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唐僧喝了好几次素酒,到底素酒是什么酒?佛教戒律是不饮酒,为何可以喝素酒?
《西游记》中唐僧喝了好几次素酒,到底素酒是什么酒?佛教戒律是不饮酒,为何可以喝素酒?
网友解答:
答:素酒是什么酒?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我注意到,很多答主都答,素酒是粗酿的酒,没有经过“蒸馏”工艺,粗酿,酒度数低,浑浊不好看,大会引起人的欲望,所以称之为“素酒”。
即经过“蒸馏”工艺的是荤酒,没有经过“蒸馏”工艺的就是素酒。
这种解释,很滑稽,属于拍脑袋想出来的。
虽说上海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青铜蒸馏器,可以说明我国早就拥有了酿酒蒸馏技术,但在元明以前,世上常见的都是非蒸馏酒。
不信?请看杜甫《饮中八仙歌》,诗里写汝阳王李琎要喝足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左丞相李适之豪饮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布衣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
唐代的大斗为6000毫升、小斗为2000毫升,但酒具毕竟不是量具,这里以小斗论,即焦遂的酒量已达到了10公斤,请问,这能是蒸馏酒吗?
而这“饮中八仙”,既有王公、高官,也有诗人、平民,喝的都是同样的酒,可知,蒸馏酒并非社会主流。
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读《水浒传》,看众好汉喝酒如喝水的情节,也就不难理解了。
鲁智深在五台山寺半山亭上,嘴里淡得出鸟,看见有卖酒的山民挑着一担水酒上山,不由分说,劈手就抢了一桶,喝了个底朝天。
“智取生辰纲”过程中,白胜也挑了一担水酒,押解生辰纲的军丁并非好汉,却也一个个要买酒解渴。
以酒解渴,要说这是蒸馏酒,打死也不信。
可以说,《水浒传》里出现的所有酒,都不是蒸馏酒,包括武松在景阳冈喝的“透瓶香”。
但是,必须注意,在《水浒传》里,酒也是有荤素之分的。
在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里,鲁智深就朝刘太公大呼小叫道:“洒家不忌荤酒,遮莫甚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牛肉狗肉,但有便吃。”
而在第四十四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里又写:“众僧都坐了斋。先饮了几杯素酒,搬出斋来,都下了衬钱。”
可见,酒分荤素,并非以是否经过蒸馏来区分。
又有人说,《宋史‧食货志下七》里有提到:“自春至秋,酝成即鬻,谓之小酒……腊酿蒸鬻,候夏而出,谓之大酒”,这两种酒都不经过蒸馏,但发酵和熟化时间长短不同,是否小酒就是“素酒”;大酒就是“荤酒”呢?
这种解释就更加可笑了。
唐僧喝了春秋酿的酒就不破戒,喝了冬夏酿成的酒就算破戒,这是什么逻辑?!
真要照这么分,那么和尚娶春秋两季出生的女人为妻,是娶了素妻,不算破戒;娶冬夏两季出生的女人为妻,是娶了荤妻,就是破戒——这说得通吗?!
于是,又有人翻经引据,说清食谱《调鼎集》茶酒卷里酒单中提到有素酒:“冰糖、桔饼冲开水,供素客。”
这只能说是《调鼎集》太牵强附会了。
冰糖、桔饼冲开水,不就是茶水、饮料吗?
要骗人也不带这么骗的。
再有,《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唐僧有谆谆教诲悟空、八戒师兄弟,说:“既如此,你兄弟们吃些素酒也罢,只是不许醉饮误事。”
看,素酒也是会“醉饮误事”的!
喝冰糖加桔饼茶水会醉的吗?
可见,《调鼎集》里的冰糖加桔饼茶水绝不是《西游记》里说的“素酒”!
那么,“素酒”和“荤酒”的区别在哪儿呢?
其实,《西游记》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阳,元神护道》是有答案透露的。
且看里面这样写:孙大圣,他却变得轻巧,在耳根后,若像一个耳报;但他说话,惟三藏听见,别人不闻。他知师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钟。
看到了吧?——“葡萄做的素酒”!
葡萄属于水果类,即水果酿造的酒便为“素酒”。
原来,佛教认为,粮食是用来养人的,用粮食酿酒,是一种糟蹋行为,糟蹋粮食,就是夺人口粮,属于间接杀生,即用粮食酿造的酒就是荤酒。
水果,特别是野果生于树,以之作酿,是物尽其用,可称“素酒”。
但是,“素酒”和“荤酒”之分,属于中国佛教教徒的“创造”——从严格意义上说,不论荤酒、素酒,酒后都会乱性,按照佛教戒律,都是不能饮用的,但机智的中国佛教徒,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竟然创造性的发明了荤素之分,让人哑然失笑。
据说,有和尚喜吃鸡蛋,称自己吃的是“素蛋”。何为“素蛋”?该和尚一本正经地说:“公鸡与母鸡交配后生下的蛋为荤蛋,未经交配而生下的蛋则为素蛋。”
这,也是一种很灵活的“创造”罢。
-----
网友解答:
释教戒律颇多,所谓的“五戒十善”,五戒其中之一就是戒酒,按理来说,出家人是不能够饮酒的,如果饮酒那就是破戒。
不过《西游记》里,唐僧和几个徒弟们不仅喝过酒,而且还不止一次喝过酒。
原著第十三回:
唐太宗李世民为唐三藏送行,赐素酒一杯。
原著第十九回:
三藏道:“既如此,你兄弟们吃些素酒也罢,只是不许醉饮误事。”
原著第四十八回:
陈老问:“列位老爷,可饮酒吗?”
三藏道:“贫僧不饮,小徒略饮几杯素酒。”
原著第八十二回:
三藏羞答答接了酒:“此酒果是素酒,弟子勉强吃了,还得见佛成功,若是荤酒,破了弟子之戒,永堕轮回之苦。”
佛门中人的确戒酒,这是没问题的,但从这些原著当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唐僧师徒却也是喝过酒的,唐僧本人虽然对饮酒比较抗拒,但也并非完全禁绝,素酒他还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孙悟空等几个徒弟,唐僧则更加宽纵,觉得他们喝些素酒没什么问题,只要不喝醉了耽误事情就可以了。
而且,从唐僧的描述之中可以看出,佛门之中对于酒,也有荤素之分。
看到这里,所有人的疑问都在于素酒的“素”字上,唐僧喝素酒却拒绝喝荤酒,酒通常都是用粮食、谷物或者水果酿造,也没听过用肉酿酒的啊。
并且,唐僧也要求徒弟们不要贪杯免得酒醉,说明“素酒”的确也是酒,多饮也会醉。
素酒与荤酒之分,只要看酿造工艺与原料
其实关于素酒,古籍中早就有所记载。
《宋史》:自春至秋,酝成即鬻,称“素酒”,腊酿蒸鬻,候夏而出,称“熟酒”。
在古代,素酒说的是没有经过蒸馏的低度酒,其实蒸馏酒的工艺在元代时期才开始普及,在此之前,中原地区的酒大都都没有经过蒸馏,所以度数非常低。
人们并不将酒酿进行蒸馏提纯,只是简单过滤而已,再进行加热以便于保存,这样的酒的酒精度数也就在十几度而已。
这也是为何很多名著里的好汉,喝酒都是几大碗几大坛的喝,却毫无醉意的原因。
说简单点,发酵酿造时间较短、酒精含量低,是素酒的一个主要特征。
不过,也并非所有低度数与简单酿造的酒都算素酒,比方说米酒跟啤酒。
原著第八十二回:
孙悟空道:“师傅平日好吃些葡萄做的素酒。”
事实上,佛门之中,用粮食酿造的酒都不算是素酒,只有用果子之类酿造的酒才能称作是素酒而已,这样喝了,也不算是犯戒。
佛门认为,粮食是百姓们生存的根本,而酿酒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粮食,为了饮酒而消耗粮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尤其在古代农业条件不好的状况下。
因此用粮食酿造的酒也不是素酒,喝这样的酒就是在浪费粮食,造成百姓的饥饿。
整体来说,使用水果酿造、不经过蒸馏工艺、度数很低的果酒,才算是素酒。
佛门之中的荤素,与既定印象中的不同
现在我们说起出家人的饮食,第一反应就是不吃荤腥,也就是不吃肉。
然而实际上,不吃肉只是汉传佛教的一个特色,而且是在南北朝以后才开始形成的,在古印度地区、蒙藏与东南亚等地,并没有这样的规矩。
之所以造成如此现象,主要还是中原的人们对于佛门原本的戒荤腥的定义产生了误会。
佛门讲究慈悲,关爱万物,因此戒杀生,所以许多佛教徒会选择吃素,可原本的佛门并没有硬规不能吃肉,而是不能吃荤。
佛门所说的“荤”指的是带刺激气味的蔬菜,比如葱姜蒜韭菜之类,而不是说肉。
严格来说,非汉传一脉的其他佛门是允许吃肉的,不过对于吃肉也有规矩。
马、象、人、狗、毒虫、狮子、虎、豹、熊、罴之肉不得食,猪牛羊鸡鸭鱼肉是可以的。
并且,佛门只能吃三净肉,也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之肉。
意思就是说,只要我没有见到屠宰过程,没有听到屠宰时发出的声音,还有并非专门为我而屠宰产生的肉,就是三净肉,是可以吃的。
佛教源于古印度,因为与中土之间文化并不相同,加上语言问题,很多教义在翻译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偏差,使得人们理解也有所不同。
唐僧所饮的素酒,并非是说用植物酿造的酒,而是符合佛门规矩的酒。
-----
网友解答:
据相关史料记载,自从梁武帝萧衍大信佛教以后,就强逼和尚吃素,有了素食,就发明了一个新词,素酒。所谓素酒,就是只经过发酵没有蒸馏的酒,比如今天的甜米酒,甜葡萄酒。其特点就是入口甜美,老少皆宜,有些小孩子也乐意喝几口。与之对应的就是烧酒或蒸馏酒。
可是再根据酒的发展史来说,对于烧酒的起源时间还是颇有争议的,一般公认的烧酒起源是宋代,看唐代李白诗里大量喝酒描写,动不动就斗酒,那么大的量那肯定是低度酒了,也就是素酒,即便唐代有烧酒,那也不会流行,一般见不到。《西游记》写的是唐朝的事,可是却是明代人写的,明代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烧酒工艺,可以明显的区分素酒,很有可能吴承恩写的时候就把这个概念带入到小说里了,其实在唐代的时候,主要流行的都是所谓素酒,哪里还来的荤素之分。
唐僧西天取经,似乎意志十分坚定,严格遵守一切清规戒律,其实关于唐僧有不少喝酒的描写,特别强调说这是素酒,真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其中最明显的一段还是唐僧遇见老鼠精时,那老鼠精抓了唐僧,一心想和他交合,以为可以借此成就太乙金仙,所以竭力勾引唐僧。这里书中有精彩描写:
那妖精露尖尖之玉指,捧晃晃之金杯,满斟美酒,递与唐僧,口里叫道:“长老哥哥妙人,请一杯交欢酒儿。”三藏羞答答的接了酒,望空浇奠,心中暗祝道:“护法诸天、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弟子陈玄奘,自离东土,蒙观世音菩萨差遣列位众神暗中保护,拜雷音见佛求经,今在途中,被妖精拿住,强逼成亲,将这一杯酒递与我吃。此酒果是素酒,弟子勉强吃了,还得见佛成功;若是荤酒,破了弟子之戒,永堕轮回之苦!”孙大圣,他却变得轻巧,在耳根后,若象一个耳报,但他说话,惟三藏听见,别人不闻。他知师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锺。
你看这唐僧,对于酒还真有几分偏爱的,但是在他心里浑酒、素酒区别很大,就算唐朝真的有这区别,可是凭借当时的条件技术,浑酒素酒又能有多大差别,还不都是从水果、粮食等酿造而来。这唐僧,要么滴酒不沾,要么就荤素不忌,又何必找个借口,为自己的口腹之欲找借口呢?特别是后面孙悟空的旁白,原来这唐僧最喜好喝个葡糖酒,还真会享受啊。可笑的是他还拿荤素当挡箭牌,拿荤酒起那么重的誓,一副道貌岸然的嘴脸跃然纸上。
不过话说回来,明朝时候去寺院供奉确实也会拿素酒去的,和尚们也可以喝得,所以《西游记》里这么写也正常。
其实素酒、荤酒,发根同源,没有本质区别。家里如果有苹果园的人估计会有经验,如果有时候遇到风雨灾害,苹果落了一地,来不及收拾的话,过几天走进果园就会闻到一股夹杂着酒香、果香的混合味道。自己家里有条件做甜酒酿的,也是拿糯米做一做,过几天就会闻到酒香了。
现在流行一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和尚戒酒的原因主要是酒精可以刺激大脑,让人产生虚妄情绪,但是这个是有量的。如果素酒不控制,喝多了也会醉醺醺,烧酒喝一点点,对人体也没什么影响。对于酒,要么不喝,要喝就别计较,否则反而着相了,这就落了下乘。
-----
网友解答:
我来回答一下:
首先,饮酒确实是佛家的戒律。而且是最基础的佛教戒律,即使在家中信徒也需要“五戒”与“十善”,“五戒”包括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
也就是说不饮酒是佛家弟子必须要遵守的戒律。
那么我理解的不能饮酒的原因在于:
其实作为一个酒,并无罪恶,而且酒基本都是粮食酿造,不会涉及到荤腥!而饮酒属於五戒之中唯一的遮戒。它的意思就是说饮酒之后可能造成罪恶,为了遮止因饮酒而造成犯戒的罪恶,所以不许饮酒。
饮酒虽不等同于犯罪,但饮酒以后就不可控了,三杯酒下肚,由于酒精的刺激,使得大脑的神经系统兴奋,胆大、冲动、盲目、失去了理智的控制,甚至会骂人(犯妄语戒)、打人或杀人(犯杀生戒)、强J(犯邪淫戒)等等。
所以原则上来说,和尚是不能喝酒的,当然这只指中国的和尚,其实其他国家的和尚并没有这么多戒律,比如日本的和尚,又能喝酒吃肉,又能抱美女,也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还有中国的济公活佛,更是提出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经典名句,也被很多不是很虔诚的佛家信徒所推崇。
但是我们看《西游记》时,突然就发现一个问题,唐僧喝酒了,而且创了一个名词叫“素酒”,那么什么是素酒呢?
比如寺庙里供神敬佛用的酒,称为素酒。以区别于荤酒(白酒,高粱酒等烈性酒)。做法是没有经过“蒸馏”工艺,只是简单的将酒糟滤除,余下的酒水,放到锅里煮开,以使酒不会变质。其实这种说法也只是人为的定的,并没有明确的区分。
那么和尚喝素酒属于不属于犯戒呢?
我们先看看现在发生在释永信身上的一件事:(信息来自于网络,真伪未辨识,如有错误,联系删除)
2003年负责给释永信做饭的释延勤说,有一次他端着自己做好的素菜来到释永信的餐桌旁,看到对方面前有一盘红烧肉,还倒上了酒,他当时就惊呆了,一旁的释永信以前的侍者释延江对他说,师弟,不能老给师父吃这些素的,你要常出去买些肉给师父补补,释永信接过话说,延江,以后可不能买了,但还是把延江带来的肉吃了,酒也喝了几杯。
当然也可以按照济公活佛的理解“酒肉穿肠过过,佛祖心中留”!
有人说,其实和尚在守戒的时候不可以喝酒,但是并不代表一直守戒,比如有应酬了,必须要喝酒,那么喝酒的那一天,就不守戒了,用一句话讲就是“舍戒以免犯戒”。
有一位大法师说过:未受戒,就谈不上破戒。这句话颇有意味,也具备辩证思维观点,一般人理解不了!
所以,佛教所谓的素酒之说,并没有见于各大经典佛经,只有在明代的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传中有出现,我想应该是一个幌子,一个艺术手法,其实酒并没有荤素之说,后人为了心安,人为的定了一个荤素。
要知道原始的戒律中,酒是大量粮食做的,国家还有很多吃不上饭的人要饿死,喝酒就等于杀人,所以禁止饮酒。所以不管是过滤不过滤的酒,素酒还是荤酒,背后都有这种意味,故,都不可喝!
所以杨角风给出的答案是,不管素酒还是荤酒,都属于酒,喝了就是破戒!(个人见解,欢迎讨论)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
网友解答:
济公和尚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可大家千万不要忘记后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堕魔道”。
西游记里唐僧一路走来,为了应酬喝了几回小酒,最后还是成了佛,可能许多读者会疑惑,佛教八戒里面,不是不能饮酒吗,怎么唐僧敢犯戒,犯戒了还能成佛呢?
这里得再三强调,唐僧喝的可不是普通酒,他喝的是素酒。这素酒是啥呢,喝了还能不犯戒,还能成佛,比飞天茅台还要牛。说到这素酒,必须的围绕佛教的素食文化和历史来理解。
其实在佛教初期,释迦摩尼开创佛教团队的时期,并没有太刻意让大家吃素食,不过他当时却提出了出家人要戒酒,在佛教八戒里面,我们看到并没严格的说,不能吃荤,只是提出了五荤不要吃,因为吃了会让人产生口气和并且引起身体的反应,让思想产生情绪,除此以外只提到了不杀生,不喝酒,过午不食,却没有严令的禁止吃荤。
但是随着佛教文化的东渡,东汉白马驮经到东土以后,佛教经历了缓慢的发展,渐渐地在中华大地扎了根,同时也为了适应本土化的需求,改变了许多的原始教义,并且随着更多的高僧带回经典和翻译经文,佛教的文化在和道家文化互相参考中,渐渐的适应了本土化,而且还迎来了一个小高峰。
魏晋以后的南北朝,出了名尊佛的梁武帝,为了修成正果,不但在50岁开始就不碰任何妃子,还四次出家,让大臣拿真金白银来赎自己,这波操作后,他觉得自己还不够虔诚,在阅读和参考了许多经典以后,他写出了影响中国数千年饮食文化的《断酒肉文》四篇,
《断酒肉文》颁布以后,他严格规定了佛门出家人,就不能再吃一口肉了,并且他非常努力的去推动,原因他是南方梁国的天子,又在位时间很长,而这个举措他自己都没想到,竟然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佛教文化,也算是功德无量。
自此以后,中国佛门就开始不吃荤食只吃素食,并且影响到了在家戴发的居士,还要许多佛门的信众,渐渐的大家都遵守了吃素的规定,当然由于不同人,其个人原因,吃素的方式是不同的,有全素的,有吃三净肉的,有吃十斋日的,有初一十五才吃斋的。
并且到而来唐朝佛教达到了鼎盛时期,终唐一朝,出现了中国本土独有的净土宗,禅宗,唯识宗而这些到现在还是中国主要的佛门宗教,而此时佛门的素食文化,随着大家不断的研究,还有士大夫们的推动,素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并且下禅宗百丈怀海禅师提倡,中国独有和贴近中国实际情况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百丈清规”后,中国佛教终于走出中国特色之路,而在天竺的原始佛教和各种佛教却在唐朝开始进入了衰退,其实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百丈清规”,对中国佛门是贡献最大的一个鼎革。
而自己养活自己的禅宗,终于在后来脱颖而出,经历了唐末的乱世以后,终于是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由此超越了许多依赖别人供养的佛宗,成为中国汉地最普及的一个佛宗。而禅宗是坚持吃素的,就算六祖慧能在隐居之时,跟着一对猎人居住是,依然还是坚持吃素,哪怕一口肉锅,都是寄煮肉边菜,坚持吃素的戒律。随后的不断发展,素食渐渐的多了起来,同时吃素更是被升级为一种饮食文化,
而许多的高僧,将日常的修行,融入到了素食中,比如文思豆腐,就是其中的佳作,想想要将一盘豆腐切成丝,得需要何等的静定功夫。而中国人除了吃,就讲究的还是喝,喝酒这事乃是中国人认为的一大快事。
我们看古代的许多诗词中,古人对酒这东西,爱的极深,比如曹操就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李白更是著名的酒仙,为了喝酒还给汪伦诓到了自己家乡,而最后也是因醉酒而仙逝,历代一来无论时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还是乡里老百姓,都喜欢和喝酒,而当时的高僧也是人,并且有许多高僧当年也是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才看透了红尘转入了佛门,
他们其中,一些喜欢喝茶以外,一些人多多少少也有点喜欢喝酒,但是佛门却是禁止喝酒的,所以才渐渐有了素酒的说法,那么素酒和酒有啥不同呢?
关于酒的做法,各国的历史不同,对于制作救的工艺也会不同,在古代制作救大部分首先是会用粮食为主要原材料,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粮食作为酒的材料,比其他地区要更好取材,所以我们见到现在的茅台啊,五粮液啊,都是粮食类的酒
可是古代可没有那么高纯度的蒸馏酒,到了宋朝时期,才出现让武松三杯不过岗的蒸馏酒工艺,而在此前,都是类似黄酒之类的低度酒为主,有些更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啤酒,度数不高,当然和千杯也可以不醉,
关于是否能喝酒的讨论,其实不是你我都有此疑问,在《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记载,当时大迦叶你就问过这个问题,他说问佛:“何者为善?”
佛陀回答了很多,两人就扯到喝酒上来讨论。在释迦摩尼看来,若饮酒者,其善根是不纯粹的,要想终极觉悟有点难。迦叶就非常的奇怪,就发问:酒也是没生命,为何你要提倡戒酒呢?
其实这句话的出发点,大家要明白,酒和粮食是一样的来源,酒还是粮食的精华,那佛提出我们不能伤害众生,指的就是有情众生,那么吃饭和喝酒其实是没有分别的,为何吃饭可以喝酒就不行呢?其实这个问题提的很好。
你猜,智慧的佛怎么回答呢呢?其实佛回答抓住了喝酒人的问题,而不是酒本身是否有问题,在他看来,喝酒后的人,现前颠倒,何况未来?,在佛眼里,喝酒者与杀生的人是一样的,自断慧命和福报,也损害了自己的慈悲菩提心。
并且《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佛陀还告诉大家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女孩子帮人买酒,途中自己一样东西,不慎跌入水中,这水边有许多罗汉在围绕修行,他们喝了这水,就晕乎乎的不认识了佛,而女子后来也因此堕入了地狱,他就告诫大家,喝了酒的人即便你是多努力,不管你是否遵守了二百五十戒,只要你破了饮酒戒,你必定水下地狱。
其实佛门戒酒,除了以上问题以外,还有一点酒水浪费粮食,因为制作酒需要很多的粮食,而在古代农业科技不发达的年代,粮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看到西游记中,唐僧汉因为以前浪费了粮食,病了几天,珍惜粮食也是佛门的一大戒律,
所以综合起来,而佛陀为何要戒酒,除了喝酒会各种丑态百出以外,更重要的喝酒是伤害了自己的身体,还浪费了粮食。
可是为何唐僧喝了素酒,却依然能够成佛呢,他也不是犯了饮酒戒吗?
其实这素酒的说法,和素食是一样的,有人分析说素酒是蒸馏酒,而荤酒就是古代制作的低度酒,其实这完全和佛门的教义是冲突了,高纯度的酒喝多了,不更浪费粮食和丑态百出吗,所以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而素酒也有一种说法,荤酒和肉有关系,比如一些地区,就会用一块猪肉泡在酒里,这就算还是荤酒了,其实这说法倒是没错,打死你素酒不能说放个苹果进去,就当素酒,这说法算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而已,当然还有的说吃肉和的酒是荤酒,吃素喝的酒是素酒,这说法更离谱了。
那么素酒是啥酒呢?
其实所谓素酒,就是类似现在的葡萄救,苹果救等的蔬果酒,其原材料不是来自于粮食,而来自于水果,因为古代水果这东西产出慢,同时没有专门的种植,都是野生为主,以此为材料,一来不会影响人的粮食问题,二来还能将季节性的水果,不浪费转化为水酒,当然是一举两得了。同时水果的还是祭奠神灵的贡品,比如西游记中的桃子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我们看到西游记中,蟠桃大会中,也有酒这酒还喝醉了孙悟空,就是我们知道的琼浆玉液,所以其实神仙是不介意喝素酒的,当然喝的时候却不能学李逵和张飞一样的大口大口喝,学唐三藏一样,就喝几口就停下来,这样能够很好的做自制力,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酒瘾,能够自如的面对酒这东西,喝酒就不会影响自己的前程了,但是首先要学唐僧喝素酒,并且不能喝的多。
当然在佛门里面,如果大家是出了家,并且非常的虔诚,个人觉得还是不喝酒的最好,本文不是为了探讨唐僧为何喝酒还能成佛,也不会围绕着素酒说了那么多,毕竟在一些读者看来,这或者是会对大家有所误导。但是无论如何,佛陀最终告诉我们的,其实就是人必须要有智慧,而智慧之源,和自律有很大的关系,戒律的由来,其最终的作用不是为了制定各种的条条框框,而是让大家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更重要的是见每天的反省中,渐渐的形成了严格自律,少出错同时多行善,为以后多积累资粮,而只要拥有福慧之人,距离觉悟就不远了。
不说了,先去来一杯素酒提神!
-----
网友解答:
佛门戒律,僧人禁止饮酒。然而,僧侣也有交际,无酒不成礼义,既然荤酒不可饮,和尚们喝点素酒,倒也不违佛规。
所谓素酒,我认为是寺院自己加工的,根据地域不同,在选料上也稍有差异。
我猜了一种素酒做法,如右:熬一锅小米粥,内掺杂有山楂、葡萄干、大枣等干果,粥熬成后,盛出米油,米渣弃而不用,把米油发酵数日,每日须加一些,山泉净水,后又经过蒸馏杀菌消毒,制成入坛罐密封,置于冰窑内贮藏。
素酒与荤酒相比,酒精度数低,具有提神作用,多饮不醉。与其说是酒,其实是滋补养生的饮品。
每逢有重大宗教节日,或者是招待贵宾,在方丈的允许下,才会开坛取素酒。饮素酒不上头,开胃多下饭,在寻常日子,不是餐餐都能喝到的。
在寺院里,有些嘴馋的僧人,忍不住,会去冰窑里,偷一坛素酒喝。哎呀,说着说着,把俺的馋虫也勾起来了!
-----
网友解答:
酒是一种文化传承,佛门也需要有酒啊
!以酒祭典佛祖,以酒作为盛大庙会的恭贺之礼,在日常中和尚与尼姑也可以饮用素酒。只不过佛门中所喝的“素酒”与百姓人家所喝的酒是有区别的。
素酒
,寺庙里供神明和佛祖所用的酒,素酒之饮在佛教中是不破戒律的;而我们日常喝的白酒是属于烈性酒叫荤酒。
素酒,是一种没有被蒸馏过的低度酒,也有使用水果而配制的低度酒之说,只不过制作工艺中,素酒只是将酒糟滤除后,又经过高温蒸煮所配制出的酒。此酒清淡不醉人,是佛家专用饮品。
所以,《西游记》中唐僧喝了好几次素酒,是不破佛家戒律的。
荤酒
,是我们日常百姓人家所饮用的酒。是经过发酵后制作出来的。因是用粮食所酿,佛家认为此酒会有异味。所以被佛家禁止饮用。佛家又进一步认为:荤酒容易使人神迷,在饮用过多后会使人乱性,从而破了佛家的戒律;也会使人胡言乱语,很可能造成对佛祖的不尊。所以,佛门是不允许喝荤酒的。
玄酒
,另外,还有一种酒,在我国古代是用于告诫与警示为官者的清廉、节俭、要一心为民之酒,它在皇上举行盛大宴会时专用。那就是几乎和清水一样的“玄酒”。玄酒虽说无味,但能清心,随时提醒当政者的清明与廉洁。
无论是素酒、荤酒、还是玄酒,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它不同的作用。
素酒如初雪,可清洗人心之浊;荤酒之烈性,可激发人性之豪气;玄酒之清雅,可警示为官者的清廉。
酒,实乃美味也!
-----
网友解答:
素酒也是酒。它只是因为处理的过程中少了“蒸馏”的工艺,简单的将酒糟过滤后将剩余的酒水进行锅里煮开,以防变质,所以称为素酒。
与所谓的荤酒在材料上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大米这些粮食进行酿造发酵。而小说中的素酒应该只是一个情境需要而有的说法,实际更像是现在的水果酒。
《西游记》和《水浒传》都有素酒的出现,都是特定情境下的不得而为之。唐僧的几次饮酒也是迫不得已为之,大唐皇帝送行的真情意切,唐僧要是不领情,怕是一路也会莫名多了几道阻碍。
与妖精们的饮酒更是不得已,皆是权宜之计,心理还默默念叨着阿弥陀佛“若是素酒,就喝了,若是荤酒,就下地狱”。
后来唐僧没有下地狱,看来妖精们还是很照顾唐长老的,请酒都是喝素的。
说到佛教戒律的五戒,一是不杀生,二是不偷盗,三是不淫邪,四是不妄语,五是不饮酒。
素酒又被定义为是专门供神敬佛的佛酒,按这样子的说法就是出家人也是可以喝的,这与五戒的不饮酒是相悖的。
可能所说的“不饮酒”的“酒”只是单指烈酒等这种世俗荤酒,而不是浑浊无蒸馏的佛门素酒吧。
又俗语常说“色即空”,出家人往往习惯把一些不得为的行为漠视为空,这便没了做与不做,可为不可为的界限。素酒的“素”又可以解释为无。无酒,空酒,即“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有了这顿悟,即便素酒真的是酒,喝两杯又如何呢?
说到底,不管素酒是什么,我还是更愿意相信童年记忆里的唐僧迫不得已喝的素酒只是水果汁啥的。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张昌锦)
-----
网友解答:
“素酒”一说,相对于“荤酒”,我们的出家人讲究这个。说是凡吃的喝的,有荤必有素,吃素不吃荤就行了。所以,这个问题不需要引经据典,佛祖怎么要求,正宗佛家弟子该怎么样。
我们的出家人对“荤、素”概念的完善
唐僧是和尚,佛家弟子,俗称出家人。为什么把和尚称为出家人,道家弟子也是出家,就不大叫出家人?可能是因为和尚出家出得彻底,不仅不再回家,原有的家庭关系也一概没了。
和尚本来谨遵佛祖教义就是,至今除了我们内地的和尚,其他地方,譬如西藏、东南亚佛教,遵守的还是佛祖时期的规律。我们的和尚却不一样,比他们严格的多。就说饮食,佛祖不让吃的五荤,其实都是植物,应该归类素菜。佛祖没说不让吃肉,因为和尚不做饭,吃百家饭,要到什么吃什么。托钵到你家门口,不会说你给我饭菜,别给肉啊。
我们内地的和尚规矩多,这不让吃那不让吃,是因为曾经出了个梁武帝(464年-549年)。这人放着皇帝不好好干,偏要三番五次当和尚。每次躲进庙里不出来,必得朝廷掏重金赎他回去。如今不让吃肉喝酒等很多规矩,都是他立下的,不是佛祖的意思。
出家人能喝酒吗?
出家人肯定不能喝酒,喝酒乱性。和尚修行本来要的是定性,一顿大酒下来,多年的功夫说不定就废了。可是和尚也是人,修行高的见多识广,知道外面的出家人什么情况,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戒律。所以从梁武帝时期,戒律虽严,就在不断研究对策。所有对策,说穿了就是怎样能如法的吃肉喝酒,吃了喝了还不犯戒律。
都听说过“酒肉穿肠过”的故事,佛家也认可的济公和尚就这么来,照样的吃肉喝酒,还每天都醺醺然到处飘。很多寺庙的素餐,都是上上等水平,日本的精进料理就是一个和尚,唐朝时期来宁波阿育王寺学去的。精进料理,翻译原意就是“素餐”。
严格意义上说,和尚是不许喝酒的,无论什么酒都不许喝。还说日本和尚,可以娶妻生子,可以吃肉,没听说可以喝酒。
“素酒”是不是酒?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吴承恩写的。那时候,我们的酒已经发生了变化,有了高度烧酒。再说了,不论书里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生活素材取材于当代,素酒是吴承恩生活里的酒。
前面提到,我们的素食文化,不是自然状态下的展现,而是有着“变通”的性质。比如素食大餐,多数大菜看上去不是素菜,是鸡鸭鱼肉,模仿的惟妙惟肖。这就是变通,素菜做成荤菜的形状,心理上得到吃到鸡鸭鱼肉的满足。再比如对肉的解释,有“三净肉”可吃的说法,也是想着法为吃肉解脱。
喝酒也一个道理,既然食物分了荤素,可想法把肉蛋奶混到素菜,就能把酒也分为荤素,然后素酒可以喝。明朝时期,酒有液态法的黄酒、果酒,也有了固态法的蒸馏酒。那么,高度酒必定是荤酒,低度酒可以算是素酒。再说粮食,茹素的人喜食水果,珍惜粮食,那就水果酒是素酒。传统果酒有名的是葡萄酒,李白说了,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好酒,不喝是罪过。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素酒相对于荤酒,是人们巧妙演绎的概念。酒分了荤素,出家人喝酒就有了理论根据,可以喝了,起码品尝一杯不至于犯戒律。所以,唐僧可以喝一点,吴承恩不会写他大喝一顿。
-----
网友解答:
广东佛山有一种白酒叫“玉冰烧”,制作方法很特别,需要将蒸馏出来的米酒导入酒瓮内,再放入肥猪肉,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后猪肉里面的猪油像玉一样,摸上去凉凉的,因此得名“玉冰烧”。
将动物的肉放浸泡在酒中,制作出来的酒肯定就是名副其实的“荤酒”,相反的,没有放肉的酒是否就是素酒呢?
但实际上,佛教的荤并不是指肉,而是指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蔬菜:蒜、葱、韭菜等等,荤腥中的腥才是指肉类。因此荤酒的意思也不是指含肉的酒,那么素酒自然也不能只按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了。
何为素酒?
从释迦牟尼在印度开始传法开始,就规定出家人可以吃别人施舍的食物,包括肉,但不可以喝酒,也不能吃葱蒜之类的东西。
具体的原因没说,我个人认为,释迦牟尼修行的时候经历过艰苦的生活,深知最容易诱惑人的是哪些东西。食物如果加了刺激性的调味,如葱蒜类,味道确实会变好,但也会让味觉产生依赖,很难摆脱这种味道的诱惑。酒也是如此,酒的成瘾性比调味料更厉害。
佛教修行之人,就是要抵制一切尘世间的诱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
但有趣的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却有多次饮酒的经历,而且书中还给这种酒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素酒。这又是一种什么酒呢?
《西游记》第八十二回:“孙大圣,他却变得轻巧,在耳根后,若象一个耳报,但……他知师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锺。”
这段话告诉我们,素酒就是葡萄酒。但细想一下也不对,葡萄是水果,其他酒是粮食酿造,同样属于植物,凭什么水果做的酒就是素的呢?
如果要区分这两种酒有什么不同,我能想到的就是添加酒曲。
酿酒离不开酒曲,因为这是一种具有发酵菌种的东西,酒的发酵完全靠酒曲。古代最早记载酒曲的时间是周朝,据《书经·说命篇》记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酒曲是一种菌,最早从发霉的谷物中演变而来,酿造黄酒或者白酒都需要添加酒曲。但是制作葡萄酒不需要,因为葡萄本身就带有酵母菌,制作的时候只需要将葡萄捏碎,然后装进瓶里就可以发酵。
古人对细菌的认知有限,他们认为酒曲里面的霉菌也是生命,因此添加了酒曲的酒就有别于葡萄酒,所以称葡萄酒为素酒,这就是我对素酒一词的看法。
另外也有人认为,素酒和荤酒的区别是在效果上,喝醉了就是荤酒,没喝醉就是素酒。这一说法显然不合理,一个人喝不喝醉完全在量,并不在酒,不管有没有喝醉,酒的性质一直没有改变。
我的观点
小说《西游记》里描写喝酒内容的还真不少,除了唐僧多次喝素酒以外,还有天庭经常没事就摆酒宴。
猪八戒在天庭喝醉酒后调戏嫦娥,结果被贬下凡尘错投了猪胎;孙悟空在蟠桃园偷喝“琼浆玉液”(估计是当时的高度酒),喝得烂醉后跑到太上老君那里撒酒疯,吃了他的仙丹还踢翻了炼丹炉。
从这些内容描述来看,玉帝掌管的天庭属于道教,是可以喝酒的。但佛教却不允许,在整个《西游记》里,我们也从没有看到过如来佛祖在雷音寺摆酒宴开Party。
我认为,佛家既然要戒酒,那就没有素酒和荤酒之分,只要是酒就需要戒。
酒会使人成瘾,使人乱性,有时还会让人失去控制。修道之人戒酒,要从内心戒,不是因为戒律才不喝,而是发自内心的不喝。
素酒的存在就好像“素鸡”、“素鸭”这些食物一般,有些素菜馆用豆制器做成鸡鸭形状,这样的素菜虽然吃进去是素的,但内心想的却是肉。素酒更是如此,只要是含有乙醇的饮料都算是酒,又何来荤素之分呢?
因此,唐僧虽然喝的是素酒,实际上他已经算是破戒了!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
网友解答:
我们都知道和尚是不能喝酒的,酒是寺院的第一戒,但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却多次饮酒,而且说这是素酒,素酒究竟是什么酒。
第一:素酒在古代属于低度酒,与普通的粮食酒度数相差较远。
第二:素酒属于有钱、有权的人才能享用的,请唐僧喝素酒是对他的尊重,同时也说明他的地位非常高,所以唐僧自然不会推辞。
西游记中唐僧曾多次喝素酒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不难发现唐僧一路取经,在路途当中多次有喝酒的镜头。唐僧的第1次喝酒是皇帝为唐僧送行,当时皇帝拿了一杯御酒敬唐僧,唐僧说贫僧不善饮酒。
这时皇帝就开始劝酒说,这次一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御弟请饮了这杯酒,让我为你送行,并且紧接着说到这是一杯素酒。唐僧一听是素酒,很快接过酒杯喝了起来。后来唐僧路过高老庄,在高老庄孙悟空收服了猪八戒,为了感谢唐僧秀兰的父亲请唐僧吃饭,在吃饭的过程当中又一次请唐僧喝酒,这一次喝的仍然是素酒,唐僧也喝了。
途经女儿国的时候,女儿国国王也拿出了酒招待唐僧,唐僧一开始不喝,后来女儿国国王说这是素酒,唐僧也把酒喝了他的几个徒弟也都喝了素酒。遇到老鼠精,唐僧被老鼠精抓到了无底洞,在洞里老鼠精要和唐僧成亲,唐僧不同意,后来孙悟空变成小虫子飞入酒杯,于是唐僧和老鼠精一起喝了素酒。孙悟空在妖精肚子里边闹,才救出了唐僧。
可见在西游记里面唐僧喝素酒而且次数挺多的,具体体喝了多少次已经无从得知了。唐僧既然能背负使命去取经,肯定是得道高僧,那为什么这样一个得道高僧可以喝素酒呢?
古代酒是分荤酒和素酒的
其实在中国古代酒是可以分为两种的,一种是荤酒,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听到的素酒。所谓的荤酒就是我们平时喝的这种酒,这种酒度数比较高,喝完之后人会醉,有些人醉酒之后还会撒酒疯。荤酒主要是由粮食酿造的,在古代人们把高粱等粮食经过发酵之后制作成酒,这种酒的味道偏辣适合在吃肉的时候喝上一些,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种酒称为荤酒。
而有一种酒并不是用粮食酿造的,这种酒适合人们在吃点心之类的食物的时候,饮用这种酒就叫做素酒。那么素酒是什么呢?其实这个素酒用现代话说就叫做果酒,是用水果酿造出来的。水果经过发酵一些天然后,用滤布过滤掉残渣也能做成美味的果酒。这种酒的度数很低,喝起来就像果汁一样不会上头,当然就算是果酒喝多了也会醉,所以每次唐僧只喝一杯。
在古代无论是皇宫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喜欢喝的酒多数为荤酒。而素酒由于口味偏甜,而且不适合在吃饭的时候饮用所以许多人不会喝这种酒。但是对于和尚来说,在一些重大节日上,如果对方劝酒的话自己又不好推脱,于是就用这种酒来代替。
在古代能喝上素酒的多数是贵族
在现代果酒是非常廉价的,我们甚至可以花上十几元去买上一瓶果酒。这样看来皇帝给唐僧送行的时候,居然用这种廉价的酒招待唐僧实在是显得有些小气。
其实不然,在古代这种酒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而那些用粮食酿造的荤酒价格反而便宜。酿酒的过程当中,先要准备好原料,然后再进行发酵之后才可以过滤做成美酒。用粮食酿造酒,它的原材料就是粮食,古代的粮食价格还是比较实惠的,普通的老百姓也能喝得起这种酒。所以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随便一个人就是整碗整碗的喝荤酒。但是在电影和电视剧当中,我们却很少看到有许多人喝素酒,除了这个素酒的口味偏甜多数人不愿意喝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素酒的造价太高。
在古代酿造素酒多数会使用到葡萄,一开始西瓜葡萄等都是进贡来的,普通的老百姓可能连见都没有见过。还有就是当时的葡萄和西瓜没有现在这样大,也没有这样多汁。所以想要酿造一桶素酒,是需要使用相当多的葡萄的,这些葡萄由于非常稀少,所以价格昂贵。
后来葡萄等水果通过外商也逐渐卖到了国内,但是当时的交通除了马就是骆驼,运输成本非常贵。也导致了一些百姓虽然有幸见过葡萄,但却买不起更不会去吃。而用葡萄酿造出来的素酒,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喝过一口。当时能喝上素酒的人,除了皇帝就是皇亲国戚,大臣还有一些富商,普通人只是听说过这种酒却没有喝过一口。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西游记里面皇帝给唐僧送行要敬上这种酒,而女儿国国王也是要敬唐僧素酒。这在当时算得上是最高的礼仪,说明皇帝与女儿国国王都看中了唐僧。
古代许多高僧都喝过素酒
唐僧作为高僧多次喝过素酒,那么其他的高僧有没有喝过素酒呢?其实在古代,一些知名的高僧也是有机会喝上素酒的,因为古代的皇宫大臣许多都信佛,而皇帝每年都会到寺院祭拜。在和高僧谈天的时候皇帝或者是大臣自然会用最好的食物与素酒款待高僧。
素酒由于喝完之后不会上头,所以和尚喝了不会乱性也就不属于破戒。在当时,如果一个和尚能喝上一杯素酒,算不得上是丢人的事情,反而会很光荣,因为这种价格昂贵的酒不是一般人能喝得上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和尚什么酒都可以喝,像那种用粮食酿造的高度白酒和尚是绝对不能喝的。和尚出家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修人,修心,要让自己保持静心的状态,如果喝了高度白酒,那么自然会酒后失态,出家人的温文尔雅将会丧失殆尽。所以寺院有着严格的规定,一旦有人喝荤酒就属于破戒,轻者面壁思过重者赶出寺院。
看完了这些介绍,你现在明白什么叫做素酒了吧,喝素酒不属于破戒,即便到了现代和尚喝素酒都是可以的。所以不要误以为唐僧破解,这是对中国酒文化的最大误解。
-----
------------------
推荐阅读: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上海电力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哪一家强?
古代官员退休,为何一定要回到老家,而不是留在京城或就任地呢?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