分析,更深层的原因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趁着美元贬值,借债较多,远超自身的承受能力。因此当美元升值和利率上升时,他们无力偿还,导致货币和经济的崩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撰文分析,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波动明显,而中美货币政策分化进一步扩大,增加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人民币贬值会对中国经济社会造成广泛的影响——首先是外资或受到汇率波动加剧的影响流出中国资本市场,其次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贬值压力增强,也不利于中国进口产业的长期发展。
-----
网友解答:
-----
加息是延缓死,不加是立马死。哪天股市崩盘,就是美丽国掉落深渊的平衡点。能玩的花招都已用尽,全世界人民都在努力吃瓜旁观,就在看它表演。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
推荐阅读:
钱理群先生有个观点:“中国的教育病症不是观念问题,而是利益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农村扒苞米,是直接在杆上扒快,还是都放倒了,在地上挨个找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