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还有一个是谁?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还有一个是谁?有道理吗?
网友解答:
因为血缘,因为婚约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亲戚关系。它做为一种“生命力”超强的“特殊”事物而存在,在人际交往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但是亲戚关系还是有疏有近的区别,农村对此也有种说法,前句是“人有三不亲”,有人认为是姑父、姨夫和舅舅的媳妇。其实,那“两不亲”都以男人说事,后一个应该也是指男人,那就是岳父了。
姑父是姑姑的丈夫,因姑姑的婚姻而缔结的亲戚;姨父是姨娘的丈夫,也是由母亲的婚嫁而形成的亲戚。他是母亲姐姐或妹妹的丈夫。姑父和姨夫的亲戚关系完全是由婚约而产生。他们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而且他们也没有见证和参与自己的成长历程,是“半道”上加了进来,才相互认识的。自己会和他们显得不怎么亲近,即使遇到事的时候也不会找他们帮忙。再如果姑姑、姨娘离婚或者去世了,有的人从此也不会和他们来往了。姑父、姨夫这层亲戚关系从目前到将来,总是有点疏远,没有亲近感。由此也有了姑父、姨夫不是亲的说法。
说起岳父的不亲,恐怕有人会有异议。毕竟岳父是自己妻子的爸爸。爱妻子就应该尊重岳父,岳父也应该视女婿如己出,百般呵护和关爱。把女婿当“半个儿子”来看待。事实上,有些岳父的做法彻底颠覆了这个关系,是不少的岳父与女婿的关系紧张,有的形似路人,有的形似仇人,有的爱搭理不搭理的。
究其原因来,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两点:一是彩礼问题。彩礼是垢病,又根深蒂固,还欲演欲烈,动辄二三十万,有些还要楼房和小车,迫使男方家砸锅卖铁了还是债台高筑。大多数岳父还不怜悯女婿,恩怨由此产生。再者,现在有些青年人婚姻基础不牢固,又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被电脑、手机等交流工具的“迫害”,离婚是太平常的事了。婚姻本是说和不说散的。还偏偏有利欲熏心,“护犊子”的岳父,以至是女婿和岳父反目成仇。
岳父如父般的亲情,在女儿婚姻存续期间,也少不“生分”之感,更別说发生了“婚变”。岳父的关系总是渐行渐远,不少人还是觉得女婿压根就不是儿。再怎么说也是不亲的。
当然,这仅仅是个人的观点,也有岳父被女婿当亲生父亲的。不过这完全取决于岳父的金钱新观念,教育子女的方式,以及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很遗憾,毕竟这样的岳父只是少数,再怎么岳父也是“三不亲”之一。
-----
网友解答:
还有一个就是舅的媳妇,有道理,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舅的媳妇 在通常观念下,人和人之间亲密关系是否浓厚跟血缘有很重要关系,和自己血缘最为深厚的肯定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其次就是自己的姑姑,舅舅。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姑姑或舅舅十分喜爱,但是他们的配偶,也就是姨夫,姑父,他们对待和自己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样的态度,都很冷淡,这就代表绝大多数人,原因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这三种人最不亲。
两姨亲不叫亲,死了姨姨断了根;姑舅亲才叫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我们都知道姨和姑舅都是比较亲的。
这就是现实,无法去改变。
-----
网友解答:
更多农业养殖知识和种植技术,请关注三农堂广讯,诚邀您的关注,共同探讨三农知识。
这个世界上,很多的人都是有亲戚,任何人都是和亲戚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在农村里,有的人亲戚就比较多了,毕竟在以前的时候,老一辈的人子女比较多,那么可以说很多的亲戚也是有很多分别在不同地方,那么对于亲戚来说,亲戚就一定是比较亲的,但是有的亲戚也就是一个亲戚之名,并不会显得的比较亲近,今年咱们就来说说农村有句俗语叫“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为啥这句话只有两个亲戚呢?原来还一个亲戚是这个?
为啥在农村有着亲戚却不亲呢?其实这些无非就是血缘关系不近的人,但是像有的人配偶可能和我们有一点亲戚,所以也是沾了半点亲,就像农村老人常说的一句话“姨娘亲,姨娘亲,姨娘死了断了亲”,这句话也是说像我们的姨也是和我们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是这类亲戚却是不亲的一种亲戚,姨娘就是母亲的姐妹,那么对于从古至今,姨娘要是不在的话,基本上就属于断了亲,那么姨娘的孩子我们都叫姨弟,姨妹,但是要是和表弟表妹来比就显得比较远了,并不是那么亲。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对于在农村里还有关于亲戚的俗语,比如这句“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这些也是说像姑姑和舅舅的血缘关系还是和我们比较近的,这些人的血缘关系要比姨表类的亲戚要近得多,毕竟这类亲戚都属于在三代以内不能断的亲,农村人常说,三代不离舅家门,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像姨夫和姑父这类人就是属于外来人,和我们没有一点关系,所以这样的亲戚是没有血缘的。
对于我国来说也是一个传统的国家,对于亲戚方面也是比较注重的,毕竟有血缘就是比较亲,但是还一个不亲的人就是舅妈了,在我们山东老家这里舅妈都叫“妗子”,那么妗子也是和姨夫,姑父都是外来人,没有血缘的关系,所以说这类人不亲,其实除了这些以外,像婶子,大娘这些也是和我们没有血缘,但是这类人的关系要姑父,姨夫,妗子这类人的关系要近一点,毕竟像婶子和大娘都是咱们父亲的弟妹和嫂子,所以这类人就显得有点血缘关系了
-----
网友解答:
农村俗语:“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舅的媳妇”
民间常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见了”(或头道亲,二道表,三道亲戚走完了),这个主要指母系关系形成的亲戚:比如一代是直系亲属象亲兄妹、亲姐弟之类,二代当然就是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了,三代四代不走了,或走动很少很淡了,当然不是绝对的,但大部分都是这样。
姑父和姨夫,一个是自己爸爸姐妹的丈夫,一个是妈妈姐妹的丈夫,平时不怎么住在一起,自然熟络不到哪里去。另外一点,中国人向来讲究血亲关系,好比你很久没回家,但是一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饭,当然就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这是时间冲刷不掉的。
舅舅的媳妇,也就是舅妈。虽然是从其他家庭当中嫁进来的,但是在此之前,对于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是陌生人,加上平时大家都不怎么见面,在平常的相当中也是客客气气,并不怎么熟络起来。
所以现在有亲戚的就相互帮衬扶持吧。也许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的人物关系也即将被淘汰了。对我们好的人我们要加倍珍惜并予以回报,对我们不好的就让它随风飘远,不必记挂!
-----
网友解答:
真不知现在的人是如何总结出的这些歪理,所谓亲与不亲全看是怎样走动的,在亲近的人三观不同在一起也没话可说。还是不要在这方面对孩子进行教导,虽是从血缘关系上可以分出亲与疏,但是在今天这个年代,当遇到困难时,能出手相帮,比什么都贵重。本人在这方面深有体会。
按现在人认的姨夫是算不上亲的那一类,但本人在困难时,是与连襟亲如手足,我们互相扶植,共同渡过那让人难以忘怀的年月。因此,直到今天,我们的老一辈与我们的子女,走动的非常亲。人,一生遇一知己难,亲属,遇到相互理解的也很不易,我们应珍惜遇到的知己,能够理解我们的亲人。
生活容不得我们挑三拣四,珍惜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吧。
-----
网友解答:
“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和妗子”,这是华北地区的一句俗语,这里的“妗子”,说的是舅舅的老婆,用普通话可以称为“舅妈”或“舅母”。
为什么人们会说姨父、姑父、舅妈为三不亲呢?这是从血缘上来区分的。姨夫(姨父)虽然是姨妈的丈夫,但姨夫却不同于姨妈,姨妈是母亲的姐妹,与外甥是有血缘关系的,姨夫则没有。姑姑是父亲的姐妹,与侄子有血缘关系,而姑父却没有。舅舅是母亲的兄弟,与外甥有血缘关系,舅妈却没有。
从血缘关系来讲,姨父、姑父、舅妈当然是不亲的,但是从人际关系上来讲,那就不一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建立在相处和沟通上的,即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人在幼年或少年时期的感情可能是通过亲情来维系的,但到了青年以后走上社会,那就要独立发展社会关系了,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都能成为自己的朋友或志同道合的同志。而对于姨父、姑父、舅妈这几位亲戚,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毕竟很熟悉,如果在性格上和三观上相互认同,比起陌生的朋友要更亲密。
反之,如果性格和三观不同,即使有血缘关系的姑姑、姨妈、舅舅,甚至是自己的父母、兄弟,相处也难融洽。因此,“姨父、姑父、舅妈为三不亲”的观念,在今天开放的时代里已经过时了。
-----
网友解答:
农村俗语\"人有三不亲,姨父姑父\"还有一个是岳父。我的姨父和姑父亲不亲,我没亲身体会过,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已去世了。而我的岳父不亲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
一九八四年我大舅子刘光结婚,除了我应给的贺礼之外,我岳父开口向我要3000块钱。那时节我家里哪来的3000块钱给他?我家里除了种两三亩烤烟之外,就是六七亩稻谷加稻草,又没有什么其它的经济来源。而且我老爸和老妈都已有六七十岁了,身体又不怎么好,棺材都还没有给他们买回来。上次卖了一头牛给我大表哥曾凡江,曾凡江直接将1200块钱耕牛款存到坳上信用社,拿张存款单给我老爸,说是给我老爸老妈百年善后用的,并叮嘱我和我老婆不得挪作它用。
八四年十月,我大舅子刘光婚期已近,我岳父到我家里来拿钱,我把今年买烤烟的,交征购粮结算的钱都拿出来了,总共才1500多块钱,我只留下些零头,耶1500元整钱全部都拿给他了,他嫌少,逼我把我大表哥曾凡江存到坳上信用社那1200块钱牛款取出来,全部拿给他,我不肯,我说\"那是留给我爸爸妈妈置寿木用的,这个您说什么都白搭,我是不会取出来给您的。\"于是他冲我大发了一下雷霆之后,就气冲冲地走了!从此,他就总是看我不顺眼了……
-----
网友解答:
还有一个应该是舅妈吧!
虽然我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俗语,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这种事情确实存在。
先说说姨夫,姨夫就是自己妈妈的姊妹的老公,一般情况下如果姨母去世不再了,基本自己和姨夫家的关系就断了,我现在基本上去我姨姨家一年也就一两次,打心底里觉得姨妈更轻,毕竟是妈妈的姊妹。
在说说姑父,姑父就是自己爸爸姐姐的老公,爸爸的姐姐相对于妈妈的姊妹来说会更亲一点,因为姑姑都是和自己一个姓的,小时候我姑姑就住我们家隔壁,经常会给我买吃的送吃的,对我很好,所以我对于姑姑的印象很深。
最后说说舅妈,舅妈就是舅舅的老婆,但是我没有这个体验,因为我没有,舅舅的老婆与姨夫其实关系层面是差不多的,在我看来是低于姑夫的,因为舅舅和姨姨和自己都不是同姓,但姑姑和自己是同姓,但是舅舅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是很亲的,有句话叫做\"娘亲舅大\",在妈妈那边就属舅舅最亲了。
之所以这么认为,还是因为亲戚关系的差异化,舅舅、姑姑、姨姨和自己是有血缘关系的,但是他们的配偶和自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中国人其实挺看重血缘这种东西,历史上的很多种族都是这样,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其实现实中也有很多非直系亲属的亲戚家庭关系处理的很融洽。
其实这种观念是存在的,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老一辈人都存在这种观念,记得我小时候奶奶爷爷还在的时候,春节他们的姊妹都很多,但是随着奶奶爷爷去世他们那辈的人基本上已经不来往的,其实亲戚之间的关系和血缘确实有关系,但也和平时的相处有很大关系。
-----
网友解答:
文 | 读书君
中国是一个极为强调血缘关系的国家,我们的老祖宗在很久以前,就有了滴血验亲的讲究。在过去,即便是认尸骨,几乎也都是采用滴血验亲的方式来解决,话说只要将生者的血液滴在死者的骸骨上,就能知道骸骨是不是自己的亲人。
那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双方的血液是可以聚在一起的,而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血液滴在一起就会散开,正如老话所言“血浓于水”。
关于这点,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典故。话说孟姜女哭倒长城,之后发现了众多的尸骸,为了找到丈夫,也采取了滴血验亲,最后竟然真的成功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信以为真了,就犹如当时的人们一样,将“滴血验亲”视为真理一般,以至于在孟姜女之后,更是将这个理论方法推向了高潮。
在古代,法医宋慈著有一本叫《洗冤集录》的“法医学”著作,话说里面写到的“滴血验亲”方法,就被当时的司法机关列入到是检验亲属血缘关系的重要参考书目之一。
如今,我们再回头看这个荒诞的方法,多少有些觉得可笑。当然,除了说明时代的局限性外,其可笑的背后,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固有的一个现象,那就是人们对于血缘关系的极度重视。
01 中国人到底有多重视血缘关系?
在中国,一句“血浓于水”可以高度概括所有的亲情关系。因为存在血缘关系,所以人从生下来开始,就注定是家庭里,家族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生走向了终点,也依旧要讲究“落叶归根”,回到故土,回到家乡。
中国人对血缘极度重视,以至于当我们和家人闹僵关系时,说得最绝情的话,就是断绝父子关系、母女关系,六亲不认……而在
古代,最严酷的刑罚之一,那就是株连九族
。这里面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血缘的高度重视。
02 中国人因血缘关系,而引申出来的各种亲戚关系
亲属称谓的标志是血缘,血亲关系又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等,也正是如此,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网比西方人复杂太多。
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并不单纯地涉及到日常生活及工作所需要必须应对的人际往来,更包括了由家族、婚姻以及乡里故里等引申出来的各种“表亲”、“至亲”等由血缘关系构成的人际关系网。
这点从每逢年过节,我们总会拿三姑六婆来调侃亲戚朋友的各种“问候”中就能略窥一二,中国人对亲属的称谓里很大程度上说明了问题。
比如西方人对爷爷奶奶的称呼,和外公外婆是共用的。兄弟、姐妹的称谓也是不分长幼的,与父母同辈的亲戚的叫法,西方人也只有两个称呼,男性为“uncle”,女性为“aunt”,反观中国,则能引申出伯、叔、姑、舅、姨及其配偶等一系列的不同叫法,其叫法之多,堪比天星。
这些称谓不仅体现了血缘关系,更体现了亲疏远近的关系。比如俗语说“人有三不亲”,这里所说的三种人,就在以上的各种亲属人称中找得到。
“人有三不亲”,到底指哪三种人呢?
①姑父
因为血缘,因为婚约,在中国,男女两人结婚,便不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已,而是两家人的事情。也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亲戚关系网。而在这其中,就形成了不同的亲疏远近的血缘关系。
“人有三不亲”中,姑父就是其中的“一不亲”。姑父就是指姑姑的丈夫,而姑姑的丈夫是因为婚约而结成的亲戚关系,本身没有血缘关系。因为有姑姑作为桥梁和纽带的存在,所以亲戚关系依旧维系着,假若姑姑离世了,那么两家之间的来往就会慢慢少了,最终亲戚关系就会渐渐淡化。
② 姨夫
姨夫就是指姐妹的丈夫,也是由母亲的婚嫁而形成的亲戚。和姑父一样,姨夫的亲戚关系也是完全是由婚姻缔约而形成的。他们和直系血缘的妻子家庭,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属于“半路出道”的亲戚。
由于不是共同生活在一起,又没有血缘关系,为此一旦姨夫妻子发生了什么不幸,离开了人世,这时不管姨夫是否再娶,他与妻子的血缘关系家庭,其往来关系基本上都会慢慢变淡,甚至直至消亡。
③舅妈
舅妈就是指舅舅的妻子。如果说舅舅和自己还有一定的亲属血缘关系,那么舅妈则就是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她同样是因为婚姻缔约而形成的亲戚关系。客观上说,虽然舅妈也是亲戚,但是从血缘上看,纵使再怎么亲,也抵不过血缘关系。
俗话说“舅疼外甥姑疼侄,婶子大娘是外人。姑走了,舅埋了,剩下老表不来了”,说得不过如此。
中国有一首儿歌唱得很好:
舅爷让我屋里坐,叫舅母把鸡杀,舅母就把眼睛眨,舅爷说把肉煮,舅母就将眼睛鼓。舅爷死了哪个哭?一对亲外甥哭,舅母死了哪个哭?一对黄狗咬上门。
这首儿歌说得虽然有些过了,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某些问题,那就是舅妈比不上血缘关系的亲属更亲近。
03 读书君说
中国人的宗族、家庭观念极强,其人际交往,常常是亲戚之间的走动。中国有句古话说“一代结亲,二代叔伯,三代、四代堂叔,五代出五服”,其强调的就是中国人的亲戚关系,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疏远的。
这里特别提一下,何为“出五服”?古人的算法是五代为一服,“出五服”就是二十五代之外了。而当亲属关系超过了五代,就不再为之服丧,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在婚嫁中出五服即可通婚。所以,五服之外,可以说亲戚关系几乎是荡然无存了,已经不再作为亲属相待。
如果还是不太能理解,我们再细化一下。
五代之始:第一代:老太爷、老太,即曾祖父、曾祖母,为祖父的父亲、母亲;曾外祖父、曾外祖母,为外祖父的父亲、母亲。
第二代:爹爹、奶奶,即祖父、祖母,又称爷爷、奶奶.是父亲的父亲、母亲;外公、外婆,即外祖父、外祖母,是母亲的父亲、母亲。
第三代:爸爸,妈妈。姑姑,父亲的亲姊妹;叔伯,父亲的兄弟;舅舅,母亲的亲兄弟;姨妈,是母亲的亲姊妹。
第四代:“我”,”),以及与“我”有着相同血统、相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第五代:侄子、侄女,“我”的亲兄弟姐妹的儿女。
以上五代被视为最接近血缘关系的亲属称谓。
而在这其中,老话常说,“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和舅妈”,这里体现的就是血缘的疏远关系。客观上说,一个人和他的叔、伯、姑、舅、姨之间的血缘关系,自然比婶娘、姑父、伯妈、舅妈、姨夫要亲,因为前者有四分之一的相同基因,为二级血缘亲属关系,而后者则完全没有血缘关系。
总的来说,亲属称谓的亲疏远近,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下的根深蒂固的宗族理念观念和“男尊女卑”的思想。
参考资料:
陈彦著.说秦腔
李立飞,阜宁方言中亲属称谓及其所代表的关系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
网友解答:
农村老话讲人有三不亲,一个是姨夫,另一个是姑父,最后一个是谁呢?我认为是舅父,原因下面给大家讲下:
三不亲,为啥最后一个是舅舅
我看了很多人讲的是舅妈,也就是舅舅的老婆,是最后一个不亲的。对于这个刚开始我觉得也有道理。不过我后来又看了前面两个不亲,舅妈肯定不对了.。
农村老人这些话都是口耳相传,又是朗朗上口,要是讲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舅妈,这不是在搞笑嘛,两个男的其中夹带一个女的,这个肯定是不通的。要是讲人有三亲,姨夫姑父舅父,这样说就很对应了,都是三个男的,
并且他们三个人都是外亲,不属于本宗,自然也就没有本家人亲了。
并且舅舅要是亲的话,舅妈肯定也会很亲,如果你与舅舅亲,没有道理和舅妈的关系就不好了。你想一下,很多男人都对妻子很尊重,也很惧内,如果舅妈不喜欢你,你与舅舅的关系,也就亲不到哪里了。
有人三不亲有没有道理
我觉得这句话,是一点的道理都没有。
不管这三不亲,是哪三个人,是不是以血缘来论,人与人亲密的关系,是没有一个框架的,亲戚是要经常走动的才亲。
像是我大姑和小姑她们两个,一个嫁到我本村,一个嫁到我隔壁村。但我从来只见过我大姑和小姑,说实话她们两个人的老公我没有一点印象,平常都见不到面,自然也就不亲了。
姨夫亲不亲?姨夫也指的是母亲的姐妹,这些人一般也不会来往的,我估计很多农村的小伙伴们,可能也是对自己的姨夫,没有一点印象。
至于舅舅这个也就有点争议的,在古代时,有人讲舅舅应该是不输给自己的叔伯,这是唯一的外亲可能会胜过宗亲的。
不过如果要讲舅舅亲,舅妈不亲这也说不通了,你舅舅要是对你好,舅妈自然也不会太差。
以我个人对舅舅的看法,我觉得舅舅其实也不亲,特别是如果舅舅离的有点远,像是我有三个舅舅,他们也没有和我家有什么来往,这个现状保持了差不多30年,直到我哥发财了才改变。
在我哥发财后,我发现以前很少来我家的舅舅,我既然每年都能见到了几次。他们过来当然不是来玩的,都是找我哥借钱,或者给他们子女安排工作的。然后他们来了,也只是和我哥说话,完全无视我的存在。
结论:以我来看,没有什么三亲,三不亲的,你只要做好自己,多和亲戚去走动,对他们好点,那么谁都亲。
你要是自己不去与亲戚主动走动,对亲戚不冷不热的,那么哪个人也不会和你亲。我认为,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的交心,别人才会同样与你交心,这样自然就亲了。
以上为个人看法,欢迎有不同看法的朋友指出,若觉得我说的没有道理也欢迎拍砖指正,谢谢大家!
-----
网友解答:
农村是族人聚集的部落,通常是通过通婚而形成了亲属关系。这些血缘关系构成了农村人的亲戚网络,平日里你来我往相互走动。在农村,有一种普遍的说法,那就是“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和舅妈”,事情果真如此吗?
过去人们主要是以血缘关系论疏远,也就导致了姨夫姑父及舅妈的三不亲之说
所谓三不亲,当然与“三亲”相对应。
【姨夫】姨夫是姨妈的丈夫,而姨妈是母亲的同胞姐妹,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姨夫与姨妈婚配之后,才能为了亲戚。所以在过去农村人的眼中,姨夫是外人一个。
【姑父】姑父则是姑妈的丈夫,但从字面上看,人们常用的是“父”,显然这要比姨夫要近上一层。不过,在没与自己的姑妈结婚之前,也是与自己一点血缘关系没有的外人一个。
【舅妈】同样,舅妈作为舅舅的配偶,也是从一个与自己没有丁点血缘关系的外人,因为嫁给自己的舅舅,才跟自己扯上了亲戚关系的。
所以,农村人将姨夫、姑父和舅妈归于三不亲之中。即使是通过婚配成为亲属关系中的一员,在内心里还是认为关系比较疏远的。当然,这疏远是与姨妈、姑妈和舅舅相对而言。
但是,在农村,又有另外一种说法。人们习惯上认为姑父和舅妈比起姨夫,关系要近上一些。“姑舅亲,辈辈亲,打折骨头连着筋”就是最好的写照。在日常的你来我往中,和姑妈家、舅舅家走动的比姨妈家能频繁一些。
有些时候,姨妈去世之后,与姨夫间维系的亲属关系的人不在了,这之间的走动也愈来愈少,以至于最后的不相往来。而姑舅亲则有所差池,姑妈或舅舅即使不在了,但自己的父亲又是姑妈家孩子的舅舅,母亲则是舅舅家孩子的姑妈,由于这种血缘关系的存在,依然保持亲戚间的走动。
亲不亲,靠“水”淋
农村人对于走亲戚,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亲不亲,靠水淋”。而这“水”,则泛指利益。小到走亲访友间礼品的赠送,大到人情礼钱的相互往来。
农村人生活中,这人情钱一年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今天这个亲戚孩子结婚要随礼,明天那个亲戚小孩满月要随礼。所以这礼尚往来的很多事,走动的就很频繁。这人情钱就是“水\",若是你不随礼,到时候空手去吃,用不了几回,再亲的亲戚也会不再走动。
所以,很多时候维系亲戚关系的纽带不一定是血缘,更多的时候是利益。这在当今的社会,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这亲戚间靠的是经常走动,多加联系。即使是再亲的关系,如果老死不相往来,也会因为时间而冲淡彼此的感情,你说呢?
-----
------------------
推荐阅读:
上一篇:绘画必须要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吗?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