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之中说的“四大悲”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
农村俗语之中说的“四大悲”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
网友解答:
农村俗语之中说的“四大悲”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呢?在民间对于一些事物的描述,经常使用四大为代表,很多老话俗语都和四大有诸多的关系,其中就包括人生“四大悲”是对于一些比较悲惨之事的描述,对于四大悲有诸多的版本,其中最出名的包括以下两种。
其中广为流传的其中版本之一:“:幼年失母,少年丧父,中年失妻,老年丧子。”对于这四件事情,一般指为人生之中四大最悲痛之事,其中“幼年失母”没有母爱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人生,不但人生不完整,这种悲苦的命运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在过去,没有母亲的幼儿是极难抚养成人的,即便是抚养长大,有的还会在后娘哪里遭受到虐待,是一件极为苦悲的命运,也被排在了四大悲之首。
“少年丧夫”男人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在自己正值壮年之时失去生命,对于家庭的打击是最大的,尤其是在过去农耕时代,年少的儿子在没有父亲的庇护之后,会早早的去做原来父亲所做的事情,家里没有男人,只剩下孤儿寡母,这样的命运是相当的苦和悲惨的。
“中年丧妻”男人正值中年当做之时,天然失去了妻子,原木美满的家庭瞬间破碎,留下自己和年幼的儿女,这种男人的命运是非常苦的,在娶怕对子女不好,不娶这样的生活怎么继续下去?“老年丧子”年老之后,正是颐养天年的好时候,也是接受子女孝顺开心的时候,可突然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老人是很难接受的,也是最令人痛心的。这四种说法是比较流行的四大悲,关于四大悲,还有别的四大悲大版本。
还有一种版本的四大悲:久旱逢甘露 —— 一滴,他乡遇故知 —— 债主,洞房花烛夜 —— 邻居,金榜题名时 —— 别人,这个好像在电视连续剧之中看到过,也是比较苦悲的一种描述,对于民间的俗语老话,其实一直都有诸多种的版本和说法,不论哪一种说法,大都是很有道理和意义的,对于这句俗语老话,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
网友解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009条回答。
“四大悲”分别是: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少无良师。
这是5000年来,老百姓总结的人生经验,绝对没错的。
我们一个个来看。
幼年丧母
《红楼梦》中,王熙凤病情慢慢加重,自知可能活不久,对女儿巧姐放心不下。
王熙凤的年轻丫鬟觉得奇怪,一来家庭如此富裕,不可能养不了一个孩子,二来还有平儿会照顾巧姐,平儿厚道善良,同王熙凤关系也好,肯定会细心照顾。
谁知道,70岁的刘姥姥说:你们年轻哪里知道,隔层肚皮隔层山,不是亲生的娘是不中用的。
这是至理名言。
古话说,做官的爹不如讨饭的娘。也就是说,爸爸做了大官,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未必能够想到孩子,也未必能够对孩子很好。
相反,亲娘哪怕穷到去要饭,只要有一口吃的,肯定先给孩子。
在很多事故中,亲娘豁出自己性命不要,也要首先救自己的孩子。对于亲娘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大部分亲妈都能做到,不算什么新闻。
但如果说,继母不过自己生命安全救了孩子,这就绝对是大新闻,可以上央视头条了。
继母从本质上来说,等同于养母。双方没有血缘关系,而且女人天性比较嫉妒,想着这个孩子的母亲曾经是丈夫的女人,心里就不会太好受。
所以儿童时期一旦丧母,就算遇到个很有爱心的继母,同亲妈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如果要是一个不称职的继母,甚至根本没有继母,孩子就苦不堪言了。
萨沙记得看过一个女孩的记录,说自己母亲在很小时候就离婚走了,她和父亲长大,身边没有其他女性。
结果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其他班上女孩子都有母亲照顾或者指导,她完全不知道,血把裤子都染红了,被同学笑着围观取消。后来还是女班主任去帮她买了卫生巾,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回忆起这件事,她就觉得非常恨自己的母亲,丢下她不管。
中年丧妻
人家说升官发财死老婆是喜事,但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不会升官发财,那么死老婆就是大悲剧。
首先,男人同女人不一样,很少有什么一见钟情的。由于婚后生活,男人都需要磨合,往往花费多年才和一个女人磨合的很好,也产生较深的感情。
如果中年男人突然丧妻,等于之前所有的磨合全部被推翻,又要从头来一遍。对于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此生未必还能够找到一个可能磨合很好的女人。
其次,男人大部分都是大大咧咧,甩手掌柜,在外面工作赚钱而已。表面上家里似乎靠男人支撑,其实真正做大小事情的是妻子。
如果妻子突然死了,任何一个男人家里绝对会彻底乱套,孩子吃大苦不说,男人也会生活困难,之前的日常规律完全被打乱。
最后,妻子死了以后,是再娶还是不再娶?
很多男人选择不娶,主要是因为各种现实因素,很多是为了孩子考虑,唯恐继母对他们不好。有的则是没有时间精力,再去了解一个女人,况且了解一个中年女人也绝非简单的事情。
很多男人中年丧妻以后,之后几十年都是单身,直到老年病死去世,孤独几十年之久。
总之,中年丧妻一切都会陷入混乱中。
老年丧子
老年丧子的悲痛,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理解。
对于精心养育数十年的孩子,突然离开了人世,任何父母都难以承受。
更别说,孩子死了以后,老人的养老又怎么办?
到了七老八十的时候,就算去医院也要人陪着吧。
萨沙写过一个案件,一个中年民警处理暴恐案件时,歹徒突然引爆炸弹,警匪都被炸死。
在追悼会上,大家搀扶着中年民警头发花白的母亲看遗体。这个母亲竟然对遗体打了一巴掌。
很多人不理解这事什么意思?其实表现的是母亲的极度悲哀,认为儿子死在自己前面、让老母亲承受如此大的痛苦就是不孝。
这个巴掌,让在场的很多民警流下眼泪。
还有著名的苏联女英雄娅,在执行火烧德军司令部任务时被捉住,受到殴打审讯以后被绞死,尸体还被挂着示众。几天后,一股战败的德军撤退到这里,一个醉酒的士兵拿出刺刀,将冻得硬邦邦尸体的一侧乳房割掉,用来发泄。
第二天德军司令部发现尸体被毁,考虑影响不好才草草埋葬。
后来雄娅成为苏联女英雄,得到无数荣誉。
然而,雄娅年迈的母亲却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余生不能自拔。
在风烛残年的时候,雄娅母亲接受采访,是这么说的:在我的眼中,卓雅永远是那个美丽的小天使,是坐在我膝盖上淘气的心肝宝贝。
少无良师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富有才华的人,却毁于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或者遇不到优秀的老师。
为什么乱世可以出无数英雄?
因为乱世打破了以往的人才流动制度,让一些有才华的人可以凭借实力占据到社会舞台上。
台湾著名女星林青霞以美貌和擅长演戏著称,她曾经说:我可以发毒誓,我脸上从没有动过刀,没有任何整容。
林青霞如此的厉害,大家也许不知道她其实在大陆还有个姐姐。
而姐姐林莉的美貌和聪明,并不亚于林青霞。
由于林莉身处农村,吃了上顿没下顿,更不存在什么良师一说。
结果就是,妹妹林青霞是天皇巨星,姐姐林莉生活艰难的妇女,即便她还是很有几分姿色。
资料中这么写:1990年,林青霞来到河南许昌,时隔42年,她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姐姐林莉。当时,林莉和丈夫还有三个孩子,都住在一个50平米的老房子里。房子的墙壁已经泛黄,翘起了一层厚厚的皮,经常用的桌椅也像老人的脸一样,长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她们一个是身价上亿的大明星,一个是下岗每月只领450元退休金的农村教师。
林青霞见状,直接拿出一张银行卡递给姐姐:“这张卡里有20万,你拿去花。”这20万对于当时的林莉来说,算是一笔巨款了。可林莉始终都没有收下,最后还说了一句:“我不会要你一分钱。”
所谓少无良师,会导致人的才华由此被浪费,甚至会走上歧途。
分析很多不良少年的成长经历,同他们的老师往往有很大关系。很多老师只重视成绩,不在乎人品,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百般讥讽、鄙视甚至羞辱。
饭岛爱曾经说过:在日本中学里,班上学习最差的几个人,成为不良少年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
网友解答:
谢邀!农村俗语中说的“四大悲”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呢?
答:农村俗语中说的“三大悲”与城市的三大悲是基本相同:一,“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人生第一悲,意思是父母为儿子或送葬,或爷爷奶奶参加孙子葬礼;二,中年丧妻(夫)鳏夫可悲,寡妇更惨;三,名落孙山,“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说是书生孙山和朋友一起赴京考试,孙山落榜,朋友更在孙山外;
-----
网友解答:
农村中的四大悲也叫四大不幸,它们分别指的是:幼年丧母,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解释如下:
幼年,正是母亲贴心照顾的时候。母亲的乳房,抚养着孩子的成长,母亲的双手,缝补着身上的衣裳;母亲的胸膛,是孩子温馨的暖床。有了母亲的关爱,幼儿才能得以幸福的成长,而失去母亲呢,你的幼年会何等的凄凉。
父亲,是一个家庭的脊梁。人在少年,需要父亲的栽培和教育,也需要他遮风把雨挡。如果少年丧父,谁来培育你稚嫩的心灵,谁让你变得无比坚强!家庭的重担,过早的落在了你的肩上,让你幼稚的心里,学会成年人的担当。你说苦不苦呢。
人到中年,事业、家庭都是日上中天,欣欣向荣的时光,可是老伴死了,剩下鳏夫寡妇,怎么度过剩余的时光。再娶吧,找不上,就是找上了,脾气、孩子、家庭等能否维持得下?更何况少年夫妻老来伴,怎能轻易把原配遗忘?不找吧,人生之路还很漫长,怎么度过后半生的时光?
人老力衰,到了用人的时候,忽然儿子没了,儿媳改嫁了,孩子带走了,省下自己无依无靠的,没人照顾,没人说话,甚至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是何等的悲伤?
说完四大悲,咱们说个四大喜吧:娶媳妇,住新房,生小孩,登金榜。
你们有什么四大顺口溜呢?请留言分享一下呗。
-----
网友解答:
农村俗语中的“四大悲”,无异于人生的“四大悲”。钰姐认为如占其一,都可堪称人生悲剧。那什么是农村俗语中的“四大悲”呢?
对于四大悲,在民间流传着诸多的版本,其中流传最广、最出名的是这四大悲:
幼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
。
一悲:幼年丧母
幼年是指一个人3至6、7岁的儿童时期,这个时期里,幼儿嗷嗷待哺,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等等,都离不开母亲的悉心呵护与抚育。
一旦失去了母亲,不能喂奶,无人喂饭,小小年纪就要自己照顾自己,岂不是人间一大悲事!也难怪幼年丧母能被列为人生一大悲之首。
我们知道,童年是一个人一生的重要阶段,有时会影响或决定人的一生。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就说过: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而这个时期,母亲的角色非常重要,除了在生活上照顾外,在人生引领及心理成长方面,母亲的角色功不可没,比之父亲的角色还更甚。
一个人个性的初步形成就是从幼年时期开始的。
儿童的气质特点,对周遭变化,或迟缓,或活泼,或安静,或积极探索,或消极被动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兴趣爱好如对事物好奇心;能力差异如在言语、计算和艺术等方面,人格方面对人、对己、对事物的态度,合群或孤僻,自信或自卑,勇敢或懦弱等,影响很大。
在此过程中,母亲温暖、关爱、积极接纳孩子的态度,就像和煦的春风注入孩子的心田,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心理的抚慰、身心的成长,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一般母爱环境中长大的儿童,非常受人欢迎,并且有这样的特点:学习好,有主见,独立活动能力强,热情,乐于助人,善于交往并易于合作。
而母爱缺失下的儿童,一般是这样的特点:具有攻击性,对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缺乏合作精神,常出一些不良主意和恶作剧等。
因此,幼年丧母,是一个人的人生灰暗时刻,在生活、成长、道德及人生引领等方面都会有所缺失。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斯基说过:
“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梁晓声也说过:“
民族的较量就是母亲的较量
。“诚然,摇动摇篮的手,更被誉为推动世界的手。可见母亲对一个人幼年乃至一生有多重要!
因此,幼年丧母被誉为人生四大悲之首,也就能理解了。大家认为是不是这样?
二悲:青年丧父
青年是指一个人17、18岁到35岁的年纪。青年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同时这个时期人至青年,步入社会,非常需要父亲的指导与支持。
而一旦失去了父亲,自己单枪匹马独闯天下,两眼一抹黑,缺少了父亲的指导与关爱,该是要走多少的弯路,经历多少的艰辛,这不悲吗?
人至青年,一般有4种情况发生:生理与心理发展到成熟水平;步入成人社会;生活与发展空间变大;开始恋爱、结婚并走向婚姻现实。
而这些过程,都少不了父亲的参与、指导及关爱。父爱如山的同时,也是走向成功之路的智慧引领。一旦缺失父爱,步入社会的路,何其艰辛?
我邻居家,就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男主人温文有礼,女主人温柔善良,他们家的儿子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秀,聪敏懂事。
但天有不测风云,这个美好的家庭,后来遭遇了不幸。在孩子高考前夕,男主人出差途中遭遇车祸,撒手尘寰,不到18岁的男孩失去了父亲。
原本能上清北学府的他,只上了个普通二本,母亲思念过度,积劳成疾,辞职回家养病,家里担子越来越大,男孩只得瞒着母亲休学挣钱养家。
男孩既要照顾母亲,又要兼顾学业、打工挣钱,压力与艰辛可想而知。后来毕业了,原本可以考研继续深造的,也只得步入社会,承担比别人更多的责任。
但如果父亲还在世的话,他大概率能上他喜欢的高等学府,也不会过早地品尝生活的艰辛,脸上也会洋溢更多的笑容,他们的家庭也会一如既往的快乐与和谐!
因此,青年丧父仍然是一生一大悲事。都说,父爱如山,为我们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我们洗涤心灵,父爱如路,伴我们走完人生!父爱同母爱一样无私!
三悲:中年丧偶
中年一般指35到60岁的这段时期。中年期是人生当中相当漫长的一段岁月,人生的许多重要任务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这段时期,面临家庭、工作和社会的多重任务与压力,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自己以求人生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承担教育子女、赡养父母、照顾伴侣、完成工作等多方面责任。
而陪我们走过这些艰难而漫长岁月的,正是我们身边的伴侣。人至中年,心理和生理发生一系列变化,正是夫妻同心、共同奋斗的时候,夫妻双方的作用,都至关重要。
如果这时走了另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又该如何自处呢?不找吧,年纪还不算太大,孤独余生,是很难熬的;再找吧,也是不容易,即使有,半路夫妻也很难同一个心。
我的同事小陈,就是45岁时老婆车祸去世的,那时孩子上高中。整整3年时间,他都难以走出失去妻子的痛苦中,整日愁容满面、形销骨立,同事们都劝他再找一个。
但他总是瞻前顾后不愿找,一直到孩子大学毕业,他才在媒人介绍下谈了一个,所幸对方是一个温柔善良、知书识礼的人。但这么些年,他形影相吊,吃了太多的苦。
四悲:老年丧子
老年期是指一个人60岁到衰亡的这段时期。这个时候,人的生理、心理功能方面发生退行性变化,体能失调、记忆衰退、心智钝化等。
这个时候的老人,可以说是老病相催、日薄西山了,身体各项器官逐渐衰竭,更有甚者,耄耋之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孩子们来照顾了。
就像白居易跟老哥们儿刘禹锡的“诉苦”诗《咏老赠梦得》写道:“
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白居易说:你看咱俩都老啦,知道老成啥样了吗?每天很早就困得睁不开眼睛,睡得也早,早上起来头也懒得梳;偶尔拄着拐杖到外面走走,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在家待着。新磨的镜子也懒得照,眼睛花得看不清字小一点的书;每天都在回忆往事和想念老朋友,但年少时的事却又记不大清楚;最开心的就是与人闲聊,还想着与老朋友聚一聚。
这是白居易对“老”的伤感看法,却也道出了晚年的真实与无奈。这个时候的老人本就是风烛残年,十分脆弱,就像将熄的烛之微光。
此时如果子女死了,对垂暮之年、多病在身的老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的沉重打击。自古以来,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就是人生的一大痛事!
如果老人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去了,这让老人如何自处?一个垂垂老矣的人,膝下无儿无女,老病相催,谁来照顾,思前想后,怎不悲痛?
老人晚年时,本就丧失了身心健康、社会角色、经济基础和生活价值等,如果再失去心爱的孩子,把他生存理由都逐一夺去,他该有多悲伤!
因此,人生一大悲,莫过于老年丧子。
写在最后
以上提及的农村俗语“四大悲”,是民间生活的总结,钰姐认为这无异于人生的四大悲。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悲剧都与人的生命失去有关。
因此,
我们更应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远离危险,让悲剧不再发生! 即便生命逝去了,我们也要对生活充满信念,勇敢自信地奋斗下去
!
还有,农村俗语四大悲的总结,仅限于民间的一种说法,并非就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总结,而是人们的一种朴素的观念而已。
大家认为是不是这样?欢迎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
网友解答:
农村俗语之中说的“四大悲”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呢?
农村俗语中四大俗语系列,很多都是提炼自生活。很形象诙谐,有的让人发笑,有的令人悲伤。
古有四大欢喜,自然也有对应的四大悲伤。四大欢喜无非就是众所周知的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都知道,但是还有四大悲伤,知道的就不多了。
有人说看到一个叫四大悲的俗语,叫“寡妇携子悲、将军被敌擒、失宠宫女泪、落第举子心”。其实这个不是农村版本的,虽然读起来也让人无语凝噎,惨惨戚戚。但过于文绉绉的话语,一般人难懂。
农村老话俗语里面的四大悲伤,来源于生活的总结,读起来更让人唏嘘不已,感慨良多。我知道的农村版本的四大悲伤,就是幼年丧母,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读起来真的叫人心情不好,可以说农村版本的四大悲伤,是人世间最让人心痛的悲伤事情了。
幼年丧母。儿童时期,人最渴望的就是母亲的怀抱和嘘寒问暖。少年丧父,正需要靠山的时候,家里的顶梁柱没了。中年丧妻,中年人刚事业有成,夫妻感情正浓。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最惨绝人寰的事情。四大悲伤可以说是,一环套一环,越下来越难过。
至于另外一个版本的四大悲伤,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老年丧独子,少子无良师。则属于范围比较大的说辞,其中幼年丧母和少子无良师有所不同。不过也够悲切的了,让人不忍卒读,潸然泪下。
-----
网友解答:
久旱逢甘雨,暴雨;他乡遇故知,仇敌;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题名时,没你。
-----
网友解答:
幼年丧母、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
人世间最悲苦的事情,莫过于失去亲人,而在最需要的时候失去至亲,是为大悲。
幼年丧母
人在出生的时候,对于母亲的依赖就已经开始。
需要母亲的哺育、需要母亲的照顾,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父亲工作挣钱,母亲来操持家庭的内里事务,主要就是抚养照顾孩子。
父亲往往都是没什么工夫来照顾年幼的孩子的,母亲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显得更加重要。
幼年时代如果就失去母亲,实在是一种天大的悲剧。
实在难以想象,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就失去母亲的照顾是何等模样。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四岁时失去母亲,从小缺乏母爱与陪伴,由于孤单害怕,也养成了其日后寡言少语的沉敛性格。
幼年丧母,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成长,都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少年丧父
随着时间推移,长大以后,对于父亲的依赖就显现出来。
年幼时期,需要母亲的庇护,如同雏鸟一般,而少年时代,父亲开始重要起来。
父亲往往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仅仅是主要收入来源,更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是整个家庭的保护伞与主心骨。
孩子长大了,需要学习人生的道理经验,需要学习其他的技能,需要培养性情,这个时候,全都少不了有父亲的参与。
即便很多家庭的父亲实在很忙,无法时常陪伴家人孩子,但父亲的作用还是很难替代。
少年时代,一旦失去父亲,那么就像幼苗失去了遮挡,提前暴露在狂风暴雨与烈日炎炎之下。
自己尚且还没长大,根本没有能力继续照顾保护家人,而且一旦失去父亲,那么就意味着母亲可能就要去顶替父亲的角色,去撑起一个家。
如此一来,少年时代就会更加孤苦艰难,失去陪伴与教育。
在古代,子女年少而父亲离世,就成为了“孤儿”,与此同时,这个家庭往往也极有可能被他人觊觎,最终瓦解。
中年丧偶
俗话说,少来夫妻老来伴,年轻的时候,夫妻俩携手并进,老了之后互相依偎依靠。
婚嫁之后,小夫妻俩就成为了一个新的家庭,夫妻一体同心,风雨同舟。
婚后的岁月,男主外女主内,共同经营着一个家庭。
古人结婚的时间比较早,一般十几岁就婚嫁了,人到中年的时候,连子女都大了。
然而这个时候,无论妻子失去丈夫还是丈夫失去妻子,无论妻子成寡,丈夫成鳏,都不是小事情,乃是大悲之事。
年少轻狂,夫妻感情或许还有身体上的冲动,但人到中年,对自己人生另一半的依赖更多的是在精神上、心灵上,是很难取代的。
这份夫妻之情,是经过了多年培养,早就是至亲之情。
中年时代失去伴侣,不仅仅是需要自己独自支撑家庭那么简单,往后的岁月也只能独自前行无人陪伴,子女将来也有自己的人生,陪不了。
老年丧子
家庭的传承,离不开子女的培育,子女也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的希望。
子嗣,古代比现代要更加重要,对于子女,父母家庭往往也都是倾注几乎所有心血。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父母的辛苦就开始了。
一直等到子娶女嫁,父母才算是放松下来,子女有出息的话,父母也就不需要再继续那么辛苦了,老来也能有子女陪伴。
然而,丧子之痛难以言喻,尤其是老来丧子。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人生希望,是他们的人生核心,失去了孩子,无异于失去了人生的希望。
毕竟是自己辛辛苦苦多年拉扯大的,老来丧子,无异于人生到头一场空。
对大多数人来说,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实在是五雷轰顶一般的打击,难以言喻。
-----
网友解答:
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相应的自然也有四大悲。
不过关于四大悲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针对上面的人生四大喜的:久旱逢甘霖,两三滴;他乡遇故知、讨债的;洞房花烛夜,隔壁的;金榜题名时,在梦里。另一个四大悲则是:幼时丧母、少时丧父、中年丧子、老年丧妻。
不过很显然,第一个版本明显显得高雅的多,应该只是在文人墨客中传播。而题目问的是农村俗语中说的四大悲,应该是第二种版本。
为何这四件事被称为四大悲呢?幼时丧母,一个婴儿出生后,可以说与母亲先天上就比较亲近,毕竟十月怀胎,一直是在母亲体内孕育。大部分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清晰叫出的第一个字,往往就是“妈妈”。母爱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可谓是十分的关键。父母全部健在,对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形成,三观的培育都有重大的影响。父亲作为男人,先天上就比不上母亲的细心。
幼时丧父。在旧时父亲可谓是家中的顶梁柱。成长到少年,正是长身体,胃口大开的时候,少了父亲这个顶梁柱,家中的境况势必会一落千丈。而缺少父爱,也会让孩子缺少安全感,没有父亲的正面引导,身体力行的以身作则,只是母亲带大的孩子,往往缺乏男子的阳刚之气。
中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往往是最痛苦的事。几十年的辛苦付出,努力培养,正是要收获果然的时候,况且经历了几十年的朝夕相处,亲情正浓烈,突然失去孩子,这种痛苦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而到了中年,以旧时的医疗条件,想再生一个也比较艰难。都说养儿为防老,没了孩子,老年的生活也可以预期,所以才把中年丧子列为一悲。
老年丧妻。有句古话说的好: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二人经过几十年的岁月,虽然爱情不在,但早已经化为了浓浓的亲情。人到老年,孩子都各自成家,也有了自己的另一半和自己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就少了,沟通交流也相对较少。而此时自己的老伴才是自己孤单岁月唯一可以依靠的。父母终究会离自己而去,孩子长大后也会有自己的家,只有夫妻才是陪伴自己一生的人。人到老年,突然失去相依相偎的妻子,耳边再也没有了那个絮絮叨叨的亲切声音,再也见不到那个在一起嫌烦,离一会就会想念的身影,孩子再亲,终究没有老伴的陪伴舒心啊。
我们村子里就有一个经历过人生三大悲的人,他唯一幸运的是没有经历幼时丧母,不过少年时父母一起出意外丧生,中年时因为自己坚持让大儿媳妇在家生小孩,结果生完双胞胎孙子后大儿媳妇就难产而死,大儿子受不了打击,郁郁而终,他也是后悔之极,一夜白发。到了50多时,妻子也生病去世。他自己60不到就中风,虽然抢救了过来,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智力水平回到了两三岁时。但他也是幸运的,遇到了二儿媳妇,一个千古难遇的孝顺媳妇儿。二儿子在外打工养家,媳妇儿就负责照顾公公,端屎端尿,隔几天擦洗身体,照顾的非常周到。也因此上了我们当地的报纸,被专门表彰过。
所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生活,毕竟做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别等失去的时候才后悔曾经没有珍惜过。
-----
网友解答:
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生四大悲事: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擒时。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
-----
网友解答:
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生四大悲事:久旱逢甘雨--一滴,
他乡遇故知--债主,
洞房花烛夜--做梦,
金榜题名时--隔壁。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