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最早进入股市的那批人,如今怎么样了?是暴富了还是落寞了?
当初最早进入股市的那批人,如今怎么样了?是暴富了还是落寞了?
-----
网友解答:
-----
我是珠海早期股民,92年投入七千元入市,几个月变成3万,到99年上升到30万,开始进入大户室(当时30万就可以)。当时大户室约有30人上下,其中同学,朋友不少。我历经了中国股市的成長壮大,浮沉升落,也目睹了大户的众生起伏成败的历程。其中我邻坐一位女子,刚投入30万,一周后立马不見了15万,后来不玩了,说回去打麻将吧。到了2008年,我市值达到100万。此时,大户室已剩下十多人。到2015年元月,大市暴跌我缩水到30万,当时我想收手不玩了,因为我几个同学都赔钱血亏出局了,就剩下我和隔壁位的一位大户,当时手持10万股航天科技,近40元成夲,仅仅在12元上下,他说不玩割肉出局了,还是做生意吧。我劝他春节后再拋吧,他说受不了此等折腾,立马割肉离开,此时,大户室苐一批客户就剩下我一个人了。但天无绝人之路,我坚决不投降,春节后股市一路高歌上行,5月份就见5千多点,我的市值达300多万,而我朋友的航天科技竟然升到80元。以后我先后提出近180万用于子女购房,反复无常股价升跌有时是难以估计的。我从15年后一直只玩几只军工股(航天电器,钢研高钠,中国海防,航发动力),市值一直在上升,当前也有170多万。应该是幸运者之一了。但我见到过大户室的人,大部分都亏损离开了,所以最好不要玩股票,没有相当専业知识和良好的心态是玩不了的。
-----
网友解答:
-----
1994年仓库保管员出身的杨怀定两周内让手中股票市值翻了4倍,他因此被称为“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他被许多股民奉为“传奇”,还曾被清华大学请去讲课。
杨怀定是如何从一个仓库保管员摇身一变成为股市的超级大户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仓库保管员的淘金梦
1950年杨怀定出生在江苏镇江一户普通人家。他从小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的天赋,学习成绩更是一般,初中毕业不久他便和许多热血青年一起去了农村,在那片广阔的天地,他尽情挥洒汗水,绽放着自己的青春光彩。
几年后,他回了城,被安排到上海铁合金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后来领导看他有点文化,办事比较认真仔细,就调他去做了仓库保管员。
那时候上海铁合金厂是国营大厂,能进厂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更何况杨怀定仓库保管员的工作又比较清闲,许多人都羡慕不已。
不过杨怀定并不满足于每个月三四十块钱的工资收入,闲暇之余他经常去给人家推销产品,本来是想靠着这份兼职赚点零花钱,没想到后来兼职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他的工资收入,再加上他平时比较节俭,几年时间他居然攒了2.9万元钱的积蓄。
在八十年代,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那时候的“万元户”还寥寥无几。
赚了钱的杨怀定出手也比较大方,他平时比较喜欢抽烟,有钱后他便经常买烟和工友一起抽,但是他没有想到这样的慷慨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1988年杨怀定负责管理的仓库发生了盗窃案。在警方进行走访调查时居然有人怀疑杨怀定“监守自盗”,工厂保卫科还把他经常请工友们抽好烟的情况上报给了警方。他因此被当作了怀疑对象,要重点调查。
虽然最后警方抓住了真正的窃贼,还了他清白,但是这件事让杨怀定对这份工作心灰意冷,他觉得不管自己怎么认真,大家对他始终不太信任。他觉得再继续呆在厂里,没什么意思了,于是便毅然辞去了工作。
许多人认为杨怀定太冲动了,忍辱负重地把“铁饭碗”一端到底不好吗,非要较什劲?再说他当时已经38岁了,只有初中学历,这么多年当仓库保管员也没学到什么技术,想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哪那么容易?
杨怀定当初辞职,确实有冲动的成分,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辞了,他就没想过再回去。冷静下来后,他曾认真考虑过接下来该做点什么?但是却一时想不出门路。
想不出办法,杨怀定干脆就一头扎进了图书馆。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非常信奉“知识就是力量”,起初他只是打算在图书馆看看书,充实一下自己,没想到却在那里发现了“新大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图书馆浏览财经信息时,看到了一条多个城市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的消息。他对这条消息非常感兴趣,他敏锐地认识到国库券以后应该可以在民间自由买卖了。
杨怀定非常激动,他到街上买了一份登载这条消息的报纸,并且带着这份报纸找到一位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员,向他打听是不是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
研究员听了他的话,表示并未听说过此事。杨怀定把报纸拿给他看,研究员看完颇感惊讶,后来他又拜托人家帮忙打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交易,哪几个城市可以买卖等信息。
很快杨怀定就知道了有6个城市已经在推广自由买卖的试点,这让他喜出望外,那段时间他几乎买遍了所有的报纸,专门关注这方面的消息。
他发现在利息方面国库券很有优势。当时银行利息是5.4%,但国库券利息却是15%。他算了一笔账:
如果他把2万元钱放银行里存定期,一年利息是20000×5.4%=1080元
买国库券利息20000×15%=3000元
这样一算,就多出了2000来块钱。这几乎相当于他原来在厂里一年半的工资了。
同时,经过研究杨怀定还发现了新的秘密,他发现因为地域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国库券的价格有很大差异。比如一张百元面值的券在上海价格是103元,而合肥却是100元钱。他觉得可以利用这一点赚取一些差价。
于是,他跑到合肥买了2万块钱的国库券,回到上海后,发现百元的国库券已经到了112块钱的价格。他立即把刚刚买回来的券全部卖掉,就这样他轻松赚了800块钱的差价。
小试牛刀成功后,杨怀定信心大增。他每天都会把几个试点城市的报纸买回来,关注各地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他又借了9万块钱,再加上他原本的2万块钱,共计11万,揣着这些钱他每天都在各大城市奔波。
他在价格最低的城市买进,然后再到价格最高的城市卖出,当时河南、福建、山东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靠着这种“低买高卖”的手法,一年下来,他居然赚了100万。当初的本金翻了将近10倍,他成为当时很少见的百万富翁,人称“杨百万”。
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成为百万富翁还不是杨怀定的人生巅峰,很快他便迎来了下一个高光时刻。
1989年,我国开放了证券市场的试点,那时候到证券市场研究股票成了新的时尚。杨怀定当然也对股票充满了好奇。
经过反复研究,他尝试着买入了人生第一支股票,当时那支股票的价格是100块股,他买进2000股。当时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大家听说“杨百万”去买股票了,纷纷跟进。一时间那支股票居然出现了只有买进,没有卖出的情况。
令人惊奇的是,在杨怀定买进不久,股市就迎来了“牛市”,他买进的那支股票更是接连拉出多个涨停,最后竟然涨到了2200元股,他足足赚了420万。
那个时候许多人疯狂地涌进股市,就连许多大爷大妈也加入到这一行列,股市甚至比菜市场还要热闹得多,杨怀定更是借着“牛市”的东风,赚得盆满钵满,他也成了大家眼里的“奇人”,只要他一出现,大家就一窝蜂地涌上去,追问他准备买哪支。
当大家热情高涨时,杨怀定却对一路高歌猛进的市场产生了怀疑,在指数上到1400点的时候,他觉得这已经到顶了,于是毅然他把手中的股票全部卖光,再次买进了国库券。
果然,在他清仓不久,指数就从1429点不断跳水,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跌到了386点。许多人没有及时抽身,赔了个精光。
就在众人纷纷“割肉”,伤心离场时,杨怀定却一直关注着市场走向,他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是时候进场抄底了,于是他又卖掉国库券,买进了1万股市值4.5元股的股票。然而市场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起死回生”,许多人认为“杨百万”这回可能要失手了。
不过杨怀定却没有着急抛售,他十分相信自己的判断,果然,当指数到达300点的低点时,救市政策出台,此后指数从300多点暴涨至1500点,仅用两周时间,他手中的股票就翻了四倍,他买的那支股票更是厉害,居然连涨三个月不跌,杨怀定再次赚了个盆满钵满。
成名后的“杨百万”生活过得很惬意
赚了钱的杨怀定先后在上海买了5套房,同时又买了辆夏利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有了名气后,不少人都到他家登门拜访,希望他能指教一二,但他基本都婉拒了,他更喜欢躲起来看报纸,研究财经信息。
1994年,沈阳财经学院聘请杨怀定为金融教授,每月支付他160块钱。杨怀定喜出望外,他没想到自己只有初中学历,居然还有机会去大学里做教授。他将这些年自己炒股的经验加以整理,全部带到课堂上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们。
那时候听说杨怀定要讲课,许多学校外的人都慕名前往,教室里经常是座无虚席,杨怀定在课堂上神采飞扬,他很享受这份快乐。而财经学院每月给他发的160元工资,他则委托学院捐给了希望工程。
后来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下,杨怀定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人甚至称他为“中国巴菲特”。
1998年,已经身家千万的杨怀定,入围了“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二十人”,中央电视台甚至专门为他做了一期纪实报告。
2000年,清华大学开设了金融市场学和证券投资学课程,杨怀定又被请去讲课,同学们热情高涨,据说他讲课时,就连教室走廊和窗台上都坐满了人。
2021年6月13日凌晨杨怀定去世,享年71岁。
写在后面的话
杨怀定作为资格最老的股民,经历了股票市场的多个“牛市”和“熊市”,几次成功的“抄底逃顶”,让他成了股市的常青树,始终未被淘汰出局。
如今,杨怀定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故事却仍然为人“津津乐道”,大家感叹他20多年来的丰功伟绩,同时也经常探究他留给人们的宝贵经验。其实总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
一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许多股民买完股票后往往容易患得患失,拿不起放不下,甚至茶饭不思,时时刻刻想要盯盘,指数稍有波动,心情也跟着上下起伏。其实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无论何时都要做到心态平和,胜不骄败不馁。
二是不要太过贪婪,要学会目标管理。
“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一定要学会风险控制,懂得落袋为安,上海有位104岁的老太太,炒股几十年了,她的原则就是“赚五毛钱就卖”,这样的操作让她前前后后赚了十万多块,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家严格执行目标管理制度。
三是要多学习,多了解政策和财经信息。
杨怀定就常开导大家,投资不能过于盲目,一定要多学习,多看报纸,了解政策和财经消息,这样才能知道该买什么,该什么价格买,什么价格卖。
最早进入股市的那些人,有的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则惨淡收场,不管怎样,他们都见证了中国股市最初的发展,无论是繁华还是落寞其实都在情理之中。
你身边有最早进入股市的老股民吗?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
网友解答:
-----
我有一个朋友,2002年0.89元购入ST环保11.5万股,在停牌十个月之后复牌,复牌后联续37个涨停板股价到了37元之上,我让他卖出一部分或者全部卖出,他不听劝,结果后来重组失败公司股票退市,退市后在老三百,0.018元卖出后涨到0.27元。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我这个A股老韭菜也来发表下自己的观点。我最早听说股票是在99年,那时在一家国企事业单位实习,上班空闲之余总会听到二位单位老师讨论股票,当时信息不发达,对于股票没什么认知,天真的认为只要能买到股票就能轻易赚钱,但当时我只是个穷学生,根本没条件去认真了解股票这种高大上的交易规则,但每次听老师交流说赚了多少钱就挺羡慕的,所以内心之中萌芽了自己条件成熟了也要买股票挣钱。我真正进入股市是在2010年,刚开始小打小闹,偶尔浮盈,感觉挣点小钱挺轻松的,直到经历2015年的冰火两重天后,才重新开始认识市场、敬畏市场。股票市场的根本属性是企业融资,所以注定了是一平二盈七亏的市场,因此我认为最早一批股民散户绝大多数人落寞了,当然也有极小数发达的。我认识前面所说其中一位老师就是炒股挣的第一桶金转型靠商品房起家的。总之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网友解答:
-----
1993年底中签马钢的认购证,1994年1月正式入市。与笔者大致同一时间进入股市的几位老同学既没有暴富的,也没落寞哀伤的,大家只是把炒股看作是人生的一段经历而已。
在上海滩,不炒股的不多,醉迷于炒股的也不多,大都把它当作一项业余活动而已,充实一下业余生活。年纪大的真得是想从中赚点小钱,贴补家用;年纪轻的当然也想赚钱,但面对赚钱不宜只是把它当作一次锤炼机会。多年来,几位老同学做股票有赚钱的,有的还赚了不少;也有阶段性赚钱的,但总体上估计最多也就解个套,总之还真没有暴富的。大都有个十几万、几十万元的股资在持续做着,说不上是落寞,但也算不上热络,不过是买了些股票囤着而已。每逢老同学聚会时,炒股总是一个热门话题,各自聊聊体会,互相帮着通点信息,因此大致也能披露出是赚钱还是被套,是浅套还是深套。
其中有一位老同学的兄弟姐妹都是早期开始炒股的,现在也还都没有放弃,只是大都各做各的。因为有过这方面的教训,一次有人得到“内幕”消息,便想分享给家人,本意自然是好的,但结果大相径庭,害得家人纷纷吃套直至大亏,搞得很不意思。当然他家有一个做法很有意思,谁持有的股票涨停了,谁便在家族群里发红包庆贺一番,此起彼伏,倒也很闹猛,增强了家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尽管没人挣到大钱,甚至吃套了,倒也不至于落寞无声。
如今,许多炒股老人把炒股看得很淡,赚钱获利也好,吃套受损也罢,输赢不惊,胜负不论,权当是退休生活中的一种方式,图个快乐而已。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根据“二八定律”,当初进股市的那批人大都落寞了。能赚钱的人不会超过20%,在这批赚钱的人当中,绝大多数人都退出了股市。过去的中国股市,是个不成熟的股市,追涨杀跌成为股民的常用操作方法。当时,若能买到股票发行的原始股,兴许能赚到钱。后期我也湊了五千元钱,杀进股市,几经操作亏了几千元。
尔后,我退出了股市,至今己几十年了。再也不想进股市了。而当初进股市的那批人,经过几十年的磨炼,早己落寂退出,能有几人还活在股市?
-----
网友解答:
-----
我是92年4000元入市,玩的不好现在市值才百万,不过,活下来了
-----
网友解答:
-----
我是1999年进入的股市,还不算最早进入股市的人。我有一位朋友的父亲,今年70多岁,A股1990年创立他就开始参与,是当年去深圳抢购过抽签表的那一批人,应该是国内最早的股民。
现在老人家谈起股票来,仍然是滔滔不绝,我有时去朋友家玩,还经常和他谈股论金。他喜欢聊A股的一些旧事,包括一些本地炒股大佬的发家史。但说到他自己的炒股业绩,则有点闪烁其词。
跟老人家深聊之后,我发现他炒股有一个问题:
就是拿不住股票。
一支股票涨了个20%、30%,他就急于落袋为安,当然也可能与A股的牛短熊长有关。这样的反复折腾,导致他最后没有赚到多少钱。
据他自己说:刚上市的万科他买过、30元的贵州茅台他也买过、2000年左右的格力电器他也买过。当然还买过其他的牛股,这些股票只要抓住了一支,他就能财务自由。
但这么多年在股市忙忙碌碌、追涨杀跌,最终却没有赚到多少钱。现在回过头来看,他还是挺后悔的。
看来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参与股市的人中间,赢家和输家的比例不会有多少变化。我们还是多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力争提升我们自己的收益率!
-----
网友解答:
-----
我是94年1月初进股市的,当时深市股票只有二个价位,就是5分和l毛;沪市是l0价位,两市只有几十只股票,实行To,没有涨跌限制!手续费和税费为7‰赚得快,亏也快。当时的股市是拿现金到证券营业部交保证金后才能买股票的。初进股市时只投入数千元,后逐渐增加到十几万,到99年市值到近百万。99年浙大海纳上市当天,便以41元购买一万股。当天即买即套。该股后来也曾涨到48元,但我还觉得还可能要涨,所以没有卖出。该股48元见顶后便一路下跌,最低为3.45元。该股在后来还是涨了。那段时间仅一股就跌去了40多万。经历了20多年股市的风风雨雨,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自己也总算在股市里生存了下来。现在自己已经退休了,在家里看看股市行情,作一些操作,当作防老年痴呆的一种有益活动!
-----
网友解答:
-----
相信暴富的人很少,大部分人还是落寞了。老韭菜被割,新韭菜又进来,一茬一茬被人收割,所以在股市里赚钱很难。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技术、悟性等等,是很难赚到钱的。另外还需要对国家的政策、经济发展,外围国家的股票走势等等,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是盲目的、无脑的冲进股市追涨杀跌,只会赔钱不会赚钱。所以说,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网友解答:
-----
94年底入市,97年最多时投入3万余。98年因为迁居深圳,总计亏3千退出。然后即在深圳开户至2005年投入6万挣5千,几乎平过。至2007年底高点时挣了6万,幸好其中没有加仓。2008年低点时亏完了6万,在1880点开始加仓,2009年投入80万挣了30万,2010年平过。过后十年,除了2012年跑输大盘外,其它年份都跑嬴大盘十个百分点以上。而且是挣了钱就取出,常年在百万余且几乎满仓,几乎从不买科小创,中线保护短线,滚动操作,年交易频率1400%左右,总收益200%以上,比工资收入差一些。虽然没有挣大钱,但也不会亏的没底线。所以,在这个市场上认识自己,形成合适的交易系统最重要。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