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你认为日本从哪一天起就注定其必然会失败的?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你认为日本从哪一天起就注定其必然会失败的?
-----
网友解答:
-----
日本帝国主义在开始对我国实施侵略的第一天就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这是因为,非正义之战争,尤其是侵略战争是不得人心的,这必然会引起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反对,更会导致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坚决抵抗!
中国人民十四年的艰苦抗战,在世界正义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事实充分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是不可战胜的!一切侵略者终究逃脱不了失败的可耻下场!
谢谢邀请!
-----
网友解答:
-----
准确时间是1937年8月18日,这一天日军两个常设师团第3和第11师团的先头部队开始登船,作为“上海派遣军”的前卫出发增援淞沪战场,即标志着日本侵华的战略发生重大改变,也是日本军部和整个国家走向疯狂的开始,从而也注定了其必然走向失败。
众所周知,全面抗日战争是以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为起点的,但是在华北大打起来的整个7月间,华东方面并无战事,日军也暂时没有登陆淞沪的计划。所以想深刻了解抗日战争史,你必须清楚当年日本内阁和军部是怎么想的:日本为了巩固其伪满政权,始终想把华北地区的中国军队赶出去,不然大小鬼子认为没有安全感,因为国民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这个所谓伪满。
所以1933年关东军攻入长城沿线,史称“长城抗战”,之后其“中国驻屯军”在平津一带仍然不老实,企图效仿关东军用武力控制整个华北,这个火星终于在1937年7月7日点燃了战火。而对于南京国民政府而言,东北从来都不是其实际控制区,或有推诿的借口,而华北则不然,如果任由鬼子侵占,则其执政基础必将动摇,遂坚决主张抵抗。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和军部内部对于是否增兵华北,一度争论的非常激烈。以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菀尔为首的反对派认为,日本的最终大敌是苏联,仍应以对苏警备为主,不能陷入跟中国的全面战争。以武藤章等为首的强硬派则坚持,占领华北这个缓冲地带,可以有效拱卫伪满的安全,当然也可以更好地“警备苏联”,所以必须派兵增援,以“惩應”中国军队并彻底控制华北。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强硬派占了上风,陆军大臣杉山元等支持出兵,内阁也被军部牵着鼻子走,同意扩大战事,而当裕仁召见杉山等人问询时,这厮奏对了“三个月内解决中国事变”的狂言。换句话说,日本人最初仅仅准备通过在华北取得决定性胜利,来逼迫南京政府服软谈判,将华北从中国的领土上分裂出去,尚无与国民政府全面开战的打算。
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服从命令以后,也积极投身于作战计划的拟定,并且他判断只要占领保定,南京政府一准请求停战和谈判,后来又修定为石家庄和太原,不管怎么说吧,总之整个华北打得热火朝天,而直到8月中旬,华东仍然是平静的。不过老蒋根据张治中和陈诚的建议,决心先下手为强,以消灭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为前奏,吸引日军主力从华北转至华东。
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接到紧急命令:“把上海的日军给我赶下黄埔江”,于是调动德械第87师、第88师赶赴上海,8月12日凌晨进驻市区,加上之前秘密化装进入的独20旅,以及正兼程从西安赶来的第36师,共三师一旅的兵力,准备一举荡平驻上海的4000余名日军。张治中原定的总攻时间是8月14日凌晨,然而孙元良第88师前卫营在搜索前进时,8月13日下午与日军在八字桥遭遇交火,于是“八一三事变”爆发!
消息传到东京又是乱成一团,因为上海地区归日本海军负责,而海军陆战队的力量有限,兵力仅仅是张治中的七分之一 ,着实不敢大打,所以海军大臣又去找陆军大臣商量。如此陆海军之间、军部与内阁之间又一顿呛呛,终于达成一致,派遣陆军部队驰援上海,第一批部队8月18日登船出发,以松井石根为新组建的上海派遣军司令官。
日本人的想法很傻很天真,以为上海距离国民政府的中心南京很近,只要日军占领上海再兵临南京城下,那么老蒋一定会低头认输答应谈判,日本人最大的要价当然就是华北“自治”、蒋政权正式承认伪满。然而日本人却没有意识到,增兵上海标志着中日全面开战,他们即将陷入一个巨大的泥潭和旋涡,即偏离了以苏联为主要敌人的战略方针,也一步步将有限的战争资源投入到广袤的中国战场。
从这一天开始,日本最终战败的结果已经无解了:它必须全面封锁中国、必须占领全部沿海地区、必须武装进入越北,于是必然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警惕,然后就是制裁、美日谈判、太平洋战争爆发等连锁反应,日本人即便想拔脚爬出泥潭,也已经身不由己了。
-----
网友解答:
-----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就注定失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之前,日本虽也扩张,但都是稳步扩张。日本每一步侵略,上层都有全面战略规划。扩张成果,也获得国际社会的默认。
不得不说,日本明治维新派伊藤博文等人还是很了不起的,算得上一代人杰。
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的侵略扩张,上层多是没有战略规划,被下面激进的军国主义分子,牵着鼻子走向了全面扩张的道路。
我们知道,九一八事变是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几个中级军官一手策划出来的。在事变前,东京军部一度并不赞同,并派出了建川美次亲王去东北阻止事变发生。
但建川美次也是个激进军国主义分子。他故意拖延行程,直到九一八事变第二天,才对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说出了自己的使命。这时候,关东军已经占领沈阳,并向东北各地继续攻击。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以极小的力量,以可以忽略不计的代价,短短3个月就占领了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这远远超过了明治维新后半个多世纪的扩张成果。
因此,这极大的鼓舞日本社会各界。没几天之后,日本政府和军部就接下了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
日本虽然占领东北,但受到了全世界的谴责,国联也要求日本退出侵略成果。为此,日本悍然退出了国际联盟,自绝于整个世界。
此后,日本整个民族都狂热起来,军事政治经济全面法西斯化,高速走向了军国主义扩张道路。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和珍珠港事件相继发生,给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表面上看起来,日本帝国主义在一步步扩张,实际上在一步步走向灭亡。正应了西方那句话:
上帝让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所以说,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从1931年9月18日,就已经注定了。
-----
网友解答:
-----
从日本外相松冈洋佑拒绝美国的《美日谅解协议》那一刻开始,日本就注定失败了。
事实上我愿意称二战时期的日本外相松冈洋佑为“中华之友”,因为他凭借一己之力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蒋介石。
在1941年,美国即将在对德国宣战之前,美国从总统罗斯福到国务卿赫尔利,一直都想通过谈判把日本从“三国同盟”争取出来,美国采取的办法就是牺牲中国的利益,满足日本部分要求,然后使得日本退出“三国同盟”,保证美国与德国开战后,美国太平洋地区的安全。
为此美国不惜变相承认“伪满洲国”。
是的,这里我要为美国澄清一下,美国在谈判过程中从来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伪满洲国成立”,这不是因为美国坚持原则,而是美国不愿意这么赤裸裸的在一份公开条约里承认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合法。
美国用了一个非常无耻的条款“美国支持中日两国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满洲国’问题”,而在另一条里美国又同意日本在中国驻扎一定数量的军队。
大家如果把这两条合起来看,就能发现,美国等于变相默许了日本侵占东三省。
因为以当时中国的国力,如果没有英美援助,蒋介石是绝无可能在军事上打败日本,收复东三省的;
而美国已经在条约里表明美国不支持蒋介石武力收复东三省的计划,只支持“友好协商”。
请问,以当时的国力和日本国力以及日本可以在东三省驻军,怎么样才能“友好协商”,让日本把东三省还给中国?
根本没可能。
所以,如果日本当时答应了这一条件,这无疑是华夏的灭顶之灾。
但是,天佑中华,天夺其魄,松冈洋佑已经日本军国主义者居然脑子发热的拒绝了美国的提议,搞出了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一出现,全世界所有国家,甚至就连日本清醒的军政人员都知道日本输定了。
-----
网友解答:
-----
抗日战争,是八年时间,严格的来讲,是十四年,而从更大的视角看,甲午海战就已经开头了。
那么,整个抗战,日本从哪一天起就注定其必然会失败的呢?应该是从我们全民族抗战的那一天起,就注定其必然会失败的。为什么这么讲呢?
一、日本再次打断我们民族崛起的图谋不会得逞。
日本第一次打断我们民族崛起是甲午海战时期。当时我们民族资本刚刚起势,政治上有共和的苗头,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已经走到末路,军事上也不再封闭,除了日本,其他列强并没有真正阻止我们的意图。即使我们甲午海战失败了,其实也是失败在情报和决策上,日本当时是赢在了情报和博弈上,单单在军事战斗上,它并没有必胜的把握,甚至是在赌我们不会全力而为,结果它赌赢了,事实上它当时的弹药基数都不够打赢的。
而九一八事变,正值我们国家军阀混战和国民党右翼势力掌权,日本钻了个大空子。
在七七事变时期乃至后一年,是我们国家在解放前经济最好的时候,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鼎盛时期。这个时候,日本已经没有了偷赢的可能,也不再可能打断我们的又一次崛起机会。
二、一九三七年的卢沟桥事变,成为我们全民族抗战的导火索,当时国内的势力基本稳定下来,也为全面抗战提供了政治基础。
西安事变后,国共有基本的共识,国民党内部也有起码的认识,全面抗战已经一触即发。
日本军国主义的全面侵略,进一步触发了我们整个民族的抗击意识,为以后的持久战奠定了基础。
当日本不能偷取战争的胜利时,就注定了其失败的必然,只是时间问题了。
三、真正疯狂之时,就是必然失败的起始之日。
卢沟桥事变,不仅是打破了中日间暂时的平衡,也打破了列强间的暂时平衡,形势在驶向一条不归之路,那就是必败之路。抗战,极大的激发了我们民族的崛起意识,防守、抗击、对垒、攻击,无处不在。我们不再闭关锁国,更不再麻木残喘,民族力量被极致的激发出来。
日本的疯狂来自军国主义,来自极右翼民族泛化政治势力,当其真正疯狂起来的时候,极具破坏力,极具扩张性,但其生命力并没有同步强大,甚至有些脆弱,只是阶段性的产物。
综上所述,从1937年7月7日抗战开始,日本就已经走向了必败之路上,中国必胜是一部分国人的坚定信念,持久战成为必然选项,太平洋战争加速了日本战败的进程。
-----
网友解答:
-----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自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就注定了日本要走向失败。这就相当于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这个魔盒一旦打开,就没办法再收回了。
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要是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这两人,其中的石原莞尔是日本的一个战略天才,其人家庭出身十分优渥,自幼就聪明好学,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战略问题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石原莞尔是日军中的战略天才,只可惜他生错了国家
按照石原莞尔的战略来说,在占领了东北之后日本应当实行收缩的战略,全力巩固在东北已经获得的利益,然后再慢慢发展,以日本当时的实力还不能与苏联和美英这样的大国强国交战,应当努力搞好与这些大国之间的关系。
但是令石原莞尔没想到的是,战争一旦被他发动,就只能向前不断地扩大,日本这架战争机器没有刹车,只会不断地加速,直至车毁人亡。
就\"九一八”事变的过程来说,这对于日本是个非常意外的收获,因为在当时的东北,日军只有一两万人,而张学良的东北军有三十多万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学良奉行了不抵抗的政策(实际上下令不抵抗的是张学良而不是蒋介石),竟然主动放弃了东北。当时日本国内正陷于1929年以来的经济大萧条中,国内经济举步维艰,而在东北的扩张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内的经济问题,这使得全民都陷入了军国主义的狂热当中,认为只有对外扩张才能解决日本的问题,从此日本对外扩张的步伐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就“九一八”事变的发动来说,在日本内部其实是一场“下克上”的行动,即由一群下级军官发动的事变,而这样的事变并没有得到上级的同意,如果成功那么就是功劳一件,如果失败就是下属的责任。这样一场“下克上”的行动在获得了成功后,石原莞尔声名鹊起,成为了日本军中许多下级军官的偶像。不少下级军官便纷纷效仿,不断地在东北周边挑事,他们想再来一个“九一八”,他们都认为,既然石原莞尔能搞一次\"九一八”出名,那么我就怎么不能搞一次“九一八”出名呢?于是日军便与国民政府、蒙古和苏联发生了不少摩擦,令石原莞尔头疼不已。他也曾经劝阻过日军中的军国主义分子不要在东北周边挑事,但是那些军官便会回答,我们都是学你的,对此石原莞尔也是无言以对了。
而到了1936年底,中国组成了全民族的抗战统一战线,持续近10年的第一次国共内战结束,此时的日本也走上了不断对外扩张的道路,由于日本人不断地在周边挑事,到了1937年7月7日便爆发了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事情的起因是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到中国军队驻扎的宛平城内搜查,在遭到中国军队拒绝后便发生了交火。此时的国民政府也一改往日对日本退让的态度,表现出了异常的强硬,日本方面也分寸不让,于是一场事变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全面战争。
▲与中国战争的不断扩大,使日本逐渐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对于日本来说,其目的一开始只是想在北平地区通过一场局部战争,然后跟以前一样与国民政府签订一个停战协议,获得一些利益后巩固既得利益,过段时间再发动一次事变,再获得一些利益,如此反复,慢慢蚕食中国。
但此时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蒋介石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最高领袖,对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来说,由于抗日统一战争的建成,他也不能对日本表现出任何的妥协,对于日本的咄咄逼人只能选择强硬到底,否则他的国民政府也会失去执政的合法性。
在战略上来说,当时的国民政府认为如果在北方与日军交战,那么日军便会从北方一直往南打,从华北平原和山西两路南下,最终形成对中国的全面包围,所以从北往南打对中国不利。而中国可以利用地形西高东低的特点,引导日本人由东往西打,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一路上的层层防御消耗日军,同时自己还能不被包围。
于是就有了淞沪抗战, 当时日本人叫嚣所谓的“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其实是个误传,日本人的意思是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其实就是希望在三个月内通过一场局部战争迫使国民政府签订一个不平等的停战协定。不过这个说法到了国内就传成了\"三个月灭亡中国”了。淞沪会战打的异常惨烈,当时上海战场国民党军集中了70多万人,经常以一天损失一个师的代价与日军血战,战役从1937年8月份打到了11月份,最终中国军队因为伤亡太大而主动撤退,日本只是在上海战场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一举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这点来说也极大地鼓舞了当时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本来日本人认为战争到了这一步就应当停止了,其实当时日本高层也知道,日本的国力不允许与中国发生全面的战争,因为日本确实耗不起。但是日本的下级军官们可不管这些,本来日本高层已经下令日军在占领上海后停止进攻,但不断有下级军官带领部队跨出了上海,开始不断往前继续进攻。当进攻的日军部队越来越多了以后,日本高层也管不住日军前进的步伐,只好承认了既定事实,宣布继续进攻了。
所以在1937年底就有了南京保卫战,这一战之后,国民政府丢掉了首都南京,日本人以为到了这一步的时候,蒋介石就会选择与日本人谈判,然后日本就可以与国民政府签订一个停战协议,当然这个停战协议的内容就不止华北的利益,还要一些华南地区的利益。对此,日本当时的首相近卫文磨还发表了“近卫声明”,其实意思就是说,欢迎老蒋与日本进行谈判,不过这个时候的中国确实非常强硬,没有半点退让的意思,老蒋的意思也很明确,要想谈判除非日本人退回“七七事变”之前的战线,简单的说就是除非日本人能放弃1937年以来占领的全部领土。这点日本人当然是不会接受的,于是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战争继续进行。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老蒋是不能认怂了
到了1938年的时候,日本人认为主要拿下武汉,那么中国政府就会与日本进行谈判,于是日本发动了举国之力,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武汉会战,此战日本集结了30万军队,中国出动了100多万军队,整个战役持续了4个多月,虽然日本人最终占领了武汉,但也付出了20多万人的惨重伤亡代价,而且在占领了武汉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继续抗战,中国还是不妥协。
为了一场武汉战役,日本花光了所有的资金储蓄,在1937年卢沟桥之变之前,日本的储备金为13.5亿日元,而到了战争的第三年,1939年日本当年的军费开支就达到了61.55亿日元,可以说日本的财政根本负担不起与中国的长久的、持续而全面的战争。在1938年之后,日本由于兵力和国力的严重不足,不得不停止了进攻,转入了战略相持的态势。
这个时候的日本就真的是骑虎难下了,要结束战争,国民政府的要求是吐出1937年以来占领的中国领土,这点显然日本是不可能同意的,毕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日本国内的人们也不会答应。但是要继续战争,日本的国力显然无法支撑。
到了这个时候,由于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横行,日本就走上了通过不断扩大战争解决战争财政的道路。在这里顺便还要提下当时日本国内的政治,抗战爆发后以东条英机为代表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势力迅速崛起,但东条这个人才能很差,在石原莞尔的眼里,东条的才能也只能当个上等兵而已,因此石原莞尔经常称呼其为“上等兵东条”,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东条英机上台担任日本首相之前,他成天叫嚣着要扩大战争,通过战争来壮大日本,根本不顾当时日本的实际国情。而当时的日本由于军国主义势力占了社会的主导,任何人都要遵从“日本必胜”这个政治正确的理念,不能在行为上和言语上表现出半点对日本\"不利”的言论和行为,否则就是“不爱国”。面对当时日本国力无法支撑战争的事实,东条便无脑地喊出继续扩大战争,占领东南亚,与美英开战的无脑的策略。
对于与美英开战,尤其是与美国开战,其实当时日本高层都知道是必败的局面,毕竟日本与美国之间国力的差距就摆在那,美国比日本强了10倍不止,而且日本陆军主力当时还陷在了中国战场,在与中国开战的同时再与一个比自己强10倍的对手开战,哪有胜算!但无脑的东条就这样天天叫嚣,而其他人也不敢反对东条的言论,因为反对了东条的言论就是“不爱国”,会被国内的“爱国主义”分子杀掉都有可能。所以当时日本高层那些明白人最终都选择了明哲保身,选择了沉默。
▲东条的能力实际上确实只能当个上等兵,能上台就是因为最能喊口号而已
日本天皇见东条这个样子,于是就干脆让东条当首相,看他要真的当了首相站在日本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还会不会叫嚣跟美国开战了。于是在1941年东条就当上了日本首相,在当上了日本首相之后,东条才发现日本确实不能跟美国开战,因为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但他是通过叫嚣军国主义上台的,在上台了之后他也不能改变以前的政策,便硬着头皮真的跟美国开战了!
甚至在战前,日本高层还专门询问过当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问道一旦美日开战,日本海军能支持多久,山本五十六认为最多半年,在听了山本五十六的回答后,日本高层便说,半年时间,够了。在战前,日本海军内部也推演过日美海军的作战过程,结果是日本战败。但是日本高层却篡改了推演结果,把日本大败改成了日本大胜,因为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眼里,“大日本帝国”是不可能战败的。
可以说在与美国开战之前,日本内部高层的各种分析都表明,与美国开战是必败的,但是没办法,当时在日本你不能说半点日本的不好,也不能表现出半点对日本不利的行为,否则你就是\"不爱国”,就会有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要你的命。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在1941年底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在偷袭珍珠港后不久,日军大举南下,攻占了东南亚大片区域,获得了丰富的战争资源。但战争进程也如日本高层在战前推演的情况差不多,美国虽然在珍珠港事件中损失惨重,但是在来年的中途岛海战中一举重创日本海军主力,此后逐步掌握了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
之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日本海军也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海战中逐步被美国太平洋舰队消灭殆尽。到了1945年的时候,美军攻占了冲绳岛,兵锋直至日本本土,日本在此时也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东条英机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请教石原莞尔,问他还有什么补救的办法没有?石原莞尔呵呵一笑,你都搞成这个样子了,我还能有什么办法?无力回天咯。最终美国人在日本投下原子弹后,日本宣布投降,日本在二战最终遭遇了彻底战败的结局。
▲疯狂的战争给日本带来的是最终的毁灭
其实从日本的整个战争进程中我们就不难发现,一开始石原莞尔等人策划攻占我国的东北地区,对于日本来说占领了东北以后最佳策略是巩固东北再逐步蚕食中国,同时避免与美苏这样的大国强国交战,搞好与这些大国强国之间的关系。但是日本在攻占东北之后军国主义势力迅速抬头,并变成了日本国内的“政治正确”。在“爱国”这种政治正确的口号下,日本是永远必胜的,也不可能对任何对手做出妥协。在不情愿地与中国在1937年爆发全面战争后,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日本国力逐渐无法支持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继续战争,日本便不顾当时的实际国情,与中国开战的同时与美英这样的大国开战。虽然战前日本高层很多明白人都知道与美国开战必败,但是他们不敢反对,不敢说出“政治不正确”的话语,任由军国主义分子发疯,真的去与美国开战,与比自己强的多的对手开战,同时与好几个大国开战,导致了最终的战败。
所以说,日本战败的结局,其实从石原莞尔等人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石原莞尔为日本打开了军国主义这个潘多拉魔盒,而这个魔盒一旦打开,日本全民就陷入了无脑的癫狂,魔盒再也无法关上了,直至战败。
-----
网友解答:
-----
当然从偷袭珍珠港就注定其失败了,与美国国家生产力差的太远别太瞧的起当时中国日本尽全力进攻中国而不是发动太平洋战争可能我们真的亡国灭种了幸好天佑之
-----
网友解答:
-----
1937年7月7号,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日本就已经注定会失败了。
日本是一个非常贪婪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在战略上非常短视。
其实,如果在日本的这个角度去考虑当时的国际形势,他占领了东北地区,并且在华东、华北等地已经取得了驻军权之后,就应该苦心经营东北,在这里移民个一两千万人,经过两代人的努力之后,基本上就能保证日本侨民在东北地区的人口优势,牢牢控制住当地。
在此期间,依靠在关内的影响力和驻军继续维持内地军阀混战的乱局,避免统一到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
然后,在两代人之后如果这个时候国际社会允许,再趁机南下,甚至不需要日本本土提供军队,仅靠东北地区的数千万人就能够武装起一支数百万大军。
那么,对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民族幸了。
其实,满清蒙古统一天下都是这个路子,利用几代人的时间,逐渐扩大巩固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挥师南下。绝不是像日本那样妄图几个月就征服这个庞大的国家。
所以,日本方面在战略上的短视,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之幸运。
1937年7月7号,全面抗战爆发,这就意味着中华民族已经退无可退,必须联合起来和侵略者殊死搏斗。
当时,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高层都已经决定竭尽全力。
日本帝国主义即使在战场上能够取得胜利,他每前进一步都会更深的陷入到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如果日本是一个资源富国,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才有取胜的希望,可以做到以战养战,也可以在大后方源源不断的补给消耗。
但事实是,日本是一个非常贫瘠的国家,战争开始之后,巨大的能源消耗,让他不得不从海外购买大量的原材料。
一旦海外的原材料供应出现中断,它的战争能力并不会比当时还处于农业国的我国强到哪里去,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日本是一个初步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没有原料他照样玩不转。
所以,二战期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超过90%的钢铁、石油都是从海外进口的,从海外进口那得需要真金白银,没有足够的硬通货,人家凭什么把东西卖给你呢?
所以,进入到1941年之后,由于日本的外汇迅速减少,从海外进口的工业原料也呈直线下降。
下面这幅图就是当时日本石油进口额的曲线图,全面抗战爆发的时候,日本海外进口的石油飞速增长,到1939年达到了顶点,然后就迅速下降了。
与此同时,战争仍然在继续,中华民族不仅没有选择妥协,反而已经在敌后建立了越来越多的根据地,日本感受到人民战争的威力,两国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方面的以战养战效果也不明显,我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农业国,即使是东部发达地区工业也主要以轻工业为主。
在这里也很难获得石油、钢铁等战略资源,占领的土地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却没有缓解他的进口压力。
到1941年当日本原料进口能力已经可以说没有了,因为他国库里只剩下6万马克外汇。
贪婪的日本帝国主义不会把侵略的土地吐出去,就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获取东南亚地区的原料产地,把美国人拉了进来。
所以,从一九三七年发动全面抗战开始就预示着他一定会失败!
-----
网友解答:
-----
从1941年7月25日那一天开始,日本侵华就注定了要失败。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日本在侵华过程中,美国一直卖钢铁和石油给它,大发战争横财的同时,充当着日本侵华的帮凶。但1941年7月23日美国宣布,从1941年7月25日开始,美国将不会卖哪怕一桶石油给日本。第二天,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律宾和荷兰也做出了类似的决定。日本从1941年7月25日后,就再也没有从美国买到一滴油。
没有了石油,日本的飞机、军舰、坦克和装甲车无异于一堆废铁。当时抗战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的第三年,此前在美国卖给日本石油的前提下,日军在和我军的作战中,都是互有胜负,双方形成了犬牙交错的相持局面,日军占领大城市,但广大农村及西部西部地区仍在我军手中,双方一时之间很难决出胜负。现在日本没有了石油这个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日本国内又不产石油,继续耗下去,日本怎么可能赢?
这也就是为什么日军后来偷袭珍珠港的原因,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太平洋的石油资源。但偷袭珍珠港之后,日本摸了美国老虎的屁股,美国宣布对日宣战,此时就更是注定侵华失败了。所以说,在1941年7月25日这一天开始,日本就注定了会失败。
-----
网友解答:
-----
从侵略中国那一天开始!全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精神!人人有责的决心就注定日本人的失败!
-----
网友解答:
-----
从登陆我们的国土那一天起,注定要失败要灭亡!首先日本不是仁义之师,是困在岛国上的无出路无希望的野蛮之族。而且烂杀无辜奸淫掳掠,每个日本人从小就受着侵略思想的教育,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占为己有。他们是侵占一方灭绝一帮,然后移民,人心不足蛇吞象,最后被活活撑死了!日本就是崇拜强者,看你软永远欺压你,你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他远离你而且很恭敬。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