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写《我的前半生》为什么要借用鲁迅《伤逝》里的男女主名字?
亦舒写《我的前半生》为什么要借用鲁迅《伤逝》里的男女主名字?
-----
网友解答:
-----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鲁迅先生一生所写的小说不多,但至今仍然占据着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最高位置,这一点无人可比。二是亦舒先生虽然是一位香港的女作家,原籍是浙江,与鲁迅先生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加之自幼喜欢鲁迅,十岁多一点就开始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对其影响不能说不大。
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是他创作的唯一一部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自主婚姻,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最后爱情失败,家庭破裂。
亦舒笔下的子君呈现了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虽然没有为女性指出明确的出路,但还是提出了只有彻底移除女性内心深处“依托男性”的情结,才能成为真正实现完整、独立人格的意义。从这一点上看,正是鲁迅先生作品中所提出或者是希望的。亦舒在心灵上找到了人物的契合点。
亦舒塑造了很多的女性角色,是极为传神的一个族群, 她们的喜怒哀乐, 悲欢离合, 被亦舒淋漓尽致地写了个透彻。顺便多说一句,与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相比,亦舒笔下的子君更超脱一点。与亦舒笔下的人物相比,电视剧里的子君更可爱一点。
不知道说明白没有?!
-----
网友解答:
-----
谢邀。
香港女作家亦舒祖籍浙江镇海,是鲁迅的大老乡,其兄倪匡为
获得第31届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她最喜爱的小说是鲁迅的《伤逝》,她的小说《我的前半生》的主角子君和涓生,沿用了《伤逝》男女主角的名字,她的小说《朝花夕拾》则沿用了鲁迅散文集的名字。
有人说这是无意的巧合,不对。
无独有偶,莫言愿意拿他的所有著作换鲁迅的一部中篇小说。
能否认识鲁迅,是作家是否有着思想深度和文学认识的敏锐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鲁迅对于人对于文学的认识,先锋到今天。
他只有一点失误,但这个失误非常严重,这就是他对宗教的亵渎!
这一点他不仅没有先锋到今天,甚至在他那个时代,也是无知狂妄,没有敬畏的。
他也逃不开时代的失误和局限,他的那个时代,尚没有足够的认识水平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
-----
网友解答:
-----
鲁迅是那个时代的著名文人,亦舒是文化新人,刚刚发表作品,借用鲁迅作品里的男女主角名字,纯粹是为了蹭名人的人气,只有这样,新人的作品,才会受到社会关注,吸引读者的眼球。
-----
网友解答:
-----
两部小说里女主的名字只是巧合而已。亦舒的《我的前半生》里,女主角叫罗子君,《伤逝》里为子君。男主角一个叫陈俊生,一个叫涓生,硬说是亦舒借用鲁迅先生小说里的名字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情节上时代背景上也有很大差异。鲁迅先生的《伤逝》写于1925年,以主人公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为主题,从相爱到结婚,又到子君死,最后悲剧收场,现实与理想不是一回事。《我的前半生》亦舒成书于1982年。内容是:罗子君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家庭主妇,因老公出轨被抛弃,独自扶养儿子,自强自立,成长为一个职业女性的过程。《伤逝》中的子君,面对涓生的不爱了,忧郁而亡,《我的前半生》中子君走出阴影,成功逆袭,收获幸福。此子君非彼子君,硬把男女主角名字往一块拉,就有点牵强附会了。
-----
网友解答:
-----
据说是随意的,,,
-----
网友解答:
-----
《伤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反映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短篇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一“逝”结局。
《我的前半生》,1964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作者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
《我的前半生》是亦舒创作的长篇小说,1982年 11月在中国香港出版。该书讲述做了多年家庭主妇的子君,遭医生丈夫抛弃后不得不重新工作,一步步站起来并再度寻找到幸福的故事
为什么亦舒给书取名叫《我的前半生》,很好理解,是因为书中写的是一个女人的人生的前一个阶段的遭遇,以及在这段遭遇中站起来的故事。为什么主人公的名字一样,可能是因为作者想表达的人物的内核实际是有相似性的。但是新时代的子君更有新时代的精神,她可以完全摆脱男人而生活的很好。
-----
网友解答:
-----
难忘的回忆吧!
-----
网友解答:
-----
亦舒肯定是对子君的结局耿耿于怀 惋惜那个为爱而亡的勇敢女人
------------------
推荐阅读:
上一篇:请分享一首你特别爱听爱唱的歌曲的名字,大家都想听一听?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