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想想都觉得后怕的事?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想想都觉得后怕的事?
-----
网友解答:
-----
少年时代的我,虽然个子不怎么高,又是瘦的弱不禁风的样子,可胆量确不输给任何人,包括家人都挺奇怪?
我家住在村西头,那些年村里谁家的男人外出办事,左邻右舍的人,央求妈妈让我去给她家做伴,记得我当年分别给同学桂霞的嫂子家,阵文秀的大嫂家,当然最多的时候是给老孙二姨家做伴。
大家都以为我天生就胆大,不知道害怕,其实不然,每当在别人家里,尤其是夜里心里也是十分忐忑不安的,为了安抚胆小的大人,我表面装着什么也不惧怕的样子,给人家壮胆。
有一次在二姨家里,不到9点电走了,我们早早就躺下了,朦朦胧胧的我似乎听到了房子上面有轻微的脚步声,我以为是我听错了,没告诉二姨,悄悄地坐起来,紧接着听见了外屋门有动静。
二姨也坐起来碰了一下我胳膊肘,一瞬间心跳加速,我俩轻轻的从炕上摸索着穿上鞋,推开屋里门,你说竞然有那么巧,电突然来了,我们看见了外屋的窗户半开着,一个人的头伸进了屋里面。
让灯光一晃红彤彤的,是一张男人的脸,二姨拿着烧火用的木棒子便打过去了,也不知道打上没有?然后房前屋后的找不见了,二姨让我护着小哥仨个,没让我跟她出屋找坏人。
直到现在心里都有些后怕,一个人的时候身边总会放着几样趁手的工具,以防万一。
-----
网友解答:
-----
回答
他从拦河坝里被打捞了上来,混身湿淋淋的,太阳穴被撞的露出了骨头,因为流血过多,死在了河里!
打捞上来以后,就放在河边上,通知了家属,他们看到了这种场面,嚎啕大哭!
他们又请来个招魂的老道,这老道用一些腊烛、黄表纸,从河边一直往儿子家的方向摆。
家属一边走,一边喊:跟我们回家了!走一路,喊一路,又是黑天,格外的瘆人,到处都显的阴瘆瘆的,特别的害怕。
从此以后,这趟河很少有人去钓鱼了。
怎么回事呢?张老汉为了儿子离婚的事,心情不好好,想出来散散心,结果就出事了。
他儿子在面粉厂里上班,儿媳妇是小学的一名老师。
面粉厂效益不好职工大批买断工令,张老汉的儿子一下就没了工作。
他的妻子,就提出了离婚,他也觉得自己无能就答应了,孩子归了妈妈。
他离婚以后,天天喝酒,什么事也没做,这件事也没敢告诉父母,怕父母伤心。(父母离儿子家有一百多公里)
这次,他喝多了,去前妻家闹,因为刚离婚,前妻就结婚了,他过不去这道坎。
闹的实在太过份了,前妻就给他的父母打电话,说明了情况。父母一听如雷轰顶。
老俩口赶紧打车来到了儿子的前妻家,看到儿子这个样子。心里特别的难受,赶紧把儿子弄回了家。
这张老汉,心情不好,就给他以前的同事打电话,说:“他想出去散一散心”,同事说:“行啊!你过来吧我和你去约鱼”。
张老汉哪有心思去钓鱼,就在拦河坝上,心事重重的,来回的走,走了两个来回,同事一看这样太危险了,他也上了拦河坝,心想两个人好有个照应。
同事在前边走,张老汉在后边跟着,等快到岸边的时候,同事就和张老汉说话,可后边没有人答应,回头一看,哪还有张老汉的影子了。
他赶紧喊:,也没有人答应,他又上对岸去找,也没找到人。
无奈,只能给负责拦河坝的工人打电话,把水放了,这才发现张老汉掉在了拦河坝的最深处,头又撞在了水泥柱子上。时间又长,流血过多,死在了河里。
收起
-----
网友解答:
-----
2001年我在广东汕头租房时,与我表哥表姐堂兄他们租在一起,我们6家人把整层楼都租下来了,共用一间大客厅,一个卫生间。
那时候大家都在上班,十几个人住在一起,居然还不觉得挤,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大家在客厅里煮饭,很有住大杂院的感觉。
表姐夫妻2人在家俬城上班,表姐夫是营业部经理,很早就把儿子和女儿接来汕头读书了。
那时候他儿子才6岁,刚上学前班。我儿子只有几个月大,我在家带小孩也顺便照看一下他们家的小孩。
表姐跟表姐夫每天早上8点就准时上班去了,堂哥堂嫂他们也是先后脚出门,整层楼只有我跟2个小孩在家。
我每天6点多就要带我儿子出门溜达,以免在家吵到他们要上班的人。
等他们上班都走了我再回来,儿子在外面看来看去玩了2个小时,到家就差不多要睡回笼觉了。
每次儿子睡觉时,我就要赶紧洗衣服,擦地板。那天我跟平时一样正在客厅擦地板,表姐的儿子小凯拿着一个脸盆,飞快从厕所里接一盆水,去了他的房间,还顺手把房门关了。
我在外面问他:\"小凯,你装水开什么?是不是又在干坏事?\"\"没有\"小凯回答。
等了一会儿他把门打开,一股黑烟一下子就窜出来了,还伴有烧焦的味道。
我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赶紧去看,他正在用手针一针一线的补床垫。原来他去床底下找东西,蜡烛把床垫烧着了,床垫的泡沫被烧了个大窟窿。
我赶紧把门窗打开,并告诉他不准玩火,不准关门,写一张检讨书,等晚上爸妈回家后,才能免遭皮肉之苦。
当时他自己也吓坏了。一声不吭地在那里用手针缝补,很想掩盖自己的罪行。
晚上表姐下班后,开始还没注意到床垫烧坏了。后来我给她说,不要吓着孩子了,好好给他说,然后把家里的蜡烛和打火机锁起来。
表姐听取了我的建议,没有发火,好好地给小凯上了一课。
本以为小凯躲过一劫,没想到晚上睡觉时,表姐夫打开棉被才看到,床里面的棉被跟挂在墙上的衣服,全被烧坏了,表姐夫说要给他长点记性,小凯被狠狠地揍了一顿。
幸好被子靠墙没留缝隙,幸好床垫不高,火苗直不起腰才没有燃起来,幸好小凯及时出来搞了一盘水进去,就差那么一点,我们这层楼就报废了。
这件事过了很多年,我们说起来都感觉到后怕。现在小凯已经结婚生子了,每次聚会说到他小时候的迷惑行为,他自己都很佩服他自己。
他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玩火,挂在墙上的挂历,他都把它烧成了圆角。
带孩子是件瓷器活,稍有疏忽就能酿成大祸。家有孩子的家庭,一定要有防范意识,蜡烛,打火机,水果刀,开水瓶这些有危险性的东西,一定要好好收藏起来。孩子在玩耍时,一定不能离开大人的视线太久。
朋友们,你们在带孩子时,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想想都觉得后怕的事情呢?欢迎留言讨论。
-----
网友解答:
-----
屋子里浓烟滚滚,四处弥漫着烧焦的气味,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时我才上班,住的是公寓。
那天,外面有人赌牌玩。我们一伙人都过去观战。我们一边看他们玩牌,一边嗨聊。谁也没料到,一场灾难即将发生。
嗨聊的我们聊兴正浓,已忘乎所以了。突然听到有人喊:“啥东西在报警,嘟嘟响!”我们没当回事儿,依旧嗨玩。一会儿又有人喊:“是你们那儿,是你们那儿在冒烟!”
哎呀妈呀!我们吓得迅速散开。只见同事小李的窗子里正向外冒浓烟。他立刻大叫:“天呐,我刚在烧水,莫非刚才是我的开水壶在报警(以前老式烧水壶只报警,不会自动断电那种)?”
我们立即跑向他的住处,眼前浓烟滚滚,桌上的书籍之类还在燃烧。开水壶已烧炸了,黑乎乎的,一片狼藉。
幸亏没烧到别的东西,火势没起来。否则我们这一排住户都将遭殃。每每想起这事,都后怕不已。
这件事告诉我们:做暗藏危险的事儿,人一定不能走开!
-----
网友解答:
-----
现在想起来都后怕的一身冷汗。那天上午,我和弟弟在煮方便面,爸妈疯了似的冲到楼上,抱着我俩又哭又笑,把我们都搞懵了。原来,那天我和弟弟因为偷懒没坐上车,却因此保住了性命。
到现在我都被村里人称为命大的人。其实那是因为我发懒,却阴差阳错的躲过了一劫,每次回想起来既后怕又庆幸!
我家和三大爷家是邻居,平时关系不错,有事两家相互帮忙。因为父母做生意不常在家,我和弟弟经常受到三大爷一家的照顾。
三大爷家的阿欢姐姐是我和弟弟的小老师,平时有作业不会,都是阿欢姐姐来教我们,我和弟弟从小就是她的跟P虫。
阿欢姐姐找的男朋友是临县的,家里做生意,条件好,人又长得帅,我们大家都为她高兴。
阿欢姐姐出嫁那天,本来我们一家都要去参加她的婚礼,但父母临时要去谈一个业务去不了。安排让我和弟弟跟随村里的乡亲,坐男方来接人的大巴车去吃席。
前一天晚上,母亲把礼金交给二叔,让他帮忙写礼账。又叮嘱我和弟弟,到时候跟着村里人一起上车,吃完席就一起回来,还特别嘱咐我们不要和村里人走散了。
第二天,男方来接亲得比较早,我和弟弟不想早起,一直在懒被窝 。等到我和弟弟去到三大爷家时,所有的车和人都已经走了。所以大巴车走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在那辆车上。
上午10点多,我和弟弟正在家煮方便面。我爸妈一阵风似的从外面冲上楼,看到我和弟弟,两人一人抱住一个,哆嗦着又哭又笑。
我和弟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 被父母的行为吓得不知所措。
等他俩缓过神儿来才告诉我们,原来接亲的那辆大巴车出事了,在一个大桥上和另一辆车相撞,一车人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有的人越过车窗被甩到了桥下。
我家的另一个邻居,陈星哥哥也在那辆车上,他受了很重的伤,人已经昏迷。车上受伤轻的乡亲发现了他,想通知他的父母。
紧张中找不到他家的联系方式,有人有我妈的电话,就给我妈打了电话,想让我妈去通知陈星的父母。
我妈接到电话大脑一片空白,哆嗦的手机都拿不住,哭都不会了。因为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和弟弟也在那辆车上。
当时父母开车正在高速上,我妈逼着我爸掉头往回开。幸亏我爸还算清醒,高速不能掉头,只能在下一个高速路口返回。
然后,我妈又让打电话的乡亲帮忙找一下我和弟弟,看看我们怎么样了。那人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告诉我妈,可能是被送去医院了 ,我妈听了吓得一直在哭。
两人拐下一个高速路口,迅速的赶去医院,结果找了一圈没有看到我们。然后开始疯狂地拨打家里的电话。
但是因为电话在一楼,我和弟弟在三楼,根本没听见电话铃声。
两人一路疯了似的往家狂奔,回家看到我和弟弟正在吃方便面,父母当时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每次回想起来,总是既幸运又后怕。
按着正常逻辑,小孩子既好奇又爱凑热闹,有这样的场合肯定会很兴奋,不会错过的。
而我和弟弟也很爱凑热闹,我俩和欢欢姐的关系又比较好, 按正常来说我们肯定会去送他出嫁的。如果那天我们不发懒肯定也会在那辆车上。
但是,那天我们却莫名其妙地不想起床,即使听到了热闹的鞭炮声,我俩也完全无动于衷。好像冥冥之中有谁在护佑着我们,让我们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
网友解答:
-----
我想说的是自己的亲身体会。
人生路漫漫,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也许别人的一句劝诫,自己的一个执念,会打破我们平静的生活。
记得自己还在上中学,可能是上火了,嘴边起了几个小水泡,特别痒,手总是忍不住地去抓它。当初也没当回事,因想过几天自己就好了。后来发现水泡里的水沾在哪儿,那个地方也会被感染。于是母亲买来红霉素软膏。我在水泡上轻轻抹了一些,当时自己年龄小,总觉得好得慢。
母亲每天忙里忙外,每次我和她嘟哝嘴上这事儿,她总是那句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身体里的毒火一定要发出来,不要着急。
我能不着急吗?好好的一张脸,嘴角儿抹的黄乎乎一块儿,不敢张嘴笑,关键的是看起来太难看了。只记得那几天自己除了学习之外,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我,夜里时儿痒得难受。这成了我日思夜想的心事。
学生时代总是美好的,可这几天我心里烦。母亲说:人吃五谷杂粮,有一点儿小病痛也是难免的。听了母亲的这些话,耳朵都很反感。
放学回家的路上,邻家婶子告诉我消炎最好的药物是青霉素,打针来得最快。我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她禁不住我的软破硬泡,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了村里的诊所。
夏天的午后,主治医生还没有来。只有一位平时打针、抓药的女医生在值班,我们说明来意,她到是很热情,仔细看了我的患处,说青霉素消炎药效很好,只是需要先做皮试,于是她在我胳膊上进行小剂量的注射。之后她出了诊所给附近的村民打针去了,她说自己很快就回来。
我和母亲在诊室静静地等医生归来,我时不时低头看看胳膊上,发现扎针处有些微微地发红,母亲说医生回来就知道了。她说五分钟的 时间,我感觉她出去的时间有些长,我有些担心,不过有母亲在身边我很快就又把心放下了。
医生回来检查了我的皮试不红不肿,丝毫没犹豫就给我注射了一针青霉素。然后我们又来到了药房,准备再拿些口服的药,双管齐下还好得快。
我们说话的功夫,陆陆续续来了很多头疼脑热的患者,医生好像不急着给我们抓药,虽然我们来了老半天了。她一边抓药,一边儿和那些大人们聊着家长里短。我在一旁站着也没听清她们都说些什么,只见母亲手里拿了几包药,我才迷迷糊糊地往外走,刚出诊室的门我头晕的走不了路,于是蹲了下来。
后来的事儿就不记得了。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诊所的床上,只听得医生说给我打了强心针,另一名主治医生也过来询问病情。我不知道自己昏睡了多长时间,突然父亲出现在诊室,我一点儿没感到意外,可能他觉得我和母亲来的时间长了,实在放心不下,于是也赶了过来。不知怎的,见到父亲我的两行热泪止不住流了出来。我继续在床上躺着,一屋子的人都在谈论着我,那个值班医生一直在解释着什么,我往窗外望去,夜幕降临了。医生观察我很有一段时间了,感觉并无大碍,才放心地让我们回了家。
命悬一线,生死就在一念间。
也许医生在有病人的情况下,不该再出诊,因为她不了解在自己离开的时间段,我的皮肤是否有变化。她的粗心大意让我们所有人都度过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下午。
假如邻家婶子从没对我说过什么,后面的一切全都是子乌虚有。
所有的一切巧合,给我生命来了一段插曲,我不知道是谁的错。
虚惊一场之后,我不在关心嘴角部位是否好看,只要活着就好。后来也就痊愈了。想想也是后怕,自己到鬼门关走了一圈。
母亲总说:凡事不可急躁,要沉着冷静。我想这应该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真实写照。
愿我们善待自己,珍爱生命。
-----
网友解答:
-----
之前去过亲戚那里,然后去亲戚推荐的工地工作,由于有个员工察言观色,他觉得我那么好的工作怎么不干了,我没吱声,然后他问我赚到钱吗?我说没有,然后就被比我年纪还小的人说的很难听,十分不尊重人,然后处处找我茬,最后还让我去干活,见我干不了,让我直接回去了,后来想起来真可怕
-----
网友解答:
-----
有,小时候有过两次,而且两次都是大雨过后,老家前面有条小溪,下大雨就涨水。特别是春季雨水多,雨停后大人小孩都喜欢去溪里弄鱼。我小时候就跟男孩一样调皮得很,有次雨后我一个人拿捞兜去捞鱼,一个不小心手滑捞兜掉水里了,担心被大人骂,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那时才十岁,齐胸的洪水也敢下去溪中间,硬是把捞兜给截获回来,现在想想就后怕,那么大的洪水只要脚没踩实,后果不堪设想又是一个人,被水冲走父母找都没地找。
还有一次也是雨后涨水,溪对面有块田被淹过,水退后有些鱼会留下来,还是为了弄鱼,比之前那次还高的水位,也不管,从溪这边下水游过去,游到中间被一个大浪劈头盖脸大过来,被呛了一口水,游到对面时已经冲下去有一百多米远,这次虽然是几个人,但都是跟我差不多大的,中间只要有点差错也是会没救的。那时候只顾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想到那么多,现在每次想到自己能活到现在真的是幸运。
都说不作不会死,想想那时真的是,胆子不是一般的大,不顾后果严重。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